第一篇:青岛版小学数学《年月日》说课稿
青岛版小学数学《年月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年月日》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年月日这一单元的内容之一。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近的时间单位时、分、秒。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先组织学生利用年历进行活动,并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及相互关系。接着给学生介绍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及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从而引出全年天数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学生归纳整理出所学时间单位的一览表,以便学生记忆时间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为应用到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说学生)
我班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时间单位时、分、秒方面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认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且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教学中,学生可能对年、月、日概念有理解上的困难,对此,我将利用课件进行“三球运动”的演示。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秒等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学生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
三、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的阐述,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及能力水平,本着“服务于学生”这一教学理念,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平年、闰年。
2、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通过探索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数感,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与简单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
惯,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和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1、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应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帮助他通过现实与寻求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
2、教学策略:
设置悬念——自主探究——应用拓展
3、教法学法:
我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选择与创设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奥运会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课学生学习新知的主要方法。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采取“引导—探索—发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同时,将运用激励性语言、肢体语言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五、教学准备(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年历卡、年历转盘。学生准备:年历卡、统计表。六.教学流程(说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五个环节。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故事引入:有一个罪犯,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他去了家著名的整容院去整了容。出来之后,所有的人都不认识他,然后他又去做了张护照,护照上写的他的出生日期是:1965年2月29日,当他通过检查口时,立即被我们细心的警察发现,最终没有逃过法律的制裁。
同学们,你想,我们的警察是怎么一下就发现了呢?
2、看出生日期上有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一个比原来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设计意图:课开始,就设置悬念,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有利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
环节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在导入的基础上,我分三个层次来进行教学。第一层:教学年月日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运动规律,使学生知道年月日的来历,在脑海中形成时间观念。最后指出:“只要用心观察,你会发现我们身边有许多数学知识。”本着“以学习为主体”的思想,我大胆放手,先让学生观察2003年和2008年的年历,将收获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时,我着重启发:每年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等。当学生说出一年有12个月时,让学生再次观察2003-2008年日历,得出结论:一个有12个月(板书)。这时我会说:第一个问题我们已经迎刃而解了,那么我们再拿出日历,继续研究下一个问题,一个月有多少天?学生有的说一个月有31天,有的说30天,我再次板书:1.3.5.7.8.10.12是31天,4.6.9.11是30天。再次强调每月是31天的是大月,30天的是小月。并让学生找到规律,大月中的月份,7月前是单数,7月后面是双数。
第二层:学会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首先我向学生诠释大月、小月的含义。其次,让学生结合板书说出一年中大月、小月的具体所指。在学生认识它们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明确:“想和12个月宝宝交朋友,首先要记住它们。你们有什么巧妙的办法?”接着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想出办法来。学生汇报后,我出示几种识记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拓宽思路,再通过课件演示,指导学生学习:拳头记月法、儿歌。为了让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很好的吸收,我设计了“我报月份,你听好;大月点头,小击掌;平月来了,伸胳膊”的游戏。
第三层:平年、闰年的认识、计算和判断
因为学生观察事物往往带着随意性,所以我先提出问题:“在观察年历卡时,你们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会很容易发现两张年历中2月份不同。于是我抓住这一点,指出:2月是28天的那一年是平年;2月是29天的那一年是闰年。(课件出示)并让学生自学课本寻找答案。随后指导学生计算全年的天数,提出合理的计算方法。
对于探索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一教学难点,我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突破。首先,创设和平、闰年交朋友的情境,然后课件出示1992年—2003年2月的天数,引导学生
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根据学生的汇报,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访“四年一闰”的规律,并通过计算、讨论等手段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总结判断平、闰年的方法后,再次提起芳芳生日的问题,引导学生解释原因。
环节三:巧设练习,巩固新知。基础题:
1.吃水果,做游戏
课件出示几种水果图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然后回答水果后面的填空题。2.动动脑,来判断
课件出示判断题,学生以抢答方式进行。开放题:
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不寻常的日子。环节四: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知识的扩展延伸以再现生活的形式展开,能把学生从数学课堂带到广阔的生活空间,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我出示一个自制的年历转盘,学生观察后,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动手设计一个。
环节五:畅谈感受,交流收获。
本着“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总结将采取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方式进行,并引导学生谈一谈应该如何对待时间,对学生进行惜时教育。
七、板书设计(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一目了然,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面简明的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有
十二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31天大月(7个)四、六、九、十一30天小月(4个)二月28天平年(365天)29天闰年(366天)
第二篇:青岛版小学数学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年级-------册第----单元第----信息窗,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我来分析下教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因此这节课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意义。信息窗呈现了-------情境,通过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将学生引入------的学习中,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能仅仅是教教材,通过对课本的反复阅读,认真的推敲与把握,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制定,我力求抓住本课的教学核心,让学生学有所成,力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学有所悟。
根据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教学难点是----------------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学情的调查和分析,我设计以下教学思路:
首先针对-----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采用创设情境导入法,创设------的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教材强调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新授课的教学中,我将用新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合作交流的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在学习方法上,我力图体现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被动的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想办法解决,使学生利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动脑思考和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意识。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所以如何能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就成为我设计本节课的基本理念。
接下来,我将重点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我把本课的教学大致分成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会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在课的开始,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中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他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因此,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热情,学生通过信息可能提出--------问题,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将学生引入-------的学习中。(板书课题)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新知识的起点,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第二环节,分析素材,探索新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因此,在课堂中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释放。首先针对-------这一问题----------------第三环节,练习巩固,应用新知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因此,我将本节课的练习分三个层次:一是巩固新知的基本练---------这一题用来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串线成网的综合练----------这一题将数学问题综合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拓展延伸的发展练-------这一题在前面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加大了难度,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拓展、迁移。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的设计上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的理解,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第四环节,反馈总结,强化新知
根据板书的安排,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即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总之,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敢于冲出传统教育的束缚,让一个个充满生命灵性的学生在我们的课堂自由放飞,自由的发展,在教学中,随时会生成一些新的课程资源,课堂生成一定大于课前预设,我将及时调整我的预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青岛说课稿2
尊敬地专家,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春华秋实,寒来暑往,我们每个人都在四季轮回里看风云变幻,观人生百态。我叫郭巍巍,来自山东省莘县实验初中。今天我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感悟自然。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解说。
首先是说课标。先说一说阶段目标。课程目标是九年一贯的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我所说的课题属于第四学段,请看第四学段目标,分别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几个方面提出要求。
识字写字部分,课标要求学会独立识字,达到3000字以上。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
阅读部分,要掌握阅读技巧和能力,课标做了4点说明;把握阅读过程和方法,课标做了4点说明、重视阅读情感价值观,课标做了3点说明。
写作部分,根据课标的要求,要做到,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注重写作过程,提高写作能力。
口语部分,根据课标的要求,要做到注意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交流;自信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自然、连贯。
综合性学习部分,根据课标的要求,要做到,会搜集资料,能够展开探究活动,展示成果与大家欣赏交流。
根据阶段目标,我制定出了本单元的课程目标。识字写字,要积累字词,书写规范。
阅读,要求反复朗读,把握内容,理清思路;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自然之美。
写作,观察景物,描写自然,并能够运用想象等方法。口语交际,要具体表达对自然感受,做到自信、得体。
综合性学习,通过组织秋游,走进自然,搜集素材,与大家分享对自然的独特的感受。
其次,说教材。从以下四个方面解说:
(一)教材的编写特点
紧密围绕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有如下特点:(1、引领鲜明
由扉页的写在前面到单元提示到课文导语,都是亲切而温馨的话语,带领学生走进语文,走进每一个单元,走进每一篇课文,引领学生畅游在语文学习的天地里。(2、选文典范
教材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都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如第三单元,都是出自名家之手。这些文章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得到触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开放有弹性
课标要求“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为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教材的编写也注重了这一点。
(4、关注自主学习
紧随新课标的脚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本教材提出的语文学习革命。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的编写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二)教材编写体例及目的
人教版语文教材编排由单元、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附录等几部分组成。单元由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组成。单元按主题编排,大家请看七年级上册教材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名著导读有两部,古诗词十首,都符合起始阶段的学生的特点。
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特点。请看人教版与苏教版的语文教材的对比。我们看到在单元的编排上,人教版的两大板块,重综合性学习,苏教版四部分组成,重情境,重欣赏。正如课标要求,人教版的教材在编排上力求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
(三)教材的内容结构
从上面教材编排的体例可以看出,人教版语文教材单元的内容和结构具有相当的稳固性,以主题为轴心统摄单元。翻开教材,每单元分别由单元提示、阅读课文、写作口语综合性学习组成。单元提示,点明主题,明确要求。阅读课文的每篇课文设计了导语、课文正文、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这样的内容注重读书与思考的联系,知识和能力的转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文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综合性学习,是对阅读教学的补充、总结、提升,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就是在感悟自然主题的统领下编写的。由阅读到综合性学习,实际上是一个间接领会自然到直接领悟自然的过程,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注重了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的联系。
先看阅读课文,精读课文《春》、《济南的冬天》、《古代诗歌四首》,有散文,有诗歌,都是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境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的经典作品,展示了大自然四季轮回的风光之美。这些课文重点学习,每课占2课时以上,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深入作品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略读课文也同样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略读课文的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锻炼学生阅读的学习能力。
综合性学习是个新课题,教材将其与写作、口语交际整合在一起,围绕主题展开活动,通过交流,完成作文。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凸显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过程。
(四)教材的立体式整合
1、文体整合
七年级上册教材的课文文体有散文、诗歌,诗歌有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古文、其它。古文所占比重不大,因为是初中的起始阶段。其它指的是童话、神话、寓言,比重也不大。而散文、诗歌占有半壁江山的领地。
第三单元的课文囊括了散文和诗歌两种体裁。第三单元包括11到15课,其中11到13课是散文,14课时现代诗歌,15课是古代诗歌。
我们来看文体的纵向整合。首先是散文,散文文体贯穿整个学段,并且有个梯度。由写景抒情散文到写人记事散文再到哲理议论散文,由重语言品味到中选材写法到重探究反思,是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纵深发展。
其次是诗歌,诗歌的比重占全套教材的十分之一,因为创作年代不同而风格有所不同,学习上也有所异同。其中古代诗歌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教材的选编的保留节目。现代诗歌都是新诗的精华,教材由7、8年级分散篇排到九年级的集中编排,实际上是由点到面的,由浅入深的梯度学习过程。
这里是散文和诗歌的整合,从散文到散文诗到诗歌,是一个文体能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2、主题整合
七年级上册教材按照单元主题,人生、理想、自然、科学、家庭、想象,可以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体现了课标提出的“重视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关注”。人教版教材就是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来建立整体框架,第三单元属于人与自然板块。
人与自然贯穿在整个学段中。人与自然相关主题中,从感悟自然,到探索自然到歌咏自然到保护自然,是一个发现自然美、感悟自然美、实现自然美的过程,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情感价值观的整合。最后,说建议。
(一)说教学建议
课标在教学上给出以下建议: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5、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根据课标的建议,结合本单元的内容,我的建议如下:
首先,扎实基础,指导学生积累本单元的字词、修辞、文化常识等语文知识。
其次,阅读教学上。
1、掌握朗读的方法。课标提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用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为本单元课文都是美文的的特点,朗读和诵读是个教学重点。因此,我交给学生朗读的要领,掌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美文要美读的意识。
2、指导散文阅读的方法。课标提出“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根据这一要求,我在教读本单元的《春》和《济南的冬天》时,设计了学习散文阅读方法的目标。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在理解和欣赏中,享受审美乐趣。链接中考,指导学生分析语句,学会运用修辞,品味语言。
3、对比阅读,培养兴趣。目的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因此,利用身边的阅读资源,引导学生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以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主,训练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根据单元目标要求,我组织秋游活动,来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能力。以“我喜欢的四季”和“我心中的美景”为话题开展说话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最后,在此基础上,完成作文课。课标提出“写作知识教学力求精要有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学生的修改过程。”因此,我们的作文做到随堂完成,及时评改,当堂点评,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二)评价建议
课标提出,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取合适方式,提高评价效率。结合课标的具体评价建议,我的建议如下:
识字写字部分,要做到掌握字的音形义,才能正确书写。课标提出,“本学段要重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关注写字的习惯和质量。”基于此,我在字词教学时,通过听写训练、书写园地展示对学生的识字写字做一评价,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阅读部分,一是加强课内朗读读评价,通过美文诵读比赛的形式,评价学生的朗读要领和技巧。对于比赛成绩姣姣者,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和鼓励。
二是重视阅读的评价。课标提出,“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阅读的理解能力,关注其阅读量和阅读面。”本单元注重阅读方法的评价。通过测验的形式,加以评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通过阅读笔记的批改和评优来评价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写作要考察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成果,可以采取评优的方式,比如小组推荐,教师推荐,面批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也同样如此。在这里小组考评是重要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根据课标提出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本单元的教学,我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
1、充分地利用课内资源
教材资源,包括插图、资料、及不同版本的借鉴。丰富教学资源。
教师资源,在课堂上,学生是教师的直接受益者,因此,教师的知识、能力、个性、教学技能,比如教师的范读、优秀诗文的积累是对学生最好的熏陶和感染。
学生资源。包括课堂生成,课堂展示,培养语文能力。通过主题手抄报的创办,拓展文本阅读。
2、合理开发课外资源
社会资源,包括时事,社区文化,网络等等。
自然学校资源,包括校园文化、自然建筑等等。合理开发,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因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的相等的。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为了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篇:小学数学年、月、日练习
1、一年有(12)个月,半年有(6)个月,30天的月份有(1、3、5、7、8、10、12月),31天的月份有(4、6、9、11月),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2、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是闰年,所以通常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3、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是(一年),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是(一日)。
4、时针走两圈正好是(一日)。从今天零时到明天零时正好是(一日),1日是(24)时。夜里12时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5、一年有
(四)个季度,国庆节在第(四)季度,这个季度有(92)天。
6、连一连。
2002年(平年)2008年(闰年)1998年(平年)1800年(平年)1986年(平年)
7、2006年全年有(365)天,是(52)个星期零(1)天。
8、小红今年26岁,它是(1985)年出生的。(想:2011-26=1985)
9、清明节从4月2日开始放假,4月6日上学,放了(4)天假。
(想:从2日开始算起,2日、3日、4日、5日共4天,6日已经上学)
10、一项工程2008年2月25日开工,3月6日完工。这项工程一共干了
(11)天。(想:2008年是闰年。从2日25日开始算起,算到3月6日。25日、26日、27日、28日、29日、3月1日、3月2日、3月3日、3月4日、3月5日、3月6日、共11天)
11、小刚从家到学校需要20分钟,学校要求7:40以前到校,小刚应在(7时20分)以前从家出发。(想:7时40分-20分=7时20分)
12、4小时=(240)分2世纪=(200)年
5年=(60)个月4日=(96)时
3周=(21)日2日7时=(55)时1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到今年的10月1日建国
(62)周年。
第五篇:数松果说课稿
《数松果》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数松果》,《数松果》是北师大版第三册教材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是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课,旧教材在学习口诀的编排上以2的乘法口诀为开端,而北师大版教材是以本课即“5的乘法口诀”为切入点来学习的,这样的安排使教材更加生活化,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助于他们自觉地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更便于学生运用方法的迁移来学习其他口诀,因为5的乘法口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学习时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手指及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口诀。
上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学习乘法的一定基础,大部分学生已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了连加的计算方法,他们已能根据情景列出的乘法算式,并结合情景用数数式连加的方法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数,这些知识储备都为学生在本课进行自主编制口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且有一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有的甚至可以指出部分乘法口诀。
这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分别有以下几点: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学会5的乘法口诀。
2、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识,找出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5的乘法口诀,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找出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以及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本节课要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要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让他们学会迁移,用累积德思想去解决问题,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利用连加的结果。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小组进行交流、探讨、变出“5的乘法口诀”,再通过各种记忆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巩固5的乘法口诀。
这节课主要包括了“数松果”,“算一算”,“练一练”三大块,根据
教学内容主要设计了“情境导入”,“探究性学习”,“游戏”,“应用练习”四大部分,重点从导入的处理,探究性学习过程安排,乘法口诀学习方法的掌握三方面来说一说。
一、重设情景,激情引入,活跃气氛。
利用故事引入新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教材,自主探究。
在新课探究这一环节中,教材把“数松果”和“算一算”这两大部分潜意识已经把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松果?”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割裂为先用最基础的数数方法来解决,而后采取根据图意列乘法算式的方法。
在学生记忆口诀时,重点让学生观察口诀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因为发现了规律才能更好地记住口诀,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很快记住口诀,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利用规律去记住口诀,即“找规律记口诀”。另外在学生利用规律级以后安排看手指说“口诀”,“对口令”。也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口诀的记忆,尤其“是看手指说口诀”,“对口令”。也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口诀的记忆,尤其是“看手指说口诀”这个游戏,更能激发学生记忆口诀的兴趣。由于我们每只手都用5个手指,所以让学生进行小组游戏,根据整个小组伸出手的数量来说出口诀,这样学生更容易也更深刻地记住口诀。
3、归纳步骤,掌握方法。
掌握学习方法是学习知识过程的基础,在 新课程课堂中,让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步骤,学生才能逐渐地、独立地策划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学习同类知识的过程中,真正的发挥主体作用,因此,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归纳出乘法口诀的步骤,(1)看算式编口诀。(2)找规律记口诀。(3)用口诀做算式。学生掌握了口诀的学习方法后,在教学其他乘法口诀时,学生就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了,这样即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又为学生的自动学习提供了方法上的迁移,便于学生真正的独立学习。
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学工具主要是多媒体课件。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了四个环节,分别是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自主合作,探究口诀。
3、实践运用,巩固深化。
4、总结提炼,课后延伸。下面,我说说每个环节具体的操作细
节及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口诀活动的兴趣,我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出示课件创设情境,我设计了数松果的情境,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贯穿整个过程,一边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激起学生思维,一个5是5,两个5呢?学生可能会用2个5相加,也可能会用乘法口诀直接计算,从而引出课题“5的乘法口诀”。这个环节我设计意图是这样的,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手,逐步列出乘法算式,从而产生了学习乘法口诀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一环节探究口诀做认知和情感上的铺垫。
第二环节,自主合作,探究口诀
为了突出重点,也为了能轻易地突破难点,我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情境。我出示了三行松果图,引导学生理解并说出图上一行有几个松果,即是“几个几”,并列出算式1×5=5,引导学生根据式子编写口诀即“一五得五”,然后问根据这些口诀你还能列出那些算式,即是5×1=5,接着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有几个松果,即是“几个几”并列出式子2×5=10,引导学生根据式子编写口诀即“二五一十”,根据这些口诀你还能列出那些式子,即是5×2=10最后出示三行问有几个松果,即是“几个几”并列出式子3×5=15,引导学生根据式子编写口诀,即是 “三五十五”。然后文根据这些口诀你还能列出那些式子,即是5×3=15。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即在编写口诀时须注意,我们把乘数编在前半句,积编在后半句,为了使口诀念起来更顺口,积不满十就加上“得”字,积满十了“得”去掉。
有了前三句的基础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小组合作编写出四五、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这5句口诀,然后小组长汇报,讲一讲,图片—算式---口诀,口诀还有那些算式。根据学生合作探究的结果可以引导学生得出编写口诀须注意的事项,即在编写口诀时,我们一般把成熟中较小的数放在前,较大的数放在后,交换两个乘数算式,口诀是相同的。
这一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编写口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解释口诀的含义,并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大家,这一过程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给学习有
困难的学生提供引导帮助,同事选择典型的事例展示,使学生加深理解口诀的由来,自己通过归纳乘法口诀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环节,熟练口诀,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又能创造性地运用学到的知识,我精心设计了2道练习题,和游戏。
第一,完成课本第31页第1道题目练一练,先让学生独自完成列式结算,再请个别学生列出算式,并把图意,口诀说出,回答错误时给予引导,回答正确时给予鼓励和赞扬。
第2道练习题也是课本第31页的第4题的练习题,这道练习题我先让学生自己再书上完成看图填算式,然后分2个小组说出结果,写出答案后让学生观察“两组的结果有什么不同”来巩固5的乘法口诀,初步感受5的倍数的特点。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着眼于基本的知识技能训练,又着眼于知识的拓展,在这些多层次的练习中,让学生也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玩中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第二,课中游戏
身边的数学,由于我们每只手都有5个手指,所以让学生进行小组游戏,根据整个小组伸出手的数量来说出口诀。
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与生活中的实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一些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第四环节,总结全课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上完这节课后的收获。
这一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记忆效果,让学生再一次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再一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总之,这节课教师努力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推理,进一步发展学生 的数学思考,同时再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培养自主探索的习惯,增强数对数学的自信心,教材编写乘法口诀让学生自主去完成,留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记忆性。
最后是板书。
我说课的内容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