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酸的和甜的》第三课时教案
17、酸的和甜的(第三课时)
科目: 语文 班级: 二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
教学目标: 从小动物的对话、表情中揣摩它们的遇事态度并读出感情,感悟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从小动物的对话、表情中揣摩它们的遇事态度并读出感情,感悟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具准备: ppt
课件链接: 无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 课。(学生齐读课题——酸的和甜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小朋友都非常喜欢,你们还记得故事中一共有几个小动物吗?
2.教师相机板书:狐狸
小松鼠
兔子
猴子(先让学生用这四个小功物的名称分别说一句话,再让学生用上“狐狸、小松鼠、兔子、猴子、酸的、甜的”几个词说一段话。)
3.齐读课文。
二、质疑想象,朗读感悟
1.小结过渡:这个故事多有趣啊,刚才,你们读得真不错,老师都被你们感动了,为了让你们把课文读得更有情趣,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出示葡萄架图片)到葡萄架下去看看。
2.学生看图,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紫色的葡萄、圆圆的葡萄、香甜的葡萄)
3.激趣:看到这一串串紫红紫红的、水灵灵的大葡萄,你想尝一尝这些葡萄吗?你们猜猜,小狐狸看到这样的葡萄,它想吃吗?(随机在葡萄架下面帖出小狐理图片)你怎么知道它也想吃呀?
4.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读课文、观察图片可以看出来。
5.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从哪句话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
6.出示句子并指导朗读:
葡萄架下,有一只狐狸。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
(通过创设情景引读,要让学生感觉到狐狸非常想吃葡萄)
(1)引读:看,小狐狸望着那诱人的葡萄,转来转去的,此时的他在想些什么呢?因此他——(读)„„哎呦,没够着,怎么办?因此他——(读)„„可是一颗也没摘到,再用力一些——(再读)„„跳起来摘葡萄,摘到了吗?读:„„这时的狐狸心情又怎样呢?是呀,这水灵灵的葡萄,多诱人呀!可此时的狐狸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挂在葡萄架上,真把他急坏了!孩子们,把狐狸此时的心情送到句子中去,读——„„
(2)表演读:咱们还可以演一演!边读边加上动作!
(3)创设情景读:最后,葡萄摘到了吗?我们都知道,狐狸是一只怎样的动物?是呀,狐狸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摘到葡萄。你们猜猜看,此时狐狸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又会说些什么呢?
预设:
①这葡萄太诱人啦!可这葡萄干吗要长在葡萄架上呢?真气人!
②不过,我摘不到,别的动物也最好别吃到。
③不行,长颈鹿的脖子长,小松鼠和小猴会爬树,我得想办法不让它们吃着!
④哼哼,我吃不着葡萄,你们也别想吃着!
老师在学生每说出一种心情后就让他们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读这句话。
7.小结并过渡:是呀,狐狸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那在这个有趣的故事里还出现有哪几种小动物呢?(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在狐狸图片下面又分别贴上“小松鼠、兔子和小猴”的图片)其他几个小动物也来到了葡萄架下,他们看到这一串串紫红的大葡萄,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是该课的难点之一,通过教师的引读、创设情境读,并与文本相结合,让学生充分理解狐狸当时的心态,想像它的神态和动作,并把这种感情带到朗读当中去。】
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学生自学课文第2 一7 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其他几个小动物也来到了葡萄架下,他们看到这一串串紫红的大葡萄,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
(二)、检查汇报:哪个自然段写了小松鼠的做法?哪个自然段写了兔子的做法?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小猴子的做法?你喜欢谁的做法?
l.学习课文第4 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4 自然段并思考小猴子是怎样做的?用横线画出来。
(2)指名回答并出示句子。
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颗就要往嘴里送。
①仿说、积累词语:一串串
一
一
一
②重点理解:“迫不及待”:当小猴子看到这圆圆的、大大的、水灵灵的紫红葡萄时,他在想些什么呢?心情又怎样?句子中哪个词表达了他此时的心情?(读“迫不及待”)
③情境体验读句子:孩子们,你有过“迫不及待”的时候吗?说说看。把你们的这种心情送到句子中去,读:„„
比较句子:说说哪句好,为什么?
1、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2、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④ 拓展练习:可以换那些词来说小猴此时的心情?换词读句子:小猴子
地爬上葡萄架。
⑤ 小结并指导读句子:你们真了不起,能用这么多词语来表现小猴子着急的样子。是啊,面对这么诱人的葡萄,谁又不着急呢?难怪我们那机灵的小猴会——(读)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颗就要往嘴里送。
⑥ 正当小猴子摘下一串葡萄要往嘴里送时,小兔子来了,他却要阻止小猴子吃?怎么回事呀?
(3)指名读句子。
(4)设疑:小兔子是怎么知道葡萄是酸的呢?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文本的语言,蕴涵了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句,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解读。我紧扣“迫不及待”这一词,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指导了朗读,更重要的是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迫不及待”一词。】
2.学习课文第2、3四个自然段。
(1)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2、3 两自然段。
(2)小松鼠和兔子是怎么做的?
(3)提问:它们俩都是听别人说的,自己去试过吗?
(4)指名读第2、3 两个自然段:小猴子有没有相信小兔子的话?它又是怎样做的?从哪个自然段能找到答案?
3.学习课文7自然段。
(1)小猴子有没有相信小兔子的话?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课文第7自然段)
(2)出示句子: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积累词语并仿说:大口大口
从“大口大口”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讨论交流:你什么时候也大口大口地吃过东西?
(4)指导朗读:老师听出来了,你们当时一定吃得很香,那就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这句话吧!读:“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5)是呀,看到小猴子吃得这么津津有味,孩子们,想吃吗?难怪我们的小松鼠和小兔子见小猴子吃得这么开心,也忍不住尝了一颗。(生接:啊,真甜!)
(6)讨论交流:
①葡萄究竟是酸的还是甜的?那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小松鼠和小白兔尝到这么甜的葡萄之后,他们会怎么想呢?
②那谁来帮小松鼠和小兔解决这个问题呢?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亲身体验更能体会此时小猴吃得开心,说明葡萄的甜。
四、情景再现,感悟升华。
1.课文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不喜欢谁?为什么?(挑出感兴趣的角色读,比比谁读得好。)
2.学到这儿,大家一定还有许多心里话想跟这些小动物们说,你想对他们说
点什么呢?
3.学了这个故事,你又有什么话对大家说呢?
4.小结: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够像小猴子一样,勤于思考,大胆尝试,那你们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自读、表演读、评价读、挑战读、合作读的过程中明白道理,积累语言。教师的引导让他们在读中再上新高。】
五、作业布置,课外延伸
1.写一写:把你想对小动物们说的话写下来,做成小卡片。
2.说一说: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说给家人听。
3.找一找:收集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
【设计意图:这种开放型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机会,他们带着自己独特的体验走出课堂,走向宽阔的训练场。】
附板书设计:
酸的和甜的
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小松鼠
不动脑筋,轻信别人
兔子
猴子——勤于思考,敢于尝试
(真正是怎样,尝试了才知道。)
第二篇:酸的和甜的 (第一课时)教案
酸的和甜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九个字,会写“狐”“狸”两个字,提高识字、写字的能力。2.通过自主、合作、游戏等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3.通过自读、比赛读、评价读等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 1.识字、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课件、狐狸头饰、小松鼠图、兔子图、猴子图、狐狸图、写字卡。【教学过程】
一、悬念引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串葡萄,你们猜猜这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
2、老师板书课题。
3、看图识字,激发兴趣。
(1)、指示葡萄图,大家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葡萄怎么样?(2)、激趣导课。
(3)、出示狐狸图,认读“狐狸”。
二、初读感知,自主、合作、游戏中识字: 1.四人小组合作朗读,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2.自练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自读,指名读。
3.学生练读不带拼音的词语。多形式读词语。
4、认写生字:教写“狐狸”,配乐练写,师巡视指导。5.句子中认读词语:
(1)狐狸和小松鼠都说葡萄是酸的。
(2)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了一串葡萄。(3)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三、研读课文:
1、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我们一起去课文中找找原因吧!
2、出示第一幅图,狐狸在葡萄架下转来转去,想干什么?狐狸想吃葡萄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这狐狸在葡萄架下是怎么做的?指名男女各一名学生表演,师读生演。
很想吃葡萄又摘不到葡萄的狐狸,它说什么了?
出示第二、三幅图,读2、3自然段,体会一下小松鼠和小兔子的心情。指名读,评议。
3、对比句子,品读词语“迫不及待”: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拓展练说。
4、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小兔子看见了赶紧来阻止小猴子,他是怎么说的呢?找出文中的句子。
5、小猴子有没有听小兔子的劝告呢?小猴子有没有吃到葡萄呢?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了解吧。
四、板书。
田字格
猴子图
17、酸的和甜的
松鼠图
兔子图
狐狸图
第三篇:《酸的和甜的》第二课时
17《酸的和甜的》第二课时
执教者
杨芳芳
一、预设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感悟。
3、懂得做事不要轻信别人的话,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二、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老师手里的这串紫红紫红的葡萄,你们觉得甜吗?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酸的和甜的》。
(点击课件,播放动画故事)
(二)质疑想象,朗读感悟
大家看得真认真!那你喜欢哪个小动物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图片,并相机指导朗读。
A、小狐狸
①出示图片
②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③指导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
④想象:这只着急的小狐狸没有摘到葡萄,心里会怎么想呢?
⑤指导朗读小狐狸说的话。(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指名读,齐读。可以加上喜欢的表情和动作。
⑥质疑:读到这儿,有没有什么问题?
生自由回答。预设:狐狸明明没有吃到葡萄,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
B、小猴子
(1)重点品读句子,拓展词汇。
①(课件出示句子)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我们还可以说小猴子怎样爬山葡萄架?
(课件出示句子)小猴子爬上葡萄架。比一比,两个句子哪个更好。为什么? 体会后,男女生比读。
(2)(课件出示句子)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指导朗读“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相机指导小兔子阻止小猴子说的话。
(3)小组合作分角色读读这部分。
C、小松鼠和小兔子
小松鼠和小兔子的想法跟小猴子的一样吗?
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葡萄明明是甜的,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你们明白了吗?
(三)、拓展延伸,深化明理
1、指导分析角色特点,相机板书。
2、这些小动物多可爱啊,那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四)、再回到开头,你们觉得老师手里的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谁愿意上来试一试?
(五)、总结:希望小朋友们以后无论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能够勤于思考,大胆尝试,那你们一定会像小猴子一样,有很多很好很新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
小狐狸:狡猾
小松鼠、小兔子:老实、轻信
小猴子:聪明就、敢尝试
第四篇:酸的和甜的 二课时
《酸的和甜的》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酸的和甜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狐狸、小松鼠和小兔子说葡萄是酸的,小猴子说葡萄是甜的。同样的葡萄,为什么有人说酸的,有人说甜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走进故事吧。
二、学习“酸”。
1、小狐狸、小松鼠和小兔子为什么会说葡萄酸呢?请你们读读课文,四人小组再讨论讨论,找找答案。
(一)狐狸说酸
1、谁能告诉我们,为什么小狐狸要说葡萄酸呢?(板书:吃不到)你从哪个句子能发现小狐狸吃不到葡萄?【出示句子】
(2)想一想,看着葡萄却吃不到,狐狸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请你着急地读读。(3)再想想,着急的狐狸还可能会有哪些表现呢?(ppt填空)
(4)看看,狐狸想了那么多办法可还是吃不到葡萄,多着急啊!谁再来读读?
3、你读的真好!那你还能演出他吃不到葡萄的样子吗?(抽1个,要点评)
4、让我们一起来演演吃不到葡萄的狐狸吧!起立,边读1自然段边做动作。
5、看,狐狸之所以说葡萄酸,就是因为他吃不到,所以我们说狐狸是——齐读句子。
(二)松鼠、兔子说酸
1、那小松鼠和小兔子为什么也说葡萄是酸的呢?(板书:听说)
2、他们都听谁说的?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出示课文)引读。
3、是呀,小松鼠和小白兔都相信狐狸的话认为葡萄一定是酸的!他们可一点都没有怀疑他的话啊!读出深信不疑的语气。【拉红“一定”】
(三)小结:小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而小松鼠和小兔子听别人说的就相信了,这就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三、学习“甜”
1、那小猴子为什么说葡萄甜呢?自己读读4-7自然段,再和同桌讨论讨论。谁来告诉我们答案?
2、是呀,小猴子和他们不一样,他不像狐狸一样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也不像小松鼠和小兔子一样只听别人说,他第一个想法就是要去尝。(板书:尝试)那么你们都从哪些句子里看出小猴子去尝了呢?(交流,拉红找到的句子)
3、学习“迫不及待”句
(1)让我们来读读第一个句子。读完了请看这段中有一个成语不好读,请同学们读一遍。(出示词条,齐读三遍)什么叫“迫不及待”呀?(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2)课文中写了小猴子迫不及待干什么?如果老师把“迫不及待”这个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3)是呀,“迫不及待”生动写出了猴子着急的想去摘葡萄的心情,其实我们生活当中也经常迫不及待的去做一些事。比如,天气很热,我来到游泳池,迫不及待的--(跳了下去)对啊,你们能不能像老师这样,也用迫不及待来说一句话。(指名多人说句子,教师注意及时评价)师:你看活学活用,非常好!
(4)小朋友们不仅理解了迫不及待的意思,而且还能用了。真了不起。猴子望着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也像你们这样迫不及待呢!现在我要请小朋友迫不及待地来摘摘葡萄。开始!
(5)孩子们,你们看,他这一连串的动作也表现了他的迫不及待,你能读好句子吗?男生女生,你们来比赛比赛,谁读得更迫不及待?
4、学习“大口大口”句子
(1)小猴子终于尝到葡萄了,他是怎么吃的?找出句子。(2)看这两个小猴子吃葡萄的句子,你更喜欢哪一个?
(3)是啊,从这个“大口大口”我们能看出猴子吃葡萄吃的真香。想想,平时你会这么“大口大口”的吃什么?(师点评:那味道一定特别好)就请你带着这样的体会读一读。再大口点,猴弟弟、猴妹妹们?
5、小结:(出示句子)是呀,孩子们,当我们给这些句子加上一些恰当的词语时,就能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了。那你能让这些人或动物更生动吗?【出示句子,填空】
6、孩子们真能干,都能把句子写生动了。那下面这一段话,你也能写生动、具体吗?【出示一段话】
7、小猴子去摘葡萄的过程中,和其他小动物又有什么样的对话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老师读旁白,男生扮演猴子,女生扮演小松鼠和小兔子。
8、小松鼠和小兔子都劝小猴子不吃,可他还是吃了,他是怎么想的?原来小猴子不仅只听别人说,还觉得应该自己亲自去尝试啊!
9、小松鼠和小兔子见猴子吃的这么开心,也忍不住摘下一颗放在嘴里,味道怎么样?齐读【拉红“啊,真甜!”】
四、揭示寓意
1小松鼠和小白兔尝到甜葡萄之后,他们是怎么想的呢?一齐读读(课件出示第八自段:故意遗漏“硬”字,等同学发现)
2、老师真粗心,写掉了一个字。那你觉得不要这个字可以吗?为什么?能试着把这个“硬”字换一个词吗?(换词:非要、一定要、就是要等)
3、言之有理。看来咱们还硬是得给屏幕上加上这个硬字呀!
4、甜的葡萄,狐狸硬要说它是酸的。你知道他在想什么?(指名2-3人说)
5、像狐狸这样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也不想别人得到的心理,后来人们就经常用——(齐读俗语)来形容。
6、小结:(指着板书)学了这堂课我们知道了小狐狸吃不到葡萄,所以说葡萄是酸的。而小松鼠和小兔子却道听途说,听了狐狸的话就以为葡萄是酸的。只有小猴子亲自尝试了,才知道葡萄是甜的。故事看到这里,你们有没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课件出示:(),我想告诉你()】
7、是呀,孩子们,其实不光是吃葡萄,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向小猴子一样敢于亲自去尝试呢!
三、演一演
1、这些小动物多可爱啊,那你们想不想让他们动起来,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来演一演吧。想让他们动起来,就得记住这些动物的动作、语言,并模仿出他们的表情,你能试着来当当小演员吗?
2、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加进你们的想象,把这个故事演出来吧。
3、你觉得谁演的好?你还有什么建议吗?这么好的建议,我们再另外找时间来让大家演的更生动吧。
四、指导写字“兔、诉、颗”
1、你认识这三个字吗?齐读
2、看,这三个字里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笔画,那就是“点”。可是,三个字里面的点都写的一样吗?仔细观察。
3、字的结构不一样、位置不一样,同一个笔画的长短大小就不一样,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仔细观察,才能把字写准确哦。当点要给其他笔画让位置时,它就要藏起来,写小而短一点;当点是这个字的结构中比较重要的一笔,要露出来时,点就要写的大而长一点。
4、认真观察“诉”,教写,描红,写字。
五、板书设计
酸 小狐狸 吃不到 的 小松鼠 听说 和 小兔子
甜 小猴子 尝试 的
第五篇:酸的和甜的教案
《酸的和甜的》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反犬旁及“狐、狸、猴”三个字。
2、通过范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借助图画,想象语言,补充想法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明白遇到事情要动脑思考,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真相。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葡萄图和“葡萄”二字,提问:小朋友们,图上的葡萄大家都认识,但是这旁边的两个字谁认识?(指名读,指导轻声。师范读,齐读)
2、想知道这串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有哪些方法?(出示酸的,甜的)
3、(指名回答)说说你觉得那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4、我们班的小朋友们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却还不明白。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围绕着“酸的和甜的”展开的。齐读课题“酸的和甜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要求:
1、把难读的生字和词语多读几遍。一边读一边划,用直线划出动物,用波浪线划出这些动物关于吃葡萄时不同的表现。
2、交流。说说课文里有哪些动物。
3、看图,读一读跟图对应的是课文的那个小节。(指名)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我们来看看狐狸的表现吧。说说哪句话写出了狐狸关于吃葡萄时的表现。
出示句子“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可是一颗也没摘到。(齐”读)
2、谁来找找狐狸的动作?(转,跳,摘。指导“转”的读音)谁来学学狐狸做做这两个动作?(指名)
3、从刚才的动作中,同学们看到这只狐狸此时非常地想
吃葡萄(生答),可是却一颗也没摘到(生答)。小狐狸这么想吃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生答),真是遗憾、可惜(生答)啊。(指名读、齐读)
5、继续出示句子,于是,他指着架上的葡萄,生气(生补充)地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指名读)
6、同学们真能干,把很多课文没写的内容都说出来了。现在谁能把这整段话来说一说呢?(指名说,同桌互相说)
4、今天老师把狐狸的表现编成了一首儿歌,大家一起来念一念
葡萄,葡萄,圆又大,狐狸,狐狸,口水挂,一会儿转,一会儿跳,一会儿跳,一会儿转,唉!
摘来摘去摘不到,就说葡萄是酸的,是酸的!
四、学习课文二、三小节
1、同学们,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小松鼠和小兔子的表现吧。说说小松鼠的表现是怎么样的?
(出示句子:树上的小松鼠听了,心里想:狐狸很聪明,他说葡萄时酸的,那一定很酸的!)指名学生读。
2、说说小兔子是怎么表现的?
(出示句子:小兔子一听,心里想:狐狸和小松鼠都说葡萄时酸的,那一定不能吃!)(指名读)
3、小兔子是听了谁的话?你从哪句话看出来?(出示句子:小松鼠把狐狸的话告诉了小兔子。)
4、谁来演演小松鼠,把狐狸的话告诉小兔子?(指名说)从这两句话里,我们都知道了小松鼠和小兔子都认为这葡萄是酸的,为什么呢?
(出示句子:因为小松鼠
,所以。
因为小兔子
,所以
。)(指名说)(指导过程中,多媒体突出“一定”,说明小松鼠和小兔子都非常相信狐狸的话。)
5、师生合作读:老师读旁白,生读小松鼠和小兔子的话。
6、小结: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小松鼠和小兔子也说葡萄是酸的,可是,这只小猴子是怎么表现的呢。?小松鼠和小兔子见了又是怎么做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六、生字复现,指导书写
1、师:有位小朋友学了这篇文章,还写了一段话呢!húli
出示: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故事里有□□、松鼠、兔子 hóu
hú li
和□ 子。□□摘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2、师:可是,这个小朋友有几个字不会写。(出示:猴 狐 狸)
师:小眼睛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 生:都有一个反犬旁 师范写
师:写“狐”的时候,你又什么要提醒小朋友吗?(右边的字是瓜,不要写成爪)每个小朋友写三个“狐”三个“狸”
3、仔细观察“猴”,与时候的“候”又什么区别?(候多了个反犬旁,少了一竖)
(猴子是那么活泼机灵的小动物,我们可不能拿着这根小棒子来打猴子)
师:让我们把这些生字朋友漂漂亮亮地请进田字格吧!生写 交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