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你的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探究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方式
在你的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 探究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方式
《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美术教学中要落实好这一理念,就必须真正理解它们的内涵。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主动学习,即知识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而获得的,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所谓“探究性学习”又称“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在学习中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呢?我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的:
一、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做主的学习方式,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即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和自主权,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使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求知的愉悦,并发展其智慧、敏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能学会的、通过伙伴合作学习能解决的内容我不讲。如今的美术教材改过去的老面孔,趣味性很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内容较多,充分体现人文性。教学时,我尽可能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并试着与学生一起学习,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的意识。在教学中,我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例如:学习三年级第六册《橙色的画》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橙色是由红色和黄色调配而成的,知道不同量的红色和黄色调配出来的颜色是不同的,我没有给学生讲这部分知识,而是组织学生同桌合作、自主学习,请同桌两名同学,各拿出一种颜色,先进行等量调配,看看变成了什么颜色?再进行不等量的调配,看看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并能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得出结论不等量的红色和黄色能调配出不同的颜色,使学生感受到了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愉悦。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索、大胆尝试,培养学生探究、分析、概括、评述的能力。
一节课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要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在教学中要有机地把握好探究学习和动手实践的时间,避免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虚化了探索领悟。美术课还涉及到了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回家查找有关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例如:学习三年级《中国龙》一课时,在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家查找有关龙的资料,有的同学查找到的是有关龙的来历;有的同学查找到的是有关龙文化方面的;有的同学查找到的是龙的故事;有的同学查找到的是龙的造型;还有的同学查找到的是龙各部位的象征等等,在课上我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学生不但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认识龙造型上的变化,还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集体创作出一条精气十中的巨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做到了心中有数、有目标;又能轻松、自主地学习,可化难为易,化深为浅。
教师要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实施民主化教学,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里愉悦地学习,我们就要尽量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学习结果的评价权。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始终保持平等。如在三年级《画中的线条》一课的教学中,我有意的画出一幅没有线的变化的作品,让学生讨论后来评价,并请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到前面也画一画,和老师比一比,看谁画的好,再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老师画的作品的不足,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认识线的表现力,运用线的多种变化来表现出自己的情感,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随着主体学习的创造性、积极性的高涨,线条表现力的训练也得到落实。因此,教学中时刻要注意,对学生的创意,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意见,要尊重理解。
二、创造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者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是提高主体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形式。美术课堂教学中交往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不是教师和单个学生的交流。
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把探究的机会让给他们,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学习的过程。例如,学习一年级《大家一起画》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创作一幅画,由于一年级孩子比较小,我把一张长卷纸贴到墙壁上,让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能同时作画,从分工、构思、构图、涂色都由小组长组织安排,小组同学首先集体讨论构思,选出主题;再找出三名同学起稿,如有不当之处可以组内相互修改;并由全组同学一起涂颜色,达到画面构思巧妙、色彩鲜艳,最后每组选出两代表给大家介绍一下本组的作品。通过本课学习,无论是绘画能力较强的同学还是稍差些的同学都能有所提高。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发展他们的探究、自主、创新、评述的能力,教师把合作、探究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同时受到激励、指导和建议,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对象,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开放,学生有了更多的思维空间,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教学《有趣的属相》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邮票,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邮票的资料,课上小组汇报,组际交流,再请同学们将自己带来的邮票展示出来,小组讨论邮票的票面结构,使学生获取知识;在创作时,我鼓励学生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邮票,如线描、水粉画、剪纸、拼贴、彩笔画等形式,并且可以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一起创作,学生创作热情很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自由合作的空间,发展他们的个性。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表达的机会,可养成良好的和他人合作、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丰富了情感。如在教学四年级《恐龙世界》一课时,让学生四个小组进行恐龙知识问答。由于“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从小就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书,听恐龙的故事,因此,对本课的学习很感兴趣。活动前我让让学生分组找材料,可以从书籍里找,可以上网查有关恐龙的资料,如恐龙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种类、外形特点等,并下载一些图片,之后将获得的知识相互传递,然后进行知识问答,最后进行活动评价与总结。活动让全班学生了解了有关恐龙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同时,这种互学互补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了融洽的、自由的环境,为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了条件。
三、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能探索性学习。作为教师应当鼓励、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教师可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树立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如在教学《吉祥图案》一课时,我利用剪纸作品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组织同学以组为单位将自己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介绍给大家,小组内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发现,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组际间再进行归纳,提出思考题,最后由小组讨论汇报总结提升。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就说,大胆表达,教师也应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鼓舞时,他们的探究问题的信心就会不断地树立起来。
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索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质疑、讨论和推断的过程。因此,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小组学习中,我尽量给小组中的每位学生发表意见和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去,不让探索学习过程匆匆而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有了时间保障,我们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探究的空间。如在教学《吃虫草》一课时,我找同学读课文《吃虫的植物》,请大家记忆课文中的内容,组织学生提出问题:听了课文介绍,你有什么问题吗?还想了解吃虫草的哪些知识?等等,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解答问题,再请同学们将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吃虫草的资料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究,知道吃虫草的特点,了解自然界的美妙,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科学的情感。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进行自主、探究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究,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教育理念,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为学生多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给予充分的合作时间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掌握更多的才能和本领,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把他们培养成21世纪的合格建设人才。
第二篇:在你的教学实践中_如何体现探究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方式
怎样才能使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更好地体现探究性学习的要求
《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科学教学中要落实好这一理念,就必须真正理解它们的内涵。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主动学习,即知识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而获得的,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所谓“探究性学习”又称“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在学习中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呢?我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的:
一、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做主的学习方式,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即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和自主权,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使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求知的愉悦,并发展其智慧、敏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能学会的、通过伙伴合作学习能解决的内容我不讲。如今的科学教材改过去的老面孔,趣味性很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内容较多,充分体现人文性。教学时,我尽可能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并试着与学生一起学习,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的意识。在教学中,我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例如:学习三年级第六册《空气世界大探秘》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的世界是由不同的气体组成的,我通过制作小模型来让学什么了解,在通过播放视屏片段,直观的去了解我们的世界是由哪些气体组成,哪些气体是我们人类、动物、植物所离不开的。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并能通过自己所看到的来说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索、大胆尝试,培养学生探究、分析、概括、评述的能力。
一节课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要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在教学中要有机地把握好探究学习和动手实践的时间,避免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虚化了探索领悟。
二、创造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者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是提高主体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形式。科学课堂教学中交往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不是教师和单个学生的交流。
科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把探究的机会让给他们,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学习的过程。例如,学习一年级《指南针》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指南针,由于一年级孩子比较小,我先通过自己在讲台上演示,然后让小组合作。通过本课学习,无论是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还是稍差些的同学都能有所提高。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发展他们的探究、自主、创新、评述的能力,教师把合作、探究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同时受到激励、指导和建议,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对象,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开放,学生有了更多的思维空间,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合作学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表达的机会,可养成良好的和他人合作、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丰富了情感。
三、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能探索性学习。作为教师应当鼓励、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教师可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树立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如在教学《太阳系大家族》一课时,我利用模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组织同学以组为单位将自己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介绍给大家,小组内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发现,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组际间再进行归纳,提出思考题,最后由小组讨论汇报总结提升。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就说,大胆表达,教师也应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鼓舞时,他们的探究问题的信心就会不断地树立起来。
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索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质疑、讨论和推断的过程。因此,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小组学习中,我尽量给小组中的每位学生发表意见和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去,不让探索学习过程匆匆而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有了时间保障,我们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探究的空间。如在教学《吃虫草》一课时,我找同学读课文《吃虫的植物》,请大家记忆课文中的内容,组织学生提出问题:听了课文介绍,你有什么问题吗?还想了解吃虫草的哪些知识?等等,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解答问题,再请同学们将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吃虫草的资料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究,知道吃虫草的特点,了解自然界的美妙,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科学的情感。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进行自主、探究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究,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教育理念,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为学生多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给予充分的合作时间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掌握更多的才能和本领,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把他们培养成21世纪的合格建设人才。
第三篇: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实施方案
羊场镇大松树完小
一、课题提出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一是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学生手脚的陈旧做法;二是要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三是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础知识,要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达到培养“会学习、会实践、会创新”人才的目的,特提出小学教学“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
二、理论依据
1、探究性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着重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而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在自己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主动探究的过程。
2、探究性学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可别好问,他们具有创造和探究的潜能。探究性学习本身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求知欲。
3、探究性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因为学生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来自于对外界常使探索性的活动,而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探究新知,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在进行“因势利导”,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4、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学生通过认真踏实地探究,是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培养了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当,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5、探究性学习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在这个充满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内在的知识、能力、经验、智慧、情感等都得到了锻炼;体验自主探索与许多成功的喜悦,企业和已有的技艺,开启心智的窗户,一种学习的情趣,从而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三、概念界定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从问题和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自主探究活动,经过同化、组合、探索,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四、目标定位
1、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整理、检验结论、交流思想的潜力。
2、发展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3、强调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亲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与创新的积极欲望。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五、实施策略我通过学习理论,收集资料,在学习许多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质疑—探究—明理—评价”的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质疑问难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究,而探究活动始于质疑问难。问题老师不要简单地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我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善于提出问题。具体实施如下:
⑴揭题质疑。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⑵自学质疑。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提出问题。
⑶辨析质疑。让学生对易混淆的知识,共性的难点,对教材中多关键字眼或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辨析在联系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
⑷常试质疑。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提出问题。
2、组织探究
有了问题,学生也就有了探究的欲望和兴趣,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和目的,接下来就是组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
⑴根据需要选用恰当地探究形式。
a、独立探究。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究、去发现。独立探究能使学生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b、小组合作探究。合作能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使获得的新知识更清晰的,结论更准确。c、班级集体探究。集体探究主要是要抓住中心议题和关键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集中解决难点。小组合作探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全班集中讨论。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组织探究活动,除了选用恰当的形式外,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研究方法,同时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我可以让学生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探究。
a、实践———发现。b、猜想———验证。c、观察———归纳。d、精思———领悟。e、对比———联想。f、查找———汇总。
3、明理内化 ⑴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探究情况画龙点睛地进行归纳、概括,使学生对有关知识的重点、情感、态度,滋味方法及学习方法更清楚理解。⑵让学生运用探究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理解教材,掌握关键点,解决了类似相关的问题和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深化提高。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形式开放,发掘学生的潜在素质:
a、理解方法的开放:多角度、多方面的理解。b、其其设计的开放:思路开阔、新颖有趣。c、实践应用的开发: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与自然。
d、资源开发的开放:利用网络、活动、人文等各种教育资源,发展能力。
4、激励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探究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这一阶段主要通过以鼓励为主的多层次、多方位民主评价,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收获,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对于充分肯定。其作用是使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养成探究习惯。激励评价主要是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及师生互评,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注重调控评价过程,给学生以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渐把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从而具备发展创新素质。
六、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建构“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研究教学模式。
2、深入研究、努力探索,使课题试验策略更加完善。
3、在灵活运用、总结完善的同时,做好实验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1、对先进教学理念与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2、在教学中大胆探索与试验。
3、案例分析法。
4、经验积累总结。
第四篇:浅谈化学探究性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适切性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化学探究性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适切性 作者:孙运利
来源:《化学教学》2013年第02期
摘要:阐述了对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内涵及两者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适切性的认识,认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指出科学结论需由探究活动与接受性学习相结合才能得出,探究性学习是对接受性学习的发展与补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注意渗透探究的思想,要灵活运用两种学习方式,实现向多元化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接受性学习;适切性
第五篇:小学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总结
2014---2015思渠镇中心完小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指导研究课题
学期小结
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我校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教育研究实践的经验,大力进行“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现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及经验,下面作简要的总结。
一、学习有指导性的教育教学理论
为使课题研究中学生主动地在课内和课外形式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更好地把学语文和学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我主要进行了以下理论的学习:
1、自主学习的理论。《语文课程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的作品和价值只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
2、合作学习的理论。通过创造性教育活动,教师与学生建立相互合作、信任理解的关系,活泼多样地发展学生多样化的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针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
3、探究学习的理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同样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社会调查、现场观察、采访人物、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二、研究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了以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课题预期目标,为教学特色建设提供教育资源保障和有力的支撑,我们积极整合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的方式和一般流程,构建了“导入激趣→自主创造→合作互动→引探释疑→迁移实践”的自主、合作、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框架。
1、导入激趣
创设情景,在课堂教学中,把图、文、声、像有机组合,使抽象的内涵转化成情景交融、图文并茂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知、理解,营造一个语文教学的互动新空间,有如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让学生真的有如进入作品的真实情景中。化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形象的直观感知,大大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以这些真切生动的情景既可以启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活跃他们的思维,同时还可以培养提升个人的情操,养成真善美的体验,造就独立的人格。这无疑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2、自主创造
根据自己的喜好结合老师的要求进行独立学习。如 “四个一”的活动比赛,先以教材为例子进行模仿学习,进行更新创造。整个比赛大力提倡一个口号:“像学者一样认真阅读,像作者一样创新写作,像书法家一样端正书写,像工程师一样灵活运用„„”,加强自主独立性的培养,增添学习的成功感。如在创作“励志格言”,创作一个寓言的过程中,同学们先搜索学习名人伟人的励志格言,再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创作,并配以精美的文字、插图处理,自创励志格言、寓言故事。其效果很好。
3、合作互动
合作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力主“教师与学生合作互动”、“学生与学生合作互动”,目的在于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争论、相互启发、分工合作及取长补短,进行思维碰撞,浅者得其浅,深者得其深。通常学习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组与组之间的挑战竞赛,由此增强竞争感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如给连环图片配上动情的音乐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复述故事比赛,这样的效果当然是难以言喻的。
4、引探释疑
引探释疑的过程是以问答思考题为教学主线,学生先学先探,教师后讲后帮,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好新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如在教《古诗两首》时,要求学生第一遍自读,感悟探究:诗歌写了什么内容?第二遍自读,感悟探究:抒发了什么情感?第三遍自读,感悟探究:借景物来抒情有什么好处?每一遍自读,老师都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探究思考的不理想,老师让学生在多读几遍,有时要求默读,有时抓住关键情节齐读、范读。由于充分保证了学生自主读书探究的时间,在交流汇报时,很多学生有话可说,连平时不常发言的学生都提出了一些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的指导,解决了学生自主探究不自主或流于形式或自主不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充分调动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及时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探究的成果和收获,逐步消除有些学生的服从感、低下感、自卑感。
5、迁移实践
书上的知识只是一个例子,能学得更多的知识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语文课上我们尤其重视学生的迁移阅读能力与实践能力。我们构建这样一个模式,并不是说课堂上一定要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和怎么讲。模式中提到的各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的,并非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在教学实际中灵活把握,才能使教学有声有色。
三、探索有价值的课堂教学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据此我们在实验中进行优化教学策略的选择研究,探索出常规可行的教学策略优选法。如寓言的精选教学策略是:1.图片激情导入;2.简介作品选集;3.速度感知内容;4.概述寓言要旨;5.研读剖析难点;6.小结文体特点;7.口头创新寓言。
四、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实验,经历了酝酿准备、尝试运行、持续发展的三个研究阶段。通过师生的相互学习,把学文、作文与做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明显地增强。参加研究实验的老师而言,精诚团结、合作互动。继续探索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语文的科学教学模式,继续研究相关的语文的优化教学策略,是大家共同的目标。
五、研究反思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发现现实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
回首课题研究历程,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显示现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们将不负众望,求真务实,积极创新,努力谱写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特色建设的新篇章。
思渠镇中心完小 2014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