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实例——反函数复习课
课堂实例:反函数复习课
反函数在高中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前面学习了函数相关内容,由于反函数也是函数所以通过反函数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深化函数基础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接下来还会研究其他函数的性质,反函数的学习可以更好的理解并掌握这些函数的性质,所以可以说它又为后续内容起了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下面看一下反函数的基础知识:
一.反函数概念
一般地,对于函数yf(x),设它的定义域为D,值域为A,如果对于A中任意一个值y,在D中都有唯一确定的x值与它对应,且满足yf(x),这样得到的x关于y 的函数叫做yf(x)的反函数,记作xf1(y).1在习惯上,自变量常用x表示,而函数用y表示,所以把它改写为yf由定义得到的结论:(1)存在反函数的条件:x与y是一一对应的函数
(x)(xA)
(2)原函数与反函数定义域和值域具有互换的关系
(3)原函数与反函数二者不可剥离开谈,二者互为反函数,即反函
数的反函数是原函数
(4)求反函数步骤:(四步法)
①求原函数值域
②反表示
③互换x,y
④下结论(注意:标出定义域即原函数值域)二.原函数与反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 函数yf(x)与yf相同的单调性
(说明:在原函数上若存在点P(a,b)则在反函数上必存在该点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P(b,a))三.一些重要结论
(1)函数yf(x)与xf1'1(x)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并且二者在各自定义域内具有
(y)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为同一函数图像
1(2)若函数yf(x)与yf(x)有交点,则交点在直线yx上或者是关于直线yx对称
例如:
(3)奇函数未必存在反函数
例如:ysinx
若奇函数存在反函数则反函数也是奇函数
(4)偶函数也有可能存在反函数
例如:y0(x0)(单点函数)若偶函数不为单点函数则不存在反函数(5)单调函数一定存在反函数
存在反函数的函数未必是单调函数 例如:反比例函数 y1(x0)x1,(x0)分段函数 yx
x,(x0)(6)两个重要公式
若函数yf(x)定义域为D,值域为A则由反函数定义知:b=f(a)a=f1(b),-下面两个式子是a、b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表示形式.①f1f(x)x,xD
1
②ff(x)x,xA 四.相关习题
㈠求反函数问题 1.求函数y=-1(x≠-1)的反函数 x12.求函数y=log2(x+1)+1(x>0)的反函数 3.求函数f(x)=-x2(x∈(-∞,-2])的反函数 4.求函数y=e2x(x∈R)的反函数
x21(x1),5.求函数f(x)=的反函数
x1(x1)说明:求反函数按照步骤求解,求分段函数的反函数分别求再组合到一起,一般的分段函数的反函数仍为分段函数
㈡反函数的存在问题
6.若函数y=x2-2ax-3在区间[1,2]上存在反函数,则求a的取值范围
7.若yxa(a0)在4,8存在反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 xπ得到,2㈢函数图像问题
8.若函数y=f(x)的图象可由y=lg(x+1)的图象绕坐标原点O逆时针旋转求函数f(x)
--9.已知函数y=log2x的反函数是y=f1(x),画出函数y=f1(1-x)的图象 ㈣对称问题
1axb)既在函数y2的图象上,又在它的反函数的图象上,求a,b值 4x511.已知函数f(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求实数m
2xm10.若点(2,12.已知函数f(x)abx1(b>0,b≠1)的图象经过点(1,3),函数f1(x+a)(a
->0)的图象经过点(4,2),试求函数f1(x)的表达式 ㈤其它问题
-13.若函数f(x)=
1x-,求f1()
3x2114.设函数f(x)13x的反函数为yf(x),求f1(10)
115.已知函数y=(fx)是奇函数,当x≥0时,(fx)=3x-1,设(fx)的反函数是yf求f1(x)
(8)
11-x)(a>0,且a≠1).2a1-16.已知函数f(x)=2((1)求函数y=f(x)的反函数y=f1(x);
-(2)判定f1(x)的奇偶性;
-(3)解不等式f1(x)>1.17..已知函数f(x)=(x12)(x>1)x1-(1)求f(x)的反函数f1(x);
-(2)判定f1(x)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3)若不等式(1-x)f1(x)>a(a-x)对x∈[
-
11,]恒成立,求实数a164的取值范围.
第二篇: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方法
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方法
复习课是高三课堂最主要的课堂教学形式,复习课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复习的效率,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考的成败。传统的复习课常见的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昏脑胀,教师挖空心思编题,学生惘然无绪练习的教学模式。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并且使学生掌握复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学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如何达到复习的目的?我认为复习课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坚决克服“多讲、少练、死灌”的倾向。采取的最主要的策略应是改善课堂结构,在45分钟内达到“夯实基础与滚动提高”的最佳结合,最好效果,在课堂上,我一般采用指导阅读
习题引入 知识方法回顾 例题拓展 训练深化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的内容应该低起点、高落点
复习课应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把遗忘的知识重现出来,把中断的思维线索重新构建。它不是对新授内容简单的重复,也不是对旧知识的快速播放,复习重在发展对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提高。
1、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数学基础知识的复习,要以课本为纲,指导学生阅读,教师有必要时作点拨,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习题引入,选课本一些典型的习题,或在第二轮复习中,所选习题是学生在前阶段的练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题,且具有思考性或包罗了本课知识点的中档题,以检测学生改正错误的状况。诊断学生存在的知识、方法应用方面的问题,对眼高手低的学生还能起到警示作用,同时为后几个教学环节打下伏笔。
3、知识、方法的回顾: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做题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和方法的再应用。这个过程可以穿插在习题的讲评中,也可以单独成为一个环节。需要指出的是,此时知识的回顾必须是网络化、系统化的整合,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再现过程。这样既复习了基础知识又贴近高考的能力要求,也增强了趣味性和思维容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样,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也要用习题等作支撑,将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设置到一定的情境中予以呈现,以加深印象。
4、拓展:根据高考信息和动态,选择例题来强化知识、方法的应用。在例题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举一反三和反三归一的意识,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解题思路的拓展,特别是解题思路、过程、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可在例题的后面一对一地配习题进行训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试题的“形似”和“神似”。
5、训练深化:每堂课必须精选训练题,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如选一些基础题、中档题或需要错题过关(二次练习)的题。最好分级设置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其选择原则有以下几点:
第一,有针对性,要针对考点、热点;
第二,有时效性,能及时巩固本节课知识;
第三,有代表性,能将本课复习的数学知识方法进行举一反
三、拓展应用。
还可以选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新颖题型(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对训练题,教师要做到有错必改,有错必评,增强实效。
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创设教学情境和轻松的课堂环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引导探究 互动合作
引导探究,互动合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的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1、精讲多思。做到两个三讲:讲规律,讲方法,讲思路;讲易错点,讲易混点,讲易忘点。如 做到三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现在不会但经过思考探究能弄会的不讲、与高考内容无关的内容不讲;讲也讲不会的不讲、讲也听不明白的不讲、讲不透的不讲。留足学生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发现有关的问题,对问题进行猜想假设,通过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在教师的引导和导引下,使学生沿着正确的合作探究方向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2.合作探究,双主体和谐发展,让学生充分的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的自我探索、自我总结和自我提高,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在不断发展的知识社会中不断自我更新,才能永远处于不败境地。
以上是我对高三复习课的课堂教学的凡点思考。实际上,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各位老师有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做好各个环节,就一定能提高高三复习教学质量。
第三篇:说课实例
说课的方法技巧(转)2009-04-26 17:591 说课的方法和技巧
“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人员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狭义的说课是指教师以口头表达的方式,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某节课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
说课,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是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说课活动的开展,引起了广大领导和教师的广泛重视与关注,为教学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近几年各校的年轻教师越来越多,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新教师的培养工作。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而言,摸不透“说课”时应该“说”什么,怎么“说”。而由于说课是有一定的时间要求的,所以只见讲者心急如焚“超速行驶”,说、说、说;听者云里雾里都跟不上趟。这样的说课,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为了帮助青年教师认识说课,现就说课谈一下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走出误区,从本质上理解“说课”。
1、误区之一:说课就是复述教案
说课稿与教案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不应混为一谈。说课稿是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写成的,说课稿不宜过长,时间应控制在10~20分钟之内为宜;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教案是教师备课这个复杂思维过程的总结,多是教学具体过程的罗列,是教师备课结果的记录,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设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和行为,即体现了“教什么”、“怎么教”。
说课稿侧重于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的阐述,它虽也包括教案中的精华部分(说课稿的编写多以教案为蓝本,作为参考的第一手材料),但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意图和理论依据,即思维内核。简单地说,说课稿不仅要精确地说出“教”与“学”的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体阐述“我为什么要这样教”。教案是平面的、单向的,而说课是立体的、多维的。说课稿是教案的深化,扩展与完善。
2、误区之二:说课就是再现上课过程
有些教师在说课过程中一直口若悬河,激动万分地给听者“上课”:讲解知识难点、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绍板书等,把讲给学生的东西照搬不误地拿来
讲给下面就座的各位评委、同行们听。其实,如果他们准备的内容和课程安排面对的是学生,可能会是一节很成功的示范课。但说课绝不是上课,二者在对象、要求、评价标准以及场合上具有实质性的区别,不能等同对待。
说课是“说”教师的教学思路轨迹,“说”教学方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设计的优胜之处在哪里,设计的依据是什么,预定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这好比一项工程的可行性报告,而不是施工工程的本身。由此可见,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
3、误区之三:说教学方法太过笼统,说学习方法有失规范
“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是说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有些教师在这环节中多一言以蔽之:我运用了启发式、直观式等教学法,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等等。至于教师如何启发学生,怎样操作,却不见了下文。甚至有的教师把“学法指导”误解为:解答学生疑问、学生习惯养成、简单的技能训练。
4、误区之四:“一穷二白”,说课过程没有任何的辅助材料和手段
有的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既无说课文字稿,也没有运用任何的辅助手段。有的教师明明说自己动手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但在说课过程中,始终不见庐山真面目,让听者不禁怀疑其真实性。所以,说课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可以运用一定的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实物投影仪、说课文字稿等,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同行及评委们说清楚课,说好课。作者:hbpsygl 2008-10-28 16:45回复此发言
------------------2 回复:说课的方法和技巧
二、“说课”的基本内容。
数学说课是数学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其根本宗旨是为了追求数学课的优化。备好课是说课的前提,而说课必须站在理论的高度对备课做出科学的分析和理解,从而证明自己的备课是有序的而不是盲目的,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数学说课,要向同行说什么?我认为数学说课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说教材
说课,首先教者要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因为对教材理解透彻,才能制定出较完满的教学方案。说教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教材简析。任何一门课程的教材,从其知识内容到编排形式,都会构成一个系统。要说出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就需要明确本课题或章节内容在整个学段、一个学年的教材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作用。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在教学中重视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准确地认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时备课中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说课中要注意避免千篇一律地提出“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习题”一类的套话,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课时目标制定中还要提出思维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目标,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和兴趣、习惯培养目标。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一是教学大纲的规定,二是单元章节的要求,三是课时教学的任务,四是教学对象的实际。要把这四点结合在一起统盘考虑,再来确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从而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关键。说清楚本课教学内容包含哪些知识点,教例是如何展示教学内容的,教材叙述语言与例题怎么搭配,按什么顺序展开的例题与习题的分布类型,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是什么。此外,在以上“说教材”的常规内容基础中,我们可以增添教师的个人思维亮点。例如对教材内容的重新组合、调整以及对教材另类处理的设计思路。
2、说教法
主要说明“教什么”的问题和“为什么要教这些”的道理。即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说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它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作用和前后联系并说出教者是如何根据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的。例如,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其理论依据;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采用的手段和理由;为处理某个习题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等。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始终贯彻“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性别”的原则。因此,说课者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还要创造性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3、说学法
说学法不能停留在介绍学习方法这一层面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解说如何实施学法指导上。主要说明学生要“怎样学”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者是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动意识的;还要讲出教者是怎样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特别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这也将成为我们所有教师教学中的“指挥棒”。要说好学法,首先必须深入研究学生,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重新摆正师生的位置。要改变陈旧的师者在讲台上滔滔不绝、面部表情呆板、“我讲你听”,学者在下面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你问我答”的教学模式。其次,要注意对某方法指导过程的阐述,如教师是通过怎样的情景设计,学生在怎样的活动中,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领悟出何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即不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乐学”。作者:hbpsygl 2008-10-28 16:46回复此发言
------------------3 回复:说课的方法和技巧
4、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的基本内涵是课堂结构,从教师的整个说课过程来说,应该是精华、高潮所在。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通常,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说课者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借助哪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想说明白。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讲。另外注意一点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这里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解决难点运用什么方法。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5、说清楚课题的板书设计和设计意图。
说教学程序,还要注意运用概括和转述的语言,不必直接照搬教案,要尽可能少用课堂内师生的原话,以便压缩实录篇幅。
三、说课的方法和技巧
1、说“准”教材;
2、说“明”教法;
3、说“会”学法;
4、说“清”教学意图;
5、说“清”练习层次。
四、说课的基本原则
按照现代教学观和方法论,成功的说课应遵循如下几条原则:
1、说理精辟,突出理论性
说课不是宣讲教案,不是浓缩课堂教学过程。说课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因为没有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只知道做什么,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做,永远是经验型的教学,只能是高耗低效的。因此,执教者必须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主动接受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信息、新成果,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2、客观再现,具有可操作性
说课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科学合理,不能故弄玄虚,故作艰深,生搬硬套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的专业术语。要真实地反映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哪怕是并非科学、完整的做法和想法,也要如实地说出来。引起听者的思考,通过相互切磋,形成共识,进而完善说者的教学设计。
说课是为课堂教学实践服务的,说课中的一招一式、每一环节都应具有可操作性,如果说课仅仅是为说而说,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落实,那就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花架子”,使说课流于形式。
3、不拘形式,富有灵活性
说课可以针对某一节课的内容进行,也可以围绕某一单元、某一章节展开;可以同时说出目标的确定、教法的选择、学法的指导、进行程序的全部内容,也可只篇二:说课实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早上好!我是教师教育学院小教语文组的······。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们都是在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下长大的,亲切的鼓励是爱,严厉的批评也是爱。我今天要说的这篇课文就是一位严厉的父亲和一位慈祥的母亲教育儿子的故事。题目叫作《“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讲述了美国作家巴迪童年时,父母对他写的诗作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巨大影响,多年后他感悟到这两种评价都是父母对他的爱。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文中对父与子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刻画更是生动传神。本文编入人教版小语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组,本组以父母之爱为主题,学习这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学习品析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重点词句,并以巴迪成长的经历启发学生懂得体会父母表达爱心的不同方式。
学生之前已经学过类似的歌颂亲情的课文,但五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第二叛逆期,对父母之爱的某些表达方式可能不能理解。编写本文是着眼于孩子的全面成长,知道正面的鼓励是爱,侧面的警告也是爱。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糟糕、腼腆”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住作者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受父母之爱的两种表达方式。
4、联系自己的生活,写一写你所体会到的父母之爱。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我从心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的含义。
难点:交流自己在生活中体会到的父母之爱。
二、说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么样学习的人。”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做到会学。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读书正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则应该以教学对话组织和促进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达成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需要有效的方法来支持,而方法的运用又必须落实到教学过程之中,因此,下面重点阐述教学过程。
预设如下四个教学步骤:
第一步,揭题设疑,唤醒爱。以谈话导入,解释课题,请学生猜猜哪句话是父亲说的,哪句话是母亲说的,用不同的语气读一读,从而将学生带进文本,也为整堂课奠定情感基调。
导入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被激发,在此基础上开始我的第二步:
(二)初读课文,感知爱。
这一板块,自主学习生字词,并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以此带动学生对全文的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与父母之爱。
此时,学生的思维达到了一定的兴奋、活跃,紧接着就进入我的第三步:
(三)自主探究,体验爱。
这是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环节。
围绕找出的中心句“我从心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从童年故事与长大后的感悟两个板块展开教学,因为是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童年故事这一块,让学生通过自主读书与小组交流,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有不同的看法。找出重点句读读。
然后根据学生反馈,深入教学重点。
接着,联系课文及生活实际,走进儿子的内心世界,写出在听到父亲的评价后的心理活动,再声情并茂地读出来。
读写结合,是学生对人物形象感悟升华的过程,是内化学习文本语言的过程,是学生把情感积累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
这一步,让学生在静思默想中与文本进行深层的对话,抓住文章的中心。通过自主读书与小组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为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学会一种方法和能力,远比灌输来的更重要。
到这里,重难点问题解决了,接着就是情感的输出。
(四)拓展延伸,沉淀爱。
拓展阅读朱自清的《背影》,对比课文让学生体验两种不同的父爱,他们一样伟大。最后,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我设计有:
1、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与父母一起找找生活中的父爱,母爱:
(其意图是围绕单元专题,创设亲子交流氛围,以爱育爱,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整个教学设计,紧紧抓住一个“爱”字,通过多种形式品读,感悟文字中蕴含的父母深情,以书中之爱点燃学生心中之爱,让爱在课堂中传递,让爱在生活中绽放异彩。
谢谢!时间: 8分多篇三:说课,教案范例
备考附件:优秀说课稿
《酿》— 第一课时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应聘小学语文的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酿》的第一课时。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酿》是九年义务教育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它记叙了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课时,由于误读酝酿的酿字所引发的故事,赞扬了小学生刘东东真诚地帮助老师纠正错误和语文老师坦诚地正视错误、接受意见的品格。这篇课文讲的是诚信的故事,使人们懂得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对培养学生学生良好的品格具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
在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之上,现确立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初步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诵、碟、橡等十个生字;会写酿、耷、朗、诵等16个字,能正确读写耷拉、朗诵、照例、酝酿、肃穆等词语。理解刘东东和他的语文老师围绕酿字发生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以读促悟,提高品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真诚坦诚。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二、说学情
从五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好动、爱模仿,注意力不集中,渴望受到老师的肯定。从学生的基础能力来看,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能够阅读基本的文章内容,读懂文章大意。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本课所描写的内容学生并不陌生,这正是和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所以教学中可以通过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新课要求教学中要摒弃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方式。所以在本课的教法上,我主要采用阅读指导法及启发提问法。由于本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容易产生共鸣,因此,主要以读为主,教师穿插提问,把握整个教学内容,学生边读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说学法
至于学法,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朗读体会法,自主探究法等。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自主探究文章的内容,体会诚信的重要性,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所以接下来我重点介绍一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导入环节,我直接在黑板上书写本课的课题酿,然后让学生读课题。学生读完课题之后,我给学生强调字音,并让学生给酿字组词。然后我提问学生:看了这个题目后,你们还有其他想法吗?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由于课文的题目比较特别,由这样的问题入手,更能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生字词问题,第二个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书写,较难词语的理解,如强调:诵、肃是平舌音,焕、酝、练是前鼻韵母;酿、橡、朗、诵是后鼻韵母。这样学生即可在本课时完成对生字词音形义的掌握。
在解决了生字词的问题之后,我让学生再次快速默读课文,同时思考一个问题,围绕着 酿,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在学生默读完成之后,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来说本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在这里,我会鼓励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积极发言。本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把握,所以鼓励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可以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以及对于语文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小学生刘东东课上真诚地帮助老师纠正错误读音后,害怕老师会生气,结果语文老师坦诚地正视错误、接受意见的故事。
2、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在解决文章主要内容之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之间讨论围绕酿这篇文章主要是从几个层次来描写的,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发言。最后教师总结各小组的发言:本文主要是从两个层次来描写。第一层次讲述了上语文课时,东东发现老师把酿字读错后,立即提出来。班里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担心老师会记他的仇。回到家里,奶奶也劝他向老师认错。由此,他感到很苦恼。第二层次描写老师坦诚地向同学承认自己把酿字读错了,感谢刘东东同学,并欢迎大家帮助自己改正错误。学生分组讨论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理清文章的层次为第二课时深入学习文章做好铺垫。
(三)升华提升,小结文章
在了解内容理清层次的基础上,学生再次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的点拨启示,最后总结出,本文主要歌颂了诚信的品质。从而完成本文的小结,同时也为下节课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四)布置作业
让学生课后熟读课文,划出自己疑问,简单地加以批注,为下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学生认识了字词,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再一次走进课文,鼓励学生大胆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板书设计
酿
生字词:诵、焕、酝、耷拉、朗诵„„
刘东东指出老师读错字音
主要内容:
老师承认错误感谢刘东东
本课时板书我主要呈现本文的生字词以及文章的主要层次,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月光曲》教案
一、课题:月光曲
二、课型:新授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月光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能抓住重点段,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2.使学生能抓住重点段,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美好的音乐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月光曲》去感受音乐的魅力。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贝多芬吗?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谈。
第四篇:评课实例
日前,下学校听了孙老师的《雨霖铃》、张老师的《我有一个梦想》和王老师的《再别康桥》这三节课,非常受益,很受启发,也从中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可以这样说,这是三节异中有同、风采照人的成功课。在这里我只重点谈谈共性的问题。
一、教学亮点。
这三节课,每节课都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点,我仅从以下十方面进行点评。
1、从教态来观:执教者都表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慷慨激昂的语势给学生以振奋,像老师那不时写在脸上的笑意,又极具亲和力,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2、从情境创设看:这三节课的情境创设,应该说是各具特色,如,张老师的激情创境,孙老师的美图美语创境,王老师的发挥学生自主性创境等,既体现出情景创设手法的多样性,又反映出执教者个性而娴熟的情境创设能力。
3、从学科特点观:三位执教者都突出了“读”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强化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4、从教学目标的确立观:执教者能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落实明晰且达成度高。
5、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观: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点在三位执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体现,如,张老师收集的“原声录音”,王老师的具有唱歌、绘画特长的学生等都成为了可利用资源,体现出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6、从问题设计观:一节课问题设计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关乎学生能否学有所获。从这三节课不难观出,执教者在问题设计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迁移拓展,有深度且环环相扣,如,张老师的“在和平年代马丁·路德·金为何有如此梦想?找出自己喜欢的有气势的段落谈感受”、王老师的“作者是抓住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孙老师的“任选自己喜欢的诗节,谈谈你从中读出的爱、自由与美?”等问题设计,在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同时,均体现出学习手段创设的有效性。
7、从学生活动看:执教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参与热情高,学生善倾听,能合作,体现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8、从课堂氛围观:课堂突显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创设出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体现了互动的多维性。
9、从学生能力培养观:执教者都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头戏,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孙老师设计的连缀意象成美文、绘制情景再现图、根据自己的离别感受创作《雨霖铃》等环节,张老师设计的结
合自己的理想谈梦想等环节,使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写作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王老师让学生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等环节,关注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10、从预设与生成观:体现了预设严谨、生成合理的特点,如,张、孙老师渐行渐深的问题预设,王老师的针对问题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语句、但不可使用口语的细节要求,均体现出教者扣紧梯度目标、严谨教学的预设构想,实现了师生共同体会成功愉悦的深度生成。
以上只是对三位执教者成功教学的概略点评。
二、教学建议。
尽管执教者的教学或真水无香,或色彩艳丽,但也略有不足之处,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1、孙老师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希望能就此入行尝试,使之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行为实施于课堂教学中。
2、张老师的课堂激情澎湃,很有感染力,但还应注重调控气氛,使课堂氛围再轻松一些,这样更利于目标的达成。
3、王老师的家常课,很朴实,非常有借鉴价值,但也要注重以下方面的处理:导语过长,再精炼些;放开手,让学生多思、多动;可合理地利用网络设备,既体现教学的直看性,又能节省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
4、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思维调控的作用。三、一点思索。
新课改强调有效课堂,我们入行研讨课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如何使有效性体现于授课的每一环节(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板书的实用性,环节时间安排的合理性等)应是我们今后花气力探究并努力践行的方向。因为只有做到了环节的有效,才能使教学达到真正的有效。相信大家会越走越好。
1.教学结构是否清晰 2.教学重点是否突出 3.学生参与是否活跃 4.老师教态是否自如 5.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示例:
注重发挥好教师的及时评价作用,通过教师的及时评价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有强烈的启迪性、热切的鼓励性和精当的指导性。同时又落实好学生
在课堂中学习的主体地位,做到为学而教,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解读文本,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从课堂教学实际来看,两位教师都具有扎实的语文教学功底,能很好的驾驭课堂,教态庄重自然负有感染力,师生情感十分融洽,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又精当简练,有启发性。能熟练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做到用多媒体而不畏多媒体,演示的能容和时机紧扣住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如讲授《苏州园林》中通过展示实际图例,使学生对“隔而未隔,界而未界”有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教学思路设计能紧扣教学实际内容,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结构安排上看,时间分配较合理,密度适中,模块之间的过渡自然,做到环环相扣。如教师在讲完苏州园林大处注重四个布局后,问学生“完美的图画”中“完美”含义是什么,是否做到“注重四个布局”就完美了?从而很顺利地过渡到园林的局部地方如角落、门窗、色彩等方面也做到了完美。
从教学效果来看,两节课教学效率较高,课堂教学容量较大,学生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讨论气氛亦较热烈,教师既注重了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又注重了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和培养,如《都市精灵》执教者在和学生探讨完课文,学生了解了到人要和自然和睦相处之后,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课后同学们去观察一下,随着新区西部开发,我们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拟几条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整体上感觉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
提出几点思考,与在座的各位同行探讨商榷:
1、感觉课堂上教师预设的太多,学生动态生成的太少。学生的思维一直禁锢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条条框框之中,对于课堂中学生碰撞出来的思维火化,教师没有及时的把握住,并使之得以充分燃烧。
2、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问题、解读文本的时间不是太充足。教师有时多次的催促学生,必将影响到学生的思考效果。
3、课堂上热闹有余而宁静不足。同所有公开课一样,教师一味的追求课堂的喧闹,充塞语文课堂的是学生琅琅的读书声,七嘴八舌的讨论声,热情四射的演讲声,而忽视了学生思考问题时的宁静的美丽,沉思的美丽。其实学生自主学习时需要一份宁静,倾听时需要一份宁静。我个人以为缺少了倾听,缺少了沉思的语文课堂不能说是完美的课堂,4、教师所设计的一些问题虽能紧扣住文本,但是显得较零散,没有一个能起着串起全文的好的问题,问题缺乏一定的层次性开放性和创新性。
5、教师赋予一节语文课的教化功能太多,感觉上目前绝大部分语文公开课都有一种非语文的语文课现象。
一节语文课的性质、目的、任务不同,评估的标准是不同的。如一节阅读课的评估标准,与一节作文的评估标准就不一样。同是阅读课,由于要完成的教学内容、任务以及文章的体裁不同,评估的标准也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评课。
一、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主要指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是否明确,需要传授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进行哪些语文基本功训练、采用哪些方法,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都是否做到明确、具体。
例如,对一节阅读课的评估,主要看读、写训练是否落实;是否既能紧扣语言文字来理解内容,又能根据内容来体会语言文字的作用;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同时,又能时时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力量。
通常,传统的老师对一堂阅读课的评估,往往只侧重在学生的回答好不好上,对学生读得如何,课文读得熟不熟,读得好不好往往重视不够,至于课堂上是否动动笔,练一练,就不大注意了,也就是课堂热闹就是好课。有的老师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如有的老师在讲读完《甜甜的泥土》(笔者要举例论述)要让写信给王小亮。对于这种加强笔头练习的做法,评课时一要给予肯定,二是加强学习。
二、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
理解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基础。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主要包括对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对关键语句的正确理解,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正确把握,对写作特色的正确品悟。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反映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语文能力。
明确教学要求,把握重点、难点,这是正确理解教材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要求要定准,重点、难点要找准,这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基本功。对关键语句的理解,是指要抓住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理解,是指能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要观点。(笔者举例论述)
三、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
恰当地处理好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对教材的处理,主要始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以及据此设计的基本教学思路。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包含以下方面。
1.看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是否合理。如,淡化结构、层次教学,重在整体感知课文,如《社戏》
2.看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突出。就语文课来说,所谓重点、难点,一是课文本身的重点、难点,指对突出课文中心起关键作用的内容和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二是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指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过程中,选择一两项着重进行训练。(笔者举例论述)
3.看是否善于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既符合教材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思路。教学既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又考虑学生的实际。首先,教学思路不是凭空而来的,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计的。其次,教学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主要指“学”的一方出现了新情况,如学生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应纳入教学中解决;原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却比较容易得以解决,就不必多费功夫),调整教学设计,使之更加适合教学的需要。同时还要评出教师设计的衔接语言。
四、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教学思想
分析一节语文课,当然要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主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思想。表现在以下方面。
1.看教师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看一节语文课是否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主要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结合得怎样。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一看教师是否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二看是否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了学生自主的学习;三看是否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出结论的过程;四看是否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朝着“自主读书”“自主作文”的方向努力。
2.看课堂上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语文活动(包括讨论)。
3.看教师如何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系。主要看教师是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特别要看教师是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看教师是否讲求实效。讲求实效,就是要反对形式主义,反对毫无实效的走过场,也反对看似热热闹闹、生动活泼,实际上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上收效不大的现象。
五、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艺术如何
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语言基本功。要求能够流畅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规范,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讲课通俗易懂,并能及时发现、纠正学生说话中的语病;(2)朗读基本功。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方面可为学生示范;(3)板书基本功。要求写字正确、工整、熟练。(4)教态。要求教态自然、亲切,感情饱满,举止端庄。
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语言艺术。如,说话是否得体,语言是否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等;(2)启发诱导的艺术。如,是否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否善于点拨、相机诱导等;(3)驾驭课堂教学过程的艺术。如,是否善于使用引人入胜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环节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是否善于巧妙地处理课堂的偶发事件等。
第五篇:课堂管理实例分析
本人2000年杭州师范学院毕业,进入教师队伍已经整11年了。以前从不知道老师的工作是那么的复杂、繁琐,以为自己认真备课、上课,努力工作,我的学生就会成绩优秀;以为自己真诚相待学生,我的学生们就会尊重老师、努力学习回报老师辛勤工作。现在回忆起来,当初的想法实在是OUT了,现在的学生思想复杂,面对老师(家长)的付出,他们觉得理所当然,不会有感恩的心。对学习不感兴趣,因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缺少玩乐时间,所以最想做的事就是玩。因此,现在的课堂管理会觉得特别累。这个学期接手的两个班级有些特殊,所谓的&;关系&;子弟较多,他们从小就被家长、老师捧在手心,各方面能力也的确比其他学生略胜一筹。所以这些人在班里多少有些影响力,是班级里各种大大小小的班干部。他们也有些骄傲,习惯于被老师表扬和关注,比较难接受批评。并且这样的学生在班级里自成一派,老师不在时,他们就是&;老大&;。
在这样的班级里,课堂上难免就会出现少数同学踊跃发言,多数同学迎合或者闷声不响。这时我往往在课下与这些同学交流,表扬他们上课的积极态度,同时也要求他们多带周围的同学一起学习,给他们多些机会参与课堂。至少在表面上,他们都会同意的。可是,事实上他们却不会主动帮助他人,甚至还会排挤他们看不惯的人。
有一次,我们上&;物体的颜色&;一课,我特地从家里拿来两副3D眼镜,镜片有蓝色和红色的,正好可以用上。课堂上,当我们讲完&;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颜色决定,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后,我就将眼镜和其他的有色塑料片分发给各组,由前往后传递下去观察教室黑板上方的标语是什么颜色。(标语原本是红色的)
学生兴致勃勃地一组一组观察下去,一边嘴里嚷着:&;啊,变黑色了!&;&;不是吧,好像有些灰色。&;当传到李某某同学后,我突然发现他后面的同学神色异常,不取眼镜做观察了。我走过去,问李某某同学:&;怎么了?&;他手放下眼镜到桌上,低着头一声不吭。问后面的学生咋回事也是低头不响。我当时很想发火,可是我确定一定有什么事才会出现这些情况,只好压下心中的气,说了声:&;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接着后面的教学。
下课后我把李同学带到办公室,我知道平时他就很内向,因为是外地学生,可能有些自卑而比较孤僻。所以我心平气和地问他到底怎么回事?可是他只回答我不知道。我转身再回到教室询问,此时他后面、前面的学生都叽叽咕咕地说:&;老师,他太脏了,给他拿过谁还敢拿呀。&;&;老师,他在寝室从不洗脚的,很臭。&;------我耐心地听完学生对李同学的抱怨,终于明白其中的原因了。然后也询问了李同学所在寝室的寝室长,了解到李同学个人卫生做得不好,因此整个人脏兮兮的,有时还发出难闻的气味。
我又回办公室,与李同学找了个安静的地方聊天。我问他家住哪里,爸爸妈妈在做什么工作。他还是很配合,都告诉我了。我发现我还是真得同情他,从小和收废品的父母住在一起,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也没有养成勤洗的卫生习惯。所以,在学校里他也没有睡前洗脚的习惯,显得比较脏。其实他自己也为此感到自卑,所以很少与同学交流,自我封闭。我首先感谢他对老师说心里话,同时也希望他在个人卫生方面加以改进,做到每天洗脚,隔天换双鞋子,习惯是可以慢慢养成的。李同学答应试着改变。然后我让他在外面等我。我回到教室里,对全班同学说:我们生活、学习在一起,要互相帮助,而不能这样去说同学,甚至排挤他,我发现我们一些班干部带头对同学评头论足,没有主动去帮助同学反而奚落他人。希望今后班级里再没有乱说的同学。李同学他因为家庭环境原因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帮他。寝室长每天监督他洗脚,并向老师反馈情况。
之后我和班级同学及李同学本人交流时都发现他比以前卫生情况好多了,班级里那些自以为有优越感的同学嫌他脏的没有了,至少表面上没有了。但是,李同学还是很少与大家一起,仍然比较封闭。老师和同学很难真正走进他的心里。
在我教的两个班级里还有另一位同学也和李同学有类似的经历,但是她在班级里仍然遭到那些所谓&;优等生&;的歧视,连带其他同学也一起排挤她,我们一直没有很好的方法来改变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