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邹桂菊公开课教案
清塘荷韵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
2、品味荷之韵:张扬生命的强者,彻悟生命的智者。
3、讨论探究荷花在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
4、通过阅读文本,从满池塘那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中获得人生的感悟,体会生命力的顽强,坚信——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教学重难点:
1、品味荷之韵。
2、让学生体会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自我人生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和生命。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荷花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水生植物,有谁知道荷花还有什么别名?(莲花、芙蕖、藕花、芙蓉、菡萏等)(板书)
2、展示荷花的几幅图片,请学生找出与之相配的诗句。
(古代的文人墨客描写荷花的诗文也是举不胜举的,仅在《全唐诗》中就有十九首写荷花的诗,仅李白一人就写了八首。荷花美丽,荷花圣洁,人们在荷花身上寄托了不同的感情,周敦颐的《爱莲说》写的是莲荷高洁的品性,朱自清《荷塘月色》写的是物境之美,表达的是自己淡淡的忧伤和喜悦,而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季羡林老人在1997年86岁高龄写的《清塘荷韵》又是写荷花什么呢?他对荷花情有何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塘荷韵”的世界。)
二、作者简介
请你谈谈你所了解的季羡林。(配合作者图片及文字,简介季羡林生平学术成就及创作。)
——季羡林: 1911 年生 ,山东临清县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5年留学德国,1945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并获哲学博士学位.他精通数国文字,出访过几十个国家,且掌握几种古老的文字,对印度文化与佛学又有深入研究,可谓是学贯中西古今.194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北大副校长、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出版有散文集《牛棚杂忆》等。
季老研究佛学梵文较有造诣,他的研究与印度文化、佛教有着密切关系。佛教自西汉东移传入我国,作为佛教“净土”代表的荷花丰富了中国荷花文化的内涵。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莲花(即荷花)是释迦牟尼的宝座,它是不受轮回的污浊环境影响的“佛的本质”,加上季老又是一个道家思想较浓厚的一个人,他追求清静无忧,荷花正像一个品行高洁的隐居者一样,正符合季老的追求。所以才会对荷花特别的情有独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2、请同学们放声地自由诵读课文,理清行文的线索,并用带“荷”的两个字来归纳文章段落。——荷(线索): 想荷(1-2段)—— 种荷(3段)盼荷(4-8段)赏荷(9-11段)—— 祝荷(12-13段)
四、品读课文,探究主旨
1、请同学们朗读1-2节,说说作者种荷的缘由?作用是什么? ——自己的思想守旧;中国人都爱菊; 为后文的期待与欣赏埋下伏笔。
2、请同学们自读3-6节,说说荷花的成长过程是怎么样的?而作者的心情产生怎么样的变化?(圈划出荷花成长的句子以及作者心理变化的句子)
3、荷叶初长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为什么还是觉得这是有些灰心的一年? ——明确:五六片、圆圆的细叶、细弱单薄、可怜兮兮
因为之前作者希望的是满池塘的荷花,可实际荷花长得太慢了,由于对荷花的极度的喜爱,他担心这样孤零零的荷花终究不能达成自己的愿望。
4、作者又是如何描写第四年的荷花的呢?(书中圈划)
5、作者从种荷、盼荷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怎么样的生活哲理?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学生齐读,后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是作者对荷花顽强生命力的赞美。(表达观点的句子)不仅荷花,其实世间万物都是具有生命力,它们往往以任何人都无法抵御的力量在蓬勃生长着。
6、文章为表现荷花顽强的生命力,从最初投放种子写起,写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期待,作者不惜笔墨,直写到荷叶满塘才让读者放下那颗期待的心。如果把文中的第4、第5自然段删除,表达上会有什么变化?请用心体会一下。
——不能去掉。
4、5两段起铺垫作用,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荷花的期盼,感受到荷花顽强的生命力,虽然沉静了三年,但只要生命不止,一定会有生命勃发的时机。
7、品读第8段,说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与“燕园其他池塘里的荷花”有什么不同?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突出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旺盛生命力。(生命的勃发)外形之美:红艳耀目、与众不同、卓然挺立、迎风弄姿 内在气质:睥睨一切、高高凌驾(超凡脱俗)
8为什么周先生把朗润园的荷命名为季荷,季老为何觉得有趣又感激?
---池中的荷是季老的人生写照,季老的人生遭遇与荷花的生命历程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展现了顽强的而美丽的生命。
13、教师小结: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下的荷花应该是张扬生命的强者,是彻悟生命的智者。自然界的万物生生不息,它们以风姿装点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它们以生命启示了心有灵犀的人们。季羡林老人从荷花的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感悟到了生命的美丽和顽强,那我们也学习季老先生去观察自然,感悟自然,去发现美,我们服装班的同学就是要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创作灵感,日积月累才会有所成就。
六、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与思考:一·二·五题,2、推荐阅读三本书:《牛棚杂忆》《清塘荷韵》《我的人生感悟》。
第二篇:邹红菊 《称赞》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第三册第18课《称赞》教学设计
执教者:霍林郭勒市第二小学
邹红菊 授课班级:二年三班
授课内容:《称赞》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2012年11月6日(上午第二节)【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让学生明白“称赞”别人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一个比一个好”。
【教学难点】分角色朗读。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说话练习:故事《说大话的鼹鼠》(史宇飞)
二、导入新课。
1、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18课《称赞》。来,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一起书写课题)。“称”左边是禾字旁,右边是尔,咱们在曹冲《称象》一课见过“称”字。“赞”上面有两个先,第一就得蜷起腿来给第二个让让地方,懂得礼让,就会受到称赞。来,一起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三、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认读。
(1)带拼音的生字。自由拼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2)去掉拼音读生字。自由读,齐读。(3)认读词语,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
2、检查读文情况。
出示阅读提示: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讲了 谁称赞了谁?
(2)、一边读一边想,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学生汇报。
4、学生质疑。
四、朗读感悟,学习1到7自然段。
1、随文理解“泄气”“粗糙”“傍晚”词语的意思。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指导“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要读得热情、真诚。“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要读得真诚,让人不能拒绝。
3、师生配合分角色朗读课文。
4、学生同桌分角色读对话。
5、学生表演读。
6、通过朗读,你有什么感受?是不是很快乐?称赞有什么作用?
五、学法迁移,运用方法自学8、9、10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组内分角色读问文
3、学生表演读文。
4、谈一谈读文的感受。(称赞可以让人重树自信,还可以让人消除疲劳)
六、回顾生字,熟读儿歌。
小獾清晨做板凳,做工粗糙想泄气。刺猬夸它很认真,小獾马上有自信。傍晚学会做椅子,送给刺猬表心意。刺猬送上大苹果,得到称赞消疲劳。
1、自由读儿歌。
2、指名读儿歌,3人。
3、拍手齐读儿歌。
七、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但 椅 傍 板
2、让学生说一说,写这些生字需要注意什么。
3、师范写 “椅 傍 ”两个字。
4、学生练习写字。
八、作业:
1、自已选一个同学,夸夸他的优点。
2、回家选择合适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试着称 赞你的家人。
九、板书设计
称赞
互相称赞
小刺猬 小獾
消除疲劳 树立自信
十、教学反思
《称赞》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很有启迪意义的童话故事。在小獾有点泄气的时候,小刺猬称赞了它,使它有了自信,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苹果香极了,使小刺猬消除了一天的疲劳,所以称赞的效果多么神奇啊!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这篇课文,让孩子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称赞别人是非常有意义的。
1、读中悟意,读中悟情
朗读是二年级学生一项重点训练项目。为此教学中,我充分创设情境,以情感为纽带,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重点词句,采用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指导朗读,使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读书中领悟到称赞带来的快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句子:“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和“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这两句话。同时还抓住了小刺猬和小獾对话的其它句子,培养学生从朗读学生从中学会了欣赏和称赞,体验到了称赞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2、阅读教学中关注词语教学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词语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句句话,一篇篇文章。因而,词语在发展语言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然而,现实中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一直是那么枯燥无味。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中,要么就让学生从字词典等工具书中找到答案公布于众;要么就是老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而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往往只是一知半解,效果甚微。那么,如何让词语教学变得生动而高效呢?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因词而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悟,可让词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课我采用了以下几种词语教学方法:换词理解法汉语的词汇极为丰富,几乎每个词语都会有一个或几个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根据这一特点,在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时(特别是低年级的词语教学),我们可以灵活地采用“换词法”来理解文中出现的新词,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词汇来替换与之意思相近的新词,以联系旧的知识来启迪新的知识。这样,既能深刻地理解词意,又能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认真)生活体验法所谓生活体验法,是指字词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接通,让学生在联想中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记忆,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使一些字词打上学生各自鲜明的个性烙印。(粗糙)朗读理解法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阅读教学中一定要以读为本,只有多读,学生才能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个性化的体验。读,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这个道理。在词语教学中,灵活、巧妙地运用朗读时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朗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词语意思及词语中蕴含的丰厚的人文内涵。(泄气)
3、不足之处,首先教学环节的衔接还不够顺畅。指导书写这一环节没有落到实处,时间控制不够好。有个别同学没有回答到问题,没有兼顾到每个学生。
第三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教案
“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公开课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
时 间:2011、12、15班级:九(6)班授课人:冯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 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情感目标: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
理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圣君、贤臣,使唐王朝政治稳定,国泰民安。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继续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译课文。
1、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注释、工具书,通译课文(注意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请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师生共同解答。
3、全班再次朗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学习邹忌讽齐王。
1、解题:如何解释“讽”?课题如何翻译?
2、思考: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因是什么呢?他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3、邹忌的家事和国事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邹忌用什么方法来讽喻齐威王纳谏的?
4、由邹忌讽齐王的事件中你可以看出邹忌的是个怎么样的人?
邹忌:是一位善于思考、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勇于进谏的谋士。
5、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思考:齐威王听到进谏后反应如何?结果怎样?
第四篇:学习邹桂芬先进事迹体会
学习“最美乡村教师”邹桂芬事迹有感
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
张昌涛
根据学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统一安排,我们再一次集中收看了最美乡村教师邹桂芬的先进事迹。
邹桂芬老师,她在山沟里教书34年,村里所有的80后学生几乎都是邹老师一个人教过来的,邹老师在所在的罗堰村教学点就坐落在罗堰村的半山腰上,罗堰教学点紧挨着一条60米宽的滔河,是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每到雨季或上游水电站发电放水,接孩子过河,成了再平常不过的事。教了34年书,背孩子过河也背了34年,虽然辛苦,但她从未放弃。年轻时,她送学生过河,一只胳膊夹一个,现在年过半百了,一次只能背一个,还需要拄木棍撑着。34年来,邹老师趟了多少次水、背过多少学生,她已记不清了,她只知道自己背出了一身的风湿。在邹老师的教学日志上,曾有这样一段话,“一连下了好几天的雨,河水没退,还淹着桥,学生过河还要老师背,好冷呀,腿都麻了,学生还没有背完,坚持背下去,一定要坚持下去,终于把这12个学生都背过去了„„”34年如一日,邹老师就是这样一次次的把学生背过河的!由于部分学生的家离学校很远,从2007年起,她开始用自家的菜、粮食为孩子们烹制出一道道可口的午饭。遇到河水暴涨学生回不了家,邹老师还要安顿孩子们睡在学校,义无反顾当起了留宿学生的“妈妈”。邹老师就是这样用瘦弱的肩膀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
还记得那一年,邹老师还面对了另一个挑战。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小学三年级学生必须开设英语课,从未学过英语的邹老师决定,自学英语。每天放学后,邹老师就独自一人坐在教室里,听着光盘,一遍一遍练习到深夜。就这样,邹老师终于可以给三年级的孩子们讲英语了。
“成绩属于昨日,奋斗属于未来,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我将更加谦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的工作,为山区教育事业默默地奉献!”我被邹老师朴实的话语感动着。邹桂芬老师,向你的朴实致敬,向你的认真致敬,向你的坚持致敬!
作为教师最关键的就是坚守和淡定,邹桂芬的成功,就是坚守与淡定,她坚守了34年,教给孩子知识,让孩子走出大山。我要向邹老师那样充满着爱心做教师,满怀爱心对孩子,不断地学习,努力提升自己课堂教学水平,努力做一个学生欢迎、人民满意的人民教师。
第五篇:最美乡村教师邹桂芬(范文)
最美乡村教师邹桂芬
湖北郧县乡村教师邹桂芬,她在山沟里教书34年,村里所有的80后学生几乎都是邹老师一个人教过来的,邹老师在所在的罗堰村教学点就坐落在罗堰村的半山腰上,罗堰教学点紧挨着一条60米宽的滔河,是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每到雨季或上游水电站发电放水,接孩子过河,成了再平常不过的事。教了34年书,背孩子过河也背了34年,虽然辛苦,但她从未放弃。年轻时,她送学生过河,一只胳膊夹一个,现在年过半百了,一次只能背一个,还需要拄木棍撑着。34年来,邹老师趟了多少次水、背过多少学生,她已记不清了,她只知道自己背出了一身的风湿。在邹老师的教学日志上,曾有这样一段话,“一连下了好几天的雨,河水没退,还淹着桥,学生过河还要老师背,好冷呀,腿都麻了,学生还没有背完,坚持背下去,一定要坚持下去,终于把这12个学生都背过去了„„”34年如一日,邹老师就是这样一次次的把学生背过河的!由于部分学生的家离学校很远,从2007年起,她开始用自家的菜、粮食为孩子们烹制出一道道可口的午饭。遇到河水暴涨学生回不了家,邹老师还要安顿孩子们睡在学校,义无反顾当起了留宿学生的“妈妈”。邹老师就是这样用瘦弱的肩膀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
还记得那一年,邹老师还面对了另一个挑战。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小学三年级学生必须开设英语课,从未学过英语的邹老师决定,自学英语。每天放学后,邹老师就独自一人坐在教室里,听着光盘,一遍一遍练习到深夜。就这样,邹老师终于可以给三年级的孩子们讲英语了。
“成绩属于昨日,奋斗属于未来,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我将更加谦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的工作,为山区教育事业默默地奉献!”我被邹老师朴实的话语感动着。邹桂芬老师,向你的朴实致敬,向你的认真致敬,向你的坚持致敬!
作为教师最关键的就是坚守和淡定,邹桂芬的成功,就是坚守与淡定,她坚守了34年,教给孩子知识,让孩子走出大山。我要向周老师那样充满着爱心做教师,满怀爱心对孩子,不断地学习,努力提升自己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