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课题学习 重心教案(一)
重心
(一)田 英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何图形的重心。
2、探究规则几何图形的重心。
3、探究不规则几何图形的重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手指顶举的方法探求规则几何图形的重心。
2、通过悬挂的方法探求不规则几何图形的重心。
3、经历探索各种几何图形的重心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各种几何图形的重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进行活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合作交流的意识与合情的归纳推理。
教学重点:各种几何图形重心的探究。教学难点:各种几何图形重心的探究。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搭建探究平台
杂技演员用竹竿顶碗,碗从竿上掉不下来是由于碗保持一种平衡,这种平衡需要什么条件呢?大家可以拿自己的一个笔记本,用笔来顶,看看笔顶的位置对平衡有什么影响?
笔顶的位置对平衡有很大的影响,笔如果顶在笔记本的边缘上,笔记本就保持不了平衡,笔尖如果顶在本的中心,笔记本就可以保持平衡。
经过一番思考与观察后,我们拿出一块均匀的木板,用指头来顶它,总可以找到一个点让木板保持平衡,这个平衡点就是木板的重心。
板拿出来,用铅笔将薄板相对的顶点连接起来,也就是画出薄板的对角线,看看会出现什么结论? 我们找到的重心离对角线的交点很近,它们是不是同一个点呢? 你可以用手指顶住对角线的交点将薄板慢慢托起,看能否保持平衡。
大家看大屏幕演示课件
结论:1.线段的重心是线段的中点。
2.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三、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分组探究了线段、平行四边形的重心,在这节课里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设计探究方案,进一步强化了我们探索性学习,并且的出了两个结论:(1)线段的重心是线段的中点。
(2)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对角线的交点。
四、课后作业
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2.思考:如何寻找不规则几何体的重心。板书设计
重心
1.课题学习目的:通过寻找几何图形的重心,了解规则的几何图形的重心就是它的几何中心。
2.工具准备 3.集体活动 4.课时小结
第二篇:高中物理必修一3.1 重力与重心 教案
3.1《重力与重心》教案
一.教学内容:
重力与重心
知识重点:
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矢量。
2.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二.重点、难点:
1.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名称可按力的性质和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主要内容讲解: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特征:
1)物质性:产生力的前提是有物体,而且是两个物体。
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力,力不能脱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在研究一个物体受力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且能找到。
2)相互性: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矢量性: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
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
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解析:子弹在枪管内受到火药爆炸所产生的强大推力,使子弹离开枪口时有很大的速度,但子弹离开枪口以后,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推力,因为不可能找到这个“推力”的施力物体;故不存在,所以A错。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甲推乙的同时乙也推甲,故说法B错。不论物体是否有生命或是否有动力,它
们受到别的物体作用时,都会施力,马拉车时,车也拉马;书向下压桌子,桌子也向上推书,故C错。由于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的,找不到一个孤立的、不受其他物体作用的物体,所以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故说法D正确。3.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哪些因素影响了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
1)力的图示: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要准确地表示出力的三要素
例2.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100N的力F,如何表示这个力呢?
解:首先确定比例如下:
20N 根据条件画出力的图示如下:
F
说明:在力的图示中,必须明确表示出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即必须明确表示出力的三要素。
2)力的示意图。
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只需要在图中画出力的方向,不画大小,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6.力的种类:
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效果分:拉力、压力、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等。7.力的测量:弹簧秤 二.重力与重心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并不是地球的吸引力,而是由于吸引力产生的,而不能说地球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重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在地球上。
例3.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
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答案:CD 解析: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产生两个效果:一个效果是吸引力的一部分使物体绕地球转动;另一个效果即另一部分力才是重力,也就是说重力通常只是吸引力的一部分。重力只决定于地球对物体的作用,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与物体是否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2.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强调: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指的是与水平地面相垂直,不能笼统指垂直方向。
2)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 G=mg(g=9.8N/kg)
强调:g值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取值不同,同学阅读课本内容可知,赤道上g值最小,而两极g值最大。一般的处理方法:在地面附近不太大的范围内,可认为g值是恒定的。
3)测量:悬挂在弹簧秤下,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 3.重心:
通俗点讲,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就是在研究问题时,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叫物体的重心。
我们把物体的全部质量压缩成一点将不影响研究结果,这就是物理学的一种等效代替的思想。
1)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跟物体的形状有关。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在此几何中心上。
2)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不规则的薄板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找到。
归纳: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之上,也可在物体之外。
3)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即跟形状有关,也与质
量分布有关。
比如:往高处叠放东西,重心不断随高度而上移。4.重心与稳定:
重心的高低与支承面的大小决定物体的稳定程度。
当重力作用线落到物体的支持面以外时,物体就会倾倒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力可能有两个施力物体 B.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未必改变 D.物体发生形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2.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
C.力的三要素相同,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D.一对互相平衡的力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
B.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C.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D.有物体存在就一定存在力
4.如果地面上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则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江河的水不会流动
B.鸡毛和铁球都可以悬浮在空中 C.天不会下雨
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变为零
5.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C.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其重心位置一定改变
D.物体放置的位置发生改变,重心对物体的位置不会改变 6.图1所示的ABC是木匠用的曲尺,它是用粗细不同、质量分布均匀,AB和BC相等的木料做成,D是AC连线的中点,E是AB的中点F和BC的中点G连线的中点,则曲尺的重心在
A.B点
B.D点
C.E点
D.G点 7.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B.物体的重心位置有可能变化
C.把一物抬到高处,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升高了
D.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跃过横杆时,其重心在身体之外 8.关于重力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悬挂在竖直绳子上的物体,绳子对它的拉力一定等于其重力 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一定等于其重力 C.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
D.向上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小于向下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 9.放在桌上的书本,受到支持力的作用,其受力物体是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同时,书对桌面的压力,其受力物体是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由此可见,一个物体既是______,又是______。10.下列各种力:(1)重力(2)拉力(3)支持力(4)弹力(5)浮力(6)摩擦力(7)动力(8)推力。属于按力的性质分类的是______,属于按作用效果分类的是______(用序号填写)。
11.重力是由于______而产生的,它的方向______,重力的作用点可认为作用在物体的______上。12.一个边长为2 m的质量均匀分布的正方形薄板,一边放在水平桌面上,薄板平面与桌面垂直,绕其位于桌面上的一个顶点转到薄板平面的对角线处于竖直位置的过程中,其重心位置升高了__________m。
13.画出下面几个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质量m=0.05 kg的墨水瓶。
(2)竖直向上飞行的质量m=2×103 kg的火箭。
(3)沿着滑梯下滑的质量m=20 kg的小孩。
(4)抛出后在空中飞行的质量m=4 kg的铅球。14.如图2,正方体边长为L,今用一力作用于AB边,使其绕C'D'边转动,直到平面ABC'D'处于竖直位置,求:正方体的重心升高了多少?
B C A B' C' A' D'
图2 15.两位同学在看体育比赛时,发现“背越式”跳高比“跨越式”跳高好得多,请你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说说为什么是这样的。
【试题答案】
1.BCD 2.BC 3.B
4.D 5.D 6.C
7.BCD 8.C 9.书本,桌面,桌面,书本,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10.(1)(4)(6),(2)(3)(5)(7)(8)11.地球吸引,竖直向下,重心 12.21 13.略
21L2 14.15“背越式”跳高与“跨越式”跳高相比较,在跳过相同高度的横杆时,重心升高要低一些,对运动员来说容易做到,有助于跳高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所以说“背越式”跳高要优于“跨越式”跳高。
第三篇:示范教案一课题学习制作“人口图”
课题学习制作“人口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 题
课题学习——制作“人口图” ●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 1.收集和整理数据.2.综合运用比例、测量等知识制作“人口图”.(二)思维能力要求
1.经历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数据、比例、测量等的认识,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经历观察、比较、估计、推理、交流等的过程,发展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
研究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
数学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初步认识.●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索的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片:议一议(记作课题学习A1)2.每人准备一张中国行政区简图.●教学过程
Ⅰ.回忆“世界新生儿图”,引入新课 [师]还记得“世界新生儿图”吗?
[生]记得,“世界新生儿图”是一幅类似于“地图”的世界新生儿图,它是利用面积大小表示一个国家的新生儿数,在图的下面给出了度量单位,利用它可以知道一个国家的新生儿数.[师]不错!“世界新生儿图”中,由于一个国家的面积经常与它国土面积不一致,所以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像这种吸引人的、形象的统计图在媒体中经常出现.根据我国人口的数据,我们是否也可以制作一张类似于它的“中国人口图”,在这幅图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所占的面积表示的是它们的人口数.[生]老师,我觉得可以.[师]这节课我们就开始课题学习——制作自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人口图”.Ⅱ.讲授新课
[师]我们先来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片(§课题学习A1)议一议
下面是中国统计信息网公布的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单位:万人).(数据来源:www.xiexiebang.com)北京市 1382
天津市
1001 河北省
6744
山西省
3297 内蒙古自治区 2376
辽宁省
4238 吉林省
2728
黑龙江省
3689 上海市
1674
江苏省
7438 浙江省
4677
安徽省
5986 福建省(不含金门、马祖等岛屿)
3471 江西省
4140
山东省
9079 河南省
9256
湖北省
6028 湖南省
6440
广东省
8642 广西壮族自治区 4489
海南省
787 重庆市
3090
四川省
8329 贵州省
3525
云南省
4288 西藏自治区
262
陕西省
3605 甘肃省
2562
青海省
518 宁夏回族自治区
56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25 香港特别行政区
678 澳门特别行政区
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
2228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
250(1)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与同伴交流.(2)请分别找出人口数在1000万以下、1000万~5000万、5000万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3)在下面的中国行政区简图上,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按人口的多少涂上不同的颜色,其中,人口数在1000万以下的不涂色,1000万~5000万涂上浅颜色,5000万以上的涂上深颜色.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图1(4)分别统计人口数为1000万以下、1000万~5000万和5000万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个数.制作统计图形象地表示这组数据.[生](1)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知道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数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人数.[生]从统计数据还可以发现我国首都北京的人口数是1382万人;河南省的人口数最多,是9256万人;特别行政区香港有678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有44万人;我们的同胞台湾省(包含福建省的金门、马祖岛等)2228万人,„„
[师]小组合作,统计人口在1000万以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生]人口在1000万以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有:海南省(787万人)、西藏自治区(262万人)、青海省(518万人)、宁夏回族自治区(562万人)、香港特别行政区(678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44万人).[生]人口数在1000万~5000万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有:北京市(1382万人)、天津市(1001万人)、山西省(3297万人)、内蒙古自治区(2376万人)、辽宁省(4238万人)、吉林省(2728万人)、黑龙江省(3689万人)、上海市(1674万人)、浙江省(4677万人)、福建省(不含金门、马祖等岛屿)(3471万人)、江西省(4140万人)、广西壮族自治区
(4489万人)、重庆市(3090万人)、贵州省(3525万人)、云南省(4288万人)、陕西省(3605万人)、甘肃省(2562万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25万)、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2228万人).[生]人口数在5000万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有:河北省(6744万人)、江苏省(7438万人)、安徽省(5986万人)、山东省(9079万人)、河南省(9256万人)、湖北省(6028万人)、湖南省(6440万人)、广东省(8642万人)、四川省(8329万人)(3)按要求可在中国行政简图上涂上不同的颜色,观察这幅图,不难发现,我国人口分布的趋势是东南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4)我们通过统计,可得出人口数在1000万以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有6个,1000万~5000万之间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有19个,5000万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有9个.[师]你能制作统计图形象地表示这组数据吗?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可参与其中,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启示和信心.)[生]我们可以先计算这组数据的比例,人口是1000万以下,1000万~5000万,5000万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个数比为6∶19∶9.所以我们可以用边长为1厘米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1000万以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个数即6个;则人口在1000万~5000万之间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个数是1000万以下的个数的3倍,因此,我可用三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再加个1厘米为边长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人口数是5000万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个数是1000万以下的个数的1.5倍,因此,又可用一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再加上等边三角形一半的面积,如下图: 1616图2
Ⅲ.课时小结
今天我们在“世界新生儿图”的启发下,讨论、探索用类似的方法,形象地作出统计图,锻炼了同学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挑战性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Ⅳ.课后作业
继续就“议一议”中第(3)问发表看法,可试撰写中国人口分布情况发表你的看法.Ⅴ.活动与探究
一个集团公司里,有人做了一个统计,在100个职员当中,会开车的有83人,会游泳的有75人,开车和游泳都不会的有10人,请问既会开车又会游泳的有几人?
[过程]至少会开车或者会游泳的有100-10=90人,而会开车有83人,说明有90-83=7(人),只会游泳,不会开车,因此,会游泳的有75人中,减去只会游泳,不会开车的7人,就是两样都会的人,即75-7=68(人)[结论]设既会开车,又会游泳的有x人,则(83-x)+(75-x)+x=100-10 83+75-x=90 x=158-90 x=68 所以既会开车,又会游泳的有68人.●板书设计
课题学习——制作“人口图”
议一议:
(1)从统计数据中获得信息:河南省的人口最多;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最少;„„(2)1000万以下:青海、西藏、海南、香港、澳门、宁夏.1000万~5000万: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云南、贵州、广西、重庆、上海、江西、福建、浙江、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5000万以上:四川、广东、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河北、山东、江苏(3)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少(4)制作形象统计图
第四篇:第六单元课题一教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2)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总结。
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玻璃刀、6B铅笔芯、干电池、石墨电极、投影仪、电视媒体、防毒面具、导线、灯泡。
学生用具:(1)仪器: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2)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引言]我们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
[介绍]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教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总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引导]观察金刚石样品,试描述有关物理性质。[学生观察、讨论、总结]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展示]玻璃刀
[介绍]刀头上镶有金刚石,用它来裁玻璃。[设问]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金刚石很硬,所以可用来裁玻璃。[板书]
一、碳的单质
1.金属石很硬,可用来切割玻璃。
[介绍]金刚石经仔细琢磨后,可以成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钻石,它的价格比金刚石还高,现在带钻戒的人越来越多,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引导]观察石墨样品,试描述有关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描述]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引导]用手触摸一下石墨,有何感觉? [学生]石墨很软、有滑腻感。
[介绍]由于石墨很软,所以常用石墨作铅笔芯,但由于太软,光用石墨作笔芯,既易断又易磨损,因此生产上常在石墨粉末中掺进一些粘土粉以增加硬度。最软的铅笔是6B,最硬的铅笔是6H,HB铅笔则软硬适中。
[演示实验]把一根6B的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接上电池和灯泡,接通电源后,观察 灯泡是否发亮。
[学生观察]灯泡发亮。
[设问]看到这个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
[展示]干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教师]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在生活中用途很广。试总结石墨的重要性质。[学生]石墨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板书]2.石墨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介绍]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这些都是由石墨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其中木炭、活性炭用途很广,你想知道它们有什么性质吗? [活动探究]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观察现象。[学生活动] [交流]我们可以看到淡红色的水颜色褪去。
[教师]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另外活性炭的吸附性 更强。
[板书]3.木炭、活性炭有强吸附性。
[设问]利用这一性质,活性炭会有什么用途? [学生发言]1.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 2.冰箱的除味剂; 3.制糖工业的脱色剂。[展示]防毒面具
[讨论]结合金刚石、石墨和木炭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结论并板书]4.性质用途
[教师]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形态的碳单质逐渐被人们发现,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另外还有碳管。
[展示]C60分子模型
[投影]
[介绍]这是一个C60分子,它由60个碳原子构成,分子形似足球,又名足球烯。[设问]上面我们认识了三种碳的单质,它们的性质类似吗? [学生回答]性质各不相同。
[总结并板书]5.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如: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过渡]在了解了单质碳物理性质后,本节课重点了解碳的化学性质。[板书]
二、碳的化学性质
[投影]资料: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设问]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板书]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设问]若升高温度,又如何呢? [回顾提问]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板演]C+O2点燃CO2
[介绍]当碳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总结板书]2.高温下,碳能跟多种物质反应。(1)跟氧气反应:C+O2点燃CO2(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不充分燃烧)[引导]碳在高温时还有重要的性质。
[活动与探究]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如图),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混合物几分钟。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学生活动] [交流]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粉末中有红色物质。
分析得产物为二氧化碳、铜。
[设问]上述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条件都已确定,你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学生板演] [板书](2)跟某些氧化物反应 2CuO+C高温2Cu+CO2↑
[分析]从分子组成上看CuO转变为Cu,发生了什么变化?是谁导致了这种变化? [讨论回答]CuO转变为Cu失去了氧,是碳夺走了CuO中的氧。[讲解并板书]3.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练习]焦炭在工业上可用来炼铁:2Fe2O3+3C高温4Fe+3CO2↑
请问:
这个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属于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 [回答]此反应是还原反应,其中碳具有还原性。[介绍]工业上常利用碳的还原性,制取多种金属。[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碳的单质。首先认识了几种不同的碳单质,并了解了它们重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然后重点分析总结了碳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了还原反应及还原性的概念。[作业]习题2、3、4,家庭实验2。
第五篇:课题一 爱护水资源 教案
一.课题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爱护水资源》是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是继空气之后又一环保素材,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两部分内容。水资源概况,一方面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说明淡水的分布不均匀和短缺,教材主要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情况,强化学生的爱惜水、节约水意识。
水资源保护包括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方面,内容阐述不多,以图、表代替文字。这里只给学生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这样既体现了本课题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又给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有关水资源图片的观看、在充分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生活中有关水资源的利用、保护;对收获的信息知识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上升到实践的高度上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性和有限性。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2)让学生从理论提高到实践的高度去认识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二、学情分析
1.不管是城市学生还是农村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我们拥有的水资源认识不会那么的全面,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的危害性、工业农业对水污染状况不会那么的全面了解。
2.城市水污染程度大,但农村学生体会不够深切;农村的水资源比较短缺,但水的污染程度比较轻微,学生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水的污染缺少整体感性认识。
三、教法和学法
通过展示多媒体素材创设教学情景,制作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学生任务来驱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采用讨论性学习、协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直观全面的掌握知识。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收集多媒体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方面自主分成小组,积极讨论,推荐一名胆大、叙述能力强的同学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
五、教材处理
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在课堂上:
1.通过展示一些水资源短缺的资料图片,使学生认识我们对淡水资源的渴求。
2.通过讨论谈谈在我们身边如何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讨论工业、农业、生活上不合理使用水资源对地球造成的污染,从而使学生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去保护环境。
3.通过一些具体的严重水资源污染事件,如“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等来认识环境污染对社会和群众带来的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
4.鼓励学生通过课后进行社会调查,制作环境小报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和节约意识。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
(1)先播放一组有关“水”的丰富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到水资源对生命、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水存在形式和分布状况,面临的污染和浪费情况,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有效举措来治理污染、节约用水。激发起学生的水危机意识。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思考题,要求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组内探究,合作学习。
(3)展示一些图片以及其他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水资源紧缺的现实意义和治理水资源污染的严峻形势。
(4)展示一些节水宣传图片,增强学生的自觉的节水环保意识。2.学生互动学习
(1)如何正确认识水资源是丰富的同时又是短缺的这一辩证关系,各小组同学在讨论探究基础上选代表作阐述。
(2)对工业农业生活上对水的不合理使用造成水污染以及我们如何采取有效节水治污措施举例加以说明,每一组同学在讨论探究基础上选代表作出自己的阐述。(3)每一组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节水环保计划。3.板书设计
爱护水资源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
2.淡水资源极度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2.防止水体污染 4.课堂练习及作业
1、地球的表面积约有多少被水覆盖着?(C)A、51% B、61% C、71% D、81%
2、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什么?(B)A、江湖 B、海洋 C、冰川 D、溪流
3、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多少?(D)A、2.23% B、2.33% C、2.43% D、2.53%
4、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大约有多少种?(D)
A、50多种 B、60多种 C、70多种D、80多种
5、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几位?(C)
A、第二位 B、第四位 C、第六位 D、第八位
6、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B)
A、印尼 B、巴西 C、美国 D、中国
7、中国人均水量约占世界均值的多少?(C)
A、1/2 B、1/3 C、1/4 D、1/5
8、我国人均水量最多的省是(D)
A、内蒙古 B、海南 C、西藏 D、青海
9、世界水日是几月几日?(A)
A、3月22日 B、4月22日 C、6月4日 D、7月4日
10、我国人均水量最少的省是(D)
A、湖北 B、内蒙古 C、河北 D、天津
11、世界上有多少人口处于缺水状态(B)
A、1亿 B、3亿 C、5亿 D、7亿
12、南水北调工程将使我国北方44座大中型城市摆脱缺水困难,请问是将哪里的水调往北方?(B)
A、珠江 B、长江 C、黄河 D、金沙江
1、水是一切生物体最基本组成成分,人每天都要补充一定量的水以维持体内水分平衡。一个成年人在下述情况下每天需要补充多少
(1)每天吃含水约750ml的食物,并利用通过食物被氧化产生的约350ml的水;
(2)每天以尿、汗、呼气和大便等形式排除体外的水分是:1700ml、500ml、400ml、150ml。需要再补充水的体积为:
(1700ml+500ml+400ml+150ml)-(750ml+350)=1650ml
2、根据199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现场报道:甘甜清澈的长江源头水流至海口,水下能见度不足10cm。其主要的原因是沿途大量流入①工业废水;②生活污水;③泥沙;④普通雨水(D)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二、爱护水资源
.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1)工业生产各种废水、废物等未达标排放;(2)农业上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3)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措施:(1)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对工业污水进行处理,使其符合排放标准;(3)农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4)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作业:某水池安装有10个龙头,如果每一个龙头每秒钟 滴水2滴,平均20 滴为1ml,试计算:每一昼夜,该水池可漏水多少L?
解:24×60×60×2×10÷(20×1000)=8.64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