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唱音乐
第三章
说唱音乐
【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学习,充分了解民间说唱艺术的基本知识及特征;
通过学习及欣赏部分说唱艺术的作品,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
说唱音乐的界定;
说唱音乐的艺术特征。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结合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
说唱音乐界定:(1)说唱音乐是一个民间音乐门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文体上韵散间用,叙事与代言相合;表演上讲述故事与模拟人物相结合(艺人称“跳进跳出”、“一人多角”);音乐上突出叙事性,具有独特的语言型旋律,是民间音乐中与语言结合最密切、最大众化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
(2)与民歌的不同处:
(3)与戏曲音乐的不同处:表现方法(演戏是现身中的说法,而弹词是说法中的现身);唱腔方面。
二、说唱音乐历史沿革:源头可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代,而正式形成则以唐代变文讲唱为标志,到宋代说唱音乐已趋于成熟,元明时期继续发展,及到清代达到空前兴盛,成为遍及全国有数百个曲种的艺术形式。
(一)唐代以前与说唱音乐有关的记载:、近年史学家提出,古代瞽者“诵诗、说书、讲史”为说唱艺术的源头。、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秦始皇九年,公元前 238 年)被认为是说唱音乐最早的形式。、也有说汉《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大型叙事诗是早期的说唱;成都出土的东汉陶俑是说书俑,并作为东汉时期就存在说唱音乐形式的例证。(但有争论)
(二)唐代的说唱音乐:变文讲唱
(三)宋、金时期的说唱音乐:、条件成熟:有了说唱艺人专门的演出场所——勾栏瓦肆;有人文人加入到艺人组织的书会为艺人们撰写唱词。、北宋时期的说唱音乐有:鼓子词、诸宫调、唱赚、陶真和涯词等。、南宋时期说书的风气也很盛行,人称说书四家:“小说”、“说公案、铁骑儿”、“说经”、“说史”。
(四)元、明时期的说唱音乐:元代屡次下令禁止民间说唱,所留资料较少;明代说唱音乐又得以兴盛。元、明时期有代表性的说唱音乐曲种主要有陶真、词话和弹词等。
(五)清代的说唱音乐:说唱音乐空前繁荣,首先是南方的弹词,再是北方的各类大鼓;其它还有各地的牌子曲、道情、各类琴书等。
说唱音乐的类别与艺术特征
说唱音乐一般分为八类:鼓词类、弹词类、渔鼓类、牌子曲类、琴书类、杂曲类、走唱类、板诵类。也有分为两大类:牌子曲类与鼓书类,即唱曲子与说书两大类。
一、牌子曲类说唱音乐:唱腔由“曲牌”构成的说唱音乐曲种,其最大的特点是在韵文部分都标有曲牌名称。历史上,宋代的鼓子词、金元的诸宫调、明清的各种莲花落、牌子曲和部分道情都属此类。
现有的牌子曲类有两种,一是以宋元的词调、南北曲和明清俗曲为唱腔发展至今的,有河南大调曲子、兰州鼓子、单弦牌子曲、青海赋子、陕西关中曲子、湖南常德丝弦、扬州弹词、扬州清曲、四川清音、湖北渔鼓、广西文场等。它们常用的曲牌有许多是相同的,如〔银纽丝〕、〔寄生草〕、〔叠断桥〕、〔罗江怨〕等。二是从清末到建国前后由民歌小调发展成的曲种,如广西的零零落、天津时调、山东琴书、榆林小曲等。
牌子曲类音乐的特征:
唱词按固定曲牌填词。
唱腔结构通常二种形式:单曲体,如广西的零零落、榆林小曲等;联曲体,由二个或多个曲牌联缀而成,如山东琴书、天津时调等。
唱腔风格:以唱为主,旋律性强,曲调丰富且多变化。
山东琴书
形成:琴书的前身是唱曲子的形式,艺人们常唱的曲子有〔银纽丝〕〔打枣杆〕〔叠断桥〕〔五更〕〔剪靛花〕〔罗江怨〕〔粉红莲〕〔太平年〕〔呀儿哟〕〔莲花落〕等,后来加入从外国传入中国的“洋琴”作主要伴奏乐器,深受百姓喜爱,称为“琴筝清曲”或“琴戏”,最初流行于苏北、皖北一带,后传至山东,结合山东的方言和风格,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改变,1941 年定名为山东琴书,后又传入辽宁、吉林、黑龙江一带,成为东北地区很流行的曲种,仍称为山东琴书。广饶谭家村艺人时殿元、崔乐兴在山东琴书的基础上,发展成了“驴戏”,后改为“吕戏”。
演唱形式:以唱为主,人数不一,常用扬琴、坠琴、筝、软弓京胡和一些打击乐器。
常用唱腔:
(1)〔凤阳歌〕,也称为“慢板”、“四平调”,一板三眼,每节四句(起承转合式),每句的落音为“ do,sol,re-si-la,sol ”。风格特点为:旋律委婉、富于歌唱性,适用于抒情,也能叙事。
(2)〔垛字板〕又称快板:一板一眼或有板无眼,上下句结构,上句落 do,下句落 re。风格特点:一般字多腔少,旋律性不强,适于叙事,加紧节奏后可表现紧张热烈的情绪,用商调式。
(3)插用曲牌:常用吹腔。吹腔来于徽剧,一板三眼,常眼起板落,上下句结构,上句落 re, 下句落 do,旋律字少腔多,悠扬婉转,抒情。
欣赏:山东琴书《梁祝下山》 唱词如下:(谱例见 P195 页)
〔凤阳歌〕慢速(男)东海升起红太阳,一对书生下山岗要还家乡;
在前头走的是梁山伯,(女)后跟着女扮男装祝九郎。
……
深知梁兄才学广,临别赠言有何妨。
(男)山伯说,无题的文章不好想,(女)英台说,就将风景吟诗章
第二篇:说唱天地音乐教案
《说唱天地》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曲艺音乐的风格特点。欣赏京韵大鼓《贺新春》、单弦牌子曲《风雨归舟》、山东快书《武松打虎》、苏州评弹等四首曲目。
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感受京韵鼓,单弦牌子曲,山东快书,苏州评弹等曲艺音乐的音乐风格。区别以上四种曲艺音乐种类所使用的方言,伴奏乐器。
情感目标:通过唱歌,欣赏,逐步培养学生热爱曲艺音乐的感情和振兴曲艺音乐的思想意识。
二、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
初步从感性上理解曲艺音乐的特点,并能辨别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山东快书、苏州评弹。难点:
1、初步掌握具有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山东快书、苏州弹词。
2、四种曲艺种类中,京韵大鼓与单弦牌子曲比较难以分辨,应从伴奏乐器,前奏间奏的旋律、唱腔结构和旋律音调特点等方面启发学生,使他们能从感性上对该两个曲种有初步认识。
关键:通过听、唱、赏让学生了解说唱艺术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方法:听赏结合
四、教学过程:
展示部分:同学们,在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具有京剧风格的歌曲,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再一次重温这首好听的歌曲好不好!集体演唱《唱脸谱》
我们同学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都知道京剧是形成于北方的戏曲剧种。其实,由于我国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很多地方性艺术形式都带有着独特的地域风格和艺术魅力,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下我们北方地区的一些曲艺形式。
二、听赏山东快书《武松打虎》,学生自由发言。
山东快书是有一个人表演,用山东方言演唱的一种艺术形式。特点是:诙谐流利,合辙押韵、一人分饰多角。(穿插山东快书的来历)
三、学生小组活动
1、看课本21页,请同学将山东快书的开场点组合起来,并用手中的响板打出来。
2、同学经过讨论,可以根据老师给出的书词自己排练一段山东快书。
四、欣赏京韵大鼓《贺新春》同学思考问题,说一说京韵大鼓的风格特点。
1、语言种类
2、乐句字数
3、表演形式
4、伴奏乐器
5、唱腔特点
学生观看,抢答问题。
1、方言:北京
2、演员打鼓演唱
3、乐器:鼓,三弦,四胡 教师总结: 京韵大鼓是流行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曲艺艺术形式。主要用鼓来伴奏,演员一边击鼓,一边演唱,再加上三弦、四胡为伴奏乐器。唱词基本旧七字句,用韵以北京十三辙为准。
1、方言:北京
2、演员打鼓演唱
3、乐器:鼓,三弦,四胡 加:北京十三辙。
知道了十三辙的发音,让我们集体来视唱京韵大鼓的前四句(教师教唱,学生模仿)
说到押韵辙,北京地区还有一种曲艺形式用韵也以十三辙为准,下面就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单弦牌子曲。
五、听赏《风雨归舟》,这是单弦牌子曲的一个传统小段,运用写景抒情的手法描写了风雨中渔舟飘摇以及风消云散渔舟归来的情景。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我们,我们对京韵大鼓的归纳总结,小组讨论,说一说什么是单弦牌子曲。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单弦牌子曲是流行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曲艺艺术形式。伴奏乐器以大三弦为主,演唱者手拿八角鼓击节演唱,唱腔流利舒畅。
方言:北京
乐器:大三弦、八角鼓
好了,我们听过了北京地区的曲艺形式,那么我们山东有没有啊,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我们的特产山东快书。
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北方地区的部分曲艺形式,你想知道南方的曲 3 艺又是什么样的吗。下面请欣赏苏州评弹《蝶恋花 答李淑一》。
六、听赏苏州评弹,与北方作比较
学生讨论:语言种类、演员搭配、伴奏乐器、唱腔特点。
苏州弹词又称弹词,是流行于江苏、浙江、上海一带的重要曲艺艺术形式。用苏州方言演唱。有说有唱,由演员自弹自唱,有一人、二人和三人以上的表演形式。伴奏乐器以小三弦、琵琶为主。唱腔优美动听,流派众多。
方言:江苏、浙江、上海
乐器:小三弦、琵琶
七、总结
京韵大鼓
说唱表
大鼓 单弦牌子曲
说唱表
八角鼓、大三弦 山东快书
说表
鸳鸯板 苏州评弹
说唱
琵琶、三弦 请同学们根据表格,小组讨论,归纳曲艺音乐的概念和特征。曲艺又称说唱,是说、唱、表三位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包括唱腔和器乐两个部分,主要特征是:音乐与语言的完美结合,说、唱相间,伴奏乐器简便。
六、课堂小结:
第三篇:音乐教案 说唱脸谱
音乐教案---《说唱脸谱》
教学目的:
一、通过欣赏脸谱,是小朋友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化装方式。
二、通过学习歌曲让小朋友了解中国的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的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
三、通过画脸谱引导小朋友体验音乐与美术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
教学重点:
一、了解脸谱的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二、在歌曲中分辨不同脸谱的表现力。
教学用具:
琴、多媒体光盘、画笔、白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导入-------看脸谱。
(一)组织教学:在京剧声中开始上课。
(二)资料展示: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2脸谱的颜色)、(3脸谱的样式)。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一)新授导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先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脸谱人物。
如:红脸的、白脸的、黑脸的----
(二)歌曲范唱
1、谈话听完歌曲,你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的人物知识。
2、小朋友自由谈。
(三)学唱歌曲
1、小朋友反复听多媒体光盘。熟悉曲调。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体会)。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一)播放京剧唱段,小朋友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二)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音乐)
1、小朋友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小朋友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一)小朋友把自画的脸谱戴上,随琴唱歌曲。
(二)组成小组,互相练习。
五、小结:今天,我们愉快的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学到了许多京剧脸谱的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以后不光要欣赏流行音乐,也要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六、延伸活动:
一、回去把说唱脸谱表演给家长看。
二、回家欣赏一曲著名京剧
(说唱脸谱:那一天爷爷领我去把京戏看
看见那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脸
红白黄绿蓝颜色油的脸
一边唱一边喊
哇呀呀呀呀
好象炸雷其实大家就像在耳边
蓝脸的多尔礅盗玉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喳喳哇……
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
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
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
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
咙个哩个三大件
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跟上潮流
吸引当代小青年
紫色的天王托宝塔
绿色的魔鬼斗夜叉
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
灰色的精灵笑哈哈……
好哇哇……
我爷爷生气说我纯粹这是瞎捣乱
多没的精彩艺术中华瑰宝
就连外国人也拍手叫好
一个劲的来称赞
声带气候唱点做打手眼身法功夫真是不简单
你不懂戏曲胡说八道
气的爷爷胡子直往脸上翻
老爷爷你别生气
允许我生脸
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
艺术与时代不能离太远
要朝新要发展
哇呀呀……
让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爱看 民族艺程一代一代往下传
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
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
一地地钩庙一点点夸大
一张张脸谱美佳佳……
哇哈哈……)
第四篇:第三章 说唱音乐艺术
第三章 说唱音乐艺术
说唱也叫曲艺,是一种糅合文学、音乐、表演于一体,用以讲唱历史、传说、故事的艺术形式。
我国有说唱曲种341个。
说唱的故事脚本(民间称为“话本”)是我国民间的口头文学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说唱的历史
说唱的别称“曲艺“一词最早见于西汉编订的《礼记》 “文王世子”篇。
(一)萌芽与孕育
我国说唱的远祖一般被认为是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成相”乃先秦的民间说唱歌谣形式,“相”是一种击节的乐器。《荀子-成相篇》是我国说唱艺术的鼻祖。
汉代可能是说唱技艺开始萌发的阶段。宫廷的优人有“小说” “杂说”的表演形式,对后世曲艺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北朝时期出现的长篇叙事歌(《木兰词》、《孔雀东南飞》)进一步延续了汉代的说唱艺术形式。至唐代,“说话”“变文”等说唱形式的出现预示着成熟的说唱技艺即将登场。唐代的说唱艺术日趋完善独立,且具有了职业化的表演特点,这为成熟的说唱艺术的最终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宋代的市民文化与说唱的正式形成我国的成熟说唱形式是在宋代大量涌现的。这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宋代许多大城市都出现了专门供市民娱乐的艺术表演场所——瓦舍、勾栏。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曾在《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市民在街边观赏说唱的图景。
宋代的说唱品种多样,有:“陶真”“涯词”“鼓子词”“小唱”“货郎儿”“诸宫调”。
影响较大的是“鼓子词” “陶真” “诸宫调”。
“鼓子词”形成于北宋,赵令畤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是目前唯一能确定的宋代鼓子词作品。
“陶真”形成于南宋,最初用鼓伴奏,明代以后改用琵琶伴奏,可能是后世南方弹词类说唱曲种的鼻祖。
“诸宫调”形成于北宋,是宋代说唱中音乐结构最为复杂的品种,由勾栏艺人孔三传首创。目前保留的一套金章宗时期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的全部唱词,共用了14个宫调,444个曲牌。从诸宫调来看,北宋的说唱音乐已经发展得比较复杂了
(三)流变和发展
明、清两朝是说唱音乐中的一个大发展时期,宋、金时代的一些说唱技艺不断流变发展,衍生出风格各异的曲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弹词、鼓词和牌子曲。
二、说唱的艺术形式
(一)汉族说唱音乐曲种及其分类
按艺术风格的不同,把说唱曲种分为:
评话、快板、相声、鼓曲。
1.评话、快板、相声只说不唱。
2.鼓曲说唱相间,或只唱不说,鼓曲类所包含的曲种数量是汉族说唱中所占比重最多的。
按主奏乐器、历史渊源、音乐风格的不同,把说唱音乐部分分为:
弹词类、鼓词类、牌子曲类、琴书类、渔鼓道情类、走唱类。
弹词类:
1.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的江浙一带,弹词为“弹唱词话”的简称。2.弹词大多用三弦、琵琶、月琴等弹拨乐器作为伴奏
3.代表曲种:苏州弹词、扬州弹词、长沙弹词、四明南词、绍兴平湖调 4.演出形式以一人至数人不等 5.体裁有长篇、中篇、短篇和开篇 6.文词大多为七字的齐言句式
7.唱腔吸收了南方各地的民歌小曲,音乐风格细腻、抒情。
鼓词类:
1.包含了流行在我国北方各地的大鼓书曲种
2.以大鼓为重要伴奏乐器,用犁铧片或拍板控制节奏,伴奏乐器还有四胡、三弦。
3.代表曲种: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唐山大鼓、乐亭大鼓、东北大鼓、西河大鼓。
4.文词多用七字或十字的齐言句式
5.体裁:早期为长篇,说唱相间,近代改为短篇,只唱不说,或以唱为主,说白为辅。
牌子曲类:
1.由于使用曲牌连缀的音乐结构形式来讲唱故事得名(也可单支曲牌反复演唱)
2.代表曲种: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天津时调、福建南音、河南大调 3.音乐性强,风格抒情、细腻
琴书类:
1.因伴奏乐器使用扬琴而得名,起源可以追溯到金元清曲
2.代表曲种:山东琴书、北京琴书、四川扬琴、常德丝弦。
3.琴书类有共同历史渊源,曲牌比较接近,有【杨调】、【梳妆台】、【凤阳歌】、【四平调】
4.音乐结构多朝板腔体发展
渔鼓道情类:
1.可简称“渔鼓”或“道情”,是汉族说唱中历史最悠久的类别,起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最早是道士用于宣讲教义的艺术形式,后来逐渐演变成讲唱世俗故事的说唱类型。
2.宋代以来,用渔鼓或简板作为伴奏乐器。“渔鼓道情”就是根据其历史渊源和伴奏乐器定名。
3.近代,流行于各地的渔鼓道情以地名命名。
代表曲种:山东渔鼓、湖北渔鼓、江西道情、河南坠子。4.唱腔为曲牌连缀的形式,文词为长短句,句尾有人声帮腔 走唱类:
1.因载歌载舞、边走边唱边说的特点得名。
2.代表曲种:二人转、宁波走书、凤阳花鼓、粤讴、三棒鼓、河北莲花落 3.这类曲种在表演上介于说唱和歌舞之间,有的介于说唱和戏曲之间 4.演出所用曲调来路广泛,既有各地的民歌小曲,也有传统曲牌,也被称为“杂曲类”。
5.在表演上有较高技艺性,如东北二人转的甩手绢、扇子,湖北三棒鼓的丢鼓击棒。
(二)一人一台戏、综合技艺的展示——说唱的表演特点
1.说唱大多采用一人多角的表演模式,戏曲界常有“一人一台戏”的说法,它是指说唱演员在台上一人扮演多个角色。相比于戏曲演员一人一角并配合以各种道具、服装的表演,说唱艺人的表演更加要求神似、精练。
2.一人多角的表演方式使说唱讲究声音的造型性,演员通过不同的声音来塑造人物、模拟自然界的声响。在表现不同人物情绪时,发生要作不同处理:表达兴奋愉快时的“欢声”,表达气愤激昂时的“恨声”,表达悲伤时的“悲声”。
3.一人多角的表演方式也使它的演出简便易行,一两个演员,几个伴奏乐手的可以开演了,田间、酒楼茶馆、劳动工地都可以成为表演场所,所以说唱演员被称为“轻骑兵”。
4.说唱的表演讲究技艺性。说唱较之戏曲要求演员掌握更加全面的技艺,演员不仅要会说、会唱、会一定的身段动作表演,还要掌握乐器的演奏。说唱演员要自兼乐器,如单弦演员自兼三弦,鼓词演员自兼大鼓、拍板,弹词演员自兼三弦、琵琶等。说唱的伴奏乐队也有专门的技艺性表演,如大鼓中的五手联弹、七手联弹。
5.为了更好地叙述故事,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说唱艺人还需要通过口技或器乐的效果来模拟自然界的鸡鸣狗叫、风声雨声等。
说唱和戏曲共同点:
说唱和戏曲都是通过舞台表演来讲述故事、塑造人物的。说唱和戏曲不同点:
1.说唱大多采用一人多角的表演模式,即“一人一台戏”,一个人扮演多个角色。相比于戏曲演员一人一角并配合以各种道具、服装的表演模式,说唱艺人的表演更加要求神似、精炼。
2.说唱的表演讲究技艺性。说唱较之戏曲要求演员掌握更加全面的技艺,演员不仅要会说、会唱、会一定的身段动作表演,还要掌握乐器的演奏。说唱演员要自兼乐器,如单弦演员自兼三弦,鼓词演员自兼大鼓、拍板,弹词演员自兼三弦、琵琶等。说唱的伴奏乐队也有专门的技艺性表演,如大鼓中的五手联弹、七手联弹。
(三)讲故事的音乐、语言的音乐——说唱的音乐特点
说唱是讲故事的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使说唱有两个音乐特点。
1.叙事性的音乐特点。
带有大量半说半唱、似说似唱、唱中有说、说中有唱的曲调。
2.音乐与语言的密切结合①音乐与语言声调的密切结合。
反映在“旋律线”上,要求“字正腔圆”、“依字行腔”,避免“倒字”。
遇到腔词不协调,就有“换腔就字”、“换字就腔”。
②音乐与语言节奏的结合
体现在音乐结构和唱词结构的配合上,唱词的句式类型、词组的组合和段落的划分影响着音乐的乐句、乐汇、乐段的节奏处理。
③音乐与语言音色的结合。
体现在唱词的韵脚上,即相同音色的周期轮回和再现。
《松月绕》用了“中东韵”
《风雨归舟》用了“由求韵”
我国北方说唱,戏曲多半按“十三辙”押韵,“辙”是说唱、戏曲唱词的韵脚,是“韵”的俗称。“十三辙”即13个韵部,它将汉语中韵母主要成分相同或相近的字并在“辙”中,供词作者、表演者撰词选字、审音辨韵之用。
(四)说唱的音乐结构
我国的说唱音乐结构中常见的有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种。曲牌体:
曲牌体也叫联曲体,即音乐由多种不同的唱段组成,根据作品情节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曲牌演唱。各曲种的文词多半为长短句式,讲究押韵和平仄,音乐擅长抒情。1.单曲体,即一个曲调反复叙述故事,类似于民歌中的分节歌,是一种简单的机构形式,如:陕西的榆林小曲、四川清音中的小调长短。
2.不完备的联曲体,以某一个曲牌为主,再加一个【数板】来构成长短,较之单曲体有更戏剧性对比,如:山东琴书的唱段多用【凤阳花鼓】加【垛子板】组成,单弦中的大岔曲音乐把数板段落插入【岔曲】中构成。
3.多曲连缀体,是曲牌体里结构最复杂的,即把若干曲牌相互连缀成套来构成大段的唱腔。最早在宋代的说唱曲种诸宫调中就已出现。
板腔体:
1.也叫板式变化体,唱词为齐言句,讲究押韵和平仄。
2.唱腔以上下句为基础,用节拍变化的手法来发展出大段的唱腔,同时在曲调上也有变化。
3.由于转换板式方便,板腔体较之曲牌体更具戏剧性的张力。
曲牌体和板腔体混合结构:
四川清音,既有单曲牌的反复演唱,也有多曲牌的连缀,还吸收了川剧中的板式变化的手法,增强戏剧性效果。
三、代表说唱曲种介绍
(一)单弦
单弦产生于北京,又称单弦牌子曲。
历史概述:
1.单弦大约形成于清乾隆、嘉庆年间,起源于在北京的满族八旗子弟中流行的“八角鼓”艺术,并发展出多种演唱方式。
一人独唱数段的“岔曲”
多人独唱的“群曲” 一人自弹三弦自唱的“单弦”
一人持八角鼓击节自唱,另一人操三弦伴奏的“双人头”
2.1880年前后,旗籍子弟司瑞轩(艺名随缘乐)根据《水浒》《聊斋》等书编创曲词,自弹自唱于茶馆,自此单弦作为一个独立曲种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并基本确定了单弦曲牌联套的音乐格局。
3.清末民初,单弦进入艺术发展的全盛时期,代表演唱家有:
荣剑尘(荣派):单弦大王 常澍田(常派)谢芮芝(谢派)
4.继此三人之后,马慧儒:单弦女王。
艺术形式:
1.是岔曲,分为小岔曲和大岔曲。
小岔曲:
①是一种简单的单曲体结构,一一般以六个乐句组成,以三句为单位,分为前后两段,中间用大过门隔开。
②旋律风格优美,内容为抒情写景的诗篇。
③有八首著名的小岔曲作品,俗称“八大曲”,即春夏秋冬(景),风花雪月(赞)。④代表作:小岔曲《春景》
大岔曲:
①是在小岔曲的基础上形成的,即在小岔曲的第四句后插入语言性强的数唱段落,由此音乐结构被扩充,形成大岔曲。②大岔曲可以戏剧性对比更强的故事。2.枣核
①在小岔曲的第三和第四局之间插入一个曲牌,被前后拆开的岔曲,前半段叫【岔曲头】,后半段叫【岔曲尾】 ②“枣核”是套曲结构中最为小型的。3.腰截
①在【岔曲头】和【岔曲尾】中插入几个曲牌,就成了腰截。②早期形态固定,一般中间插入5个曲牌。4.牌子曲结构
在【岔曲头】和【岔曲尾】之间连缀多种不同风格的曲牌,以讲大型结构、情节曲折的故事。
曲牌
单弦的曲牌名有100多个。
1.来自戏曲、其他曲艺:【南城调】 【哭皇天】【山坡羊】【莲花落】【什不闲】 2.来自明清俗曲:【湖光调】【叠断桥】【纱窗外】【推倒船】 3.来自民歌和佛曲:【和尚叹】【放焰口】
代表作
小岔曲《春景》:八大岔曲中的一首,用了“卧牛“的句式类型 大岔曲《松月绕》
单弦牌子曲《杜十娘》 :用了曲牌联套的结构
1.反映清代北京社会生活面貌:
《穷大奶奶逛万寿寺》《青草茶馆》 2.由戏曲改编的:
《罗锅儿抢亲》《合钵》
3.由《水浒》《聊斋》小说改编的:
《杜十娘》《胭脂》《翠屏山》《续黄粱》
(二)四川清音
四川清音是四川省的地方说唱曲种。早期称“唱小曲”“唱小调”,20世纪30年代,成都成立了“清音职业工会”,开始定名为“四川清音”。
历史概述:
1.四川清音一度被称为“唱月琴”或“唱琵琶”。清乾隆、嘉庆年间盛极一时,它用四川方言演唱,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
2.四川清音的传统演唱方式为坐唱,演唱者面对听客正面而坐,主唱者居中。3.20世纪50年代,四川清音进入剧场,坐唱被站唱取代。4.还有许多业余的“玩友”
艺术形式:
1.四川清音是在明、清的时调小曲以及四川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至清末,各类曲目达400多个
2.四川清音的曲牌大约有100多支,它们不独立使用,和大调配合使用。大调是一种大型的曲牌联套结构,四川清音共有8个大调:勾调、马头调、寄生调、荡调、背工调、月调、反西皮调和摊簧调。3.清音的音乐结构采用曲牌体和板腔体。
①除了反西皮调为板腔体外,其余皆为曲牌体。
②曲牌体中还有简单的单曲体结构,曲调多来自民歌小调,一般用于写景抒情和叙述一些简单短小的事件。这些小调的曲牌约有100支,如【鲜花调】【长城调】【小桃红】【剪剪花】。
③四川清音的板腔体结构是从地方戏曲(如川剧)中借鉴来的,有“汉调”和“反西皮调”两种。板式有散板类的帽子、尾煞、一字、二流、快三流等。
音乐特点:
在演唱中,清音有一种唱法,叫“哈哈腔”,是一种跳跃式的连续顿音唱法,用于拖腔旋律中。
李月秋的“哈哈腔”造诣深。
作品:
《布谷鸟儿咕咕叫》,用了小调中的【鲜花调】
《昭君出塞》,是一个大调的曲牌连缀结构,采用的是大调中的【背工调】
四川清音的传统曲目,有200多个。
代表作:《昭君出塞》 《尼姑下山》《断桥》《黛玉焚稿》《贵妃醉酒》《放风筝》
现代曲目:《六月六》《黄继光》《布谷鸟儿咕咕叫》
(三)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也叫京音大鼓,因用北京话演唱而得名。在北方说唱曲种中极富影响。
1.历史概述
1.京韵大鼓的前身是流行于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的木板大鼓,由职业、半职业的艺人演唱,伴奏只用鼓和板,而得名,体裁为长篇。
2.1879年前后,一些木板大鼓艺人进入京津地区,期初多为摆地摊演唱,后将长篇数目拆成短篇演唱,并增加了三弦作为伴奏乐器。艺人们过着“打鼓弹弦走街坊”的卖艺生活,人称“逛街儿”,又因演唱有河间口音,成为“怯大鼓”。
三位有影响力的艺人:胡
十、霍明亮、宋五。
为京韵大鼓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刘宝全是京韵大鼓形成历史中的关键人物。
刘保全把木板大鼓的口音改为普通话,确立“京韵”。乐队伴奏增加了四胡、琵琶,终于使木板大鼓变为京韵大鼓。
人称“鼓界大王”,他开创的“刘派”也是京韵大鼓最为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
刘宝全、白云鹏和张小轩开创了民国初年京韵大鼓最早期的三个流派。
4.20世纪30年代以来,出现了白凤鸣的“少白派”。
5.民国以来,京韵大鼓开始培养女演员。出现了骆玉笙、孙书筠等表演艺术家。
骆玉笙吸收“刘(宝全)派”“少白派”“白(云鹏)派”,形成“骆派”风格。代表曲目《击曹骂鼓》《丑末寅初》
2.艺术形式
句子中常添加许多附加成分,有: 1.加衬字和嵌字
2.在句子的前面、中间和后面增加词组 3.剁句的形式
唱腔上,京韵大鼓采用板腔体结构: 1.剁板 2.紧板 3.慢板
慢板是京韵大鼓最主要、占据篇幅最多的板式,有6种腔调:
平腔 用于叙述,吟诵性强,音乐与语言关系密切,音域不宽,不超过一个八度,旋律朴素平直,平铺直叙。上下句都可以使用,上句落在mi或sol上,下句落在do上。
挑腔 因乐句的拖腔旋律往上挑而得名。音域较宽,旋律线先挑上去再落下来,很有气势。挑腔常用于整个唱段的第一个上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亦可用在唱段中间,一般为情绪机动处。挑腔有两种常见腔型。
落腔 只用于下句,特点是曲调低沉下行,落音一般在低音sol上,落腔常与挑腔配合,用于唱段第一对上下句的下句,与上句的挑腔形成音区的对比和呼应。或者用于唱段中间的下句,接在平腔之后,改变一下下句的落音,在音乐的调式感和叙述的语气上产生一些变化。
甩腔 是一个段落或整个唱段结束时使用的唱腔,也属于下句腔。它的音区跨度几乎囊括京韵大鼓的全部音域,旋律基本为下行,音程跳动大,并反复强调调式的主音do,形成稳定的收束感。
预备腔 也叫“拉腔”,是甩腔前的上句专用腔。预备腔之后一定接甩腔,但甩腔前不一定非用预备腔。有两种腔型:尾字是上声的预备腔,尾字是去声的预备腔 长腔 也叫“大腔”,用于上句,因为带有长大的拖腔而得名。拖腔处有时可长达二十几拍甚至更长,音域较低,曲调曲折多变,细腻优美,歌唱性强。
慢板的6种唱腔使用中呈以下模式: 唱段开头: 挑腔+落腔
唱段中间:平腔(穿插挑腔、落腔)唱段结尾: 预备腔(或长腔)+甩腔
作品:
京韵大鼓的表演形式是一人站唱,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主要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四胡,有时还用琵琶。曲目基本是短篇唱段。
代表作品:
《丑末寅初》
《黛玉焚稿》:白云鹏演唱
1.刘保全等根据子弟书作品整理的:
《黛玉焚稿》 《刺汤勤》 《白帝城》
《探晴雯》 2.写景抒情的小段:
《丑末寅初》 《风雨归舟》《八爱》
(四)苏州弹词
苏州弹词发源于江苏苏州,盛行于长江三角洲,用苏州方言演唱,是我国南方弹词类说唱曲种的代表。
1.历史概述 “弹词”的前身为元、明时期的陶真。
2.艺术形式
表演:1.伴奏乐器是三弦或琵琶
2.演出形式早期为一个男艺人弹三弦“单档”说唱
3.后随着女艺人的出现,一男一女组合搭档成为“双档”
4.近代有“三档”“四档”等多人表演 体裁:有长篇、中篇、短篇、开篇。
技艺:要求演员掌握多方面的技艺:
说、噱、弹、唱、五到、八技
押韵和平仄:1.苏州弹词的押韵和平仄规定和京韵大鼓相同
2.14个平声韵部,5个入声韵部
3.唱词以七字句为主,常加三字句头或夹杂三字句、五字句
段式结构: 1.是上下句式
2.是“凤点头”句式,也称“凤凰三点头”
3.是叠句,类似剁句
3.代表流派及作品介绍
苏州弹词基本呈一派一腔
有三个流派对后来的弹词音乐影响深远,是弹词的三大腔系: 陈调(陈遇乾)、马调(马如飞)、俞调(俞秀山)
抒情婉转——俞调
俞调由清嘉庆、道光年间的艺人俞秀山所创,是苏州弹词中最擅长于抒情的,常用徵调式。
代表作:开篇《宫怨》
爽利质朴——马调
马调由清咸丰、同治年间的马如飞所创。马如飞一生致力于加工润色《珍珠塔》。
代表作:《珍珠塔》选段:《方卿写家信》
苍凉浑厚——陈调
陈调的创始人陈遇乾是嘉庆、道光年间苏州评话、弹词“四大名家”之一。喜欢用商调式。
代表作:开篇《林冲踏雪》
潇洒飘逸——蒋调
蒋调由民国时期著名艺人蒋月泉所创。唱法带有京剧老生的气韵。尾字是阴平字,fa处重要音级的地位。
代表作:开篇《杜十娘》
紧弹宽唱——杨调
杨调由近代著名弹词艺人杨振雄所创。杨振雄早年唱“俞调”,人称“杨派俞调” 后吸收“马调”,人称“俞头马尾”
在夏荷生“夏调”的基础上,形成了“杨调” 借鉴了“紧弹宽唱”的表现形式。
代表作:《武松打虎》
(五)北京琴书 北京琴书是琴书类的代表曲种之一
1.历史概述
北京琴书起源于河北廊坊及北京郊区的说唱艺术“五音大鼓” 1935年前后,翟青山改用扬琴伴奏,史称“单琴大鼓”
20世纪40年代,关学曾和琴师吴长宝合作,借鉴京韵大鼓的风格和技巧,加入了多板式的不同节奏唱腔,改用北京话演唱 1951年开始定名为“北京琴书”
2.艺术形式
1.演唱形式与一般大鼓相似,为一人站唱,左手敲击铁片(梨铧片),右手执鼓楗击扁鼓,另有扬琴和四胡伴奏。2.板式有慢板、中板和剁版
代表作品:
1.长篇有《七国演义》 《回龙传》 2.短篇有《杨八姐游春》《鞭打芦花》 3.近代有《考神婆》《一锅粥》
著名艺人: 关学曾 《鞭打芦花》关学曾唱
(六)二人转
二人转也叫“蹦蹦”,是东北地区最受欢迎的说唱艺术
1.历史概述
1.二人转发展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收了河北的莲花落形成的
2.早期的二人转全部由男演员表演,当时叫蹦蹦戏 3.新中国成立后,“二人转”的叫法才得以流传
4.80年代,二人转伴奏乐器增加了扬琴、琵琶,并兼用武场鼓、锣、钹
2.艺术形式
唱词 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主,兼有长短句式,讲究押韵
表演
1.表演形式有 单、双、群、戏4种
2.演员的表演有“四功一绝”之说。
四功: 唱、说、做、舞
一绝:特效动作,其中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
唱腔音乐
1.二人转的唱腔音乐极为丰富,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 2.结构为曲牌连缀体,有300多支曲牌 3.主要曲牌有:【胡胡腔】
【喇叭牌子】:也叫“车趟子” 【文嗨嗨】 【武嗨嗨】
【三节板】:因使用一板三眼的慢板而出名 【抱板】:也叫“流水” 【红柳子】
作品
传统作品有300多个
代表作:二人转《包公赔情》选取【红柳子】
《王二姐思夫》:又名《摔镜架》
第五篇:大班音乐活动 《说唱rap》
大班音乐活动——RAP说唱《你最牛》
我的这节课是一节大班音乐活动——RAP说唱《你最牛》,对于RAP这种形式,是一种流行元素,对于我自身来授课也是一种挑战,因为它是一种新生事物,如何能让幼儿接受和喜爱这种RAP形式,通过这段时间的国培学习,让我感悟很深,通过看视频也让我重新领悟在教学上一些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所以我也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幼儿从未接触过RAP,我就在网上下载了一些简单一些的RAP乐曲,放上音乐让孩子们随我动起来,开始时都很拘谨,掌握不好身体的韵律,但慢慢的逐渐适应RAP乐曲,从整个活动来看,孩子们还是积极的配合我,情绪一直很高涨,虽然很亢奋,但都很又秩序,能够很好的用体态动作来表现RAP得说唱风格。在欣赏B段的时候,能够随着老师的思路来创编动作,并带到音乐中去,使得现场听课的老师不自主的跟着音乐舞动,达到课堂的高潮情绪,整个活动在最后的RAP结束语中完美结束。
活动名称:大班音乐活动——RAP说唱《你最牛》
活动目标:
1.理解记忆歌曲A段内容,尝试用rap的语感和体态动作说唱歌曲,初步感受rap的说唱风格。2.欣赏了解歌曲B段内容,尝试创编夸张幽默的动作来表现歌曲中诙谐的歌词,在师幼合作表演中感受流行曲风的热情。活动准备: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出歌曲“牛”的主题
幼儿自然的跟随音乐表演歌曲开头的引子部分,感受快乐、激昂的曲调。
二、幼儿练习歌曲A段,尝试用rap的语感和体态动作说唱歌曲
1、听歌曲A段,回忆其中唱到了那些牛。
2、观看画面理解记忆歌词。
3、尝试说唱,表现出rap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4、加入带有明显说唱特点的体态动作,尝试表现出rap说唱的表演风格。
三、欣赏B段音乐,并创编动作表现其它有趣的“牛”。
1、欣赏歌曲B段,了解歌曲中唱了哪些有趣的“牛”。
2、观看图片,感受这些特殊的“牛”的趣味和意义。
3、创编夸张幽默的动作来表现各种“牛”。
4、与教师互动表演,在动作表演中感受体验歌曲的诙谐有趣。
四、用rap的说唱形式向客人老师说再见!活动反思:
幼儿初次接触RAP说唱形式的音乐,对于RAP的特点通过活动孩子们能初步认识,能够用RAP的体态和动作来表现歌曲。活动开始部分孩子们能够自然的跟随音乐动起来,对于整节课有了很好的铺垫,由于歌曲节奏很欢快,歌词又很诙谐,因此真个活动幼儿的情绪高涨,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我的声音明显被孩子们的声音覆盖,因此在以后的此类活动中,教师要调节好幼儿的情绪,让课堂有平静也有高潮,幼儿感兴趣但不要过于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