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新课程理念中体味现代诗歌的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中体味现代诗歌教学
——诵读、品言、想境
西南二中 邓芳仪
我国是诗的国度,自古诗人之众,佳作之多,浩如烟海。在古代,诗歌不但孕育了民族精神和情感,而且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和语言;在近代,诗歌更是一把灼人的火炬,照亮了漆黑的夜空,创造了文学的辉煌。诗歌,以其高度概括的内容,凝练含蓄的语言,真挚醇美的情感,成为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培根说:“读诗可以使人灵秀。”阅读诗歌不但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因此,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加大了现代诗歌的编入量,仅仅是七年级上册就有六篇课文,一共是八首现代诗歌。可见,现在更重视如何通过现代诗歌去提高学生的文学品位。
但是,由于诗歌是通过精炼、生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来创造鲜明独特的形象,构成优美而深远的意境,能够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思想感情,表达作者理想愿望的文学体裁。因此它的内容高度概括,语言精练含蓄,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抽象,无法理解。因此诗歌教学一直以来困扰着语文教学,很多老师尽管花费了很多功夫,但仍然习惯于照本宣科,层层剖析,“把阅读作为肢解作品的过程,忽视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和美的感受”,这样“学生阅读的兴趣往往被好的作品调动起来,又往往被支离破碎的肢解搞得无趣味”,使学生觉得诗歌难以领悟、无法理解,而这样的认识一旦形成,便很难再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很多老师进行了积极地尝试和探索。而我这个学期也针对现代诗歌进行了一些探索。到底如何阅读现代诗歌,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现代诗歌的教学应从语言、感情、意境这三大方面入手。
一、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的尖端。现代诗歌的语言也常讲究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刘勰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阅读是先感知语言形式,后理解思想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诗歌,进而品味诗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去体验诗的感情,领会诗的意境。朗读现代诗歌可分三步走:
(一)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要求学生在语言层次上通读全诗。发音方面,要吐字清晰,准确有力,分清四声;在体现诗的节奏和韵律方面,应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感情表达的需要,运用好重音和停顿。朗读也和说话一样,不能一口气说完,中间要有适当的停顿,一方面是朗读的人需要换口气,另一方面听的人需要想一想,记一记,所以要有短暂的间歇停顿。现代诗歌又有它的特点,有的三个字一停顿,有的两个字一停顿不等,显得节奏感特别强。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远远的街——灯——明了”,停顿就是错的,因为诗句的愿意是指一物——街灯,而不是指街和灯两件事物,所以节奏停顿和重音应为:远远的——街灯——明了。停顿时还要注意一般把停顿前的一个字的读音拉长一点。至于时间的长短,则根据整首诗的节奏和意思而定,做到“声断意不断,语断情不断”,犹如书法行书中的“笔断意连”。初读时可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组合,好、中、差搭配,学生可以四、五人作一组,互相读给组员听,组员之间互相点评,互相纠正,读准字音和节奏,达到共同进步。实践证明,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这是完全可能的事,学生的潜能只要挖掘出来,那是很巨大的。
(二)情读。即有表情地朗读,以体会现代诗歌的情感节奏。这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仔细揣摩作者的感情,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声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重音适当增强其音量,要自然有力,恰到好处,不要拖腔拉调,矫揉造作。突发的大声和刺耳的语调会破坏朗读的效果。如《在山的那边》中“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你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这些都充分表达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的信念,感情应是激昂强烈,一泻千里。读时节奏应快,语调显得昂扬向上。又如《纸船》中“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浮现在眼前的仿佛就是一个含泪的女儿抒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感情真挚动人。因此读时节奏应舒缓,语调低沉,好似“历史在这里沉思”,犹如山间潺潺溪流,在娓娓倾述„„如情读,可在小组初读的基础上进行,让每个组员按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去朗读诗歌,每个小组再推选出一位代表参加组与组之间的朗读比赛,全班同学一起来评价,选取出最佳朗读选手。这个环节要尽可能地挖掘学生对诗歌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多鼓励和表扬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三)复读。即反复朗读,体会诗歌节奏展示的美感。这就要求把握好轻重感、韵律感,把作者所要强调交代的情感重音读出来,例如《静夜》第一节写道的:
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可以从“淡淡、“笼罩、“团团”、“漏”等字眼感受到一幅月夜晚景图:淡淡的月光,笼罩着村外那一片松林。天上团团的白云之间,隐隐约约漏出了几颗星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就可以去想象那静谧朦胧的月夜,从中体味到作者那淡淡的哀伤、无奈、惆怅的感情,读出语言美的感受。当然,朗读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可学生个别读,可几人学习小组读、可全班齐读,可分角色读等等,还可以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一节或几节来读,读出情感,读出韵味。通过多层次、多形式朗读,让学生深刻地体会诗歌所具有的韵律美、节奏美。而朗读又培养了学生对母语的语感,对诗歌的感悟,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此基础上,再趁热打铁将学生引向更高的鉴赏层次。
二、咬文嚼字——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诗歌的感情包含在字里行间,体会诗歌的感情可以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入手,抓住关键词语(即“诗眼”)所蕴含的丰富感情,比较各种不同句式表达感情的不同效果,就可以挖掘出感情之“泉”。例如流沙河的《理想》中“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鲜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一个“鲜草”,一个“母亲”,鲜明地道出理想能让罪人获得重生;理想能让浪子走上正轨,“还魂”和“慈爱”两个词则进一步把这种感情推向更高的境地,表现理想的巨大威力。
此外,体会现代诗歌的感情还可能从分析诗歌表达感情的方式和所运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入手。诗歌的抒情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直抒胸臆,二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诗人往往是通过选取生活中典型的景物,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或场面,凭借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抒发感情(情思)的。如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就是借“爬过大山就是大海”的形象,暗示了只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三、联想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好诗,犹如一幅画面,一幅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诗歌的画面。将古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艺术化,从而领略诗歌的意境。意境包括“意”和“境”两个方面,“意”即“志”,也就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即形象,也就是诗中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两者结合,相辅相成,虚实相生。它既包含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包括了形象中蕴含的发人深思的思想和令人激动的感情。因此,意境就是作品中描写的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如何其芳的《秋天》,读这首诗时,读者就能从“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去感悟秋的意境,从而进入诗的意境,使诗中的此情此景变为学生的我情我景,这是一个养分的环节。首先,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可以通过创造诗歌教学的课堂气氛或展示诗歌的直观形象和画面,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或者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内容等等。经上这些环节以往都是由教师来进行,其实完全可以由学生来操作。尤其是现在信息技术已引进课堂,有些可以让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按照教师的意图(或学生的理解)去制作成相应的课件(包括描述诗歌的内容或通过想象画画),再由教师运用到课堂上,这样对学生的吸引力会更大,那些做了课件的学生有一种荣誉感、成功感,而另外一部分的学生则充满了好奇和渴望,从而能更好的、更深的、更高的、更有效的激发出他们学习的热情。如《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教学时可展示诗中想象天街上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来往,提着灯笼在闲游的画面(或投影展示,或录像展示,或简笔画勾勒,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同时,教师(或学生)作相应的解说,然后让学生闭目遐想,去想象天街上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其次,感悟诗的意境时,可以通过推敲语言,琢磨构思,研究修辞手法等,来认识诗中所创造的形象的意义及审美价值。推敲语言要善于抓住“诗眼”,即养分的词语,了解其丰富的含义,不仅了解字面上意义,还要了解字里的内在含义,即所谓“言外之意”。在琢磨诗的构思上,要了解诗人凭借什么事物或表现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如《天上的街市》作者想象天上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有世上没有的珍奇,天街上的牛郎织女过着自由自在、幸福美满的生活,这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是迥然同的,而作者正是通过大胆的艺术想象,把牛郎织女这个古老的民间故事进行了根本改造,使牛郎织女成为自由、幸福的化身,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天上乐园,从而表达了作者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诗中牛郎织女的形象塑造起到了积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当中可让学生反复诵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总结—再总结,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这个环节,教师要放开学生的手脚,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有时教师稍作点拨即可,一般来说都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可见,现代诗歌的教学中只要抓好“朗读——品味——想象”这三个环节,就能比较深入去领悟到诗的内容,体会到诗的意境。
详细通讯地址:广东省三水区西南镇成业苑1座301 邮编:528100 电子邮箱:stydfyi@163.com 电话号码:0757-87815618 个人小传:邓芳仪,三水区西南镇第二中学语文一级教师,佛山中语研究会会员。从教6个春秋,曾被评为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一直以来能致力于教研教改工作,卓有成效,有多篇论文获区级或以上奖励。
第二篇:在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
题一 在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 第二讲(上)通过第一讲的学习
我们了解了新课程理念 深刻的内涵 并对一些教师
自己认为贯彻课程理念的 教学片段 进行了分析
说实话要想把新的课程理念 全部落实到我们每节课的 教学活动中
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挑战 所以在这一讲中
我们先来看几个优秀教学课例 同时请朱正威先生 给我们做点评
他山之石可以功玉 这些优秀的教学课例 和朱先生的点评 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我这节课的题目是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
我想从教学目标的确定 以及教学思路的设计 两个方面来谈一下 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来说一下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课程标准当中
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题目是 蛋数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功能 教材编排的内容
始终是以蛋白质的结构 和功能为主线
首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为出发点
通过学习明确蛋白质的结构 多种多样 从而理解蛋白质的功能 也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以上对教材编排的理解 将本节的知识目标定为 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及其种类
蛋数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功能 理解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 主要承担者
关注蛋白质研究的进展 将本节课的能力目标定为 尝试建立氨基酸结构通式的 球棍模式
通过建立场景模型
演示脱水缩合的过程
以及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 将本节课的能力目标定为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 主要承担者
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局部与整体多样性
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初步养成质疑 求实 创新 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和开学态度
我接下来谈一下
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讲授过程中
始终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和动手能力为基本的思想
时刻渗透探究 合作 自主 交流 的新课程基本理念
首先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 点明主题
形成对氨基酸及其蛋白质之间 关系的认识 以此为契机 展开对蛋白质结构的教学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 重点内容之一
共包括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及其种类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以及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 三个方面
在讲解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及其种类时
利用了观察的方法归纳出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但采用循序渐进 层层诱导的方法
来总结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由于学生已掌握的化学知识有限 特别是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尤其困惑 所以在这里
为了使教学更为直观
采用了建立氨基酸结构通式模型的方法 增加学生对微观知识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 过程当中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形成相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对于氨基酸形成蛋白质 过程的讲解
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演示 脱水缩合的过程
然后再一起学习多个氨基酸分子 是如何来形成蛋白质的 过程中涉及到三个
非常重要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氨基酸分子数 肽链数和肽建数
首先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通过依据表格
来归纳三者之间的关系 建立起数学模型 从而对这一知识
从而对这一知识得以拓展 对于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 对于知识点的讲解 同样也是利用建立 场景模型的方法
通过师生 生生之间的互动 来完成这一环节的学习最后利用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 生物学观点
过渡到蛋白质功能的讲解 通过学生的交流 教师的引导
使学生认识到蛋白质 在生物体的结构
以及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当中 都承担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从而使学生体会到
一切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好
大家来看生成的物质应该是什么 水分子 对
应该是水分子
那么剩余的这两部分怎样呢 这时候就又重新的怎样
结合到一起
形成了这样具有复杂结构的一种 化合物
好非常的好
非常感谢你请回
在这个过程当中 两个氨酸分子
各提供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它们经过结合之后
形成的物质当中 有 有什么 水分子
你可以给大家看一下水分子 这是水分子的结构
那么剩余的这个化合物非常复杂 就是
我们一起来看到底是什么呢 在这个过程当中呢 两个氨基酸分子 各提供一个氨基
和一个羧基发生结合 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 这种方式我们称它为 脱水缩合 脱水缩合
在脱水缩合过程当中呢
共有两个氨基酸分子参与了 这一个过程
每一个氨基酸分子 各提供一个 问题
有的问题呢我们在这节课当中 你会得到解答 有的问题呢
需要同学们课下的时候 认真的搜集资料 你会得到解答
有的问题当然需要同学们 步入大学之后
在大学的殿堂当中 你会得到答案
今天我们就围绕蛋白质的结构 和功能来展开学习
同学们
我们每天都会摄入大量的食物 你能够说出几种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吗 我认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吃的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有 豆制品
比如说豆浆
还有那些豆饼什么的 而且还有牛奶 鸡蛋等 你经常吃这些食物吗 对
所以我们同学的身体 都非常的健康 好 请坐
还有没有别的同学 来
我们日常喝的豆奶粉 还有一个早晨喝的豆浆 都含蛋白质 很好请坐
同学们说出的食品的类型非常多 归纳起来大约有这样四类 肉类 蛋类 奶类 豆类食品当中 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同学们你们知道
头发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 蛋白质 对
头发的主要成分也是蛋白质 那么大家思考一下 为什么有的头发
有的人头发光滑柔亮
而有的人的头发却枯黄干燥呢 大家想不想知道答案 想
有许多的这些 这个洗发水厂商 它来进行宣传的时候 是这样来说的 我们认真来观看 这样一段广告片
你也许会从中得到答案 同学们得出答案了吗 这些广告片当中
提及了添加了哪些物质 才使我们的头发重现光彩 氨基酸 好
同学们听的非常的仔细 当中添加了一种 分子特殊的物质
氨基酸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种物质 它对我们的头发有怎样的作用 来看一下潘婷乳液修复洗发露的 产品介绍
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添加了氨基酸有怎样的作用 它一方面可以修复受损发质
另一方面可以重组秀发内部的结构 那么你告诉同学们 秀发的内部结构 应该是什么 蛋白质 好
请坐非常的好 那么大家来思考 这样一个问题
氨基酸与蛋白质之间 有什么样的关系
我认为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也就是说氨基酸是蛋白质的 基本组成单位 非常的好 请坐
这位同学答的非常的具体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就像我们现在在座的48位同学 是组成我们高二22班的 基本单位一样
记得罗曼罗兰娜曾经说过 这样一句话
生活当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美的眼睛
同样老师也送给同学们 这样一句话
生活当中不是缺少知识 而是缺少发现 知识的眼睛
只要同学们热爱生活 发现生活
你也许会从中获得
许许多多的生物学知识 好
既然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 基本单位
那么氨基酸有怎样的结构 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同学们
你知道最简单的有机物 是什么吗 甲烷
对 是甲烷
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手中的材料 来组装一个甲烷分子呢 能
请同学们动手
同学们得出结果了吗 哪一个小组做完了
我们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快又好 几乎是都同时举起了你的右手 非常的好
那么我们看一下一号小组 做的结果 大家一起来看
甲烷分子它都有一个 碳元子
中心碳元子
与中心碳元子相连的还有 四个氢元子
还有四个氢元子
也就是说每个甲烷分子 它是由几种元素组成 两种
就是碳和氢
那么碳元子和氢元子之间 靠怎样的结构 来进行连接的呢
化学键
哦是一些化学键
我们呢把这些化学键 称为共价键
那么大家数一下
与碳元子相连的有几个共价键 四个
一共有四个
了解了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之后 我们一起来看氨基酸 它的结构应该是怎样的 非常的好
我们一起来看甘氨酸的结构是 大家能不能说出甘氨酸 与甲烷分子
有哪些类似之处呢 都有一个中心碳元子 与中心碳元子相连的还有 两个氢元子是与甲烷是 相同的
那么不同之处在哪 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王维你来说一下
就是其中两个氢元子 被氨基和羧基所代替 所取代
被氨基和羧基而代替 请坐
非常的好
我们一起来看 在碳元子左侧的 这个结构
我们称它为氨基
我们同学课下的时候 已经预习到了 非常的好 对氨基来说
它的化学性质应该是 比较特殊的 我们经过检验
它能够与酸发生反映 所以在这里氨基应该是呈 碱性 碱性
相应的在碳元子有侧的 这一个集团
我们称它为羧基
经过验证它的化学性质得知 它是呈酸性的
对于每一个氨基酸分子来说 它同时都具有这样两种集团 所以说氨基酸分子
它的全称又被称之为氨基羧酸 简称为氨基酸
好
请大家再来看一种氨基酸 丙氨酸
你能够找出丙氨酸与苷氨酸的 不同之处吗
丙氨酸当中的氢
甘氨酸当中的氢元子 被丙氨酸的甲基所取代 非常得好 请坐
但这里
丙氨酸与碳元子相连的 碳下侧集团
是一个碳氰酸的结构 我们称它为甲基
我们再来看两种氨基酸 咸氨酸和亮氨酸 同学们仔细观察
你能够找出这四种氨基酸的 相同之处
和他们的不同之处吗
你能不能用一个表达式来表示 这四种氨基酸吗
能
好 请同学们写在纸上 我们请这位同学
给大家展示一下他的结果 大家来看他写的
能够表示这四种氨基酸吗 好
我们请这位同学 给大家解释一下
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 因为那个
前面说的四种氨基酸中 都有一个中心碳元子
然后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与中心碳元子相连 还有一个氢元子也与 中心碳元子相连 他们都是不变的 然后分别在苷氨酸
和其它碳元子氨基酸中 有一部分
与中心碳元子连接的有一部分 是在改变的
所以说这改变部分 我是用R基来表示 你是用R基来表示
那么你能不能变换几种写法 给大家看一下呢
只能用R基来表示吗 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想法 大家有没有更好的想法 有
那一起来说一下
我觉得它可以用一个X表示 因为它是未知的呀 对
是未知的
只要能够表现出 各种氨基酸的不同之处 就可以了
大家说是不是 是
好 很好 请回
好
我们请这位同学 前面的这位男同学 把你的结果也演示 给大家看一下
这位同学非常的认真 把各个集团的这个名称 也标出了
我写的跟刚才那位
同学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 因为我课前复习过
我看过书上写的是R基 所以我就不理解 你用R来表示了 那么相同点
我也跟刚才那位同学一样 首先都有一个中心的碳元子
然后它的周围连接的是一个羧基 一个是氨基
我看了它两个是对称的 所以说就写了这个 然后中间连的一个 都有一个氢元子 好
那么你给同学解释一下 你写的这个通式 写的这个表达式
能表示氨基酸的这个 各种氨基酸分子吗
我看了也觉得列举的四种氨基酸 相同点和不同点
主要因为这个R基不同 所表示的那个氨基酸 所以就不同 很好
那么你在这里 各个集团的位置
为什么要发生变化呢 大家说对不对呢这个写法 对 对
那你给大家解释一下 你是怎么理解的 我觉得它这个结果
应该和甲烷的结果是相同的 是一个正四面体 因为刚才我们已经 给同学们演示过
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 同学们
用了类似的思想也想到了 对于氨基酸分子来说 它应该也是一个 空间的结构 非常的好 请回 好
同学们写出的这些氨基酸的 表达式
它仅仅能够表示 这四种氨基酸吗 不是 不是
所以对于氨基酸的表达式来说 如果是能够表示 各种氨基酸分子的 结构式的话
那么我们就称之为氨基酸分子的 结构通式 通式
通式当中呢
一共包括这样几个结构 都有一个 中心碳元子
与中心碳元子相连的 共有四个集团
其中三个是每个氨基酸分子 所共有的
不同之处在于 R基的不同
正是由于R基的不同 才决定了氨基酸 种类的不同 在生物体当中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大约有20种
也就是说
这20种氨基酸当中 就有20种不同的R基 R基 好
下面同学们
根据我们写出的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你与课本上的通式做一下对比 你能发现哪些不同之处呢 谁来说一下 在课本上
它是把氨基和羧基的 各个关联点表示出来了 在这个屏幕上显示的是 结构简式 所以不一样 对
这位同学说的非常的详细 我们屏幕上显示的是 结构简式的形式 而课本上
是将氨基和羧基当中的 各个元子之间 连接的化学键
也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 共价键也展开来写了 非常的好 请坐
所以说
氨基酸分子共有这样两种写法 氨基可以展开来写
同样羧基也可以展开来写 大家来看
展开之后的氨基酸的 结构式当中
各个元子上连接的化学键 有什么规律呢
与碳元子相连的有几个化学键 四个 四个
我们依次往下数
那么与氮元子相连的呢 三个
是有三个
与氧元子相连的呢 两个 是有两个
与氢元子呢 一个
就只有一个
这是由这四种元子
它们最外层的电子排布特点 所决定的
我们在化学当中
应该学到过这方面的知识 好
大家再来看
氨基酸分子能不能这样来写呢 能
也是可以的
好
学习了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氨基酸分子有怎样的结构特点 从通式当中
大家很明显的就发现了 每个氨基酸分子都有 一个
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很好
那么我们继续往下思考 在每个氨基酸分子当中
就只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吗 不一定 不一定
那在哪些位置
可以含有氨基和羧基呢 R基
只有R基了
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 哪些氨基酸的R基上 有氨基和羧基呢 想
那一起来看 天冬氨酸和赖氨酸
同学们仔细观察 对天冬氨酸来说 它的R基上有羧基 赖氨酸呢 氨基
它的R基上有氨基 好
那么同学们呢
你能不能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做进一步的描述 好
我认为可以补充是 每个氨基酸分子当中
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好
这位同学强调了两个字 就是至少 非常的好 也就是说
每一种氨基酸分子 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 和一个羧基
这是它的一大特点
那么大家再来看这种化合物 它是我们刚才讲到的氨基酸吗 不是
为什么不是
好 请你说一下理由
因为我看别的通式形式不一样 通式中
羧基和氨基都是 由一个碳元子组成 而在这个化合物当中 它的氨基和羧基 没有直接连着
对它们隔的非常得远 是不是这样 好 很好
请坐
也就是说
大家可以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来做一下进一步的阐述 应该怎么来说 氨基酸分子中
必须含至少含有一个羧基 和一个氨基
并且这两个羧基和氨基
都必须连在同一个碳元子上 同学们
给这位女同学找一个 她说的答案当中的关键词 应该是什么 同 同
就是同 请坐
非常的好
也就是说氨基酸的结特点 包括这样两部分 每种氨基酸分子
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连在同一碳元子上
这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我们了解之后 我们一起
来组装一个氨基酸结构通式的 实物模型 好
同学们
利用你手中的材料动手组装 我们来看哪个小组 做的又快又好
同学们得出结果了吗 得出结果的小组请举手 这么多已经完成了
我们看一下五号小组他的结果 这个是我们小组展示的模型 然后这是一个羧基 这是一个氨基
然后这是一个氢元子 这是一个代表R基 这就是我们小组的 氨基酸通式模型
这一个小组做的结果非常的好 做的好的原因是什么
你有什么成功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主要是我们小组吧
分工协作
然后组长代表一个中心碳元子 其它的小组成员 分别代表不同的
不同的元子或者是集团 然后我们
经过我们的一致合作吧 才得出了我们的成果 再一个
你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你们在组装这个模型的时候 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主要是我们的困难就是 中心碳元子连接着羧基的 两个碳氧双线不好连接 然后造成的
刚开始是你们怎么操作的呢 我们是先把它
就是一个这样安的话 就是有一个弹簧的弹力 然后我们就是把两个 先拿下来再安
所以这样就比较好按一点 同学们是这样想的吗 我相信同学们在插装的时候 肯定也会遇到了这样的阻力 遇到了困难
我们要善于解决困难 非常的好 请回
还有没有别的小组 想把你的这一个模型 展示给大家看 好
我们请六号小组
由于这个弹簧是有弹力的 我们没有
由于我们粗心
然后没有安紧 所以这个氧元子
就是一下子给飞出来了
这可能给我们的教训就是说 我们在小组合作当中 要分工明确有条不紊
这样才能成功
不要那个七手八脚的这样 就会反而
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给弄糟 非常的好
这位同学给大家都提供了一个告诫 很好 请回 我发现
这个小组组装的模型 应该跟同学们的模型 大致是相同的
只是呢中间出了一些小故障 但是也不妨碍
我们对这一个知识的掌握 非常的好
我们继续往下来看
大家可以看到你手中的模型 你会发现模型当中 每一个元子
每一种元子是不是 都在一个平面上 不是
那么与中心碳元子相连的
四个集团是不是在一个平面上 也不是
所以说呢对于氨基酸分子来说 它是一个空间的结构 当然每种元子之间 进行连接的时候 它的键和键之间的角度 也是有一定规定的 同学们组装的模型 也许不是特别的科学 如果你想更了解有关键 之间的角度的这样的知识 你可以课后的时候 查阅相关的资料 把它进行改建
我们继续往下来看 刚才已经说到了
在古代生物体当中呢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 20种
但是在生物界当中
组成的蛋白质却是多种多样的 它呢大约有10的10次方 到10的12次方种之多 那么如此少的氨基酸分子 是怎样形成了具有
这么复杂种类的蛋白质的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蛋白质的结构 及其多样性
我们先来看一下 两个氨基酸分子
它是怎样进行结合的 好
我想利用同学们组装的模型 给大家演示一下
我们拿三号小组的模型 大家窒息来看
在这里应该有两个 两个氨基酸分子 好 你给大家举高 个挺高的是吧 举的高一些
对于氨基酸分子来说 大家来思考
这样两种物质放在一起 它们会发生
发生反应
到底是什么性质决定了 他们能够发生反应呢 我们已经介绍到了
每个氨基酸分子当中都有 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氨基和羧基都有怎样的性质 氨基显碱性 羧基显酸性
那么大家思考一下
一个氨基酸分子当中的 氨基和羧基
能不能发生结合呢 不能 所以说
只能在两个氨基酸分子之间 发生结合
那么酸性和碱性的 这样的两种集团 结合后的结果 生成的物质当中 一定会有什么 水
同学们答案非常的肯定 我也给同学们一个 非常肯定的答案 就是水分子
那么大家思考一下
到底是氨基和羧基当中的 哪些结构结合
才会生成水分子呢
在模型当中非常的清楚 在这个氨基酸分子当中 这个结构是它的 羧基结构
如果同学们课下预习的话 你会发现在羧基当中 这个碳元子和这个氧元子 它的化学键是非常的弱的 也就是说最容易断开 脱去的部分
就是在这里的氢基
氧元子和氢元子连接的结构 那么在这种氨基酸分子 来说是它的什么
是氨基上的氢元子分裂 好
咱们在一起来演示这个过程 好
大家来看生成的物质 应该是什么 水 对
应该是水分子
那么剩余的这两部分怎样呢 这时候就又重新的怎样 结合到一起
形成了这样具有复杂结构的 一种化合物 好 非常的好 非常感谢你 请回 在这个过程当中
两个氨基酸分子
各提供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他们经过结合之后 形成的物质当中 有
有什么水分子
你可以给大家看一下水分子 这水分子的结构
那么剩余的这个化合物 非常复杂
就是我们一起来看 到底是什么呢 在这个过程当中
两个氨酸分子
各提供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发生结合
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
这种方式我们称它为脱水缩合 脱水缩合
在脱水缩合过程当中 共有两个氨基酸分子 参与了这一个过程 每个氨基酸分子 各提供一个
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 并且是羧基和氨基当中的 某一部分结构脱去 大家仔细看大屏幕
应该是羧基当中的羟基
和氨基当中的氢元子结合 形成的物质是 水分子
剩余的两部分连接形成的
这样具有复杂结构的这种化合物 那就是什么 二肽 对 是二肽
但二肽这种化合物当中 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化学键
也是刚刚形成的一个新的化学键 我们称它为 肽键 对
是肽键
那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 肽键
应该包括几部分结构 包括几种元子 四种
包括四种元子
并且这四种元子
还连接着他们相应着的化学键 这是两个氨基酸分子 脱水缩合的过程
那么大家再来看一下 形成的这种化合物当中
在它的左端 还有一个氨基
右端还有一个羧基 那么我如果把这一个 二肽这种化合物
与八号小组的这一个氨基酸分子 做一下连接的话
形成的物质那应该就是什么 三肽
这些氨基呢和羧基之间 还同样会发生结合 形成的化合物 那就是三肽
那么我们一起看一下 多个氨基酸分子 它是怎样形成蛋白质的 好
我们看一下 在这里
是有许多个氨基酸分子 两两氨基酸分子结合 形成的化合物叫 二肽
三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 形成的化合物就是三肽 N个呢 多肽
叫多肽不叫N肽 也就是说
三个或者是三个以上的 氨基酸分子 发生脱水缩合
形成的化合物 我们统称为多肽
多肽通常是呈这样一条 很长很长的链状结构 所以我们称它为肽链 肽链
这条肽链
它会经过复杂的盘曲折叠 形成具有空间结构的 蛋白质分子
在这里的基球蛋白
它是由一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 牛胰岛素这种蛋白质
它是由两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 那么血红蛋白呢 四条
非常的明显
是由四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 在这些蛋白质分子当中 如果它是由两条
或者是两条以上的肽链形成的话 那么这些肽链之间 还通过一定的化学键 来进行连接 总之氨基酸分子就是这样 一步一步历尽了千辛万苦
才形成了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 蛋白质的
学习了氨基酸形成 蛋白质的过程
我想跟同学们一起来解决一下 这个过程当中涉及到了三个变量 氨基酸分子数
肽链数和肽键数之间的 关系问题
有哪些同学想跟我一起来完成 这一个过程 好我们请
二号小组这六位男同学 那就请你吧 就近原则
好大家都到台前来 老师发给同学们 个人一个牌子
挂在你的胸前让大家看到 你代表的是什么氨基酸 九个氨基酸分子的小伙伴 你们下一步的这一个 下一步的这一个演示 应该是怎样的呢
九个氨基酸分子放在一起 它们会发生 脱水缩合
请你们给大家演示一下 这个过程
从那头上开始 我是干氨酸 我是亮氨酸 我是赖氨酸 我也是亮氨酸 我是键氨酸 我是甘氨酸 我是丙氨酸
我是丙氨酸 我是赖氨酸
大家来仔细看一下 这样九个氨基酸分子 形成的这一条常常的肽链 有几个肽键 八个
同学们得出答案了 那么你们能不能把 表格的第一栏填全呢
那就是九个 九 一 八
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几年的数字 好
我们再来看
我们请这位同学 你们断开
大家仔细来看
这样形成了几条肽链 两条
那么你把第二拦来填全 那就是九 二 七 我们继续往下看
大家再来仔细看一下 这时候形成了几条肽链 三条
有几个肽键 六个 有六个
六个
那么我们第三栏的这一个结果 也已经得出了 这几位同学
应该说表演的非常的好 请回
那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我们最终想来总结一下 这三者有怎样的关系 肽键数等于氨基酸分子数 减去肽链数
那么理解了这三者之间的 关系之后
我们来做这样一个思考题 非常的简单
同学们得出结果了吗 得出了
同学们掌握的这一个知识 应该是非常快的
应该是49 好
我们了解了这三者之间的 关系之后
大家刚才已经看到了
胰岛素它具有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胰岛素呢
在20世纪初的时候 人们已经发现
它能够治疗糖尿病 但是人们想
我能不能从某些动物 的体内来提取呢 像牛啊 羊啊 小猪啊 小马
提取的结果令人非常的失望 失望在哪
量是非常的少的
那么怎样来得到量比较大的 胰岛素呢
大家想一个办法 这是不是你的梦想
是
但是你的梦想呢
在1965年9月17日的时候 已经由老一辈的科学家 纽经义 岳华庭
邹成鲁(音)
他们替同学们来完成了 这是我国人工合成
牛胰岛素的领导小组成员 这项科研成果非常的 令世界瞩目
是我国迄今为止惟一获得 诺贝尔奖提名的成果 但是由于申报的小组成员 超过了三人
而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这是他们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 但是同学们应该始终的坚信 我国的许多领域的科学研究 都在世界的前列
如果同学们潜心的来研究生物学 潜心的来学习蛋白质的话 也许你会成为
中国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记住老师的祝愿 好 我们继续往下看
既然氨基酸分子形成了蛋白质 蛋白质的种类多还是少呢 多
蛋白质的种类非常的多 在生物体当中
大约有10的10次方到 10的12次方种之多 那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到底是哪些原因
决定了蛋白质的种类 如此的多呢
我还是请几位同学 跟我一起给大家演示
我们先请五位女同学到台前来 大家好我是一个氨基酸分子 如果前面大家看过演示 我想问一下大家
我如果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话 那么我的右手代表的是什么 羧基 左手呢 氨基 同学们
在这里这位女同学 她已经给大家介绍了 她的右手其实应该代表的是 氨基
因为每个蛋白质分子 它的头上的这一个集团 一定是氨基 所以我们就把
这位女同学的右手 命名为氨基
而左手命名为羧基
我也是一个氨基酸分子 我可以从我的右手的氨基 和她左手的羧基 进行脱水缩合
然后我们俩就形成了二肽 我也是一个氨基酸分子
我和这个伙伴结合形成了三肽 大家好我也是一个氨基酸分子 我与三肽脱水缩合
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四肽 我是一种氨基酸分子 我与四肽结合形成五肽
那么对五肽这种化合物来说 它是呈这样一条非常长的 链状结构
大家说这个结构就是肽链 这条肽链能够形成一种 经过复杂的盘曲折叠 会形成一种蛋白质分子 好了
那么我请张静同学
也跟这五位同学来完成 这一个脱水缩合的过程 大家仔细看
大家好我代表的也是 一种氨基酸分子
我与前面五肽相结合 形成了六肽
这样又形成了一条新的肽链 这条肽链又形成了一种新的 蛋白质
好了那么大家思考一下 决定蛋白质种类繁多的 原因是什么呢
它们形成的这两种蛋白质 为什么会不同 是由于什么 好
你来说一下 我们小组认为
不同肽存在两种不同蛋白质 是因为氨基酸的数量不同 氨基酸的数量
由于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很好 请坐
这也是决定蛋白质种类繁多的 第一大原因
在组成每种蛋白质的 氨基酸的数目 是不一样的
好大家再仔细来观察 我请陈亦安同学到台前来 我代表也是一种氨基酸分子 我要照这个计划下去之后 与前面的五个肽 形成一种新的肽链 那么这时候大家思考一下
这样新形成的一条肽链 形成的蛋白质怎样 又发生了变化
这也是决定蛋白质种类繁多的 第二个原因
好大家仔细来看
好这时候你思考一下 这样又形成了一条新的 肽链
那么这时候决定蛋白质种类繁多的 原因应该是什么 排列顺序发生了
这也是决定蛋白质种类繁多的 第三大原因 很好
非常的好
感谢你们几位同学 请回
我们总结出了
决定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 一共有这样三个
还有没有其它的原因呢 大家来看我的演示
这里呢代表的是一条长长的肽链 这条肽链会发生 盘曲折叠形成具有 复杂空间结构的 蛋白质分子 好
这样形成了一种蛋白质 我如果变化一下方式呢
我就简单的来进行一下折叠呢 这样是不是也是形成了 一种新的蛋白质分子 如果再变化一下方式 胡乱的进行折叠 那形成的就是 另一种蛋白质分子
也就是这时候决定
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 应该是什么 空间结构
谁的空间结构
这条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当然实际上
肽链形成空间结构的
这一个蛋白质分子的时候呢 它是有特定的折叠方式的 不像老师这样
不负责任的进行折叠 同学如果想了解的话 那应该在课外的书籍当中 你会涉及到
它是与氨基酸分子上面 各个元子之间的 肽键的角度有关系 它再进行折叠的时候
有特殊的方式
我们只是一个演示的过程 好了
我与同学们
已经总结出了蛋白质 种类繁多的原因
那么蛋白质种类既然这么多 蛋白质的结构怎样 也是非常的多
那么结构多种多样的蛋白质呢 就为蛋白质完成多种多样的 功能奠定了基础
蛋白质到底有哪些功能呢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出的 这几幅图片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 展开交流 讨论
我看一下同学们的结果 应该是怎样的
好 开始吧
我们一起来归结一下 这些蛋白质到底都有 怎样的功能呢
先看第一种蛋白质
我们都有非常强健的肌肉 肌肉它的成分就是 蛋白质
主要是蛋白质
那么这一类蛋白质 有怎样的功能呢
结构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 结构物质
对于胃蛋白酶结晶
这种蛋白质它有怎样的功能 这些酶它们的本质 实质上都是蛋白质 它具有催化作用
能够使我们每天摄入的 大量食物得到消化 这是这种酶的作用 那么看第三种蛋白质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我们非常的熟悉 在这里血红蛋白这种物质 它有运输的功能 我们继续往下看
胰岛素有怎样的功能呢 起信息传递的作用
因为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激素 对于胰岛素来说呢
它能够调节我们体内的 葡萄糖的浓度
血液当中的葡萄糖浓度 所以说对胰岛素来说 它的功能就是一种 调节的功能 我们继续往下看抗体这种物质 你认为抗体重要吗 重要
大家不要觉得
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 就是安全的
其实我们现在就被病毒 和细菌所病包围着
但是我们为什么没有患病呢 对 我们应该感谢的是什么 感谢的是抗体
因为呢抗体具有免疫的功能 对于蛋白质来说
它主要有这样五大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许多 等待着同学们去学习去探索 去研究 最后给同学们 留这样一个问题
等待同学们课后进行探索 结晶牛胰岛素的诞生过程呢 应该是非常的艰难的 如果你是这个领导小组的 成员之一的话
你应该做哪些工作
在我们课本的科学史话 内容当中
有相关的资料
同学们课下的时候 通过阅读 通过查询
来完成这样四个问题
你会从老一辈的科学家身上 学到许许多多的科学知识 学到许许多多的科学精神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知识的话 你可以查阅网站 这里给同学提供 两个网站的名字 好今天这节课就到这里 下课 起立
老师再见 同学们再见
刚才我们看了一节课 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 蛋白质这节课 那么非常感谢
这个平都一中的张老师 为我们提供了一节
值得我们来学习的课 我们学习的课
那么在张老师的这个课里面 从课程理念这个角度来说 应该说贯彻的比较好的 那我们可以适当的 做一点分析
那么第一个来看
从开始这个课的时候 就是从学生的生活来引入了 这个课程 例如她
为了你们想知道的什么 关于蛋白质
例如说哪些食物里面 含有蛋白质
那么这个是从她的生活 和初中的知识 都是相关的
来引进了这样一个课题 那么这当然了
就是和现实生活的联系的 这样一个概念了
第二个很重要的特点这堂课 我们可以看到
张老师花了很多的力气 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和学生一起来研究
氨基酸究竟是一种五 什么样的化合物
研究氨基酸如何缩合 成为蛋白质
那么花了很多的时间 来研究这个
那么这是一堂课的主要内容 那么或者说 这是这一堂课
应该让学生获得的核心的知识 基础的概念
我想高中教学里面 大家注意一下
在这个课程理念的提高
生物科学素养的描述的时候 除了前面说科学素养是指这个 从学生的这个生活 经济活动 生产时间
个人决策所需要的 这样一些个知识 能力 探究能力和有关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但是注意后面跟着有一句话 在课标里面讲了
这个生物科学的核心概念
基础内容是各种生物科学素养的 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标上写着呢
那就告诉我们
在我们的高中生物学教学里面 千万不要轻视了 核心概念的形成 基础内容的教学
所以这一个是科学素养的 重要组成部分
说她重视核心概念的教学 实际上是重视科学素养的 重要的组成部分 花了很多的力量 大家可以看到 很不容易 很细致
一点点带动学生来完成这堂课 我想这是这堂课的第二个特点 我想这个我特别强调一下 因为课程改革里面
有些同志片面的理解成
光是一种教学方法上的改变 变成了主动学习就行了 而忘了最基本的东西 这是不行的
基本的核心概念不行 第三个这堂课来看
是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用多种方式来参与进来
就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 这也是课标所要求的了 也体现了要面向大多数学生 大多数学生都要来参与进来 你可以从头至尾看看 她有多少种基于问答 问了很多学生 也有讨论
也有学生动手去组装模型 氨基酸分子的模型
还有教师和学生共同来演示 演示
那么另外特别有意思的呢 她两次试用了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的两次试用了 一次是男生 一次是女生
两者试用是不同的目的 因此她利用了多种的 教学方式和策略 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 使这个课本来挺干巴的课 讲了些化学分子的组成 而变得生动活泼
你看学生也都很高兴 很高兴
是这么个情形
这一点很难能可贵 做到这个很难能可贵 那也是课标精神所要求的 课标精神所要求的
那么我想不仔细分开来说了 由于时间关系不好说的很细 那第四个呢
她很重视科学史的教学
而在科学史的教育过程里边 因为正好是蛋白质的问题 我们是人工合成蛋白质的
首先是我们国家合成的胰岛素 那么把这样一个科学史的教学 很自然的结合到 教学内容里面去 而且留下了作业
留下了这个问题的作业 我想这个事情 做的是非常自然
那么在这他注意了科学史 也注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个学习
向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科学态度学习很自然渗透
真可以说有点不着痕迹 春风细雨呀 非常好非常好
那么根据这样个特点来看 应该说张老师在
这个课程理念的理解上 是不错的
不错的
我应该特别提到 据我所知
录这堂课的时候
平都一中是刚刚进入了 课改实验
是几年前进入的 又是个年轻老师 很不容易
那么当然有没有不足 当然有不足 这顺便提一下 在联系生活方面
用了一个潘婷的洗发水的 这个广告这不好 按照规定广告不能 进入我们的课堂
也不能进入我们的教科书 另外这个广告里边
它是广告嘛 它并不很科学
因为这个潘婷广告里有氨基酸 氨基酸就被头发吸收了 那不是这么回事情
氨基酸我们自己细胞合成的 有这个吃进去的食物变化 最后合成
经过毛囊细胞的合成 再来长头发的
不是外面喷长起来的 是不是
所以这个不好 改一改
另外这个生命活动承担者 这个承担者那就要讲 蛋白质的功能了
它到底承担哪些生命活动 蛋白质功能这块 用的力量少了一点 花的时间少了一点 显得不够生动 不够生动
这一点是一点毛病 但总体来说
从贯彻课程理念 这是堂好课
第三篇: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程理念
在常规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程理念
教学设计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备课,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教学设计要在分析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实际、分析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基础上,完成确定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用等)、实施教学评价、编写教学计划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为教学设计的对象是人,其设计的主体也是人,而人是最为复杂的、最难以把握的,同时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因此,教师需要有统揽全局的能力,将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设计,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最高宗旨。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设计应当引导学生习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也就要相应地对教材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无论多完善的教学设计都会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变化、调整、丰富,都会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生成和发展出许多新问题、新认识和新成果,因为不仅学生,而且教师的心态总是随着具体的教学情景发生变化,同时知识经验的积累状况也在发生变化。如何处理在教学设计未曾预料、也无法预料的“课堂意外事件”,如果强行按照原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势必压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为学生任何一个思想的火花都可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苗;如果任何一个课堂中生成的东西,教师都要顾及到,势必影响教学进度,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师处在一种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教师需要更多的教学机智以应对这种局面,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说,“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教师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经验的学生,现代教学设计不能忽视个性的存在。因此,教师教学不能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可以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认真考虑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强调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传统教育中,知识的掌握往往成为评价学生的惟一尺度,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由于没有统一的评价尺度,不易操作,致使教师、学校以及家长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重视不够,教师也未将学生这方面的发展纳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情感态度价值观隶属于人的内心世界,而人是内心世界是极其复杂的,是难以揣度的,因而无法通过教师的传授而直接获得,必须通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实践才能不断地潜滋暗长。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托于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创设适宜的环境,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课程实施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实施、教学评价三个阶段,教学设计虽然对教学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对教学过程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进行教学设计,但在教学过程中又不可拘泥于教学设计,被教学设计束缚了手脚,一切应以学生为重,以教促学,应学生动而动、应情境变而变,对课堂教学各种变化进行综合把握,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
总之,实施新课程,关键在教师,我们的教师必须不断对照新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较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发展、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统一。
第四篇: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程理念
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程理念
哈尔滨市阿城区朝鲜族中学校
南文铉
以往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学习的结果,对于学习的过程和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自然就形成了接受性学习的局面,形成以书本、以老师为准的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应该改变以往的设计思路,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即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新课程也明确提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要求我们老师讲究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教学设计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备课,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教学设计要在分析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实际、分析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基础上,完成确定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用等)、实施教学评价、编写教学计划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为教学设计的对象是人,其设计的主体也是人,而人是最为复杂的、最难以把握的,同时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因此,教师需要有统揽全局的能力,将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设计,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最高宗旨。
一、传统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课程观中,课程内容规定着“教什么”,而教学则负责“怎样教”,课程与教学的界线泾渭分明。课程内容由政府和学者专家制定,教师的职责是踏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内容,是课程的实施者,很少有机会发挥教学自主性,只能跟在课程计划的后面亦步亦趋,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在这种课程观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主要表现在:
1、重教材,轻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一个最大的特色是“教教科书”,教科书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且考试主要测试的是教科书上的知识,这导致掌握教科书的程度成了评价学生的惟一尺度。因此,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主要依据教材与教参,力图将教科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纳入自己的预想中。随后,教师的教学过程便成了对“教案”的照本宣科,一堂课基本上是按教师的预想进行,当教学设计的环节完成后,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要到考试时看学生表达的效果如何才知道。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缺少活力,一方面,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教得辛苦;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学习体验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即书本知识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下,他们必须去学习那些不想学、不愿意学的知识内容,学生也是学得很苦的,而且凭记忆学到的一些书本知识不能直接运用于实际,更是增添了教师与学生的负担。2.重结论,轻过程
传统的教学设计特别关注结论的记取,却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从教学的角度来讲,教学的结论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要获得的结果;教学的过程是指达到教学目标或获得所需要结论而必须经历的必要程序。传统的教学设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试图走一条捷径,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以最高的效率传递给学生,于是,教师习惯于将知识嚼烂后喂给学生,教师教给学生的是现成的结论、现成的方法、现成的说明,一切都是现成的,无需学生动手实践就可以将知识快速地储存于自己的大脑。这种教学设计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与个性的摧残。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观
现代课程观与教学观认为,课程与教学二者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作用,有机整合的关系。对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美国学者塞勒等人做了很好的比喻:“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作为设计图纸,会对如何施工做出非常具体的计划和详细的说明。这样,教师便成了工匠,教学的好坏是根据实际施工设计图纸之间的吻合程度,即达到设计图纸的要求来测量的。”从这里看来,“教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 “怎样教”,但教学在课程面前还是能有所作为的,因为课程的实施依赖于教学,课程实施的程度取决于教学的水准。同时,新课程也明确提出了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开发者的新观念,另外,教师本身就是一种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的载体,这些优势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是大有作为。1.教学设计的系统观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一个系统,是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以及环境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这四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必须全面地考虑四个因素在系统中的作用,而不能只重视其中二个或三个。因此,教学设计其实就是对这个系统的设计,教师要用系统的观点审视整个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设计要同时考虑到这四个因素,从而导致了教学设计更趋复杂。教师要从单纯设计教学媒介(主要是教科书)转向多维的立体设计,将设计的中心转移到人的身上来。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是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以交往互动为特征的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能有更多的沟通,在沟通中,教师与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来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设计系统观的理念中,教学不再是教师 “一言堂”,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在教学设计时还要关注到“系统”中的物的因素,如学习材料的选择、教学环境的控制等,因为这些客观的因素同样会影响到教学过程。教师要真正将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来设计,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以实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2.为学习设计教学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设计应当引导学生习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也就要相应地对教材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无论多完善的教学设计都会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变化、调整、丰富,都会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生成和发展出许多新问题、新认识和新成果,因为不仅学生,而且教师的心态总是随着具体的教学情景发生变化,同时知识经验的积累状况也在发生变化。如何处理在教学设计未曾预料、也无法预料的“课堂意外事件”,如果强行按照原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势必压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为学生任何一个思想的火花都可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苗;如果任何一个课堂中生成的东西,教师都要顾及到,势必影响教学进度,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师处在一种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教师需要更多的教学机智以应对这种局面,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说,“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教师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经验的学生,现代教学设计不能忽视个性的存在。因此,教师教学不能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可以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认真考虑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3.知识教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并重
新课程强调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传统教育中,知识的掌握往往成为评价学生的惟一尺度,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由于没有统一的评价尺度,不易操作,致使教师、学校以及家长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重视不够,教师也未将学生这方面的发展纳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情感态度价值观隶属于人的内心世界,而人是内心世界是极其复杂的,是难以揣度的,因而无法通过教师的传授而直接获得,必须通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实践才能不断地潜滋暗长。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托于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创设适宜的环境,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课程实施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实施、教学评价三个阶段,教学设计虽然对教学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对教学过程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进行教学设计,但在教学过程中又不可拘泥于教学设计,被教学设计束缚了手脚,一切应以学生为重,以教促学,应学生动而动、应情境变而变,对课堂教学各种变化进行综合把握,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
总之,实施新课程,关键在教师,我们的教师必须不断对照新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较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发展、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统一。
2009年10月
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程理念
南 文 铉
哈尔滨市阿城区朝鲜族中学校
第五篇:在新课程教学中
在新课程教学中,怎样“用好教材,超出教材”
王敏勤
这次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等等。那么“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超出教材”?怎样才算是“超出教材”?对于这些问题,许多已经进行了几年课程改革的老师也感到困惑,觉得在实践中不好把握。
新的教材观为什么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由于旧的教学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在教材的编写方面指导思想不同。旧的教学大纲在指导教材编写时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忽略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所以在确定知识难度时规定了某一学段某一学科知识的最高标准,是“上限”,教师在教学时不要突破这一上限,如果突破了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所以我们过去强调教师教学时要“紧扣教学大纲,紧扣课本”(扣纲扣本),正所谓“教教材”,教师能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掌握就不错了。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过去课本“繁、难、偏、旧”的弊端,要精选那些学生终生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确定知识难度时规定了某一学段某一学科知识的最低标准,是“下限”,强调书本知识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所以我们感觉新教材容易了,这不仅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是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课程知识的建构与开发过程,是师生共同创生课程的过程。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用好教材,还要超出教材,要开发课程资源,要整合课程资源。所谓“用好教材”,就是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学好。目前在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偏差,有的老师认为这次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课本知识不重要了,上课蜻蜓点水般涉及一下教材,虚晃一枪,很快就引导学生“走出教材”,搞一些所谓的联系实际活动,甚至整堂课都是一些与课本知识无关的活动,看起来热热闹闹,到下课时学生连书本上的基本知识都没有搞明白,这是误人子弟。我国建国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若干次,有正面的经验,也有反面的教训,但最基本的一条经验就是认真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双基教学)。俗话说:课本课本,一课之本。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好课本。如果学生连书本上最基本的概念和公式都没有学会,联系实际又有什么用?不管课程怎样改革,教师都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吃透教材,这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
所谓“超出教材”,就是开发课程资源和整合课程资源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替换教材的例子
为了说明基本概念,教材中往往选用一些例子。尽管教材的编写者力求选用那些不同地区学生都熟悉的例子,但仍然不能照顾到每个地区和所有学生,所以新课程提倡要开发课程资源,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自身体验学习知识。用学生熟悉的例子和情境学习新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对学习更有兴趣,也更容易记忆。如小学《数学》中有一节教材是“找规律”,教材中选用了一些花朵、几何图形、人物图像等,让学生探索这些图案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有些教师在教学时照本宣科,按照书上的图案制作成幻灯片、剪纸、图画、学具等,在备课时费了很大的功夫。其实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不用这些图案,因为教室里就有活生生的例子,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寻找: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教室里的桌子排列有什么规律?窗户排列有什么规律?电扇排列有什么规律?同学们很快就会发现:教室里每排课桌的数量是一样的,间隔距离差不多;教室里的窗户南北都是对称的,窗户之间的间距差不多;每排电扇的数量是一样的,间隔的距离也差不多。通过这一引导,学生大致知道了什么是“有规律”。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一下,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学生就会发现:老师和同学衣服上的图案是有规律的,人的五官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想像:马路上会有哪些有规律的事情?学生就会联想到:马路旁路灯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树木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是有规律的,汽车和自行车的行走是有规律的„„这样逐步拓展,学生从眼前看到的,到脑子里想到的,对概念的理解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深刻。这样的例子比教材上的例子更熟悉、更丰富,更符合学生认识和记忆的规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放学后学生走在路上回到家里都会自觉不自觉的找规律,这就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让学生体验课程。
二、拓展教材的主题
一般说来,文科教材的主题是比较明确的。比如初中语文《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是报告文学,写的是罗布泊的变化史:现在的罗布泊神秘、荒凉;过去的罗布泊是牛羊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它为什么消失了,与塔里木河有关:塔里木河过去也是河水丰盈,碧波荡漾,而后来由于盲目用水导致干涸,罗布泊断了水源也就成了死湖,成了沙漠,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木也成了“木乃伊”。最后作者提出“救救青海湖!”本文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但学生如果仅仅局限于课本的学习,就会觉得自己离罗布泊和青海湖很遥远,保护环境的意识还不强烈。如果教师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谈一下黄河的断流情况,海河的缺水情况,白洋淀的枯水情况,微山湖的污染情况,学生就会对课文的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就会自发的发出“救救黄河”、“救救海河”、“救救白洋淀”、“救救微山湖”的呼声。课后还可以布置学生搞一些调研活动,了解附近水源的丰缺情况和污染状况,提出保护水源和环境的措施,教材的主题就会得到深化和拓展,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就会得到强化。
三、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
开发课程资源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条件性课程资源,二是要素性课程资源。前边所说的替换教材的例子和拓展教材的主题,都是开发课程的要素性资源。所谓条件性课程资源就是把单一的文本教材变成学生容易理解和喜欢的多种形式,如制作成挂图、剪纸、幻灯片、录像、录音等。这样平面的教材就变成了立体的教材,枯燥单调的书面资料就变成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料,学生对教材就会有兴趣,就愿意学习,也更容易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四、整合不同学科的内容
这次课程改革一方面通过增加一些综合性的课程来整合学生的知识,如“科学”课整合了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内容;“艺术”课整合了音乐、美术的内容;“历史与社会”整合了历史与地理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分科教材中也增加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加强不同学科的联系。如初中语文新教材设立了“科学”单元,生物新教材设立了“生物学与文学”栏目;历史新教材中有许多是文学、科技等文化发展史方面的内容;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科教材则一方面强调语言的人性化,一方面穿插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讲述他们的科学精神与坚韧精神。这些,都是在加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教师在运用这些教材时要理解编者的意图,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除了教材中已有的学科渗透外,教师在教学时可有意识的进行多种学科的交叉与整合。如学习小学语文《第一场雪》(峻青),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到雪地里观雪景、滑雪、堆雪人、打雪仗、拍照,回来后写感受;也可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与雪有关的小说、诗歌、散文、图画、照片、歌曲等;也可自己创作与雪有关的图画、文章等。这样上课时,在基本学习课文字词、结构和写作特点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各种体裁和形式的与雪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朗诵诗、唱歌、绘画等,内容都与雪有关系,丰富多彩,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丰富了课堂的内容,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等。
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与传统教材不同,新教材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出了发展的空间。如人教版历史新教材的“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中提供了不少可能引起争议的问题供学生探究,如“秦始皇功过的辩论”,以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独特见解。初中生物新教材在引导学生讨论生物的共同特征时也写道:“请注意,关于生物的共同特征,专家们做出的概括也不尽相同。请你分析一下下面的概括是否全面、准确。你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补充建议吗?”这就引导学生不惟书,不惟上,不迷信权威。这些设计对于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对于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与感悟能起到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教师如能做到以上几点,就能“超出教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