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双语班汉语课第13课特殊的考试教案

时间:2019-05-15 05:0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双语班汉语课第13课特殊的考试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双语班汉语课第13课特殊的考试教案》。

第一篇:三年级双语班汉语课第13课特殊的考试教案

第十三课 特殊的考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2.利用课文材料,培养听,说,读,写交际能力。

3.围绕话题,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爱护卫生的。

4.通过课文学习识读29个词语,重点学会“特殊,围,不关,朝,心爱,录取,主持,绕,宣布,摔跤,拍,难受,害怕”等词语的使用。5.应掌握的句型:(1)···被···(2)···朝···

6.能用本课所学的汉字“特殊,不关,主持,绕,宣布,害怕,朝,拍”等词组词,造句,逐步掌握识记汉字的规律。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朗读训练环节,对学生进行大胆发音训练.2.利用听,说,读,写的方法来学习字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做卫生,爱护卫生的的品质。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词语并理解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培养学生的勇敢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积极参与生活.教学难点: 1.学习本课句型,能用重点词语进行说话,写话.2.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口语交际和完成写话练习.教学方法: 鼓励法,引导法,示范法,讲解法.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比赛法,练习法.教学准备:

教科书,图片,词语卡片,点读机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 课文一(词语)第二课时 :

初读课文一 第三课时 : 精读课文一 第四课时 :

练习

第五课时 : 初读课文二(词语)第六课时 : 精读课文二

第七课时 :

口语交际,写话练习

间:2014年

题:第十三课 特殊的考试 课

时:第一课时

课文一(词语)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读词语掌握重点词语“特殊,围,不关,朝,心爱,录取,主持,绕,宣布”的意思并学会使用掌握重点词语的词义,并学会使用。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语感并汉语表达能力学会阅读技巧。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词语,组词,造句等方法使学生理解本课的词语。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行学生爱卫生,爱护其他人的劳动,互相尊重,三维两反教育 教学重点:

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教学方法

启发法,示范法,图文结合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

已读感悟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考试谈起,让学生谈起考试的类型和意义。

你们参加过那类考试?有没有参加过特殊的考试?那课文里所讲的到底是什么样的考试?

二,学习新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

(1)自由读课文,把自然段读通顺。(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1)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2)学习词语。

(1)出示词语卡片,请学生认读,跟读,解释。(2)组词,造句,分男女读,开火车读词语。(3)出示词语在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再读,感悟。3.学习本课生字

以小组合作方式学习认读生字。以四人一组发现和掌握识字方法和规律,交流识字方法,组词造句,小组汇报,其他组员补充,把小组的交流成果汇报给大家,教师相应总结。

朗读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三、巩固练习比一比,再组词

特()

垃()

殊()

考()

持()

拉()

珠()

老()

四、小结

本节课你学了哪些词语?

五、作业 熟读课文 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特殊的考试

课文一(词语)

电视台

卫生员

手套

垃圾箱

台长

特殊

不关

心爱

录取

课后反思: 主持人

围巾

考题

主持

绕 狐狸

大厅

宣布

间:2014年 月

题:第十三课

特殊的考试 课

时:第二课时

初读课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多读课文,达到读正确,流利。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式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行学生保护自然,无私帮助,互相团结,宣传民族团结,“三维两反”教育。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内容。并进行真实交际。2)学习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方法

引导法,讲解法,鼓励法,纠错法 学习方法

小组讨论,合作并自主学习法。教学工具

录音,插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写词语 2.自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学生在小组中互帮助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2.教师范读,自读。

3.几个学生分角色朗读,由同学们进行评价。4.分小组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比赛。

三,理解课文,学习课文

在小组内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这次电视台招聘的主持人要干什么? 小动物们穿的各有什么特点?

小熊为什么不捡果皮?小猴和小狐狸呢? 小白兔为什么被录取了?

为什么说这是一次特殊的考试?

四、再读课文 1.齐读课文。

五、巩固练习

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特殊的考试说一说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

课文一

间:2014年

题:第十三课 特殊的考试 课

时:第三课时

精读课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流利并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按课文内容回答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内容。并进行真实交际。4.掌握本课句型。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式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卫生,爱护卫生,尊重他人劳动的品质,热爱民族文化,宣传民族团结“三维两反”教育。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按课文内容回答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内容。并进行真实交际。2.学习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方法

引导法,讲解法,鼓励法,纠错法 学习方法

小组讨论,合作并自主学习法。教学工具

录音,插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写词语 2.自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学生在小组中互帮助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教师范读,自读。

几个学生分角色朗读,由同学们进行评价。分小组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比赛。三. 理解课文,学习课文

学生在小组中合作互助阅读课文并讨论以下问题: 1.请找出课文的自然段

1)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提问学生 这次电视台招聘的主持人要干什么? 2)朗读第二自然段,要求提问学生 小动物们穿的各有什么特点? 3)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最终为什么小白兔考上了,其他动物没考上? 2.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一遍,要求:

从这篇课文里你学到了什么? 四,学习本课的句型

1)台长宣布小白兔被录取了。。教。。

2)小熊朝前面走了。。。朝。。1.板书本课的句型 2.老师造几个句子。3.让学生模仿造句。

4.把好的句子写在练习本上。五,巩固练习齐读课文 六,小结

学完课文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特殊的考试 精读课文一

句子学习1.。。被。。。朝。。作业: 熟读课文 抄写句型

课后反思:

间:2014年

题:第十三课 特殊的考试 课

时:第四课时

练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做练习巩固课文内容。2.能正确的做书面表达练习。

3.按照练习题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完成组词,模仿造句。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我将采用引导法,合作法,自主学习,启发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书面表达的能力。热爱民族文化,宣传民族团结“三维两反”教育。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巩固课本内容。教学难点

独立完成练习题 教学方法

指导法,鼓励法,纠正法 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教学准备

教材书,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检查学生复习情况(齐读课文1,2)2.听写词语 二,书面表达 1.(1)字词练习

给下列汉字先加偏旁,再组词

找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在书上做,最后集体订正。(2)量词填空。

① 在小组内合作完成。② 汇报学习情况。③ 集体订正。

(3)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合适的词。

学生先在书上做,然后指名让学生做。最后集体订正。(4)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

找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在书上做,最后集体订正。三,句子练习模仿造句

学生单独做,老师巡视修改。四,课文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句子 老师读课文,学生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础上完成练习,做完以后在小组内进行集体订正。

(2)课堂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齐读课文一遍。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十三课特殊的考试 一,字词练习二,句子练习三,课文练习

练习

间:2014年

月 日

题:第十三课

特殊的考试 课

时:第五课时

初读课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读10个词语掌握重点词语“摔跤,镜子,拍,难受,害怕”的意思并学会使用掌握重点词语的词义,并学会使用。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语感并汉语表达能力学会阅读技巧。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词语,组词,造句等方法使学生理解本课的词语。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行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宣传民族团结“三维两反”教育。教学重点:

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教学方法

启发法,示范法,图文结合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

已读感悟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手绢,一起谈谈手绢的作用。

手绢有什么作用?课文里的手绢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处?

二、课文学习

1.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

1)自由读课文,把自然段读通顺。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① 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② 讲解课文,学习词语。③ 出示词语卡片,请学生认读,跟读,解释。④ 出示词语在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再读,感悟。3.学习本课生字

以小组合作方式学习认读生字。以四人为一组看拼音认读生字,发现和掌握识字方法和规律,交流识字方法,组词造句,小组汇报,其他组员补充,把小组的交流成果汇报给大家,教师相应总结。

4.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图片,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朗读感悟,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朗读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四、巩固练习齐读课文

五、小结

本课时学习内容,讲评各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熟读课文 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特殊的考试

课文二

手绢

皮球

脸盆

香皂

课后反思:

词语

摔跤

难受

害怕镜子

间:2014年 月

题:第十三课

特殊的考试 课

时:第六课时

精读课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流利并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按课文内容回答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内容。并进行真实交际。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式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行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宣传民族团结“三维两反”教育。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按课文内容回答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内容。并进行真实交际。2.学习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方法与学法

引导法,讲解法,鼓励法,纠错法,小组讨论,合作并自主学习法。教学工具

录音,插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写词语 2.自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学生在小组中互帮助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2.教师范读,自读。

3.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由同学们进行评价。4.分小组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比赛。三. 理解课文,学习课文(1)请找出课文的自然段

(2)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提问学生

晶晶的手绢有什么特点?

(3)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要求提问学生

晶晶怎么对待她的好朋友?

(4)朗读第四、五自然段,要求提问学生 晶晶的眼睛为什么疼?最终她怎么做的

四、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一遍,要求:

你怎么看待晶晶跟小白兔的朋友关系?

五、巩固练习说一说

学了课文你有些什么想法?

六、作业

背课文 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特殊的考试 课文二 说一说

学了课文你有些什么想法?

课后反思:

间:2014年

题:第十三课

特殊的考试

时:第七课时

口语交际,写话练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做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利用课文材料,结合本课的话题进行口头交际。3.完成课后的写话练习。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我将采用引导法,合作法,自主学习,启发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书面表达的能,宣传民族团结“三维两反”教育。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巩固课本内容。教学难点

独立完成练习题 教学方法与学法

指导法,鼓励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教学准备

教材书,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检查学生复习情况(齐读课文1,2)2.听写词语

二.交际活动

1.做教科书上的交际活动。

2.结合本课的内容,老师设计以下情景,让学生讨论表达。情景:课间休息时,你突然看到同学桌子下面有垃圾。。。情景:你的一个同学不小心弄脏了你的心衣服,你。。。

情景:你看到你一个把手上的垃圾仍在楼道里就走了,你看到了。。。

三.写话练习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卫生。请你选一次自己或别人做卫生时发生的事,写一写当时的情景。

1)学生自己在本子上写一写 2)让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

3)找几个写得好的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评价。4)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四、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哪位同学说一说。

五、作业 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特殊的考试

说一说

课后反思:

第二篇:双语班汉语课三年级下册第三课比画风教案

第三课 比画风

民族团结教育目标

给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四维两反,爱国 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爱祖国意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利用课文材料,培养听,说,读,写交际能力。

3.围绕话题,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爱护卫生的。

4.通过课文学习识读23个词语,重点学会“吹,冒,摸不着,起劲儿,阵,有名,着火,认得,指挥”等词语的使用。5.应掌握的句型:(1)···是···的(2)···都···

6.能用本课所学的汉字“鸟,旗,眨,吹,冒,转,摸,阵”组词,造句,逐步掌握识记汉字和用汉字组词的规律。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朗读训练环节,对学生进行大胆发音训练.2.利用听,说,读,写的方法来学习字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小要养成动脑筋的习惯,特别是在学习上,多动脑,多思考,多想办法,完成各项任务。2.宣传民族团结,四维两反教育。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词语并理解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培养学生的勇敢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积极参与生活.教学难点: 1.学习本课句型,能用重点词语进行说话,写话.2.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口语交际和完成写话练习.教学方法: 鼓励法,引导法,示范法,讲解法.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比赛法,练习法.教学准备:

教科书,图片,词语卡片,点读机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 课文一(词语)第二课时 : 初读课文一 第三课时 : 精读课文一 第四课时 : 练习

第五课时 : 初读课文二(词语)第六课时 : 精读课文二 第七课时 : 口语交际,写话练习

时 间:2015年 月 日 课 题:第二课 四个愿望

课 时:第一课时 课文一(词语)民族团结教育目标

给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四维两反,爱国 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爱祖国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读词语掌握重点词语“吹,冒,摸不着,起劲儿,阵”的意思并学会使用掌握重点词语的词义,并学会使用。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语感并汉语表达能力学会阅读技巧。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词语,组词,造句等方法使学生理解本课的词语。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小要养成多动脑筋的习惯教育,宣传民族团结,四维两反教育 教学重点:

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教学方法

启发法,示范法,图文结合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

已读感悟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什么是民族团结的生命线?

党的民族政策

二、导入

1.展示学生自己画的画,请学生讲述自己是怎样画画的。

2.可以列出“画风”的题目,请同学在课堂上简单地画出风在生活中的表现。

下面我们看看小猫、小狗、小猴是怎样画风的?引入课文学习。

三、学习新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

(1)自由读课文,把自然段读通顺。(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1)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2)学习词语。

(1)出示词语卡片,请学生认读,跟读,解释。(2)组词,造句,分男女读,开火车读词语。(3)出示词语在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再读,感悟。3.学习本课生字

以小组合作方式学习认读生字。以四人一组发现和掌握识字方法和规律,交流识字方法,组词造句,小组汇报,其他组员补充,把小组的交流成果汇报给大家,教师相应总结。

朗读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三、巩固练习比一比,再组词

鸟()旗()阵()转()乌()旅()陈()传()

五、作业 熟读课文 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第三课 比画风

词语

风沙 农民 受不了 收割 景象 谈论 感受

课后反思:

时 间:2015年 月 日 课 题:第二课 比画风

课 时:第二课时 初读课文一 民族团结教育目标

给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四维两反,爱国 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爱祖国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多读课文,达到读正确,流利。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式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小要养成多动脑筋的习惯教育,互相团结,宣传民族团结,“四维两反”教育。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内容。并进行真实交际。2)学习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方法

引导法,讲解法,鼓励法,纠错法 学习方法

小组讨论,合作并自主学习法。教学工具

录音,插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维护民族团结的基石是什么? 坚持民族平等

二、导入 1.听写词语 2.自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学生在小组中互帮助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2.教师范读,自读。

3.几个学生分角色朗读,由同学们进行评价。4.分小组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比赛。

一,理解课文,学习课文

在小组内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1、课文中有三位小朋友,他们是小猫,小狗和小猴。()

2、小猫夸小猴什么都会画,真聪明。()

3、小狗在画好的房子上画了一个烟囱。()

4、小猴画了一只船,船帆鼓鼓的,被风吹得老远老远的。(5、小猫画了一根旗杆,旗杆上的旗子在风中飘扬着。()

6、最后,三个小朋友都会画风了。()

四、再读课文 1.齐读课文。

五、巩固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几()小鸟 一()旗杆 一()小树 几()雨 三()小朋友 一()风 一()画 一()乌云

六、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做练习册)板书设计

第三课 比画风 课文一

说一说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

时 间:2015年 月 日 课 题:第三课 笔画风

课 时:第三课时 精读课文一 民族团结教育目标

给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四维两反,爱国 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爱祖国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流利并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按课文内容回答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内容。并进行真实交际。4.掌握本课句型。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式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小要养成多动脑筋的习惯教育

2、热爱民族文化,宣传民族团结“四维两反”教育。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按课文内容回答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内容。并进行真实交际。2.学习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方法

引导法,讲解法,鼓励法,纠错法 学习方法

小组讨论,合作并自主学习法。教学工具

录音,插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是什么时间开始实施的? 2010年2月1日

二、导入 1.听写词语 2.自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学生在小组中互帮助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教师范读,自读。

几个学生分角色朗读,由同学们进行评价。分小组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比赛。三. 理解课文,学习课文

学生在小组中合作互助阅读课文并讨论以下问题: 1.请找出课文的自然段

1)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提问学生

小猫为什么说“我什么都会画”? 2)朗读第二自然段,要求提问学生 小狗给小猫出了一个什么画题? 3)朗读第三自然段,要求提问学生 小猫是怎样画出风来的? 2.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一遍,要求:

小猴是怎样画风的?小狗呢? 四,学习本课的句型

1.白云在天上飘,是风吹的。句型:。。是。。的。2.我什么都会画。句型:。。都。。1.板书本课的句型 2.老师造几个句子。3.让学生模仿造句。

4.把好的句子写在练习本上。五,巩固练习齐读课文 六,小结

从小猫,小猴,小狗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 熟读课文 抄写句型

板书设计

第三课 比画风 精读课文一

句子学习1.。。是。。的 2.。。都。。

课后反思:

时 间:2015年 月 日 课 题:第三课 比画风 课 时:第四课时 练习民族团结教育目标

给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四维两反,爱国 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爱祖国意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做练习巩固课文内容。2.能正确的做书面表达练习。

3.按照练习题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完成组词,模仿造句。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我将采用引导法,合作法,自主学习,启发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书面表达的能力。热爱民族文化,宣传民族团结“四维两反”教育。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巩固课本内容。教学难点

独立完成练习题 教学方法

指导法,鼓励法,纠正法 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教学准备

教材书,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马克思主义“五观”是指什么?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二、导入

1.检查学生复习情况(齐读课文1)2.听写词语

三、书面表达 1.(1)字词练习比一比,再组词

找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在书上做,最后集体订正。(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① 在小组内合作完成。② 汇报学习情况。③ 集体订正。(3)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

学生先在练习本上做,然后指名让学生做。最后集体订正。三,句子练习模仿造句

学生单独做,老师巡视修改,然后指名让学生做,最后集体订正。四,课文练习选词填空

学生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础上完成练习,做完以后在课堂内进行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齐读课文一遍。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第三课 比画风 练习

一,字词练习二,句子练习三,课文练习

课后反思:

时 间:2015年 月 日 课 题:第三课 智烧敌舰

课 时:第五课时 初读课文二 民族团结教育目标

给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四维两反,爱国 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爱祖国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读4个词语掌握重点词语“有名,着火,认得,指挥”的意思并学会使用掌握重点词语的词义,并学会使用。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语感并汉语表达能力学会阅读技巧。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词语,组词,造句等方法使学生理解本课的词语。情感态度价值观

1.宣传民族团结“四维两反”教育。

2.通过课文学习,进行学生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勤动脑,多思考的习惯教育。教学重点:

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教学方法

启发法,示范法,图文结合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

已读感悟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四个认同”指什么?

对国家、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二、导入

老师向同学介绍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是古希腊的大科学家,非常喜欢动脑子,设计了很多机械和建筑物。在数学、物理学上有许多研究,比如如何计算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等。

下面我们来看看,阿基米德是怎样用自己的智慧赶走入侵者的?

三、课文学习

1.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

1)自由读课文,把自然段读通顺。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① 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② 讲解课文,学习词语。

③ 出示词语卡片,请学生认读,跟读,解释。④ 出示词语在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再读,感悟。3.学习本课生字

以小组合作方式学习认读生字。以四人为一组看拼音认读生字,发现和掌握识字方法和规律,交流识字方法,组词造句,小组汇报,其他组员补充,把小组的交流成果汇报给大家,教师相应总结。

4.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图片,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朗读感悟,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朗读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四、巩固练习齐读课文

五、小结

本课时学习内容,讲评各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熟读课文 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第三课 智烧敌舰

课文二 词语

有名 军舰 着火 打仗 侵略 认得 指挥 本事 课后反思: 时 间:2015年 月 日 课 题:第三课 智烧敌舰

课 时:第六课时 精读课文二 民族团结教育目标

给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四维两反,爱国 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爱祖国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流利并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按课文内容回答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内容。并进行真实交际。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式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课文学习,进行学生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勤动脑,多思考的习惯教育。2.宣传民族团结“四维两反”教育。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按课文内容回答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内容。并进行真实交际。2.学习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方法与学法

引导法,讲解法,鼓励法,纠错法,小组讨论,合作并自主学习法。教学工具

录音,插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三爱”指的是什么?

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

二、导入 1.听写词语 2.自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学生在小组中互帮助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2.教师范读,自读。

3.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由同学们进行评价。4.分小组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比赛。二. 理解课文,学习课文(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提问学生

罗马的军队的舰船是用什么做的?(3)朗读第二自然段,要求提问学生

希腊人见到罗马军舰后有什么表现?

(4)朗读第三自然段,要求提问学生 这时,阿基米德让大家干什么?

四、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一遍,要求:

大家为什么都听阿基米德的话?

五、巩固练习

说一说

罗马军舰是怎样着火的? 希腊人靠什么取得了胜利?

六、作业 背课文 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三课 智烧敌舰 课文二

说一说

罗马军舰是怎样着火的? 希腊人靠什么取得了胜利?

课后反思:

时 间:2015年 月 日 课 题:第三课 比画风

课 时:第七课时 口语交际,写话练习民族团结教育目标

给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四维两反,爱国 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爱祖国意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做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利用课文材料,结合本课的话题进行口头交际。3.完成课后的写话练习。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我将采用引导法,合作法,自主学习,启发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书面表达的能,宣传民族团结“四维两反”教育。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巩固课本内容。教学难点

独立完成练习题 教学方法与学法 指导法,鼓励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教学准备

教材书,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民族团结教育月是那一年开始的? 1983年

二、导入

1.检查学生复习情况(齐读课文1,2)2.听写词语 三.交际活动 小组讨论。

1.世界上还有哪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想一想,说给同学听,能画出来更好。

2.表演。

文中的小猫,小狗,小猴能画风,你能表演风吗?两人一组,一个人说风,一个人表演风。看哪个小组说得好,表演得好。四.写话练习

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写一写。1.学生自己在本子上写一写 2.让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

3.找几个写得好的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评价。4.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哪位同学说一说。

六、作业 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第三课 比画风

说一说 写一写

课后反思:

第三篇:双语班三年级汉语上册第8课教案

第八课

要下雨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利用课文材料,联系交际生活,围绕观察动物的特殊能力,认识动物世界,培养听,说,读,写交际能力。

3.能围绕话题(动物的特殊本领),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某些动物的特殊能力,陈述它们有哪些特殊本领。

4.通过课文学习,识读16个词语,重点掌握:弯、空、挎、往、闷、搬等词语。5.应掌握的句型:(1)要······了(2)···正忙着···

6.能用本课所学的汉字“割、腰、潮、湿、膀、池、快、雷、弯、往、搬”组词,造句逐步掌握识记汉字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朗读训练环节,对学生进行大胆发音训练.2.利用听,说,读,写的方法来学习字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某些动物,认识它们有哪些特殊本领,培养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词语并理解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人生态度,积极参与生活.教学难点: 1.学习本课句型,能用重点词语进行说话,写话.2.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口语交际和完成写话练习.教学方法: 鼓励法,引导法,示范法,讲解法.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比赛法,练习法.教学准备:

教科书,图片,词语卡片,点读机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 课文一(词语)第二课时 : 初读课文一 第三课时 : 精读课文一 第四课时 : 练习

第五课时 : 初读课文二(词语)第六课时 : 精读课文二 第七课时 : 口语交际、写话练习时

间:2014年

日 课

题:第八课

要下雨了

时:第一课时

课文一(词语)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读词语掌握重点词语“闷,搬”的意思并学会使用掌握重点词语的词义,并学会使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语感并汉语表达能力学会阅读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词语,组词,造句等方法使学生理解本课的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

要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某些动物,认识它们有哪些特殊本领,培养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点:

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

教学方法

启发法,示范法,图文结合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

已读感悟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察与叙述

拿几张动物的图片,问学生它们有哪些特点。可以在小组中进行,一个小组讨论一种动物。互帮互学,补充完善,派一个代表陈述。

天气预报告诉我们每天的天气情况,其实,自然界的一些动物也帮助我们了解天气变化。你想知道什么时候下雨吗?那就让小兔子告诉你谁可以预报天气。

二、学习新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

(1)自由读课文,把自然段读通顺。(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1)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2)学习词语。

(1)出示词语卡片,请学生认读,跟读,解释。(2)组词,造句,分男女读,开火车读词语。(3)出示词语在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再读,感悟。3.学习本课生字

以小组合作方式学习认读生字。以四人一组发现和掌握识字方法和规律,交流识字方法,组词造句,小组汇报,其他组员补充,把小组的交流成果汇报给大家,教师相应总结。朗读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三、巩固练习

加偏旁,再组词

害()

显()

秀()旁()

般()

朝()

四、小结

本节课你学了哪些词语?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第八课

要下雨了

课文一

(词语)腰

潮湿

翅膀

水珠

池子

透气 加快

步子

雷声

课后反思:

间:2014年

日 课

题:第八课

要下雨了 课

时:第二课时

初读课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多读课文,达到读正确,流利。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式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要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某些动物,认识它们有哪些特殊本领,培养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内容。并进行真实交际。2.学习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讲解法,鼓励法,纠错法

学习方法

小组讨论,合作并自主学习法。教学工具

录音,插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写词语 2.自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学生在小组中互帮助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2.教师范读,自读。

3.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由同学们进行评价。4.分小组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比赛。

三、理解课文,学习课文

在小组内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1.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2.小燕子告诉小白兔要下雨了。()3.小鱼说水面上好玩。()4.蚂蚁正往树上爬看。()5.小白兔刚到家就下雨了。()汇报讨论情况,集体订正。

四、再读课文

齐读课文。

五、巩固练习

照样子,完成下面的句子 例:他跑得很快。

1.———————写得————————。2.———————吃得————————。3.———————忙得————————。4.———————热得————————。

六、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八课

要下雨了

课文一

说一说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

间:2014年

日 课

题:第八课

要下雨了 课

时:第三课时

精读课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流利并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按课文内容回答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3.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内容。并进行真实交际。4.掌握本课句型。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式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要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某些动物,认识它们有哪些特殊本领,培养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能按课文内容回答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内容。并进行真实交际。2.学习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讲解法,鼓励法,纠错法

学习方法

小组讨论,合作并自主学习法。

教学工具

录音,插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写词语 2.自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学生在小组中互帮助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2.教师范读,自读。

3.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由同学们进行评价。4.分小组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比赛。

三、理解课文,学习课文

学生在小组中合作互助阅读课文并讨论以下问题: 1.请找出课文的自然段

1)朗读课文,提问学生 鱼儿为什么都到水面上来了? 2)朗读课文,提问学生 下雨天燕子为什么飞不高? 3)朗读课文,提问学生 水朝什么地方流?

4)下雨前蚂蚁忙着干什么?

2.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一遍,要求提问: 小动物们有哪些特殊本领?

四,学习本课的句型

1.要下雨了!

要······了。(1)要上课了。(2)要起床了。2.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正忙着···

(1)老师正忙着改作业呢!(2)妈妈正忙着做饭呢!1)板书本课的句型 2)老师造几个句子。3)让学生模仿造句。

4)把好的句子写在练习本上。

五、巩固练习

选字填空: 低

底 1.要下雨了,小燕子飞得很__________。2.小朋友在大树__________下做游戏。建

3.学校新__________了教学楼。4.身体__________康很重要。

六、小结

说说自己的感受?

七、作业: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八课 要下雨了 精读课文

(句子学习)(1)要······了

(2)···正忙着···

课后反思:

间:2014年

日 课

题:第八课

要下雨了 课

时:第四课时

练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做练习巩固课文内容。2.能正确的做书面表达练习。

3.按照练习题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完成组词,模仿造句。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我将采用引导法,合作法,自主学习,启发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某些动物,认识它们有哪些特殊本领,培养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巩固课本内容。

教学难点

独立完成练习题。

教学方法

指导法,鼓励法,纠正法

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教学准备

教材书,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检查学生复习情况(齐读课文1,2)2.听写词语

二、书面表达

1.字词练习比一比,再组词。

找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在书上做,最后集体订正。2.选字填空

① 在小组内合作完成。② 汇报学习情况。③ 集体订正。3.选词填空

学生先在书上做,然后指名让学生做。最后集体订正。

三、句子练习

模仿造句

学生单独做,老师巡视修改。

四,课文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连词成句

老师读课文,学生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础上完成练习,做完以后在小组内进行集体订正。2.课堂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齐读课文一遍。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八课

要下雨了 1.字词练习2.句子练习3.课文练习练习

间:2014年

日 课

题:第八课

鸽子气象员 课

时:第五课时

初读课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读8个词语掌握重点词语“一大早、瞧、说明、对”的意思并学会使用掌握重点词语的词义,并学会使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语感并汉语表达能力学会阅读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词语,组词,造句等方法使学生理解本课的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

要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某些动物,认识它们有哪些特殊本领,培养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点:

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

教学方法

启发法,示范法,图文结合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

已读感悟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说一说鸽子的种类,颜色和特点,最喜欢哪一种鸽子?为什么?获得完整的认识,载补充说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二、课文学习

1.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

(1)自由读课文,把自然段读通顺。(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1)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2)讲解课文,学习词语。

(3)出示词语卡片,请学生认读,跟读,解释。(4)出示词语在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再读,感悟。3.学习本课生字

以小组合作方式学习认读生字。以四人为一组看拼音认读生字,发现和掌握识字方法和规律,交流识字方法,组词造句,小组汇报,其他组员补充,把小组的交流成果汇报给大家,教师相应总结。

4.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图片,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朗读感悟,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朗读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四、巩固练习

齐读课文

五、小结

本课时学习内容,讲评各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第八课

鸽子气象员

课文二

(词语)

鸽子

气象

预报

乌云 一大早

说明

课后反思:

间:2014年

日 课

题:第八课

鸽子 气象员 课

时:第六课时

精读课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流利并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按课文内容回答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3.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内容。并进行真实交际。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式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要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某些动物,认识它们有哪些特殊本领,培养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能按课文内容回答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内容。并进行真实交际。2.学习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方法与学法

引导法,讲解法,鼓励法,纠错法,小组讨论,合作并自主学习法。教学工具

录音,插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写词语 2.自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学生在小组中互帮助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2.教师范读,自读。

3.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由同学们进行评价。4.分小组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比赛。

二、理解课文,学习课文

请找出课文的自然段。

1.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提问学生 华华的哥哥每天早晨都要干什么? 2.朗读第二自然段,要求提问学生 天气晴朗或要下雨,鸽子有啥不同? 3.朗读第三自然段,要求提问学生 为什么说鸽子是气象员?

四、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一遍,要求: 华华从哥哥身上学到了什么?

五、巩固练习

说一说:你对鸽子的认识?

六、作业

1.背课文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八课

鸽子气象员

课文二说一说 你对鸽子的认识?

间:2014年

日 课

题:第八课

要下雨了

时:第七课时

口语交际、写话练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做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利用课文材料,结合本课的话题进行口头交际。3.完成课后的写话练习。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我将采用引导法,合作法,自主学习,启发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某些动物,认识它们有哪些特殊本领,培养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巩固课本内容。

教学难点

独立完成练习题

教学方法与学法

指导法,鼓励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材书,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检查学生复习情况(齐读课文1,2)2.听写词语

二、交际活动

1.小组讨论

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都与天气情况有关,你能说一说吗? 2.表演

四人一组分别扮演小白兔、小燕子、小鱼和蚂蚁,表演课文的内容。然后评出优生小组和最佳演员。

三、写话练习

从课文中选一个动物,模仿它的口气告诉人们要下雨了。1.学生自己在本子上写一写 2.让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

3.找几个写得好的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评价。4.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四、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哪位同学说一说。

五、作业

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第八课

要下雨了

说一说 写一写

课后反思:

第四篇:初中三年级双语班汉语教案__第八课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一、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的37个词语,要求会读,懂意思。重点掌握16个常用词:爆炸,论点,一瞬间,摸不着头脑,前往,解开,另外,众说纷纭,庞大,畏惧,现场,急剧,通常,骤然,估计,罪魁祸首,扭曲,束缚,发掘。要求会念,完全理解,会用。

2.学习本课的句型,要求能结合情景使用。

3.学习汉字“爆,炸,迅,氧,漩,涡,隧,葬,纭,庞,兆,惧,寂,骤,骸,魁,缚,掘”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结构学习。

4.课文学习: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大意。5.学会真实交际,了解“魔鬼三角”之谜及其解释。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1.生字的正确写法。2.重点词语的运用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一些重点句型的实际运用方法,学会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

先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对本课生字和词语打下初步知识。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难点和疑难问题,老师给予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一起讨论。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三、德育渗透点:

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学好科学知识教育。

四、能力训练点: 训练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汉语思维能力及汉语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共10课时

五、教学活动设计:

1.课前学生预习词语和生字,有关提示部分里的内容。2.自己查词典了解和掌握词 语的意义和一般的运用方法

3.上课时老师先让学生在小组中对一些重点词语进行讨论,交流,组词组,造句,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在大班总结重点词语的意义和运用方法。4.让学生读一边课文并让学生找出课文里的新词,生字。老师把课文中学生未学过的重点、难点词语,句型和疑难问题进行板书并讲解。5.按短文来串讲课文。

6.学生课前预习练习部分,上课时学生提出不懂的疑难问题,老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一起讨论,然后老师和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总结。按材料的要求,新课的主要内容学生提前预习,上课的时候老师检查他们的预习和学习情况。

第一课时: 词语部分(1)(第 周 年 月 日)

一、检查复习,预习情况及导入新课: 1.老师让三个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并组词组、造句 爆炸,氧气,隧道,论点,讯号,漩涡,地壳,全无消息,摸不着头脑,解开,葬身大海,一瞬间,前往,疑案。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难点:掌握生字的正确解释和用途。先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对本课生字和词语打下初步知识。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难点和疑难问题,老师给予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一起讨论。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三、教学手段:条子,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讲解法,练习法,用启发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指导学习主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归纳能力测评内容): 1.请学生读词语,检查预习(老师和学生一起纠正学生发出来的错音)2.老师范读词语,引导学生。(学生注意听并掌握声调)3.老师领读词语。(学生跟着老师读词语,每个词语读三边)4.学生齐读词语。(老师纠正学生发出来的错音)5.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中对(词语2.3)中的一些重点词语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在小组中对一些重点词语进行讨论,交流,分析生字的结构,组词组,造句)。6.老师让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并跟学生一起进行总结。重点词语。(板书设计)

1.爆炸:物体体积急剧膨大,使周围气压发生强烈变化并产生巨大的声响,叫做爆炸。2.氧气:氧的通称。无色无臭无味,能助燃,化学性质很活泼。3.隧道:在山中或地下凿成的通道。4.论点:议论中的确定意见以及论证这一意见的理由;这篇文章论点突出,条理分明。5.讯号:1)通过电磁波发出信号。2)泛指信号。6.漩涡:(旋涡)流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 2)比喻牵累人的事情;陷入爱情的漩涡。7.地壳:由岩石构成的地球外壳。8.葬身:埋葬尸体;多用于比喻:敌机葬身海底; 9.一瞬间:转眼之间。形容时间极短;火箭飞行一瞬间千里。10.前往:前去;去;启程前往;陪同前往 11.疑案:真想不明,证据不足,一时难以判决的案件。2)泛指情况了解不够,不能确定的事件或情节。

六、巩固练习: 比较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航:航班 罐:罐子 涡: 漩涡 舰:舰艇 灌 :浇灌 锅: 火锅

七、作业: 1.抄写词语五遍 2.预习新课词语

八、板书设计: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爆炸,氧气,隧道,论点,讯号,漩涡,地壳,全无消息,摸不着头脑,解开,葬身大海,一瞬间,前往,疑案

九、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意见: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词语部分(2)(第 周 年 月 日)

一、检查复习,预习情况及导入新课: 1.老师让三个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并组词组、造句 另外 众说纷纭 巧合 范围 庞大 先兆 畏惧 现场 急剧 沉寂 通常 骤然 残骸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难点:掌握生字的正确解释和用途。先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对本课生字和词语打下初步知识。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难点和疑难问题,老师给予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一起讨论。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三、教学手段:条子,小黑板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讲解法,练习法,用启发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指导学习主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归纳能力测评内容): 1.请学生读词语,检查预习(老师和学生一起纠正学生发出来的错音)2.老师范读词语,引导学生。(学生注意听并掌握声调)3.老师领读词语。(学生跟着老师读词语,每个词语读三边)4.学生齐读词语。(老师纠正学生发出来的错音)5.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中对(词语4)中的一些重点词语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在小组中对一些重点词语进行讨论,交流,分析生字的结构,组词组,造句)。6.老师让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并跟学生一起进行总结。重点词语。(板书设计)

1.另外:在说过或写出的之外;除此之外;我还要跟你谈另外一件事。他家新买了一台拖拉机,还买了脱粒机。2.众说纷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说法。3.巧合:(事情)凑巧相合或相同;他们俩同年,生日又是同一天,真是巧合; 4.范围:上下四周的界限;地区范围;工作范围;活动范围;他们谈话的范围很广,涉及政治,科学,文学等各方面; 5.庞大:很大(指形体,组织或数量等)体积庞大;开支庞大;机构庞大; 6.先兆:事先显露出来的迹象; 7.畏惧:害怕;无所畏惧;畏惧心理; 8.现场:1)发生案件或事故的场所以及该场所在发生案件或事故时的状态;保护现场,以便进行调查;2)直接从事生产,演出,试验等的场所;现场参观;现场直播 9.急剧:急速;迅速而剧烈;气温急剧下降; 10.沉寂:1)十分寂静;沉静的深夜; 11.通常:一般;平常;通常的情况;通常的办法;他通常六点钟就起床; 12.骤然:突然;忽然 ;骤然一惊;掌声像暴风雨般响起来。13.残骸:人或动物的尸骨借指残破的建筑物,机械车辆等;寻找失事飞机的残骸;

六、巩固练习: 比较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密:秘密 骸 :残骸 缚:束缚 蜜:蜜蜂 核 :核桃 傅:师傅

七、作 业: 1.抄写词语五遍 2.预习新课词语

八、板书设计: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另外 众说纷纭 巧合 范围 庞大 先兆 畏惧 现场 急剧骤然 残骸

九、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意见:

第三课时: 词语部分(3)(第 周 年 月

一、检查复习,预习情况及导入新课:

1.老师让三个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并组词组、造句

估计 自圆其说 罪魁祸首 扭曲 束缚 发掘

沉寂 通常年

月日)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难点:掌握生字的正确解释和用途。

先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对本课生字和词语打下初步知识。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难点和疑难问题,老师给予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一起讨论。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三、教学手段:条子,小黑板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讲解法,练习法,用启发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指导学习主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归纳能力测评内容): 1.请学生读词语,检查预习(老师和学生一起纠正学生发出来的错音)2.老师范读词语,引导学生。(学生注意听并掌握声调)3.老师领读词语。(学生跟着老师读词语,每个词语读三边)4.学生齐读词语。(老师纠正学生发出来的错音)

5.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中对(词语5)中的一些重点词语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在小组中对一些重点词语进行讨论,交流,分析生字的结构,组词组,造句)。

6.老师让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并跟学生一起进行总结。重点词语。(板书设计)

1.估计:对事物做大致的推断;估量;预测;推想;估计要两个小时;估计需要上万金资金;估计不可能成功;我估计,他们已经完成了任务; 2.自圆其说:能提出理由,使自己的说法没有自相矛盾或破绽之处;你说的话前后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3.罪魁祸首:罪恶行为的头子;制造这次案件的自愧祸首就是他。4.扭曲:物体因外力作用而扭转变形;形象扭曲;扭曲事实;扭曲历史;你这次扭曲事实是不可能的。

5.束缚:是受到约束限制;是停留在狭窄的范围内;束缚手脚;束缚头脑;束缚思想;家庭的束缚;你不要以旧思想束缚头脑,要敢于创新; 6.发掘:把埋葬的东西挖掘出来;发掘宝藏;发掘事实;不断地发掘;发掘潜力;老师应该善于发学生的潜能;

六、巩固练习:

比较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隧:隧道 墓:坟墓 浮:浮现 逐:逐渐 慕:羡慕 俘:俘获

七、作业: 1.抄写词语五遍 2.预习课文

八、板书设计: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估计 自圆其说 罪魁祸首 扭曲 束缚 发掘

九、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意见:

****年**月**日

第四课时: 课文部分(1)(第 周 年 月 日)

一、检查复习,预习情况及导入新课:

1.检查预习情况,让几个学生读课文(每人几段)

2.向学生提出有关课文的一些问题(“魔鬼三角”在哪一国家?等„„)3.读[学习提示]的内容引入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掌握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新词。难点:掌握课文所表达的意思。

先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对本篇课文打下初步知识。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难点和疑难问题,老师给予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一起讨论。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三、教学手段:录音机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讲解法,练习法,用启发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指导学习主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归纳能力测评内容): 1.老师放一边录音让学生厅(学生合上书聚精会神地听)2.老师再放一边录音让学生听(学生打开书,边听边看)3.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

4.老师领读课文(学生跟着老师读课文,并划上课文中的疑难问题)5.老师让几个学生单独读课文(学生和老师一起纠正学生发出来的错音)6.老师让全班学生齐读课文(老师纠正学生发出来的错音)

7.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中对课文的每一段进行讨论,交流。并对课文中的新词和疑难句型进行思考

8.老师让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并跟学生一起进行总结。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板书)

这些词语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自己解决:

1.护航:护送船只或飞机航行;护航舰;专机有战斗机护航; 2.犹如:如同 3.混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4.坠:落;坠马; 5.纵然:即使;今天纵然下雨,也不会很大; 6.灰烬: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7.当事人:跟事物有直接关系的人。8.肇事:引起事故;闹事;追查肇事者;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老师提出问题)1.“魔鬼三角”发生了哪些疑案?

2.科学家对“魔鬼三角”之谜是如何解释的? 3.“甲烷”之说的内容是什么? 4.甲烷气泡是怎样使飞机坠海的?

六、巩固练习: 划线连词:

神秘 减小 海洋 现象 突然 生物

七、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预习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八、板书设计: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1.“魔鬼三角”发生了哪些疑案?

2.科学家对“魔鬼三角”之谜是如何解释的? 3.“甲烷”之说的内容是什么?

九、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意见:

****年**月**日

第五课时: 课文部分(2)(第 周 年 月 日)

一、检查复习,预习情况及导入新课:

1.“魔鬼三角”发生了哪些疑案? 2.科学家对“魔鬼三角”之谜是如何解释的? 3.“甲烷”之说的内容是什么? 4.甲烷气泡是怎样使飞机坠海的?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

难点:能够熟练地叙述课文大意 先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对本篇课文的每个自然段进行思考。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难点和疑难问题,老师给予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一起讨论。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三、教学手段:录音机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讲解法,练习法,用启发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指导学习主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归纳能力测评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

2.老师让几个学生单独分段读课文(学生分段读课文)3.老师让学生分段分组读课文(学生分段分组读课文)

4.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课文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总结出课文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5.老师让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并提出疑难问题 6.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并提出疑难问题 7.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8.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叙述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1.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张衡制造的候风地动仪。

1)对比欧洲和我国对地震的不同看法,说明我国科技的发达程度。2)介绍候风地动仪测定地震的过程。2.第二段:(2-3自然段)介绍张衡的简历。

1)张衡家境贫寒,这使他养成顽强好学的品格。2)张衡在文学,绘画和自然科学方面有很大的成就。3.第三段:(第4-6自然段)

介绍张衡在天文,历法和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

1)体会张衡的成就所反映出的我国古代科技的发达程度。2)想想张衡是怎样取得这些成就的。

六、巩固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答案: 1.第一次有记录的地震发生地是:(C)2.张衡在下面哪方面成就最突出:(ABC)3.张衡早期是一位:(A)

4.下面那个仪器是张衡发明的:(ACD)5.关于张衡我们知道:(ABCD)

七、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预习课文大意

八、板书设计: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2-3自然段)第三段:(第4-6自然段)

九、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意见:

****年**月**日

第六课时: 课文部分(3)(第 周 年 月 日)

一、检查复习,预习情况及导入新课: 1.叫学生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叫学生叙述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使每个学生能够总结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难点:根据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对话 先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对本篇课文的中心思想进行思考。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难点和疑难问题,老师给予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一起讨论。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三、教学手段:录音机 条子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讲解法,练习法,用启发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指导学习主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归纳能力测评内容): 1.老师让学生单独分段读课文(学生分段读课文)2.老师让学生分组课文(学生分组读课文)

3.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让学生总结出课文中心思想 5.老师让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并提出疑难问题 6.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并提出疑难问题 7.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8.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总结出课文中心思想:

贫穷使张衡磨砺出许多优秀的品格,他勤奋好学,为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终于在自然科学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六、巩固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候风地动仪”是怎样测量地震的? 2.“浑天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张衡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 4.张衡在天文学上,数学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七、作业: 1.复习课文中心思想 2.预习句型

八、板书设计: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总结出课文中心思想:

贫穷使张衡磨砺出许多优秀的品格,他勤奋好学,为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终于在自然科学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九、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意见:

第七课时: 句型部分(第 周 年 月

一、检查复习,预习情况及导入新课: 1.让学生叙述课文中心思想

2.提出学生已学过的简单的 句型来导入新课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使每个学生理解句型所表达的意思

难点:会运用句型并模仿造句

先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对本篇课文的句型进行思考。学生提出预习过程

月日)

中发现的难点和疑难问题,老师给予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一起讨论。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三、教学手段: 条子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讲解法,练习法,用启发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指导学习主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归纳能力测评内容):

1.老师让学生把句型写在黑板上解释句型的结构,及句型的意思(学生学生注意听)

2.老师根据自己的解释,给每个句型造一个句子给学生示范(学生注意听)3.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让学生模仿造句(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模仿造句)

5.老师让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并提出疑难问题 6.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并提出疑难问题 7.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8.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1.„„„„有个叫........例如: 1)我们班有个叫阿力木的学生; 2)你们学校有个叫阿迪里的人吗? 2.“把„„„„看做是„„„..”。

在这个句型中“把”后引出一个事物,“看做是”后引出另一个相关事物;“看做”可以用“当做”,“以为”替换,“是”有时可以省略;例如: 1)学生应该把学习看做(当做)是最重要的事。2)我一直把它看作(当做)自己的朋友。3.“哪„„„„„哪„„„”。

该句型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后一部分句中的“哪”指的就是前一部分句中的“哪”,但不能写成“那”例如:

1)张衡家境贫寒,这使他养成顽强好学的品格。2)张衡在文学,绘画和自然科学方面有很大的成就。

六、巩固练习

用指定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1.一千八百多年前欧洲人怎么看待地震的?(把„„„.看做)一千八百多年前欧洲人把地震看做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2.张衡家境怎样?(接济)

张衡幼年家境贫寒,靠亲友接济维持生活。

七、作业: 1.复习本课句型 2.预习练习

八、板书设计: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有个叫...... “把„„„„看做是„„„..“哪„„„„„哪„„„”

九、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意见:

****年**月**日

第八课时: 练习部分(第 周 年 月 日)

一、检查复习,预习情况及导入新课: 1.用下列句型造句:

„„„„有个叫...... “把„„„„看做是„„„..“哪„„„„„哪„„„”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使每个学生完全理解各练习的要求

难点: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

先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对本课的每个练习进行思考。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难点和疑难问题,老师给予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一起讨论。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三、教学手段: 条子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讲解法,练习法,用启发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指导学习主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归纳能力测评内容):

1.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中对练习进行讨论,交流并找出答案(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找出答案)

练习

二、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替换句中带点的词语: 1.张衡出生于河南南阳西鄂,幼年家境贫寒,靠亲友接济维持生活。(援助)2.他从小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为后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实)

3.人们能从仪器上看到星辰的起落,和实际观测的天象完全相合。(升降)4.他测算的地球绕太阳周年的数值也达到很高水平。(推算)5.他在数学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绩)

6.张衡还清楚地说明了月亮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的,第一次正确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原因)

练习三:选择下列各句中带点词语的恰当解释(可多选)1.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哪边的铜球就落入蟾蜍口中。(AB)

2.他从小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为后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AB)

3.贫穷使张衡磨砺出朴素而坚强的品格。(C)

4.铜球在水力的驱动下,缓慢地转动,一天旋转一周。(A)练习

四、选词填空:

1.1)反射2)绕3)精确4)从事5)征服6)精通 练习

五、用指定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1.一千八百多年前欧洲人怎么看待地震的?(把„„„.看做)一千八百多年前欧洲人把地震看做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2.张衡家境怎样?(接济)

张衡幼年家境贫寒,靠亲友接济维持生活。练习七: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答案: 1.第一次有记录的地震发生地是:(C)2.张衡在下面哪方面成就最突出:(ABC)3.张衡早期是一位:(A)

4.下面那个仪器是张衡发明的:(ACD)5.关于张衡我们知道:(ABCD)练习

八、根据课文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1.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什么? 2.怎样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3.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4.你认识大自然的那些文字?

六、作业: 1.复习练习2.预习课外阅读

七、板书设计: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练习

四、选词填空:

1.1)预测2)炎热3)勉强4)毁5)分辨6)呼应7)投资

八、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意见:

年 月 日 第九课时: 副课文(第 周 年 月 日)

一、检查复习,预习情况及导入新课:

1.练习(9):你认识大自然吗?你了解多少自然现象? 2.叫学生分段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使每个学生能够理解副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难点: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新词和句型 先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对全篇课文进行思考。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难点和疑难问题,老师给予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一起讨论。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三、教学手段: 录音机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讲解法,练习法,用启发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指导学习主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归纳能力测评内容): 1.老师让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学生读课文)

2.老师让学生找出读错的地方(其他学生注意听,并找出读课文的学生读错的地方)

3.老师让学生纠正错误(学生纠正错误)

4.老师范读课文边读边提醒课文中的疑难问题(学生边听边对老师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思考)

5.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中对全篇课文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在小组中对全篇课文进行讨论,交流)课文中的新词

1.苏醒:昏迷后醒过来;伤员已从昏迷中苏醒。春天万物苏星。

2.销声匿(ni)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3.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4.鸟语花香:鸟儿叫;花儿飘香;多形容春天媚人的景象;桃红柳绿鸟语飘香。

5.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

6.节气:根据昼夜的长短,中午日影的高低等,在一年时间中定出若干点,每一点叫一个节气。

7.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观测风力;2)观察并测度(情况),观测敌情。

8.推移:(时间,形势,风气等)移动或发展;日月移动;时局的移动; 老师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并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 1.每年春节过后,大地就干什么? 2.几千年来,农民注意到了什么? 3.物候学和气候学是观测什么的?

六、巩固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1.销声匿(ni)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2.鸟语花香(鸟儿叫;花儿飘香;多形容春天媚人的景象;桃红柳绿鸟语飘香)

3.推移:(时间,形势,风气等)移动或发展;

4.节气:根据昼夜的长短,中午日影的高低等,在一年时间中定出若干点,每一点叫一个节气。

七、作业: 1.复习课外阅读 2.准备全课小测试

八、板书设计: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苏醒 销声匿(ni)迹 周而复始 鸟语花香 候 节气 观测 推移

九、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意见:

年 月 日

第十课时: 全课小测试(第 周 年 月 日

一、选择下列词语的正确解释:

1.铁锹:(C)A.TIě QIáO B.TIē QIáO C.TIě QIāO 2.星座:(A)A.XīNG ZUò B.XīNG ZUó C.XīNG ZUǒ

物)3.预兆:(B)A.Yú ZHàO B.Yù ZHàO C.Yù ZHáO 4.青苔:(A)A.QīNG TáI B.QíNG TáI C.QǐNG TAI 5.箭头:(A)A.JIàN TóU B.JIáN TóU C.JIáN TòU

二、解释下列词语:

1.茂密 2.痕迹 3.学识 4.照耀 5.毫不费力

三、用下列词语造句:

1.分辨: 2.炎热: 3.勉强: 4.„„..像„„.一样„„„

5„„„不是„„„..而是„.„。6„„要„„„就„„..四、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替换句中带点的词语:

1.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

2.有时候,在炎热的夏天天空远远耸立一座白色的云山。()3.他们呈人字形飞着,排成整齐的队形,朝着阳光照耀着的森林飞行。()

4.一转眼功夫,连蜘蛛网也无影无踪了,他们好像融化在天空里一样。()5.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的森林的呢。()6.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

五、用指定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什么可以看出天气的变化?(预测)2.你们那儿的气候怎样?(炎热)

3.你能听懂那两个美国人的谈话吗?(勉强)

六、根据课文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1.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什么? 2.怎样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3.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七、作业: 预习第七课词语

八、板书设计:

测试题

九、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意见: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年 月

第五篇:汉语教案(初三双语班6-10)

第五课

坎儿井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词语、汉字、要求会读,懂意思,重点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理解,会用。

2.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句型,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语言交际。3.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课文的结构,能结合课文情景使用。

(二)能力训练点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能答出课后的问题,【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内容,用重点词语和课文里的句型造句。【教学准备】

书,黑板,粉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检查词语学习

第二课时

加深理解词语,学习课文 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第四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第五课时

课文材料的运用,实际练习

第一课时

检查词语的预习情况

【学习目标】 1。自学本课词语,掌握新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重点词语达到会念,会写,完全理解,会用。2。通过自学和小组中讨论学习掌握重点词语,通过课文学习识读新词和汉字。

3。获得新的词语学习方式。

4。能够结合实际,用新词表达意思,学习生字的分析,掌握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检查词语预习

本课的词语比较多,要分清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保证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一般词语则通过课文的学习逐渐识读理解 1。每个人在小组中汇报词语预习情况。①

读准每一个词语。

能弄清每一个词语的意思。

运用重点词语造句。

2。清理出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需要帮助的内容。3。小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讨论解决疑难词语。

1)注意本课词语中出现的多音字的不同的意思不同读音。4。提出需要全班解决的疑难词语。5。词语学习方式提示。

(三)学习方法,学习词语(1)有些词语的解释: 运河—运,运输。

盆地——盆,盆子。盆地因地貌向盆子一样四周高中间低而得名。现代化——使……变得现代。化,表示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2)对比旧词学习新词。

富饶——指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语义较重,多用于形容国家,徒弟,城市,乡村等。“富裕”指财务充足有余,多用于形容家庭,生活等。无垠——一般用于描写自然景物,为书面语。“无边”常和“无际”连用,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干涸——指河道,池塘等没有水,用于书面语。“干枯“是多义词,多用于口语。

音信——指往来的信件和消息,一般用于人。“信息”指各种消息,使用范围广。

性命——只用于人和动物,为书面语。“生命”用于所有生物体,使用范围广。

取代——侧重排除他人或她物而占有其位置。“代替”只是“以甲换乙”,可与“互相”,“彼此”等词语搭配使用。构成——常含有“被动”的意思,“组成”则含有“主动”的意思。察看——强调为了了解情况而细看,“查看”侧重检查,观察事物存在的情况。

修建——和“建筑”都指道路等的施工,“修建”使用范围更广一些。给予——多用于抽象事物,为书面语。“给”可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四)检查的步骤

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词语。2.做练习一至五。

3.用提示中二,三,死的词语造句。

(五)全班交流解决疑难词语

(1)各小组汇报词语学习情况,提出未解决的疑难词语。(2)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同学一起解决疑难词语。【作业】

1.熟读词语,加深理解。

2.抄写词语。3.认真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加深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

1。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学习要求,任务

1)读懂每一句话。

2)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掌握运用新句型。

(三)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7分钟~10 分钟)

要求带着以下问题阅读;

1.坎儿井的水从哪儿来 ? 2.坎儿井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3.神话中的坎儿井和火焰山是怎么形成的? 4.在神话中,人们为什么要从地下引水?

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未理解的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全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表述方式。

3。各小组把还没有弄懂的词语,句子和课文的其他部分汇总,拿到全班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求得对本课课文疑难点的理解。老师的任务不是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深思,联想,慢慢地理解和解决疑难。

(四)串讲课文

1.第一段(1-2自然段)

叙述坎儿井的概况。(1)讲述坎儿井的位置及其作用。(2)

讲述坎儿井的结构。

(3)学习句型:

“之所以…是因为…”

这个举行表示因果关系,先说结果,然后说原因。例如

1)新疆的瓜果之所以有名,是因为特别天的缘故。

2)我们之所以告诉你,是因为我们信任你。2.第二段(3~4自然段)

叙述了一个流传在新疆的有坎儿井的故事。

(1)天神降服了巨龙,于是出现了火焰山和吐鲁番盆地。(2)天神引来了一条河,河水滋润着大地。(3)巨龙挡住了河水,人们挖坎儿井引水。

(五)学生朗读课文

可以老师领读,也可以让学生一起读,要求发音正确,流利; 分小组读或全班齐读。【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达到能用自己的话复述。3。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

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学会新的句型。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2.学生自读课文第五至第六自然段(4分钟~6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边想边思考下列问题。

1)坎儿井为什么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2)现在人们怎样灌溉土地? 3)人们是怎样对待坎儿井的?

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未理解的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全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表述方式。

3。各小组把还没有弄懂的词语,句子和课文的其他部分汇总,拿到全班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求得对本课课文疑难点的理解。老师的任务不是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深思,联想,慢慢地理解和解决疑难。

(一)串讲课文 第三段(5~6 自然段)

1.新的灌溉方式取代了坎儿井。

2.人们建了博物馆,并开发旅游。

(二)学生朗读课文

可以老师领读,也可以让学生一起读,要求发音正确,流利; 分小组读或全班齐读。【作业】

(1)熟读地朗读课文,最好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2)写全篇课文的复述提纲。

第四课时

学习课文(运用)

【教学目标】

1.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2.能听懂与课文材料相似的谈话。3.能复述课文的内容。

4.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想。〖复习旧课〗(1)让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上节课所学句型、词语造句。【教学过程】

(一)复述课文——说的能力

1.每个人按自己写的提纲在小组复述课文,选出代表参加复述课文比赛。2.全班进行复述课文比赛,评出优胜小组看哪一小组说的生动感人,同学评议。

(二)听老师讲故事——听的能力

老师准备一个关于坎儿井的故事,让学生听,听后做相关的练习,例如回答问题,判断对错,复述大义等。

(三)读的训练

(1)学生在小组中读阅读课文。

(2)全体学生进行读书比赛。【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这一篇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和父母听。3. 做练习。

第五课时

做练习而真实交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通过真实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在实际生活中自有交际的目的。.结合课文内容,能够完成练习部分。

〖复习旧课〗

让几位学生背诵课文,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做练习部分。(10分钟-15分钟)

让学生说出简直做不了的部分,把那些疑难题跟全班学生一起解决。

交际话题

1)关于坎儿井,你还知道什么?

2)新疆虽是干旱地区,但水资源比较丰富,你能给大家谈谈吗?

【作业】

1.围绕“坎儿井”写一篇短文。2.预习下一课重点词语。

第六课

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词语、汉字、要求会读,懂意思,重点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理解,会用。

5.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句型,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语言交际。6.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课文的结构,能结合课文情景使用。

(二)能力训练点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能答出课后的问题,【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内容,用重点词语和课文里的句型造句。【教学准备】

书,黑板,粉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检查词语学习

第二课时

加深理解词语,学习课文 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第四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第五课时

课文材料的运用,实际练习

第一课时

检查词语的预习情况

【学习目标】

1。自学本课31个词语,掌握新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重点词语达

到会念,会写,完全理解,会用。2。通过自学和小组中讨论学习掌握重点词语,通过课文学习识读新词和汉字。

3。获得新的词语学习方式。

4。能够结合实际,用新词表达意思,学习生字的分析,掌握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检查词语预习

本课的词语比较多,要分清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保证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一般词语则通过课文的学习逐渐识读理解 1。每个人在小组中汇报词语预习情况。①

读准每一个词语。

能弄清每一个词语的意思。③

运用重点词语造句。

2。清理出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需要帮助的内容。3。小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讨论解决疑难词语。

1)注意本课词语中出现的多音字的不同的意思不同读音。4。提出需要全班解决的疑难词语。5。词语学习方式提示。

(三)学习方法,学习词语(1)有些词语的解释: 招牌——招,叫人来。

日历——历,记录年月日节气的书,表等。

预兆——预,预先。兆,预先表露出来的迹象。磁针——磁,磁性。针,细长像针的东西。新奇——新,新鲜。奇,特别。(2)对比旧词学习新词。

耸立——侧重表示高而突出。“矗立”侧重表示高而直。“屹立”侧重表示高而稳固,还可比喻坚定不可动摇,可用于人。

学识——侧重人在学术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多用于书面语。“学问”可兼指系统的知识和人所掌握的知识,多用于口语。融化——多指冰,雪等固体变成水。“溶化”指将固体放在液体里溶解。“熔化”指固体因受热而变成液体。几种不同的东西混合为一体只能用“融化”。照耀——强调强光直射物体,光照面较广,常用于比喻。“照射”侧重指光线直射物体,不强调光线强度,光照面较窄。

(四)检查的步骤

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词语。

2.做练习一至五。

(五)全班交流解决疑难词语

(1)各小组汇报词语学习情况,提出未解决的疑难词语。(2)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同学一起解决疑难词语。【作业】

1.熟读词语,加深理解。2.抄写词语。3.认真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加深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

1。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学习要求,任务

1)读懂每一句话。

2)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掌握运用新句型。

(三)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至倒数第四自然段。(11分钟~13分钟)

要求带着以下问题阅读;

1.文字有什么作用? 2.另外一套文字是什么? 3.水手是怎么辨明方向的?

4.飞行员,鸟,蜘蛛是怎样阅读天上的信息的? 5.建筑工人怎么看待地下的石灰石? 6.森林中的大石头是怎么来的?

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未理解的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全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表述方式。

3。各小组把还没有弄懂的词语,句子和课文的其他部分汇总,拿到全班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求得对本课课文疑难点的理解。老师的任务不是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深思,联想,慢慢地理解和解决疑难。

(四)串讲课文

1.第一段(1-5自然段)

介绍文字用处很大,引出另一套文字——大自然的文字。

2.第二段(6~倒数第四自然段)介绍大自然的文字起到的作用。(1)介绍水手利用星座这个大自然的文字辨明方向。(2)飞行员,鸟,蜘蛛阅读天空这本大书了解情况。(3)建筑工人读懂了地下的石灰石。(4)色白林中的大石头原来是漂砾。(5)学习句型;

“像…一样”

这一句型表示一事物与另一事物在某方面有共同之处;例如; 1)刚下了一场大雨,外面像冬天一样冷。2)小丽华的汽车像真的一样。

“不是…而是”

这一句型表示并列关系,强调肯定的方面。例如;

1)他不是不知道今天要上课,而是到医院看病去了。2)我不是看你可怜,而是真心想帮你。

(五)学生朗读课文

可以老师领读,也可以让学生一起读,要求发音正确,流利; 分小组读或全班齐读。【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达到能用自己的话复述。3。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

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学会新的句型。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2.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3分钟~5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边想边思考下列问题。

1)怎样才能学会达自然的文字?

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未理解的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全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表述方式。

3。各小组把还没有弄懂的词语,句子和课文的其他部分汇总,拿到全班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求得对本课课文疑难点的理解。老师的任务不是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深思,联想,慢慢地理解和解决疑难。

(一)串讲课文 第三段(6~8自然段)

讲述学习打自然的语言的方法。

大自然的各种事物及其变化构成了大自然的文字,我们一定要学会它,用它为我们服务。

(二)学生朗读课文

可以老师领读,也可以让学生一起读,要求发音正确,流利; 分小组读或全班齐读。【作业】

(1)熟读地朗读课文,最好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2)写全篇课文的复述提纲。

第四课时

学习课文(运用)

【教学目标】

1.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2.能听懂与课文材料相似的谈话。3.能复述课文的内容。

4.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想。〖复习旧课〗(3)让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用上节课所学句型、词语造句。【教学过程】

(一)复述课文——说的能力

1.每个人按自己写的提纲在小组复述课文,选出代表参加复述课文比赛。2.全班进行复述课文比赛,评出优胜小组看哪一小组说的生动感人,同学评议。

(二)听老师讲故事——听的能力

老师准备一个关于大自然的故事(如《人与自然》,让学生听,听后做相关的练习,例如回答问题,判断对错,复述大义等。

(三)读的训练

(1)学生在小组中读阅读课文。

(2)全体学生进行读书比赛。【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这一篇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和父母听。3. 做练习。

第五课时

做练习而真实交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通过真实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在实际生活中自有交际的目的。.结合课文内容,能够完成练习部分。

〖复习旧课〗

让几位学生背诵课文,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做练习部分。(10分钟-15分钟)

让学生说出简直做不了的部分,把那些疑难题跟全班学生一起解决。

交际话题

3)你们知道看到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它们表达了什么信息? 【作业】

1.围绕“自然”写一篇短文。2.预习下一课重点词语。

第七课

测定地震第一人— 张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本科的词语,能运用常见的学习方法理解词语,结合情景运用重点词语。

惩罚

标志

精通

从事

维持

缓慢

准确

观测

完备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下列句型的运用。能力目标:学会观察自然,培养一种追求科学的精神。教学重点:课文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动词,形容词的用法,文章表达的思想及写作。

二、教学步骤:

第一、二节课

检查词语的预习

[学习目标] 1.掌握新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重点词语达到会说、会写、会用。2.获得新的词语学习方式。

3.能够结合实际,用新词表达意思。[教学过程]

(一)学习任务、要求

任务:初读课文,学习掌握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要求:以自学和小组学习为主,通过课文的学习,把不理解的词语挑出来,运用以往的方法,尽量在小组学习中解决。

(二)交流预习

本课新词语的学习,要分清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保证重点词语的理解应用。一般词语则通过课文的学习逐渐识读理解。1.每个人在小组中汇报词语预习情况。(1)读准每一个词语。

(2)能弄清每一个词语的意思。(3)运用重点词造句。

2.清理出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需要帮助的内容。3.小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讨论解决疑难词语。

4.确实有困难,小组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提交全班解决。

(三)大班汇报学习

1.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小组学习情况。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疑难词语。(1)从理解汉字意义入手学习词语。(2)从词语搭配学习词语。(3)比较学习词语。(4)强化训练

回到小组,运用重点词语造句或陈述事情。

五、布置作业:内容:抄写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并用重点词造句。目的:会写会运用所学词语。

要求:能听写所有的词语。方法:批改讲评,听写。

第三节课

初识课文

一、检查复习,预习。

1.利用本课的词语完成卡片上的题。2.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二、授新课

导入课文:听一听同学们对地震的看法。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

(1)“候风地动仪”是怎样测量地震的?(2)“浑天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张衡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

(4)张衡在天文学上、数学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三、让学生自渎课文。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叫学生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内容:熟读课文

目的:会读并理解 要求:达到流利程度

方法:课上检查

第四节课

课文理解1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提高阅读能力。3.学会新的句型。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学习任务、要求 1.读懂每一句话。2.掌握运用新的句型。

3.熟练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的意思。

(二)自渎课文 1.导入课文学习。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用什么方法才能把它预测出来呢?可能有许多人认为:现代人都难以预测,何况古代人呢?那么就请看东汉时期的张衡是怎样预测地震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追求科学的精神。

第一部分:

2.学生默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下列问题。1)文章的第一段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2)张衡是谁?是哪里人? 3)关于张衡你知道哪些?

(三)小结课文内容

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张衡的简介

(四)朗读课文

小组自渎;全班朗读课文比赛。

(五)、布置作业

内容:熟读课文

目的:掌握课文内容 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

方法:课上检查

第五节

课文理解2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提高阅读能力。3.学会新的句型。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自渎课文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

1.学生默读此部分,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天文学有哪些学派?张衡属于哪一派? 2)张衡发明的天文仪器能起什么作用?

3)张衡在天文学上、数学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二)分析文章结构

举例说明张衡的发明并作用。

(三)朗读课文

自渎课文;抽读课文。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内容:熟读课文

目的:掌握课文内容 要求:能流利地读课文

方法:给老师读

第六节

课文材料的运用 [教学目标] 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训练听说写的能力。1.能听懂与课文材料相似的谈话。2.能复述课文的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学习任务

1.能够听懂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故事。

2.能够自己复述课文内容,学习优秀者能够自己讲内容相似的故事。

(二)学习要求

在小组中人人开口讲话,做好参加在大班比赛或表演的准备。

(三)听力训练

1.老师改编、缩写课文,以口语的方式讲给同学们听。2.学生听后回答问题。

(四)口语训练

1.每个人在小组中复述课文。

2.准备全班的知识竞赛,搜集相关的知识题。

3.举行全班知识竞赛,内容包括张衡相关知识。题目来自各小组和老师。

(五)作业 1.阅读短文

2.写一段参加知识竞赛的体会。目的: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 检查方式:提问

第八课

“魔鬼三角”之谜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7词语,要求会读,懂意思。

重点掌握16个常用词:论点、一瞬间、摸不着头、前往、解开、另外、众说纷纭、庞大、畏惧、现场、急剧、通常、骤然、估计、罪魁首祸、扭曲、束缚、发掘。要求会念、完全理解、会用。

2、学习本课的句型,要求能结合情景使用。

3、学习汉字“爆、炸、迅、氧、漩、涡、隧、葬、纭、庞、兆、惧、寂、骤、骸、魁、缚、掘”,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结构学习。

3、课文学习: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大意。

5、学会真实交际,了解“魔鬼三角”之谜及其解释。

二、教学步骤:

第一、二节课

检查词语的预习

一、学习目标

通过学生的预习、检查、讲练,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达到会读、能理解、会用的程度。

二、按照一定的学习方法,检查词语的预习

1、分析词语内部结构,从汉字意义和组合意义来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讯号:讯,消息;信息

漩涡:漩,旋转。涡,漩涡。可写作漩涡。隧道:隧,地道。

地壳:壳,坚硬的外皮。

一瞬间:瞬,眼珠一动;一眨眼。瞬间,转眼之间。

2、对比旧词学习新词。

庞大:多指形体和组织方面,常含有贬义。“巨大”多指数量和规范方面。畏惧:动词,可带宾语,多用于书面。“恐惧”是形容词,“害怕”是动词,可与“畏惧”互换使用,多用于口语。

通常:侧重表面看是常见的,只用于事。“一般”还有“身份、等级不特殊”的意思,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和物。骤然:副词,用于书面。“突然”还可作形容词,较常用。

三、检查的步骤

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词语。

2、又不懂不会的词语,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讨论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提交到全班,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

3、把个组提出的疑难词语写在黑板上,采用打雷的形式,看哪一个小组解决的又多又快,增加小组积分。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所有的词语,做到能流利地渡河书写、使用。

2、抄写词语,用16个重点词语造句。

目的:会写会运用所学词语。

要求:能听写所有的词语。方法:批改讲评,听写。

第三节课

初识课文

一、教学目标

通过自读理解掌握并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二、检查复习,预习。1.检查学生预习课文情况。

二、授新课

导入课文:百慕大三角区海域,使无数的船只、飞机和人神秘的失踪,因而也引起了各种猜测。科学家经过考察,认为是甲烷在作怪。你相信吗? 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

3.百慕大三角区发生这些失踪的原因是什么? 4.甲烷是怎样产生的? 5.甲烷为什么会溶解?

6.飞机和船只发生的意外一样吗?为什么?

7.你是怎样理解“科学家犹如丈八金刚,完全摸不着头脑”这句话?

三、让学生自渎课文。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叫学生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内容:熟读课文

目的:会读并理解 要求:达到流利程度

方法:课上检查

第四节课

课文理解1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该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二、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8分钟~10分钟)

要求带着下列问题阅读。

3.“魔鬼三角”发生了哪些疑难?

4.科学家对“魔鬼三角”之谜是如何理解的? 5.这些解释让人信服吗? 6.“甲烷”之说的内容是什么?

三、串讲课文

1、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叙述“魔鬼三角”出现的一系列疑难,人们对此众说纷纭。1)先讲述一些著名疑案,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科学家对疑案的种种解释都不能自圆其说。3)学习句型 “连…….也…….”

这一句表示对所说的事实或情况加以强调,“连”前面还可以加副词“就”以加强语气。“也”有时可以替换成“都”。如:

⑴ 他怎么连这么简单的字也(都)不认识。⑵ 他很忙,连看也(都)没看我一眼。“有的……有的…….还有的…….”

⑴ 操场上,同学们有的打篮球,有的打排球,还有的踢毽子。⑵ 星期天,大家有的呆在宿舍,有的上了街,还有的回了家。

2、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美国科学家对“魔鬼三角”之谜新的解释,并得到研究对的证实。

1)海底的甲烷溶解时形成的气泡上涌造成船只和飞机失踪。2)研究队对上述解释作证。

3)学习句型“一旦…….使…….” 这个句型表示条件关系,“一旦”引出一定的条件,“就”引出这种条件下必然产生的结果,在口语中“便”可替换成“就”。例如:

⑴ 这里一旦失火,便(就)会引起更大的火灾。⑵ 小偷一旦遇到他,便(就)别想逃走。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梳理前两段表述的内容。

2、作业

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

第五节

课文理解2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该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三、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4分钟~5分钟)

要求带着下列问题阅读。

1)海底甲烷释放时,水的密度会发生什么变化? 2)甲烷气泡是怎样使飞机坠海的?

3)失事船只和飞机为什么不发求救讯号? 4)人们为什么找不到肇事船和飞机残骸?

三、串讲课文

1、第三段(第4自然段)

描述“魔鬼三角”发生意外的经过。学习句型:“纵然……也……”

这个句型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意义与“即使……也……”相仿,一般用于书面语中。“纵然”也可以省略为“纵”。例如:

⑴ 纵然困难再大,我相信他们也能克服。⑵ 那是我们纵然想学习也没有条件啊。“除(了)……外,……也……”

该句表示排除已知,补充其他,后面常有“也”与之后应。例如: ⑴ 他除了有时打篮球外,也没什么爱好。⑵ 这件事除我之外,小李也知道。

四、归纳课文的结构

“魔鬼三角”地区曾发生多起飞机和船只失踪事件,人们众说纷纭。后来有人提出“甲烷”说,这似乎能解释疑案,也比较可信。

五、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4.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

5.熟读本段课文,做到能流利地口述文中的故事。

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能流利地读课文。

方法:给老师朗读或口述文中的故事。

第六节

课文材料的运用

一、教学目标

1、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训练听说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2、每个学生都能运用可我呢提供的材料,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二、复述课文——说的训练

1.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复术,然后推选代表到全班复述。

2.全班课文复述比赛,看哪一个小组的代表复述得好,分别计分。

三、听老师讲故事——听的训练

老师准备一个科学之谜(如课后的“海底金字塔”或“喀纳斯水怪”等),也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改编,让学生听,听后做相关练习,例如回答问题、判断对错、复述大意等。

四、读的训练

找一篇关于自然之谜的文章,让学生读,加深对本课主题的解释。

五、小结课文学习,布置作业(5)阅读课后的短文。

(6)准备结合本课主题发言。目的: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 检查方式:提问

第七节课

练习及课外阅读

一、检查复习

叫学生口头回答问题

二、授新课

练习剩余部分(学生独立做为主)阅读理解:

先让学生默读,然后叫几名学生,看谁读得又快又好。学习文中的新字词。

让学生说出简要内容和自己的体会。

三、小结本节课的学习

四、布置作业

内容:复述课文

目的: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必须掌握课文及课后练习。

方法:课前检查。

第八节

交际练习

一、学习目标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通过具体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能在实际生活中自由交际的目的。

二、交际话题

你知道什么未解之谜?给大家说说。

三、布置下一课的预习

1.重点词语:教养、差距、遵守、综合、名声、极品、瞭望、吆喝、慕名、交流、自助、生怕、喧哗、人满为患、依次、满满当当、致歉、平时、自觉、主动、失落、端详、蜂拥而至、脱口而出、沉醉、典雅、一走了之、品味、憋、浓厚、颁布、实施等。2.给类词语最好用所提示的方法学习。3.列出自学有困难的词语,说明疑难之处。

四、总结全课学习,布置作业:

写作文:围绕“……之谜”写一篇短文。或者完成练习十。目的:巩固新知识。

要求:认真完成 方法:课上检查。

第九课

欧洲到处静悄悄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的46词语,要求会读,懂意思。

重点掌握32个常用词:教养、差距、遵守、综合、名声、极品、瞭望、吆喝、慕名、交流、自助、生怕、喧哗、人满为患、依次、满满当当、致歉、平时、自觉、主动、失落、端详、蜂拥而至、脱口而出、沉醉、典雅、一走了之、品味、憋、浓厚、颁布、实施等。要求会念、完全理解、会用。

2、学习本课的句型,要求能结合情景使用。

3、学习汉字“蕴、瞭、吆、慕、喧、患、罕、偌、谧、轩、昂、憋”,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结构学习。

3、课文学习: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大意。

5、学会真实交际,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步骤】

第一、二节课

检查词语的预习

一、学习目标

通过学生的预习、检查、讲练,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达到会读、能理解、会用的程度。

二、按照一定的学习方法,检查词语的预习

1、分析词语内部结构,从汉字意义和组合意义来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底蕴:蕴:事理深奥的地方。差距:差:差别。距,距离 藏纳:纳:容纳。极品:极,最上等的。

瞭望:瞭,登高处远望吆喝:吆、喝,大声叫喊 慕名:慕,仰慕喧哗:喧,声音大。哗,吵闹

人满为患:满,全部充实;达到容量的极点。患,灾难

2、对比旧词学习新词。

平时:仅用于时间,区别于特定的时间。“平常”使用范围广,可用于各种食物。

自觉:侧重自己有所认识和觉悟。“主动”侧重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跟“被动”相对。

安谧:侧重安稳、正常和安静的状态,多用于具体环境,为书面语。“安静”侧重周围。

安稳,没有吵闹,多用于形容环境、心情或人的状态。“安宁”侧重秩序正常、心情安定,适用于社会秩序和人的心情。

三、检查的步骤

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词语。

2、又不懂不会的词语,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讨论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提交到全班,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

3、把个组提出的疑难词语写在黑板上,采用打雷的形式,看哪一个小组解决的又多又快,增加小组积分。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所有的词语,做到能流利地书写,用32个重点词语造句。

2、抄写词语。

目的:会写会运用所学词语。

要求:能听写所有的词语。方法:批改讲评,听写。

第三节课

初识课文

二、教学目标

通过自读理解掌握并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三、检查复习,预习。

1.检查学生预习课文情况。

二、授新课

导入课文:欧洲为什么到处静悄悄?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的“静悄悄”? “静悄悄”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仔细阅读体会。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

4.巴黎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5.巴黎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

6.巴黎和英国、德国在哪些方面表现出静悄悄的?

三、领读、齐读、个别朗读。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叫学生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内容:熟读课文目的:会读并理解要求:达到流利程度

第四节课

课文理解1 3.学习目标

a)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提高阅读能力。c)通过该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4.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6分钟~8分钟)

要求带着下列问题阅读。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2.巴黎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3.巴黎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

4.巴黎和英国、德国在哪些方面表现出静悄悄的?

三、串讲课文

1、第一段(第1自然段)

叙述作者但巴黎后的突出感觉是安谧和宁静。1)巴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底蕴的含义。2)巴黎的繁华和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3)学习句型“不论…….不论…….” 这个句型常与“都”一起使用,表示条件关系,“不论”引出条件“都”后面表示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不论”或“不管”。如: ⑴ 不论是谁,不论在哪里,都要遵守社会公德。

⑵ 不论在报纸上,也不论在电视上,现在人们都在谈论这件事。

2、第二段(第2~3自然段)

叙述作者在欧洲各地的感受。

1)参观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时,虽然人很多,但很安静。2)在英国和德国的许多城市,人们说话都很轻。3)学习句型

“无论是…….还是…….都…….”

这个句型与上一个句型表示的关系都是条件关系,不同的是当两个并列的条件属于同一类时,就用这个句型。例如:

⑴ 不论是你还是我,都应该遵守学校的制度。

⑵ 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参加了这项有意的活动。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梳理前三个自然段表述的内容。

2、作业 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

第五节

课文理解2

一、教学目标

继续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5.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6分钟~8分钟)

要求带着下列问题阅读。i.在法兰克福作者入住的酒店,开饭时间过了,为什么里面好像冷冷清清的?

ii.欧洲人吃饭时的情形是怎样的? iii.在欧洲,人们开车是怎样通过红绿灯路口呢? iv.路人相逢是怎样的情形?

三、串讲课文

1、第三段(第4~6自然段)

叙述作者在欧洲各地的感受。

⑴法兰克福特餐厅给作者的印象。⑵欧洲人在一些公共场合的情况。⑶欧洲人过马路的情形。学习句型:

“只要……都……”

这是一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只要”带出一个充分条件“都”带出这个条件下的必然结果。例如:

⑴ 只要参加今天学雷锋做好事的同学,都应该受到表扬。⑵ 只要是六岁以上的儿童,都应该上学。“尽管……也……”

这个句型表示转折关系,但转折语气较轻。前一分句表示承认某种事实,后一分句表示前面的事实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和变化。⑴ 尽管我还小,也能帮父母做一点事了。⑵ 尽管我家不富裕,父母也还是让我上大学。

四、归纳课文的结构

巴黎这个繁华的都市永远是宁静的,在德国和英国的许多城市,人麽说话都很轻,在整个欧洲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相比之下,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

2、熟读本段课文,做到能流利地口述文中的故事。目的:掌握课文内容。

要求:能流利地读课文。

方法:给老师朗读或口述文中的故事。

第十课

大兵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的18词语,要求会读,懂意思。

重点掌握16个常用词:冻僵、棉袄、毡帽、羊绒、悬崖、摸索、拂晓、剃、驱寒、厉害、实在、吃亏、声张、警告等。要求会念、完全理解、会用。

2、学习本课的句型,要求能结合情景使用。

3、学习汉字“僵、袄、毡、拂、剃、驱、憨”,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结构学习。

3、课文学习: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大意。

5、学会真实交际,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第一、二节课

检查词语的预习

一、学习目标

通过学生的预习、检查、讲练,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达到会读、能理解、会用的程度。

二、按照一定的学习方法,检查词语的预习

1、分析词语内部结构,从汉字意义和组合意义来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冻僵:僵,肢体不能活动。棉袄:袄,有例子的上衣

羊绒:绒,人或动物身上的短而柔软的毛。冰雕:雕,雕刻。

悬崖:崖,山石或高地陡立的侧面。驱寒:驱,赶走。寒,寒冷 憨厚:憨,朴实。厚,厚道

2、对比旧词学习新词。

摸索:着重指在方向不明、经验不多的情况下寻找。“探索”着重指为解决问题而多方现寻求答案。

拂晓:指天快亮的时候,常用于军事行动。“黎明”指天快亮到天刚亮的时候,常用于比喻。“凌晨”指半夜后到天亮的各个时候,有时还注明具体时间。

三、检查的步骤

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词语。

2、又不懂不会的词语,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讨论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提交到全班,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

3、把个组提出的疑难词语写在黑板上,采用打雷的形式,看哪一个小组解决的又多又快,增加小组积分。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所有的词语,做到能流利地书写,用32个重点词语造句。

2、抄写词语。

目的:会写会运用所学词语。

要求:能听写所有的词语。方法:批改讲评,听写。

第三节课

初识课文

3、教学目标

通过自读理解掌握并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4、检查复习,预习。1.检查学生预习课文情况。

二、授新课

导入课文:一位年轻的新兵把身上所有保暖的衣物送给了他人,又在暴风中与死神艰难的搏斗了数小时,最终冻死在获救的车轮下。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

(1)大兵给人的印象是什么样的?(2)大兵是怎样帮助车厢里的人?

(3)人们为什么认为大兵应该这样做?为什么大兵自己也这样认为?

(4)为什么只有大兵感觉到了不详?

(5)大病为什么没有声张,让人们来帮助他?

三、领读、齐读、个别朗读。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叫学生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内容:熟读课文

目的:会读并理解要求:达到流利程度

方法:课上检查

第四节课

课文理解1 4.学习目标

a)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提高阅读能力。c)通过该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

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5.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6分钟~8分钟)

要求带着下列问题阅读。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

1、这辆卡车为什么不开走?

2、车上有那些人?

3、车里的情况怎么样?

4、为什么说大兵是乘客中穿得最保暖的人?

5、大兵为什么把大衣、帽子、手套、棉袄给了别人?

6、大病为什么不买棉袄?

三、串讲课文

1、第一段(第1~4自然段)

叙述一辆卡车被困时车内的情景,交待时间和背景。1)交待时间和背景,突出车内的寒冷。2)注意文中是怎样描写车内的情景。

2、第二段(上)(第5~16自然段,即从“那个兵”到“使他们的冷上加冷了…….)”

叙述大兵把大衣、帽子、手套、和棉袄送给的情景。1)描写大兵的穿戴,突出大兵本来不会受冻。

2)体会大兵把大衣、帽子、手套、和棉袄送人时的想法。3)理解大兵不愿买棉袄的原因。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梳理前两段表述的内容。

2、作业

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

第五节

课文理解2

一、教学目标

继续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6.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十七至最后一自然段,即从“再后来,天就黑了”至最后(8分钟~10分钟)要求带着下列问题阅读。i.大兵为什么不买大头鞋? ii.大兵为什么用大头鞋换半瓶酒? iii.大兵为什么为什么下了车?

iv.司机领来救援人员时,大病为什么没欢呼? v.大兵是怎样有一个人?

三、串讲课文

1、第二段(下)(第17~27自然段,即从“再后来,天就黑了”到“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

⑴描写兵用大头鞋换酒的过程。

⑵体会大兵用大头鞋换半瓶酒。

2、第三段(第28~29自然段,即从“车被困在一条山路上”到最后”)叙述大兵止住了客车向悬崖边下滑,救了全车的人。

四、归纳课文的结构

一辆客车被困在山路上,车内非常寒冷,一位大兵把身上所有保暖的衣物送给了别人,还用大头鞋换酒给大家喝。为防止客车滑向悬崖,他用退垫在车轮下,最后被冻死。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保住了全车人的性命。

五、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4.熟读本段课文,做到能流利地口述。目的:掌握课文内容。

要求:能流利地读课文。

方法:给老师朗读或口述文中的故事。

下载三年级双语班汉语课第13课特殊的考试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双语班汉语课第13课特殊的考试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双语班汉语教案第三周5篇

    第三周(1,2)课时 课题:第六课 大自然的文字 词语 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1.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你们读了本课题目想到了什么?有了哪些疑问?关于文字你想说些 什么?......

    六年级双语班汉语教案第二课

    第二课 我要画什么 教学目标: 1、 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 3、 4、 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 围绕话......

    新疆维吾尔族小学双语三年级汉语第二课教案

    第2周 本学期第1课时 第二课 课文一: 胖乎乎的小手 (词语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词语部分,使学生熟练掌握词语中生字的字形和读音,并让他们理解词语的标准发音、意......

    六年级双语班汉语教案第一课(xiexiebang推荐)

    第一课 鲁迅爱书的故事 教学目标: 1、 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 3、 4、 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 围......

    双语班汉语二年级上册《差点儿忘了》教案

    授课时间:2012年10月15日—— 2012年10月19日 第七周七课时 课题:第七课 差点儿忘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一、课文二。 2. 能识读24个词语并掌握它们......

    初中九年级上册汉语双语班

    第十三课电脑时代 词语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预习,检查,讲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达到会读,能理解,会用的程度。 教学重点:掌握每个词语的读音词义和用法......

    小学双语班汉语四年级上册

    小学双语班汉语四年级上册“一片树叶” 教学目标: 1. 学习30个生字及词语,理解运用并学习句型,实际运用。 2. 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舒述课文。 3. 以提供的话题为......

    新疆维吾尔族小学双语三年级汉语第三课教案5篇

    第三周 第1课时 第三课 课文一: 伞 (词语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词语部分,使学生熟练掌握词语中生字的字形和读音,并让他们理解词语的标准发音、意思和使用方法、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