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版双语班五年级第五至第七课汉语教案

时间:2019-05-12 16:4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教版双语班五年级第五至第七课汉语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教版双语班五年级第五至第七课汉语教案》。

第一篇:新教版双语班五年级第五至第七课汉语教案

第五课 做风车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善于动脑筋。

2.通过课文学习,识读26个词语,重点掌握下列词语:带动,可笑,发愤,确定,不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运用下列句子:(1)三百多年前,英国有位大科学家叫牛顿。

(2)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钻进屋子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3)光会做有什么稀罕? 4.通过课文和词语学习,积累词语,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字,词,句。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课我们可以采用引导法,合作法,自主学习,启发式教法等方法启发学生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养成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的好习惯。

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具:词卡,图片,小黑板。教材说明:

课文一讲述牛顿小时候的故事。课文二讲述了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两篇课文介绍了两位知名的智者,说明了培养聪明才智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

难点: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能用本课的重点词造句。

教学方法:引导法,自主学习,讲解法、合作法

一.导入: 1.提问导入:牛顿是谁?(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牛顿小时候的故事。

2.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齐读课文。三.学习词语

1.学生说出找出来的词语

2.老师板书词语 3.领读,生跟读,齐读 4.去掉拼音读词语 5.打乱顺序读

6.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7.板书重点句子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

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带动,可笑,发愤,确定,不但。

第五课 做风车的故事

词语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讲解课文,学习句子

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出现的句型,会造句。

难点: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能用本课的句型造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养成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引导法,自主学习,讲解法、合作法 新课导入:

一.朗读课文导入 1.齐读课文 2.认读词卡 二.讲解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找出文中人物。2.个别读,说出人物。

3.指明读读课文第一第二段并提问。(1)牛顿是谁?

(2)牛顿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3)他小时候喜欢做什么?(4)他学习成绩怎样?

学生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

什么?

(2)每天放学,他都做什么?(3)他为什么会想到做风车?(4)牛顿的风车能磨面吗? 4.请女生读第三第四段并提问:(1)有一天,牛顿看见了自由回答,进行评议。

5.请男生读第五第六段并提问:(1)同学们对他的风车有什么评价?(2)卡特说了什么?(3)卡特又说了什么?

指名回答,进行评议。

6.齐读最后一段并提问:(1)他从卡特对风车的评价中学习到了什么?(2)你打算向牛顿学习什么?

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三.句子学习和句子练习1.黑板上板书三个句型的句子。2.学生读句子并思考。

3.学生模仿造句,师生进行评议。4.学生写句子。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五课 做风车的故事 课文一

第三课时 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能够正确、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难点:独立完成练习词语练习、句子练习。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词语卡片,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听写词语 3.齐读课文 二.听力练习

听录音回答问题。(指名回答,师生进行评议。)三.词语练习

1.选词填空。(学生做在书上,老师巡视指导,指名完成,师生进行评议)

2.用“安装,带动,渐渐地,可笑,发愤”等词语完成句子。先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再让五名学生说一说,师生进行评议。四.句子练习1.扩句。(1)做手工。(2)叫李明。(3)夸奖他。五.课文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句子。(让五名学生做,进行评议)剩下的讲课文时一块儿讲完。作业:练习1,2。板书设计:

第五课 做风车的故事 练习

扩句练习。

(1)做手工。(2)叫李明。(3)夸奖他。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交际活动,写话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1.能够正确流利地进行交流。

难点:记自己的一次手工课或做手工的过程,题目自己想。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词语卡片,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你还知道牛顿还有那些故事?讨论完了派代表说说。

二.交际活动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

1.做一件你喜欢的手工,然后讲讲制作过程。三.写作练习

1.引导学生记自己的一次手工课或做手工的过程,题目自己想。2.学生先思考再写。3.教师巡视指导。4.指名读。5.师生进行评议 作业:写作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五课

交际活动,写话练习

学习课文“做风车的故事”后,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那就写下一次手工课或做手工的过程!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课文二 少年诸葛亮的故事

初读课文,词语学习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教具:词语卡片,有关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导入

你们知道诸葛亮小的时候是怎样的孩子吗?(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诸葛亮的故事。2.板书课题:少年诸葛亮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

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齐读课文。三.学习词语

1.学生说出从文中找出的词语,老师在黑板上板书。2.领读,生跟读,齐读 3.去掉拼音读词语 4.打乱顺序读

5.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6.板书重点句子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 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词 语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第五课 课文二 词语

词 组

句 子

讲解课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发 教具: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卡 2.听写词语 3.齐读课文 二.讲解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2.分组读课文并进行评议。

3.指名读第一第二自然段并提问。(1)诸葛亮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孩子?(2)老先生为什么以鸡叫确定为放学的时间?(3)这位老先生讲课讲得怎么样?(4)诸葛亮为什么有时觉得扫兴? 学生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4.请男生读第三段并提问。(1)诸葛亮为什么把米撒到窗外去?(2)老先生为什么莫名其妙?(3)先生为什么把诸葛亮赶出了学堂 指名回答并进行评议 5.请女生读第四段并提问。(1)诸葛亮后悔什么?(2)老先生为什么派人把诸葛亮叫回了学堂? 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6.齐读最后一段并提问。

(1)诸葛亮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2)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三.课堂小结:

作业:

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五课 课文二 “少年诸葛亮的故事”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诸葛亮为什么把米撒到窗外去?(2)老先生为什么莫名其妙?(3)先生为什么把诸葛亮赶出了学堂(4)诸葛亮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5)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正确完成课后练习。

2.使学生知道饿的时候肚子为什么会咕咕地叫。

练习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文,听写词语,认读词卡。二.做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1)老师念,学生开火车选择。(2)师生一起订正。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上课文时一块儿讲完)

三.拓展阅读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读并知道饿的时候肚子为什么会咕咕地叫。

作业:听写词语。

板书设计:第五课 课文二 “ 少年诸葛亮的故事” 练习

课后反思

第六课 狮子和鹿

课时安排:7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明白每个人每个动物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2.通过课文学习,识读20个词语,重点掌握下列词语:逼近,扯,难看,完蛋,妨碍,锋利,绊。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运用下列句子:(1)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脚却让我得以逃生!。

4.通过课文和词语学习,积累词语,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教学重点:学会本课字,词,句。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课我们可以采用引导法,合作法,自主学习,启发式教法等方法启发学生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明白每个人每个动物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具:词卡,图片,小黑板。教材说明:

课文一讲述的是一篇童话故事,使学生弄清漂亮与实用。课文二也是一篇童话故事。两篇课文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漂亮的不一定有用,有用的不一定漂亮,漂亮与实用并不一定都是成正比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教具:词语卡片,有关故事

一.导入: 1.讲故事导入:给学生讲“狮子和鹿”的故事。2.板书课题:“狮子和鹿” 二.初读课文 词。

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齐读课文。三.学习词语

1.学生说出找出来的词语 2.老师板书词语

3.领读,生跟读,齐读 4.去掉拼音读词语 5.打乱顺序读

6.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7.板书重点句子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 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第六课 “狮子和鹿”

词语

逼近,扯,难看,完蛋,妨碍,锋利,绊。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讲解课文,学习句子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明白每个人每个动物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教具:词语卡片、小黑板

新课导入:

一.朗读课文导入 1.齐读课文 2.认读词卡 二.讲解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找出文中人物。2.分组读课文并进行评议。

3.指名读第一第二自然段并提问。(1)丛林中,住着谁?(2)鹿在池塘边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并进行评议。

4.请男生读第三至第四段并提问。(1)鹿欣赏自己的美丽说了什么?(2)它不满意自己身体的哪一部分?

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5.请女生读第五至第六段并提问。(1)鹿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了什么?看到了谁?(2)它是怎样逃脱狮子的追杀的?

学生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6.齐读最后一段并提问:(1)最后鹿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句子学习和句子练习1.黑板上板书一个句型的句子。2.学生读句子并思考。

3.学生模仿造句,师生进行评议。4.学生写句子。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六课 狮子和鹿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能够正确、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难点:独立完成练习词语练习、句子练习。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词语卡片,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听写词语 3.齐读课文 二.听力练习

听录音回答问题。指名回答,师生进行评议。三.词语练习

1.选词填空。

让九名学生开火车完成,师生进行评议。2.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让六名学生开火车完成,集体订正。3.扩句。(1)配:(2)甩:(3)挣: 四.句子练习和课文练习

讲课文时一块儿讲完。作业:练习1,2。板书设计:

第六课 练习

连词成句:

1.抱怨 鹿 腿 开始 自己的 起 2.长腿 在 中 蹦来跳去 有力的 灌木丛 3.美丽的 差点儿 命 两只 我的 送了 角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交际活动,写话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1.能够正确流利地进行交流。难点:2.会写读后感。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词语卡片,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课文最后,鹿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脚却让我得以逃生!”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讨论完了派代表说说。二.交际活动 小组讨论:

1.找一篇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并说明自己为什么喜欢。

2.有些东西好看却不实用,有些东西难看却实用。举例说明这一现象,并说说你的选择。学生讨论完了派代表说一说。三.写作练习

1.引导学生写一写读后感。2.学生先思考再写。3.教师巡视指导。4.指名读。5.师生进行评议。作业:写作练习

板书设计:第六课 交际活动,写话练习

写一写自己的读后感。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课文二 狐鹿换腿 初读课文,词语学习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教具: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又学一篇寓言故事。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狐鹿换腿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齐读课文。三.学习词语

1.学生说出从文中找出的词语,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2.领读,生跟读,齐读 3.去掉拼音读词语 4.打乱顺序读

5.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6.板书重点句子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 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六课 课文二 词语

第六课时 课文二 狐鹿换腿

讲解课文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发 教具: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卡 2.听写词语 3.齐读课文 二.讲解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2.分组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分角色读课文并提问。(1)狐狸和鹿为什么要换腿?(2)换腿后,狐狸和鹿感到什么不便?(3)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回答,师生进行评议。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你懂得了什么? 作业: 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六课 课文二 狐鹿换腿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1.能够正确完成课后练习。难点:2.学生自学拓展阅读内容。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文,听写词语,认读词卡。二.做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2.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指名做,集体订正。三.拓展阅读 1.老师范读。2.学生齐读。3.个别读并理解意思。作业: 1.做练习册 2.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第六课 狐鹿换腿 练习

课后反思:

第七课 卖木雕的少年

课时安排:7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懂珍惜友谊的道理。2.通过课文学习,识读37个词语,重点掌握下列词语:游览,出售,等候,即将,猜测,熄灭,持续,微弱。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运用下列句子:(1)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一寸厚的树桩。(2)我也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4.通过课文和词语学习,积累词语,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字,词,句。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课我们可以采用引导法,合作法,自主学习,启发式教法等方法启发学生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懂珍惜友谊的道理。

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具:词卡,图片,小黑板。教材说明:

课文一讲述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课文二写法国一位家庭妇女和她的子女的聪明和勇敢。两篇课文都说明了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教具:词语卡片,有关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图导入:图中的小男孩在卖什么?(卖木雕)2.板书课题:卖木雕的少年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齐读课文。三.学习词语

1.学生说出找出来的词语 2.老师板书词语 3.领读,生跟读,齐读 4.去掉拼音读词语 5.打乱顺序读

6.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7.板书重点句子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 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第七课

卖木雕的少年

词语

课后反思:

组 子

第二课时 讲解课文,学习句子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懂珍惜友谊的道理。

教具:词语卡片、小黑板

新课导入: 一.朗读课文导入 1.齐读课文 2.认读词卡 二.讲解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找出文中人物。2.分组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带着以下问题分角色读课文

(1)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什么?(2)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怎样?(3)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是什么?(4)“我”看中的雕像是什么样的?(5)黑人少年说什么?(6)“我”为什么没买木雕?(7)少年猜测了什么?(8)“我”为什么感到遗憾?(9)散步时发生了什么事?(10)“我”为什么感动? 学生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三.句子学习和句子练习1.黑板上板书两个句型的句子。2.学生读句子并思考。

3.学生模仿造句,师生进行评议。4.学生写句子。

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七课 卖木雕的少年 课文

(1)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什么?(2)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怎样?(3)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是什么?(4)“我”看中的雕像是什么样的?(5)黑人少年说什么?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能够正确、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难点:独立完成练习词语练习、句子练习。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词语卡片,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听写词语 3.齐读课文 二.听力练习

听录音回答问题。指名回答,师生进行评议。三.词语练习1.选词填空。

让七名学生完成,师生进行评议。

2.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让六名学生开火车完成,集体订正。四.句子练习和课文练习模仿造句。(自由造句教师讲评)五.课文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讲课文时一块儿讲完。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句子。让五名学生完成,师生进行评议。作业:练习二,三。板书设计:

第七课 卖木雕的少年 练习

用“即将,一模一样,爱不择手,陈列,猜测,看样子”等词语完成句子。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交际活动,写话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1.能够正确流利地进行交流。难点:2.会写读后感。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词语卡片,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你有没有其他民族朋友或外国朋友? 二.交际活动

小组讨论:(1)交朋友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学生先四人一组讨论,讨论完了派代表说一说。2.做游戏:

词语接龙:前一个同学说一个成语,后一个同学以最后一个字为开头,再说一个成语。如:名不虚传---传经送宝---宝刀不老

三.写作练习

1.引导学生写以“难忘的经历”为题一篇作文。2.学生先思考再写。3.教师巡视指导。4.指名读。5.师生进行评议 作业:写作练习板书设计:

第七课

交际活动,写话练习

写以“难忘的经历”为题一篇作文。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课文二 生死攸关的烛光 初读课文,词语学习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教具:词语卡片,有关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故事导入

给学生讲“生死攸关的烛光”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齐读课文。三.学习词语

1.学生说出从文中找出的词语,老师在黑板上板书。2.领读,生跟读,齐读 3.去掉拼音读词语 4.打乱顺序读

5.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6.板书重点句子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 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第七课 课文二 词语

课后反思: 语

子 词

第六课时 讲解课文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发 教具: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卡 2.听写词语 3.齐读课文 二.讲解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2.分组读课文并进行评议。

3.指明读课文第一至第三段并回答以下问题:(1)母子三人为什么参加了秘密传递情报的工作?(2)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什么?

(3)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是怎么做的?(4)一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5)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会怎样?(6)伯诺德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

4.请男生读第四,第五自然段并提问:(1)那位军官做了什么?说了什么?(2)大儿子杰克说了什么?做了什么?(3)那位军官又说了什么?干了什么? 指名回答并进行评议。5.请女生读最后几段并提问。(1)小女儿说了什么?做了什么?(2)少校说了什么?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子三人的机智和沉着? 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七课 课文二 “生死攸关的烛光”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1.能够正确完成课后练习。

难点:2.学生自学拓展阅读内容。使学生知道母鸡生蛋后为什么会咕咕地叫。

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文,听写词语,认读词卡。二.做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1)老师念,学生开火车选。(2)师生一起订正。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上课文时一块儿讲完)

三.拓展阅读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读并知道母鸡生蛋后为什么会咕咕地叫。作业:听写词语。

板书设计:第七课 课文 “生死攸关的烛光” 练习

课后反思

第七课 卖木雕的少年

课时安排:7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懂珍惜友谊的道理。2.通过课文学习,识读37个词语,重点掌握下列词语:游览,出售,等候,即将,猜测,熄灭,持续,微弱。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运用下列句子:(1)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一寸厚的树桩。(2)我也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4.通过课文和词语学习,积累词语,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字,词,句。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课我们可以采用引导法,合作法,自主学习,启发式教法等方法启发学生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懂珍惜友谊的道理。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具:词卡,图片,小黑板。教材说明:

课文一讲述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课文二写法国一位家庭妇女和她的子女的聪明和勇敢。两篇课文都说明了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教具:词语卡片,有关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图导入:图中的小男孩在卖什么?(卖木雕)2.板书课题:卖木雕的少年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齐读课文。三.学习词语

1.学生说出找出来的词语 2.老师板书词语 3.领读,生跟读,齐读 4.去掉拼音读词语 5.打乱顺序读

6.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7.板书重点句子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 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第七课

课后反思:

卖木雕的少年

词语

组 子

第二课时 讲解课文,学习句子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懂珍惜友谊的道理。

教具:词语卡片、小黑板

新课导入: 一.朗读课文导入 1.齐读课文 2.认读词卡 二.讲解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找出文中人物。2.分组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带着以下问题分角色读课文

(1)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什么?(2)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怎样?(3)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是什么?(4)“我”看中的雕像是什么样的?(5)黑人少年说什么?(6)“我”为什么没买木雕?(7)少年猜测了什么?(8)“我”为什么感到遗憾?(9)散步时发生了什么事?(10)“我”为什么感动? 学生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三.句子学习和句子练习1.黑板上板书两个句型的句子。2.学生读句子并思考。

3.学生模仿造句,师生进行评议。4.学生写句子。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七课 卖木雕的少年 课文

(1)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什么?(2)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怎样?(3)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是什么?(4)“我”看中的雕像是什么样的?(5)黑人少年说什么?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能够正确、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难点:独立完成练习词语练习、句子练习。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词语卡片,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听写词语 3.齐读课文 二.听力练习

听录音回答问题。指名回答,师生进行评议。三.词语练习1.选词填空。

让七名学生完成,师生进行评议。2.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让六名学生开火车完成,集体订正。四.句子练习和课文练习模仿造句。(自由造句教师讲评)五.课文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讲课文时一块儿讲完。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句子。让五名学生完成,师生进行评议。作业:练习二,三。板书设计:

第七课 卖木雕的少年 练习

用“即将,一模一样,爱不择手,陈列,猜测,看样子”等词语完成句子。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交际活动,写话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1.能够正确流利地进行交流。难点:2.会写读后感。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词语卡片,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你有没有其他民族朋友或外国朋友? 二.交际活动

小组讨论:(1)交朋友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学生先四人一组讨论,讨论完了派代表说一说。2.做游戏:

词语接龙:前一个同学说一个成语,后一个同学以最后一个字为开头,再说一个成语。如:名不虚传---传经送宝---宝刀不老

三.写作练习

1.引导学生写以“难忘的经历”为题一篇作文。2.学生先思考再写。3.教师巡视指导。4.指名读。5.师生进行评议 作业:写作练习板书设计:

第七课

交际活动,写话练习

写以“难忘的经历”为题一篇作文。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课文二 生死攸关的烛光 初读课文,词语学习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教具:词语卡片,有关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故事导入

给学生讲“生死攸关的烛光”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齐读课文。三.学习词语

1.学生说出从文中找出的词语,老师在黑板上板书。2.领读,生跟读,齐读 3.去掉拼音读词语 4.打乱顺序读 5.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6.板书重点句子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 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第七课 课文二 词语

课后反思: 语

子 词

第六课时 讲解课文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发 教具: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卡 2.听写词语 3.齐读课文 二.讲解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2.分组读课文并进行评议。

3.指明读课文第一至第三段并回答以下问题:(1)母子三人为什么参加了秘密传递情报的工作?(2)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什么?

(3)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是怎么做的?(4)一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5)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会怎样?(6)伯诺德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

4.请男生读第四,第五自然段并提问:(1)那位军官做了什么?说了什么?(2)大儿子杰克说了什么?做了什么?(3)那位军官又说了什么?干了什么? 指名回答并进行评议。5.请女生读最后几段并提问。(1)小女儿说了什么?做了什么?(2)少校说了什么?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子三人的机智和沉着? 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七课 课文二 “生死攸关的烛光”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1.能够正确完成课后练习。

难点:2.学生自学拓展阅读内容。使学生知道母鸡生蛋后为什么会咕咕地叫。

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文,听写词语,认读词卡。二.做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1)老师念,学生开火车选。(2)师生一起订正。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上课文时一块儿讲完)

三.拓展阅读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读并知道母鸡生蛋后为什么会咕咕地叫。

作业:听写词语。

板书设计:第七课 课文 “生死攸关的烛光” 练习课后反思

第二篇:双语班汉语教案第三周

第三周(1,2)课时

课题:第六课 大自然的文字

词语

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1.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你们读了本课题目想到了什么?有了哪些疑问?关于文字你想说些 什么?请大胆地给大家讲一下吧!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写法.2.通过预习,检查,课堂讨论和讲练答疑,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做到会读,会写,正确理解并使用的程度.二:能力训练点:结合情景运用重点词语.三:德育渗透点: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好“招牌,星座,鹤,日历,预兆,铁锹,门牌,号码,青苔,水手,海员,农艺师,晴朗,呼应,学识,书,耸立,套”等重点词语的读音和写法会读,完全理解并会使用.教学难点:重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处理法:老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运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启发式教学(读写结合,讲练结合,讲授法,练习法).词语讲解

教学步骤:

1.听写词语.2.学习词语的读音.3.学习词语的意思及用法.4.对疑难词语进行讨论,互帮互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疑难词语.[疑难词语的解释]

1.【招牌】:(名)招,叫人来。 2.【星座】:(名)天文学上为了研究的方便,把星空分为若干区域,每一个区域叫做一个星座。

3.【日历】:(名)历,记录年月日节气的书,表等。4.【预兆】:(名)预,预先;兆,预先表露出来的迹象。.5.【铁锹】:(名)起砂,土的工具。例如:我买了一把铁锹。

6.【青苔】:(名)指阴湿的地方生长的绿色的苔藓植物。例如:我们的田地里有青苔。

7。(水手):(名)船舶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例如:他爸爸是一个水手。8。海员(名):在海洋轮船上工作的人员的通称。例如:海员在轮船 上到齐了。9。农艺师(名):会作物的栽培,选种等技术的人。例如:我爸是一个农艺师。10。呼应(动):一呼一应,互相联系或照应。例如:他们前后呼应来按时完成任务。

11。学识(名):侧重人在学术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多用于书面。“学问“ 可兼 12。耸立(动):侧重表示高而突出。“矗立“侧重表示高而直。“屹立“侧重表示高而稳固,还可比喻坚定不可动摇,可用于人。

[小组活动]

第一组:听写并默写词语。

第二组:找出词语的同义词和近义词。第三组:找出词语的反义词。第四组:利用本科词语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第六课 大自然的文字

* * 词语 —— 组成词组 —— 造句

小组活动_ _分组做练习

[作业]

1.默写词语并用重点词语造句.2.预习课文内容.第一周(3,4)课时

课题:第六课 大自然的文字

课文理解

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1.默写词语并朗读课文片段。

2.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印在或写在白纸上的文

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不是写在和印在白纸上的文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2.能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并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述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二:能力训练点:

3.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4.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和读写能力,初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课文的读音,字句的含义.教学难点:课文的叙述方式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处理法:通过交流体会,讨论理解重难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启发式教学(讲授法,问答法,练习法,思考法).课文理解

教学步骤:1.组织学生独立阅读课文.2.老师范读课文..3.解释疑难词语并句型。

5.用问答式巩固段落的内容...课文的分析:

第一段落(第1~2自然段)

* 小结:叙述认识书面文字的好处。

第二段落:(第3~24自然段)

* 小结:介绍什么 是大自然的文字。

* 第一层(3-4)承上起下,总说大自然的文字。

* 第二层(5-22)具体介绍大自然文字的特点,成因,认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作用。

* 第三层(最后一自然段)总说认识大自然文字的方法。* 学习句型 像。。一样

这一句型表示一事物与另一事物在某方面有共同之处。刚下了一场大雨,外面像冬天一样冷。不是。。而是。。

这一句型表示并列关系,强调肯定的方面。我不是看你可怜,而是真心想帮你。

[小组活动]

第一组:朗读课文回答问题。第二组:朗读课文。

第三组:根据课文内容连词成句。

第四组:谈谈你的发现和观察方法,大家共同增长学识。

[板书设计] 第六课 大自然的文字

第一段(1-2)第二段(3-24)

大自然的各种事物及其变化构成了大自然的文字,我们一定要学会它,用它为我们服务。

作业:1.背诵课文.2.做课后练习.第三周(5)课时

课题:第六课 大自然的文字

练习

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1.背课文.2.造句:1.像…………一样

2.不是 ………而是……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通过做练习,巩固已学内容.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做练习,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练习要求。并按要求做练习.教学难点:在生活中运用.处理法 : 把重点字,词用举例的方法讲给学生听.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讲练结合(讲授法,问答法,练习法,思考法)

练习

一:用指定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1.看鸟的飞行可以预测天气变化。2.我会分辨星座的。3.我们那儿的气候炎热。4.喀什的房子都毁了。5.我勉强自己也听不懂。二,模仿造句:

1.就像每天上七节课一样,星期六也要上七节课。2.要想考上大学,就应当抓紧时间努力学习。3.即使他的学习不太好,但他也照样玩。三,选择恰当的答案完成句子: 2.3.4.B 5.四.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答案.1.2.3.4.D 5.6。7。

注:练习

(六)已在当堂上口头完成(略)

作业:

写作文:观察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然后把它描叙出来。预习课文二。

第三周(6)课时

课题:第六课 课文

(二)大自然的语言

词语理解

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1.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你们读了本课题目想到了什么?有了哪些疑问?你也应该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想说些什么?关于大自然的语言你知道什么吗?请大胆地给大家讲一下吧!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写法.2.通过预习,检查,课堂讨论和讲练答疑,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做到会读,会写,正确理解并使用的程度.二:能力训练点:结合情景运用重点词语.三:德育渗透点: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好“萌芽,周而复始,简便,袭,推移,销声匿迹,起源,孕育,相继”等重点词语的读音和写法会读,完全理解并会使用.教学难点:重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处理法:老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运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启发式教学(读写结合,讲练结合,讲授法,练习法).词语讲解

教学步骤:

1.听写词语.2.学习词语的读音.3.学习词语的意思及用法.4.对疑难词语进行讨论,互帮互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疑难词语.[疑难词语的解释]

1.【萌芽】:(动)1,植物生芽,比喻事物刚发生。2,比喻新生的,未长成的事物。例如:我的梦想刚刚萌芽了。

2.【销声匿迹】:(组)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例如:经过公安部门的严厉打击,倒卖发票者已销声匿迹。

3.【周而复始】:(组)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例如:季节的春夏秋冬,植物的生长荣枯,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4.【起源】:(动)1,开始发生。2,事物发生的根源。例如:世界上一切知识无不起源于劳动。这个故事起源于希腊神话。

5.【简便】:(形)简单方便。例如:做事要周到,不要光图简便。6.【孕育】:(动)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7.【袭】:(动)照样做,依照着继续下去。抄袭,因袭。8.【相继】:(动)一个跟着一个。例如:同学们相继发言。

9.【推移】:(动)(时间,形势,风气等)移动或发展。例如:日月推移。

[小组活动]

第一组:听写并默写词语。

第二组:找出词语的同义词和近义词。第三组:找出词语的反义词。第四组:利用本课词语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第六课 课文

(二)大自然的语言 * * 词语 —— 组成词组 —— 造句 小组活动 —— 分组做练习

[作业]

听写并默写词语

第三周(7,8)课时

课题:第六课 课文

(二)大自然的语言

课文理解

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1.默写词语并朗读课文片段。

2.一年有几个季节?你是怎么么知道的?这就是大自然告诉

我们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具神韵,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它丰富多彩的内涵。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2.能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并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述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二:能力训练点:

3.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4.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和读写能力,初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课文的读音,字句的含义.教学难点:课文的叙述方式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处理法:通过交流体会,讨论理解重难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启发式教学(讲授法,问答法,练习法,思考法).课文理解

教学步骤:1.组织学生独立阅读课文.2.老师范读课文..3.解释疑难词语并句型。5.用问答式巩固段落的内容...课文的分析: 师提出问题,生答

1.2.3.4.5.6.7.8.9.* 春节过后大地有了什么变化? 年年过得怎么样? 什么叫物候?

什么是人民时间经验的总结? 什么叫物候学?

物侯学与气候学有什么不同? 自然现象与气候之间有什么联系? 物候知识在农业生产方面有什么作用? 物侯对农业的重要性在哪里?

第一段落(第1-3自然段)

小结:讲述了什么叫物候。

第二段落:(第4~6自然段)

* 小结:讲述了自然现象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和物候知识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作用。

[小组活动]

第一组:朗读课文回答问题。第二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组:根据课文内容连词成句。第四组:说出自己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第六课 课文

(二)大自然的语言 作业:1.背诵课文.2.做课后练习.3.预习新课。

组长意见:

第三篇:汉语教案(初三双语班6-10)

第五课

坎儿井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词语、汉字、要求会读,懂意思,重点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理解,会用。

2.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句型,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语言交际。3.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课文的结构,能结合课文情景使用。

(二)能力训练点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能答出课后的问题,【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内容,用重点词语和课文里的句型造句。【教学准备】

书,黑板,粉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检查词语学习

第二课时

加深理解词语,学习课文 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第四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第五课时

课文材料的运用,实际练习

第一课时

检查词语的预习情况

【学习目标】 1。自学本课词语,掌握新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重点词语达到会念,会写,完全理解,会用。2。通过自学和小组中讨论学习掌握重点词语,通过课文学习识读新词和汉字。

3。获得新的词语学习方式。

4。能够结合实际,用新词表达意思,学习生字的分析,掌握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检查词语预习

本课的词语比较多,要分清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保证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一般词语则通过课文的学习逐渐识读理解 1。每个人在小组中汇报词语预习情况。①

读准每一个词语。

能弄清每一个词语的意思。

运用重点词语造句。

2。清理出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需要帮助的内容。3。小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讨论解决疑难词语。

1)注意本课词语中出现的多音字的不同的意思不同读音。4。提出需要全班解决的疑难词语。5。词语学习方式提示。

(三)学习方法,学习词语(1)有些词语的解释: 运河—运,运输。

盆地——盆,盆子。盆地因地貌向盆子一样四周高中间低而得名。现代化——使……变得现代。化,表示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2)对比旧词学习新词。

富饶——指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语义较重,多用于形容国家,徒弟,城市,乡村等。“富裕”指财务充足有余,多用于形容家庭,生活等。无垠——一般用于描写自然景物,为书面语。“无边”常和“无际”连用,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干涸——指河道,池塘等没有水,用于书面语。“干枯“是多义词,多用于口语。

音信——指往来的信件和消息,一般用于人。“信息”指各种消息,使用范围广。

性命——只用于人和动物,为书面语。“生命”用于所有生物体,使用范围广。

取代——侧重排除他人或她物而占有其位置。“代替”只是“以甲换乙”,可与“互相”,“彼此”等词语搭配使用。构成——常含有“被动”的意思,“组成”则含有“主动”的意思。察看——强调为了了解情况而细看,“查看”侧重检查,观察事物存在的情况。

修建——和“建筑”都指道路等的施工,“修建”使用范围更广一些。给予——多用于抽象事物,为书面语。“给”可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四)检查的步骤

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词语。2.做练习一至五。

3.用提示中二,三,死的词语造句。

(五)全班交流解决疑难词语

(1)各小组汇报词语学习情况,提出未解决的疑难词语。(2)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同学一起解决疑难词语。【作业】

1.熟读词语,加深理解。

2.抄写词语。3.认真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加深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

1。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学习要求,任务

1)读懂每一句话。

2)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掌握运用新句型。

(三)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7分钟~10 分钟)

要求带着以下问题阅读;

1.坎儿井的水从哪儿来 ? 2.坎儿井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3.神话中的坎儿井和火焰山是怎么形成的? 4.在神话中,人们为什么要从地下引水?

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未理解的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全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表述方式。

3。各小组把还没有弄懂的词语,句子和课文的其他部分汇总,拿到全班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求得对本课课文疑难点的理解。老师的任务不是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深思,联想,慢慢地理解和解决疑难。

(四)串讲课文

1.第一段(1-2自然段)

叙述坎儿井的概况。(1)讲述坎儿井的位置及其作用。(2)

讲述坎儿井的结构。

(3)学习句型:

“之所以…是因为…”

这个举行表示因果关系,先说结果,然后说原因。例如

1)新疆的瓜果之所以有名,是因为特别天的缘故。

2)我们之所以告诉你,是因为我们信任你。2.第二段(3~4自然段)

叙述了一个流传在新疆的有坎儿井的故事。

(1)天神降服了巨龙,于是出现了火焰山和吐鲁番盆地。(2)天神引来了一条河,河水滋润着大地。(3)巨龙挡住了河水,人们挖坎儿井引水。

(五)学生朗读课文

可以老师领读,也可以让学生一起读,要求发音正确,流利; 分小组读或全班齐读。【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达到能用自己的话复述。3。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

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学会新的句型。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2.学生自读课文第五至第六自然段(4分钟~6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边想边思考下列问题。

1)坎儿井为什么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2)现在人们怎样灌溉土地? 3)人们是怎样对待坎儿井的?

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未理解的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全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表述方式。

3。各小组把还没有弄懂的词语,句子和课文的其他部分汇总,拿到全班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求得对本课课文疑难点的理解。老师的任务不是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深思,联想,慢慢地理解和解决疑难。

(一)串讲课文 第三段(5~6 自然段)

1.新的灌溉方式取代了坎儿井。

2.人们建了博物馆,并开发旅游。

(二)学生朗读课文

可以老师领读,也可以让学生一起读,要求发音正确,流利; 分小组读或全班齐读。【作业】

(1)熟读地朗读课文,最好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2)写全篇课文的复述提纲。

第四课时

学习课文(运用)

【教学目标】

1.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2.能听懂与课文材料相似的谈话。3.能复述课文的内容。

4.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想。〖复习旧课〗(1)让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上节课所学句型、词语造句。【教学过程】

(一)复述课文——说的能力

1.每个人按自己写的提纲在小组复述课文,选出代表参加复述课文比赛。2.全班进行复述课文比赛,评出优胜小组看哪一小组说的生动感人,同学评议。

(二)听老师讲故事——听的能力

老师准备一个关于坎儿井的故事,让学生听,听后做相关的练习,例如回答问题,判断对错,复述大义等。

(三)读的训练

(1)学生在小组中读阅读课文。

(2)全体学生进行读书比赛。【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这一篇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和父母听。3. 做练习。

第五课时

做练习而真实交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通过真实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在实际生活中自有交际的目的。.结合课文内容,能够完成练习部分。

〖复习旧课〗

让几位学生背诵课文,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做练习部分。(10分钟-15分钟)

让学生说出简直做不了的部分,把那些疑难题跟全班学生一起解决。

交际话题

1)关于坎儿井,你还知道什么?

2)新疆虽是干旱地区,但水资源比较丰富,你能给大家谈谈吗?

【作业】

1.围绕“坎儿井”写一篇短文。2.预习下一课重点词语。

第六课

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词语、汉字、要求会读,懂意思,重点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理解,会用。

5.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句型,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语言交际。6.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课文的结构,能结合课文情景使用。

(二)能力训练点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能答出课后的问题,【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内容,用重点词语和课文里的句型造句。【教学准备】

书,黑板,粉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检查词语学习

第二课时

加深理解词语,学习课文 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第四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第五课时

课文材料的运用,实际练习

第一课时

检查词语的预习情况

【学习目标】

1。自学本课31个词语,掌握新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重点词语达

到会念,会写,完全理解,会用。2。通过自学和小组中讨论学习掌握重点词语,通过课文学习识读新词和汉字。

3。获得新的词语学习方式。

4。能够结合实际,用新词表达意思,学习生字的分析,掌握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检查词语预习

本课的词语比较多,要分清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保证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一般词语则通过课文的学习逐渐识读理解 1。每个人在小组中汇报词语预习情况。①

读准每一个词语。

能弄清每一个词语的意思。③

运用重点词语造句。

2。清理出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需要帮助的内容。3。小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讨论解决疑难词语。

1)注意本课词语中出现的多音字的不同的意思不同读音。4。提出需要全班解决的疑难词语。5。词语学习方式提示。

(三)学习方法,学习词语(1)有些词语的解释: 招牌——招,叫人来。

日历——历,记录年月日节气的书,表等。

预兆——预,预先。兆,预先表露出来的迹象。磁针——磁,磁性。针,细长像针的东西。新奇——新,新鲜。奇,特别。(2)对比旧词学习新词。

耸立——侧重表示高而突出。“矗立”侧重表示高而直。“屹立”侧重表示高而稳固,还可比喻坚定不可动摇,可用于人。

学识——侧重人在学术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多用于书面语。“学问”可兼指系统的知识和人所掌握的知识,多用于口语。融化——多指冰,雪等固体变成水。“溶化”指将固体放在液体里溶解。“熔化”指固体因受热而变成液体。几种不同的东西混合为一体只能用“融化”。照耀——强调强光直射物体,光照面较广,常用于比喻。“照射”侧重指光线直射物体,不强调光线强度,光照面较窄。

(四)检查的步骤

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词语。

2.做练习一至五。

(五)全班交流解决疑难词语

(1)各小组汇报词语学习情况,提出未解决的疑难词语。(2)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同学一起解决疑难词语。【作业】

1.熟读词语,加深理解。2.抄写词语。3.认真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加深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

1。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学习要求,任务

1)读懂每一句话。

2)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掌握运用新句型。

(三)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至倒数第四自然段。(11分钟~13分钟)

要求带着以下问题阅读;

1.文字有什么作用? 2.另外一套文字是什么? 3.水手是怎么辨明方向的?

4.飞行员,鸟,蜘蛛是怎样阅读天上的信息的? 5.建筑工人怎么看待地下的石灰石? 6.森林中的大石头是怎么来的?

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未理解的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全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表述方式。

3。各小组把还没有弄懂的词语,句子和课文的其他部分汇总,拿到全班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求得对本课课文疑难点的理解。老师的任务不是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深思,联想,慢慢地理解和解决疑难。

(四)串讲课文

1.第一段(1-5自然段)

介绍文字用处很大,引出另一套文字——大自然的文字。

2.第二段(6~倒数第四自然段)介绍大自然的文字起到的作用。(1)介绍水手利用星座这个大自然的文字辨明方向。(2)飞行员,鸟,蜘蛛阅读天空这本大书了解情况。(3)建筑工人读懂了地下的石灰石。(4)色白林中的大石头原来是漂砾。(5)学习句型;

“像…一样”

这一句型表示一事物与另一事物在某方面有共同之处;例如; 1)刚下了一场大雨,外面像冬天一样冷。2)小丽华的汽车像真的一样。

“不是…而是”

这一句型表示并列关系,强调肯定的方面。例如;

1)他不是不知道今天要上课,而是到医院看病去了。2)我不是看你可怜,而是真心想帮你。

(五)学生朗读课文

可以老师领读,也可以让学生一起读,要求发音正确,流利; 分小组读或全班齐读。【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达到能用自己的话复述。3。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

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学会新的句型。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2.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3分钟~5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边想边思考下列问题。

1)怎样才能学会达自然的文字?

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未理解的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全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表述方式。

3。各小组把还没有弄懂的词语,句子和课文的其他部分汇总,拿到全班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求得对本课课文疑难点的理解。老师的任务不是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深思,联想,慢慢地理解和解决疑难。

(一)串讲课文 第三段(6~8自然段)

讲述学习打自然的语言的方法。

大自然的各种事物及其变化构成了大自然的文字,我们一定要学会它,用它为我们服务。

(二)学生朗读课文

可以老师领读,也可以让学生一起读,要求发音正确,流利; 分小组读或全班齐读。【作业】

(1)熟读地朗读课文,最好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2)写全篇课文的复述提纲。

第四课时

学习课文(运用)

【教学目标】

1.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2.能听懂与课文材料相似的谈话。3.能复述课文的内容。

4.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想。〖复习旧课〗(3)让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用上节课所学句型、词语造句。【教学过程】

(一)复述课文——说的能力

1.每个人按自己写的提纲在小组复述课文,选出代表参加复述课文比赛。2.全班进行复述课文比赛,评出优胜小组看哪一小组说的生动感人,同学评议。

(二)听老师讲故事——听的能力

老师准备一个关于大自然的故事(如《人与自然》,让学生听,听后做相关的练习,例如回答问题,判断对错,复述大义等。

(三)读的训练

(1)学生在小组中读阅读课文。

(2)全体学生进行读书比赛。【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这一篇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和父母听。3. 做练习。

第五课时

做练习而真实交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通过真实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在实际生活中自有交际的目的。.结合课文内容,能够完成练习部分。

〖复习旧课〗

让几位学生背诵课文,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做练习部分。(10分钟-15分钟)

让学生说出简直做不了的部分,把那些疑难题跟全班学生一起解决。

交际话题

3)你们知道看到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它们表达了什么信息? 【作业】

1.围绕“自然”写一篇短文。2.预习下一课重点词语。

第七课

测定地震第一人— 张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本科的词语,能运用常见的学习方法理解词语,结合情景运用重点词语。

惩罚

标志

精通

从事

维持

缓慢

准确

观测

完备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下列句型的运用。能力目标:学会观察自然,培养一种追求科学的精神。教学重点:课文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动词,形容词的用法,文章表达的思想及写作。

二、教学步骤:

第一、二节课

检查词语的预习

[学习目标] 1.掌握新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重点词语达到会说、会写、会用。2.获得新的词语学习方式。

3.能够结合实际,用新词表达意思。[教学过程]

(一)学习任务、要求

任务:初读课文,学习掌握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要求:以自学和小组学习为主,通过课文的学习,把不理解的词语挑出来,运用以往的方法,尽量在小组学习中解决。

(二)交流预习

本课新词语的学习,要分清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保证重点词语的理解应用。一般词语则通过课文的学习逐渐识读理解。1.每个人在小组中汇报词语预习情况。(1)读准每一个词语。

(2)能弄清每一个词语的意思。(3)运用重点词造句。

2.清理出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需要帮助的内容。3.小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讨论解决疑难词语。

4.确实有困难,小组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提交全班解决。

(三)大班汇报学习

1.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小组学习情况。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疑难词语。(1)从理解汉字意义入手学习词语。(2)从词语搭配学习词语。(3)比较学习词语。(4)强化训练

回到小组,运用重点词语造句或陈述事情。

五、布置作业:内容:抄写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并用重点词造句。目的:会写会运用所学词语。

要求:能听写所有的词语。方法:批改讲评,听写。

第三节课

初识课文

一、检查复习,预习。

1.利用本课的词语完成卡片上的题。2.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二、授新课

导入课文:听一听同学们对地震的看法。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

(1)“候风地动仪”是怎样测量地震的?(2)“浑天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张衡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

(4)张衡在天文学上、数学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三、让学生自渎课文。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叫学生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内容:熟读课文

目的:会读并理解 要求:达到流利程度

方法:课上检查

第四节课

课文理解1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提高阅读能力。3.学会新的句型。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学习任务、要求 1.读懂每一句话。2.掌握运用新的句型。

3.熟练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的意思。

(二)自渎课文 1.导入课文学习。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用什么方法才能把它预测出来呢?可能有许多人认为:现代人都难以预测,何况古代人呢?那么就请看东汉时期的张衡是怎样预测地震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追求科学的精神。

第一部分:

2.学生默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下列问题。1)文章的第一段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2)张衡是谁?是哪里人? 3)关于张衡你知道哪些?

(三)小结课文内容

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张衡的简介

(四)朗读课文

小组自渎;全班朗读课文比赛。

(五)、布置作业

内容:熟读课文

目的:掌握课文内容 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

方法:课上检查

第五节

课文理解2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提高阅读能力。3.学会新的句型。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自渎课文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

1.学生默读此部分,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天文学有哪些学派?张衡属于哪一派? 2)张衡发明的天文仪器能起什么作用?

3)张衡在天文学上、数学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二)分析文章结构

举例说明张衡的发明并作用。

(三)朗读课文

自渎课文;抽读课文。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内容:熟读课文

目的:掌握课文内容 要求:能流利地读课文

方法:给老师读

第六节

课文材料的运用 [教学目标] 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训练听说写的能力。1.能听懂与课文材料相似的谈话。2.能复述课文的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学习任务

1.能够听懂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故事。

2.能够自己复述课文内容,学习优秀者能够自己讲内容相似的故事。

(二)学习要求

在小组中人人开口讲话,做好参加在大班比赛或表演的准备。

(三)听力训练

1.老师改编、缩写课文,以口语的方式讲给同学们听。2.学生听后回答问题。

(四)口语训练

1.每个人在小组中复述课文。

2.准备全班的知识竞赛,搜集相关的知识题。

3.举行全班知识竞赛,内容包括张衡相关知识。题目来自各小组和老师。

(五)作业 1.阅读短文

2.写一段参加知识竞赛的体会。目的: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 检查方式:提问

第八课

“魔鬼三角”之谜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7词语,要求会读,懂意思。

重点掌握16个常用词:论点、一瞬间、摸不着头、前往、解开、另外、众说纷纭、庞大、畏惧、现场、急剧、通常、骤然、估计、罪魁首祸、扭曲、束缚、发掘。要求会念、完全理解、会用。

2、学习本课的句型,要求能结合情景使用。

3、学习汉字“爆、炸、迅、氧、漩、涡、隧、葬、纭、庞、兆、惧、寂、骤、骸、魁、缚、掘”,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结构学习。

3、课文学习: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大意。

5、学会真实交际,了解“魔鬼三角”之谜及其解释。

二、教学步骤:

第一、二节课

检查词语的预习

一、学习目标

通过学生的预习、检查、讲练,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达到会读、能理解、会用的程度。

二、按照一定的学习方法,检查词语的预习

1、分析词语内部结构,从汉字意义和组合意义来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讯号:讯,消息;信息

漩涡:漩,旋转。涡,漩涡。可写作漩涡。隧道:隧,地道。

地壳:壳,坚硬的外皮。

一瞬间:瞬,眼珠一动;一眨眼。瞬间,转眼之间。

2、对比旧词学习新词。

庞大:多指形体和组织方面,常含有贬义。“巨大”多指数量和规范方面。畏惧:动词,可带宾语,多用于书面。“恐惧”是形容词,“害怕”是动词,可与“畏惧”互换使用,多用于口语。

通常:侧重表面看是常见的,只用于事。“一般”还有“身份、等级不特殊”的意思,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和物。骤然:副词,用于书面。“突然”还可作形容词,较常用。

三、检查的步骤

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词语。

2、又不懂不会的词语,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讨论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提交到全班,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

3、把个组提出的疑难词语写在黑板上,采用打雷的形式,看哪一个小组解决的又多又快,增加小组积分。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所有的词语,做到能流利地渡河书写、使用。

2、抄写词语,用16个重点词语造句。

目的:会写会运用所学词语。

要求:能听写所有的词语。方法:批改讲评,听写。

第三节课

初识课文

一、教学目标

通过自读理解掌握并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二、检查复习,预习。1.检查学生预习课文情况。

二、授新课

导入课文:百慕大三角区海域,使无数的船只、飞机和人神秘的失踪,因而也引起了各种猜测。科学家经过考察,认为是甲烷在作怪。你相信吗? 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

3.百慕大三角区发生这些失踪的原因是什么? 4.甲烷是怎样产生的? 5.甲烷为什么会溶解?

6.飞机和船只发生的意外一样吗?为什么?

7.你是怎样理解“科学家犹如丈八金刚,完全摸不着头脑”这句话?

三、让学生自渎课文。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叫学生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内容:熟读课文

目的:会读并理解 要求:达到流利程度

方法:课上检查

第四节课

课文理解1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该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二、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8分钟~10分钟)

要求带着下列问题阅读。

3.“魔鬼三角”发生了哪些疑难?

4.科学家对“魔鬼三角”之谜是如何理解的? 5.这些解释让人信服吗? 6.“甲烷”之说的内容是什么?

三、串讲课文

1、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叙述“魔鬼三角”出现的一系列疑难,人们对此众说纷纭。1)先讲述一些著名疑案,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科学家对疑案的种种解释都不能自圆其说。3)学习句型 “连…….也…….”

这一句表示对所说的事实或情况加以强调,“连”前面还可以加副词“就”以加强语气。“也”有时可以替换成“都”。如:

⑴ 他怎么连这么简单的字也(都)不认识。⑵ 他很忙,连看也(都)没看我一眼。“有的……有的…….还有的…….”

⑴ 操场上,同学们有的打篮球,有的打排球,还有的踢毽子。⑵ 星期天,大家有的呆在宿舍,有的上了街,还有的回了家。

2、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美国科学家对“魔鬼三角”之谜新的解释,并得到研究对的证实。

1)海底的甲烷溶解时形成的气泡上涌造成船只和飞机失踪。2)研究队对上述解释作证。

3)学习句型“一旦…….使…….” 这个句型表示条件关系,“一旦”引出一定的条件,“就”引出这种条件下必然产生的结果,在口语中“便”可替换成“就”。例如:

⑴ 这里一旦失火,便(就)会引起更大的火灾。⑵ 小偷一旦遇到他,便(就)别想逃走。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梳理前两段表述的内容。

2、作业

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

第五节

课文理解2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该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三、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4分钟~5分钟)

要求带着下列问题阅读。

1)海底甲烷释放时,水的密度会发生什么变化? 2)甲烷气泡是怎样使飞机坠海的?

3)失事船只和飞机为什么不发求救讯号? 4)人们为什么找不到肇事船和飞机残骸?

三、串讲课文

1、第三段(第4自然段)

描述“魔鬼三角”发生意外的经过。学习句型:“纵然……也……”

这个句型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意义与“即使……也……”相仿,一般用于书面语中。“纵然”也可以省略为“纵”。例如:

⑴ 纵然困难再大,我相信他们也能克服。⑵ 那是我们纵然想学习也没有条件啊。“除(了)……外,……也……”

该句表示排除已知,补充其他,后面常有“也”与之后应。例如: ⑴ 他除了有时打篮球外,也没什么爱好。⑵ 这件事除我之外,小李也知道。

四、归纳课文的结构

“魔鬼三角”地区曾发生多起飞机和船只失踪事件,人们众说纷纭。后来有人提出“甲烷”说,这似乎能解释疑案,也比较可信。

五、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4.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

5.熟读本段课文,做到能流利地口述文中的故事。

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能流利地读课文。

方法:给老师朗读或口述文中的故事。

第六节

课文材料的运用

一、教学目标

1、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训练听说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2、每个学生都能运用可我呢提供的材料,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二、复述课文——说的训练

1.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复术,然后推选代表到全班复述。

2.全班课文复述比赛,看哪一个小组的代表复述得好,分别计分。

三、听老师讲故事——听的训练

老师准备一个科学之谜(如课后的“海底金字塔”或“喀纳斯水怪”等),也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改编,让学生听,听后做相关练习,例如回答问题、判断对错、复述大意等。

四、读的训练

找一篇关于自然之谜的文章,让学生读,加深对本课主题的解释。

五、小结课文学习,布置作业(5)阅读课后的短文。

(6)准备结合本课主题发言。目的: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 检查方式:提问

第七节课

练习及课外阅读

一、检查复习

叫学生口头回答问题

二、授新课

练习剩余部分(学生独立做为主)阅读理解:

先让学生默读,然后叫几名学生,看谁读得又快又好。学习文中的新字词。

让学生说出简要内容和自己的体会。

三、小结本节课的学习

四、布置作业

内容:复述课文

目的: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必须掌握课文及课后练习。

方法:课前检查。

第八节

交际练习

一、学习目标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通过具体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能在实际生活中自由交际的目的。

二、交际话题

你知道什么未解之谜?给大家说说。

三、布置下一课的预习

1.重点词语:教养、差距、遵守、综合、名声、极品、瞭望、吆喝、慕名、交流、自助、生怕、喧哗、人满为患、依次、满满当当、致歉、平时、自觉、主动、失落、端详、蜂拥而至、脱口而出、沉醉、典雅、一走了之、品味、憋、浓厚、颁布、实施等。2.给类词语最好用所提示的方法学习。3.列出自学有困难的词语,说明疑难之处。

四、总结全课学习,布置作业:

写作文:围绕“……之谜”写一篇短文。或者完成练习十。目的:巩固新知识。

要求:认真完成 方法:课上检查。

第九课

欧洲到处静悄悄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的46词语,要求会读,懂意思。

重点掌握32个常用词:教养、差距、遵守、综合、名声、极品、瞭望、吆喝、慕名、交流、自助、生怕、喧哗、人满为患、依次、满满当当、致歉、平时、自觉、主动、失落、端详、蜂拥而至、脱口而出、沉醉、典雅、一走了之、品味、憋、浓厚、颁布、实施等。要求会念、完全理解、会用。

2、学习本课的句型,要求能结合情景使用。

3、学习汉字“蕴、瞭、吆、慕、喧、患、罕、偌、谧、轩、昂、憋”,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结构学习。

3、课文学习: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大意。

5、学会真实交际,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步骤】

第一、二节课

检查词语的预习

一、学习目标

通过学生的预习、检查、讲练,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达到会读、能理解、会用的程度。

二、按照一定的学习方法,检查词语的预习

1、分析词语内部结构,从汉字意义和组合意义来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底蕴:蕴:事理深奥的地方。差距:差:差别。距,距离 藏纳:纳:容纳。极品:极,最上等的。

瞭望:瞭,登高处远望吆喝:吆、喝,大声叫喊 慕名:慕,仰慕喧哗:喧,声音大。哗,吵闹

人满为患:满,全部充实;达到容量的极点。患,灾难

2、对比旧词学习新词。

平时:仅用于时间,区别于特定的时间。“平常”使用范围广,可用于各种食物。

自觉:侧重自己有所认识和觉悟。“主动”侧重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跟“被动”相对。

安谧:侧重安稳、正常和安静的状态,多用于具体环境,为书面语。“安静”侧重周围。

安稳,没有吵闹,多用于形容环境、心情或人的状态。“安宁”侧重秩序正常、心情安定,适用于社会秩序和人的心情。

三、检查的步骤

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词语。

2、又不懂不会的词语,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讨论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提交到全班,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

3、把个组提出的疑难词语写在黑板上,采用打雷的形式,看哪一个小组解决的又多又快,增加小组积分。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所有的词语,做到能流利地书写,用32个重点词语造句。

2、抄写词语。

目的:会写会运用所学词语。

要求:能听写所有的词语。方法:批改讲评,听写。

第三节课

初识课文

二、教学目标

通过自读理解掌握并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三、检查复习,预习。

1.检查学生预习课文情况。

二、授新课

导入课文:欧洲为什么到处静悄悄?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的“静悄悄”? “静悄悄”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仔细阅读体会。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

4.巴黎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5.巴黎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

6.巴黎和英国、德国在哪些方面表现出静悄悄的?

三、领读、齐读、个别朗读。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叫学生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内容:熟读课文目的:会读并理解要求:达到流利程度

第四节课

课文理解1 3.学习目标

a)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提高阅读能力。c)通过该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4.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6分钟~8分钟)

要求带着下列问题阅读。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2.巴黎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3.巴黎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

4.巴黎和英国、德国在哪些方面表现出静悄悄的?

三、串讲课文

1、第一段(第1自然段)

叙述作者但巴黎后的突出感觉是安谧和宁静。1)巴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底蕴的含义。2)巴黎的繁华和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3)学习句型“不论…….不论…….” 这个句型常与“都”一起使用,表示条件关系,“不论”引出条件“都”后面表示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不论”或“不管”。如: ⑴ 不论是谁,不论在哪里,都要遵守社会公德。

⑵ 不论在报纸上,也不论在电视上,现在人们都在谈论这件事。

2、第二段(第2~3自然段)

叙述作者在欧洲各地的感受。

1)参观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时,虽然人很多,但很安静。2)在英国和德国的许多城市,人们说话都很轻。3)学习句型

“无论是…….还是…….都…….”

这个句型与上一个句型表示的关系都是条件关系,不同的是当两个并列的条件属于同一类时,就用这个句型。例如:

⑴ 不论是你还是我,都应该遵守学校的制度。

⑵ 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参加了这项有意的活动。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梳理前三个自然段表述的内容。

2、作业 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

第五节

课文理解2

一、教学目标

继续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5.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6分钟~8分钟)

要求带着下列问题阅读。i.在法兰克福作者入住的酒店,开饭时间过了,为什么里面好像冷冷清清的?

ii.欧洲人吃饭时的情形是怎样的? iii.在欧洲,人们开车是怎样通过红绿灯路口呢? iv.路人相逢是怎样的情形?

三、串讲课文

1、第三段(第4~6自然段)

叙述作者在欧洲各地的感受。

⑴法兰克福特餐厅给作者的印象。⑵欧洲人在一些公共场合的情况。⑶欧洲人过马路的情形。学习句型:

“只要……都……”

这是一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只要”带出一个充分条件“都”带出这个条件下的必然结果。例如:

⑴ 只要参加今天学雷锋做好事的同学,都应该受到表扬。⑵ 只要是六岁以上的儿童,都应该上学。“尽管……也……”

这个句型表示转折关系,但转折语气较轻。前一分句表示承认某种事实,后一分句表示前面的事实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和变化。⑴ 尽管我还小,也能帮父母做一点事了。⑵ 尽管我家不富裕,父母也还是让我上大学。

四、归纳课文的结构

巴黎这个繁华的都市永远是宁静的,在德国和英国的许多城市,人麽说话都很轻,在整个欧洲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相比之下,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

2、熟读本段课文,做到能流利地口述文中的故事。目的:掌握课文内容。

要求:能流利地读课文。

方法:给老师朗读或口述文中的故事。

第十课

大兵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的18词语,要求会读,懂意思。

重点掌握16个常用词:冻僵、棉袄、毡帽、羊绒、悬崖、摸索、拂晓、剃、驱寒、厉害、实在、吃亏、声张、警告等。要求会念、完全理解、会用。

2、学习本课的句型,要求能结合情景使用。

3、学习汉字“僵、袄、毡、拂、剃、驱、憨”,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结构学习。

3、课文学习: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大意。

5、学会真实交际,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第一、二节课

检查词语的预习

一、学习目标

通过学生的预习、检查、讲练,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达到会读、能理解、会用的程度。

二、按照一定的学习方法,检查词语的预习

1、分析词语内部结构,从汉字意义和组合意义来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冻僵:僵,肢体不能活动。棉袄:袄,有例子的上衣

羊绒:绒,人或动物身上的短而柔软的毛。冰雕:雕,雕刻。

悬崖:崖,山石或高地陡立的侧面。驱寒:驱,赶走。寒,寒冷 憨厚:憨,朴实。厚,厚道

2、对比旧词学习新词。

摸索:着重指在方向不明、经验不多的情况下寻找。“探索”着重指为解决问题而多方现寻求答案。

拂晓:指天快亮的时候,常用于军事行动。“黎明”指天快亮到天刚亮的时候,常用于比喻。“凌晨”指半夜后到天亮的各个时候,有时还注明具体时间。

三、检查的步骤

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词语。

2、又不懂不会的词语,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讨论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提交到全班,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

3、把个组提出的疑难词语写在黑板上,采用打雷的形式,看哪一个小组解决的又多又快,增加小组积分。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所有的词语,做到能流利地书写,用32个重点词语造句。

2、抄写词语。

目的:会写会运用所学词语。

要求:能听写所有的词语。方法:批改讲评,听写。

第三节课

初识课文

3、教学目标

通过自读理解掌握并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4、检查复习,预习。1.检查学生预习课文情况。

二、授新课

导入课文:一位年轻的新兵把身上所有保暖的衣物送给了他人,又在暴风中与死神艰难的搏斗了数小时,最终冻死在获救的车轮下。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

(1)大兵给人的印象是什么样的?(2)大兵是怎样帮助车厢里的人?

(3)人们为什么认为大兵应该这样做?为什么大兵自己也这样认为?

(4)为什么只有大兵感觉到了不详?

(5)大病为什么没有声张,让人们来帮助他?

三、领读、齐读、个别朗读。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叫学生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内容:熟读课文

目的:会读并理解要求:达到流利程度

方法:课上检查

第四节课

课文理解1 4.学习目标

a)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提高阅读能力。c)通过该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

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5.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6分钟~8分钟)

要求带着下列问题阅读。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

1、这辆卡车为什么不开走?

2、车上有那些人?

3、车里的情况怎么样?

4、为什么说大兵是乘客中穿得最保暖的人?

5、大兵为什么把大衣、帽子、手套、棉袄给了别人?

6、大病为什么不买棉袄?

三、串讲课文

1、第一段(第1~4自然段)

叙述一辆卡车被困时车内的情景,交待时间和背景。1)交待时间和背景,突出车内的寒冷。2)注意文中是怎样描写车内的情景。

2、第二段(上)(第5~16自然段,即从“那个兵”到“使他们的冷上加冷了…….)”

叙述大兵把大衣、帽子、手套、和棉袄送给的情景。1)描写大兵的穿戴,突出大兵本来不会受冻。

2)体会大兵把大衣、帽子、手套、和棉袄送人时的想法。3)理解大兵不愿买棉袄的原因。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梳理前两段表述的内容。

2、作业

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

第五节

课文理解2

一、教学目标

继续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6.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十七至最后一自然段,即从“再后来,天就黑了”至最后(8分钟~10分钟)要求带着下列问题阅读。i.大兵为什么不买大头鞋? ii.大兵为什么用大头鞋换半瓶酒? iii.大兵为什么为什么下了车?

iv.司机领来救援人员时,大病为什么没欢呼? v.大兵是怎样有一个人?

三、串讲课文

1、第二段(下)(第17~27自然段,即从“再后来,天就黑了”到“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

⑴描写兵用大头鞋换酒的过程。

⑵体会大兵用大头鞋换半瓶酒。

2、第三段(第28~29自然段,即从“车被困在一条山路上”到最后”)叙述大兵止住了客车向悬崖边下滑,救了全车的人。

四、归纳课文的结构

一辆客车被困在山路上,车内非常寒冷,一位大兵把身上所有保暖的衣物送给了别人,还用大头鞋换酒给大家喝。为防止客车滑向悬崖,他用退垫在车轮下,最后被冻死。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保住了全车人的性命。

五、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4.熟读本段课文,做到能流利地口述。目的:掌握课文内容。

要求:能流利地读课文。

方法:给老师朗读或口述文中的故事。

第四篇:六年级双语班汉语教案第二课

第二课 我要画什么

教学目标: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2、3、4、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围绕话题“爱心”,结合学习实际谈谈认识。通过课文学习,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下列词语:

连环画、犁、卷发、神话、嘴巴、工友等。

5、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下列句子的运用。

(1)他画什么,什么就变成真的了。(2)只准画一次,行不?

6、通过词语和课文学习,积累词语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

7、德育渗透: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人人都要有爱心,想一想该怎样帮助有困难的人?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字词句的掌握,写作训练。教法:引导法

学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学前的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课时:7课时

第一课时 课文一的学习

我要画什么

课时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加深对学习方法的认识。

3、通过故事的学习,教育学生要有爱心。教学重点: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2、加深对学习方法的认识。教学难点:

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直入课文。读课题,导入:

课文写得很有趣,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和文中的同学一起分享有趣的事。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2 交流。

三 学习第二节,探究神笔之神。马良的神笔究竟神在何处?课文哪一节写了这个内容? 2 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神笔之神。3 朗读交流。

四 学习第三—第十五节,了解“画什么”。自读课文3至15节,思考:文中的几个小学生分别想用神笔画

什么? 2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朗读有关句子。(画什么的句子)

五、指导朗读

1、学生齐读课文。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分角色读课文。

六、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2、我要画什么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第二课时 词语句型学习

课时目标:

1、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2、掌握文中的特殊句型 教学重点:句型的运用 教学难点:词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词语。

1、看拼音查词典学习下列词语。

连环画:根据故事所叙述的情节,顺次排列成一系列有字有画的小册子。

犁:耕地的农具。

卷发:头发的天然卷曲或模仿这种卷曲做成的发式。神话:指传说中的神仙和古代神化英雄的故事。嘴巴:∶嘴,口。

工友:单位里打杂的工人。

启蒙:传授基础知识或入门知识启蒙工作。

2、从汉字的意义和组合方式学习下列词语。沐浴:蒙受;受润泽。

编辑: 在出版部门专门处理稿件的人。口子:∶撕的洞或裂缝。

欲言又止:想说又停止不说。形容有难言的苦衷。盲人: 失去视力的人。

3、根据词语解释或联系已学过的词语,掌握下列新词。带劲、慢腾腾、拐角等。

4、词语例释。

(1)指导学生自读解释理解词语。

(2)读词组,学生说说还可以组成那些词组。

(3)请学生模仿造句,教师进行指导。

二、学习句型

(1)他画什么,什么就变成真的了。

例如: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吧。

(2)只准画一次,行不?

例如:我在玩一次,行不?

(让学生自己说)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1、用所学词语说话

2、熟读词语

四、板书设计:

2、我要画什么 句子:

(1)他画什么,什么就变成真的了。

例如: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吧。

(2)只准画一次,行不?

例如:我在玩一次,行不?

第三课时 用听说读写方式学习课文

课时目标:

1.完成课后听力训练。2.会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一、听力训练

1、完成教科书上课后听力练习。

听录音,选择正确的答案。

二、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

每位同学在小组内复述课文,要求不看书,凭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复述课文,尽可能做到完善。

2、分角色表演课文。(1)以小组为单位准备。(2)师生一同点评。

三、写话练习。

1、写一写张小莉的心理想法。

2、师巡视指导,学生边想边写。

3、全班交流,请同学读一读所写内容。

4、点评,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练地复述课文。

五、板书设计:

2、我要画什么

写一写:张小莉的心理想法。

第四课时 课文二的阅读理解

神笔马良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想不想了解神笔马良的故事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二《神笔马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把语句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教师巡视)

2.指名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

1.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

(1)马良是怎样学会画画的?

(2)马良为什么只给穷人画画?(3)你从马良身上学到了什么?

2、解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四、指导朗读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准备复述课文。

第五课时 用听说方式学习课文二

课时目标:

1、完成听力训练。

2、会复述和表演课文。教学过程:

一、听力训练

1、教师把课文内容改编成听力短文,读给学生听。

2、听后做练习,回答问题。

二、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

每位同学在小组内复述课文,要求不看书,凭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复述课文,尽可能做到完善。

2、进行讲故事比赛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练完整地复述课文。

第六课时 学习生字词

课时目标:

1、能够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并会组词。

2、理解并会运用本课词语。教学重点:生字学习。教学难点:词语的掌握。教学过程:

一、生字学习

1、展示本课生字。

2、分析字形结构。

3、指导书写。

(教师指导学生要按笔画笔顺规范写生字)

二、学习本课词语。

1、展示本课词语。

2、逐个理解词语。

3、词语运用,用所学词语造句。

4、读词语。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字词练习。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第七课时 口语交际活动

课时目标:

1、完成课后交际活动。

2、结合本课话题能够顺利进行表达。教学重点:积极参与交际活动。

教学难点: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教学过程:

一、真实交际。

1、学生完全脱离教科书进行表达。

2、老师给出情景让学生进行表达。(学生要在已学课文和汉语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课文话题,联系真实情景进行表达。)

二、口语交际。

1、完成教科书上课后练习中的“交际活动”。

2、结合本课话题,设计以下情景,让学生积极讨论表达。

情景:假如让你用马良的神笔画画,你会画什么?(学生进行讨论表达,教师引导学生表达准确。)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1、预习新课

四、板书设计:

2、我要画什么

情景:假如让你用马良的神笔画画,你会画什么?教学反思:

第五篇:双语小学五年级上册汉语教案

双语小学五年级上册汉语教案

第一课 师生情

库尔玛乡中心小学 努尔比亚·阿布力米提

教学题目:第一课 《师生情》词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本课中的篮子、县城、身影、补养、吊瓶、操劳、操心、劳累、疲倦,这些生词的读音及运用。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会造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师生之间的感情,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的读出词语的读音。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的把词语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教学方法:跟读法、讲解法、举例法 学习方法:小组分工合作学习法 教学手段:课本、多媒体、相关图片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师生情》这篇课文题目讲解的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深厚情谊,那么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的词语。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师生情

词语 一课时

生词

教学过程及内容:学习词语

1、篮子(lán zi)义:用竹、柳条、塑料等编成的容器,上面有提梁。句:她提着一篮子苹果走了 她胳膊上挎着一只篮子。

2、县城(xiàn chãng)义:县政府所在的城镇 句:我们的县城很美丽。你去过县城吗?

3、身影(shēn yǐng)义:人的身体或物体的平面投影一个高大的身影 句:看着他远去的身影,她突然觉得很不舍 高大的身影

4、补养(bǔ yǎng)义:靠饮食或药物来滋养身体

句:爸爸工作太劳累妈妈煮鸡汤给他补养身体。

5、吊瓶(diào píng)义:就是你生病了,去医院,要打点滴 句:你会挂吊瓶吗? 医生会挂吊瓶。

6、操劳(cāo láo)义:辛苦地劳动,费心照料

句:妈妈终年为田里活操劳 这事请您多操劳

7、操心(cāo xīn)义:费心;劳神 句:一直为你操心的人

8、劳累(láo lâi)义:因劳作而疲倦 句:有些人会用太过劳累为借口拒绝干活

9、疲倦(píjuàn)义:劳累困倦

句:一个疲倦的人一小时里会损失多少时间呢?

思想教育:父母为我们操心劳累,作为子女的我们应当学会感恩,在平常生活中做我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减轻父母的压力。

巩固练习:给下面的词语注音,并造句。

篮子()()操心()()作业:每一个词语抄写三遍并造一个句子。课后反思:

下载新教版双语班五年级第五至第七课汉语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教版双语班五年级第五至第七课汉语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双语班汉语教案第一课(xiexiebang推荐)

    第一课 鲁迅爱书的故事 教学目标: 1、 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 3、 4、 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 围......

    新疆小学双语班汉语课程教案五年级上期(第二课)

    第二课 看谁算得快 第一课时 词语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 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 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1.让学生掌握句型。 2.让学生掌握词语的......

    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七课教案

    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七课教案 制作人:柴俊星、辛慧 海南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1.教学类型: 新实用汉语课本(英语版),出版于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教学对象: 零起点的汉语初学者......

    五年级(下册)普通班汉语教案

    授课时间:2012年4月 日 课 题: 第十一课 难忘的泼水节 课型: (词语1~16) 教学目标: 1.记住每个词语的读法及书写规则。 2.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并会组成词组。 3.培养学生的实际应......

    初中三年级双语班汉语教案__第八课(5篇)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一、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的37个词语,要求会读,懂意思。重点掌握16个常用词:爆炸,论点,一瞬间,摸不着头脑,前往,解开,另外,众说纷纭,庞大,畏惧,现场,急剧,通常,骤然,估......

    双语班汉语二年级上册《差点儿忘了》教案

    授课时间:2012年10月15日—— 2012年10月19日 第七周七课时 课题:第七课 差点儿忘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一、课文二。 2. 能识读24个词语并掌握它们......

    双语班三年级汉语上册第8课教案

    第八课 要下雨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 利用课文材料,联系交际生活,围绕观察动物的特殊能力,认识动物......

    八年级下册汉语教学计划(双语班)[大全]

    八年级下册汉语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汉语课程标准》为依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把汉语的工具性摆在第一位,应以培养学生汉语实际应用能力作为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