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教学方法谈
讲座
(二)作文教学应知的理念及对策
孙宝琴2015、10、14
一、作文教学应知的三种理念。
(一)降低难度
回归原点
1.“真”是儿童作文的最大特性。学生作文难的原因肯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平时太过关注于写作技巧、言语表达、词汇积累,而忽略了作文最基础也是最本真的东西,那就是儿童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事。在管建刚看来,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担心“作文思想是否健康”而扼杀了本该属于孩子们的“童言无忌”。语文老师只有放下他们的“道德霸权”,才会让孩子们的真心话自然流淌于笔端。这是作文的基础,孩子们的真心话敢写了,才会逐渐从写作过程中感悟哪些语言更能自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而不是从开始就刻意强调“好词好句”的运用,这样只会让他们害怕作文。
2.从“学写文章”到“书面表达”。周一贯老师说:作文难,就难在作成“文”,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层次……种种繁杂周密,连成年人都感到头痛,更何况是小孩子。一定要试着突破传统的成文的老路子,从学写文章转向学会书面表达,降低难度,回归原点,才能帮助孩子放胆,进而切实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什么是书面表达?我们可以理解为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只是变换一种表达方式而已,这样,是不真的就简单多了。除了个别极其内向性格的孩子以外,有多少孩子平时说起话来不总是滔滔不绝吗?如果就把他们想说的话写出来,这难吗?当然容易得多了。为此,“把学写文章转向学会书面表达”这种思想应该让所有的小学语文老师都铭记在心,这是让作文回归原点的制胜法宝。
(二)用心观察
积累素材 1.生活无小事。
关于写作素材,越来越多的人感叹于今天的孩子生活太单调,白天上学,晚上回家写作业,有什么好写的?关于这一点管建刚是这样说的:“不要跟我说鸡毛蒜皮是小事,这个世界没有小事,所有的事情都是大事。民族问题是大事,台海危机是大事,谁失恋了,谁拉肚子了,谁关节炎都是大事。肚子疼了,那是你的大事;和朋友吵架了,那是你的大事;被气个半死,那是你的大事;买了件称心的衣服,那是你的大事;每一天,我们都在演绎着自己的大事。”由此可见,写作文的事情不在大小,而取决于你投入感情的多和少。每一天当中,只要“让你欢喜、让你忧”的事情都是作文的最好素材。为此,这里的标题我用了“用心观察”,而不是“用眼观察”。只看不想的观察是没有意义的。
2.唤醒“故事意识”。
湖南省临澧(字音“里”)县第四完小刘昌德曾写过一篇文章叫《每天都有“两巴掌”故事》,我读了之后真感触特别深。“两巴掌”故事是这样得来的,根据实际调查,学生们总爱把作文中要写的故事当作是有组织的活动,所以,每每要求他们写事的时候,便搜肠刮肚也找不出多少可写的东西来。然而现实生活是由故事串联起来的,有人曾说:“儿童天生是有故事的人,他们就是故事的发生者、创造者。所以,他们每天至少有两巴掌(十个)故事要发生。”关键的问题在于,孩子们对于那些熟视无睹的故事不以为然罢了。为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唤醒孩子们的“故事意识。其实,每一个观点的诞生到实施,都需要太多的智慧去完成。比如,要想培养学生的“故事意识”,那就要随之拿出一系列的策略和办法。如果通过你的办法让孩子们不再为内容而发愁了之后,再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让他们懂得故事只是习作的“源泉”,而非等同于“素材”,要想把习作的源泉上升到素材,还需要在教师指导下的提炼与加工。
(三)思想是写作的灵魂
如今,虽然已不过分强调文章的中心思想。但不能因此而否认,写作永远是思想感情的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是写作的灵魂。周一贯老师说:“孩子们不是没有思想感情要抒发,而是缺少从生活中提炼素材的意识和能力,对微小却真挚的感情视而不见。”孩子们缺少从生活中提炼素材的意识和能力,这才是我们目前作文难的根源所在。
二、作文教学应做的三件事情
(一)开发作文课型。
以往,作文课除了习作指导以外,可能还有的就是习作讲评课了。根据习作要求及学生的年级不同,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作文的课型,即:单元习作指导课、童诗创作课、儿歌创编课、读写结合课、日记指导课、生活作文课、随文练笔课、学科作文课、童话创编课、素材展示课、习作讲评课、习作展示课等。课型多了,可研究和探索的空间也就广了,师生可看、可想、可做、可写的领域也就宽了。以上任意一种课题,都可以是老师们着手研究的一个小课题,心有余力且感兴趣的老师们可以提前着手。目前,课题组的老师们正在研究之中。
(二)积累作文素材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的意识和能力,是目前作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这里的“意识”与“能力”不但是两个概念的问题,也是两个不同阶段范畴的事。这就需要我们从最初的培养他们提炼素材意识开始逐渐提高他们观察生活及对真挚情感有所领悟的能力。
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作文,从根本上说,不只是“写”的事,更是“思考”的事、“体验”的事、“探索”的事、“发现”的事。可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唤醒生活、表达生活”是每个语文老师都要做好的事,正所谓的“文成于思、辞达于意”。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作文素材的意识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挖掘“心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一天生活下来,或喜或忧,总会有些心情的变化。每天要引导学生问问自己“今天的心情怎么样?”你高兴了吗?生气了吗?委屈了吗?难过了吗?伤心了吗„„,然后就围绕“心情”选择写的素材。只要有心情的变化,把它真实的记录下来即可,开始的时候不要提太高要求,重要的是为学生打消作文的恐惧心理。2.调动“感官”。每天都可引导学生问问自己:“今天你看到了什么?”看到哪些人、哪些事、哪些书、哪些故事了?他们让你想起什么、想到什么了?然后,可引导他们问问自己:“今天我做什么了?做的过程中,我想到什么了,有哪些人说些什么了?其实,归纳起来就是一个由“做、看、听”到“想”过程,只要学生明白就可以。
3.细嚼“书本”。书是人最忠实的朋友,只要你喜欢,它愿意永远陪伴你的左右。所以,引导学生从书中挖掘那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每天引导学生问问自己:你从书中了解了哪些人物、哪些故事、哪些其它事物?这些人物、事物使你想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所有这些,只要是心有所想就可以写。
4.走进“生活”。生活是广阔的舞台,不要说今天的孩子生活的空间太小、范围太窄,而是他们缺少发现的眼睛,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观察便思考的习惯。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以引导。街头巷尾、电视网络、手机微信,家庭、亲戚、朋友、社区、广场、商场、超市„„哪里都会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凡是遇到的人或事,只要你用心去想了,作文素材便无处不在。
(三)打通读写界限
占据语文教学时间最多的是阅读教学。近些年来,课外阅读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不仅学校、语文老师,就连很多家长也认同了多读书对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如今,阅读课外书籍已经不仅仅是课外的事了,“群文阅读”也已“合理合法”地走进了语文课堂。可反观学生的写作,为什么多读了仍不会写?这是让老师、家长都为之烦恼的事。我认为,要想改变这种读写脱节的现状,需要我们成人,尤其是语文老师为孩子们在读、写之间架起一座彩虹桥。
读书的目的有很多,其中不乏功利性地读书。很多时候,如果硬是让学生带着任务读书反而会削减他们的读书兴趣,所以,在适当的情况下,选择典型的文章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加以指导,久而久之,让他们养成读书便思考的习惯,写的能力自然会提高。那么,应该如何指导,才能把这座美丽的桥架起来呢?我认为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读中六问”的习惯。
1.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立意。因为情感表达永远是写作的灵魂,所以,明白立意极其必要。
2.根据本文的立意,如果让我来写,我将选择什么素材?这是学会选材的好办法。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养成一种从生活中搜集、提炼素材的意识和能力。
3.文章的遣词造句好在哪里?对于那些自己认为好的、感兴趣的地方可适当记下来,以丰富语言积累。
4.文章在表达上好在哪里?这是在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法。一篇文章写法上的特点可能不止一个,但只要他们有意识地观察,找到哪怕一点也好。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用智慧的双眼学会观察文章写法的习惯。
5.如果我写这类的文章,我将怎样写?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平时我们太过重视“写什么”,而不重视“怎样写”。其实,读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过后,这只需一个深度思考的问题。如果读后能想一想“如果让我写,我将如何写”的话,自然会养成向别人学习表达方法的好习惯。
6.在本文立意或选材的启示下,我想写点什么?在本文立意或选材的启发下,最好能产生“我也想写”的意愿。倘使能够仿写一篇文章或哪怕一个片段,那将是大有裨益的。
读书本是学生的主业,如果在读书的过程中养成爱问的好习惯,写的能力自然会提高。那么,这座彩虹桥也就算是架起来了。也只有这样,阅读才有可能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当然,今天我所讲的,都是根据当前我校作文教学现状确定的内容。而且里边的一些理念需要老师们加进自己的思想才会变得更加丰满。比如:轻松阅读、无负担阅读、浅阅读、为了写作而阅读、去功利化阅读„„种种说法都包含着一定的思考在里边,也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我们在实施过程中,究竟应该把握怎样的度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关于学生写字的问题:
第二篇:谈教学方法
读《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心得体会
教学方法得当与否对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通过认真阅读《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尤其是其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之后,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也在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过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读了该书一部分内容,尤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灯,的确是受益多多。
虽然教育界提倡素质教育提了好多年,可是不变的的中考高考选拔制度,还无法让学校从根本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但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并不是在空谈什么素质教育,而是实实在在的在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名真正能发挥自身价值的教师。以下就自己所读的关于五种教学的关键行为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关于清晰授课,在看这部分内容前,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要做到清晰授课自己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由于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存在欠缺,那么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并不突出,对此讲解的还不够充分,而且对于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调;另一方面,没有很好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这样使得所提出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规律性的检查作业在弄清学生是否掌握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方面做的都不够好。
关于多样化教学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偏差,虽然有时候在课堂教学中试图利用各种手段去活跃课堂气氛,可是发现一旦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数同学会把注意力转移出课堂,这样便需要老师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也就是说,要解决多样化教学和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矛盾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揣摩和探索。
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是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有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
学生的注意力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非常密切,即使教师讲解的再精彩再投入,而学生没有集中注意力去认真学的话,教师做的也是无用功。对照书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践,我觉得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是要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反应,恰当的时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对其回答更多的作出肯定的评价。二是要在平时要有对课堂纪律的一个严格要求,禁止出现那些讲话、睡觉等影响课堂教学的行为出现。当然在运用教师的强制力的同时,不能忽视跟学生的感性交流,为教学赢得一个相互尊重的的环境与氛围。学生在学习中如果不断的得到成功的证明,必然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在接上来的学习中他们会更有热情更有全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易于取得好成绩,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和建立。相反,他们总是遇到失败的情况的话,则会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严重的会让他们丧失取得好成绩的信心,和学习兴趣。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就是有效教师,要做到有效教学,教师要做的:
一、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明确树立为只能而教、围绕问题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只有这样,才不会上“糊涂课”一是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明确树立为只能而教、围绕问题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只有这样,才不会上“糊涂课”.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分别学会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其灵活性、天性和“野性”得到保护。
三、是要自觉加大课堂教学“打假”力度,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虚拟教学行为和“正确的废话”,不乱抢占本该属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使师生的教与学能最佳的呈现互动、互助、互进的效果。
四、教师要采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即教学语言要有特色,能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否则教师的教学就会变得无效。
第三篇:中学语文课作文教学方法谈
中学语文课作文教学方法谈
高文娟
(西安市户县南关中学,陕西西安710300)
摘要:要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就要把学生从学习的重压下解脱出来,让他们亲近美丽的大自然,把孩子们从反反复复的抄写中解脱出来,尽情的体验自然之美。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力,充分调动其审美主动性,强调他们把自己的情感、个性,通过想象移入物、景,写出“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的真切感受来。并要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动静结合的进行观察,从而让自然之美在学生的作文中闪光。关键词:中学;语文课;作文;教学方法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作文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表现和反映伦理亲情等社会美,也应帮助学生发现自然美。“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语)尽管大自然的美到处皆有,但由于种种原因缺少发现,也就得不到美的感受。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眼,集中地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学生从学习的重压下解脱出来,让他们亲近美丽的大自然
“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也就无从谈起。”我们的学生长期受困在由家庭到学校,再由学校到家庭的单调的直线式的生活里,大自然的风霜雪月、花鸟虫鱼,他们可以熟视无睹;周围的车来人往,世事变迁,他们可以漠不关心。美丽的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都因压力而无情地隔在他们的身外。切断了学生与自然的联系,阻截了作文之源,导致脱离实际的作文四处泛滥。在他们的笔下,天空或是晴空万里、瓦蓝瓦蓝,或是乌云翻滚、大雨瓢泼,他们一看到五星红旗升起,就想起了烈士的鲜血;一看到黄河就想起了父亲;一看到长江,就想起了母亲。让学生年复一年地炮制这样的伪作,能不愧对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美妙的大自然么?叶开说“语文教育流水线,会把一个个像乔乔这样原本爱读书的孩子,在读教材做习题的过程中,完整地教成废品。”人们现在都说民国时期的学生作文清新自然,却不知道当年忘情于山水的一张张幼稚的面孔现在却被学习的重压压得无法抬头。所以要让学生发现自然之美,首先应把孩子们从反反复复的抄写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尽情的体验自然之美。正如刘白羽所说:“我像把美的世界拥抱在自己怀中了,我真想能有更多的人与我一同去体验这种感动,去感受东山笔下的风景,去欣赏风景之美”,所以才会写出那么美妙的文章。
二、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力,充分调动其审美主动性
我们的学生一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缺乏的除了上面所说的体验之外,还缺乏敏锐的感受力,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人们观赏自然往往是自然与人兼顾,人们赞美山的雄伟、海的宽广、松的坚贞、菊的高洁、鹤的傲岸等,不仅在于赞物,也在于咏人。正是由于有了人的品格,物才显得美。通过这样的阐释,学生会自然而然地练习以独特的心理来观照物和景的能力。不仅要启发教学中教师还要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使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尽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尝试在作文中表达美。
有些学生不善于发挥自己的审美主动性,他们的想象力被束缚住了,感受力也较差,在物景面前显得很被动,因而美之所得也贫乏。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培养他们的感受能力,强调他们把自己的情感、个性,能通过想象移入物、景,写出“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的真切感受来。例如:茅盾的《风景谈》,描写北国情晨,朝霞粉红,喇叭嘹亮光,两个战士如雕像一般站在岗位上的情景,则烘托了作者对这些英雄战士由敬仰之情。再如《故乡的榕树》写久居异乡的我,带着小儿子在大榕树下散步,触景生情,由眼前的景引出故乡情,通过对榕树的描写抒发思乡之情,如“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荫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思想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么?”这哪里是对榕树说的?分明是呼唤着故乡的亲人,作者是面对榕树捧出一颗赤子之心,抒发感人肺腑之情。
三、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
观察一个事物,游览一处风景,应注意物景的多层次性和完整性。观察时要学生注意顺应自然面貌因时而变的特点。同一景物,在不同时刻,不同节令,不同气候、风貌各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有一段精彩的文字:“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段文字极为条理地记述了琅琊山朝暮晨昏、春夏秋冬景色的变化。观察还要学生注意因地而变的特点,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同一景物,观察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方位地进行观察,以达到发现美的教学目的。
其次,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动静结合地进行观察,因为观察总是在时间的流动中进行的,如刘白羽游览长江三峡时,既有长时的游览,又有短暂的驻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对瞿塘峡的壮美与优美是分层描写,对巫峡的壮美与优美是合写的,如“抬头望处,已是巫山。上面的阳光垂照下来,下面的浓雾滚涌上去,云蒸霞蔚,颇为壮观。”“阳光”、“雾”、“云”、“霞”,这些都是属于阴柔范畴的景物,但在“雾”前加了“浓”,在后加了动词“滚涌”,在“云”、“霞”后加了动词“蒸”、“蔚”,便使景物由静变动,由优美变为壮美,这时刚柔便融为一体了。又如写第一峰:“山如斧削,隽秀婀娜。”前者是刚健,后者是柔媚,这正是苏轼讲的“刚健含婀娜”的那种刚柔相济的美。又如写巫山十二峰的诗意:“突然是深灰色的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前者令人恐怖、惊惧,这是壮美的最高效果;后者令人愉悦、陶醉,这是优美的本质特征。二者合而为一,令人张而后弛,其乐无穷。又如“山影云影,日光水光,交织成一片”,这时的壮美优美也自然融为一体了。刚柔相济,能创造出一种完美的意境,能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能给读者以多层面的艺术享受。教师这样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他们既能宏观把握,又能有所侧重,便会发现更多的美。
当然,要帮助学生发现美,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还不仅仅是这些方面。比如说:自然景物往往是人品的返照,是人品和人类社会的暗示与象征。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给他们灌输积极向上的思想,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素养,这样学生便能更好地发现美。另外,同样是用历史的眼光观照长江,在苏轼那里固然有大浪淘沙的豪迈,但不免流露出“早生华发”的人生无奈;而在毛泽东眼里,却是另一番美丽景色,长江浩瀚无穷,然终归为人类降服。历史文化素养不同,美的感受也不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应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我在这里意在强调,中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发现美,让大自然的美点亮学生的作文。
收稿日期:2011-10-15
高文娟(1979-),女,陕西户县人,西安市户县南关中学教师,中教二级。
【责任编辑石晓博】
电话:***
第四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谈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谈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通过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技巧,互相修改作用和默写优秀文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技巧 素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标志,同时也是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因此,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但是目前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知识面狭窄、素材积累不够、写作技巧缺乏等。因此,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人手。
一、积累写作素材,充实文章内容
首先要从课内外的阅读中积累素材。没有素材,就像无水之源,因此作文的写作首先要重视素材的积累,而语文课本是最好的阅读材料和素材最好的来源。比如在课本中的《我的五样》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去写下他们生命中的五样,并按照其重要性去舍弃,留下最重要的一样,并让学生以此为题目,写一篇《我的五样》。
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语文课本的素材就成为他们写作的来源。除了语文课本的内容,课外阅读也是素材的重要来源。因此,在学期初期,要为学生开月度书单,要求他们每学期要阅读两本优秀读物。同时通过开设阅读课,有计划的让学生进行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俗话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积累了局够的阅读材料,写作的时候才能达到文思泉涌的境界。
其次还要从日常生活和电视节目去积累作文材料。文学家叶圣陶讲过,文章犹如溪水,而起源头就是生活,因此,生活是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只有善于观察生活,才能有更多的写作素材。老师应该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去接触社会,参加课外兴趣小组,为写作提供直接素材。同时要学生多看经典电视节目,比如《百家讲坛》和《第二起跑线》等。通过这样的形式,提高学生了解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二、掌握拟题写作技巧,提高文章吸引力
在拥有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后,还要运用一些写作技巧,从而为文章添彩。第一个技巧是设置吸引人的标题。作文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是作文的灵魂。因此好的标题能吸引入,为文章添彩。作文的标题,体现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因此作文的题目应该简单而精巧。首先运用修辞的方法,如比喻、对偶等手法拟定题目,提高题目的文采。其次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法拟定题目。在作文中设置悬念,可以增加文章的魅力。最后可以使用个性化的题目。通过拟定个性化的题目,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从而增加文章的吸引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因此应该受到重视。
第二个技巧是写好作文的开头。在拥有一个好的标题之后,通过精彩的开头,可以继续吸引人的注意力。万事开头难,一个精彩的开头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目的,让评卷老师眼前一亮。首先可以引用名言名句。在文章的开头,引用名言警句,可以有效提高文章的文采,使文章充满文化色彩。其次可以采用排比的形式。通过排比句的使用,增加文章的气势和文章的说服力,从而增强表达效果。最后通过设问的形式设置开头。一个好的设问,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而激发读者的兴趣。因此,在作文的开头,要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来吸引读者的兴趣。
三、通过学生修改作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一直都是教师修改作文,学生成为了旁观者。这样的一个过程,导致学生丧失了主动思考的过程。这样的批改过程,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学生也不了解为什么这样改,从而不利于作文教学。
要改革作文修改方式,首先是教师示范修改。老师通过修改,给出修改的重点和标准。比如标题是否具有吸引力,开头设置是否合理,语言文字是否顺畅等。二是学生之间的修改。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互相修改。按照老师列出的修改标准,学生重点修改文章的标题、语句、中心和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生之间的修改,促进他们之间相互学习,最后老师再做集中的讲评。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优点,从而提高作文的水平。三是学生进行自评。通过前面的过程之后,学生阅读自己的文章,按照之前的修改标准,来检查自己写作的不足之处。
四、通过默写优秀作文,提高写作的整体感觉
通过让学生默写优秀作文,并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背出、默写和校对。通过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感受优秀作文的优秀,通过背诵,使这些材料成为学生的素材。通过默写,让学生去整体把握和理解作文的结构、语句等元素,加深印象。通过校对,让学生发现自己遗忘的正是自己所缺乏的,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反复这一过程,优秀的素材就会为学生所用,作文水平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要求学生每周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优秀作文,在规定的时间里背出、默写并校对。学生默写时遗漏的词句往往就是优美的句子,所以笔者要求学生校对好重新背出。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很多优美的词句会在学生的作文中自然流露,并且学生会学到很多写作技巧,作文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阅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掌握技巧提高写作的吸引力,通过互相修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通过默写提高学生写作的整体感觉,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为教师要不断去实践这些方法,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河北省元氏县第一中学)
第五篇:小学识字教学方法谈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而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乐”学。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通常的做法是: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处于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特殊位置,指挥学生,这无疑会压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造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局面。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实践证明,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实践证明,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能使生字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
3、多表扬鼓励
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受到批评,则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特级教师高林生曾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要学会‘哄’孩子”,“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表扬为主,我常挂嘴边的是“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有时,学生说得好,我还会和学生一起鼓掌,于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4、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5、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6、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商店”等活动,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人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7、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二、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会”学。学生的兴趣有了,还得把生字正确识记下来,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识记字词呢,我归纳了如下方法:
1、易生为师法
传统教学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识字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先出示某个字,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字哪边容易出错,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当时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因为他并没有经过主观的努力。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所获得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授之以鱼,只供他餐;授之以渔,终生受益”。因此,我在教学中,逐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法,先扶后放,尝试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让他们自己想,自己说。一个个“小老师”都能独立发现问题,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生字的写法,其涉及的方面有很多,诸如多一点、少一点、多一撇、少一撇之类的笔画错误,形近字和同音字相混淆所产生的错误等。“小老师”们的兴趣很高,“学生”们的兴致也很高,课堂上常常小手林立。
2、掌握规律法
我国心理学家艾伟早就指出,用“六书”去解释生字能建立牢固的音、形的联系。汉字中的形声字约占七成,苏教版小语教材的2500个常用字中,形声字就占了2100个,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形声字总是分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表意部分称为意符,表音部分称为音符。意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畴,音符则表示形声字的读音。
3、形象记忆法
识记生字的过程很枯燥,如果采用比较形象的描述,直观的演示或联系生活实际的话就比较好理解了。前不久我看过一篇文章,作者介绍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先生教“纸”字后,很多学生会多加一点,并且屡教不改,于是有一天,那位先生带来一张白纸,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在上面狠狠点了一下,纸上马上出现了一片污迹。先生说:“现在这张纸已有了‘污点’,是废纸一张,没用了。”随手一团,扔进了废纸篓。从那以后,学生没犯过此类错误,并且也给作者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这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
4、复习巩固法
学生的禀赋各不相同,一堂课下来对于生字词有的只需读过或抄过一遍便能很好地记住了,而有的则需反复地练习以加深记忆。不过当时学得再好,时间一长,如果不去再现的话,也会逐渐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行过程是先快后慢的,所以组织学生适时复习便显得至关重要。复习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抄、默,在熟读的基础上做到正确地抄写并默出来。当然死抄是不行的,而许多学生却偏偏喜欢这样做。因此教师得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比如说要抄三遍,第一遍可以读着抄,第二遍则可以默写,然后检查一下正误再默第三遍。实践证明,许多原来死抄的学生改用这种方法后,在默写字词时,准确率提高了许多。
总之,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方法,就有了学习的效率,这对学生来说是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郝玉平
2011年7月
字理识字的基本方法
梁亦芳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起“明理识字”的观念,培养学生识一字明一理,从而自觉主动地去学、去记,不仅能切实提高识字效率,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理识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分析明理法。汉字的最大特点是表意性,教师要掌握汉字这一特点,就必须对每个生字认真研究分析,以字理为中心,体现汉字音、形、义的统一性。如教“跟从”的“从”字,教师只须用简笔画,勾勒出一个人跟在一个人的后面,学生即可理解“从”字的意思,并从图上观察到“从”字的写法,进而促进对“从”字的音、形、义的理解。这种明理识字,是有意识地识记,自然记忆深刻,掌握牢固。
演绎明理法。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直观演绎方法和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教“山”字时,可展示“群山图”,表现出“山”字的大体演变过程,再观察“山”字各部分的构成,这就是析形。如此形义结合,达到明理效应。
比较明理法。通过对若干音同而义形不同的字的比较,使学生理解生字的形义。如教“燕、艳、咽、焰、砚”等同音字时,对“燕”字重点分析,先展示“燕”字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燕子的外形,然后对照“燕”字比较,就不难理解楷体字的“燕”字的上部分是燕子头部,中间部分的“口”是燕子的身体,分开列在口字两旁的部件像燕子的翅膀,四点即是燕子的尾巴。显而易见,这个“燕”字,与表示多种颜色的“艳”,口吞食物的“咽”,火焰的“焰”等绝不会混淆。这种比较明理,当然印象深刻、清晰明了。推理明理法。现行教材中,识字教学的安排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课本里虽然象形字的数量不多,但它是汉字形成的基础。指事字是符号或是在象形字基础上加符号形成。会意字和形声字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组合,因此教好象形字再教会意字、形声字就容易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容易探索出规律。如先教“女”和“马”,再教“妈”;先教“木”,再教“林、森”;先教“人”,再教“从、众”„„就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
迁移明理法。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字以后,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会意字、形声字的学习中,用它们表义时,多与基本义有关,如“爪、采、爬”。从而掌握识字规律,解决汉字同音多、形异多等识字难的问题。如教“泡、刨、咆、炮、跑”“摸、漠、墓、慕”,等只须教好基本字:“包”“莫”,再从偏旁上理解字义即可。
字谜明理法。教师根据一些字的形、义特点,编字谜让学生猜想分析,童趣浓,符合儿童的心理,同时有利于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丰富学生的想像、分析、推理能力。如“二姑娘──姿”“半导体──付”“重逢──观”“二月平──朋”“木质门──闲”“要虚心──七”。再如“上小下大是‘尖’”“座位不正就是‘歪’”“独生一口是‘星’字”„„带韵味的字谜琅琅上口,学生兴趣更浓,收效更佳。
游戏明理法。根据人类的记忆规律,识记过去的事物,会产生遗忘的现象。我们采取多种游戏活动,发挥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让他们既动脑,又动口、动手,以加深印象。如每人制作一个带虚线“田”字格的识字卡,用来辨认生字,供相邻座位学生互相检查。又如每人自制常见的偏旁和独体字的“识字卡”,在活动课、早读课时间,组织小组开展“拼字”游戏。这样练习量大,趣味性浓,竞争意识强,效果很好。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有一定影响的识字教学改革实验大约有二三十种之多。其中侧重从字音入手的有注音识字和汉字标音识字等,侧重从字形入手的有集中识字和部件识字等,侧重从字义入手的有分散识字等,侧重从形义结合入手的有字理识字等,从音义结合入手的有听读识字等,从形音义联系入手的有字族文识字和韵语识字等,此外,还有计算机辅助识字、“四结合识字”等。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效果较好的、影响较大的识字教学方法。
一、集中识字
1958年由辽宁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始创,1960年北京景山学校加入,“文化大革命”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投入研究,逐步形成了“两山”一所的集中识字教学流派。集中识字法是小学语文“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读写”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特点是:(1)先学一批构字率高的最常用汉字,以便学生及早阅读。(2)打好识字的四大基础(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基本字),以“基本字带字”作为基本识字方法。坚持“形音义统一、字词句联系、认读写结合和记比说兼用”。所谓基本字,是指在字形相近的一组字中共同含有能够独立成字的构字部件。而“基本字带字”,就是通过给基本字加偏旁部首,引导学生利用熟字记生字,使学生在掌握汉字字形的基础上,逐步理解汉字音、形、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汉字形音义的统一联系。(3)吸收先识字后读书、看图识字、在阅读中巩固和扩大识字等传统识字教学经验,组织学生掌握汉字规律,自学生字。实践表明,采用集中识字方法教学,大多都能在两年内识字2000个以上。
二、随课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也叫分散识字。这是1958年由江苏南京师大附小的斯霞老师实验成功的。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特征,注重音叉联系的识字教学流派。分散识字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分散识字从改革识字和阅读的关系入手,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在识字的同时通过阅读发展儿童的语言。此外,它还注重激发识字兴趣,强调打好识字基础,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分散识字有以下几种具体的处理方式:(1)依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边读文边识字。(2)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提出来先学,其他的随课文讲读时再学。(3)先学字词后读文。(4)在理解课文以后再学字学词。
三、注音识字
注音识字法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实验的组成部分,由黑龙江语委组织实施,1982年在佳木斯第三小学、拜泉县育英小学和讷河市实验小学开始首轮实验。
注音识字旨在发展儿童语言,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重点,解决识字和学汉语的矛盾。也就是说,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其帮助阅读的功能为前提,以寓识字于读写之中为原则,在学生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借助汉语拼音,使听说读写同时起步,相互促进,达到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和同步识字的目的。注音识字把“无师自通”的不定量识字与“有师指导”的定量识字结合起来。
四、韵语识字
1987年,由辽宁省东港市姜兆臣老师开始韵语识字实验。韵语识字根据快速记忆原理,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主张“三先三后”的识字原则,即先记忆后理解、先整体后部分和先形象后抽象。
韵语识字有五个方面的特点:(1)先识1000个最常见的高频字,以利学生尽早阅读。(2)充分发挥字音和字义场的优势效应,把常用字组成常用词,再用这些常用词围绕着一定的中心和故事情节,编成句式整齐、合辙押韵、通俗有趣、短小精悍的韵文,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语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常用汉字编成集中精炼的“意义块”,便于学生联想和记忆,从而使一年级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在一年内熟练识读2500个常用字。(3)课文尽量避免重复字的出现,力图以最小的篇幅囊括所有的生字,突出意义组块、整体输入、先整体后部分的特点,成批识字。(4)不要求“四会”一步到位,以先认读为主,解决尽早阅读的问题,在大量阅读中逐步达到识字会讲、会用、会写的要求。(5)采用韵语的形式学习汉语拼音,并发挥其“注音”功能,帮助学生阅读汉字读物,在阅读中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和词汇量,为学生的作文打好基础。
五、字族文识字
字族文识字是由四川省井研县鄢文俊等于1960年开始探索,1980年成型并开始实验的一种识字教学方法。该法认为,在汉字中有一定数量具有派生能力的“母体字”,母体字可以衍生出几乎所有的常用字,称为“子体字”。经筛选,精选出2500个常用字,把用母体字带出的一批批音形相近的合体字,组成一个个“字类”、“家族”,称作“字族”,以一个字族中的字为主,编写出课文,称作“字族文”。利用编就的一篇篇字族文来识字是字族文识字的主要方式。例如,在以“青”为母体字的一族字中,选出常用字“菁、清、请、情、晴、睛”,编成这样的字族文(顺口溜):“草菁菁,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太阳出来是晴天;看东西,用眼睛。”教学中,一边学文一边识字,用汉字字族特点举一反三,简化教学过程和学生识记过程,提高识字效率。
字族文识字吸收了集中识字重视汉字构字规律的经验,分散识字重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经验,以及注音识字重视在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中识字的经验,将三者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体现了“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和“字义类推”的特点,小学生在两年中识字可达2200个以上。
六、听读识字
听读识字自1984年开始实验,主持人为天津教育科学院谷锦屏老师。
这种识字方法是指学生不识字时,听别人(或录音)读书,听会记熟之后,学生再自己反复读书,用记忆中的字音、字义和字形对照,一回生二回熟,渐渐的,边读书边认识了书中的汉字。
这种识字方法通过整体输入、无意接触、自发模仿、重复有趣的学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识字法为学生学习汉字提供了“字义场”,即把汉字的读音放在一定的“字义场”内,为理解字义打下基础。当集中归类整理阶段过后,除重点解决字形外,理解字义就利用听读。
七、字理识字
字理识字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湖南省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贾国均提出的识字教学法。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即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达到识字的目的。字理识字的基本方法有:图示法、点拨法、联想法、演示法、歌诀法、猜谜法等。字理识字适用于任何一种语文教材,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有效预防错别字的产生和减少错别字。
八、双脑识字
双脑识字指1991年上海市实验学校引进“智能双拼”编码后创造的一种新型的识字教学方法。它将学习双拼码、识汉字与打电脑结合起来,学生在认读字、词、句的过程中巩固双拼字母的拼读,在文字输入的过程中复习认读的生字词。实现了电脑、双拼、识字的同步学习,把识汉字、学汉语、发展语言结合起来,达到“大量识字,提前阅读”的目的。
九、字根识字
张继贤为创始人,基本观点为:汉字是分析型文字。任何汉字都离不开五种基本笔画。汉字汉语的简短明确和“一”的简短明确密不可分。汉字有28个字根,这28个字根都是不超过5笔的独体字。每个字根都派生出若干字件(构成汉字的基本部件,也是汉字存在的基本形态),把字根字件相同的汉字集中编成字组,可以把全部汉字串联起来,汉字纵横序列一目了然,体现出汉字构形的科学体系。字根识字所用《中小学快速识字手册》将字体(字根)相同的汉字以字件为首编成字组,字件按笔画排列,笔画相同的按音序排列。共编1010个字组,每个字组含2~20个单字不等,多音字和联绵字集中注释。
十、成群分级识字
此教学实验始于1991年,是“湖南省小学语文综合改革实验”的一部分。这种识字以根字系联字群,是按字群分级进行的整体识字方法。具体做法是:(1)根字系联,整体有序。每册实验教材编有“成群分级识字”5个单元计25个课次,每课次由1~3个根字循序系联相关的一大串字群。6册教材2704个生字。除随文出现的364个字外,全部由272个根字统领。(2)设境拼形,活动识字。
这种以根字加部件的整体识字法与计算机汉字纯部件表形编码法合拍。初步体现了识字、编码“拼形”与“序性化”的特点。
十一、部件识字
这是按汉字的部件分析字形结构的一种识字方法。部件识字使学生沿着汉字演变的一般规律推理,以系统论的观点分析汉字,有利于学生形成识字的纵横观。纵,是找联系,清脉络,使学生好像沿着“树形图”一步步前进,所识汉字主干清晰,枝叶有序;横,是作比较,辨异同,避免学生识字停留在通过笔画记忆字形,或模糊识字,使他们首先找出形似不见的区别,然后再用类推的方法区分合体字。这就使识字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自我发展智能的过程,从而促进智力、情感、意志和性格的全面发展。
十二、立体结构识字
这种识字方法是通过教具、学具的改革,以汉字智力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一种方法。它所使用的教具由形似“魔方”的正方体字块组成。这种“汉字魔块”便于汉字结构的演示。在操作活动中完成识字任务,也是提高学生识字兴趣的好方法。汉字魔块《汉字智力游戏教具》,于1990年获得发明专利,发明人是中央民族大学的赵明德老师。
十三、多媒体电脑辅助识字
“多媒体电脑辅助识字”的主持人是香港大学课程学系的谢锡金、祈永华和罗陆慧英。这一方法通过电脑软件的设计,帮助由学前教育至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汉字。软件设计利用电脑动画把汉字的书写和图像联系起来,有效地促使学生感知汉字的组合结构,记忆汉字的书写方法,理解字与字之间的意义关系,养成学生自觉识字能力。多媒体电脑辅助识字教学比传统的手写联系可提供更有效的学习经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与汉字相关的知识库。电脑的互动图像具有灵活表现汉字部件的能力,引导学习者注意汉字的不同部件。通过丰富并且多元化的活动,让学生在读、说、听、写中,理解汉字部件的意义和作用,创造性地学习新字。
十四、四结合识字
这种识字方法是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认知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的试验研究。把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查用字典、汉字编码和汉字打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做到“识字、查字、编码、打字”的四结合。这种方法使学生不仅能通过识字教学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还能反过来通过“四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汉字间架结构、笔画、笔顺、读音和字义的理解。
1994年以来,四结合识字已经发展为利用计算机技术改革小学读写教学的“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的课题,该课题试验在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近200所小学展开。主持人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
此外,还有趣味识字、奇特联想识字、快速循环识字、猜认识字、字谜识字等等识字改革教学方法。这些识字教学方法各有所长,给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索识字教学开拓了思路,提供了借鉴,增强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初探
学习识记汉字,在人的一生中有着非凡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触及未知领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汉字的识字教学在人类进入知识的海洋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一种标志,其意义是举足轻重的。
我以为要搞好汉字的识字教学,就要懂得汉字的有关教学特征,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主要应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遵循好教学原则:
(一)、符合汉字识记的心理发展水平原则。
学生接受知识,因有年龄心理发展水平等差异,若都采取一视同仁,毫无区别对待的教学方法,忽略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千差万别,达不到教学目的。
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相对处于稚嫩阶段,不随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注意力不稳定,集中时间不长,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强,要求教师能正确运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方法上要避免单调呆板。低年级识字教学要求教师能按学生心理组织教材,能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的注意。那就让识字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二),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的原则。
世间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着的,识字就是要通过识字来达到了解事物认识世界的目的。任何孤立的因识字而识字的教学是不科学的。从理解字义来说,识字即学问,学生通过学问,把词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才能正确理解,运用得当。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必须把识字和认识客观事物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幻灯、录音、动作、表情或语言描绘等手段,让学生去观察,去比较、去做实验,去亲身实践,从而引导他们进行严密的分析与思考,真正认识汉字的音形义。这样把字词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东西,让学生的眼、耳、鼻、舌、手等感官都参与到获取知识的实践中去,从而获取清晰、明确的概念
(三)符合汉字构造形成规律的原则。
汉字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每个汉字的构成都有一定的构字规律,熟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方法,分析汉字时直接切入汉字的构造形成规律,进行认真细致科学的分析。注重汉字的笔画偏旁部首和结构,汉字本身音、形、义的特定联系,轻松就学,理解识记。若生硬的任意割裂肢解汉字,误解其意,就会成为生活中让人取笑的笑料。只有弄懂了汉字的构造形成规律,讲解分析汉字,就会有理有据,才能科学地让学生了解掌握汉字,达到识字的最终目的。
遵循这一教学原则,我们将来源于生活、创造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文字再回归于生活,将识字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重点尝试了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一、实物演示法
汉字中会意字比较多,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法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达到轻松掌握形、意的目的。如:学习“笔”时,可以出示一支毛笔,让学生观察到上面的笔杆是用竹子做的,下面的笔尖是用毛做的,因此“笔”的上面是“竹字头” 下面是“毛”字。学习“尖”字时,出示一枚图钉,让学生观察到一头“大”、一头“小”就是“尖”。
二、肢体动作动作演示法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用肢体动作演示法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不仅能使孩子理解字义,还能帮他们记住字形,如:学习“打、扛、拍、挑、提、扫” 这些字时,让学生知道它们都和手有关,师生一起用手演示;“踢、跳、跑、蹲、蹦”都和脚有关,师生一起用脚演示,这样通过动作表演,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而且让孩子记住了字形,更加深了学生对字义和字形的理解。
三、模仿表演法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识字时安排学生模仿表演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马、牛、羊、鸡、鸭、鹅、猫、狗”等字时,可以让学生戴上头饰,模仿这些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动作、叫声进行表演,既给学生创造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又使学生加深了对小动物的理解。
四、画图识字法
单纯的识字写字比较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我还经常利用图猜字谜的办法,让学生来猜一猜,例如,在教“闪、泪、明 ”等字时,我画了以下图形让学生猜字谜,猜对字谜的同学充当小老师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猜出来的,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告诉大家,讲完后,同学们给三下掌声鼓励,这样学生学乐结合,大大调动了学生动脑的积极性。
五、猜谜语识字法
有些汉字笔画较多,学生记起来很麻烦,我就把它们编成谜语来让学生们猜。例如:学习碧绿的“碧”时,我说:“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碧”字;学习“照”字时,我说:“一个小日本,拿着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了四滴血”,学生很形象地就记住了“照”字;学习“高” 字时,学生容易和“亮”字相混,为了区分,我编了一个谜语:“一点一横长,口字顶房梁,大口张着嘴,小口往里藏”,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把”高和“亮”区分开来。
六、讲故事识字法
学习“困”和“囚”时,我给学生讲了《徐智救树》的故事,徐智的邻居家院内种了一棵大树,风水先生说院子里种树不吉利,因为院子是四四方方的,里面一棵树就成了困难的“困”了,徐智听到后立即说,院子里有人是“囚”,那院子里就不能住人了?一句话说得风水先生哑口无言。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不仅学会了 “困”和“囚”,也受到讲究科学,破除迷信的教育。
七、自制魔术字卡识字法
小学阶段识字量较大,一个个孤零零的字很容易前面学后面忘,而且容易混淆。为了让学生把字系统起来,加深记忆,我经常组织学生换偏旁成新字,然后做魔术字卡,例如:学习“情”字时,学生换偏旁说出了“请、清、晴、睛、倩”等字,使它们相同的部分固定,把变换的偏旁写在可移动的纸条上,像变魔术一样抽动(见右侧图示),让学生识记、组词,增加乐趣,这样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把形近字进行区分、增强记忆。
八、取长补短识字法 为了使学生学到的字得以巩固,定期让学生把自己积累的课外、课内较难记住的字制成苹果、香蕉等图形的卡片,以“开火车”形式进行识字、组词、说句子比赛活动,回答正确的同学奖给那张卡片,对不会的同学,让提供者开展“帮帮他”活动,这样不仅调动了每个学生的识字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九、随时随地识字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须躬行。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识字。
1、利用日常用品识字。可以把家里日常用品的名字写在识字本上,也可以把小用品、小玩具的名称写成标签贴在上面。家庭生活是生活识字的广阔天地。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中,会遇到各种包装、广告、杂志、标牌等,上面会有很多汉字。我引导他们主动收集学习这些汉字,通过剪剪贴贴、写写画画,把所认的字集合编成“小小识字册”。这本“小小识字册” 记录了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点点滴滴进步,使学生得到了自主识字的成就感。
2、利用电视和街头广告、牌匾识字。学生爱看电视,可以把看过的电视节目和主要人物名称记下来,和父母上街时看到的广告标语和牌匾读一读,不会的问问父母,回到家中记下不会认的字,再查一查字典了解字义。
3、利用课外阅读识字。课外阅读是识字最好的方法,经常读书读报或看商品说明书,不仅使学过的字加以巩固,还提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
4、利用手抄报巩固识字。识字教学比较零散,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我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办手抄报,并定期评选展览,不仅激发了学生动手、动笔、动脑的积极性,还使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了巩固提高。
以上是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些基本方法,尚待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总之,教师要善于创造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辟多种识字途径,将识字教学生活化、情趣化,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低年级识字教学心得
红石小学 李桂霞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识字量多而枯燥无味,很多老师采用的方法都是让学生重复书写,认为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其实这样的做法,让学生不但学习兴趣提不起来,而且取得的效果也不好,在识字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低年级语文老师首要考虑的问题。
根据新教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来进行,首先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学生字,让学生观察生字,看字形、记字音。再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才能记住这些字。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了许多的识字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猜一猜、讲一讲、画一画等。
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用学生以前学过的生字,加偏旁就可以变成新的生字,这样记起来比较简单,同时又可以做游戏或练习的方法来加深印象。让他们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方式来记忆生字,这样学中有乐,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途径。而做练习就是在黑板上出示一些偏旁和以前学过的生字让学生到黑板连线,同样也取得相应效果。
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新的生字。比如学习“买”字,把“卖”字去掉顶头的“十”就变成“买”字,“丢”字掉了一笔就变成了“去”。学习过程也可以用游戏方式进行,使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记住的生字也就多了。
猜一猜的方法就是把字变成一个字谜来猜。
讲一讲就是让学生把生字编成一个小故事讲出来。画一画就是让学生根据字要表达的事物画出来,再和生字进行比较。如教“推”字,可画一个人正在用力推车;“落”字可一些飘落的树叶。这样通过图文结合,既可使学生了解字义,同时也加深了字的认识。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加上辅助的游戏,学生学习生字就充满了乐趣,也提高了识字量,省去了重复书写给学生带来的负担和压力。
教学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后,以后教生字就可让学生自学或分小组学习生字,不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还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教师在适当时候还可以组织一些比赛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自学习惯,让识字教学成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无枯燥而有乐趣,有创新活力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