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师要学会等待
老师要学会等待
文登市大众完小
戴淑玲
在中央教科所第十届全国小学数学评议会上,北京的赵震老师执教了《用字母表示数》,感觉听起来真的是一种享受,课上得真实,平实,丰实,真是一堂好课,然而赵老师的师傅吴正宪老师却指出:在处理学生的回答时,老师显得太着急,等待的不够。
赵老师设置一个魔盒情景,要学生在记录单上能够把所有可能输入的数表示出来,所有输出的数也都表示出来。在全班交流时,唯有一个女孩子用“输入的数
A 输出的数
A+10”表示,这时,赵老师说:“有一位同学是全班唯一一位同学,表示出了大家没能表示出的„„”吴老师指出:要学会等待,此时老师可以装傻,让学生充分去理解。真不愧是大师。
反思自己平日的教学,有时在提出问题后,会急于得到学生的答案,而那些不善言辞的、思维慢的学生会经常因此而落后一步,或者,因为无法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而被告之“你坐下去再想想”。诸如此事,之后会经常听见那些“坐下去再想想”的孩子,在另外一个思路敏捷的孩子说出正确答案后,会在一边嘀咕:“刚才我想说的就是这个„„„”;有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讨论、去思考,久久不见答案时,突然发现有个孩子的答案很正确,此时,老师太兴奋了,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会出现上面赵老师的语言;有时老师向学生追问答案,学生迟迟不能“贡献”出来,只好自己报告给他们;有时分析作业时,由于时间有限,学生没有摸着出题人的意图,经常会答非所问或者拿出一些擦边擦肩而不能让老师满意的答案,老师也会厌烦起来,索性一股脑儿地盛出精致无比的标准答案„„„
凡此种种,我们只是顾及了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由此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其中最明显的有三个:
1、学生懒于思考。既然老师最终都会说出答案,我又何必辛苦呢?我的想法再怎么惊人,还不是照样被老师枪毙?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的所谓差生,更不想开动脑筋,因为明摆着自己才说出一个词甚至一个字,老师就已经有枪毙自己的念头了,自己又何苦寻死来着?
2、学生“消化不良”。当老师得到某个同学的标准答案时,急不可耐地加以肯定,而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感悟,去内化,学生就这样囫囵吞枣,还以赵老师的课为例,正由于前面面对那一女孩儿的答案处理过急,所以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还是不会写。
3学生不喜欢老师。由于老师太急,剥夺了学生说话,思考的机会,认为老师太专制,久而久之,就不会喜欢你的课了。
我自己也亲身感受到了等待的好处。那是一次上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的数学课,要拐个弯才能求出,为了这个弯,我等待了足足5分钟!之后,看得出来一个个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为自己的等待而庆幸。
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就如同播种,要等待一定的季节、一定的阳光(温度)、一定的水分和一定的土壤等条件都具备了才能发芽、开花、结果”,等待是一种教学策略,等待是一种教学艺术,等待也是一种教学理念。亲爱的老师们,用我们无限的爱心与耐心,为了学生的快乐学习与快乐成长,学会安静地等待吧。
第二篇:学会等待
学会等待
世界上,有你在等待别人,也有别人为你而默默等待。学会等待,学会做人的原则。等待如箭,穿越时光的缝隙,串起了我们平常的故事。闲时的夜晚,我无数次想起父亲等待的背影,那月光下微微驼了背的身影,是等待归家的孩子,又是等待孩子的归家。犹记得小时侯,父亲在校门口等待的情景。他的目光不断地向嘈嘈杂杂的人群里观望,焦急却又耐心,当我终于与其目光对视时,他脸上便浮现出舒心的微笑,仿佛等待是一种幸福,等待是一种满足。然后我便跑上前去抓住他的手,将书包恶狠狠的摔进他怀里,蹦蹦跳跳地走在他前头,也不时地注意他匆匆的脚步。童年,我是一个要归家的孩子总要父亲的等待,父亲的等待也在我心里越积越厚重。而后,我才知道,这是一种爱,叫父爱。
渐渐地我长大了,我渐渐明白,父亲还有一个漫长的等待,是等待我“归家”。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的学习顺理成章谈不上,但也没有经历太大的风风雨雨。父亲在此期间也一直在等待,他看着我一天天比他高比他壮,看着我捧着奖状回家,看着我逐渐独立,看着我一丝不苟的学习生活......这些并不是他等待的结果,而这些小小的变化让他更坚定而幸福的等下去,等待我拥有自己的前途、家庭、事业......这种等待复杂得在我脑海里已不能形成某种形象的事物或是情景。总之,他满足我一切物质上的需求,只要是我想要的,他绝对是不打折扣。脑海中,我总记得每次打电话回家,他都让我要吃好,要注意身体;我总记得每次告诉他我被表扬了,他就“嘿嘿”地笑,还不忘告诉我加油;我总记得每次我考试考得很糟时,他会告诉我要冷静下来分析原因,并对我信心十足......啊,这记忆的碎片连成了漫长的画卷,而这幅画的主题叫等待,这幅画的灵魂是厚重的父爱。
等待也许是一种焦虑,等待也许是一种无奈,等待也许是一缕情思,等待也许是一种幸福......世界上,有你在等待别人,也有别人为你而默默等待
第三篇:学会等待!
教学感悟: 学会等待
杨文英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句话当时在我的脑海里不知萦绕了多少遍。它让我想起了一个孩子的请求:“妈妈,我的手还小,请别要求我在整理床铺、画画和打球时做得很完美。我的腿还短,请你走慢些,好让我能跟上你的步伐。我的眼睛还没有看到你所看到的世界,请让我自己观察。我的年纪还小,请拿出时间和耐心向我解释世界上的精彩事情。我的感情还很脆弱,请照顾我的需要,不要一天到晚指责我。”
仔细想想,作为教师的我们,面对学生时,不是更需要这种耐心和等待吗?去年九年级五班的焦淑伟,现在引以为荣为傲的一名男生,八年级我刚接班时,课堂上他很少举手,即使我叫道他,他总是结结巴巴,一个一个单词很困难的往外挤,我好着急,毕竟每堂课上只有有限的45钟,每次他发言卡住时,同学们都窃窃私语,有鼓励的声音,但更多的是嘲笑声,我总感觉着急上火,可作为教师的我从不曾否定过他,而是耐着性子用鼓励的目光与他交流,“Please try!Try again!”等待„„一分、两分钟、三分钟„„感觉好长,时间像凝滞了一样,这样的情况到底持续了多少次,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好像是半年之后,他终于背诵出了一段完整的小文章,片刻的沉默,雷鸣般的掌声,自发的、不约而同的掌声,为他的执着和坚持,我好感动!想想,如果我们不能给到孩子这点等待的时间,那或许„„不,是一定不会有孩子现在的自信,我们毁掉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未来,而是一代孩子和许多家庭的未来。
反思我们的学校和家庭教育,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有时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些孩子反应总是慢。其实,有快才有慢,凡事都是相对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脾气性格其实是在娘胎里就已经形成,有些东西并不是孩子选择这样的,如果知道这些,我们是不是该静下心来思考和解决孩子的问题,我们是不是该多点对于孩子的理解和包容,而不是一味抱怨呢?作为双重身份的我,有时也会去想,为什么同在一个教室,孩子的成绩反差会如此之大呢?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商确实存在差异,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快慢,如果我们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能充分认识到这点,当孩子不明白的时候,就不是一味的指责、唠叨,而是应给孩子更多理解和消化的时间,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仔细想想,作为老师,我很明白这些道理,我很有耐心;可是,作为妈妈,我却做不到,做不到冷静思考、做不到耐心等待!
现在终于明白了:理解孩子,不光是用和蔼的语气,蹲下来和孩子交谈,更重要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做老师是如此,做父母亦该如此!
2014央视关爱听障儿童公益广告---“无声的世界”这个广告我看了无数次,片中孩子的父亲当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先天性重症听力障碍后,不是等待,不是抱怨,而是积极投入对儿子的听说的训练,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才听到孩子为阻止爸爸惩罚欺负他的孩子时发出的“爸爸乖”,那一刻,我好想向这位父亲敬礼,好想为孩子竖起大拇指,告诉孩子“ 孩子,你真了不起,加油!”是呀!残障儿童的父母都不想放弃,我们为什么忍心去随意放弃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呢!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都是世界的唯一,不可一概而论,作为教师和父母要学会及时了解孩子心理。作为教师,让我们试着放慢教育的步伐,等等孩子,给他们更多成长的时间,他们才能走得更扎实,走得更远;作为父母,我们要及时和孩子沟通交流,最大限度的理解孩子,鼓励孩子。
等待是一个过程,需要我们的耐心;等待更是一种智慧,需要我们的技巧,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等待!
第四篇:教师要学会等待 发言稿
教师要学会等待
胡荣杰
(▼表示出示幻灯片)
▼尊敬的各位老师们,大家早上好。
最不善于总结和表达的我,今天走上台和大家共同交流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有些捉襟见肘的感觉。请大家多多包涵的同时也请大家谅解。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说:生活若是一条河,等待便是舒缓的河段;生活若是一串珍珠,等待便是绵长而坚固的线。如今,“行色匆匆,为生计,为名利,奔波已太久太久。我们凌乱的脚步,忙碌的心灵,错过了路边的风景。”快节奏的生活,让宁静、闲适成为难得,也让我们忽略了许多细节,丢失了等待、观察和倾听的耐心。而一个人的成长,从幼稚走向成熟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的过程。作为这个过程角色之一的教师,静静地想想:我们必须学会等待。▼
教育中的等待并不是一种不负责的放弃,而是一种遵循教育规律的理性选择,是一种美丽。肖川博士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提出了新时期教师应该具备的“六个学会”,▼即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他把“学会等待”放在了首位。
教学中我们知道,每一个新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都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好的教师对新知识总是不急于分析、解释,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出与已有知识的异同和联系,给足时间,“等待”学生去动脑、动手、动口。
事实上,依据人类认识和发展规律,不仅教学上如此,教育更是需要等待。而这一点,常常因为很多或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被很多包括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内的人忽略。每每想到这点,我的心里总会泛起深深的失落。
一个孩子的转变和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孩子好习惯的养成、不良习惯的矫正,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对哪个孩子,我们都不能指望一次谈话、一件事情会改变他让他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则行事。▼而很多人,常常急功近利,重结论,轻过程,在一定阶段付出的努力没能及时收获,遇到学生的差异没能及时的缩小,就失望泄气。其实学生的教育是终生的教育,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的学生要面临无数的问题和失败,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老师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很多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这是一个人学习、生长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经历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因此,▼教师需要拥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在成长道路上不断地反复。在这过程中,教师许多的努力看似是徒劳的,其实反复的过程,正是不断渐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一次次的努力,就好似那水滴慢慢地可将顽石砸穿。就让我们少一分焦虑、少一分苛责,而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吧。用耐心、信心,学会等待并善于等待,去寻找和挖掘孩子的闪光点。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
“学会等待”还要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从道德角度来看,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偶尔的犯错也是难免的。不能就几件小事给学生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汪国真有句诗:“人心,总是向着善。”我永远相信,孩子都总是想“好”的。而从认知角度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势智力领域,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多一些耐心、多一份关心,发现并放大他们的强势智慧,帮助学生树立对自己的信心。人智能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有早慧的天才,但大器晚成者也很多。教师的信念和良好的期待会给学生极大的动力。让我们拥有足够的包容和耐心,等待他们在自己的基础上获得或多或少的发展。▼
“等待孩子的成长和成功,就像等待一朵花的盛开,等待暗夜里庄稼拔节的声音。”面对我现在所带的班级,我只能也必须学会等待。▼也许有人说我偷懒,也许有人说我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但,教育是一个过程,这种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等待。5年前带初三毕业班时的急躁导致的失败让我反省总结,在以后的教学中实践运用,效果很好。因此,教育中需要等待!等待或许很漫长,等待也许并不一定有好结果,但教育离不开等待!教师必须学会等待。只要我们少些急功近利,丢下一些包袱,一切就释然了。让我们给学生一份期待吧!相信他们会在不经意间给我们带来惊喜,带来收获的吧!
我相信:
有了等待,我们的心态变得不再浮躁;
有了等待,我们的处事方式会多一分坦然与宽容; 有了等待,我们的教育方式会多一分冷静与思考; 有了等待,我们的人生路程会多一分清醒与美好; ······
第五篇:学会宽容学会等待
学会宽容学会等待
陈户一中高会香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总能接受不同水平的学生,有耐心期待学生的进步,有耐心辅导他们的功课;但是对于品质方面的问题,总是压不住火,因为在我们的天平上学生的道德发展是一致的。其实并非如此。学生对于道德的认识是有快有慢的,所以,我们的学生是在不断犯错不断改错的过程中成长的。
案例:本次月考中出现这样一件事:考完物理后,杜燕老师把一张作弊的学生名单交给我。我一看名字就来气。一则因为考前我在班上反复强调不能作弊,要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二则这个学生刚刚有严重违纪行为。无论好说歹说死不承认,等到同学当面指认才肯低头。从这件事我对该生一直有看法。今天又无视班级纪律,于是带气的说:“交给物理老师,该科判零分。”过后一想,这样处理有点武断,不但对不住杜燕老师,而且对学生也不太负责。考虑再三,晚点时我把该生叫到教室外面心平气和地说:“我知道你这样做是为了考个好成绩。如果没有这点想法,你是不会抄袭别人的试卷的。”他一看我心平气和,自然一改以前的傲慢无礼,低下了头。我继续说:“比如农民种地,是要付出劳动的。如果自己收成不好,也不去找找原因,从别人的庄稼地里不劳而获,这样的日子会长久吗?„„”该生想起自己的父母,一个劲地抹眼泪:“老师,我对不住您,我再也不做这样的事了,我知道自己错了。”作为老师,我们见不得学生抹眼泪,只要肯承认错误,再大的错误我们都会原谅的。于是我继续说:“犯错误老师能原谅你。但是我们既然错了,就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接受惩罚,无论任课老师给出什么样的结果都要勇敢地面对,以后不要再重复犯错。”之后,我发现该生特别勤快,主动地帮助值日生摆放卫生用具。教室的桌子不齐,主动向我要了一根绳整理课桌。„„
由此想到,我们老师对待学生的错误要一分为二,该惩罚的时候惩罚,该宽容的时候宽容,该等待的时候要学会等待。
学会宽容,学会等待,让我们耐下心来期待学生的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