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等待 教学更有效

时间:2019-05-14 17:2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会等待 教学更有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会等待 教学更有效》。

第一篇:学会等待 教学更有效

学会等待

教学更有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看作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儿童精神世界中尤其强烈。”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教师就应该对学生学习的过程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教学中老师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操作,动手实践,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探究空间。唯有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培养敢于质疑问难的创新型人才。而这一切的实现,有待于我们的“等待”。

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等待。

马克•吐温说:“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 的确如此,习惯的养成需要一步接着一步,而且在第一步之后才有第二步的卖出。前面听过了西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夹竹桃》一文,老师给出了三个问题:一是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了夹竹桃的婉美?二是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三是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的想象?三个问题一抛出,就让学生自主学习,2分钟一过又让学生讨论交流。看到老师的如此举动,我彷徨了。学生对三个问题真的就得出答案与说法了吗?学生在文本中去寻找答案的时候知道学法吗?学生对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知晓多少呢?学生阅读需要思考,思考需要时间。学生在文中找相关词句需要时间,也需要学法的指导,更需要一种学会学习方法的习惯作支撑。而养成这种习惯需要我们当老师的要学会等待,并且学会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不仅如此,而平时的习惯就更要我们注意渗透和培养。正所谓:“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就拿最平常的“写字”而言吧。写字的基本姿势,写字的力度,写字的方法是一个从未写过字的人经历写字的“三大步”。这个过程更是需要从不适应到适应,尤其是对小孩子而言就更难了。我家的孩子在乡下读幼儿园就从未写过“字”,用过“笔”。这学期,我把她送进了城里的私人幼儿园,为了幼小衔接当然就要“写字”了。她急了。第一天回到家对我说:“妈妈,我们要写字了,要准备笔了。”听了她的话,也没有多想就回答道“好的,妈妈给你买,你要认真写哈。”可过了几天,她回来却对我说:“妈妈。我不想写字了,也不想拿笔去学校了。”听了这话,立即回答道:“为什么不想写了?”“老师批评我,说我写字写得慢不如不写。”我明白了,老师着急了,老师是关心孩子,希望“孺子可教”。于是,下午放学回家,我让她写给我看,一边看我一边教了写字的姿势与方法。看着女儿稚嫩的手,很无奈的表情,虽然我知道要让她学会写字需要过程,但我还是有些舍不得,更有些悔恨,也有些埋怨老师不懂得教学规律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又过了一个月,我没有听见女儿的“牢骚”了。我想一定是老师不让她写了,或者写少了。可事情不是这样的,一天下班回家刚踏进家门,就听女儿在念叨:“抬头,身子坐正,一只手要按着本子,笔离……”虽然念得不那么准确,我知道女儿无意识的记住我说的话,也喜欢写字了。直到昨天(上学近两个月),她就能按照“正确”的姿势写字了。我欣喜着,尽管是那么简单的事。潜移默化的渗透,再加上时间的等待就能成就的习惯。教孩子写字如此,教学更是如此,我们要学会等待,等待时间与时机。

二、学生认知过程的节奏需要等待

还记得席慕蓉说:“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人生如此,学习也如此,教学过程更是如此。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自主构建,主动探究和具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共性的,也就是知识本身的特征。但是,对学生个体而言,也不是都“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的,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他自己的认识。从这一点上说知识应该是立体、丰满的,带有学生个人色彩的感悟。那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的一堂课上,老师的设计巧妙精当仍记忆犹新。老师在教学新知识的环节里,用出示儿歌的方法探究新知。“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青蛙八条腿,三只青蛙十二条腿……”当青蛙的只数越来越多,青蛙的腿数也越来越多的时候,怎么办?老师出示()只青蛙()条腿,让学生填。几分钟过去了,老师收集了四种创意性的表示方法:100000只青蛙400000条腿;X只青蛙X条腿;X只青蛙Y条腿;X只青蛙X乘4条腿。在这四张创意栏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过程,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需要过程的。由此可见,教学新知识的过程是需要等待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等待学生的认识的过程。我们教学的过程也应如唱歌一样需要节奏,需要停顿与抑扬顿挫。

三、学生学会学习的时空需要等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这一新课程理念除了强调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外,更多地是强调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亲身经历、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供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学会耐心等待,给学生自由的空间,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建构,教师再作适时恰当的调控,这样学生对知识就有了内化的过程。是的,等待是一种胸怀,是一种智慧。学生的自我探索过程,需要给他以一定的空间与时间,它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需要我们智慧的等待才能等来学生的“发现”。学会等待,我们的教师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是让学生自己来发现、纠正、来完善。

记忆中有这样一幕:在一次教研听课时,某老师提问一个平时学习很一般的学生,问题不是很难,但这个学生就是紧张的回答不出来,一分钟过去了,学生的脸急得通红,这时,老师轻轻地说 :“别着急,你再看会儿课本,我相信你一定行。”又一分钟过去了,其他的学生纷纷举起了手,但是这位老师仍是微笑地看着学生,耐心等待着,等待着……终于,这位学生正确回答了这个问题。虽然某老师的课最终因拖堂了几分钟,但奇迹出现了,一年后那个学习很一般的学生居然成了该班的优秀生。仔细想来,正是因为某老师善用等待,给学生了一份战胜自己的信心,让学生相信,只要自己用心付出,没有什么事不能做到。

曾听过吴正宪教授作的报告,有这样几句话让人很是折服:“教师要学会等待,等待是一种尊重,今天1加1不等于2不要紧,若你今天伤了学生的心,则会后悔无穷。”

等待是一种心态,一种理念,是心中有学生,更是教学的智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当学生学习成功时,教师要学会等待,和学生一起分享经过自己的艰苦探索最终掌握知识的成功喜悦,激励他们加倍努力,从而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与美丽的等待邂逅,相信等待一定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第二篇:教学案例 学会等待

学会等待,用爱心感化学生心灵

案例:

阅览室是学生丰富课外知识,开发智力的摇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园地。作为一名阅览室管理员,不仅仅局限于与书打交道,还要与不同性格的学生打交道。他们中有的让我高兴,有的让我自豪,也有的可能会惹我生气,还有不少同学永远地留在我的记忆之中,成为我生命里的点滴精彩。

上课的过程中总有个别学生不能完全按照阅览室的规定去做,有的学生会提出超出常规工作范围的要求,这就要求管理员要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努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安静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会经常告诉学生读书是一种乐趣,阅读是他们增长阅历,提升智慧的有效途径;教给他们许多阅读方法,让他们学会阅读,学会学习,使同学们在书香的熏陶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从中汲取营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面对学生的错误或疏忽要真心宽容,耐心教育,等待他们点点进步。

小刚(化名)是家里的独苗,父母双方都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顾及小刚的教育,父母双方的歉疚使他们对小刚从小溺爱,父母的忙碌给了小刚更多的“自由”。他接触了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青年,出现了自由散漫等不良行为,受不了约束,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很快地适应阅览课的阅读,上课随意说话,不听劝说,有时勉强听进一句,可你一转身,他又忘到九霄云外去了,真叫我头疼。后来我找小刚谈话,使之认识到上课说话对个人对班级的影响;找周围的同学谈话明确别人说话对你是有影响的,会影响你阅读的情绪,因此,旁边的同学说话,你有责任提醒他、制止他。于是同学的督促和班干部的鼓励,让小刚不得不改正,有时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阅读,我经常利用暗示(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等方法来提醒他,肯定他,赏识他。

通过观察我发现了小刚还有很多优点,比如对老师有礼貌,喜欢帮助同学,小心翼翼地把图书摆放好,书皮抚平,然后轻轻回到座位上。我特意表扬了他,夸他做得好,还让同学们向他学习,我看见他的脸上充满了幸福。从这以后,我尝试着用充满赏识的目光来鼓励他,接下来,他果真做得很好。小刚真的变了,他一改以前的散漫,其他方面都相当积极。我坚信,任何一个学生都有闪光之处,作为教师要发现每一个学生美的光芒,要有一颗发现美的心,相信在这种真心的赏识中,每一名学生都会健康快乐成长!

反思:

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学会欣赏,让他们从优点起步,用理解、宽容的情怀去包容他们,用积极奋进的语言去激励他们。面对那些调皮的学生,我们要始终给他们机会,因为一个机会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教师的事业是希望的事业,是爱的事业,学生们的进步是我们的收获,同学们的成功是我们的快乐!用一份快乐的心情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份快乐,满心都是阳光的我们就拥有了一个快乐的世界,快乐地牵起学生们的手放飞希望和梦想。

第三篇:学会等待

学会等待

世界上,有你在等待别人,也有别人为你而默默等待。学会等待,学会做人的原则。等待如箭,穿越时光的缝隙,串起了我们平常的故事。闲时的夜晚,我无数次想起父亲等待的背影,那月光下微微驼了背的身影,是等待归家的孩子,又是等待孩子的归家。犹记得小时侯,父亲在校门口等待的情景。他的目光不断地向嘈嘈杂杂的人群里观望,焦急却又耐心,当我终于与其目光对视时,他脸上便浮现出舒心的微笑,仿佛等待是一种幸福,等待是一种满足。然后我便跑上前去抓住他的手,将书包恶狠狠的摔进他怀里,蹦蹦跳跳地走在他前头,也不时地注意他匆匆的脚步。童年,我是一个要归家的孩子总要父亲的等待,父亲的等待也在我心里越积越厚重。而后,我才知道,这是一种爱,叫父爱。

渐渐地我长大了,我渐渐明白,父亲还有一个漫长的等待,是等待我“归家”。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的学习顺理成章谈不上,但也没有经历太大的风风雨雨。父亲在此期间也一直在等待,他看着我一天天比他高比他壮,看着我捧着奖状回家,看着我逐渐独立,看着我一丝不苟的学习生活......这些并不是他等待的结果,而这些小小的变化让他更坚定而幸福的等下去,等待我拥有自己的前途、家庭、事业......这种等待复杂得在我脑海里已不能形成某种形象的事物或是情景。总之,他满足我一切物质上的需求,只要是我想要的,他绝对是不打折扣。脑海中,我总记得每次打电话回家,他都让我要吃好,要注意身体;我总记得每次告诉他我被表扬了,他就“嘿嘿”地笑,还不忘告诉我加油;我总记得每次我考试考得很糟时,他会告诉我要冷静下来分析原因,并对我信心十足......啊,这记忆的碎片连成了漫长的画卷,而这幅画的主题叫等待,这幅画的灵魂是厚重的父爱。

等待也许是一种焦虑,等待也许是一种无奈,等待也许是一缕情思,等待也许是一种幸福......世界上,有你在等待别人,也有别人为你而默默等待

第四篇:学会等待!

教学感悟: 学会等待

杨文英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句话当时在我的脑海里不知萦绕了多少遍。它让我想起了一个孩子的请求:“妈妈,我的手还小,请别要求我在整理床铺、画画和打球时做得很完美。我的腿还短,请你走慢些,好让我能跟上你的步伐。我的眼睛还没有看到你所看到的世界,请让我自己观察。我的年纪还小,请拿出时间和耐心向我解释世界上的精彩事情。我的感情还很脆弱,请照顾我的需要,不要一天到晚指责我。”

仔细想想,作为教师的我们,面对学生时,不是更需要这种耐心和等待吗?去年九年级五班的焦淑伟,现在引以为荣为傲的一名男生,八年级我刚接班时,课堂上他很少举手,即使我叫道他,他总是结结巴巴,一个一个单词很困难的往外挤,我好着急,毕竟每堂课上只有有限的45钟,每次他发言卡住时,同学们都窃窃私语,有鼓励的声音,但更多的是嘲笑声,我总感觉着急上火,可作为教师的我从不曾否定过他,而是耐着性子用鼓励的目光与他交流,“Please try!Try again!”等待„„一分、两分钟、三分钟„„感觉好长,时间像凝滞了一样,这样的情况到底持续了多少次,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好像是半年之后,他终于背诵出了一段完整的小文章,片刻的沉默,雷鸣般的掌声,自发的、不约而同的掌声,为他的执着和坚持,我好感动!想想,如果我们不能给到孩子这点等待的时间,那或许„„不,是一定不会有孩子现在的自信,我们毁掉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未来,而是一代孩子和许多家庭的未来。

反思我们的学校和家庭教育,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有时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些孩子反应总是慢。其实,有快才有慢,凡事都是相对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脾气性格其实是在娘胎里就已经形成,有些东西并不是孩子选择这样的,如果知道这些,我们是不是该静下心来思考和解决孩子的问题,我们是不是该多点对于孩子的理解和包容,而不是一味抱怨呢?作为双重身份的我,有时也会去想,为什么同在一个教室,孩子的成绩反差会如此之大呢?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商确实存在差异,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快慢,如果我们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能充分认识到这点,当孩子不明白的时候,就不是一味的指责、唠叨,而是应给孩子更多理解和消化的时间,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仔细想想,作为老师,我很明白这些道理,我很有耐心;可是,作为妈妈,我却做不到,做不到冷静思考、做不到耐心等待!

现在终于明白了:理解孩子,不光是用和蔼的语气,蹲下来和孩子交谈,更重要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做老师是如此,做父母亦该如此!

2014央视关爱听障儿童公益广告---“无声的世界”这个广告我看了无数次,片中孩子的父亲当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先天性重症听力障碍后,不是等待,不是抱怨,而是积极投入对儿子的听说的训练,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才听到孩子为阻止爸爸惩罚欺负他的孩子时发出的“爸爸乖”,那一刻,我好想向这位父亲敬礼,好想为孩子竖起大拇指,告诉孩子“ 孩子,你真了不起,加油!”是呀!残障儿童的父母都不想放弃,我们为什么忍心去随意放弃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呢!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都是世界的唯一,不可一概而论,作为教师和父母要学会及时了解孩子心理。作为教师,让我们试着放慢教育的步伐,等等孩子,给他们更多成长的时间,他们才能走得更扎实,走得更远;作为父母,我们要及时和孩子沟通交流,最大限度的理解孩子,鼓励孩子。

等待是一个过程,需要我们的耐心;等待更是一种智慧,需要我们的技巧,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等待!

第五篇:让作文教学更有效

让作文教学更有效

——小学语文专题研讨之五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改评”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常常造成的后果是:

1、学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因为学生的作文从来都是教师命题。2、学生不会积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篇一面,缺少个性。因为教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

4、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多渠道地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

可见,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程作文教学的要求,更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而真正想让学生的作文焕发出生命力,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才能做好作文。那么,怎样才能逐步实现这一作文教学目标呢?

一、腹有诗书文自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有重大意义。“胸藏万汇凭吞吐。”基础教育的目标是“胸藏万汇”,必须把大量的词汇识记在心,才能吞吐自由。如果把它们藏在笔记本里,那就难以应用了。作文就是用文字说话,作者通过它可以真实地告诉人们一件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可以带着好感或憎恶向人们介绍一个典型人物,可以激情满怀地呈送给人们一处壮观的丽景,也可以精心地向人们雕凿出一件精美的物品。显然,阅读和作文是相通的,都是围绕语言文字活动的。二者比较,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作文是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其中吸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教学生作文,一定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重要性,让他们热爱读书、学会读书、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中多多地吸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一个人读的书越多,所获取的知识和方法也就越多,作起文来也就越发容易。鲁迅先生也曾告诫文学青年,好文章是靠读好书熏出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要培养他们的阅读水平。

而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读书成长袋即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又有学生参加活动的录音,还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要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除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之外,还要在读写结合上花大的气力。

读和写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关系,就像人体摄取营养,储存能量那样。读是一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读是写的基础,写从读吸取养分。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培养辩证的思想方法,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修养,这一切,对于写无疑是不可缺少的;读可以帮学生见到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造成的难以亲自耳闻目睹的东西,使学生开拓视野,积累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文化素质;读可以让学生接触许许多多的文章样式和品种,它们能为写提供良好的方式和借鉴,更何况有的文章就是在传授写作的原理和方法,告诉读者写作的规律和途径。

但是,读要靠写来促。写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为了交流思想感情。写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运用的过程,跟学了数理定理再去解答习题大不相同,写不仅需要懂得怎么写,还要解决为什么写和写什么。写的过程,对词语运用、篇章结构,都会受到所读文章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有意识地从读过的文章中寻求启发和借鉴,然后去创造和写作。像秦牧那样先有一篇文章的初步构思,再去阅读,广泛搜集有关材料,丰富文章的内容。这样,以写促读,使学生在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训练中受益,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读只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写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为了写去读别人的东西,就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来的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叔本华说:“这样的读书可以教导我们如果发现自己的天赋,也可以借以培养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让学生的作文焕发出光彩。

二、题有生趣心自动

学生们的写作潜力能否被开掘出来,与作文题目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联。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总是拘泥于教材要求,教材中要求写什么就写什么,教材中以什么题就以什么为题,命题空间狭小,要求僵化划一。因而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作文的手脚,而并非“心有所思,情有所思而后撰作”,如果指导不当,还会造成学生作文时的心理障碍。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打破教学常规,不唯教材。作文命题的措词上要尽可能形象具体。如:《一件苦笑不得的事》《我和小树一起长》、《新的高度跳过去了》、《小飞机上天了》比起《一件事》、《植树》、《跳高》、《航模表演》就显得具体、形象,适合儿童的口吻和情趣,对儿童作文的动机有较强的诱发力。命题的形式上,还可以把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素材,移植到童话、寓言或科幻故事中去。由于学生对此类素材已有感知,加之对童话、寓言和科幻故事是他们喜闻乐见的,让他们去编写诸如《黑猫警长的新发现》、《狐狸送礼》、《小丸子有了新妈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重归于好》、《空气的声声哭诉》、《病菌,不许你来探访!》等。这些题目很容易让孩子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

正如叶圣陶所言:“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

三、情有感触言自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只有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把课上得有情有趣,让学生也学得有情有趣,才能使学生易于动口,乐于表达。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说:“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如此看来,活动是生命发展的过程,也是生命的本质意义所在。生命活动是作文的不竭源泉,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生命活动是最熟悉的,也是最珍爱的,更是乐于表达的。因此,作文教学中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引导他们捕捉生命的真美感受,倾诉于作文之中。

如:让学生介绍怎样去自己家这么一篇作文,若只是按一般的教学,要求学生把地址,路线,交通工具等说清楚,学生往往很容易草草了事。下面这位老师的教学则使我们大受启发:

老师说:每一个同学都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近来,我突然萌发一个愿望,开始它只在我心里一闪,像交响乐中极不引人注意的音符,仅发出微弱的音响;现在这音符发展了,强烈了,壮大了,终于成为激烈的反复出现的主旋律,时时在我心里激荡。可是,我又不好意思说出来……”

“说,您说呀!”大家叫起来。

“我非常非常想去你们家玩。”学生听了,个个流露了出“欢喜”的神情。“可我怎么寻找你们的家呢?”正在学生为难之时,老师说:“我有一个一箭双雕的办法,不知你们……”还没等老师说完,他们就热情地吵断了老师的话语。于是,老师便趁机在黑板上写下《老师,您这样寻找我的家》。他们恍然大悟,随即便摸纸拿笔,跃跃欲试。老师又进一步提出要求,说:“同学们该不会乱写一气,故意让老师找不到你们的家吧?到时,我按你们指点的路线寻找,丢失了,以后你们就没有语文教师了。”一阵欢笑过后,大家在轻松、激动、兴奋的心理情绪支配下动笔了。

这节课中,我们可以发现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学生就是这样极其乐意地开始了介绍。在这种高昂的情绪中,他们也必定会想法设法让自己的语言详细、具体、明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开始了真切地表达。

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交际的情境”之中,表达是真实的,活动是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的,情感是真实的,学生的写作进入了“角色”,便会感到胸中充满情意,文思汩汩如泉,“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写出来的习作自然而又真实。

四、学有所用笔自勤

美国的一位名叫德优的女教师,面对班上混乱局面,微笑着布置给同学们一道作文题:“我们要来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个人都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行业的人,作一份口头报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作文课,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可以到图书馆查资料,可以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美国的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他们自己的利益和命运息息相关;与社会、生活是沟通的,注重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

其实,作文不应该是语文老师的责任。我想,与各门学科结合起来,这是完全行得通的,也是有必要的。比如,学生在上了科学课后,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写观察记录,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的有关情况,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记录科学现象的习惯,形成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组织材料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讨。学生上了数学课,让学生好好体会一下老师是怎样教会学生学习重难点的,练习是怎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推理解决问题,把自己求知的过程和巩固新知的过程写下来,这不仅是次绝好的思维训练,而且培养了学生听课品质,深入领会到作文的作用,为学生写科学论文作好准备。同样,上音乐课,把听到的各种声音写下来,把自己听到的每个音符、每段旋律的感受写下来。美术课是关于线条和色彩的,是强化规范训练学生视觉的最好途径。语文老师和美术老师一起训练学生观察形体、色彩能力,并使这种能力自觉地迁移到写作中来。体育课需训练学生的运动能力,教会学生练习各种运动方式,语文老师也可和体育老师一起,让体育老师讲清运动的具体动作后,让学生说一说,再做一做,加深印象,然后作一次小练笔,描写一下体育课所掌握的一次运动是如何进行的,按顺序地说清每一个动作及要领,进行中有何得失,有什么感受。

把写作任务交给全体教师,是习作教学的新理念。语文教师若能与大家一起合作,把各个学科整合在一起,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作文教学将散发出更迷人的光彩。

五、文有好评劲自足

特级教师管建刚认为“作文课主要有两个表现形式,一为“指导”,二为“讲评”。他崇尚讲评,“讲评”重于“指导”。他认为上讲评课,要研究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是讲评课的最为有力的起点。讲评课是研究学生作文后的一个最好表现形式。“讲评”,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将作文读一读,教师讲一讲,评一评。“号”过“脉”,得出诊断结果,再开处方,这药就能下得准,就能药到病除。讲评课,还要“练一练”。教师批改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的精彩点,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或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缺陷,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这样的训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学生也有心理认同感。这样的训练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写后教”,“以写定教”。

真正的“评讲课”,是一次性的,是“班本化”的。研读这个班的这次作文,只能在“这个班”上“这次课”。这节课只能在这个“班”上,绝不能搬到第二个“班”,上第二次。讲评课,是典型的“班本化”教学。校本培训最能发展教师,而“班本化教学”最能发展学生。

总之,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才是有效的作文教学。

(作者介绍:郧西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教科室主任,省市小语会会员,十堰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中心研究组、郧西县小学语文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

(校对:张光印)

下载学会等待  教学更有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会等待 教学更有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让识字教学更有效

    如何让识字教学更有效 张惠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千课万人”两岸三地的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研讨观摩会,各种语文风格的课都有,有庄重、扎实的“京派”课,有流畅、流动、变化多端......

    传道,让教学更有效

    传道:让教学更有效(基础教育课程丛书——今日如何做教师) 作者: 曹志祥,付宜红 总主编;郑琰 本册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        出版时间: 2008-1-1 字数: 326000......

    如何让拼音教学更有效[定稿]

    如何让拼音教学更有效 汉拼音是小学生初入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汉语拼音字母是抽象的符号,既不表音也不表意;再加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时容易感到困难,不易识记。......

    反思,让有效教学更深入

    反思,让有效教学更深入 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它包含哪些内容呢? 有......

    演讲稿----------学会等待

    学会等待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学会等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今天把种子播到整修得极好的土壤里去,却远不是明天就会长出幼芽,今天所做的工作,在......

    学会宽容学会等待

    学会宽容学会等待 陈户一中高会香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总能接受不同水平的学生,有耐心期待学生的进步,有耐心辅导他们的功课;但是对于品质方面的问题,总是压不住......

    传道 让教学更有效 读后感

    读《传道-让教学更有效》有感 范丹鸣 这个学期以来,有幸阅读了《传道-让教学更有效》一书,本书从三个主要方面讲解了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这一观点,通过课前准备,教学的实施和......

    如何让识字教学更有效(大全5篇)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规定的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基本理念仍然是“多认少写”,为尽快实现独立阅读创造条件。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不同学习难度的字,往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