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反腐倡廉,惩治更有效
自由辩:
当时胡锦涛的整个战略方针的全部内容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驳:
对方节选了注重预防的一部分,你可以分两步说:
第一,请对方辩友注意,胡锦涛书记的战略方针其实有四点,xxxxx,对方辩友断章取义,强词夺理。(同一来源)
其二,注重不等于更重要。好比说我们选购汽车注重品牌注重性价比,但是更重要的是安全!(反驳逻辑)
第一,先短暂的刹住,但忌讳展开说。第二就是以生活化的类比回绝
其实还有一些蚊子和蚊帐的故事,蚊帐能把蚊子挡起来,是预防。把蚊子打死了是惩治
驳:
我们承认蚊帐相当于预防,但是我们的惩治手段除了进来一个打一个还有可以点~蚊~香~ 就是说明惩治手段可以对点,也可以对面,是不是这么解,视野就开阔了(扩大范围)
硬软两方面来说。把法律,制度等等都归结于预防
正:惩戒的威慑力是通过我们法律来作为依据的,刚才我们的一辩帅哥说了(还是我),对于反腐倡廉的预防体系了包含了法律,规则,条文等.....预防腐败,任重而道远
反:
对方帅哥,您今天就是告诉我我们之所以不去杀人放火是因为我们有一本叫做法律的书放在那里,而不是其背后强大的警察检查执法人员咯?
正:先有法律,后有执法
反:然后我们打,真正解决问题的是惩治(转移要点——解决)
阿里 1:59:
43破:我们的惩治应对对方这样的立论,要抓住强制性执行,还有制度法律等的实施没有执行力的法律是一直空文
廉政:
破:如果没有一套合理的监督惩戒措施,靠官员“饱暖之后思廉洁”只能是一套幼稚的幻想
(1)回答
对于对方的辩题,要正面回答,但是没必要浪费时间
回答了一半,但是刹住了。如果是自由辩论,马上跟随一句问题反问对方辩友,就很好的推开了
(2)设问(隐含目的)
问:譬如我们这次的设问,开头可以设计一下:对方辩友,我们知道对于反腐倡廉问题中央派出了巡视组分布全国开展工作,请问您知道巡视组去了哪些地方么?
分析:这个问题就诡诈多了,第一,我只是问你知不知道去了哪些地方,也不是问你对方辩友知道中央巡视组么(设问中隐藏承认)
所以对方问答绕不开,只能是知道或者不知道,问的要细,不能只问你知道中央巡视组么,对方可以说我们当然知道啊,为了预防腐败问题到各地调查嘛
万一对方真的说不知道,那是中央反复倡廉的重要措施了
对方辩友不了解不知道,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现权啊,纸上谈兵啊,扣一大堆帽子
(3)诡辩:没事回答绕开正面,再往自己观点靠,这是典型的诡辩型回答
问:您知道在新加坡吃口香糖的罚款近两年来提升到了多少钱了吗?
答:我不知道在新加坡吃口香糖会是腐败问题,如果知道的话我一定不会吃,我会很好的预防。(类比不当)(对方辩友未必有点过于惊弓之鸟了,口香糖当然不是腐败问题,但就是因为预防无效,法律便靠其威慑力出台了惩罚,并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问:新加坡人们也不知道这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问题啊,但却是因为知道了法律的严惩性而不去吃口香糖。
答:我怕蛀牙从不吃糖,对方辩友请告诉我既然吃糖不是腐败问题,那对方辩友刚才的提问有意义么。吃糖不是腐败,但如果是公务员为了谋私吃人民的糖吃人民的血汗就是腐败,更要预防
答:新加坡人们也不知道这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问题啊,但却是因为知道了法律的严惩性而不去吃口香糖。对,感谢对方辩友再攻辩环节不是提问而是替我们回答了问题。因为知道法律而预防了吃糖被罚款,证明法律作为预防腐败的立法体系非常有必要
问:对方辩友怕是拿着放大镜在看我们的吃糖问题啊。您说得好,您怕蛀牙所以不吃糖,公务员就是怕制度的惩戒所以才不去贪啊。这就是惩戒的威慑力所在对方辩友我们今天讨论得可是反腐而不是防腐,请擦亮您的眼镜好好重新审视一下题目吧。没有强制力的法律不过是一纸空文,谈何预防,不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问的问题】
1.我想请教一下对方辩友,同样都有《服兵役法》,同样法律规定18岁公民要服兵役,为
何我国的服兵役率却远远不新加坡呢?
(新加坡逃兵役就要退出国籍,但是在中国却没有任何惩治)
2.对方辩友今天不跟我们聊服兵役的问题,估计是因为觉得有点遥远,那我们就来聊一聊
社会一些问题,对方辩友,您如何看待自醉酒驾车近年来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呢?
(酒驾政策,一次扣12分,且被拘留3-6个月,严重者可判3年)
3.再来看看另一个社会问题,按照您放逻辑,对方辩友,您就是认为网络公民守则的预防
比转发500条微博可判刑的惩治更加有效地解决网络诽谤问题吗?
(网络公民守则很久以前就有了,但是有些大V推波助澜,最总导致蛊惑人心,社会动荡。但是就这条规定出来,500条以上可构成诽谤罪可以判刑)
4.对方辩友兵役问题又不谈,醉驾、微博诽谤问题也不直面,那我们来看看身边的事例好
了。对方辩友,应该都知道我们广技师最近新出台的规定,11点前回到宿舍,否则就记名。一时间全校大规模修改作息计划,10点末时,校道上便看不到人的踪影。您如何看待这立竿见影的效果呢?、5.对方辩友,我们来看看国外问题,6.如果我们做一件不正确的事情,其付出的成本远远不及所获得的利益的时候,试问有谁
会不愿意做这只赚不赔的买卖呢?
7.您认为国家预防腐败局不单独设立而要设在监察部下面其意义何在呢?(国家预防腐败
局是没有惩治腐败职能的。那么预防腐败局所有制定的预防制度执行的监督者就只能是纪律检查委员会、反贪局和监察部了)
8.对方辩友,我方想请教一下对方辩友,您的预防如何才能更接地气且具有效果呢,请对
方辩友举一实例吧?
4.标本问题:预防是治本,更有效,我们今天是看何者更能从思想上根本上降低在发生性。两个都可以从思想上治本。一个从教化出发,一个从后果出发,用其威慑力,在这种情况下惩治出来的更是好的,草坪一个是温馨提示,一个是踩草罚款500元。同时惩治还能够治标,这不是更加有效率也有效果啊。
5.用惩治如何来解决廉政的问题呢?
对方辩友没有梳理好反腐和廉政的辩证统一啊,这可是不可分割的。您为什么要用一只眼睛来看待问题呢?难道我们今天吃饱了还不是不饿吗?所以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惩治腐败问题的同时我们我就是在倡廉啊。
6.多年惩治仍未除根,单个人的消失并没有解决现象?
首先无论是惩治还是预防,都无法根除腐败。
对方辩友不了解历史,从汉代严刑到贞观之治,无不是越严的惩治社会的腐败现象越少; 而且,我们并不是用无声抢来打出头鸟,相反的,我们是杀鸡儆猴,并不单单是消除了一个人,更是威慑到千千万万个人。
7.反腐倡廉不仅仅是官员个人的问题,许多大学生与公司也会有腐败思想。面对这些人,您如何惩戒呢?
对方辩友为什么总是忘了的惩戒的威慑力呢,我方再次不厌其烦的告诉您,当一个人看到前面的人掉下了悬崖不再复生的时候,您觉得他还会跟着前面那个人的步伐吗?
8.没有预防,何来惩治呢?前提与保障
我方还说惩治是预防的前提呢。
9.扁鹊大哥最厉害,因为他在病还没发作的时候就治好了。难道不是说预防才是最有效的吗?
从目前社会来看,有些人已经有病了,这预防可奈这些人不何啊?但是惩治却可以有效地治这些人。同时从现实来看,对方辩友的这种预想难道不是太过于理想化了吗?谁会确保这预防就真的防到效果了呢?你该不会对着原始社会的人说,你们生病了啊?生病要吃白加黑啊。
10.生病前打“预防针”当然比生病后猛吃药治理好。
对反辩友,首先纠正您一个错误,我们惩治并不是下猛药,而是你病了我们就会给您对症下药。但是预防不会,为什么,预防缺乏针对性,无法预料到是哪一方面生病,只能。相反,惩治由于其对症下药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针对性强,问题的解决自然有效。
防腐倡廉,惩治为主
【攻辩环节】
1. 您认为是先反腐再倡廉,还是先倡廉再反腐?(为何要说这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呢?)对方辩友回答不上来是因为反腐倡廉是同于进行的,反腐就意味着我们倡廉。这我就不明白了,对方辩友现在回答不上来哪个先哪个后,但是刚刚对方辩友又说惩戒可以反腐,但是却不能倡廉。您这不就是自己搬石头砸自己脚吗?
我今天来打个比喻,有两块草坪,上面都叉着一块牌子,一块上面写着“小草青青何忍践踏”,另一块上面写着“踩草坪罚款1000元”并且安装了摄像头。如果每天路过这片草坪的都是如你我一样的一般人,会有人践踏草坪,您认为是那一块别人会践踏呢?
2. 对方辩友,首先想问一下,您认为今天我们所说的有效是指什么呢?
有效果与有效率是不是都是有效的体现?
对方辩友,您认为治标与治本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呢?
(治标是为治本赢得时间,只有严厉治标,严惩腐败行为,有效遏制腐败分子的猖獗势头,才能为治本创造前提条件。只有抓好治本,从源头上不断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对方辩友,我就请教一下,根据你方的观点,您认为预防能治本吗?(不能/能)
再想请教一下,那您认为如何才能算治本呢?(内心得到了改善)
那经过了改善的内心是不是需要外表于行,才能让人知道其内心得到了改善?
按照您放的逻辑,那您认为大多数人,长时间自觉不做一件事情,也就是治本了吧?
我们来看一实例,我们都知道在新加坡是不允许吃口香糖的,我就想请教一下对方辩友,您知道最近一次新加坡上调吃口香糖的罚款数额到多少了吗?
那我就要给对方辩友科普一下关于惩治的知识了,由于法律具有威慑力与强制性,所以新加坡公民还怕违反法律会被处以合计人民币2500元的罚款与监禁一年,因而20年来,新加坡没人贩卖口香糖与吃口香糖。对方辩友,您认为新加坡的惩治治本了吗?
第二篇:反腐倡廉惩治更有效四辩稿2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辩论至此,我心百感交集,反腐倡廉这样的命题总是让我们忍不住想到人性的贪婪。而我们多想像对方辩友一样生活在魔法世界,说一句你不能贪,人性贪婪就此消失。然而,现实容不下幻想,面对如猛虎一样的贪欲,并不是用美好的希冀就能将它打败。我们唯有直面现实才能解决问题,只有承认贪欲的凶猛性才能找到反腐倡廉最有效的方式。
然而遗憾的是,整场辩论下来,我们看不见对方辩友直面现实的勇气。
首先,对方辩友犯了逻辑错误,以为预防有教化作用就是内因。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难发现,事前预防和事后惩治就好比是病前打预防针和病后吃药,其实都是药物作用于我们身体,两者都是治病的外在手段。只不过惩治比预防更具针对性,对症下药得到的效果更显而易见。
其次,对方辩友偷换概念。把“制度反腐”可以治本,当做预防更有效的论据。但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制度”,是惩防并举,共同作用的“惩防制度”。对方辩友故意抹去了“惩治”的重要性,全然不看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新认识新要求,总书记提出“有腐必反,有贪必肃”,面对腐败大力惩治,保持高压态势。在面对猖獗的腐败现象,惩治如同勇猛的将士斩杀敌人,而预防却如温顺的绵羊,无可奈何。
再者,没有了惩治,监督成了一种无效围观;没有了惩治,法律成了一纸空文;没有了惩治,制度建设不过是一只纸老虎。今天我们不否认预防存在的必要性,然而只有在前有惩治斩敌,后有惩治震慑的情况下,预防才有发挥作用的机会。
反腐倡廉要是标本兼治,求得是长短期效果兼具,而前有惩办后有治理的惩治恰恰符合其要求。在短期上,惩治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治标效果。面对腐败官员来一个抓一个,来一双抓一双,对腐败的零容忍,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在长期上,惩治能够起到杀鸡儆猴的治本效果。诚如对方辩友所言,我们必须对思想进行教化才能实现治本。预防如慈母,轻飘飘说声“你不能做”,惩治如严师,直指本质地告诫你“做了要付出代价”。慈母多败儿,严师出高徒。在惩治的震慑力之下,才能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不能腐的敢腐不愿腐的观念啊。
事实上,今天在场各位也都是聪明人,明白教化到人无私欲不贪占实在太理想。但是,正如中纪委给我们亮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今年共有11位省部级高官被查处。在今天这样反腐倡廉刻不容缓的时候,严惩不贷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态度。唯有“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才能狠狠地震慑住蠢蠢欲动的贪婪之心。唯有“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莫贪占,贪占必遭惩”,才能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多余的怜悯不过是助长了害群之马的侥幸心理,只有严厉打击,才能刹住了贪腐的歪风,发扬廉洁正气,才能使政治更清明、官员更清廉、社会更和谐、国家更强盛!
第三篇:加强有效惩治腐败问题
加强有效惩治腐败问题
坚决惩治腐败,是党和人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随着党风廉政建设从侧重遏制转向标本兼治,以及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监督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得到遏制,一些诱发腐败的深层次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但是,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如何加强有效惩治腐败问题仍然是国家迫在眉睫的任务。在此,我认为惩治腐败问题,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以法治腐——使官员不能腐败
反腐败斗争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无论是法治国家,还是非法治国家,法律制度都是遏制腐败的基础设施。惩治腐败不在于严酷,而在于有严密的制度。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坚决遏制腐败现象”,完成这项任务要求我们多方面做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抓起。从源头抓起,就必须强化法制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虽然我国在反腐败立法方面进行了大量积极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仍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介于此,我认为,现阶段完善我国法律制度,重点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制度建设:
1.完善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使其与世界接轨
反腐倡廉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也一直在进行着这方面的尝试和努力,作为一项制度,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曾将《财产申报法》列入立法规划中,随后更是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财产申报法中最重要的三部分即财产申报主体、财产申报客体及财产申报的审查都无法完全确定下来,从而使其在实践工作中难以顺利开展或是流于形式,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随着反腐败力度的加大,必须对我国现有财产申报制度进行改革,在充分借鉴各国这方面立法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国家工作人员财产申报制度。2.实行金融实名制改革,让不法收入无处遁形
我们在反腐败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制度是产生腐败的主要根源之一,而不透明的金融制度是滋生腐败的土壤。要想彻底的清除腐败产生的根源,清除腐败这一毒瘤,就必须改革现有的金融制度,其中一条就是实行金融实名制。所谓金融实名制,就是指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任何金融机构开设任何账户都必须采用真实姓名(法人时是法人名),金融机构必须审查开户人的身份证明文件(法人时是工商登记证),在确认其真实身份后才能开户,所有的金融交易都必须使用真实姓名(法人时是法人名)并全部记录在案。
(二)以德治腐——使官员不想腐败
列宁说,“政治上有修养的人是不会贪污的。”一个人腐化堕落往往是从其道德上的蜕化变质开始的,是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所导致的。是否搞腐败、多大程度上搞腐败,其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自己。不管制度再怎么完善,惩罚再怎么严厉,最终的执行者还得靠人,自我是腐败的内因,制度是腐败的外因,在这个过程中,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要想从根源上彻底解决腐败问题,让官员们不想腐败,主要还得靠加强官员的政治伦理和官德教育,以德治腐。以德治腐是一个系统工程,坚持以德治腐,我建议: 1.加强对公务员的道德教育,夯实其防腐拒腐的思想基础
坚持与时俱进、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我党长期以来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障。进入新世纪以来,腐败现象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我们进行行政伦理和官德教育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势上都必然要有新的举措。行政伦理和官德教育理论本质上是一个有机的体系,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把握和总结。新时期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道德观念教育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全行政伦理规范和行政伦理评价机制,更好地防治腐败将起到重大作用。2.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提升道德考核的重要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大批大案要案被查处,一大批高级干部落马,很发人深省。正如中央一位领导同志所言,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出问题,不是出在能力上面,而是出在官德人品上面。我们平时做人要讲人品,做官也应讲官品、官德。才与德就像干部素质的两根“支柱”,互为依托,缺一不可,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两者相较而言,德比才更重要,无才可以学,无德却很难以补救。虽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已经明确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但在实际工作中,干部考核唯“政绩”标准还没有根本改变过来。
(三)以俸养廉——使官员不用腐败
我国现行公务员工薪制度沿用至今,中间虽然经过几次调整,公务员工薪虽然纵向来说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总体来说,还是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的。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其滞后性日益突出。就目前来看,我国公务员薪酬的特点表现为:公务员工资收入整体水平偏低、地区薪酬不平衡、行业之间差距较大、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公务员薪酬管理体制欠完善、工资结构不合理、社会福利严重滞后等特点,这也是我国腐败现象穷去不穷、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关于我国公务员工薪是实行“高薪养廉”还是维持现有水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争论不休。对此,我认为,可以采用比较折中的方法,即在原有工资水平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使公务员薪酬相对当地其他行业略高一点,同时完善相关制度,缩小公务员工薪之间的地区、行业差距。理由有二,一是在低收入群体、贫困人口数还相当庞大的今天,实行高薪养廉还缺乏必要的群众基础;二是单纯的低薪也不利于招揽人才,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参与到公务员队伍里面来,同时也不利于公务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特别是在重商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一味强调低薪养廉就显得有点苍白无力了。建立合理的公务员薪酬制度,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建立廉洁政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四)完善权力制约机制,以权制权——使官员不能腐败
“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这是由权力的特征所决定的。现在我国权力腐败案件为什么触目惊心,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形势下,缺乏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的机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改革原有的权力制约机制,以保证权力沿着法制化和制度化的轨道运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权力制约方式主要有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两种。1.以权力制约权力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强调:“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他认为,当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机关的手中时,自由和民主将得不到保障。所谓以权力制约权力,就是指某种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受到其他权力的限制和约束,防止权力滥用、腐败的过程和方式。这是我国权力制约的主要手段,也是世界其他国家制约权力方面的主要选择。2.以权利制约权力
现实中,权力异化、腐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权利对其的监督制约乏力。虽然我国宪法和法律中明确规定了,社会民众、新闻媒体有知情、监督、举报、检举、控告等权利,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监督渠道不畅通等方面的原因,权利对于权力的监督形同虚设,未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此,我认为,可以充分放权,赋予新闻媒体更大的“发言权”,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新闻媒体、政党、社会民众等在监督权力方面的作用,克服长期以来存在的监督不力的局面。
(五)加大打击力度——使官员不敢腐败
惩治腐败,主要是利用人对名誉、地位、个人经济利益、人身自由丧失等方面的恐惧心理建立起来的对腐败行为进行惩罚的制度。反腐制度是否具有威慑力,能否遏制住腐败行为的蔓延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惩治制度是不是完善、打击腐败的力度够不够强。为彻底清除腐败毒瘤,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反腐打击力度。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经济制裁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千里为官,只为财”,官员贪污腐败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捞取经济利益。因此,要彻底杜绝腐败现象,就要加大腐败的经济成本,要让他们觉得腐败不值得,没什么好处可捞,或者说就算捞到了好处也没有机会享受。(2)政治惩罚上。
加大反腐败力度,在增加腐败分子腐败的经济成本的同时,还需要加大腐败分子因腐败而付出的政治成本。即,坚持对腐败分子不管他职位有多高,不管他以前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大,不管他贪污受贿的金额有多少,我们都要绝不姑息手软,一律免职,永不叙用,彻底杜绝“贪污越多、爬得越高”、“问题官员,带病上岗”等不良现象的出现。(3)法律制裁上。
一是加大法制宣传,充分发挥各监督渠道在反腐败方面的作用,及时发现案件线索,提高腐败案件的发现率,做到“伸手必被捉”;二是加大案件的查办力度,严格执行各项法律程序,实现有案必查、查案必办、违法必究、切实维护法律权威,实现“凡腐必惩”。(4)社会舆论压力上。
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新氛围,纠正“笑贫不笑贪”等腐败文化思想,建立资料库,全国联网,把腐败分子的腐败行径通过网络向全社会予以公布,让腐败分子身败名裂,以增加其腐败的道德成本。坚持多管齐下,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打消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彻底改变腐败行为成本低,风险系数小的特点。
结束语
腐败作为一个历史性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腐败的深层次危害越来越突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视反腐败工作,并进行了很多卓有成效地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反腐败工作还没有结束,甚至在有的地方和部门腐败分子大有卷土重来的倾向。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项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市场管理漏洞不少,这正好为腐败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再加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腐败分子犯罪手段较之以前越来越隐蔽,也越来越高明,腐败犯罪领域由原来的个别领域向各个领域蔓延,腐败主体有个体向群体发展等方面的特点,给我们的反腐败工作增添了很大的难度,很多腐败分子至今仍逍遥法外,负面影响极大,我国面临的反腐败形势非常严峻。历史表明,腐败与反腐败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斗争。我相信:随着我国各项制度的逐步完善,人民群众反腐意识的进一步增强,我国反腐败工作必将在这场斗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四篇:惩治预防双管齐下反腐倡廉药到病除
预防和惩治并重,反腐倡廉药到病除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学习体会
李金福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是为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施纲要》全面总结了我们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本经验,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在如何建立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提出了许多新措施新办法,体现了科学性与针对性、现实性与前瞻性、理论性与可操作性的高度统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行动指南。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
《实施纲要》系统地提出了惩治和预防,是反腐倡廉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我们只有坚持惩治预防双管齐下,腐倡廉工作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良好效果。
惩治有力是决定反腐倡廉治本因素。惩治有力,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加大惩治力度,就要在监督和查办上下功夫。一是要牢牢把握监督这个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关键,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深入推进党务政务公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监督,完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加强对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监督,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二是要坚持从严治党,加大力度,强化惩处和追究机制,发挥查办案件这个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治本功能。严肃查处影响组织形象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做到依法办案、查处及时、惩治到位。对腐败分子要坚决查处,绝不留情、绝不手软。同时把查案、纠风、教育、建制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针对案件暴露的问题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达到查处一案、治理一线、教育一片的效果。
预防有方是决定反腐倡廉治标因素。强调注重预防,在教育和制度上下功夫,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从源头上治理腐败。
1,要牢牢把握教育这个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根本。按照《实施纲要》的要求 加强廉洁教育这件大事,以信念、法纪、道德教育为先导,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通过思想引导、规范行为和营造氛围,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区分层次,分类进行,把《实施纲要》精神贯穿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中,贯穿到最基本的公民教育中,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道德价值观和社会风尚,构筑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思想道德防线。坚持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结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推动深入学习贯彻《实施纲要》。
2,牢牢把握制度这个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保证,形成反腐倡廉长效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反腐败工作的实际,制定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总体规划和中长期计划。做到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决策相统一,制度建设进程与反腐倡廉进程相适应,制度建设与从政道德建设相结合,党内制度建设与国家法制建设相协调,实现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更好地用制度和法律规范权力的运行、约束干部的从政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实施纲要》是党中央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根本性举措,是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实施纲要》,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纲要》的引领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原则,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十六字方针,预防和惩治双管齐下,反腐倡廉就会药到病除。
2010年9月16日
第五篇:让阅读教学更有效
让阅读教学更有效
让阅读教学更有效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理想追求。怎样让阅读教学更有效呢?
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做到一下两点:
一、要深入解读文本,在与文本对话中寻找语文的美。
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每次备课,我总是反反复复地读课文,或朗诵,或默思,或圈点,直到确实品出了“味儿”,才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全国知名教育大师于永正老师也多次说:语文教师备课就是备读,读出了“味儿”,也就能讲出“味儿”,任何一篇文章,只要自己读出了感觉,就能把学生的热情给“激”起来。比如:《争吵》这篇课文,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表面的内容——同学之间友谊的伟大,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读出文字背后的深远含义——同学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以及问题如何解决,让学生在平实的语言文字中领悟生活的真谛,体会语文的美。再比如:教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通过诵读,学生都能领会到母亲给予孩子的真爱,发自内心的深深的关爱,我们还可以通过品读交流和联系学生情感经历进行深入思考,紧扣中心句“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中的“扑”“抓”“忍”挖掘出文字背后的内涵,即:关爱生命和珍惜生命的生命意识,不但要好好儿活,还要活出自己的生命精彩等,从而真正触及学生心灵深处,让他们在字里行间深受震撼,在文本阅读中思考未来,在语文教学中感受文字之美,思想之美,心灵之美。
二、要深入解读文本,在与文本对话中寻找语文的美。
教师要走进文本,在与文本交流中寻找语文的美。
读什么想什么,将自己的心贴近文本人物的心,你将听到他内心深处的东西。窦桂梅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让孩子闭上眼睛,一边倾听自己美美的描述一边用诗句回答此时的美景,乡村生活的怡然自乐和景色宜人以及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在窦老师的描述中清晰可见,我们仿佛看到了篱笆墙、幽静的小路、飘落的花朵、稀疏的树阴、奔跑的儿童、金黄的油菜花、漂亮的蝴蝶,又好像看到了“儿童急走追黄碟”的小心谨慎和蝴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无可奈何,我们又为一个小男孩儿惊人的想象力啧啧称赞,他在窦老师的语言引领下走近蝴蝶,双手悄悄合拢,竟然捕捉到一只蝴蝶,一只金黄色的、正扇动着翅膀想要逃跑的大蝴蝶,惊喜与激动在他的小脸上浮现,吃惊与兴奋在他微闭的大眼睛中忽闪着。好美的意境,好惬意的心境,就连我们这些听课教师也如同在油菜花中寻觅蝴蝶心驰神往了。窦老师这种“过电影”似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将学生的阅读体验转化为审美想象,帮助学生体会一种“朦胧而舒心的快乐”,从而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森林”,使学生养成了“终身阅读”的好习惯。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如何做好有效的阅读教学呢?
一、书声琅琅,不绝于耳
书声琅琅,是我们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琅琅书声,亦可把我们汉语言文字中所特有的音韵意味传诵出来。语文课上书声琅琅,须讲究三种境界:
第一字字词词求正确
读准每个字词的音,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我们尤其应把着力点放在生字新词的读音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反复的读、记,要善于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轻松地读、记。人生求学识字始,可以这样说,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是语文课堂上的第一缕语文味,要让它历久弥香。
第二句句段段求通畅
这有一个过程,教师要将学生的课前预习与课内的初读检查结合起来,由读正确到读通畅。文不读通不开讲,磨刀不误砍柴工。当然,读通畅需要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这容易变成你一遍、我一遍、他一遍的机械重复,反复单调的重复必然会消解语文的味道。因而,我们需要在朗读的形式上不断创新。比如,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男女声读,老师范读,录音范读,轻声读,比赛读,重点句段反复读······
第三感情朗读求真情
有些老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方面存在一种误区,以为有感情朗读就是大声朗读,就是比谁的嗓门大,结果学生越读越累,有感情朗读应达到的以声传情的效果大打折扣。其实,有感情朗读须讲究一个“真”字,要真有感情,真有感悟,读出真情,读出真心,而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朗读技巧,则是附着在真情之上的。唯有这样的真情朗读,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品尝到语言的“有声味道”。
语文课上书声琅琅,让学生开了口,动了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课标”提出“语文要课内外结合”、“树立大语文教学思想”、“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理念,这些理念确实反应了语文学习的必然规律,但是我们的老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是外来的东西占据了主流,课堂上唱、跳、画、演等形式层出不穷,新鲜的花样真不少,而冷静下来思考,我们不得不问自己:语文课,还有语文味吗?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学科综合的本意是我们现在理解的这样吗?
不容置疑,众多的花样,虚化了语文,虚化了小学语文课堂!因此,我认为语文课堂最主要的任务还应该是让学生品味语言,感悟形象。正本清源,这才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魂。其他的那些形式可以做为语文学习的补充,课堂上我们决不能肥了别人的田,而荒了自己的园。
三、自由对话,焕发异彩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以及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要创设宽松、自由、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的身心在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去尽情释放、洒脱驰骋。彼此敞开心扉,相互倾吐,相互接纳,感受到心灵的愉悦,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四、关注生成,随机应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的体验。师生彼此是学习的伙伴,是“教学相长”,老师应该以学定教,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理念,用自己的经历去“配合”学生,或者说是师生合作。学生的思绪是不确定的,因此,课堂是动态的,是生成的,美就美在学生的不可预料,美就美在老师的随机应变。
《雷雨》的最后一自然段——“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又叫起来了。”
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听着美妙的乐曲,想象雨后美景图:“同学们,你们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啊!雨渐渐地停了,太阳公公笑眯眯地从山后升起来。天边,一道道美丽的彩
虹!……”学生们入情入境地感受了雨后空气清新、彩虹高挂的美景。我不禁喜上眉梢。
“啊!雨后空气清新,彩虹高挂,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感受一下这种美吧!”我趁势引入课文。随着导语,动情的朗读开始了,同学们都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这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觉得课文写得不美。”原来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下子被打破了。
气氛变得严肃起来,大家都盯着他,又望望我。
“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我压住心中的扫兴和遗憾,不失温和地问。
“因为他写得不够生动、具体。比如说“太阳出来了”。为什么不说“红脸蛋的太阳公公笑眯眯地出来”?这样写出太阳的样子和颜色,多生动啊!你从前不是说过吗?写作文要生动、具体,所以我觉得不好。“
哦!原来如此,我蓦然想起来了。
——我告诉孩子们,写文章要生动、具体,要形象地描绘,要细致地刻画,要用上好词好句。
课堂上孩子迸发出的无限活力和神奇想像会令我们的教学焕发异彩。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关注生成,才能感受到那一个个鲜活、独具特色的生命,才能使四十分钟展露生生不息的活力,体现出最迷人的魅力。
语文阅读,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的语文阅读教学,让阅读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