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古诗文文本解读及教学研究课程学习指导剖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文本解读及教学研究课程学习指导
专题解析
想一想,做一做
拓展学习资料
制作团队:吴晓薇等教师团队:周群、王海兴 专题解析
如何设计一堂古文课
O从题目入手
以《五柳先生传》为例:
1.传: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这种文体,贯用于史书。O为何不写高大上的家世。
2.文章当中,有一个字出现频率最高,你能找到它吗?
O不其实是为了否定什么?为什么陶不为样不那样?不能用干瘪的社会黑暗来概括。通过不字来看出不同。奇人:恬淡自然。写传记不写事迹,只写爱好。显赫家世却不写,陶潜《五柳先生传》,“不”字为一篇眼目。
——钱钟书《管锥编》
3.整体分析 奇文:
① 虽为传记然不以记事为主; ② 虽有显亲,却言不详姓字; ③ 全文以“不”字贯穿。奇人:
①安贫乐道; ② 恬淡率真。4.思考 ①结合上述讲解及课文思考,陶渊明是否真像他在文章中写的那样,是一个万事不关心,超脱于尘世的人?
② 读完下面的文字,你能谈谈陶渊明说自己“不求甚解”的真正原因了吗? 《论语·宪问》: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江熙云:圣人体是,极于冲虚,是以忘其神武、遗其灵智,遂与众人齐其能否,故曰我无能焉。子贡识其天真,故曰夫子自道也 5.拓展资料
O古代九品中正制,你们都显摆。我不显摆。
夫自叙而言家世,固当以扬名显亲为主,苟无其人,阙之可也。
——刘知几《史通·内篇·序传》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晋书 ·陶渊明传》
言‘无’者,激于言‘有’者而破除之也
——王夫之《船山遗书·思问录·(内篇)》
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卑寒士,权归右姓已。其州大中正、主簿,郡中正、功曹,皆取著姓士族为之,以定门胄,品藻人物。晋、宋因之,始尚姓已。然其别贵贱,分士庶,不可易也。于时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故官有世胄,谱有世官,贾氏、王氏谱学出焉。
——欧阳修《新唐书》卷百二十四
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俗子不知,便谓渊明真不着意,此亦何足语。不求解,则如勿读,不用声,则如勿蓄。盖不求甚解者,谓得意忘言,不若老生腐儒为章句细碎耳。
——元代李冶《敬斋古今黈》
如何疏通古文文意、积累字词
《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实现途径: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实现目的:理解基本内容 1.怎么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
结合文情、语境,包括话题主旨、文脉思路、上下文关系、本句意思是否顺畅等等。如:
(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初语第一册在《春》中注释:“杨柳风,吹动杨柳的风,指春风。” 初语第二册注释:“杨柳风,指透过杨柳绿吹来的柔和的春风。”(2)诸葛亮《出师表》: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不毛,不长草木的地方。2.利用什么工具书?(1)古汉语词典(2)汉字源流字典(3)简明古代职官词典 3.卡片字串,积累词汇(1)以单个字词为编排方式
(2)以每一课为编排方式,涵盖实词、虚词、文化常识、名句等多项内容。
4.解决文言词汇的根本方法(1)熟读多读
学习古文也这样,熟读背诵了多少篇古文,培养了对古文的语感,对于古文的用词造句,尤其是虚词的运用都熟悉了,也就会理解了。
——《周振甫讲怎样学习古文》
(2)勤翻古汉语词典
遇见不懂的字要查,将该字大部分义项都浏览一遍,学会在字里行间补充一个字的其他义项。
(3)采用记字串的方式 如: 甲骨文,《説文解字》:甘,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凡甘之屬皆从甘。,旨,美也。从甘,匕聲。凡旨之屬皆从旨。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礼记》 甘——香——甜——酣——猒„„ 旨——嘗(尝)——脂——嗜„„
怎样对古诗文进行文化解读
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
——(美)马文·哈里斯《文化 • 人 • 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
一、古人如何解读古诗文? 1.诗话 2.文话
诗话者 ,辨句法 ,备古今 ,记盛德 ,录异事 ,正讹误也。
——宋•许顗《彦周诗话》
写生之句,取其形似,故词多迂弱。赵昌画黄蜀葵,东坡作诗云:“檀心紫成晕,翠叶森有芒。”揣摸刻骨,造语壮丽,后世莫及。
——宋•许顗《彦周诗话》
二、解读步骤 1.感悟文本 2.创作技巧 3.文化链接
三、案例研讨
怎样设计一堂古诗课
以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为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一、学会借助古诗题目,初步感知 1.解读左迁含义
左迁 :降低官职调动。左迁,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2.韩愈左迁原因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韩愈《谏迎佛骨表》
二、解读诗歌内容,思考探究 1.这次左迁有何特点?
“朝奏、夕贬”说明被贬之快;“路八千”说明被贬之远;“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说明路途艰难;“吾骨瘴江”说明前程凶险。2.面对皇帝天威,韩愈有没有屈服呢?
三、拓展阅读
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唯梁武帝„„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
——《新唐书》列传卷第一百一十
上曰:“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
——《新唐书》列传卷第一百一十
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
——《旧唐书·韩愈传》
乞以此骨付之水火,永绝根本,„„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
——《新唐书·韩愈传》
此诗„„义烈之气,掷地有声。
——俞陛云《诗境浅说》
前四句大气盘旋,以文章之法行之,然已开宋诗一派矣。七八句凄恻。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五
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
——《韩愈《蒙恩还朝过其墓留题驿梁》
课程学习指导
【内容概述】 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本课程针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进行研讨,帮助老师审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目标,不盲目拔高,也不混沌一片; 选择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困难的一些内容,少讲理论,多举例子,深入浅出,以帮助老师寻找更有效的教学办法,从而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 介绍一些习作评改的方法策略,帮助老师加强评改指导的意识,提高学生“自能修改”的能力。
核心问题是:回到“真实的写作”、作文教学中的生活化命题、如何指导学生有创意地表达、初中作文教学怎样才能做到有序、初中作文教学的实与虚、初中作文的评改、网络平台上的学生写作能力训练等。
【专题章节】
本课程“专题研究”分为以下几部分: 1.回到“真实的写作”、2.作文教学中的生活化命题 3.如何指导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4.初中作文教学怎样才能做到有序 5.初中作文教学的实与虚 6.初中作文的评改
7.网络平台上的学生写作能力训练
【学习建议】
一、学习目标:
1.审视写作教学的目标,梳理各年段目标。2.贴近学生设计并实施写作教学。3.提升老师评改指导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习要求:
在 深刻理解并把握课程标准核心观念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本课程探讨的问题进行有益的反思。本课程设置了如下栏目,均列在窗口上侧的“课程学习导航”目录中,请按照顺序渐进学习:
专题研究→课例观摩→想一想,做一做→拓展学习资料
回到“真实的写作”
王健(北京市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 中学高级)
周群(北京景山学校 中学高级)
一、目的与对象:写作与生活的真实关联
德国哲学家哈马贝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认为,语言行为者可分别与不同的世界建立起不同的关系:
1.通过对客观世界中事物的言说,与作为外部世界的自然发生关系; 2.通过对社会世界中事态的言说,与别的行为者发生关系;
3.通过对主观世界,即个人内心情感或体验的言说,与自我发生关系。哈马贝斯提出的语言交往的三种形式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存在着一种重要的结构性联系,无论何种语言交往形式都必须满足三种有效性要求:真实性、正确性与真诚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即强调了不同语言交往形式的“真实性”,而“真实”的前提就是“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语文课程标准》)。严格地讲,任何写作都应有明确的“目标读者”,“目标读者”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隐含的。明示或者隐含,直接或者间接,都有“读者和对象”存在,写作才能“真实”发生,写作的意义才能显现。
帮助学生树立起目的与对象的写作意识“提供支架”:创设情境、提供任务、利用网络。情境写作、任务写作、网络写作,其意义都在于强化写作目的、对象意识,消除写作与生活的隔膜,回到写作的本始面目。
二、文体思维:写作交往真实有效的策略
确立写作目的、对象与选择写作的文体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甚至是同一的关系,写作目的、对象的确立离不开具体文章体式的支撑,而考虑选择什么文体来写作的过程,同时也在完成着写作目的、对象的甄定。离开具体的文体框架和思维,就谈不上什么明确的写作目的和对象,也就谈不上写作目的的实现,更谈不上真实写作交往行为的发生。写作中的文体思维是指在具体的文体框架内确立写作目的、对象并将写作目的转化为有效表达形式的思维活动过程。运用文体思维就是遵循文体的性质、规律、功用去选题、立意、选材、组材、表达,文体思维贯穿写作的全过程,灌注在具体的写作行为之中。
三、全过程:写作生产的真实形态
关注写作全过程,有两个层面:一是关注每一种写作形态;二是关注每一个写作阶段。
纸笔书写只是写作过程的一个阶段,与之前的策划、构思、材料搜集,之后的修改、发表、交流、编辑等环节构成完整的写作流程。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相对独立的任务,每个环节都有特定的指导需求。为此,关注每一个写作阶段应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全过程的教学指导,一是全过程的教学监控,两个维度同步展开,密切相关。
第二篇: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有效教学研究计划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有效教学研究计划
龙城一中
学校按照上级教育局关于推动中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按照“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增加教师工作负担,不增加家长经济负担”的原则,切实有效的在我校全面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组织学生诵读中国古诗文经典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同时,以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提升教师设计活动能力,深化学校读书文化的教育。
二、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
三、活动时间:
2014年9月——12月
四、经典诵读内容
《三字经》
五、活动安排
1、自己制作古诗诵读卡卡片可用硬纸板制作,正面为古诗文,反面为诗文配图或诗意解释。每卡一首诗文。学生在班内交流背诵。
2、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比赛。
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活动,为诗文配画,要求图文并茂,画面能充分体现诗文意境,内容形式不限。每班至少交2份作品至政教处组织评比,评出一、二等奖,并在橱窗中张贴展示。
3、诗文诵读表演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出一个节目,要求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突出古诗文的深厚内涵和文化韵味,提倡选择民族精神类素材;形式丰富,不拘一格,可使用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手段,可以师生合作表演,也可以全班或部分学生集体表演,还可以单个学生表演。
六、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
(一)保证诵读时间。每天固定上午第一节课前的预备时间以及每周一节诵读课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
(二)各班指导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在每个班级的黑板报上由学生专人负责每周刊登一首诗,一句经典文句。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三)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四)班主任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五)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班主任教师的统一协调下,在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功能,让孩子在唱游活动中诵读。
七、活动保障
1、班主任要做好导读工作,认真组织好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2、学校教科室、教导处、政教处不定期检查,组织评比。
3、学校分管领导做好动员组织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三篇:《高中古诗文阅读指导》课程简介
《高中古诗文阅读指导》课程简介
——杭州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
【编写目的】
古诗文的阅读鉴赏,首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在义务教育和高中必修课阶段,学生在古诗文的阅读面和数量上已有相当积累,要求背诵的古诗文也有一定的数量,这是提高诗歌散文阅读鉴赏能力的良好基础。但积累量还远远不够,再加上学生普遍缺少古诗文的知识网络以及解题的基本方法,所以,学生在高考中古诗文的得分并不理想。为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扩大阅读量,拓展阅读面,让学生熟知古诗文的基本知识以及解题的基本方法,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众多作品的相互联系中、在多角度的比较中,在纵向和横向的“作品之链”中进行阅读鉴赏。鉴于此,我们语文组委托孙柏青老师编写了《高中古诗文阅读指导》一书。
【教学目标】
1、熟悉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包括古诗文的分类、表达方式、关键词(包括诗眼)的特点、特殊句式、古汉语语法、常见主题、常见意象、常见修辞、常见风格、常见表现手法等等,让学生对古诗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掌握运用相关知识理解古诗文的主旨、鉴赏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3、感受古诗文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以提高对古诗文的语言的感受能力。
4、通过自读、指导、演练、竞赛、评析,强化学生的对古诗文的感性积累和鉴赏的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学生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基本内容】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古代诗歌阅读指导,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常识篇,先介绍古代诗歌常识;第二层次方法篇,介绍怎样欣赏古诗词,内容包括鉴赏十法、意象解析、领悟古诗的语言美、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比较阅读等,说理简洁,内容具体,容易操作,考虑到一些同学缺乏古诗文的知识网络以及解题的基本方法,还特别提供了典型示例,以供学生参考,让学生掌握鉴赏古诗文的基本方法;第三层次赏析篇,一是唐诗分类赏析,二是宋词元曲赏析,目的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对古诗文的语言的感受能力;第四层次是大量的训练题,先诗歌、词曲,然后是比较阅读训练,最后是2004—2011高考浙江卷古诗鉴赏题汇编,以强化学生的对古诗文的感性积累和鉴赏的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学生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指导,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方法篇,包括人物传记、古代散文的基本写法,文言实词、虚词词义的推断,古代汉语语法以及文言文句读与翻译。第二层次演练篇,由浅入深地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先是50则高中文言短文断句与翻译训练,编入的短文材料比较浅显,学生容易上手,并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思想性。再是热身训练的高考题:2004年—2011年高考浙江卷文言文阅读,最后是选用了近年全国各地文言文高考试题(共17套)。
【课程特点】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重视基础。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指导方法,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稿的出发点。我们对古诗文的素质要求作了归类,定出细则纲目,在此基础上编选资料,使读本更具科学性。在知识与能力问题上,我们取“鱼”、“渔”并授的方法。知识疏理,给学生一个比较完整的框架,阅读则分成若干逐级递升的层次。知识作了带有规律性疏理归类,阅读中作了不同层次要求的阐述和方法指导。
二、序列科学。全书从知识疏理到方法指导,从赏析示例再到阅读演练。基础知识比较
全面,阅读与训练循序渐进,层次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便于操作。本书实用价值较高,将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演练与高考要求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全书通过“阅读”渗透素质教育,构建知识网络,又通过“演练”,达到高考考纲的要求。全书就是通过“读”“练”结合,以训练促进阅读,夯实基础知识,掌握方法途径,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水平,形成综合阅读能力。
本书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督促指导为辅,使用时希望老师能摆正其中的关系。因为如果嚼得太细,喂得太饱,往往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但如果放任自流,不加检查,学习往往会半途而废,事倍功半。
可以这样说,这本书是将学生在必修阶段习得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整合、迁移、强化与提高。据此,我们建议:教学目标应特别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整合与运用,提高学生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富阳中学语文组
2013-3-6
附:目录
序言/1
古代诗歌阅读指导部分
【常识篇】
第一节 古代诗歌概况/2
第二节 古代诗歌常见人物形象举隅/5
第三节 古代诗歌的常见风格/6
第四节 古代诗歌常用典故汇总/8
【方法篇】
第一节 诗词鉴赏十法/15
第二节 体悟意象解析形象/19
第三节 领略古代诗歌的语言美/26
第四节 熟悉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31
第五节 领悟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41
第六节 掌握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45
【赏析篇】
一、唐诗分类赏析
1、咏史怀古诗金谷园 杜牧/54金陵怀古 刘禹锡/55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562、托物言志诗蜂 罗隐/57赠柳 李商隐/57孤雁 杜甫/583、山水田园诗雨过山村 王建/59 田园乐(其六)王维/60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张九龄61/
4、边塞征战诗塞下曲 许浑/6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635、行旅闺怨诗商山早行 温庭筠/63闺怨 王昌龄/656、赠友送别诗湖口送友人 李频/ 66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677、忧国伤时诗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688、建功报国诗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699、即景抒怀诗漫成一首 杜甫/7010、借景抒情诗村夜 白居易/7111、哲理诗与诸子登岘首 孟浩然/7112、干谒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7
2二、宋词元曲赏析
1、蝶恋花 晏殊/732、浣溪沙 姜夔/74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744、青玉案 辛弃疾/755、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766、江城子·记梦 苏轼/767、卜算子·咏梅 陆游/778、木兰花 宋祁/789、踏莎行 欧阳修/7810、渔家傲 范仲淹/7911、蝶恋花 柳永/8012、醉花阴 李清照/8113、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8214、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8215、〔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马致远/8316、[越调]天净沙·秋 白朴/8317、驻马听·吹 白朴/8418、碧玉箫 关汉卿/8519、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8620、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87
【演练篇】
1、诗歌阅读/872、词曲阅读/913、比较阅读/954、2004—2011年浙江卷古诗鉴赏题汇编/99
文言文阅读指导部分
【方法篇】
第一节 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102
第二节 古代散文的基本写法/105
第三节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理解/108
第四节 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13
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示例/116
第五节 了解并熟悉古代汉语语法/135/
第六节 文言文句读和翻译/139
【演练篇】
1、高中文言短文断句与翻译训练50则/1422、2004年—2011年高考浙江卷文言文阅读汇编/1493、2010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7套)/159
参考答案部分
1、诗歌阅读/1812、词曲阅读/1833、比较阅读/1854、2004—2011年浙江卷古诗鉴赏题汇编/1875、高中文言短文断句与翻译训练50则/1896、2004年—2011年高考浙江卷文言文阅读汇编/2037、2010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213
审定:章益安季丰校对:语文组老师
封面设计:陈玉骥字数:25.8万
编写时间:二○一二年十一月
第四篇: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系统教学研究之我见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系统教学研究之我见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新教材的改编,我们不难发现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上有一亮点,那就是:在每一个单元后面都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它作为一条独立的“线”贯穿于教材的始终。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是如何诠解它的?它又可以分为哪几类?有何规律可循?在平常教学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今天我就根据自己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所获得的一些经验,跟大家在一起交流,谈谈我的拙见。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分类 规律 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诠解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为了实践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其实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实践探究过程。综合性学习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础,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目的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综合性学习有如下基本特征:
1.开放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三是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综合性学习无论是内容、时间、空间、组织形形式、指导方式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不受40分钟时间和狭窄空间的束缚,而是根据主题内容弹性地安排学习时间、空间。从时间分配上看,可根据单元内容,也可根据课时内容进行安排,可长,可短;从空间组织来看,不限于课堂,可扩展到课外和校外。
2.主体性。综合性学习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它不仅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设计和指导,更注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积极主动地参与,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合作性。综合性学习强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复杂而系统的学习活动。
4.实践性。综合性学习要求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生活实际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通过实践活动,沟通学生同社会生活、大自然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
5.统整性。所谓统整,系指合成一体或关联起来的意思。综合性学习的统整性,不仅包括学生发展的统整性、和谐性,而且包括不同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
6.生存性。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存新的知识与技能,生存新的学习方式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由此可以看出,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二)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的分类
现在根据人教版语文书每一册每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归为以下几个
专题。
1.体验成长类:《微笑着面对生活》、《青春随想》、《让世界充满爱》、《我爱我家》、《献给母亲的歌》、《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成长的烦恼》、《这就是我》
2.自然风情类:《感受自然》、《背起行囊走四方》、《雨的诉说》、《莲文化的魅力》、《寻觅春天的踪迹》、《黄河,母亲河》、《说不尽的桥》、《马的世界》
3.语言文字类:《好读书,读好书》、《漫游语文世界》、《走上辩论台》
4.历史文化类:《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脚踏一方土》、《古诗苑漫步》、《走进小说天地》、《戏曲大舞台》、《乘着音乐的翅膀》、《到民间采风去》
5.专题探究类:《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我也追星》、《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关注我们的社区》
6.科技生活类:《科海泛舟》、《漫话探险》、《探索月球的奥秘》、《追寻人类起源》
7.其他:《怎样搜集资料》
由此可以看出: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的主题活动,如办刊、演出、辩论、参观、观摩电影、采访、朗诵会等;另一类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的研究活动,是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有关语文或与语文相关的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如“怎样搜集资料”“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莲文化的魅力”等。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规律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我认为以教材内容为专题进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过程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前提,学会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根据这些特性,我在研究过程中摸索出一个简单、便于操作的基本规律,即:搜索资料—展示成果—总结评价—进行写作。具体操作如下。
1.制订方案,搜索资料
综合性学习过程中,首先指导学生依据专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角度,分组制订各自的研究方案。其次,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自愿结合,分成摄影小组、绘画小组、摄像小组、讲述小组、演唱小组、舞蹈小组等并制订出研究方案,进行调查研究。然后根据既定的方案,或进行实地考擦,或到图书馆查阅,或上网搜索资料。如在上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献给母亲的歌》时,我就要求每位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就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搜集一到两则歌咏母爱的信息,内容包括:①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②新闻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③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④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广告等作品;⑤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这样在搜集、查阅的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搜集资料的能力。
2.形式多样,展示成果
学生把搜集来的资料去粗取精,整理归纳,并就各自的特长,与人合作,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特长(成果),在给人以美的熏陶和知识的传播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知识,乐趣和成就感,这就更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语文特色”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如在《献给母亲的歌》的展示课上,同学们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自己的多才多艺:①故事会如:毕淑敏的《孝心无价》《平安扣》;李智红的《母爱不张霉》;李学军《红肚兜》等②演唱会: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满文军的《懂你》;韦唯的《爱的奉献》;张含韵的《妈妈我爱你等》③朗诵会:诗歌有冰心的《纸船》《母爱》,孟郊的《游子吟》等;散文有
《母亲的回忆》《往事》《心祭》等;小说有老舍的《我的母亲》,高尔基的《母亲》等④电影有《我的丑娘》《妈妈再爱我一次》《左右》等⑤画展:同学们自己创作和搜集的作品⑥自己设计的手抄报⑦舞蹈《感恩的心》《让爱住我家》《让世界充满爱》等。总之这些节目给同学们带来了视觉听觉的享受,同时在展示才华、巩固知识时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3.归纳总结,作出评价
一节课上完了,其中,总有一些亮点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也总有一些不足让我们遗憾。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和学生要及时归纳总结,对于做得好的要继续保持;针对不足,找出原因及弥补的方法,力争下次活动会开展的更成功。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更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如: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怎样?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是否每位同学都参与了活动?是否从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学会了合作?等等
4.借助素材,进行写作
学生在搜集资料和展示成果时,肯定有一些感触和深思,那么,在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及时指导学生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写作。它既可以是片段式的(如:体验,启发,感受,评价等),也可以是一篇完整的作文。这样就使得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从而避免了写“说大话、说空话”的无味作文。如在上完《说不尽的桥》后,我会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文:以“桥”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长时间观察、搜集、整理资料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文体(既可以写说明文,介绍自己熟悉的一座桥;也可以写记叙文,叙述桥的历史抒发情感;还可以写议论文,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心应手地写出优美的文章。
为保证以上环节操作的效果,通常情况下,每次综合性学习,我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布置,有的甚至在开学初就布置,让学生有足够的、充分的时间准备、实践、研究、分析、展示,使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真正地落到实处。
(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综合性学习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广大语文老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不足。很多老师没有真真站在课程改革的高度来认识综合性学习,没有意思到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价值,教学内容还是按过去的老一套进行,教学还是按过去的习惯设计;二是虽然有一些认识但不愿意做更多的工作,或不敢做更多的工作。这种情况的出现固然有当前评价措施尚未配套等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教学上的急功近利,因为没有把教育的终极目标放在人的发展这个基本点上,要扭转这一局面恐怕首先要积解决转变观念的问题。
2.没有真正进入综合性学习的广阔空间。在许多教师看来,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就是要落实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活动项目,把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当做了“规定”,当做了“任务”,于是,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从内容到形式出现了千人一面齐步走的情况。教师应该跳出教材的框架,积极地自主开发一些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其实,综合性学习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可以是活动类的,也可以是研究类的;可以是自然类话题,也可以是社会类话题;可以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开发一些活动项目,还可以从教材(课文中)开发一些研究的话题。只有活动的内容丰富了,贴近学生实际了,综合性学习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才能够真正发挥出综合性学习的功能和价值。
3.没有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综合性学习属于语文课的范畴,应该体现出语文课自身的特点,表现出语文性。目前,由于有的综合性学习的选题过于专业化,技术化,尤
其是在实施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把握不住着力点,所以有时给人的感觉是综合性学习变成了科学课(自然课,化学课等),变成了历史课,变成了时事课等等。在这个问题上,教师首先要明确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开展综合性学习,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尽管综合性学习较大程度上体现了“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但它归根到底是语文,是基于语文的延伸和拓展。当然,在语文课程中可以学习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我们也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等,培养他们诸如探究科学等方面的兴趣,但语文教学不能越俎代庖,语文课不能也不可能替代其他学科的课。
4.教师在实施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角色位置有待调整。目前在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所做的工作主要在两点上:①给学生提要求,提任务;②在活动综期组织一次综合性学习的“综端展示”,至于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该做些什么,很多教师不甚明了。真正的做法是:放下架子,摆正位置,诚心诚意做一个帮助学生学习的人,自始至终做一个学生自主活动的支持者和引路者!
5.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手段尚需研究。我认为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一方面要作细致的工作,实行分项评价,评价的项目越细致越好,力求不漏掉每一个“美点”,抓住每一个“亮点”,让学生的每一次成功、每一点成功都能得到认可。另一方面,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与整个语文学习的评价结合起来,把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作为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有机部分。
综合性学习在目前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我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些不足,从行动上弥补这些不足,从观念上去转变这些不足,相信在不久的教学中,综合性学习会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并体现其相应的价值的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素养大有裨益!只要我们老师转变观念,指导方法到位,把自己位置摆正,多思考,广学习,就一定会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我们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吧!
第五篇: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系统教学研究之我见
语文综合性学习系统教学研究之我见
语文综合性学习已经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它作为一条独立的“线”贯穿于教材的始终。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是如何诠解它的?它又可以分为哪几类?有何规律可循?在平常教学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今天我就根据自己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所获得的一些经验,跟大家在一起交流,谈谈我的拙见。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诠解
1.开放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三是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综合性学习无论是内容、时间、空间、组织形形式、指导方式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不受40分钟时间和狭窄空间的束缚,而是根据主题内容弹性地安排学习时间、空间。从时间分配上看,可根据单元内容,也可根据课时内容进行安排,可长,可短;从空间组织来看,不限于课堂,可扩展到课外和校外。
2.主体性。综合性学习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它不仅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设计和指导,更注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积极主动地参与,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合作性。综合性学习强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复杂而系统的学习活动。
4.实践性。综合性学习要求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生活实际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通过实践活动,沟通学生同社会生活、大自然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
5.统整性。所谓统整,系指合成一体或关联起来的意思。综合性学习的统整性,不仅包括学生发展的统整性、和谐性,而且包括不同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
6.生存性。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存新的知识与技能,生存新的学习方式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由此可以看出,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二)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的分类 1.体验成长类 2.自然风情类 3.语言文字类 4.历史文化类 5.专题探究类 6.科技生活类 7.其他
由此可以看出: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的主题活动,如办刊、演出、辩论、参观、观摩电影、采访、朗诵会等;另一类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的研究活动,是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有关语文或与语文相关的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如“怎样搜集资料”“文化的魅力”等。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规律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我认为以教材内容为专题进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过程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前提,学会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根据这些特性,我在研究过程中摸索出一个简单、便于操作的基本规律,即:搜索资料—展示成果—总结评价—进行写作。具体操作如下。
1.制订方案,搜索资料
综合性学习过程中,首先指导学生依据专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角度,分组制订各自的研究方案。其次,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自愿结合,分成摄影小组、绘画小组、摄像小组、讲述小组、演唱小组、舞蹈小组等并制订出研究方案,进行调查研究。然后根据既定的方案,或进行实地考擦,或到图书馆查阅,或上网搜索资料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搜集资料的能力。
2.形式多样,展示成果
学生把搜集来的资料去粗取精,整理归纳,并就各自的特长,与人合作,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特长(成果),在给人以美的熏陶和知识的传播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知识,乐趣和成就感,这就更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语文特色”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3.归纳总结,作出评价
一节课上完了,其中,总有一些亮点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也总有一些不足让我们遗憾。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和学生要及时归纳总结,对于做得好的要继续保持;针对不足,找出原因及弥补的方法,力争下次活动会开展的更成功。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更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如: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怎样?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是否每位同学都参与了活动?是否从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学会了合作?等等
4.借助素材,进行写作
学生在搜集资料和展示成果时,肯定有一些感触和深思,那么,在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及时指导学生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写作。它既可以是片段式的(如:体验,启发,感受,评价等),也可以是一篇完整的作文。这样就使得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从而避免了写“说大话、说空话”的无味作文。
为保证以上环节操作的效果,通常情况下,每次综合性学习,我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布置,有的甚至在开学初就布置,让学生有足够的、充分的时间准备、实践、研究、分析、展示,使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真正地落到实处。
(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综合性学习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广大语文老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不足。很多老师没有真真站在课程改革的高度来认识综合性学习,没有意思到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价值,教学内容还是按过去的老一套进行,教学还是按过去的习惯设计;二是虽然有一些认识但不愿意做更多的工作,或不敢做更多的工作。这种情况的出现固然有当前评价措施尚未配套等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教学上的急功近利,因为没有把教育的终极目标放在人的发展这个基本点上,要扭转这一局面恐怕首先要积解决转变观念的问题。
2.没有真正进入综合性学习的广阔空间。在许多教师看来,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就是要落实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活动项目,把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当做了“规定”,当做了“任务”,于是,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从内容到形式出现了千人一面齐步走的情况。教师应该跳出教材的框架,积极地自主开发一些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其实,综合性学习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可以是活动类的,也可以是研究类的;可以是自然类话题,也可以是社会类话题;可以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开发一些活动项目,还可以从教材(课文中)开发一些研究的话题。只有活动的内容丰富了,贴近学生实际了,综合性学习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才能够真正发挥出综合性学习的功能和价值。
3.没有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综合性学习属于语文课的范畴,应该体现出语文课自身的特点,表现出语文性。目前,由于有的综合性学习的选题过于专业化,技术化,尤其是在实施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把握不住着力点,所以有时给人的感觉是综合性学习变成了科学课(自然课等)。在这个问题上,教师首先要明确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开展综合性学习,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尽管综合性学习较大程度上体现了“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但它归根到底是语文,是基于语文的延伸和拓展。当然,在语文课程中可以学习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我们也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等,培养他们诸如探究科学等方面的兴趣,但语文教学不能越俎代庖,语文课不能也不可能替代其他学科的课。
4.教师在实施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角色位置有待调整。目前在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所做的工作主要在两点上:①给学生提要求,提任务;②在活动综期组织一次综合性学习的“综端展示”,至于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该做些什么,很多教师不甚明了。真正的做法是:放下架子,摆正位置,诚心诚意做一个帮助学生学习的人,自始至终做一个学生自主活动的支持者和引路者!
5.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手段尚需研究。我认为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一方面要作细致的工作,实行分项评价,评价的项目越细致越好,力求不漏掉每一个“美点”,抓住每一个“亮点”,让学生的每一次成功、每一点成功都能得到认可。另一方面,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与整个语文学习的评价结合起来,把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作为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有机部分。
综合性学习在目前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我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些不足,从行动上弥补这些不足,从观念上去转变这些不足,相信在不久的教学中,综合性学习会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并体现其相应的价值的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素养大有裨益!只要我们老师转变观念,指导方法到位,把自己位置摆正,多思考,广学习,就一定会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我们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