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六册 第七课 小猫躲球 教学设计 李慧
哈尔滨市南岗区信息技术省教材培训
《小猫躲球》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李慧
教学内容:龙教版信息技术第六册第七课《小猫躲球》 任务主题:设计小猫躲球的小游戏 教学课时:共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将主题任务转换为自然语言,进而转化为scratch编程的“积木式”语言。
2.能够理解并运用多层嵌套命令完成脚本的编写。3.在脚本的编写过程中提升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多层嵌套命令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将主题任务的内容转换为scratch“积木式”编程语言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尝试发现
一、创情质疑
1.师:同学们你们熟悉scratch这款小软件吗?那这款小软件都能做什么呢?(是一款可视化积木式的编程软件)那你知道这款软件的主人公是谁吗?(小猫),有个比较调皮的小球要攻击这只小猫,小猫应该怎么样啊?(躲)今天李老师将带领大家制作小猫躲球的小游戏。(齐读课题)2.教师出示本课的课题:小猫躲球
【设计意图】创设小猫躲球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尝试解疑
1.分析任务所需要的角色
哈尔滨市南岗区信息技术省教材培训
师:同学们,想一想“小猫躲球”游戏需要几个角色呢?都分别是什么?(小猫和球)
师:“小猫”是scratch默认的角色,那么你会添加“小球”这个角色吗?(会)2.完成任务一
教师活动:出示任务一:添加一个“小球”角色,并合理的设置角色的大小。学生活动:完成任务一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完成游戏中角色的添加,并能适当调整角色的大小。第二板块:探究形成
三、汇报交流 1.设计小球脚本
师:你是如何添加“小球”这个角色,及如何调整角色大小的?
学生活动:汇报(对于球和小猫的大小不做规定,可以大也可以小,从游戏的难易程度方面进行引导即可)
师: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小球要在舞台上怎样运动呢? 师生分析小球的动作:在舞台上随意的移动。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如何利用脚本来实现小球的动作呢? 教师活动:一起设计小球的动作。
师:大家动手来设计一下小球的动作吧!学生活动:完成任务二
师:谁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一下?
哈尔滨市南岗区信息技术省教材培训
学生活动:展示作品
教师活动:总结(我们在编写脚本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将自然语言转换为积木式脚本的方式来进行。)
师:我们观察一下小球的运动路线,你有什么发现吗?(方案一:学生发现由学生讲解;方案二:准备半成品,由半成品引入“旋转”和“随机数”——飘忽不定)教师活动:简单讲解 学生活动:完善操作
2、设计小猫脚本
师:小猫要怎样灵活的躲避小球的攻击呢?(用鼠标来控制),那么哪一个模块能够实现小猫跟随鼠标移动呢?(面向鼠标指针),你能自己来设计一下小猫的脚本吗? 教师活动:出示任务三:设计小猫跟随鼠标灵活移动躲避“小球”的脚本。学生活动:完成任务三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
师:谁能展示一下小猫脚本,并讲解一下设计思路? 学生活动:汇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小猫脚本的设计(重点引出小猫碰到小球后的动作)师:当小猫碰到球以后,你想会发生什么事呢?(停止游戏、提示失败、进入下一关)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设计
【设计意图】完成小球和小猫脚本的设计。
四、巩固形成
师: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再完善一下自己的程序,完成后和你的小组成员交换一下,检验一下程序中有没有错误,并尝试加以修改。
学生活动:互相检验(会发现的问题:小猫停止后,小球仍然会继续运动;游戏结束
哈尔滨市南岗区信息技术省教材培训
再开始时有问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完善脚本的设计,实现小猫躲球的整体效果。第三板块:联想应用
五、展示评价
师:请你想一想,这个游戏还有那些不完善的地方吗? 学生活动:汇报 教师活动:帮助学生梳理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改进自己的程序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师:请小组中推荐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程序,我们几个小组互相pk一下。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展示程序 学生活动:参与评价 教师活动:总结本课
【设计意图】作品的创新是没有止境的,要给学生一个提升的空间。
第二篇:平均教学设计(第六册)
课题:平均数
教学内容: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P42-43
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平均数,包括平均数的意义和算法,教学平均数的目的不限于求平均数,更在于用平均数进行比较,用平均数描述、分析一组数据的状况特征。平均数的概念和过去学习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去年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的游戏运动会吗?体育老师给每个年级设计了不同的游戏项目,同学们玩的都特别高兴。
2、谈话:看,三年级第一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男、女生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他们套圈的情况怎样呢? 下面的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课件出示)
3、“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和同桌说一说,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男生:6+9+7+6=28(个)女生:10+4+7+5+4=30(个)
4、提问: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
男生套中28个,女生套中30个。是不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女生中有人最多套中10个。是不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指名回答,追问:那怎样比才公平呢?
5、谈话::看来只看个别人的成绩,或不管人数只看总成绩都无法解决今天的问题。现在4名男生套中28个,5名女生套中30个,就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想办法知道到底是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吗?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要分别求出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
2、提问: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
3、“请大家看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我们怎样移动方块能一眼看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移动套中个数多的方块补上套中个数少的,使4个男生套中的个数变的同样多)
4、提问:移动以后的每人7个表示什么意思?(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
5、“谁能给这个方法起个名字?”——板书:移多补少法。
6、“我们能不能列算式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
板书:28÷4=7(个)
7、追问:28从哪儿来的?(4名男生套圈个数的总和,板书:先求和)
为什么除以4?(求4名男生的平均数,板书:再求平均数)
7表示什么?(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
8、再追问: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是不是每人都套中7个?
9、提问:观察平均数“7”和每个男生套中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平均数比每人套中的个数中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10、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那么重要的规律,那你能根据这个规律来猜猜看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
引导:女生中套中最多的是几个,最少的是几个?那么女生套中的平均数应在几和几之间呢?猜猜看。
谁猜得最准确呢?
11、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法来看一看。怎样移?说一说。
12、列式算一算,板书:30÷5=6
追问:为什么除以5?
13、提问:现在你知道男生套得准,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了吗?
14、小结:刚才我们学会了用移多补少法和先求和、再求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平均数,准确地知道了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时,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方法。
三、练习巩固,学以致用。
1、第1题。
在每个小组桌子上放了三个笔筒,分别有5、6和7支铅笔,谈话:你能想办法知道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几枝铅笔吗?(小组活动)
提问:你用的什么方法?说一说。(移多补少法、先求和,再求平均数)谈话:这两种方法都能得出平均数,你喜欢用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2、第2题。
估计: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在()cm---()cm之间。计算: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3、第3题:判断对错,并说一说为什么?
(1)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10厘米,小强身高120厘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一定安全。()
(2)向阳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3)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55厘米。()
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
4、第4题:解决问题
四年级4个班参加植树活动,第一天植树31棵,第二天植树38棵,第三天植树39棵。(1)四年级平均每天植树多少棵?(2)三天中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平均数)
2、我们可以用哪两种方法求平均数?
3、平均数有什么特点?
4、读一读生活中的平均数:春节期间丽江旅游人数平均每天为3万人。
丽江旅游收入平均每天为500万元。
丽江今年三月份平均每天气温是15摄氏度。我校三年级学生平均年龄是9岁。我校三(1)班平均身高是120厘米。
王老师家2008年平均每月用电85千瓦时。西部最缺水的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只有3千克。
5、拓展:思考题
第三篇:第七课《尊严》教学设计
第七课《尊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尊严、逃难、善良、款待、例外、喉结、僵硬、许配、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理解“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正确书写“尊” “惫 ” 字。
2、过程与方法:能找到描写哈默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形象,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懂得尊严同时尊重他人。学习把人物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点
能找到描写哈默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形象,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学会尊重他人;学习把人物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写生字,温故知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读过课文了,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主要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在逃难的途中,坚持用劳动换取食物的事。
生: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逃难到沃尔逊小镇,坚持用劳动换取食物的事。
师(板书:哈默):说得简单、明了,有条有理,很好!故事中的哈默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逃难人,而沃尔逊小镇的镇长杰克逊是怎样评价他的?
打开书,找一找。谁来读读?
生: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出示幻灯片: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师:老师这也有这句话,谁再来读读?(指一人读)仔细想想,读了这句话有什么疑问吗?
生:既然说他“什么都没有”,为什么还说他是富翁呢? 生:有尊严,就是富翁吗? 生:为什么说他有尊严?
师:同学们,学贵有疑呀!短短的一句话,就引起了你们这么多的思考,真不错!杰克逊说他什么都没有,他究竟都没有什么呢?(出示:那时的他没有,没有,没有。)能用这样的句子说说吗? 生:那时的他没有房子,没有金钱,没有汽车。生:那时的他没有食物,没有水,没有力气。生:那时的他没有食物,没有金钱,没有亲人。
师:对呀,这时的哈默别说房子、汽车,就连最基本的维持生命的食物与水都没有。他是一无所有呀,可杰克逊为什么说他是个“富翁”,而
且还“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同走进文章,走进哈默,去探个究竟吧!
(三)、默读课文,加深理解
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哈默作为逃难者中的一员,与其他人有什么相同之处,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画一画,描写他的语句。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哈默作为逃难者中的一员,与其他人有什么相同之处。生:他们吃东西都是“狼吞虎咽”的。师:描写那些逃难者的“狼吞虎咽”在哪? 生:第一段最后。
师:同学们画下来。(学生勾画)描写哈默的“狼吞虎咽”在哪? 生:在第五自然段。
师:也把它画下来。(学生勾画)你能前后文联系来理解,很会读书!
什么是“狼吞虎咽”? 生:就是吃东西很快。
生:吃东西很快,连嚼都顾不上。生:连吞带咽,顾不上嚼。师: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他们都非常饿。
师:看来他们此时同样渴望食物,同样需要食物来充饥,来补充体力呀!
他们还有相同之处吗? 生:他们都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师:这些逃难的人,在寒冷的冬天,背井离乡,缺吃少穿,在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呀? 生:他们可能没食物。
师:所以他们面呈菜色,十分憔悴!生:他们可能没水。师:所以他们饥渴难耐。
生:他们可能没地方休息,没有地方睡觉。师:所以他们疲惫不堪。生:他们可能没衣服穿,会很冷。师:他们在寒风中会瑟瑟发抖。
看来,此时他们为饥饿所困,为疲惫所困,为焦渴所困。哈默此时什么样?
生: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师:你觉得与那些人比较,他的情况怎样?生:更糟糕!师:从哪能感受到他的情况更糟?
生:我是从“脸色苍白”这个词感受到的。别的逃难者都是面呈菜色,可能只是很久没吃到好的食物而营养不良,或者是冷的,而哈默已经脸色苍白了,没有血色,可能已经有病了。
生:我从“骨瘦如柴”这个词中也能感受到他已经很瘦了。师:哪个字最能体现他瘦? 生:“柴”说明他瘦得像干柴了。
师:从这两个描写哈默外貌的词中,我们感受到了哈默此时毫不例外,经受着极度疲惫的煎熬,极度饥饿的折磨,他非常虚弱!
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段,和第二段中描写哈默外貌的句子,想象一下那是怎样一幅画面吧。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师:谁来读读。指一人朗读
师:哈默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
生:别人都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不说,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而哈默坚持先干活后吃饭。
师:此时的哈默“脸色苍白,骨瘦如柴”他最需要什么?(出示:此时他需要,需要,需要。)能这样说吗? 生:此时他需要食物,需要水,需要休息。生:此时他需要休息,需要食物,需要安慰。师:可哈默选择的却是干活,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四)、再读课文,情感升华
自由朗读课文的2~~5段,注意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可以把自己的看法与同桌交流。学生读文、交流
师:在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谁来说说。生:我从“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这句话中体会到哈默一定要先干活再吃饭。
师:(出示这句话)哈默是怎么对杰克逊大叔说这句话的?可以体会到
什么?
生:“仰起头”从这个词可体会出,哈默虽处在落魄中,但却非常有骨气。
师:是的,从这貌似不起眼的动作,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哈默在困境中这不卑不亢的骨气。,师: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在这句话中有一个字被哈默反复的在运用,哪个字? 生:“不” 师:用了几次? 生:3次。
师:(句中三个“不”变红)读一读,从这三个不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朗读体会。
生:我感到哈默很坚定。师:那就请你坚定的读一读。生朗读。
师:哈默的语调并不激昂,可能还有些虚弱,却字字透露着坚定,谁再来读读。指一人朗读。
师:透过哈默的语言(板书:语言)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坚定。你们注意到他说话时的神态和动作了吗? 生: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 师:猜想一下,此时他可能在想什么?
生:我觉得他可能很失望,因为杰克逊大叔说没活给他做,那样他就不能吃饭了。
师:你从哪感受到他很失望? 生:目光顿时灰暗了
师:看来人物一个神态的变化(板书:神态)也能让我们了解他的内心。你们注意他的动作了吗? 生:喉结上下动了动
师:什么时候你会做这样的动作? 生:很饿时 生:想大吃一顿时
师:你觉得此时哈默怎么样? 生:很饿
生:很想吃这些东西
师:人物一个细微的动作(板书:动作)也能让我们了解他的想法。我们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透视了人物的内心,了解了人物的想法,你们
可以说个个是哈默的知音那!一起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哈默此时的感受吧!朗读整句话。
师:经过连续的逃难生活,哈默的体力已经严重透支了,如果他拒绝了这些食物,会怎样? 生:饿晕
生:病倒 生:死亡
师:他知道这些吗? 生:知道
师:他对这些心知肚明,可尽管他那样渴望食物,尽管他可能面对死亡的威胁,可他依然坚持先干活,再吃饭,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大的耐力呀!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和鼓舞着他呢? 生:因为他有尊严。(板书:自尊)
师: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做人的尊严与气节支撑和鼓舞着他!
我们再次朗读整句话,去体会哈默那与众不同的人格吧。学生朗读。
师:在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接着说 生:从第4段哈默的话中,我还感受到了哈默的坚决。师:那就请你坚决地读读。(生朗读)
师: 从哈默的话中你听到了什么?除了语言上还从哪里看出来?
生:哈默一定要先干活再吃饭,他站起来对杰克逊大叔说。生:哈默很坚决,马上就要做活。
师:哈默没有金钱,没有权势,没有地位,可他拥有一颗自强不息的心,懂得用劳动来换取食物。(板书:自强)哈默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者得到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生:其他逃难者的食物是别人白给的,而哈默的是用劳动换来的。师:其他逃难者得到的是善良人的施舍,而哈默得到的是劳动之后的报酬,是理所当然的。这正是他与那些人最大的不同!此时哈默仅仅得到了食物吗?
(出示:他拥有,以及别人对他的。)谁能说? 生:他拥有了尊严,以及别人对他的尊重。
师:以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是一种尊严,这正是哈默与众不同的人格,也正因为哈默这种人格,他得到别人的赏识和尊重。
师:从另一方面看,从赏识、尊重哈默的杰克逊大叔身上,你们感受到什么?
生:杰克逊尊重他人、非常有耐心、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生:自始至终都用“您”称呼落魄的逃难者哈默,赠送食物给他,不求报酬、在哈默的强烈要求下,让哈默为他捶背,考虑到他没有力气干重活。让他留在庄园工作还将女儿许配给他。
师:从哈默和杰克逊大叔的身上,你们分别感受到什么?把想对他们说的话写下来。
介绍“亚蒙 哈默”人物传奇。
五、归纳
哈默凭借尊严、毅力不仅获得别人的尊重而且用双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财富王国。印证了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而杰克逊大叔尊重他人,赏识人才
六、作业
第四篇:小猫钓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和认读课文的生字
2、给出偏旁部首:“钅”、“犭”、“心”,能列举出已学过的字(包括本课文中的)
3、能有感情地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稍有提示或无提示情况下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结实课文关键词语“三心二意”、“一心一意”,并举例说明
5、通过小猫的前后变化,学习小猫知错能改,虚心乐学的品质,体会“一心一意”在做事中的重要性
(1)用自己的话概括小猫变化的原因,从它身上看到了什么
(2)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3)能勇敢地承认自己所做过的三心二意的事,并表达自己学了课文后将怎样去做的决心
(采用马杰的“行为目标”,用行为样例描述教学目标,涉及学生情感方面的变化,采用格伦兰的“内在心理与外显行为想结合”的方法陈述目标。)
学习任务分析
1、学生的起点能力:
(1)在原有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偏旁:“心”、“犭”,在对“三心二意”“一心一意”的词的掌握上有日常经验。
(2)在技能方面,已拥有根据课文注音正确朗读课文和学习课文后复述课文的能力,能初步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习新课文以巩固学生阅读方面的技能,练习说话的能力。
3、课时:三课时。新授、复习、练习并重
教学过程
一、知识新授阶段
1、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呈现一幅小猫钓鱼的故事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回答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告诉学生今天要学的就是图片中的故事。
2、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课题“小猫钓鱼”(板书课题)教师朗读课题,学生跟读。
(2)学习课题中的两个生字“猫”、“钓”(卡片显示,并以异色表示偏旁)
(3)看了这个题目,小朋友从中获得了那些信息(提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分析)
(4)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的不同语气。要求学生给自然段标上序号,边听边思考,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3、分段讲授理清课文脉络
1~3小节
(1)提问:课文中描写了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板书)
小猫为什么开始钓不着鱼?(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让一个小朋友朗读第二、三小节。请其他小朋友思考这两小节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老师总结学生答案,解释:蝴蝶飞来的时候,小猫已不是第一次放下钓鱼竿了,所以这里用了“又”字。(体会连词“又”字的用法)
(3)学习3个小节之后,讨论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猫?(学生讨论并回答)课文中有一个词是描述它的,请把这个词找出来。(板书“三心二意”)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概括其含义。(从小猫的行为表现引出“三心二意”一词,并让他们尝试解释生词,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由此及彼的思维方法)
4~7小节
(4)让一个学生朗读小猫的话,并让小朋友们思考,如果你是猫妈妈,你怎么回答小猫的问题(训练学生口头表达及理解力,激发学生创造性)
(5)教师总结:我们一起来看看,猫妈妈是怎么说的。指导朗读猫妈妈的话:“钓鱼就钓鱼,不要这么三心二意的。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怎么能钓到鱼呢?”(指导学生把握字词的轻重,体会反问句的语气)
(6)小猫听了猫妈妈的话后是怎么做的,找出相关句子,用波浪线划出,并读一读。
(7)找出课文中的一对反义词。(板书)
(8)教师提问:前面大家经过讨论,得出这是一只三心二意的小猫,现在读了课文的后面部分,你觉得这又是只怎样的小猫呢?(板书学生答案)之后,教师总结。
4、集中学习课文新字词
(1)“猫”“钓”复习“犭”,让学生回忆同是“犭”的字还有哪些。(板书学生答案)学习新的偏旁部首:“钅”
(2)学习生字:鱼竿一条鱼三心二意,巩固已学过的偏旁“竹”,“心”,列举其他例子。(板书学生答案)
(3)学习生字“怎么能”,注意字的结构与发音。
(4)读一读重点词汇“三心二意”“一心一意”“怎么能”“不一会儿”
二、知识巩固阶段
1、集体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以及小猫和猫妈妈各自的语气。
2、加强难点学习
(1)“„„又„„”造句
(2)复习猫妈妈的话:“钓鱼就钓鱼,不要这么三心二意的。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怎么能钓到鱼呢
第五篇:小猫出题教学设计
第18课 小猫出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变量,学会新建变量,并能将变量和随机数结合,实现随机出题。(2)初步使用逻辑表达式,会利用变量进行计算。
(3)理解并会用“询问、回答”这对侦测命令设计程序,实现程序的交互。(4)利用“如果„„否则„„”命令实现输入的答案与正确结果的判断。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任务驱动与自主学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演进,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小猫出题软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交流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行为与创新
能大胆想象与创造,注意设计与程序的关系,运用多种方法表现,利用Scratch解决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新建变量,并将变量与随机数结合,实现随机出题。2.会使用逻辑表达式 来进行运算。
3.理解并会用“询问、回答”这对命令设计程序。教学难点:
利用 命令和逻辑表达式 的组合来实现输入的答案与正确结果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出主题
前一阶段我们学校一年级的数学老师问我:“我每节课上都要给小朋友们出一些口算来练习,每次都要写在纸上或者打在PPT上,实在太麻烦了!听说我们学校开设了趣味编程,你有没有办法帮我编出一个可以口算的程序来?”我当即告诉他:“这你可找对人了!这哪需要我动手呀!我们五年级的孩子现在都能利用scratch编出一下口算程序来!”(拍摄简单的视频对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帮一年级的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吧。
(二)程序分析、明白算法
1.在设计程序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同桌两个互相出50以内的加法,一个出题,一个回答。
2.你们是怎么玩这个游戏时的?
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来完成刚才的游戏的?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游戏的过程。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成板书:(1)随机出题(2)回答(3)判断正确错误
3.小结:我们今天制作的“小猫出题”软件就需要实现上面的流程和功能。
(三)探究互动、搭建脚本 任务一:随机出题
1.刚才我们的加法算式可以统一书写为:加数1+加数2=和
2.你认为算式中的“加数1”、“加数2”、“和”是唯一的数字吗? 学生回答:不是
在scratch中,这些没有固定的值,可以改变数值的量称为变量,这个算式中的“加数1”、“加数2”、“和”,我们称为变量。变量的名称可以是中文也可以是英文。加数
1、加数
2、和就是用中文做变量名的例子。
3.如何新建变量呢?师演示新建加数1变量的方法,学生完成其余变量的新建。提示:“为了让数字在舞台上显示的更清楚,我们应该将变量设置成“大型读出器”,并拖动到舞台上合适的位置。
4.学生按要求新建变量,并绘制出“+”和“=”。
小猫出题软件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我们就来完成他实际要实现的功能。随机出题,你们认为可以采取什么命令可以实现?同桌讨论一下。(随机数)如果学生无法回答,由教师提示
师:在数字与逻辑命令中有一天随机数命令可以实现这个功能,老师就提示到这里,同学们下面可以自己尝试一下如何使用这条命令来实现随机出题。5.学生尝试编写脚本,看看能不能实现随机出题。6.交流随机出题的方法。任务二:输入答案
1.口算软件已经能随机出题了,那我们的答案应该在哪里输入呢?你们能找到输入答案的地方吗?
2.预设:
生:回答
回答里面能输入答案吗? 生:询问并等待
3.输入的答案能在舞台上显示吗?
将回答前面打钩,答案就可以在舞台上显示。
任务三:判断答案
1.怎么让小猫来判断答案的正确和错误?
正确和错误有两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程序设计中的条件语句来完成判断,也就是如果„„否则„„命令。
2.答对后可以有什么提示?答错了又有什么提示呢? 答对答错后我们分别可以让程序提示我们答对与否。如果正确答对了„„否则错误答错了„„ 3.学生完成创作
(四)脚本交流、评价修改
1.展示学生作品,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2.设疑:口算练习一般都是成套练习的,所以还需要软件实现连续出题的功能?(或:你是怎样做的连续出题的?如果要连出五题,我要怎么做?)
任务四:连续出题
先用鼠标单击绿旗模拟重复出题,让学生体会重复出题的原理,实际就是主程序部分不停的运行。(加入带次数的重复执行)
1.学生修改自己的作品,完成连续出题
。2.美化口算软件界面 有时间多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四则混合运算
(五)分享交流、提升视野 1.再次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2.同桌两个交换位置做口算,测试程序运行情况。
3.如果将该程序改为两个数的乘法计算,并且将出题数量设置为5题。你还会设计吗?试试看。请一位同学到教师机上试一试。
生操作反馈、组织评价。
4.在减法运算中,一般来说被减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减数。这样的程序应该如何编写呢?带着这个问题和你的小伙伴们交流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