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送教总结
哪里有残疾儿童,哪里就有爱心的凝聚。自2010年我区启动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以来,我就承担起了“送教服务”的工作。在上级政府的支持和我区教育局的重视下,在圆满完成了教育局交付任务的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点经验,其中的点点滴滴都饱含着我们对特殊儿童的一片爱心,饱含着我们对特殊教育的付出与努力。
1、送教上门,从未间断
爱心是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必备的精神食粮,在“爱与责任”的召唤下,送教教师克服自己年龄大,家务繁忙;克服心理压力;克服严寒酷暑;全身心融入了这份崇高的事业,落实对下一代“关注于心、关爱于行”的实际行动,坚持按规定的时间每周二次每次1小时的送教活动。一年来,我 “送教服务”风雨无阻,从未间断,用爱心来抚慰特殊孩童的心灵,让残疾儿童在智力、肢体活动能力上得到一定的提高。认真的工作精神、耐心的工作态度、细心的工作方式,无不使周围的邻居、孩子的家长所感动。
2、加强学习,及时充电
为能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我十分认真,不断学习新的特教知识,补充更新自己的知识,学习相关报刊杂志上的有关特殊教育的理论文章,在自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送教上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筛选教材,注重实用
教学内容包括简单的识字、常用的称谓、简单的实用算术等,每周的必修课程有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选修课程由送教教师再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从教育与康复,知识与技能的角度出发,补充音乐、美术一些绘画涂色、音乐欣赏、律动康复、情绪矫正等相关内容,进行送教康复训练。
4、注重教法,循循善诱
送教的孩子与其他正常孩子一样,他们也有着心理发展的需求,有着与人交流享受友情关爱的需要。但要让这些智障儿童在认知、感知等方面的水平有所提高是相当困难的。我以爱心和耐心,重视情感的投入,注意教师的形象、教态,送教教师自始至终表达对孩子的信任,以自己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丰富的表情来感染学生的情绪,表扬、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送教上门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动作分解,每一个动作都重复多次,反复演示,更多的是手把手地教孩子,支持孩子。孩子如果一次次的想放弃,老师们就一次次帮孩子完成,直到孩子能较为熟练地掌握。而且还自带物质(糖果、小糕点等)来支撑他们,稳定他们的情绪后,再帮助康复训练。
4、指导家长参与,增强训练效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送教教师还非常注意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康复训练。孩子从不会说话、听不懂指导语到现在能叫爸爸、妈妈,看图说出常见的几种动物和水果;会背十几首古诗,熟记一些常用的电话号码,能辨认颜色,认识了一些汉语拼音。因为孩子不能坐立行走,只能躺着学习,我就打印一些图片子卡一式两份,一份留给家长帮助孩子学习,一份自己留着复习之用。老师指导家长对该孩子的辅导及康复训练。
送教工作平凡而艰辛,但只要是孩子们的需要,我将会义无反顾把工作持续下去,不断学习、探索、完善送教工作,把它做实做好。我真诚地希望自己的行动能够感召社会上更多的力量来关注弱势群体,让这些孩子与其他儿童一样,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2012年1月
第二篇:名师送教总结
名师送教心得体会
与名师比 我们差在哪儿
小语二组
王燕 2016.5.18 与名师比,我们差在哪儿?5月11日下午参与了本次时煜、张力名师工作室送教英才的示范课和评课活动后,我受益匪浅。在发言环节中,我真想拿过话筒谈谈自己的感受。但我知道,自己目前无论是授课还是评课能力都与在座的名师和老师们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更做不到把教育理论与听课心得有机结合。即使鼓足了劲,最终还是没有举手。这次我听了张力工作室学员刘燕老师和我校张瑛导师的两节课,相比之下名师的课如行云流水,润物无声,而我平时的课就略显得照本宣科,缺乏自己对文本、对学科本身的系统认识。以两节语文课为例: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体现
刘燕老师上的是二年级的课文《谁的本领大》,她能从三维目标的确立上,去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读读、画画、议议、说说、想想等环节,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走进课文。和名师比,我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只停留在纸面上,不能深入领会,从而造成在教学的过程中落实不到位;反观名师,是把三维目标进行内化,抓住重点要落实的教学目标,细化为几个小的教学目标,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去落实,在知识的传授和生成过程中不着痕迹地达成目标。可以说,名师课堂中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是围绕着确立的目标在展开教学的。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和课堂结构的安排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上一步步去落实,张瑛老师的阅读指导课以课外阅读为内容,从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这两方面着手,从自学生字新词、概括主要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学习表达方法、交流精彩片段、读出自己感受等六大板块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平时,我也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但却做的却不能尽如人意,显得层次凌乱,结构松散,教学目标不能得到落实,名师的课在开课的环节与学生进行对话,“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意在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兴趣,为下步的教学打下基础。在教学的环节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对《优美的琴声》进行抽丝剥茧般的剖析,使阅读训练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从而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分析
知识点要靠教师去讲,但是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手段,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刘燕老师从始至终都没有给出本课的知识点,而是把知识点分散在各个教学环节当中,积极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在活动中愉快地掌握了知识。一堂课下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非常适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只有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知识形成的快乐,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出主动性。
四、教学效果上的分析
一堂课的好坏最重要的标准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名师的课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积极思考,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进步和提高,教师有效地利用40分钟,学生学的轻松。我发现微笑是最好的语言,刘燕老师和张瑛老师教学素养极高,极具亲和力,老师的脸上始终挂着甜甜的微笑。名师在课堂上风趣机智的语言,亲切祥和的教态,及时捕捉课堂中生成的洞察力以及能将生成内化的应变能力,都是我所不具备的。
和名师相比,我们还差得很远。要想成为名师,我们需要更多的付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现在的我们是丑小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成为美丽的白天鹅。
第三篇:“送教下乡”总结
“奉节县国培计划(2016)小学数学送教下乡培训”总结
起初听到“奉节县国培计划(2016)小学数学送教下乡培训”时,我的内心无比澎湃。因为可以去学习别人的先进理念、教学方法。我深知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上还存在诸多不足,相信通过此次培训自己一定会收获很多。
开班之初,曹贤和校长就作出了明确要求,随后李代文院长又作了重要讲话,由此我感受到县对此次培训的高度重视,及对我们乡村教师的殷切期望。
李代文院长首先就“做专业发展的幸福教师”作了精彩的演讲。他通过一系列的故事、视频、典故、名人名言等形象、生动、具体地阐述了从学科本位到学科综合,从教学生知识到教学生创生知识的重要性,他也强调教育应培养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应全面深化课改落实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师应对每个学生明天健康发展负责。其次,李代文院长就“学本教学”作了详细阐释,他强调一个模式——先学后教,两个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习为本,三个特征——自学、互学、展学,思维评价标准——教学目标、效果、特色,指出了学本教学有四观:学本儿童观、学本课程观、学本教学观、学本教师观,要求课堂达到“静而不呆”、“活而不乱”,让不同难度的题在自学、互学、展学、导学中得到解决。听了李代文院长的讲话,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上对学生讲的太多,学生表达、思考的太少,使得学生只是被动的听,根本没有将知识消化、吸收。于是,我作出重要决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用学本模式开展教学,让学生从传统教学法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解放自己,懂得放手。我坚信学本教学法定能使学生和自身达到双赢。
此次培训除了有理论学习,更有听课、评课、磨课环节,使我们乡村教师不仅从理论上得以升华,在实践上也能得到提升。在培训第一阶段,我们先后听了奉节县兴隆二小的高国江老师、甲高小学的朱美洁老师与重庆市沙坪坝小学周美琳老师、宋燕老师的授课,四位老师的课对比鲜明,各具特色,奉节县两位教师讲的太多,学生思考、交流讨论的太少,沙坪坝的两位老师讲的少,学生自学、互学、展学的多,学习氛围好、效果突出,对比两种教学法,学本模式则更加符合课改要求,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一学段培训完后,并不意味着培训结束,而是进入更加深入的学习阶段——研课、磨课阶段,根据第一学段学习情况,各学校教师代表在指定学校组织研课、磨课、评课,并和重庆市沙坪坝的教师共同交流、探讨,也就是所谓的“同课异构”:不同的老师上同一节课的方式不同,从而得出学本教学法的优越性及传统教学法的不足。除此之外,李代文院长还给我们奉节县的乡村教师深深地上了一课:基于先学后教的——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设计。他教给我们向学生有针对性、层次性、概括性提问的方法,使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第一、二阶段的培训,各学校的老师们或多或少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教学中。县为了检验各学校的落实情况,还专门组织本土专家到各校观课、评课,并要求各校选出代表上展示课,这都是为老师们以后顺利开展学本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就是对此次培训作总结、说体会。
纵观此次培训并非流于形式,而是将每个环节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了培训的价值,它要求每位受训教师完成好作业,在自己的教学中组织开展学本教学,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吸收与消化此次培训内容,把学本教学尝试着用到教学中去。
第四篇:送教下乡总结
送教下乡总结
2017年11月20日至22日,我有幸参加了我校国培计划(2017)送教下乡小学数学培训。本次培训,让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也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指引方向。经过这次的培训,我感触很多,下面是我的一些感受: 虽然早就听说“同课异构”,但真正参与其中,这是第一次。20日,来自城关一小和龙城小学的两位优秀老师以不同的教学风格为我们展示了《圆的面积》,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李老师对学生的亲和力,这也是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最欠缺的。李老师还很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引导学生发现圆面积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圆面积的公式,相信同学们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对圆的面积一定会记忆犹新。21日,王玲老师和李凤老师分别展示了《比的认识》这节课。王老师展示的是一节新知讲授课,结合生活实例认识百分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而李老师则利用学生已有的比知识经验,边复习,边在复习中发现新知,从而对比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两节不一样的课,让我学到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充分把握学情,然后根据学情设计教学内容的深度,使每一节课堂都成为高效课堂。我校的李焕荣老师在《空间观念培养漫谈》报告中,结合大量优秀的课例,让我们对“空间观念”有了全新的感知。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身上那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数学思想。从她分享的课例中,我感觉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手段很单一,每次遇到教学重点和难点无法突破时就无从下手,现在明白了还是欠缺多样的教学手段,还需要多学习优秀老师的优秀教学经验。让我感悟最深的是22日上午,张校长对数学课标进行了深度解读。在报告中,张校长同样给我们分享了很多来自一线优秀老师的精彩课例,让我深深觉得:我们在平时的教研中,对新课标的学习是多么的肤浅,经常是遇到较难把握的疑难点了,才去翻一翻课程标准,看看要教到哪种程度。往往片面地认识了课标,就草草结束了新课的讲解,这也直接导致了课堂达不到高效,随后只有通过反复让学生练习以期达到预期效果。往往把自己弄得很疲惫,还不知道反思问题的根本。特别是马老师在如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方面给了多种多样指导性意见,让我对估算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平时教估算时,我们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在教研是提出并分析过,但每次都没有确定的结论,自己都是凭着已有的经验和感觉进行估算教学,心里总是没有底。现在才明白了根本原因:对新课村学习的不透彻。今后我还要经常读、经常细读、经常研读新课标,让自己的课堂真正成为高效的课堂。总之,我感觉本次送教活动是最接地气的,比以往任何一次培训效果都好,对我们基层一线教师来说真的是一个难得又难忘的经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第五篇:送教下乡总结
总结
以“接地气,连民心”思想为指导,根据2013年业务工作安排,为促进我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充分利用我区优质的教师资源,发挥我区骨干教师队伍的引领和幅射作用,带动农村教学力量的良性发展,本学期阳明区教育局开展 “送教下乡”活动。
学期初,教育局对区属农村学校进行了“送教下乡”工作调研,基于调研结果,制定了“送教下乡”活动方案。确立了以骨干引领,以点带面,通过教学实践观摩、当堂点评、网络研讨、专题讲座、小主题研究等系列教学活动,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的工作思路。
4月初,阳明区教研室组织区辖小学开展了数学学科“科学设计作业,提高教学效能”主题研讨活动,此次活动阳明区教育局教研室的教研员将指导重点放在农村学校,做到重心下移,特别是深入农村磨刀石、五林两镇学校参与研讨活动,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在教研员重心下移指导工作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学校总结了很好的做法,为了增强本次教研活动实效性,使一些学校及教师的优秀经验与方法得到共享与推广,同时使我区农村教师得到市专家的引领,5月9日又以桦林中心校为基地开展了全区观摩活动,并邀请到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小教部李欣副主任、唐海涛老师参加本次活动。
李欣主任、唐海涛老师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位指导,认为本次研讨主题鲜明、突出,形式新颖,有很强的示范性与引领性。同时也提出了对此主题进行长效研究的建议,为此项活动的后续开展明确了方向。基于在两位专家的指导下,教研室打破空间的限制,组织教师们以网络为平台又开展了后续的网络研讨活动。
总之本学期的“送教”活动,能够于至下而上,问题源于基层,源于实际,研究价值有实效,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积极学习,过程研究有实效,市专家专业引领,明晰困惑,引领提升有实效,使农村学校教师们在科学设计作业的策略研究上得到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