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椭圆的中点弦问题

时间:2019-05-15 05:1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关椭圆的中点弦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椭圆的中点弦问题》。

第一篇:有关椭圆的中点弦问题

有关椭圆的中点弦问题

一、教学目标:掌握解决有关椭圆的中点弦问题的多种方法

学会解题方法的迁移 了解设而不求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掌握解决有关椭圆的中点弦问题的多种方法

三、教学难点:掌握解决有关椭圆的中点弦问题的多种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引入过程

圆锥曲线是高考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20-40分,必有一道解答题。而椭圆又是圆锥曲线中的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很多双曲线和抛物线的问题都可以借用解决椭圆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所以学习好了椭圆就相当于学好了圆锥曲线的一大半。而有关椭圆的中点弦问题又是椭圆中十分重要、典型的问题。

有关椭圆的中点弦问题中在考试中一般以三种类型的题目出现:(1)求弦所在的直线方程;(2)求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3)求弦的中点坐标。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一下弦所在的直线方程的求法。

2、例题讲解

x2y21相交于A,B两点,M(1,1)为A,B的中点,例1 已知直线L和椭圆42求直线L的方程。

解:方法一:代入法

设两点坐标为A(x1,y1),B(x2,y2)

(1)当直线L斜率不存在时,显然不符合题意。

(2)直线L斜率存在,设为k,则直线方程为:yk(x1)1

yk(x1)12 xy2124将直线带入椭圆方程得:

(12k2)x24k(1k)x2k24k20

x1x21k

213所以所求直线为:yx

22分析:这种方法是运用方程的思想,直线与椭圆的交点也就是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的方程组的解。但是在解题中并没有把交点直接求出来,而是运用了韦达定理得到用k所表示的两根之和。这里把A,B的坐标设出来而没有求,也是设而不4k(1k)2 212k求的思想。

方法二:点差法

设两点坐标为A(x1,y1),B(x2,y2)

x12y12142 22x2y2124两式作差得:

(x1x2)(x1x2)(y1y2)(y1y2)0

42变形可得:

(y1y2)(y1y2)2b22

(x1x2)(x1x2)4a1kOMkAB

21k

213所以所求直线为:yx

22分析:这种方法利用了作差变形,直接得到了直线的斜率,对于解题十分方便。这里也没有求出点的坐标,也体现了设而不求的思想。

方法三:作差法

设两点坐标分别为:A(x,y)与B(2x,2y)

x2y2142 22(2x)(2y)124两式作差得:

132yx30即yx

22分析:作差后直接得到一个关于x与y的方程,因为x与y就是直线上的点,所以这个方程就是所求的直线方程。总结:

运用第一种方法解题时,思路比较简单清楚,就是为了得到两根之和的表达式,但是需要列出方程组后把直线方程带入椭圆方程,计算量比较大。这种思路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一种最基础、最通用、最重要的方法。

第二种点差法比第一种简单方便,主要是用来解决中点弦问题的。它不仅可以用来求中点弦的直线方程问题,也可以求中点弦中点的轨迹方程以及求中点坐标。第三种方法是专门针对求直线方程的,它是一种很特殊的方法,对于这类求直线方程的问题能够快速而精确的解决。

前面两种方法体现了数学中的设而不求的思想,这种思想在解决圆锥曲线的问题中经常使用。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椭圆的中点弦问题,对于双曲线与抛物线也可以使用,但是有时候也要注意他们自身的一些特性。

x2y21相交于A,B两点,M(1,1)为A,B的中点,练习:已知直线L与双曲线42求直线L的方程。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椭圆中点弦中求弦所在直线方程的问题的三种解法,特别是点差法,它是解决有关椭圆中点弦问题的一种十分通用且方便的方法。

当我们在平时遇到问题时,我们一定要多思考,尽量一题多解。只有在平时解题的时候运用多种方法,那么我们在考试的时候才能够快速准确的运用合适的方法解题。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第二篇:直线与椭圆相交中点四边形面积2013全国

直线与椭圆相交

xy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椭圆M:+1.右焦点的63

1直线x+y-3=0交M于A,B两点,P为AB的中点,且OP的斜率为.2

C,D为M上两点,若四边形ACBD的对角线CD⊥AB,求四边形ACBD面积的最大值. 22x+y-3=0,2.解:由x2y2 1,633x3,x=0,解得或 y=3.3y=-3

6因此|AB|=33由题意可设直线CD的方程为y=x+n3),3

设C(x3,y3),D(x4,y4).

y=x+n,2222由xy得3x+4nx+2n-6=0,=163

-2n±2(9-n)于是x3,43242因为直线CD的斜率为1,所以|CD|=2|x4-x3|=9-n.318 62由已知,四边形ACBD的面积S9-n.296当n=0时,S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36所以四边形ACBD.3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中点弦问题的求解策略 苏教版选修2-1

中点弦问题的求解策略

中点弦问题常见的题型有:1.求中点弦所在的直线方程;2.求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3.求弦长为定值的弦中点的坐标.常用的求解策略是:1.两式相减用中点公式求得斜率;2.联列方程组用韦达定理.

例1.已知直线xy2与抛物线y24x交于A,B两点,那么线段AB的中点的坐标为 .

xy2解析:设Ax1,y1,Bx2,y2,由2得y24y80,从而

y4xy1y24,x1x2y1y248,因此,线段AB的中点的坐标为4,2.

例2.椭圆3x24y212中,一组平行弦中点的轨迹是x2y0(在椭圆内的一段),则这组平行弦的斜率为 .

解析:设Ax1,y1,Bx2,y2是这组平行弦中的一条弦与椭圆的交点,从而x1x22y1y2,把A,B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并相减得3x1x2x1x24k3x1x24y1y232y1y2y1y20,即.

22例3.直线l与椭圆x2y2交于P1,P2两点,线段P1P2的中点为P,设直线l的斜率为k1k10,直线OP的斜率为k2,则k1k2的值等于()A.2 B.2 C.12 D.12

x1x2212解析:D.设P1x1,y1,P2x2,y2x1x2,从而P,y1y2y1y2k,因此,把P1,P2代入椭2xx212圆方程并相减得k12y1y2,故k1k2.

例4.直线ykx2交抛物线y8x于A,B两点,若AB中点的横坐标为2,则|AB| .

2用心

爱心

专心 1

解析:设Ax1,y1,Bx2,y28kykx2,由2得ky28y160,又由6464k0知

y8x1844得k2. kkk1.又y1y2,从而x1x2例5.已知椭圆x216y241,求以点P2,1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解析:设所求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x1,y1,Bx2,y2,把A,B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并相减得又因为点P为弦AB的中点,则x1x24,y1y22,(x1x2)(x1x2)4(y1y2)(y1y2)0,从而得到k12,∴所求直线方程为x2y40.

例6.已知椭圆C的焦点分别为F122,0和F222,0,长轴长为6,设直线yx2交椭圆C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中点坐标.

解析:设Ax1,y1,Bx2,y2,并根据题意,得椭圆的方程为x29y29,把直线yx2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并整理得10x236x270,从而x1x2AB的中点坐标为91,. 55185,y1y2185425.因此线段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四篇:546教学一得:如何求圆锥曲线中点弦的轨迹方程

教学一得:如何求圆锥曲线中点弦的轨迹方程

冰儿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时,要仔细审题,寻找和确定求解途径,分清解题步骤,逐步推演,综合陈述完整作答,但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最基本、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是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基础,也是高考的一个热点问题。这类问题题把基础知识、方法技巧、逻辑思维能力、解题能力融为一体。有关弦中点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过定点的弦中点轨迹;平行弦的中点轨迹;过定点且被定点平分的弦。其解法有代点相减法、设而不求法、参数法、待定系数法等,现具体介绍以上几种弦中点轨迹方程的求法。

一、求圆锥曲线过定点的动弦的轨迹方程。其求法:

(1)用直线的点斜式,当斜率存在时,设它的方程为y=k(x-x0)+y0代入F(x,y)=0中。由韦达定理得x1+x2=f(k)。设中点M(x,y),则xyy01f(k),将k代入上式得G(x,y)=0。2xx0当P在圆锥曲线外部时,再由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条件△>0。求中点M的坐标x,y的取值范围。最后检验斜率不存在时x=x0与圆锥曲线的弦AB中点M的坐标是否满足G(x,y)=0(2)代点相减法也称“点差法”;

x2y21的左焦点作弦。求弦中点的轨迹方程。例1,过椭圆54精析:由已知能得到什么,与弦中点的轨迹方程如何转化,画出草图进行分析,寻求解答。

方法一:巧解:设过左焦点F(-1,0)的弦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设A(x1,y1),B(x2,y2),xyxy弦中点为M(x,y),则111 ① 221 ②

54542222由①-②整理得 4(x1+x2)(x1-x2)+5(y1+y2)(y1-y2)=0 又因为x1+x2=2x.y1+y2=2y 所以 8x(x1-x2)+10(y1-y2)=0 当x1≠x2时 kABy1y28x4x ③

x1x210y5y由题意知 kABy1y2y ④ x1x2x11由③、④整理得 4(x)25y21

2当x1=x2时M(-1,0)满足上式。

方法二:椭圆的左焦点为F(-1,0),设焦点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y=k(x+1)代入椭圆方程并整理得(45k2)x210k2x5k2200 设弦的端点A(x1,y1),B(x2,y2),中点M(x,y),则 x1x210k 245k

所以 xx1x25k4x2 将代入y=k(x+1)得; k25(1x)45k24y2k2(x1)2x(x1)

5当k不存在时,弦中点为(-1,0)满足上述方程

1即 4(x)25y21为所求的轨迹方程

2二、求圆锥曲线中斜率为定值的平行弦中点的轨迹方程;

①利用直线的斜截式方程:设平行弦所在的方程为y=kx+m(m为参数)代入F(x,y)=0中。

f(k,m)利用韦达定理得x1+x2=f(k,m),设中点M(x,y),则x,y =kx+m,从中消去M,可得G

2(x,y)=0,再由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条件△>0.得M的坐标x,y的取值范围。

②代点相减法;

2、求y22px(p0)的斜率为k的平行弦中点M的轨迹方程。

解:设平行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kx+m(m为参数)代入y22px,整理得 k2x22(kmp)xm20 当2(kmp)4k2m20 ① 2 即2km

设两个交点A(x1,y1),B(x2,y2),弦中点M(x,y)

xx2kmpppx12yx则 消去m,得 又由①式及x的代数式得 2k2k2kykxm故动点的轨迹方程为ypp(x2)k2k方法二:设动弦与抛物线交于A(x1,y1),B(x2,y2)两点,弦中点M(x,y)

2则 y122px1 ① y22px2 ②

由①-②,整理得 y1y2p

x1x2yp 22k又点M(x,y)在抛物线内部,所以y22px 即x所以所求轨迹方程为ypp(x2)k2k注意:在使用代点相减法时,应该注意中点在圆锥曲线内部的条件,否则会增解。

三、长为定值的圆锥曲线动弦中点的轨迹方程

求长为定值的弦中点的轨迹方程的方法为:设中点坐标M(x0,y0),弦与圆锥曲线的两个交点为A(x1,y1),B(x2,y2),利用代点相减法用x0,y0表示kAB。写出直线AB的点斜式方程,代入圆锥曲线方程,用弦长公式求解。

3、定长为2l(l1)的线段AB。其两端点在抛物线x2y上移动。求线段中点M的轨2迹方程。

解:设中点M(x0,y0),A(x1,y1),B(x2,y2),则

2y2 ② x12y1 ① x2由①-②得 y1-y2=(x1+x2)(x1-x2)由题意得x1≠x2。∴y1y22x0

x1x22∴直线AB的方程为y-y0=2x0(x-x0)代入yx2得 ;x22x0x2x0y00

由弦长公式及韦达定理得 AB1k2x1x2 x1+x2=2x0 x1x2=2x02-y0

2(x1x2)24x1x2 又∵∣AB∣=2l ∴2l14x02即(y0x0)2(14x0)l2

∴AB中点的轨迹方程为(yx2)(14x2)l2

四、变式训练: x2y21,求满足条件的轨迹方程;

1、已知2(1)求斜率为2的平行弦的中点轨迹方程;

(2)过点A(2,1)的直线与椭圆相交,求直线l被截得弦的中点轨迹方程;

11(3)求过点p(,)且被P平分的弦所在直线方程;

22x2y21 整理得:9x2+8bx+2b2-2=0 解:(1)设斜率为2的直线方程为y=2x+b代入2设平行弦的端点坐标为(x1,y1),(x2,y2),则

△ =b2-4ac=(8b)2-4×9(2b2-2)>0 得-3<b<3 则 x1x2xx28b94444b ∴bx,(b)x19439329 yy1y244b(x1x2)b ∴x4y0,(x)

3329(2)设l与椭圆的焦点为(x1,y1)(x2,y2),弦中点为(x,y)

2x12x222y11 ① y21 ② 则 22由①-②整理得(x1+x2)(x1-x2)+(y1+y2)(y1-y2)=0 ③ 又∵ x1x22x,y1y22y

∴x2yy1y20 ④

x1x2y1y2y1 ⑤ x1x2x2由题意知

y10 即x22y22x2y0 x2(3)由(2)得 x1+x2=1 y1+y2=1 代入①得 代入④整理得x2y y1y21

x1x22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2x+4y-3=0 通过以上几例要注意一些隐含条件,若轨迹是曲线的一部分,应对方程注明x的取值范围,同时注明x,y的取值范围。若轨迹有不同情况,应分类讨论,以保证它的完整性。

第五篇:关于利用“点差法”求解中点弦所在直线斜率问题的教学案例(曹文红)

关于利用“点差法”求解中点弦所在直线斜率问题的教学案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

曹文红

问题背景

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是解析几何中的一类常见问题。对于求解以定点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方程问题,许多同学习惯于利用“点差法”先求直线斜率:即首先设弦的两端点坐标为A(x1,y1),B(x2,y2),代入圆锥曲线方程得到两方程后再相减,从而得到弦中点坐标与所在直线的斜率的关系,使问题得以解决。此方法巧妙地将斜率公式和中点坐标公式结合起来,设而不求,代点作差,可以减少计算量,提高解题速度,优化解题过程,对解决此类问题确实具有很好的效果。但在具体应用时,由于“点差法”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符合条件的直线确实存在,否则就会产生增根。而学生由于认知方面的原因,对于此类问题往往只注意利用“点差法”先求直线斜率再求方程却常常忽略了检验符合条件的直线是否存在,从而走入“点差法”的误区,出现错误却无法察觉。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一节利用“点差法”求直线斜率的习题课,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方式,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一波三折,使学生加深了对求解以定点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问题的认识,认清了产生增根的根源,找到了简便易行的检验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实录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椭圆、双曲线和直线的位置关系,知道了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方法。下面请大家看问题1:已知点M(4,2)是直线l被椭圆x2y21所截得的线段的中点,求直线l的方程。369问题提出后,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探究热情被激发起来,开始了对问题的探索。

2、自主探索,暴露思维

学生求解的同时,教师在行间巡视,发现生1很快得出了结果,于是请生1上台板书:

生1:解:设直线l与椭圆交点为A(x1,y1),B(x2,y2),则有x14y136,22x24y236,22两式相减,得:x1x2x1x24y1y2y1y20,因为M(4,2)为AB中点,所以有: x1x28,所以kABy1y24,y1y2(x1x2)1,故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x1x24(y1y2)21y2(x4),即x2y80。

2师:很好!先求直线斜率,过程非常简捷。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生2:有,显然直线l斜率存在,设其斜率为k,则所求直线方程为y2k(x4),联立椭圆方程消去y并整理可得1(4k21)x28k(4k2)x4(4k2)2360,由韦达定理求得k,2再求出直线l的方程。不过这种解法计算量比较大,过程比较麻烦。

师:以上两种解法就是求解以定点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方程的常用方法,我们不妨称之为“点差法”和“联立法”。其中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消去y(或x)再由韦达定理求出k虽然思路很清晰,但运算比较复杂,故一般情况下优先考虑“点差法”。那么,使用“点差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y21,问是否存在被我们再来看看问题2: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x22点M(1,1)平分的弦?若存在,求出弦所在直线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片刻后)生3:(上台板书)解:假设存在被点M平分的弦AB,设

yy2A(x1,y1),B(x2,y2),则有 x111,x221,相减得:

22222x1x2x1x2y1y2y1y20,2因为M1,1为AB的中点,所以有: x1x22,所以kABy1y22,y1y22,故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y2x1。

x1x2师:还是用“点差法”先求直线斜率,过程和问题1完全类似。那么是否无论题目中是椭圆或者双曲线,对此类问题都是这样求解的呢?

3、辨析错误,归纳结论

生4:老师,我通过画图,发现直线y2x1跟已知双曲线没有交点,是不是我画图不准确啊?不过我画了好几遍呢。会不会是这样的直线根本就不存在呢?

师:真的是画图不准确吗?大家再换个角度想想看,除了画图外,我们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来判断直线y2x1是否为我们要求的直线呢?

(片刻后)生5:可用“联立法”并结合来判断。我的解法是:假设符合条件的直线存在,则它显然不与y轴平行,故可设其方程为:y1kx1,代入双曲线方程化简整理得:

2kx2k2222kxk22k30

① 又设弦的两端点为A(x1,y1),B(x2,y2),则x1、x2是方程①的两实根,2k22k2,可解得k2,但此时方程①中由韦达定理有x1x22k280,说明直线与双曲线无交点,故被点M(1,1)平分的弦不存在。

师:很好!刚才两位同学都很善于思考:一位同学通过画图发现了直线与双曲线无交点;另一位同学用代数方法验证了所求直线y2x1与双曲线确实没有公共点,即符合题意的直线不存在,这就启示我们以后在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相关问题时,要注意运用对所求得结果进行检验。同学们再考虑一下,前面的问题1是否也需要验证0?

生6:需要。经过验证,0成立,说明所求直线x2y80符合题意。

x2y21内部,生7:可不需验证0。因为点M(4,2)显然在椭圆

369故过点M的直线x2y80与椭圆必定有两个交点。

师:假如点M在椭圆的外部呢?

生7:这时点M不可能是椭圆的弦的中点,这样的直线不存在。

师:问题2是否也可以不验证0而只需通过点M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来判断呢?也就是说中点弦的存在是否只与中点(定点)的位置有关呢?(思考片刻后)生7:可以。如果点M在双曲线的内部,那么以该点为中点的弦一定存在,此时不需验证;如果点M在双曲线的外部(如问题2),那么以该点为中点的弦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此时必须验证0。师:归纳得很好,操作性很强。以后再求解此类问题时,我们可先用“点差法”求直线斜率再验证0是否成立,也可通过定点与椭圆、双曲线的位置关系来判断以定点为中点的直线是否存在。不过对于解答题,从考试得分的角度看,还是借助于判别式判断较为稳妥。

4、深入探究,正本清源 生3:老师,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在问题2中直线y2x1不符合题意,却又能够被我们用“点差法”求出来? 师:问得好,我们在学习中就需要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下面请大家继续探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给予适当指导,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师:对于问题2,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A(x1,y1),B(x2,y2)的坐标需要满足方程组(Ⅰ);而使用“点差法”求斜率时,A(x1,y1),B(x2,y2)两点坐标只需满足方程组(Ⅱ)。其中:方程组(Ⅰ)

(y1y2)(y1y2)2y12x1(xx)(xx)0121212222y2x1x2x21;1 方程组(Ⅱ)22x1x21y1y2212y1y212显然方程组(Ⅰ)的解必然满足方程组(Ⅱ),而反之却不一定满足。问题2中方程组(Ⅱ)有解但方程组(Ⅰ)却无解,也就是满足条件的点A,B并不存在。而在用“点差法”求解的过程中对坐标的要求降低(只需满足方程组(Ⅱ)即可),因此会出现增根的现象。故“点差法”只是求中点弦的必要条件,必须还要验证是否符合题设条件。

5、留下问题,课后探究

探究到这里,很快就要下课了。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我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师: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利用“点差法”求解以定点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问题。通过大家的努力,不仅掌握了用“点差法”求直线斜率的方法,而且了解到中点弦是否存在只与中点(定点)的位置有关,并对于所求结果是否为增根找到了两种检验方法。希望同学们牢记“点差法”要诀:“设点作差,验证”。另外,使用“点差法”,我们还可以证明与椭圆、双曲线的中点弦相关的一些有用的结论,如:若AB是椭圆x2y221(ab0)中不平行于坐标轴的弦,M为弦AB的中点,则2abkOMkABb22;在双曲线中也有类似结论,建议同学们课后进一步探究。

a教后反思

利用“点差法”求解以定点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在学习完圆锥曲线的相关内容后的一节解析几何习题课。本节课从常见的两道例题入手,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起,自然引出了椭圆、双曲线的中点弦是否存在的问题,并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究过程。通过对例题的讲评,纠错,教师恰当点拨引导,学生活动积极充分,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不仅加深了对椭圆、双曲线知识的认识,而且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了思维能力。特别是在探究的过程中突出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生既有从形入手,观察图形,并大胆猜想得出规律的;也有从数入手,定性分析,用代数计算验证结论的,做到了既重几何直观又重代数推理,使之有机融合,条理化的呈现,探究逐步深入。最后把对椭圆、双曲线中点弦问题的研究推向一般化,不仅实现了教学任务,而且所得结论对于学生系统掌握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探究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教师来说,探究什么?如何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等等问题,值得我们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通过本次教学尝试,我深刻体会到对习惯于“照本宣科”、灌输式教学的我们来说,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智慧和能力。与其教师讲得口干舌燥,部分学生无动于衷;不如调动学生直接参与,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学中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与此同时,注意充分发挥教师在探究学习中的支持与引导作用,做到教学相长。

二OO八年十一月

下载有关椭圆的中点弦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关椭圆的中点弦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椭圆世界”教案

    第二章第二节“椭圆世界”教案 讲课人:杨 薇 授课班级:三年级 上课时间:2007.11.30 课 型:新授课 运用教具:计算机计划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 教......

    椭圆人生理论

    从椭圆的定理谈人生椭圆理论 阿鸿 椭圆有个极为重要的定理:设F0、F1为椭圆C的两个焦点,P为C上任意一点,若直线AB为C在P点的法线,则AB平分∠F0PF1。 0F1F0如果从另一个角度阐述:即......

    椭圆教学反思

    椭圆教学反思 1、本节课书上内容较简单,如果仅按书上安排照讲,学生也能掌握本节知识,但学生的能力的不到提高。新课标强调,教师应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

    中点四边形说课稿

    《中点四边形》说课稿 彭公中学王小静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中点四边形》。以下我将从六个方面说给大家听。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中点四边形》是北......

    解析几何-9.6 椭圆(教案)

    响水二中高三数学(理)一轮复习教案 第九编 解析几何 主备人 张灵芝 总第48期 §9.6 椭圆 基础自测 1.已知椭圆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则椭圆的离心率等于 . 答案 2.若椭圆答......

    高二数学椭圆教案

    1,教学目标 学习椭圆的典型例题 2,例题 例1 已知椭圆mx23y26m0的一个焦点为(0,2)求m的值.0,a3b,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2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且经过点P3,例3 ABC的底边BC16,AC和AB两边......

    C语言画圆椭圆[★]

    C语言画图实验代码,包含画直线,画圆,椭圆 #include "graphics.h" #include "conio.h" #include "dos.h" #include "math.h" #include "stdio.h"/* 直线中点算法*/ void midpoin......

    椭圆概念教学反思

    椭圆概念教学反思 以前,我们为了节省时间,省出时间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以达到目的。结果我们发现学生对椭圆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阶段。而概念在教学中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