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22课《鱼化石》教学设计(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

时间:2019-05-15 05:5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第22课《鱼化石》教学设计(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第22课《鱼化石》教学设计(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

第一篇:语文:第22课《鱼化石》教学设计(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

《鱼化石》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诗意,感受鱼化石形象。2分析重点语句,理解其含义。3通过朗诵,培养学生朗诵能力。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初步感知诗文,掌握基础知识 2通过诵读、分析,理解诗意。教学过程:

一、查背诵《唐诗四首》:1齐背唐诗四首一遍;

2默写每首诗的第一句,同时写出作者。

二、导入:

今天咱们继续学诗《鱼化石》。哪个同学会画鱼?画出来就行,让人一看是鱼就行!找六七个到黑板上画鱼,我一一点评,表扬为主: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化石?

好了,看看艾青面对鱼化石这样的一个物体怎样写出了诗。

三、检查预习:

1蓝皮78页一、二题,查生字和文学常识:

2.让学生提出质疑:(重点记一下,特别是教学要点,黑板右侧标出)老师不解答,请学生带着问题听讲。

四、老师介绍艾青有关内容,特别是有利于本诗理解的部分:如艾青的人生经历,别人对于《鱼化石》的分析和评价。

五、让学生自己出声读,按自己的感受读。

六、分男女生隔句交叉朗读,老师指导。

七、逐节分析,使学生透彻理解本诗内容(穿插诵读): 1节:描绘活鱼形象:跳跃、浮沉

2节:“你”的人称,诗人的视角;“失去自由” 3节:鱼化石被发现。

4节:后两句该如何理解?下节课分析。

八、目标检测: 绿皮51页1、2、3(考查基础知识)

九、作业:朗读全诗。

板书设计:学生画的鱼若干条,用各种颜色的粉笔,有点诗意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4-7节;2诵读全诗,分析诗的写作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家一起读到我们上次留下问题的地方,谁也不要告诉谁。看谁读得准!(学生朗读)上节课的问题谁能讲讲自己的理解?

二、分析4-7节

4节:“沉默”““不能动弹”鱼的感受? 5节:“听不见浪花的声音”简析 6节:凝视中感悟到什么? 7节:表明作者怎样的态度?

四、写作特点

1. 运用隐喻:鱼——人

2. 语言(朴实)采用(第二人称),让学生归纳第二个写作特点。

五、讨论解决未讲到的问题(目的:学生深入理解全诗,感受诗韵)

六、目标检测:1蓝皮78——79页课内阅读题

2一起朗诵蓝皮79——80页三首诗,老师讲授大致背景,师生一起完成练习。

七、作业:无(主要原因:下一课内容简单,不用预习,)板书设计:左边是几条学生画的鱼;

右边:写作特点填空:1语言(),人称转换: 2隐喻:鱼——()二十三 咏物短诗三首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三首诗的意境,品味诗中的人生哲理。教学重点:同目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复习:鱼化石作者是?原名?作品有?

二、预习检测1蓝皮儿81页二题、一题,考察文学常识和生字

三、诵读分析本诗 1老师范读《炸弹》;

2分析本诗,中间穿插学生诵读:

“炸弹”的特点?用诗句回答(沉默、平生说一句话)为什么“沉默”?(学生大笑:不沉默就炸了)“你”是第几人称?为什么这样用?(第二人称)和“新国”有何联系?“新国”的含义?(引出主题)那么炸弹象征什么?爆炸象征什么?(革命、革命爆发)炸弹献身的目的?哪句表明?(诞生了幸福的新国)

四、目标检测:

1蓝皮检测81——82页 的三题(考察课内阅读)。老师订正 2指导朗诵82页课外阅读1,并作练习。

五、作业:

1. 熟读《咏物短诗三首》

板书设计:(与下两首诗共一个板书)

《炸弹》—— 陶行知 —— 教育家—— 重点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继续学习本课后两首诗;

2增加课外诗的阅读量,激发学生对于诗的喜爱之情。

一、学习分析《泥土》

1. 男女生穿插朗诵一遍,自读一遍; 2. 提问分析:

(1)1-2句提示我们什么?“珍珠”有什么特点?自认为是珍珠呢?提醒人们不要自持特殊,追逐名利,自寻烦恼。

(2)3-4句又提示我们什么?泥土有什么特点?自以为是泥土会有怎样的心态? 提醒人们要甘于平凡,踏踏实实为大众服务。(3)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手法?对比。

(4)你觉得自己应该拥有怎样的心态?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引导。(学生回答的基本靠近主题,老师适当引导即可)3齐读全诗

二、诵读分析《镜子》

1导入:接着学习《镜子》。没有见过镜子的举手?(同学们都笑了,气氛活跃起来)那咱们看看写镜子能写出什么? 2齐读

3知识点:“别伤心”说的谁?“镜子”和“眼睛”有何共同点? 镜子为什么“珍贵”?

小节:除了炸弹,泥土、镜子这样的事物,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个点,多思考,多联想,发挥想象,写出自己的诗!

测标:82-83页蓝皮练习,带学生读课外练习的诗句,简单说说老师的理解,学生猜含义。作业:1蓝皮儿81页一、二、三;2熟读《外国诗歌二首》 板书设计

《泥土》——鲁藜 —— 诗人及代表作—— 重点词 《镜子 》——王尔碑——诗人及代表作——重点词

第二篇:语文:第17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像力的作用。

2、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像修改神话。

3、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的起源。

教学重点:

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

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课前准备

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

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学的瑰宝,它就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一个产物——神话。请同学们浏览屏幕上中国古代神话的几个片段。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教师:投影中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夸父逐日、钻木取火、女娲造人等); 学生:说出名称。

教师:说起女娲,同学们可能并不陌生,能说说你看到过的有关女娲的神话名称吗?学生:说(如精卫填海、黄帝的故事、女娲补天等);师:今天我们重点欣赏《女娲造人》,投影课题及女娲造人画像。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像力的作用。

1、学生读一读《风俗通》的记载文字,然后说说大致意思,再朗读课后练习一中的译文。

2、学生与作者对话。

A、“我根据《风俗通》里的有关资料改编了一个《女娲造人》的故事,请你们到《神话故事新编》里去看看,期盼你们的回应:你们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作者:袁珂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尽快给作者回应。(要点: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故事情节)

B、“如果喜欢,请把它推荐给你的朋友。——作者:袁珂”这是作者听了刚才同学们的评价后反应,那就让我们把生动的故事情节先复述给班里的同学听听,好不好?

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1、看课文,做好复述准备

2、一位学生复述

学生评议

教师补充:自我对照,课外改进后说给你们的朋友或父母兄妹听听。

五、师生共同探究课文的魅力。

教师引导:

这篇课文好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之门。它借助丰富的想像力,散发出文学艺术的魅力,里面不仅有生动的故事情节,还有鲜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现在让我们再围绕“鲜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进一步探究课文,以获得更大的收获,并运用一些学习技能。

投影:

(1)鲜明的人物形象。(方法指导:先用括号标出描写女娲的重要词句,然后分析女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美好的情感。(方法指导:先用波浪线画出体现喜悦感的重要词句,然后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学生阅读、圈画、思考、归纳,做书间笔记。

四人小组交流与讨论。

全班交流与讨论。

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作小结发言:借助想像的翅膀全文洋溢着一种喜悦感。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二是女娲创造人类成功的高兴、安慰与满足。借助想像的翅膀,女娲这个核心人物变得非常鲜明:她是神和人的结合体。她有想像中的神才具备的非凡和创造力,也有人类的许多美好品质,如质朴、活泼、勤劳、充满活力和智慧等。从中我们也明白神话故事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这种大胆而奇特、合情又合理的想像(投影)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你能抓住这个亮点,借想像的翅膀发挥一下你的创造力吗?

六、想像力训练

教师:现在请你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或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说你编的《女娲造人》,与袁珂编的课文比一比。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一人准备发言,一人补充,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七、拓展延伸

教师适当点评学生的发言。我们的想像力是建立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的,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想像力,就要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让我们放眼古今中外——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表现远古进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你能说说其他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吗?(如上帝造人、古猿说、海像说、外星人说)教师推荐阅读:《伊甸园里》请同学们说说同样是神造人类的神话,中西方有没有区别。学生活动(略)

八、布置作业

其他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阅读这类文章我们往往可以得到新的感悟。课外我们再收集一些,作上些比较,以《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为题写一篇文章。

第三篇:语文:第3课《春风》教案(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

《春风》教案

【教学目的】

1、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2、初步揣摩、赏析精彩的词句,体会本文拟声词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感受自然美、语言美,领会作者感情。

2、体会拟声词的用法。【教学难点】

快速阅读,初通文意,理解作者感情,领略自然景物的美。【教法设想】

1、对比阅读教学法:联系朱自清的《春》展开比较阅读,分析北国春风的特色。

2、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组织学生在讨论、回答中学习本课。

3、启发法:教师引导,适当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点到为止。

4、朗读指导法:通过对重点句、段的朗读指导,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练习强化法:结合教学重点设计练习,强化对拟声词用法的体会与运用能力。

6、读写结合法:结合写作指导,通过课外练笔等形式,体现课文的“例子”作用。

以上多种教学方法的设想宜针对学生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机结合,灵活运用,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法指导】

1、“温故知新”法:要求学生在比较阅读时,能够从横向纵向联系旧知识,感悟新知。

2、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解,在自学,快速阅读后能初通文意,自主、自觉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

3、研究学习法:要求学生必须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发问,积极讨论,学会分析、整理、归纳,养成研究性学习,积极动脑的好习惯。【心理策略】

1、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音频、视频有利手段,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放松学生的紧张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迅速融入学生主体,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感,扫清心理隔阂。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问,表达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

4、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赞同学生的积极表现,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认同感。

5、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德育目标】

通过领略本文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国春风粗犷、豪壮,江南春风轻柔、温暖的特色,联系朱自清的《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素材,制作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2、编印教材,设计有关练习。

3、布置学生准备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

4、教师尽量多了解学生。【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课前师生互动:

教师配合媒体演唱《望春风》,感受春风轻柔、和煦的特色,放松学生紧张心理,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感,迅速与学生融为一体,为本文学习创设一个有利情境,为下文对比阅读教学作铺垫。

二、导入(导语设计):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展现的是姿态各异的大千世界。古往今来,人们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吟咏着大自然的伟大,创作了许多写景名篇。比如第三单元的 朱自清 先生的《春》就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

三、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学生集体背诵教材《春》第五段“春风图”。明确:教材《春》中春风的特点:轻柔、温暖、充满爱抚。

四、师生讨论“春风”及与“春风”有关的成语、诗句,为学习《春风》,对比北国春风的特点做铺垫。

明确:“春风”—— ①春天的风。如“春风送暖”。②比喻和悦的神色。如“春风满面”。

成语—— ①春风满面(形容人满脸喜色,和蔼舒畅,十分得意的样子)。②春风得意(形容遇事顺利,心情非常得意、畅快的神态)。③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和影响。也用以称颂师长的教诲)。④春风夏雨(春风和夏雨能够养育万物,故用以比喻及时的教益或帮助)。⑤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培育)。

诗句——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王安石《船泊瓜洲》)

表示又一个春天来临了,现用来比喻新的政策、措施等所带来的新景象。②“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出塞》)

旧以形容边塞苍凉,现用来比喻某种思想、影响到不了某一地区或单位。

五、教师播放(或演唱)歌曲《北国之春》(片段),渲染北国早春春寒料峭,春风雄浑豪迈的气氛,引入新课学习。

六、学生课堂快速阅读,查工具书,利用课文注解,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对难懂字句大胆质疑,发问。教师适当答疑,强调,总结。

七、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描写北国春风的重要语句。

八、师生讨论,对比朱自清《春》之“春风图”及本文写江南春风的句子,领略本文描写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国春风的特色。

九、德育渗透:

不管是轻柔、温暖、景色宜人的江南,还是粗犷、豪迈、气势雄浑的北国,我们的祖国到处同样可爱。同学们应该人人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十、教师指导朗读描写北国春风的重点句子、段落,学生揣摩,朗读,品味。

十一、学生找出描写北国春风的拟声词,体会拟声词在听觉描写上的表达作用。讨论问题设计:

1、把“呜呜吹号,哄哄呼啸”改为“哄哄吹号,呜呜呼啸”好吗?为什么?

明确:不好。“呜呜”在这里用以形容低沉的拖长声音的风声,与“吹号”(拖长声音大声叫)搭配较为恰当。“哄哄”指发出巨大的响亮的声音,与“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搭配也比较恰当。

2、“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中的“轰”与“嘎”对调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轰”用以形容河冰开裂发出的巨大轰鸣声;“嘎”形容病枝折断时短促而响亮的声音。

3、体会“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中“呼哧呼哧”一词的表达效果。明确:“呼哧呼哧”形容喘息的声音。用拟人手法称赞春风也像勤劳的人们一样,在播种的季节辛勤劳作,非常形象生动。

十二、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描写北国春风的重点句段,特别注意读出拟声词、动词的表达效果。

十三、学生口头作文,注意观察,进行说话训练,强化对拟声词用法的运用能力。练习设计:注意观察,展开想象,运用3个以上的拟声词,描绘你所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由媒体播放)

教师提问,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

十四、教师总结,再次强调本课学习重点。

十五、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再请学生质疑、提问、讨论。

十六、布置作业:

课外练笔:运用恰当的拟声词,描写校园的早晨。字数不限。

第四篇:语文:第22课《现代诗歌两首》课文精讲(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

现代诗歌两首课文精讲 〖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缥缈()()

不甚()

隔着()

闲游()

灯笼()

恋爱()

枯树()

残霞()

2、选词填空。

远远的街灯___了,好像___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___了,好象___着无数的街灯。(点

明)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缥缈:

②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珍奇:

③定然是不甚宽广

不甚:

④定然在天街闲游

闲游:

⑤教我如何不想她 如何:

4、文学常识填空。①《天上的街市》作者________,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古代社会研究》等。

②《教我如何不想她》作者______,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的_______,著有《瓦釜集》、《扬鞭集》等。

5、《天上的街市》中诗人仰望星空想到了什么?

6、《教我如何不想她》中诗人把什么关系比作“我”和情人的关系? 〖点击思维〗

1、注意“缈”不要读为“miáo”;“隔”不要读成了“gē”;“笼”不要读作“lóng”。

2、结合诗中的意境,展开联想相像,辨析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3、要结合句意推断词语的具体含义,如“珍奇”在这里是一个名词,“不甚”结合句意可推测为“不很”的意思。

4、你知道吗?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这首诗写于1921年10月。

刘半农1920年8月6日在伦敦创作《教我如何不想她》;在1923年9月16日北京《晨报》副刊上发表,题名是《情歌》。当时,在欧洲留学的语言学家赵元任为之谱曲,歌曲广为流传。5、6题要在整体感知两首诗的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独特的构思。

【规律方法】 〖理清结构〗

联想 街灯――明星

街市:美丽

物品:珍奇

美丽 天上的街市

天河:浅浅,不甚宽广

自由 人物:牛郎织女

幸福 生活:来往,闲游

景——起兴 ——情

教我如何一、二节:日日夜夜——广度 不想她三、四节:春景秋物——深度 〖语言特色〗

1、《天上的街市》语言优美、意境美妙。语言优美主要表现在,诗的句式工整,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用语生动形象;意境的美妙主要表现在对天上街市的想像。

2、《教我如何不想她》,诗人采用了西方抒情诗的一些特点,反复吟唱,用生活中的白话来抒发心中强烈的感情。这首诗无论是在意境的营造上,还是在抒情方式的表现技巧上,都是后来中国白话新诗的楷模,对中国的新诗产生了启发式的影响。

〖把握重点〗

一、诗中的文体知识

1、联想和想像: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像,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2、赋、比、兴:我国古代诗歌中叙事、状物、言情的重要艺术表现手法。赋:是铺叙事物的性质、形态、变化及直抒作者的胸臆及对描写对象的评价。比:即“譬喻”,“比方于物”,利用两个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来打比方,把本来是抽象的思想感情或观点,说得具体生动,给人鲜明的印象,或者将一些不便直说的事情婉转含蓄地表述出来,耐人寻味。兴:即寄托,“托事于物”,通过对某一事物的描绘以引起联想,达到寄托感情的目的,所谓借物发端、借题发挥或借物起兴都属于此。

二、诗歌内容综述

1、《天上的街市》一诗运用联想和想像手法,用优美而亲切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2、《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作于1920年诗人留学欧洲期间。也许是情人不在身边,也许是对祖国的想念,伴着那景色,诗人唱出了心底潜藏的最纯真的爱情和热切的思念之情。诗名开始时叫做《情歌》,不久诗人将名字改成《教我如何不想她》。〖攻克难点〗

一、《天上的街市》想像的合理性

有街灯就会有街市,就会有陈列的物品,然后人物出现。把客观世界中广阔的银河说成“浅浅的”而且“不甚宽广”因此牛郎织女才能“骑着牛儿来往”,诗句的最后一节更体现出了人物的闲适安逸,自由幸福的生活状态:把“流星”比作他们提着的灯笼,在此诗人把亦真亦幻的情趣推向了极至。其中的“朵”字修饰流星就以流星喻花,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二、《教我如何不想她》“比兴”手法的运用

本诗运用了“比兴”手法,以景起兴,反复渲染自己的恋情。第一、二诗段,从日日夜夜的视角,用天上“微云”、地上“微风”起兴,描写月亮和海洋的互相爱恋的情感,从而渲染了在“这般蜜也似的银夜”,自己苦苦“恋爱”她——祖国的情景。“天上”“地上”“月亮”“海洋”,这些展示了“恋爱”的广度。第三四诗段,从春景秋物的视角,用落花慢流、鱼儿慢游和枯树在摇、野火烧起兴,进而抒写自己的燕子传信、残霞示愁的苦情。这里,一组意象表达了诗人漂泊不定、乡愁难解的心情,展示了“恋爱”的深度。〖质询疑点〗

1、《天上的街市》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和神话传说中的故事有什么区别?诗人这样写有何用意?

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原本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团聚一天。而在诗人眼中牛郎织女成了一对相守相悦的夫妻,甚至还在天街“提着灯笼”闲游,增添了诗情画意。诗人这样改编“牛郎织女”的故事,表明它是黑暗现实的反衬,构成对比,更深切地表达了诗人憎恶黑暗现实,追求光明幸福的炽热感情。

二、《教我如何不想她》中作者在结构上的构想是怎样的?

第个诗段,前两句起兴,后两句抒情,其间用感叹词“啊”过渡,景情自然展现。四个诗段结构相同,节奏协调,有一唱三叹之感,构思巧妙,富有诗情诗味。

〖主干知识〗

1、piāo miǎo shân gã xián lǒng liàn kū

cán

2、明

3、①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②珍奇:稀有而珍贵的东西。③不甚:不很。

④闲游:闲暇时到外面随便游玩。⑤如何:怎么。

4、①郭沫若《女神》、《屈原》 ②刘半农

“平民诗人”

5、想到了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自由的生活。

6、把“我”和祖国的母子(母女)关系比作“我”和情人的关系。

第五篇:语文:第27课《晏子使楚》教案(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

《晏子使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阅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热爱国家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2.过程与方法

读、背课文,积累文言文的解读能力;学习晏婴在外交场合从容对答,不辱使命,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学习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找回自我。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策略 1.重点

课文读读背背;文言实词和虚词;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2.难点

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词序;古今词义的差异。3.教学突破

读、背课文,突出学为主体,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读: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教师指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熟读成诵。

通过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获得对文章的整体印象,并在整体理解的前提下,突破词、句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

网上与晏子有关的资料,投影仪和投影片。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初步阅读课文

1、明确本课时内容。(板书课题:《晏 子使楚》

2、指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

(1)凭借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推测文句的意思。(2)对照课文注释,重新阅读,边读边用笔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二、读讲课文

1、领读课文。(教师领读前提醒学生注意:轻音和重读,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自己指出自己经过多遍朗读仍不能搞懂的问题。

3、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将工具书的注解运用于课文中,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的含义:(投影显示)(1)楚王闻之(2)齐之习辞者也(3)吾欲辱之(4)婴闻之

(5)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4、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和现在的用法不同或难以理解,画上圈,尝试利用工具书并借助注释,把解释写在下面,并与同学讨论。教师提示:特别关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1)王曰,何坐 2)吏二缚一人诣王 3)圣人非所与熙也 4)寡人反取病焉

三、设疑·探究(投影显示)

1.读读想想:楚王和臣子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

2.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学生充分交流合作,教师适时点拨)晏子凭借自己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不亢不卑的态度,成功地出使楚国,并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晏子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义下辞严而又不亢不卑地折服了楚王。

3.(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还有别的意见吗?(看学生的反应)肯定学生的回答,着重对学生提出要培养自己维护祖国尊严的聪明才智。

四、课文读背 1.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背诵提示:故事性较强的作品,要记人物,记情节;记人物的语言动作,记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3.告诉学生背诵课文需要以讲述作基础,但更严格,精确到字词。4.试背诵课文。

五、拓展练习

这则故事写晏子出使楚国,在宴会上为捍卫国家尊严而进行的一场曲折而巧妙的斗争。你读完后有什么感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出使前 出使过程 出使结果 楚王欲辱来使 晏子巧妙应对 楚王反取病焉 问计近侍

下载语文:第22课《鱼化石》教学设计(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第22课《鱼化石》教学设计(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