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作业设计
小学音乐一年级作业设计
玉河中心校
曹怀平
2013年9月
小学音乐一年级作业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独唱或参与齐唱,每学年能背唱4~6首
2、能感受乐器的声音,听辨打击乐器的音乐,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4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5、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6、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教学重点
1.学习歌唱的知识,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2.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形象等。3.学习乐理知识,能初步理解乐曲。教学难点 1.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2.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情操。3.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4.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5.重视学生鉴赏音乐的美。
6.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进度
教 学 内 容 及 课 时 安 排
第一课
春天 《布谷鸟》
1、杜鹃圆舞曲
1课时
《小雨沙沙》
2、小燕子
2课时
第二课放牧《牧童》
1、牧童到哪里去了
2课时
《放牛歌》
2、牧童
2课时
第三课 手拉手 《一对好朋友》
1、让我们手拉手
2课时
《数鸭子》
2、鸭子拌嘴
2课时
第四课长鼻子 《两只小象》
1、小象
2、大象
2课时、第五课跳起舞《草原就是我的家》
1、我是人民小奇兵 2课时
《小松鼠》
2、挤奶舞
2课时
第六课咯咯哒《母鸡叫咯咯》《下蛋啰》
1、公鸡母鸡 2课时
第七课大海的歌《海》《云》
1、大海摇篮
2、海上风暴
2课时
第八课幸福生活 《彝家娃娃真幸福》
2课时
《乃哟乃》1快乐的啰嗦
2、阳光下的孩子
3、春天的孩子
2课时、第九课巧巧手《粉刷匠》
1、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2课时 《理发师》
2、铁匠波尔卡
2课时
第十课汪汪与咪咪《猫咪别淘气》
1、小狗圆舞曲
2课时
《谁在叫》
2、跳圆舞曲的小猫
2课时
第十一课我爱我家《我爱我家》
1、我家宝宝睡着了 2课时 作业规划:
第一课
春天
第一节:《布谷鸟》
杜鹃圆舞曲
作业:练习歌曲《布谷鸟》 第二节:《小雨沙沙》
《小燕子》
作业:练习歌曲 《小雨沙沙》
练习节拍 第二课
放牧《牧童》
练习节拍 第一节:牧童到哪里去了
作业:练习歌曲
《牧童》
第二节《放牛歌》
作业:练习歌曲
《放牛歌》
练习节拍 第三课 手拉手
第一课:
1、让我们手拉手
《一对好朋友》
作业:练习歌曲《一对好朋友》 第二节:鸭子拌嘴
《数鸭子》
作业:练习歌曲《数鸭子》、练习节拍 第四课
长鼻子 《两只小象》
第一节:小象、大象
作业:练习歌曲《小象》 第二节:《两只小象》
作业:练习歌曲《两只小象》、练习节拍
第五课
《草原就是我的家》
第一节:
1、我是人民小奇兵 《小松鼠》
作业:练习歌曲
《小松鼠》 第二节:
2、挤奶舞
练习节拍
第六课
公鸡、母鸡
第一节:咯咯哒《母鸡叫咯咯》
作业:练习歌曲《母鸡叫咯咯》 第二节:《下蛋啰》
作业:练习歌曲《下蛋啰》、练习节拍
第七课
大海的歌 第一节:《海》
作业:练习歌曲《海》
第二节:《云》
大海摇篮
练习节拍
作业:《云》 第八课
幸福生活
第一课:《彝家娃娃真幸福》 《乃哟乃》
快乐的啰嗦
作业:练习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第二节: 阳光下的孩子
春天的孩子
作业:练习节拍
第九课
巧巧手
第一节: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粉刷匠》
作业;练习歌曲
《粉刷匠》
第二节:《理发师》
铁匠波尔卡
作业:练习歌曲《理发师》,练习节拍 第十课
汪汪与咪咪
第一节:《猫咪别淘气》
1、小狗圆舞曲
作业:练习歌曲《猫咪别淘气》 第二节:《谁在叫》
跳圆舞曲的小猫
作业:练习歌曲《谁在叫》
《拾麦穗》 第十一课
田野的风 第一节:四季忙
锄禾
作业:练习歌曲《锄禾》 第二节:《拾麦穗》
作业:练习歌曲《拾麦穗》
练习节拍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作业建设规划设计》
学校: 郑州高新区百炉屯小学
年级: 五年级
姓名: 汪宝红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作业建设规划设计》
课程名称:小学科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大象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一、课程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注重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并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人体与细胞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有序的生态环境从小世界看大科学。
三、作业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科学素养是一个人科学素质的综合体现,它包括科学知识技能、科学的思维方法与技能、科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科学合理地布置科学作业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布置作业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不同的教育理念,不能的评价观,设计的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也就明显的不同。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我们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作业的内容要突出重难点、难易适度,作业的数量要多少适中,作业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不布置机械重复性的作业,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的作业”。
(二)作业布置
结合小学科学课程的实际特点,个人认为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作业布置要这样做:
一、从作业内容来看,既要考虑知识作业,也要考虑社会调查、制作、设计、实验等实践性的作业,二者有机结合。
不少学校的老师在布置科学作业时,只停留在让学生回答一些在课本上能直接查到答案或者课堂教学中已经讲过的知识,学生不用深入思考,即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诸如填空题,概念题或者简答题等,这样的作业需要布置,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但不能仅仅局限于这样的书面作业,还要设计一些通过学生观察、考察、制作、设计、实验等活动才能完成的作业,这样既能巩固拓展所学知识,还能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布置实践性作业时,教师要注意跟踪指导、定期检查,不使作业流于形式。有的老师也经常留一些类似的作业,但有布置,没检查,长期下去,一部分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就敷衍了事,或者随意完成,或者不完成,也就失去了作业的作用。
二、从作业时间来看既要考虑短周期作业,也要考虑长周期作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作业法从形式上可分为短周期与长周期”两种。短周期作业是指教师提供某一项作业任务,学生当堂完成。教师通过现场观察其完成作业的速度、质量与效果,评价其某些方面的水平与能力。长周期作业是指教师布置作业任务后,学生从设计、实验到完成可以经历一段时间,其中教师参与全程指导,并根据学生对指导的依赖性和表现,对其有关方面作出评价。为了让学生敢于猜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积极参与头脑风暴活动,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解答的记录在教室的“知识角”上,如果解答的话,就贴上一个笑脸,这样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究新知的欲望。布置长周期作业时,一要注意教师的跟踪指导,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活动进行进程,第二要指导学生作好记录。三要定期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三、从作业的呈现方式来看,既要考虑文字呈现的形式,也要考虑绘画、图片收集、表演等一些其它的形式。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我们尊重学生的意愿,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呈现作业内容,比如观察并记录“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这一作业,学生既可以用纯文字来叙述,也可以用绘画的方式加以记录,甚至有条件的学生可能会拍摄相应的图片来进行记录。再比如观察记录一周风的预报情况,学生可以选用文字的形式,也可以选用统计图或统计表的形式。
布置作业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教师认真研究,大胆实践,通过各种形式,布置灵活多样的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的做作业的兴趣,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作业实施基本措施及对策: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四)、作业评价
1、过程性评价70%(1)学生平时参与学习活动的状态,包括课堂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讨论,实验完成情况等;
(2)每位学生参与完成下列两项作业
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科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求知、探究、总结提炼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实验,从而学习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从而感受科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期结束评价30%
第二篇:小学音乐作业的设计
小学音乐作业的设计
1、课内作业,每周一次。
2、个性化作业,每两周一次,一学期不少于8次。
(一)练习型作业
音乐课本身是一种技能课,所以课后作业必定包含练习型作业。低年级的孩子特别适合这项作业。
例1:人音版一年级第二册《两只小象》中,学习认识新朋友四分休止符“0”后,在作业本上完成一道填空题:0()分音符停()拍。例2:学了《拉勾勾》《母鸡叫咯咯》等一些有趣的歌曲,让学生回家边唱边演给家长看,让家长加入到学习评价中。也可以增强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回家把自己的歌声录制下来,学生可以对比自己的歌声,合理评价自己。
这一类型的作业是目前很多音乐老师普遍采用的作业设计方式。不可否认它是整个音乐作业环节中的基础,但作业集更需要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升华或锦上添花的其他方式。
(二)体验型作业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和体验,而音乐课后作业也应该从单纯的练习型作业中走出来,体验型作业就是加深学生的音乐感悟和体验。
布置这一类作业,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的音乐感受,增加学生的音乐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种反馈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文字、绘画或者音乐,不同表达方式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强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例1:上完欣赏课,教师可让学生回家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一来可以强化课堂的有序性,二来可以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体验得更深刻、更具体,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音乐情感的培养得到更大的提高。如在欣赏完《黄河大合唱》后,让学生写一篇听后感。
例2:在低年级《龙咚锵》《小青蛙找家》等歌曲中,让学生学完后,把自己所理解的歌曲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创造型作业
新课标教材在每一课都安排了“编创与活动”这一块内容,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基础上更要学会创造美。音乐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孩子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借助身边鲜活的课程资源设计出创造性的作业,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让学生体验到完成作业的快乐;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升华了知识的覆盖面,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
例如:学完《音的高低》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乐器,为歌曲伴奏,乐器的材料是平常生活中常见的,或者是一些废旧的东西。以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四)活动型作业
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增强,音乐课后作业也应该向活动化发展。例如,可以布置学生参加音乐会,利用音乐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参加班队活动、社会公益演出等等。通过活动,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增进交流,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扩大音乐视野,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例1:教学完《乃呦乃》这首歌曲后,布置学生回去加强表演,有的孩子表演得很好,在良好的评价下,孩子们表演的兴趣很浓厚,个个下苦功努力练习,在校“庆元旦”文艺晚会上,孩子们认真地表演了舞蹈《打老鼠》,并获得了好评。
例2:学了《郊游》这首歌曲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经历过的旅行,以小组的形式编排音乐情景剧,在班队活动课上表演。
(五)研究型作业
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就要提倡研究性学习。布置音乐课后研究型作业是在音乐课中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尝试布置研究型作业,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体现了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低年级学生中可以设计一些稍简单的,方便询问、查找、积累的研究型作业,这样可以使学生消除对作业的恐惧,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在轻松查找问题中得以提高、进步。
例1:通过上网查询,收集一些关于歌颂党、歌颂祖国的歌曲、歌谱和歌词,为学校“百歌颂中华”活动做准备。
例2:教唱《翅膀》一课时,针对曲中的休止符,可布置学生课后思考休止符有哪些作用,分别举例说明。
第三篇:浅谈小学音乐作业设计
浅谈小学音乐作业设计
摘要:音乐作业是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开放。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给课堂教学带来显著的变化,其中之一是课堂教学必须由封闭走向开放。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的开放。但目前关于音乐作业的设计或布置一直被忽略,或是没有音乐作业或是布置的作业简单枯燥,唯技能练习。事实上音乐是人类情感共同的桥梁,它跨越语言的障碍,直击人类内心的最深处。因此对于音乐教育者来说,通过音乐的共同平台让学生学会体验、学会感悟、学会创造才是重中之重。而音乐作业是将封闭的课堂拓展至课外、将封闭的教学时间延伸至课后,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使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自主创造能力得到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从建立“音乐作业集”为切入口,谈目前音乐作业设计的缺口及其今后的延伸和突破方向。
关键词:音乐作业集;小学音乐作业设计;小学音乐作业评价
早在三千多年前孔子就有“学而时习之”的精辟论说,他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必须及时巩固消化。如何巩固消化?教师布置学生做作业即为最好的形式。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课程改革蔚然成风。与此同时,环顾我们的日常生活,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学生课间做“能量”“剪刀石头布”等极富节奏感的游戏时,乐此不疲、神情专注;哼唱流行歌曲及民间曲调时有板有眼;听到富有动感美妙的音乐时,欢乐地扭动着身躯„„这些都给了我一个深深的启示,我们的孩子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很愿意在课余的生活中与音乐交朋友,让音乐来伴随他们快乐地成长。思忖现今的音乐教育课堂,我们提供给孩子们的却只是课堂内短短几十分钟的音乐交流,这对于培养他们的音乐能力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们何不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利用音乐课程的资源,变狭隘、封闭的课堂为开阔、开放的音乐学习格局,把音乐教学生活化,真正做到如《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那样“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自主创造能力”呢?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目前的小学音乐作业现状要有具体、富有针对性地了解与分析,进而探讨从建立“音乐作业集”来谈小学音乐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一、小学音乐作业的现状
(一)情况调查
2009年3月我曾对所在的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四个班学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发放了《小学音乐作业设计研究的现状调查》共210份。本次抽查数据真实有效,具有代表性。调查中,平均每班只有17.33%的同学接触过音乐作业。从学生完成过的为数不多的音乐作业情况来看,形式过于单一,选择的基本都是唱熟课堂中所学的歌曲,其次是节奏练习,其他形式是寥寥无几。在问到“你希望在课余时间再接触音乐吗?”中,每个班级都有86%以上的同学希望在课余时间与音乐接触、与音乐亲近。在调查中回答“你喜欢在课余时间接触哪些跟音乐有关的事物”时,80%的学生选择了听歌曲。68.73%的回答有过想让歌声表达自己情绪、想法的经历。
(二)结论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过去的“应试教育”在人们的观念中是有所印记的,大家认为音乐就是“小三样”,尽管现在大呼素质教育,但在呼吁的同时,学业成绩还是很重要。要想音乐作业成功落实,一定要好好把握音乐作业设计的学科特点——少、精、活。
2.作业设计或无或单
我们发现,在为数不多的接触过音乐作业的学生中大多只是简单的抄谱练习、背唱歌曲,形式单调、乏味,以至于很多的孩子不去理会,缺乏对音乐作业的兴趣。
3.学生饱含音乐热情
调查中,面对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有责任让孩子们在课外把这份热情进行下去。音乐作业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只是语数学科的事情。相反,这正说明了中国教育存在的缺陷,需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注意改进的地方,更是需要改革的地方。
如何突破传统的模式,让学生在音乐的大世界中不断地获得感悟,收获融会贯通的知识陶冶情操,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业集是我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形势下所尝试的一种有结构、有组织地搜集儿童音乐作业的方法。它可以显现学生在音乐作业中所投注的努力、进步与成就,捕捉学生智能的演进过程,详细记录了他们一年甚至几年里学习任务完成的经历。这种不同于“成绩报告册”的系统化记录模式对学生的作业及作业的特性与品质,提供深入的描绘。
二、小学音乐作业集的建立
(一)音乐作业集的建立原则
要取得预期的效果,音乐作业集就必然成为教学过程重要的一部分,并且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能提供信息、容易搜集、能反映有意义的音乐教学课堂。
1.提供信息
“能提供信息”,指的是音乐作业能透露出学生在学习、思考与表现上的多个层面。例如,布置孩子对所学歌曲进行歌词创编、动作表演;通过录音收集生活中的音乐;听音乐画一幅意象画等。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方位地开发对音乐的认识。
2.易搜集
音乐作业集内的项目是要“容易搜集的”,在音乐课堂中经常会出现或产生的,而不应是为了作业集的别致而特别强加的。
3.有意义
音乐作业集内的项目应是在日常音乐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对学生有意义的。当学生的音乐作业融于日常进行的学习环境中,以及当学生了解作业的目的时,他们就会投注精力与创作更高品质的作业。
(二)音乐作业集设计的特点
音乐作业设计是艺术教育的范畴,着力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趣与学习兴趣。无论是课内作业还是课外作业的设计,都应立足于学科的特色,结合少、精、活的特点来设计。1.科学性、实效性
即有利于促进学生充分利用课程中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来解决作业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作业设计的研究目标,在作业完成中取得音乐作业学习的实效。
2.激趣性、层次性
即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同时作业还要有一定层次性,便于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自由选择,寻找思考的空间。
3.学用结合、因地制宜
即要利于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学科知识,解决作业中所涉及的问题,做到学促进用,用促进学,学用结合。并且,要考虑到学生自身及环境的因素,做到因地制宜,才能保证作业研究顺利进行下去,作业意义得到真正落实。
4.开放性、灵活性
即要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有利于为学生开辟更大的活动空间。
三、小学音乐作业的设计
(一)练习型作业
音乐课本身是一种技能课,所以课后作业必定包含练习型作业。练习型作业是最简单的一种作业类型,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技能。研究表明,这类课后作业必须与先前的学习材料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其作用,让学生在课外的强化中得到技能的锻炼、技巧的巩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学生的音乐特长。低年级的孩子特别适合这项作业。
例1:人音版一年级第二册《两只小象》中,学习认识新朋友四分休止符“0”后,在作业本上完成一道填空题:0()分音符停()拍。
例2:学了《拉勾勾》《母鸡叫咯咯》等一些有趣的歌曲,让学生回家边唱边演给家长看,让家长加入到学习评价中。也可以增强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回家把自己的歌声录制下来,学生可以对比自己的歌声,合理评价自己。
这一类型的作业是目前很多音乐老师普遍采用的作业设计方式。不可否认它是整个音乐作业环节中的基础,但作业集更需要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升华或锦上添花的其他方式。
(二)体验型作业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和体验,而音乐课后作业也应该从单纯的练习型作业中走出来,体验型作业就是加深学生的音乐感悟和体验。现今传播媒介很多,信息科技很发达,学生接触面也比较广。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平常生活中的音乐。
布置这一类作业,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的音乐感受,增加学生的音乐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如何了解学生体验完音乐之后的反馈?这种反馈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文字、绘画或者音乐,哪种方式能最直接、最真实地表达他们内心最大的震撼就选用哪种方式。事实上,不同表达方式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强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例1:上完欣赏课,教师可让学生回家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一来可以强化课堂的有序性,二来可以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体验得更深刻、更具体,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音乐情感的培养得到更大的提高。如在欣赏完《黄河大合唱》后,让学生写一篇听后感。
例2:在低年级《龙咚锵》《小青蛙找家》等歌曲中,让学生学完后,把自己所理解的歌曲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创造型作业
新课标教材在每一课都安排了“编创与活动”这一块内容,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基础上更要学会创造美。音乐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孩子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借助身边鲜活的课程资源设计出创造性的作业,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让学生体验到完成作业的快乐;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升华了知识的覆盖面,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
例如:学完《音的高低》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乐器,为歌曲伴奏,乐器的材料是平常生活中常见的,或者是一些废旧的东西。以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四)活动型作业
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增强,音乐课后作业也应该向活动化发展。例如,可以布置学生参加音乐会,利用音乐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参加班队活动、社会公益演出等等。通过活动,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增进交流,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扩大音乐视野,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例1:教学完《乃呦乃》这首歌曲后,布置学生回去加强表演,有的孩子表演得很好,在良好的评价下,孩子们表演的兴趣很浓厚,个个下苦功努力练习,在校“庆元旦”文艺晚会上,孩子们认真地表演了舞蹈《打老鼠》,并获得了好评。
例2:学了《郊游》这首歌曲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经历过的旅行,以小组的形式编排音乐情景剧,在班队活动课上表演。
(五)研究型作业
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就要提倡研究性学习。布置音乐课后研究型作业是在音乐课中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尝试布置研究型作业,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体现了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低年级学生中可以设计一些稍简单的,方便询问、查找、积累的研究型作业,这样可以使学生消除对作业的恐惧,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在轻松查找问题中得以提高、进步。
例1:通过上网查询,收集一些关于歌颂党、歌颂祖国的歌曲、歌谱和歌词,为学校“百歌颂中华”活动做准备。
例2:教唱《翅膀》一课时,针对曲中的休止符,可布置学生课后思考休止符有哪些作用,分别举例说明。
在布置研究型音乐作业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各个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并且要有意识地将教材中同一性质的歌曲集中在一起教授。这种教授并不是要求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会歌唱,而是让学生学会感悟,学会用心去领会。
四、小学音乐作业的评价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就兴起了另类评价改革,新的评价方法中就有一个亮点:作品集评价法。根据美国西北评价协会的定义:“作品集是有目的地收集能够反映和证明学生的努力、进步、成就的作业。学生应参与到作品的选择、价值判断等活动中。要求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自我评价,说明选择该作品的理由。”作品集用系统的方法去收集和评论学生的作业样本,打破了传统的“量化”考试或纸笔测验方式,属于真实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一种。音乐作业评价是对音乐作业课堂教学实现任务所取得的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不同阶段,要选择不同时机、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以有利于优化实现任务的方案和过程。
(一)根据评价作业对象的不同,音乐作业评价的分类型:
1.教师导评
所谓导,即为抛砖引玉。此方法常用于研究前期,学生还不知从哪方面评价作品,不清楚如何评价作品的情况下,教师作适当的提示。如在评价《动物说话》的反馈作业时,选上几位学生表演,然后问:“你喜欢哪一位同学的演唱?为什么?”有的回答:“因为他回家时仔细琢磨,在演唱时加上了小鸡、小鸭的动作,唱得时候声音也很甜美。”有的则说:“因为他边唱边演达到了演唱的水平,其他同学没有动作表演,我就觉得还是他的好。”„„有的班级好的学生非常多,而且个个表演得匠心独运,其他学生一时想不出来,教师就进一步地提醒:你们听听哪位同学的歌声是你最喜欢的?哪位同学的表演是最让你记忆犹新的?尽量导出学生的评价方法与独到的见解。
2.学生自评
增强学生自评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积极配合评价工作,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如,布置学生回家制作能产生音的高低效果的乐器后,请学生介绍制作后最得意和不足的地方,根据评价标准给自己的作业打分。
3.学生互评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可以发现并学习他人的长处。如,在上地方课程优质课《家乡的鱼灯》前,我布置了作业,要求每位同学制作一个简易的鱼灯道具,回来后很多同学都带回了自己的杰作,可效果大不一样。有的两边的鱼错开了,有的两张薄薄的纸片上夹着一跟筷子,还没等拿出来鱼的形象已经消失了„„其中有位同学制作鱼的道具非常精致,硬纸板上有他精心绘制的鱼的图案,一根不粗不细的小棒子把画面牢牢地立起来,正符合我接下来上的舞蹈课使用。于是我让同学们找找“海洋”中谁的鱼最美,答案很快揭晓了,大家公认那位同学做得最漂亮、最逼真,大家也纷纷邀请他将制作秘诀告诉自己,就这样大家仿制开了,无须老师再一步一步地引领、讲解。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美德。在小组集体创作中,我们还可以进行小组间相互评价,促进相互取长补短、以求共同发展。
4.多向评价
对于一个音乐作业的评价,往往是可以采用教师导评、学生互评、小组间互评、学生自评、以及小组内自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双向或多向评价。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地评价。当学生评价成为评价主体时,也就创造了积极的学习气氛,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更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信心。
(二)根据完成作业动态的生成,音乐作业评价的分类型:
1.完成过程的评价
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只注重单纯的终结性评价,即只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却忽略了对学习过程、完成过程的评价,使一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老师随便交一份作业就了事,忽略了学习的真正意义。这种评价是面向“昨天”的终结性评价,没有着眼于人一生的发展。在研究实践中,我随时检查学生学习过程,反馈作业完成过程,对学生平时作业完成过程中的情况进行评价,并通过作业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或措施,使学生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的作业情况,成为学习的主人。
2.作业亮点的评价
作业亮点的评价旨在鼓励所有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不断提升。在反馈中,常会发现学生在作业完成中的闪光点,即便是一个不成功的作业中,我们也会发现有亮点。有一次,我让学生回家制作沙锤,并用自己制作的乐器演奏课后的一条节奏。回来交作业时,学生们个个兴奋不已,你看我的作品,我打量你的成果,对沙锤制作的好坏个个意见纷呈。可在最后的成绩上我却给一个制作平平的学生一个高分,大家惊奇极了,诧异地互相谈论。于是,我讲了自己的理由:这位同学虽然制作一般,但他抓住了最根本的东西,乐器是用来演奏的,而不是来比外表美的。他的沙锤非常实用,而且他自己演奏时节奏也完全正确,毫无取巧之意。大家听了信服得点点头,课后都按实用的方向重新整理了自己的作品。
3.作业结果的评价
音乐作业是学生智慧、能力与劳动的结晶,作业结果的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旨在发挥肯定昨天、展望未来的作用。
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如果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有所收获或进步时,往往会感到兴奋、轻松和愉快,同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自信。通过作业结果的及时评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我常通过多媒体演示功能,展示学生的作业,及时给予点评指导,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还把学生成功的作业收录到自己的博客上,这无形中的肯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努力完成音乐作业的欲望。
在小学建构音乐作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有着明显的学科特色,这无疑会对音乐教学产生不凡的影响与促进,是值得所有音乐教师深思的问题。在音乐作业实施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地或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学习内容或感兴趣的事物,然后通过各种形式去应用知识、懂得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它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挑战,是对开放式学习、创新性教育的一种突破与延伸。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新型人格的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7.[2]林幼春.如何改进作业设计[n].三明日报,2004(8).[3]王敬玲.自主性作业设计的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07.[4]刘庆晶.作业设计的艺术与能力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1(2).[5]蕉叶白.作业设计新探[j].教育研究,2001(3).[6]侯继华.快乐的家庭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2002(3).(作者单位 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中心小学)
第四篇:音乐作业
柯达伊教学体系不是他的发明创造,很多是对前人、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从教学实例方案中,我们可以从活动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等方面,根据柯达伊教学体系的基本观点加以评价。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听听、敲敲,认识幼儿园常用的几种打击乐器的外形、声音。
2、初步学会碰铃、铃鼓、三角铁的操作方法,并能跟着《头发、肩膀、膝盖、脚》的歌曲合奏。
3、初步学习根据音乐创编节奏。
幼儿园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民间音乐基础上,这是柯达伊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他认为,儿童都是首先使用母语学习讲话的,也应该首先使用音乐的母语歌唱。简练、淳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歌曲正是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的最好材料,是培养学生热爱民间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视音乐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是柯达伊体系的重要内容。柯达伊认为,培养青少年热爱音乐只能依靠他们的音乐体验去达到目的,音乐读写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作品,丰富他们的音乐体验。只有通过对各种音乐要素的学习才能理解音乐。内容:
将歌曲与简单的乐器配合的教学方式。
1.培养对稳定节拍律动的体验、感受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律动是培养儿童节奏感的重要准备和基础。
2.感知节拍与节奏
在幼儿能够独立地伴随着歌谣表演出稳定的节拍律动之后,就能够逐渐地意识到节奏了。教学中引导他们发现和感觉,有的一拍中有 一个声音,有的一拍中有两个或更多的声音。特别是利用和歌谣内容相关的、有趣的象声词代替原来的诗词,可以更清楚地帮助儿童感觉到节奏的区别。因为象声词的相同发音可以比诗词的具体词意更容易地使儿童感觉声音的长短区别。
3.感知节拍重音和二拍子、三拍子的节拍规律.在稳定节拍与节奏的练习中逐渐引导儿童感觉到重拍音,感觉到有规律的节拍强弱变化,这是节拍感性知觉的基础。通过对重拍音的识别,再进一步帮助儿童理解二拍子、三拍子的节拍特征。
4.发展节奏听觉、节奏记忆:
根据歌谣内容和语言内含的节奏特点,有目的地为歌谣设计具有特点的节奏句式,会使歌谣的朗读更加活泼灵巧、自由多变化。这一方面丰富了歌谣的表现力,另外,富有变化的节奏类型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节奏记忆和内心听觉。过程:
教师由猜谜调动幼儿的好奇心,然后介绍简单乐器,加深幼儿的印象记忆,是很能调动幼儿积极性的开场方式。然后逐渐加深对每种乐器的听力,接着将幼儿分成三个组,代表每种乐器,再将歌曲编入,由小朋友间的互动及幼儿自己的创编节奏,使幼儿深入的了解每种乐器的声音以及锻炼协调性,整个过程欢乐有富有针对性,锻炼了幼儿的音乐学习.方法:
柯达伊教学法中非常重视节奏训练,表现在: 1.使用统一的节奏音节读法和标记方法。
2.训练内容、形式、目标丰富、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3.特别重视多声部的训练。4.特别强调循序渐进。
5.节奏训练手法保持一贯性、持续性,与其他内容融合在一起,具有整体性。
班级人数多、硬件教学设施缺乏是目前幼儿园音乐课普遍存在的困难。而柯达伊教法所倡导的“从歌唱教学入手”,以歌唱教学为中心的,甚至在刚开始是不需要任何乐器伴奏的音乐教学法很适合我们的国情。这么多幼儿的音乐活动里,把简单的打击乐器和简单的肢体动作当做教学辅助工具一定比自由的律动的场面容易控制得多、效果也好得多。
第五篇:音乐作业
柯达伊教学体系不是他的发明创造,很多是对前人、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从教学实例方案中,我们可以从活动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等方面,根据柯达伊教学体系的基本观点加以评价。
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听听、敲敲,认识幼儿园常用的几种打击乐器的外形、声音。
2、初步学会碰铃、铃鼓、三角铁的操作方法,并能跟着《头发、肩膀、膝盖、脚》的歌曲合奏。
3、初步学习根据音乐创编节奏。
学校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民间音乐基础上,这是柯达伊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他认为,儿童都是首先使用母语学习讲话的,也应该首先使用音乐的母语歌唱。简练、淳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歌曲正是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的最好材料,是培养学生热爱民间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视音乐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是柯达伊体系的重要内容。柯达伊认为,培养青少年热爱音乐只能依靠他们的音乐体验去达到目的,音乐读写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作品,丰富他们的音乐体验。只有通过对各种音乐要素的学习才能理解音乐。
内容:
将歌曲与简单的乐器配合的教学方式。
1. 培养对稳定节拍律动的体验、感受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律动是培养儿童节奏感的重要准备和基础。
2. 感知节拍与节奏
在儿童能够独立地伴随着歌谣表演出稳定的节拍律动之后,就能够逐渐地意识到节奏了。教学中引导他们发现和感觉,有的一拍中有 一个声音,有的一拍中有两个或更多的声音。特别是利用和歌谣内容相关的、有趣的象声词代替原来的诗词,可以更清楚地帮助儿童感觉到节奏的区别。因为象声词的相同发音可以比诗词的具体词意更容易地使儿童感觉声音的长短区别。
3. 感知节拍重音和二拍子、三拍子的节拍规律.在稳定节拍与节奏的练习中逐渐引导儿童感觉到重拍音,感觉到有规律的节拍强弱变化,这是节拍感性知觉的基础。通过对重拍音的识别,再进一步帮助儿童理解二拍子、三拍子的节拍特征。
4. 发展节奏听觉、节奏记忆:
根据歌谣内容和语言内含的节奏特点,有目的地为歌谣设计具有特点的节奏句式,会使歌谣的朗读更加活泼灵巧、自由多变化。这一方面丰富了歌谣的表现力,另外,富有变化的节奏类型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节奏记忆和内心听觉。
过程:
教师由猜谜调动小朋友的好奇心,然后介绍简单乐器,加深小朋友的印象记忆,是很能调动小朋友积极性的开场方式。
然后逐渐加深对每种乐器的听力,接着将小朋友分成三个组,代表每种乐器,再将歌曲编入,由小朋友间的互动及小朋友自己的创编节奏,使幼儿深入的了解每种乐器的声音以及锻炼协调性,整个过程欢乐有富有针对性,锻炼了小朋友的音乐学习。
方法:
柯达伊教学法中非常重视节奏训练,表现在: 1.使用统一的节奏音节读法和标记方法。
2.训练内容、形式、目标丰富、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3.特别重视多声部的训练。4.特别强调循序渐进。
5.节奏训练手法保持一贯性、持续性,与其他内容融合在一起,具有整体性。
班级人数多、硬件教学设施缺乏是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课普遍存在的困难。而柯达伊教法所倡导的“从歌唱教学入手”,以歌唱教学为中心的,甚至在刚开始是不需要任何乐器伴奏的音乐教学法很适合我们的国情。这么多学生的音乐课堂里,把简单的打击乐器和简单的肢体动作当做教学辅助工具一定比自由的律动的场面容易控制得多、效果也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