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共价键模型教案(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5:2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化学共价键模型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化学共价键模型教案》。

第一篇:高一化学共价键模型教案

主课题:第2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课本: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氢分子的形成过程认识共价键的实质,知道共价键的分类和特征; 2.能用杂化轨道概念初步解释简单分子的构型与性质的关系;

3.认识离子键的实质与特征,了解配位键的形成条件和配位化合物的重要应用,能用金属键理论初步解释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4.知道范德华力和氢键的存在并了解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共价键模型的建立和发展对研究分子空间构型与分子性质的重要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微粒间相互作用对物质性质的重要影响。教学重难点:

1.认识共价键的实质,用杂化轨道概念初步解释简单分子的构型与性质的关系; 2.共价键模型的建立和发展对研究分子空间构型与分子性质的重要作用; 3.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微粒间相互作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教学方法:启发,讲解,观察,练习

分课题:第1节共价键模型

课 本: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学目标:

1.认识共价键的形成和实质,了解共价键的特征;

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利用电负性判断共价键的极性; 3.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课 型:新课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共价键的本质是高概率地出现在两个原子核之间的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电性作用;

2.知道电负性相同或差值小的非金属元素原子形成的化学键通常为共价键;

3.认识σ键和π键的形成条件,能够分析一些简单分子(如N2、Cl2、HCl等)中存在的σ键和π键。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必修课程中学习的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基础上进入新课的学习,利用章图、一些栏目中的问题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以一些分子为例进行分析和画图等手段,帮助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建立起从宏观到微观的联系,懂得“学无止境”的基本道理。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不论物质具有什么样的外形,还是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却都是由110多种元素组成的,是靠原子与原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化学键结合在一起的。大家见过雪吗?在我十一岁以前,我每年都见过,可惜十一岁之后就没见过了。我想现在部分农村的同学应该有见过吧。雪花的形状极多,而且十分美丽。如果把雪花放在放大镜下,可以发现每片雪花都是一幅极其精美的图案,连许多艺术家都赞叹不止。大家可以看P30章图。但是,各种各样的雪花形状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雪花大都是六角形的?

[拓展激发兴趣] 云中雪花“胚胎”的小冰晶,主要有两种形状。一种呈六棱体状,长而细,叫柱晶,但有时它的两端是尖的,样子像一根针,叫针晶。别一种则呈六角形的薄片状,就像从六棱铅笔上切下来的薄片那样,叫片晶。如果周围的空气过饱和的程度比较低,冰晶便增长得很慢,并且各边都在均匀地增长。它增大下降时,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分别被叫做柱状、针状和片状的雪晶。如果周围的空气呈高度过饱和状态,那么冰晶在增长过程中不仅体积会增大,而且形状也会变化。最常见的是由片状变为星状。原来,在冰晶增长的同时,冰晶附近的水汽会被消耗。所以,越靠近冰晶的地方,水汽越稀薄,过饱和程度越低。在紧靠冰晶表面的地方,因为多余的水汽都已凝华在冰晶上了,所以刚刚达到饱和。这样,靠近冰晶处的水汽密度就要比离它远的地方小。水汽就从冰晶周围向冰晶所在处移动。水汽分子首先遇到冰晶的各个角棱和凸出部分,并在这里凝华而使冰晶增长。于是冰晶的各个角棱和凸出部分将首先迅速地增长,而逐渐成为枝叉状。以后,又因为同样的原因在各个枝叉和角棱处长出新的小枝叉来。与此同时,在各个角棱和枝叉之间的凹陷处。空气已经不再是饱和的了。有时,在这里甚至有升华过程,以致水汽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去。这样就使得角棱和枝

叉更为突出,而慢慢地形成了我们熟悉的星状雪花。[复习回顾] 通过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氢原子电子式,H2的电子式形成过程

氮原子电子式

,N2的电子式形成过程 2.H2与N2是靠什么结合在一起的?

[联想质疑] 从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与共价键形成的角度大家能否解释HCl中氢原子与氯原子个数比为1∶

1、H2O中氢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2∶1的原因?两原子或多个原子可以结合形成稳定的分子,为什么通过共用电子就会形成稳定的分子?共价键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其特征又是怎样的呢?

[引导提问] 1.学习了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后,我们怎么来认识共价键的形成?

2.你认为两核间共用电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大家能否尝试着用所学的电子运动状态的知识进行描述这两核间共用电子的运动?

[学生回答] [过渡] 下面我们进一步以H2的形成为例研究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本质。[板书] 第1节 共价键模型

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形成及本质

[讲解] 根据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理论,氢原子核外的一个电子处于1s轨道上。带正电的原子核对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存在着吸引作用。如果出现2个氢原子这时作用力肯定也增加,肯定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对原子核的静电排斥,带正电的原子核对带负电的电子的静电吸引,带负电的电子对电子的静电排斥。

[创设情境] 现在大家在头脑里想象这么一个场景:核外都有电子高速绕核运动的氢原子从很远的距离开始接近。

[讲授] 当两个氢原子相距无限远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两原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几乎接近为零,所以可以忽略它们之间的作用力,那此时体系的能量等于两个氢原子的能量之和,此时体系的能量是比较高的。随着两个氢原子的逐渐接近,每个氢原子的原子核都会同时对自身和对方的1s轨道上的电子产生吸引作用,使体系的能量缓慢下降。当两个氢原子继续靠近时,它们的原子轨道会相互重叠,导致两个氢原子的电子在这重叠的区域出现的几率增大。[提问] 氢分子内两原子相互靠近,能否无限靠近甚至重叠呢?

[学生] [讲解] 对了,如果无限接近的话,两个带正电的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又将导致能量上升,自身无法提供这样的能量,除非外界给了这样的能量,也就是我们以前说的,要破坏氢分子使之变为氢原子,需要吸收外界的能量。所以说分子内两原子相互靠近又不能无限靠近,就是这两种力共同作用达到静电平衡的结果。此时体系的能量下降到最低,处于稳定状态。[阅读] 指导阅读图2-1-1氢分子形成示意图,加深理解。

[讲解] 实验和理论计算均表明,两个氢原子的核间距为0.074nm。我们把导致体系能量降低的形成这种作用,成为化学键。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成为共价键。高概率出现在两个原子核之间的电子与两个原子核之间的电性作用就是共价键的本质。[板书]a.共价键的定义 b.共价键形成的过程

c.共价键的本质:高概率 核之间的电子与两个原子核 电性作用 [强调] 必须是两个相邻的原子间形成的这种电性作用。[设问] 这种作用跟我们前一章学习的电负性有无关系呢?

[讲解] 电负性相同或者差值小的非金属元素原子形成的化学键为共价键。

[提问] 大家翻到课本P25 图1-3-7元素的电负性示意图,找一找哪些组合会形成共价键? [学生] 氢原子与卤素原子、氧原子、氮原子,氧原子与碳原子、硫原子。一般是非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形成的。

[讲授] 有的两原子间共用一对电子,有的两原子间共用两对电子,有的甚至共用三对电子。为了简便,人们常用一条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形成的共价键。如H-Cl,O=C=O,N≡N等分别为共价单键、共价双键和共价叁键。[板书] d.共价单键、共价双键和共价叁键

[交流研讨] 你已经了解到,水分子的化学式之所以用H2O表示,是因为氧原子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它们分别与氢原子的一个未成对电子配对成键形成水分子。那么,由氮原子构成的氮分子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氮气非常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小结]这要从它们的价电子排布说起,氧原子的价电子排布是2s22p4,根据洪特规则,氧原子中处于2p轨道的四个电子分别占据2px、2py、2pz三个原子轨道,其中形成一个轨道有成对的电子,还有两个轨道有未成对电子。氢原子的价电子排布是1s,即在1s轨道有1个未成对电子,要使整个体系能量最低,必然要通过相互接近达到一个最终的静电

1平衡,也就是要达到全充满的状态。比如这个氧原子的2py轨道的单电子与一个氢原子的1s轨道上的单电子配对,那2pz轨道的单电子必然与另一个氢原子的1s轨道上的单电子配对,所以形成H-O-H这样的结构。

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是2s22p3。根据洪特规则,氮原子中处于2p轨道的三个电子分别2px、2py、2pz三个原子轨道,是三个未成对电子。当形成氮分子的氮原子相互接近时,若一个氮原子2pz轨道上的一个电子与另一个氮原子2pz轨道上的一个电子配对形成一个共价键,此时它们的2px和2py轨道上的电子也会分别两两配对形成两个共价键,这样便形成氮氮叁键。因此,氮分子中的氮原子间以共价叁键相结合。

[现场设计模型,指导观察这三个共价键形成是否一样] 教师可以利用6根粉笔组成2个三维体系来讲授,学生可以用笔或笔芯来组成模型。[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归纳总结]当两个氮原子的2pz轨道以“头碰头”的方式相互重叠时,那另外两个2px和2py轨道只能分别采取相互平行的“肩并肩”的方式重叠。大家可以参看课本P33三个轨道的分解图。我们把“头碰头”方式相互重叠导致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增大而形成的共价键称为键,将原子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相互重叠导致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增大而形成的共价键称为键。也就是说,氮分子中的三个共价键分别为一个键和两个键。原子轨道重叠程度越大,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越大,形成的共价键也就越强。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异常稳定。在合成氨中需要高温、高压并用催化剂才能合成。[板书]2.键与键

键:“头碰头”重叠

键:“肩并肩”重叠

[提问] 那刚才我们分析的H2O分子中以什么键结合呢?

[学生] 1s轨道为球型轨道,与2p纺锤型轨道结合应该是“头碰头”重叠,即键。[练习] 课本p382

C p669 [本节小结] 小结本节课知识 作业:P383、6 p6610(1)(3)

主板书

第1节 共价键模型

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形成及本质 a.共价键的定义 b.共价键形成的过程

c.共价键的本质:高概率 核之间的电子与两个原子核 电性作用 d.共价单键、共价双键和共价叁键 2.键与键

键:“头碰头”重叠

键:“肩并肩”重叠

作业:P383、6

p6610(1)(3)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共价键的特征——饱和性和方向性,知道饱和性决定各种原子形成分子时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方向性影响分子的空间构型;

2.知道共价键可以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能够判断哪些共价键是极性键、哪些共价键是非极性键。过程与方法:

学习饱和性和方向性,可以先给出一般规律,再以具体分子为例展开讨论;对于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可以以Cl2和HCl为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实质以及与电负性的关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会应运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待生活,对待学习。

教学过程:

[昨日回放] 学生像过电影一样回忆上一课时学习到的内容,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活动,教师可适当引导]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共价键的定义、共价键形成的过程、共价键的本质、共价单键、共价双键、共价叁键、键与键„„ [讨论研究] Cl2、HCl、H2S分子中的共价键是键,还是键? [学生汇报,教师可以适时引导]

[提问] 为什么Cl2是双原子分子,NH3则是1个N原子与3个H原子形成分子?

[学生] Cl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3s23p5,在3p轨道上只存在1个未成对的电子,假设3px、3py轨道都为成对电子,那么这个未成对电子就存在于3pz轨道。当两个氯原子相互接近时,在3pz轨道两单电子就会配对形成“头碰头”的方式重叠,从而再也没有未成对电子了,所以不会与其它原子再结合了,注定了Cl2是双原子分子。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2s22p3,在2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分别在2px、2py、2pz三个原子轨道上,所以会与3个氢原子形成分子。

[引导] 从刚才的分析来看,每个原子所提供的未成对电子的数目是不是确定的?如果没有未成对电子还会相互配对形成共价键吗? [学生] 是的。不会。

[讲解] 每个原子中的一个未成对电子与另一个原子中的一个未成对电子配对成键后,一般来说就不能再与其他原子的未成对电子配对成键了。我们把每个原子所能形成共价键的总数或以单键连接的原子数目是一定的,这称为共价键的饱和性。[板书] 3.共价键的特征 a.共价键的饱和性

[强调] 每个原子在形成共价键中提供多少个单电子,往往形成多少共价键,即每个原子所能形成共价键的总数或以单键连接的原子数目是一定的称之为共价键的饱和性。它决定了各种原子形成分子时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

[讲授] 除s轨道是球形对称外,其他原子轨道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在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重叠得愈多,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愈大,所形成的共价键就愈牢固。共价键将尽可能沿着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方向形成,这就是共价键的方向性。[提问] 下面请大家以H2S为例进行分析其形成共价键的方向性。

[学生] 硫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3s23p4。在3p轨道上只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假设存在3py、3pz两个原子轨道上。而氢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1s1,硫原子的3py与一个氢原子的1s1轨道

配对,使得电子在此方向出现的概率增大,硫原子的3pz与另一个氢原子的1s1轨道配对,使得电子在此方向出现的概率增大。

[讲授] 所以为什么H2S的构型是折线形的,就是这个原因。不过不是90度,因为成对的电子会对配对形成共价键的电子有所影响。

[指导学生分析] 为什么氨的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型?

[归纳讲解] 因为N原子的2px、2py、2pz三个原子轨道都有未成对电子,是一个空间构型的,所以与氢原子配对肯定也是一个空间构型的。

[强调] 在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重叠得愈多,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愈大,所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牢固。因此共价键将尽可能沿着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方向形成,称之为共价键的方向性,它能决定分子的空间构型。如H2O为折线型,CO2为直线型,NH3为三角锥型。[[板书] b.共价键的方向性

[指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学海无涯”] [过渡] 在两个原子配对形成共价键的学习中,我们发现有些是两个相同原子如H-H、Cl-Cl等,有些是两个不同原子如H-Cl、H-F等。那这里头形成的共价键一样吗?这与电负性有关么? [例子1] Cl-Cl [分析] 两个氯原子以头碰头的形式在3pz轨道重叠,电子在重叠的轨道上出现的概率非常高,两个氯原子对这共用的电子的吸引能力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共用的电子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也就是说电子在每个原子周围出现的概率都是相等的,参与成键的原子都不显电性,这种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例子2] H-Cl

[分析] 氢原子的3pz轨道与氢原子的1s轨道以头碰头的形式重叠,氯原子的电负性明显大于氢原子的电负性,使得吸引电子的能力Cl大于H,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大的原子一方,这个原子因附近电子出现的概率较大而带部分负电荷,而另一个原子则带部分正电荷,这种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讲授] 形成共价键时,由于电子云偏移程度不同,偏移程度大的极性键为强极性键,偏移程度小的极性键为弱极性键。

[总结] 当电负性相差值为零时,通常形成非极性共价键;差值不为零时,通常形成极性共价键,差值越小,极性就越弱,差值越大,极性就越强。[板书] 4.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a.极性键 b.非极性键

[课堂练习]

1.Cl2与H2化合时,为什么只生成HCl而不是H2Cl? 2.下列微粒中中心原子具有“8电子构型”的是()A.COB.BFC.PCl

5D.SF6

3.下列为各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其中不能组成分子式为XY2型共价化合物的是()A.12和17

B.6和16

C.16和8

D.13和18 4.结合Cl2的形成,说明共价键形成条件。共价键为什么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5.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摩尔羟基中含有2NA个共价键 B.每摩尔甲烷分子中含有4NA个共价键 C.每摩尔二氧化硅中含有4NA个共价键 D.每摩尔白磷分子中含有6NA个共价键

[答案]1.氯原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根据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只生成HCl而不是H2Cl。2.A 3.D 4.要有未成对电子。每个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是确定的,注定配对形成共价键的的原子数目也是确定的。原子轨道是具有空间构型的,未成对的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轨道方向是什么样的,配对形成共价键的方向就是什么样的方向。5.A [信息反馈] [作业] P387 p65 4、6、10(2)

[本节小结]小结本堂课。

主板书

3.共价键的特征 a.共价键的饱和性 b.共价键的方向性 4.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a.极性键 b.非极性键

[作业] P387 p65 4、6、10(2)

(第三课时)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键长、键角、键能的概念;

2.知道键长、键能反映了共价键的强弱程度,键长、键角通常用来描述分子的空间构型。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想质疑,激发学习动机,指导阅读,引导分析数据从而获得认识并体会其意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生活中的化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多角度看待事物。教学过程:

[昨日回放] 学生像过电影一样回忆上一课时学习到的内容,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活动,教师可适当引导] 每个原子所能形成共价键的总数或以单键连接的原子数目是一定的称之为共价键的饱和性。它决定了各种原子形成分子时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共价键将尽可能沿着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方向形成,称之为共价键的方向性,它能决定分子的空间构型。两个氯原子对这共用的电子的吸引能力是一模一样的,共用的电子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也就是说电子在每个原子周围出现的概率都是相等的,参与成键的原子都不显电性,这种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大的原子一方,这个原子因附近电子出现的概率较大而带部分负电荷,而另一个原子则带部分正电荷,这种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复习] 练习判断H2O2分子中键的极性。

[学生分析] [联想质疑,激发兴趣] 氯化氢、碘化氢的分子结构非常相似,它们都是双原子分子,分子中都只有一个共价键,但它们表现出来的稳定性却大不一样。例如,在1000℃时,只有0.001%的氯化氢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却有高达33%的碘化氢分解为氢气和单质碘,这是为什么? [阅读] 指导阅读课本p35~p36,明确键能的含义。[板书]

二、键参数 1.键能

[讲解]键能是用来表示化学键的强弱程度。键能愈大,断开时需要的能量就愈多,这个化学键就愈牢固;反之,键能愈小,断开时需要的能量就愈少,这个化学键就愈不牢固。[阅读] 指导阅读课表2-1-1 常见共价键的键能。

[问题] 1.请利用表2-1-1所提供的数据分析HF、HCl、HBr、HI的稳定性为什么越来越差? 2.分析N2的稳定性。[师生一起总结] [板书]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强,形成的物质越稳定;反之相反。

[激发兴趣] 紫外线为什么会对人体有害。导致皮肤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波长为300nm的紫外光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约为399KJ/mol,这一能量比蛋白质分子中重要的化学键C-C、C-N和C-S的键能都大,因此,紫外光的能量足以使这些化学键断裂,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

[过渡] 键能是共价键强弱的键参数,也可以从其他的量度来表示共价键强弱,那就是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键长。[板书] 2.键长

[讲解] 化学键的键长就是两个成键原子的原子核间的距离。氯气分子中,两个氯原子的原子核间的距离就是Cl-Cl键的键长。

[比较阅读] 指导阅读表2-1-2常见共价键的键长,并与表2-1-1比较,键长越短,还是键长越长,键能越大? [学生归纳] [板书] 键长越短化学键越强,反之相反。

[过渡] 键长会影响分子空间构型,而我们一般用键角来描述多原子分子的空间构型。[板书] 3.键角

[利用粉笔构筑模型,并且在黑板上画图并讲解]

[归纳总结] 键能与键长都可以度量共价键的强度,一般而言,结构相似的物质,键长越短,键越牢固,键能越大。另外键长会影响分子空间构型,一般是用键角来描述多原子分子的空间构型。

[作业] P381 p65 2、13

主板书

二、键参数 1.键能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强,形成的物质越稳定;反之相反。2.键长

键长越短化学键越强,反之相反。3.键角

[作业] P381 p65 2、13

第二篇:共价键我的教案

[复习]

1、必修中学过共价键概念。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2、原子轨道、电子云概念。

[过渡]通过已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电子是在核外一定空间运动的,元素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电子对时,电子云要发生重叠,它们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重叠,形成共价键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让我们共同学习今天的内容。

[板书]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共价键

[随堂练习]共价键是常见化学键之一,它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你能用电子式表示H2、HCl、C12分子的形成过程吗?

[投影]HCl的形成过程:

[讲]按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理论,不可能有H3。、H2Cl和Cl3分子,这表明共价键具有饱和性。我们学过电子云和原子轨道。两个成键原子为什么能通过共用电子对相结合呢?如何用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概念来进一步理解共价键呢?

[探究]用电子云描述氢原子形成氢分子的过程如图2—l所示

一、共价键

[讲述]两个1s1电子 相互靠拢→电子云相互重叠→形成H2分子的共价键H-H。电子云在两个原子核间重叠,意味着电子出现在核间的概率增大,电子带负电,因而可以形象地说,核间电子好比在核间架起一座带负电的桥梁,把带正电的两个原子核“黏结”在一起了 [板书]

2、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1)两原子电负性相同或相近

(2)一般成键原子有未成对电子

(3)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在空间上发生重叠

3.共价键的本质:成键原子相互接近时,原子轨道发生重叠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核间的电子云密度增加,体系能量降低 [板书]

4、共价键的类型

(1)σ键: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这种特征称为轴对称。如H-H键。

[设问]H2分子里的σ键是由两个s电子重叠形成的,可称为“s—sσ键”。s电子和p电子,p电子和p电子重叠是否也能形成σ键呢?

[讲]我们看一看HCl和C12中的共价键,HCl分子中的共价键是由氢原子提供的未成对电子ls的原子轨道和氯原子提供的未成对电子3p的原子轨道重叠形成的,而C12分子中的共价键是由2个氯原子各提供一个未成对电子3p的原子轨道重叠形成的。

[讲]未成对电子的电子云相互靠拢→电子云相互重叠→形成共价键单键的电子云图象。[板书] 特点:头碰头,轴对称,重叠程度大,稳定不易断裂

[板书]类型:s—sσ、s—pσ、p—pσ等。

[讲]形成σ键的原子轨道重叠程序较大,故σ键有较强的稳定性。共价单键为σ键,共价双键和叁键中存在σ键(通常含一个σ键)[过渡]p能级有三个呈哑铃形原子轨道,且相互垂直。有一个原子轨道头碰头形成σ键,另外两个原子轨道如何呢?给出自制模型让学生思考。

[板书](2)π键:由两个原子的p电子“肩并肩”重叠形成

[讲述]π键的电子云形状与σ键的电子云形状有明显差别:每个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成,分别位于由两原子核构成平面的两侧,如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为镜面,它们互为镜像,这种特征称为镜像对称。π键与σ键不同,σ键的强度较大,π键不如σ键牢固,比较容易断裂。因而含有π键的化合物与只有σ键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我们熟悉的乙烷和乙烯的性质不同。

[板书] 特点:肩并肩、两块组成、镜像对称、重叠程度小,容易断裂。

小项目结σ键键型沿轴方向“头碰头”平行方向“肩并肩”轴对称镜像对称π键成键方向电子云形状牢固程度成键判断规律强度大,不易断裂强度较小,易断裂共价单键是σ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另一个是π键,共价三键中一个是σ键,另两个为π键。[板书]

1、共价键的特性

(1)饱和性、决定分子的组成即原子结合成分子时的数量关系(2)方向性、依据最大重叠原理。决定了分子的立体构型 总结:共价键的分类:按电子云的重叠方式分:σ键和π键

按共用电子对数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

按共用电子对数是否偏移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过渡]方向性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我们通过下面知识的学习,更好的理解共价键的方向性。这就是键参数。指导阅读P30表2-

1、表2-2了解一些共价键的键能、键长并思考问题

[板书]

二、键参数——键能、键长和键角

思考:键能与共价键的强度有什么关系?键能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有什么关系?怎样利用键能数据计算反应的热效应?

【板书】1.键能

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共价键释放的最低能量(或拆开1mol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例如H-H键的键能为436.0kJ.mol-1 [说明] ①键能的单位是kJ·mol-1

②形成化学键通常放出热量所以键能通常取正值 ③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2.键长

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的平衡距离。共价半径与范式半径(资料卡片P32)

[说明] ①键长的单位都是pm=10-12m(P31注释)②键长越短往往键能就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3.键角

分子中两个相邻共价键之间的夹角称键角。

CO2 1800 H2O

104.50

NH3

107.50

CH4

109028’ 小结:键能/键长决定共价键的稳定性;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过渡]观察P32表2-3列出了CO和N2的某些性质 [板书]

三、等电子原理 等电子体: 等电子原理:

2e-10e-

18e-微粒的考察、随堂练习本节小结 布置作业:

第三篇:《共价键》说课稿

共价键说课稿

高一化学组

李媛媛

《共价键》说课稿

《化学键》是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中第三节的内容。共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几部分内容,本节课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共价键,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共价键”是《化学(必修)2》中第一章第三节内容,继初中的物质变化、化学反应之后,通过对化学键概念的建立,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的本质;同时以“化学键”为桥梁,引导学生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为后面研究化学反应的利用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确立依据:化学键存在于微观结构中,我们无法进行观察,只能通过CAI演示,使学生去了解形成过程。这部分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这在高考试题中也属于重点,所以很有必要去突破这部分内容。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

子配对法的理解。

(2)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结构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

结构。

(3)理解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概念。

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2、小组讨论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小组讨论,学会思考、分析和总结。

3、多媒体教学

本节教材概念多,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三、说学法

本节课我通过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然而然提出问题,通过观看动画、问题讨论,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同时又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先复习离子键,使学生明确我们学习的离子键与初中学习的各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关系,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分子如何构成微粒?原子能否直接构成物质?这样设计,既是初中的内容和高中必修内容有一个很好的衔接,又能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离子键。在进行共价键形成的教学时,以氢分子、氯分子和氯化氢分子为例说明共用电子对如何使两个原子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一种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指出形成共价键后可以使能量降低,达到稳定结构。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稳定结构的意义,并用电子式举出几个常见的共价分子形成过程中达到稳定结构时如何形成共作电子对的,让学生学会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由于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相对繁

为例分析一下共价键的形成。[多媒体演示] 师:在HCl的形成过程中,氢分子被破坏成氢原子,氯气分子被破坏成氯原子,那么,当氢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它们是通过什么作用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呢? 生:它们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氯化氢分子的。

师:对。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来分析,由于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不仅氯原子易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且氢原子也易获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难易的程度相差不大,所以相遇时都未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这两种元素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像氯化氢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而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叫做共价键。 [多媒体板书]

1、定义: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成键微粒: 原子

3、相互作用: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产生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即原子间的静电作用.)

4、成键条件: 一般由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原子形

3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只有共价键的是:D A)BaCl2 B)NaOH C)(NH4)2SO4 D)H2SO4 [推进] 练习后进行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比较,作为本节课重点,务必使学生分清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第二课时】 [复习] 练习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引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并等直接讲解HCl、Cl2、NH3等电子式结构式的书写。[推进]讲解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并练习。

请同学们回忆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它与表示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有哪些区别呢?

生1:没有小弧线表示电子的得失

生2:生成的HCl中Cl原子也没有用括号括起来

为什么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与表示共价化合物有如此区别呢?这是因为在氯化氢分子中,共用电子对仅发生偏移,没有发生电子得失,未形成阴、阳离子,因此,书写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不能标电荷。而氯化钠形成过程中钠原子完全失去电子给氯原子形成钠离子和氯离子。因此两者电子式的表示是不同的,同学们要注意这点区别。[多媒体展示] 练习: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阴、阳离子相 互作用

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得失电子成键

离子化合物

共用电子活泼金属和对不发生活泼非金属偏移 得失电子成键

共用电子对偏向一方原子

相同非金属元 非金属单质、素原子的电子 某些化合物 配对成键

不同非金属元 共价化合物和 素原子的电子 某些离子化合 配对成键

物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共价键。希望同学们要注意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别,注意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区别,注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深入理解化学键的内涵。学会判断离子键、共价键。

[布置作业]

第四篇:高一化学硅教案

高一化学硅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高一化学必修1学案设计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记住硅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和存在形式。

2.记住Sio2的存在形态,掌握其化学性质。

3.记住硅酸的组成和性质,了解硅胶的形成和用途。

知识梳理:

一、硅的存在与结构

硅的存在

(1)含量: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

(2)存在:

硅是一种

元素,在自然界中只存在 态,主要以

及 的形式存在。

2.硅的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c:

Si:

最外层均有

个电子,其原子既

失电子也

得到电子,化合物中一般显

价。二、二氧化硅和硅酸

.二氧化硅(Sio2)

(1)Sio2的存在 存在形态有

形和

形两大类,石英、玛瑙、沙子的主要成分是。

(2)Sio2的物理性质

熔点

,硬度

,导电,溶于水。

(3)Sio2的化学性质

①不与水、一般的酸反应。

②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与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强碱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思考: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而为什么不用玻璃塞?(提示:玻璃中含有Sio2)

③特性

与氢氟酸(HF)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5)用途

是基本的建筑材料。

②纯净的Sio2是现代光学及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可以制作。

③实验室中使用的。

制作饰物和工艺品。

2.硅酸

(1)硅酸的性质

硅酸是一种很弱的酸,酸性比碳酸。

向Na2Sio3溶液中通人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课下作业:

.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这主要是由于作为半导体材料的硅在太阳能发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自然界硅的贮量丰富

B.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硅

c.高纯度的硅被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

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溶于水显酸性

B.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可得硅酸

c.已知高温时有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D.因为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所以不溶于任何酸

3.能证明碳酸比硅酸酸性强的实验事实是()。

A.co2是气体,Sio2是固体

B.高温下能发生反应

c.co2溶于水生成碳酸,而Sio2却不溶于水

D.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有胶状沉淀生成

4.赏心悦目的雕花玻璃是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对玻璃进行刻蚀而制成的。这种物质是()

A.盐酸

B.氢氟酸

c.烧碱

D.纯碱

5.空气中久置而不会变质的是()

A.烧碱

B.过氧化钠

c.二氧化硅

D.硅

6.下列物质间转化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Sio2→Na2Sio3

B.Si→Na2Sio3

c.Si→SiF4

D.Sio2→Si

第五篇:高一化学乙醇教案

乙醇的探究式教学设计及案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在初中学生只是简单地了解乙醇的用途,没有系统的学习其结构和性质。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对高一学生来说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因此,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力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关于乙醇的结构在初中学生没有接触,让学生在认识乙醇球棍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钠与乙醇反应的探究实验,明确羟基的官能团地位,加深对乙醇结构的认识。

乙醇的催化氧化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生没有知识基础;因此,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好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会由事物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通过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3.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课的重点 :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和结构简式,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2)本节课的难点: 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反应。

二、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提出问题:观察乙醇的物理性质→回忆乙醇的组成→观察乙醇的球棍模型→描述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实验验证: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一步假设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断键方式→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课后活动 三 教学过程

【背景动画】以古代有关酒的诗词导入新课。【展示】 取一瓶无水乙醇,引导学生观察。

【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酒精的一些物理性质,如呈液态,易溶于水,特殊的香味等。

【质疑 】乙醇与前面学习的有机物(烃)的物理性质有何不同?为什么? 让学生进行总结,同时引导学生从结构的角度去考虑性质不同的原因。

【展示】展示乙醇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动手拆插乙醇分子模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乙醇的分子结构,在乙醇分子中存在哪些我们熟悉的原子团?

【讨论交流】学生分析得出:在乙醇分子中存在—C2H5和—OH。

【质疑】这些原子团还存在于哪些分子中?它们与乙醇在结构上有哪些不同? 【讨论交流】分析得出:在C2H6中存在—C2H5,在H2O分子中存在—OH。【进述】从乙醇的分子结构不难看出:乙醇分子既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氢原子被水分子中羟基取代;也可以看成是水分子中氢原子被乙基取代。

【归纳】烃的衍生物的概念 【板书】像乙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者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提问】除了乙醇还能举一些其它的例子吗?

【讨论回答】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硝基苯、溴苯等 【质疑】烃的衍生物跟相应的烃是否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讨论回答】不同。因为取代氢原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对烃的衍生物的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造成二者化学性质的不同。

【板书】官能团:决定有机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提问】请举出其它几种常用的官能团 【回答】—X(卤素原子)、—OH、—NO2、≡

【小结】有机物结构较为复杂,但决定有机物性质的主要是官能团,在性质分析判断时,只要抓住官能团这个主要因素,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板书】一

乙醇 1 分子结构

化学式:C2H6O

结构:略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过度】 分析乙醇分子中存在哪些化学键?推测发生反应时,乙醇分子中的哪些化学键可能发生断裂?

【讨论交流】在乙醇分子中存在:C—C键,C—O键,O—H键,C—H键。【学生活动】探究实验1:教材实验3-2 【提示】在实验前,请学生预测实验中可能的断键位置及可能出现的现象,然后再动手实验、观察、记录、检验生成的气体并总结实验现象。

【展示问题】1:你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乙醇分子可能的断键位置在哪儿? 2:描述实验现象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3:实验中生成了什么气体?

4:什么事实可以证明断键的位置是O—H键而不是C—H键或C—C键?(金属钠保存在煤油里)

5:对比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完成教材第69页表格。由学生解释实验现象,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上述问题。

【学生活动】完成乙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该反应的类型。【板书】2 化学性质(1)与钠反应

【质疑】1上述实验说明乙醇分子中的O—H键易断裂,那么C—H、C—C键能否断裂?如果可以,请举例。

2燃烧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由学生回答并补充(2)氧化反应 ①燃烧

方程式略

【过渡】现在我们改变条件,一起完成教材实验3-3,注意观察铜丝的变化并小心闻液体的气味。

【学生活动】探究实验2:教材实验3-3。

【展示问题】1:实验中的现象有哪些?

2:铜丝变黑是什么变化?又变红是什么变化?你怎样看待铜丝的作用? 3:由铜丝的变化可以推知乙醇发生了什么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

【讲述】在这个反应中,铜丝起催化剂的作用,乙醇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一种新的有机物——乙醛。乙醛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我们用方程式来表示这个反应的过程: 【板书】②催化氧化反应方程式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生活短片。【播放短片】交警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短片 【讲解】交通警察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装置中,含有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当其遇到乙醇时橙色变成绿色,由此可判断司机饮酒超过规定标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化学原理。

【总结】 乙醇不仅能燃烧和发生催化氧化,还可以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成乙酸。关于乙酸的性质,我们将在下一节学习。【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我们熟悉的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探究,不仅要求我们掌握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要善于从化学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能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主动探究的科学方法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发现奥秘、开拓创新。

【课后活动】1:除了做调味剂和饮料,你知道乙醇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 2:查阅相关资料,谈谈酒后驾车的危害有哪些?

下载高一化学共价键模型教案(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化学共价键模型教案(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化学氯教案

    高一化学氯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高一化学必修1学案设计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掌......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考点要求: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高一化学教学教案

    高一的化学教学开展之前应该要怎么制定相关的教案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高一化学教学教案,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高一化学教学教案【1】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

    高一化学电解质教案

    高一化学电解质教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导电的本质原因分析,理解电离的概念2.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并能准确书写酸、碱、盐电离方程式3..能运用......

    浅谈高一化学课堂教学中思维模型的建构

    浅谈高一化学课堂教学中思维模型的建构 马金松 【摘要】本文立足高一化学课堂教学,从高一化学课堂教学中建构思维模型的必要性,思维模型建构方法以及教学效果三方面进行阐述......

    必修2-专题1-共价键教案

    苏教版 高一化学 - 课标 共价键教案9JT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 2.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

    共价键教学设计

    一、课题:《化学键》第2课时《共价健》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方面 1、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 2、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共价键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宁县一中 雷震宇 一、通过本节课的上课情况来看,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做得较为成功: 1、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 通过分析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学习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在整个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