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图形的相似教案

时间:2019-05-15 05:2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8章图形的相似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8章图形的相似教案》。

第一篇:第18章图形的相似教案

第27章

相似

27、1 图形的相似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形状相同的物体的观察,理解相似形的概念,了解相似形是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生活中形状相同的物体的观察与探索,知道相似图形的本质属性。

3、通过对生活中形状相同的物体的观察与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相似形的意义 教学难点: 相似形的本质属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几组幻灯片,让学生重复地进行观察与感受。提出问题:这几组图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这些图片大小虽然不一样,但形状是相同。

二、讲解新课

1、展示幻灯片,理解概念。

由于不同的需要,我们用同一底片冲洗、放大得到的相片有1寸的,也有2寸的,也有更大的,这些大小不一样的相片,其形状是相同。同学们想一想,在毕业证书贴的相片与学籍卡片上的相片、学习证的相片大小不一定一样,但形状相同,如果不相同会有什么后果呢? 大小不相同的中国地图或世界地图,其形状也是相同的,只是由于需要的不

同,印制成大小不一的图片。对于某一地区,也经常会绘制成各种大小不同的建筑物、山岗等所处的位置都是相同,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两张地图(同一地区)的形状不一样,那就会给我们许多错觉,就会产生许多麻烦的事情。

2、举列:生活中相似的图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许多这样形状相同,而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在数学上,我们把具有相同形状的图形称为相似形。同学们你还能说出哪些相似的图形吗?

3、展示幻灯片,应用辨别

如图所示的是一些相似的图形。

想一想:放大镜下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相似吗?

你看过哈哈镜吗?哈哈镜中的形像与你本人相似吗? 还有一些图形,看起来有点相像,但它们不是相似的图形。

为什么有一部分图形看起来相像,但不相似呢?这就是数学上说的相似图形还有其特征,就是这章要探索的内容。

三、小结

形状相同而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形,相似形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

四、作业

P41

4、教 学 设 计 九年级数学(下)

27、1 图形的相似

吴忠二中

蒋金明

第二篇:教案图形的相似王丽

27.1 图形的相似

(二)王丽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即: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2.会根据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识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并会运用其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与识别. 2.难点:运用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进行相关的计算.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判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要看这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是否相等,且对应边的比是否也相等,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可以以矩形、菱形为例说明:仅有对应角相等,或仅有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多边形不一定相似(见例1),也可以借助电脑直观演示,增加效果,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2)由相似多边形的特征可知,如果已知两个多边形相似,就等于知道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在计算时要能灵活运用.

(3)相似比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实质是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即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长放大或缩小的倍数).

三、例题的意图

本节课安排了3个例题,例1与例3都是补充的题目,其中通过例1 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判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要看这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是否相等,且对应边的比是否也相等,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若说明两个多边形不相似,则必须说明各角无法对应相等或各对应边的比不相等,或举出合适的反例,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依靠直觉观察是不可靠的;例2是教材P39的例题,它主要考查的是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运用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即可求解;例3是相似多边形特征的灵活运用(使用方程思想)的题目,在教学中还可根据自己的学生学习的程度,适当增加一些题目用以巩固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四、课堂引入 1. 如图的左边格点图中有一个四边形,请在右边的格点图中画出一个与该四边形相似的图形. 2. 问题:对于图中两个相似的四边形,它们的对应角,对应边的比是否相等. 3.【结论】:

(1)相似多边形的特征: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反之,如果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

(2)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称为相似比.

问题:相似比为1时,相似的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

结论:相似比为1时,相似的两个图形全等,因此全等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形.

五、例题讲解

例1(补充)(选择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相似 B.所有的矩形都相似 C.所有的菱形都相似 D.所有的正方形都相似

分析:A中平行四边形各角不一定对应相等,因此所有的平行四边形不一定都相似,故A错;B中矩形虽然各角都相等,但是各对应边的比不一定相等,因此所有的矩形不一定都相似,故B错;C中菱形虽然各对应边的比相等,但是各角不一定对应相等,因此所有的菱形不一定都相似,故C也错;D中任两个正方形的各角都相等,且各边都对应成比例,因此所有的正方形都相似,故D说法正确,因此此题应选D.

例2(教材P39例题).

分析:求相似多边形中的某些角的度数和某些线段的长,可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来解题,关键是找准对应角与对应边,从而列出正确的比例式.

解:略

例3(补充)已知四边形

ABCD

与四边形

A1B1C1D1相似,且A1B1:B1C1:C1D1:D1A1=7:8:11:14,若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40,求四边形ABCD的各边的长.

分析:因为两个四边形相似,因此可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来解题.

解:∵ 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1B1C1D1相似,∴ AB:BC:CD:DA= A1B1:B1C1:C1D1:D1A1.

∵ A1B1:B1C1:C1D1:D1A1=7:8:11:14,∴ AB:BC:CD:DA= 7:8:11:14. 设AB=7m,则BC=8m,CD=11m,DA=14m. ∵ 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40,∴ 7m+8m+11m+14m=40. ∴ m=1.

∴ AB=7,则BC=8,CD=11,DA=14.

六、课堂练习1.教材P40练习2、3. 2.教材P41习题4.

3.(选择题)△ABC与△DEF相似,且相似比是2,则△DEF 与△ABC与

3的相似比是().

A.2 B.3 C.2 D.4

32594.(选择题)下列所给的条件中,能确定相似的有()

(1)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圆;(2)所有的正方形;(3)所有的等腰三角形;(4)所有的等边三角形;(5)所有的等腰梯形;(6)所有的正六边形.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5.已知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1B1C1D1相似,四边形ABCD的最长边和最短边的长分别是10cm和4cm,如果四边形A1B1C1D1的最短边的长是6cm,那么四边形A1B1C1D1中最长的边长是多少?

七、课后练习1. 教材P41习题3、5、6.

2.如图,AB∥EF∥CD,CD=4,AB=9,若梯形CDEF

与梯形EFAB相似,求EF的长.

※3.如图,一个矩形ABCD的长AD= a cm,宽AB= b cm,E、F分别是AD、BC的中点,连接E、F,所得新矩形ABFE与原矩形ABCD相似,求a:b的值.(2:1)

教学反思

第三篇:图形的相似教学反思

图形的相似教学反思7篇

图形的相似教学反思1

《图形的相似》教学反思《图形的相似》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7章《相似图形》的第1节内容,它是在全等图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相似图形承接全等图形,从特殊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从一般到特殊引出相似图形的概念,并应用这一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下一步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做感性和理性的准备,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联系和纽带作用。本节课我从复习全等多边形的概念、表示法及相似比的定义入手,引导学生类比相似多边形,得出相似图形的定义、表示法、相似比的概念,让学生经历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通过类比得出结论,初步领略类比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接着引导学生比较相似图形与全等图形的异同,得出全等图形是特殊的相似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初步认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定义思考、讨论特殊图形的相似性,目的.在于通过对相似图形定义的直接应用,巩固对定义的理解;接着让学生通过思考教材中“想一想”的问题,得出相图形的性质,并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再让学生做两道相关练习,意使学生认识定义所揭示的相似图形的本质属性,加深对相似图形的认识;然后配以教材“随堂练习”的练习,以加强学生应用相似图形性质应用的能力;最后引导学生梳理本课所学内容,以让学生及时吸收、深化本节知识,并布置作业。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这一节课通过情景创设,引入新知较恰当,较切合实际。我在回顾以前所学的全等多边形的相关知识后,展示教学用的三角板和与这块三角板相似的学生用三角板,问学生这两块三角板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是否有关系,引入新课,这样引入能激发起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探索新知的兴趣;

2、相似比的概念和对应边的确定是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对应边成比例”这一提法理解透彻。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我花了较多时间引导学生通过对应顶点找对应角和对应边,并教给学生通过相似三角形的表示方式确定对应角和对应边;由相似三角形写对应边的比例式时,引导学生发现每个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边,而比的后项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让学生在作业和实际应用中减少这种错误;

3、在每讲解一个知识点后都配上相应的习题,以让学生及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题实践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字体颜色的变换、图形的动态变换等,突出本课重点知识,使教学更形象、生动些。

这节课的教学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讲课节奏过快,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过少。因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为了能完成预期安排的教学内容,加之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所以我讲课的节奏比较快,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较少,例题、习题在给出题目后,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没有考虑到基础差的同学和课前没有预习的同学跟不上节奏,只顾及到教学进度,而忽视了教学质量,尤其是忽视了基础薄弱的同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与学生个体交流的时间偏少,大部分问题都是全体齐答。我所设置的问题大都向全班学生发问,在全班性的回答问题中,可能有些学生滥竽充数,不能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应多个别提问,尤其应多提问中等生和后进生,及时了解各层次的学生对每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适时作出教学调整,尽可能提高教学效果;

3、板演例题时,所画的图形不规范,没有按照线段的比例来画。例题的板演对学生的解题起到示范作用,所以应该规范、严密,不仅在解题的书写中要注意这一点,画图也一样。数学是一门讲究高度严密性的学科,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应给学生严谨的示范。此外,在画图时,应边画边引导学生如何画几何图形,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4、上课表情过于严肃,激情不足,没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初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是比较容易分散的,兴趣也比较容易转移,因此,越是生动形象的语言,越是宽松活泼的气氛,越容易被他们接受。而我上课时表情单一、严肃,导致课堂气氛过于紧张、严肃,学生也被影响得紧张兮兮的,没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影响授课效果。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自主探究知识,养成自己学习思考、探索的习惯,以使学生更主动、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注重个别提问,以全面了解各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注重表述的准确性和板演的严密性,作好示范,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多在调动课堂气氛上下功夫,使语言和教态更加丰富、生动。

图形的相似教学反思2

相似图形生活中处处可见,也是学生所熟悉的。学习本章内容是,充分类比了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回顾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和判定,并会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初步具有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的能力。相似只看形状即,所以,前面的学习是本章的基础。

在本章的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相似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相似的例子,在教学中应提供大量的实物图标,从实际的例子出发,结合实例来让学生理解相似的有关概念和相似,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学时注意突出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重视试验操作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手段来探索图形的性质。对于相似的形式的探索,可让学生通过测量长度和角度,自己发现其性质和判定方法。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出图形的性质后,还要求进行证明,使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在教学中也应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展示知识的迁移变化过程。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方法和思想方法的形成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数学思想方法的初步形成也是我们中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学时要充分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等,在讨论相似的内容是,用全等的知识作类比.在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通过作全等三角形,把要证明的问题转化为我们已经解决的问题,从而他问题从未知转化为已知,从复杂转化为简单。

图形的相似教学反思3

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各自期望以及可能达到的发展目标。

学生在研究和探索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他们都时刻需要审视、反思探索活动,并通过合作与交流来解决遇到的难题,使他们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能得到充分的培养。

本课的设计思想是:以知识为载体,以展示思维过程为主线,突出能力培养,并注意发展学生个性品质,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根本目的。一开始创设了一连串的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一大一小两张相似地图中的A、B、C三地在小图中的对应地是哪三地?找出AB与AB、BC与BC之间的关系?

学生分组探究并讨论,通过度量与计算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由此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特征,并在推广到多边形相似的特征,整个教训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亲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从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它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有利于技能的培养;有利于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形成;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还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图形的相似教学反思4

为了做好这节课,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努力: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吸引学生的眼球

为了使学生能对相似图形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可以准确识别相似图形,我搜集了大量的相似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联,又让学生认识到相似图形与位置和大小无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尽可能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时间和机会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充分理解生活中存在大量相似图形的例子,除了课件展示外,我也让学生试举出其他的相似图形的`例子,尽管有些回答不完美准确,但从他们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他们积极思考的状态。

三、注重学生通过操作得出新知的能力培养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难点,课堂上,我安排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测量格点中相似多边形的边和角,从而感知并得出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未接下了相似多边形性质的应用打下了基础,做好了铺垫。

四、加强知识拓展,注重学以致用

相似图形是基本变换之一,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现实生活中进行图案设计时,经常用到相似图形的放大或缩小,以达到设计的要求,在教学中,我准备了这方面的几个例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只有老师认真备课,协作备课,备教材、教法、学生,做到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美,更有效。

图形的相似教学反思5

《相似三角形》第一课时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表示,相似比的概念;2、探索相似三角形的主要性质和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3、在观、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其中,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的内涵与应用和相似三角形性质应用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中的内容比较少,也相对简单,只有“做一做”的延伸,即三角形相似的识别方法之一是学习的难点,因此,我设计了本节课的几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自学、交流

学生自学课本要求尽可能寻找出课本中的知识点。

时间大约15分钟。

设计原因:本节概念、记忆性内容较多,易理解掌握,学生方便自学、交流。

教后心得:对于概念性多,较需记忆的内容应给学生一定时间熟悉;对于较易理解的学习内容应该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给予信任,才会促使其更好地成长。

环节二:互动、归纳

本环节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师生互动、归纳并板书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书写要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比,同时强调“对应”和“顺序”。其二是分析“做一做”,并结合多个图形进行拓展,得出重要结论: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交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作为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时间大约20分钟。

设计原因: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间的互助情况。

教后心得:学生普遍对教材的内容能够较好地掌握,但对知识的延伸和拓展,由于教材缺乏相关内容,学生的思维无法独立产生飞跃,所以需要教师备课时先做好延伸的准备,即备好相关的内容。这样,教学时学生就犹如享受知识的大餐――自助餐加上特别的、珍贵的赠品,心理上产生愉悦,也能较好地掌握知识。

环节三:练习、作业

由于课本没有设计相关的例题,而性质的应用是较简单的,因此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练习是可行的。但注意对相关知识的归纳――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练习2),同时为方便比较记忆可增加“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暂时不作原因说明)。由于课后作业量不多,所以作业设计时采用让学生完成练习册相应部分的形式。

时间10分钟。

教后心得:学生练习情况较好,可以说明对三角形相似的性质掌握较好,但由于时间限制没有对“做一做”的归纳设计练习加以巩固,这是在今后教学中需要补充的。

图形的相似教学反思6

我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吸引学生的眼球

为了使学生能对相似图形有一定的了解,准确识别相似图形,我从网上搜集了生活中大量的相似图形的图片,并且不断地进行位臵变换,既使大家认识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又使同学们认识到相似图形与位臵,大小无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时间和机会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充分理解生活中存在大量相似图形的例子,除了用课件展示外,我尽可能多地提问,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与讨论的机会,同学们七嘴八舌,兴趣高涨,尽管有些回答不完美,不准确,但从他们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他们积极思考的状态。而这些,也正是新课改下我们要努力达到的方面。

三、注重学生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

画与已知图形相似的图形是本节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为了缩短授课时间,对于学生动手操作的问题,我总是轻描淡写,在今年的教学中,课堂上,我安排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在后面的格点图中,画相似多边形,我发现,在学生画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对应边成比例,这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重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途径之一,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本章内容中,如何从比较复杂的'图形中辨认出相似图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从本章开始,我就重视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努力找出图形的异同点,并让小组充分讨论,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五、加强知识拓展,注意学以致用

相似是图形的基本变换之一,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进行美术图案或宣传广告图画的设计时,经常运用相似放大或缩小图形,以达到设计要求。为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不单让学生通过课件欣赏,还让学生自己动手,这一环节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上好一节课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有老师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做到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美,更有效!

图形的相似教学反思7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这一节应该是《图形的相似》这一章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本章中的一个难点,那么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课堂该怎样准备呢?在上这一节课之前,我不断的问自己,于是,我不断地翻阅辅导资料,看课本上例题,练习题,最后我发现在这么多习题中,其实就是三类问题。

第一,测建筑物高度问题,辅导资料里面多见,测古塔高、楼高、旗杆高等。

第二,利用平面镜反射原理图解决问题,辅导资料里面多见“雨后天晴,地面上有一水洼”此种问题,在此类问题中,水洼充当平面镜。

第三,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图解决问题,辅导资料里面多见“照相馆里拍照片问题”、“钳子问题”等。

另外,我发现解决这三类问题的过程具有共性,就是先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找一对三角形相似,由三角形相似得出一个比例式,由比例式解决问题。

根据自己的发现和准备,我设计这一节课的思路为:

第一,先设计三个具有代表这三类问题的例题。

第二,由三个例题让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和步骤。

第三,然后配套三个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

按照这一设计,我上完了本节课,课下我根据批改学生的作业和练习题,我发现这一节课比较成功,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存在的一点问题就是,许多学生的过程还不够规范,课下又进行了纠正。

第四篇:九年级数学图形的相似

实中数理化教案

图形的相似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 2. 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段的比.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相似图形的概念与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2. 难点:成比例线段概念. 3. 难点的突破方法

(1)对于相似图形的概念,可用大量的实例引入,但要注意教材中“把形状相同的图形说成是相似图形”,只是对相似图形概念的一个描述,不是定义;还要强调:①相似形一定要形状相同,与它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其大小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当形状与大小都一样时,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所以全等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形);②相似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的情况,如飞机和飞机模型也是相似形;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有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而把一个图形的部分拉长或加宽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不是相似图形.(2)对于成比例线段:

①我们是在学生小学学过数的比,及比例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成比例线段的;②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在计算时要注意统一单位;③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④四条线段a,b,c,d成比例,记作 或a:b=c:d;⑤若四条线段满足,则有ad=bc(为利于今后的学习,可适当补充:反之,若四条线段满足ad=bc,则有,或其它七种表达形式).

三、课堂引入

1.(1)请同学们看黑板正上方的五星红旗,五星红旗上的大五角星与小五角星他们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再如下图的两个画面,他们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还可以再举几个例子)(2)教材P36引入.

(3)相似图形概念:把形状相同的图形说成是相似图形.(强调:见前面)(4)让学生再举几个相似图形的例子.(5)讲解例1.

2.问题:如果把老师手中的教鞭与铅笔,分别看成是两条线段AB和CD,那么这两条线段的长度比是多少? 归纳: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

3.成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即ad=bc),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教师:刘梦雅

学生:

时间:

咨询热线:***

***

实中数理化教案

【注意】(1)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在计算时要注意统一单位;(2)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3)四条线段a,b,c,d成比例,记作 或a:b=c:d;(4)若四条线段满足,则有ad=bc.

四、例题讲解

例2(补充)一张桌面的长a=1.25m,宽b=0.75m,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1)如果a=125cm,b=75cm,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2)如果a=1250mm,b=750mm,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 解:略.()

小结:上面分别采用m、cm、mm三种不同的长度单位,求得的 的值是相等的,所以说,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但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必须一致.

例3(补充)已知: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1:32000000,量得北京到上海的图上距离大约为3.5cm,求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km?

分析:根据比例尺=,可求出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 解: 略

答: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120 km.

五、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上幼儿园时的照片和初中毕业时的照片相似.B.商店新买来的一副三角板是相似的.C.所有的课本都是相似的.D.国旗的五角星都是相似的.2.如图,请测量出右图中两个形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1)(小)长是_______cm,宽是_______cm;(大)长是_______cm,宽是_______cm;(2)(小);(大).(3)你由上述的计算,能得到什么结论吗?(答:相似的长方形的宽与长之比相等)

3.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中国政区”地图上,量得福州与上海之间的距离时7.5cm,那么福州与上海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4.AB两地的实际距离为2500m,在一张平面图上的距离是5cm,那么这张平面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教师:刘梦雅

学生:

时间:

咨询热线:***

***

第五篇:相似教案

相似

1.成比例线段

用同一长度单位度量两条线段所得量数的比叫做这两条线段的比.

如果线段a和b的比等于线段c和d的比,那么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记作ac或a∶b=c∶d,其中a,c叫做比的前项,b,d叫做比的后项,b,c叫做比例内bd若项,a,d叫做比例外项,d叫做a,b,c的

(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4)相似三角形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5)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6.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1)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

(2)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等于相似比;(3)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4)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7.直角三角形中的成比例线段

如图13-1,在Rt△ABC中,∠C=90°,CD⊥AB于D,则(1)△ADC∽△ACB∽△CDB(可拆成三对相似三角形);

图13-1(2)CD2=AD·DB;(注:用时要证明)(3)AC2=AD·AB,BC2=BD·BA;(注:用时要证明)(4)CD·AB=AC·BC.(注:用时要证明)8.位似

(1)如果两个多边形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

(2)如果两图形F与F′是位似图形,它们的位似中心是点O,相似比为k,那么

①设A与A′是一对对应点,则直线AA′过位似中心O点,并且②设A与A′,B与B′是任意两对对应点,则

OAk.OA'ABk若直线AB,A′B′不通过位AB似中心O,则AB∥A′B′.

(3)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 ....9.相似图形的应用

二、例题分析

1已知:如图13-2,点P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内一点,PB=3,BF⊥BP于点B,试在射线BF上找一点M,使得以点B,M,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P相似,作图并指出相似比k的值.

图13-2

分析

由已知,∠ABP=∠CBF.欲使以点B,M,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P相似,只要使夹∠ABP及∠CBF的两边对应成比例.

如图13-3.

图13-3 ∵AB⊥BC,PB⊥BF,∴∠ABP=∠CBF.

BM14BM1BC,即,BM1=3时,△CBM1∽△ABP.相似比k=1. 3BPAB44BM2BCBM2416当即,BM2时,△CBM2∽△PBA.相似比k 4ABBP33316∴当BM=3或BM时,以点B,M,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P相似,相似比分

3当4别为1和

3说明

(1)对于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这类问题,可从“角的关系在先、边的关系在后”的思维顺序入手,由于题目条件中只有一组对应角相等,因此就考虑这组对应角的四条线段何时对应成比例,由于点C可以与点A对应(此时点M与点P对应),点C也可以与点P对应(此时点M与点A对应),因此有两种情形.

(2)注意当相似比k=1时,两个相似图形全等,因此,全等图形是相似图形的特例. 例

2已知:如图13-4,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CED都是平行四边形,点R为DE的中点,BR分别交AC,CD于点P,Q

图13-4

(1)请写出图中各对相似三角形(相似比为1的除外);(2)求BP∶PQ∶QR的值.

(1)△BCP∽△BER,△PCQ∽△RDQ,△PCQ∽△PAB,△PAB∽△RDQ.(2)∵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CED都是平行四边形,∴BC=AD=CE,AC∥DE.

PBPR,PC1 RE2又∵PC∥DR,∴△PCQ∽△RDQ. ∵点R是DE中点,∴DR=RE.

PQPCPC1,∴QR=2PQ. QRDRRE2又∵BP=PR=PQ+QR=3PQ,

∴BP∶PQ∶QR=3∶1∶2. 说明

(1)如图13-5,“若DE∥BC,则△ADE∽△ABC”.这是用平行线截得三角形构成相似三角形,得到成比例线段常见的基本图形结构.

图13-5(2)对于例2,还可进一步思考研究其他问题,例如,在已知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若△PCQ的面积为S,你能用含S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图13-4中其他各图形的面积吗?并说明你的理由.

(1)△BPC的面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BP的面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四边形PCER的面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四边形APRD的面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例3 如图13-6,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3,BC=7,∠B=60°,P为下底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连接AP,过P点作PE交DC于E,使得∠APE=∠B.

图13-6(1)你认为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相似,为什么?(2)当点P在底边BC上自点B向C移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DE∶EC=5∶3?如果存在,求BP的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ABP∽△PCE.其理由是除∠B=∠C外,由于∠APE=∠B=60°,∠APC=∠B+∠BAP=∠APE+∠CPE,∴∠BAP=∠CPE.由“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可得△ABP∽△PCE.

BCAD2,腰长AB=CD=2CF=4,这样原2问题转化为在底边B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CE=1.5.(2)作DF⊥BC于F,由已知可得CF=假设存在P点,使CE=1.5,由△ABP∽△PCE,得

BPAB,可得BP·PC=AB·CECEPC=6.

设BP=x,∵BC=BP+PC=7,∴PC=7-x.

∴x(7-x)=6,即x2-7x+6=0. 解得x1=1,x2=6.

当BP=1或BP=6时,使得DE∶EC=5∶3.

例4 如图13-7,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M,N分别是BC,CD上的两个动点,当M点在BC上运动时,保持AM和MN垂直.

图13-7(1)求证:Rt△ABM∽Rt△MCN;

(2)设BM=x,梯形ABCN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M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CN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

(3)当M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Rt△ABM∽Rt△AMN,并求x的值. 解

(1)在正方形ABCD中,AB=BC=CD=4,∠B=∠C=90°. ∵AM⊥MN,∴∠AMN=90°.

∠CMN+∠AMB=90°.

在Rt△ABM中,∠MAB+∠AMB=90°,∴∠MAB=∠CMN. ∴Rt△ABM∽Rt△MCN.(2)∵Rt△ABM∽Rt△MCN,ABBM4x,即

MCCN4xCNx24xCN

4yS梯形ABCN1x24x4(4)2411x22x8(x2)210.22当x=2时,y取最大值,最大值为10.(3)∵∠B=∠AMN=90°,∴要使△ABM∽△AMN,只需由(1)知

AMAB MNBMAMAB MNMC∴BM=MC.

∴当点M运动到BC的中点时,△ABM∽△AMN,此时x=2.

例5 如图13-8,在正方形ABCD中,AD=12,点E是边CD上的动点(点E不与端点C,D重合),AE的垂直平分线FP分别交AD,AE,BC于点F,H,G,交AB的延长线于点P.

图13-8

(1)设DE=m(0<m<12),试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在(1)的条件下,当

FH的值; HGFH1时,求BP的长. HG2解

(1)如图13-9,过点H作MN∥AB,分别交AD,BC于M,N点.在正方形ABCD中,图13-9

∵AD∥BC,∴△FMH∽△GNH.

FHMH HGHN∵FH垂直平分AF,∴在△ADE中,H是AE的中点. 又∵MH∥DE,∴M是AD的中点. 11DEx.22由已知,不难得出四边形ABNM是矩形. ∴MN=AB=AD=12. MHHN121x.21mFHMHm2,1HGHN24m12m2其中0<m<12.

FH1m1时,,解得m=8. HG224m2欲求BP的长,只要求AP的长.

在Rt△ADE中,∵AD=12,DE=8,2 AE413,AH213,sinEAD13(2)当∵FP⊥AE于点H,∠DAP=90°,∴∠P=∠EAD.

AH13, sinP∴BP=AP-AB=13-12=1.

说明

(1)在解

(2)在解

图13-12

∵∠FDE+∠4=90°,∴∠FDE=∠1.∴△DEF∽△HGM.

DEEF HGGM而EF=b-a,DE=a,HG=b-c,GM=c,即aba,得ac=(b-a)(b-c). bcc整理可知b(a+c)=b2,而b≠0,∴a+c=b.

例8(2008哈尔滨市)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是6,点E在直线AD上,DE=3,连接BE,与对角线AC相交于点M,则解

MC的值是______. AM2 3提示

注意题中给出的“点E在直线AD上”这个条件,因此有两种情况.

MCBC2;(2)AMAEMCBC2 点E在AD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3-13(b),△CMB∽△AME,AMAE3(1)点E在线段AD上时,如图13-13(a),△CBM∽△AEM.

图13-13

四、课标考试达标题(一)选择题

1.如图13-14,AB∥CD,AE∥FD,AE,FD分别交BC于点G,H,则图中共有相似三角形().

图13-14 A.4对

B.5对 C.6对

D.7对

2.如图13-15所示,小刚身高AB为1.7m,测得他站立在阳光下的影子AC长为0.85m,紧接着他把手臂竖直举起,测得影子AD长为1.1m,那么小刚举起的手臂BE超出头顶

().

图13-15 A.0.5m B.0.55m C.0.6m D.2.2m 3.如图13-16,在△ABC中,AB>AC,过AC边上一点D作直线与AB相交,使得构成的新三角形与△ABC相似,这样的直线共有().

图13-16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4.如图13-17,王华同学晚上由路灯A下的B处走到C处时,测得影子CD的长为1米,他继续往前走3米到达E处时,测得影子EF的长为2米,已知王华的身高是1.5米,那么路灯A的高度AB等于().

图13-17 A.4.5米

B.6米 C.7.2米

D.8米

5.如图13-18,在8×8正方形的网格上,若使△ABC∽△PBD,则点P应在().

图13-18 A.P1处

B.P2处 C.P3处

D.P4处

6.如图13-19,把△PQR沿着PQ的方向平移到△P′Q′R′的位置,它们重叠部分的面积是△PQR面积的一半,若PQ=2,则此三角形移动的距离PP′是().

图13-19 A.1 2B.

C.1

D.21

(二)填空题

7.已知:如图13-20,在△ABC中,AD∶DB=1∶2,DE∥BC交AC于E,若△ABC的面积等于81,则四边形BCED的面积为______.

图13-20 8.如图13-21,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点G,H在DC边上,BC=12,GH1DC.若AB=1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 2

图13-21 9.如图13-22,△ABC与△A′B′C′的位似中心为点O,若AB=2,A′B′=5,则△ABC与△A′B′C′的面积比是______,AC与A′C′的比是______.

图13-22 10.如图13-23,如果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为边作

11.如图13-24,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连接DE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DC,BE.若∠BDE+∠BCE=180°,写出图中三对相似三角形(注意:不得加字母和线);请在你所找出的相似三角形中选取一对,说明它们相似的理由.

图13-24

12.如图13-25,在□ABCD中,过点B作BE⊥CD,垂足为E,连接AE.F为AE上一点,且∠BFE=∠C.

图13-25(1)求证:△ABF∽△EAD;

(2)若AB=4,∠BAE=30°,求AE的长;

(3)在(1)、(2)的条件下,若AD=3,求BF的长.(计算结果可含根号)

13.如图13-26,在梯形ABCD中,AB∥CD,AB=7,CD=1,AD=BC=5.点M,N分别在边AD,BC上运动,并保持MN∥AB,ME⊥AB,NF⊥AB,垂足分别为E,F.

图13-26(1)求梯形ABCD的面积;

(2)求四边形MEFN面积的最大值;

(3)试判断四边形MEFN能否为正方形,若能,写出正方形MEFN的面积.

参考答案

下载第18章图形的相似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8章图形的相似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图形创意的相似、因果、对比联想

    课题:图形创意的联想方式 授 课 者:设计学院 林长菊 教学时间:一课时(45分钟) 教学目的:1. 训练学生联想思维的表现 2. 使学生掌握联想思维的创意方式 教学重点:图形创意联想的几种......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相似图形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相似图形 常见考法 (1)判断某两个图形是不是相似; (2)判断一组数据是不是成比例线段; (3)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大小求实际距离; (4)利用比例的性质求值。 误区提醒......

    《相似图形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各自期望以及可能达到的发展目标。学生在研究和探索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从发......

    相似复习教案

    相似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加深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认识图形的相似、位似等概念和性质; 2. 理解相似图形的性质与判定、位似的性质与把......

    三角形相似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教学设计 一、课题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选自2013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2.1,第1课时) 二、教材分析 1.内容要点 本节课让学生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来进一步......

    相似三角形教案

    相似三角形 【基础知识精讲】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意义,会利用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并能掌握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关系. 2.进一步体会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认识特殊......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库27.3位似图形教案(模版)

    第27章第3节位似图形 汝南县韩庄乡初级中学 丁平安 优质课教案 27. 3 位似(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了解位似与相似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 2.掌......

    相似图形的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相似图形 巴州镇中心学校 张学平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引导归纳得出相似图形的概念;经历探索相似多边形特征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理解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并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