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本科(A类)模拟试题一
教育学A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育能够干什么”是
【
】
A.教育的属性
B.教育的目的 C.教育的功能
D.教育的效应
2.教育活动要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由低级到高级,是指教育要适应
【
】
A.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D.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一个好教师职业情感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是
【
】
A.帮助
B.规训
C.促进
D.发展
4.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要对象是
【
】
A.家长
B.管理者
C.教师
D.学生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效性
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7.青少年是社会权利的【
】
A.客体
B.既是主体,也是客体
C.主体
D.从属者
8.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
【
】
A.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B.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
.
C.教师与校长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 9.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校风,关键在于
【
】
A.领导的作风
B.教风
C.学风
D.教师的作风
10.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是
【
】
A.教学目标
B.教学组织形式
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
11.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
【
】
A.杜威、克伯屈
B.杜威、杰克森
C.克伯屈、杰克森
D.克伯屈、夸美纽斯
12.体育、艺术类与技能类两方面的课程是
【
】
A.工具类学科
B.知识类学科
C.技艺类学科
D.综合类学科
13.“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孔子
B.柏拉图
C.夸美纽斯
D.维果茨基 14.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它符合的教学原则是
【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理论联系实际
D.启发性
15.“教师根据学法指导教材向学生系统传授学习方法”的学法指导方式是
【
】
A.系统传授式
B.专题讨论式
C.学科渗透式
D.学习诊断式
16.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是
【
】
A.维持课堂纪律
B.教师人格力量
C.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D.明确教学目标
17.教会学生做人属于
【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18.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是
【
】
A.审美教育
B.文化教育
C.道德教育
D.素质教育
19.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
A.道德认识
B.道德行为
C.道德意志
D.道德情感
20.教师对学生最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是
【
】
A.陶冶
B.惩罚
C.人格感化
D.说服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教育的基本因素包括
【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
D.教育目标
E.教育原则
22.教师要承担“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应该重点履行的职责有
【
】
A.决定人的人生方向问题
B.决定学生的学习内容
C.校本研究
D.对学生有积极的教育期待 E.对学生的思想灌输和改造
23.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包括
【
】
A.父母的表率作用
B.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
C.父母的文化修养
D.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E.父母的职业类别
24.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包括
【
】
A.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
B.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
C.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D.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E.坚持讨论式学习
25.素质教育的特点包括
【
】
A.素质教育必须整体化
B.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C.把外在的影响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具有
D.涉及家庭、学校与社会及学生个人等综合影响因素
E.学校升学率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6.学科课程
27.课程 教学设计.29.隐性课程
30.道德意志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31.简述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32.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着什么样的功能? 33教师的知识结构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33、论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
35.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那是一个夏天,一家人正在院里乘凉,点着蚊香。调皮的航航端起蚊香盘,使劲
一吹,嘿,这下可好,一家人被吹起的“烟雾”包围,着实呛了个够。„„
处理(1):我大发雷霆,怒喝道:“你干什么呀?!”孩子立刻怔住了,呆呆地不知所措,听到我的“吼叫”,哇哇大哭起来。
处理(2):孩子也被烟雾笼罩,妈妈站起声,把孩子拉到一边去:“你是想把灰尘吹走,对吧?”孩子点点头。妈妈继续说道:“这是你想做好事,只是你用力太大了,你看,大家都被你吹起的灰尘笼罩啦!以后要轻一点,好吗?”孩子认真地点点头。结合你所学的教育学知识评价案例中的两种教育方式。
36阅读下列案例,结合你学的教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曾参杀猪》
曾参(公元前505年一前436年)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上街。他的小儿子拉着她的衣襟,又哭又闹,要求跟着去。曾参的妻子被闹得没有办法,就对孩子说:“你留在家里,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被哄回家去了。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家,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雪亮的尖刀,正在准备杀猪呢。他的妻子赶忙制止他说:“我刚才是和小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说话不算数,骗了孩子,就是在教孩子讲假话。再说,母亲骗了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再对他进行教育,他不容易相信了。这样做,对家教是很不利的。”结果,他说服了妻子,还是把猪杀来煮了。曾家的这口猪,也许还没有养到该杀的时候,他杀了这口猪是一个损失。可 是,换来的却是在孩子面前树立了一个诚实的形象。同时,他的做法对他的妻子也是一个教育,让她记住:作为一个母亲,无论什么时候,也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说
假话。
教育学A试卷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韵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C
2.A
3.C
4.D
5.C
6.D
7.C
8.D
9.A
10.C
11.A 12.C
13.D
14.D
15.A
16.A
17.A
18.D
19.A
20.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ABC
22.AE
23.ABCD
24.ABCD
25.ABCD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6.学科课程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他安排它们教学法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27.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28.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是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它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教学设计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单元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媒体的设计。
29.隐蔽课程,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30.道德意志是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31.简述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1)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结果是把基础教育搞成了升学教育,把精力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忽视了德、体、美、劳的教育,把学生封闭在狭窄的生活空间里。背离了我国教育目的和基础教育的性质,违反了人的成长规律。
(2)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两种具体的表现:一是不断加大习题量和使用各种辅导材料;二是不断增加课时,拉长授课时间。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
(3)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在升学教育中,以考试为中心组织教学,教学方法简化,实施恶性补习,大量购置试题集和试卷,面对升学有望的学生教学。这些严重导致了学生的分化,尤其是毕业班时期的分化是最严重的。
32.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着什么样的功能?(1)服务功能。社区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认同意识和自我意识,把教育的发展真正当成与社区的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置于应有的重要地位。
(2)教育功能。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必须得到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一体化的社会环境。
(3)宣传功能。有效的大众传媒是宣传、强化尊师重教,培养对教育认同和自我意识的有效途径。
(4)经济功能。地方和区域负有为教育筹集资金的主要任务,社区的教育投入对学校来说至关重要。
(5)协调功能。在协调社会大众传媒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3.答题要点:知识结构:①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②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③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34.答题要点:
(1)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大纲的规定,是否采用了现代化设备。教学方法是以教师的世界观教育观为前提的。同时,教学方法也受教育对象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阶段的条件制约。教学方法还受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影响。
(2)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维持学生的注意与兴趣。引起和维持学生注意和兴趣的教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提出问题,使学生为寻找正确答案而学习、理解和得出结论。另一种是引起好奇心,使学生注意、关心和探索。
(3)分析教师用什么方法解决妨碍、干扰教与学的智力问题和情趣问题。妨碍和干扰智力问题的方面有:与旧经验不一致的难点和概念,与实际经验不一致的结论,与知识水平有差距的方法和步骤等。这些都需要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加以解决和处理。在妨碍和干扰情趣问题方面,教师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相关知识的强烈愿望,端正学科态度。
(4)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给学生带来满足感。a.教师的评语对促进学习很有激励作用,根据答案加以矫正,予以好评,学生受到鼓励,便会获得满足感。b.课堂提问是很重要的环节,学生从回答中得到正面肯定,从发言中得到满足感,从而促进学科兴趣,提高学习信心。c.教师讲课要组织好思想,学生听教师讲话并作出反应,对于建立师生间的满意关系非常关键,其中语言的有效使用又是核心。
(5)维持课堂纪律是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教学首先包含课堂纪律管理,其次才是信息交流。在良好的课堂纪律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教材的教授。
35.答题要点:
(一)案例对专制型和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做了比较。前一种处理为专制型教育方式,后一种处理为民主型教育方式。
(二)专制型通常采用严厉、高压、强迫命令式的教育,只从父母主观意志出发,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愿望,经常打骂、体罚,使子女容易发展成为顺从、懦弱、缺乏自信自尊、孤独,或是另一极端,强烈反抗、冷酷、残暴。
(三)民主型是最理想的教养方式。家长常常有较好的心理品质和文化修养。对子女长期耐心教导,以身作则,启发说理,督促检查。这种家长教育出的子女常常具有较好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独立性和创造性,社会适应良好。个体化和社会化协调平衡发展,易独立成才。
上述案例中,处理方法一采取粗暴的、专横的态度,不利于孩子的成才发展;处理方
法二采取民主的态度,对孩子在思想上进行循循善诱,是正确的教育方法。
36、答题要点:良好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1)父母的表率作用(2)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3)父母的文化修养。民主型是最理想的教养方式。家长常常有较好的心理品质和文化修养。对子女长期耐心教导,以身作则,启发说理,督促检查。结合案例,其他言之有理的表述。
第二篇:教育学本科(A类)模拟试题二
教育学A
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育的效应”是指
【
C 】
A.教育的投入与产出
B.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
C.教育实际干了什么
D.学校培养了多少人
2.普通中小学的教育目的包括
【 A 】
A.德智体美劳
B.德智体美
C。德智体
D.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话表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
C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4.教师角色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
【 A 】
A.教员角色
B.领导者角色
C.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
D.心理医生角色
5.青少年是社会权利的【
A 】
A.主体
B.客体
C.创造者
D.行使者
6.学生的主要任务是
【 A 】
A.学习
B.人际交往
C.升学
D.参加社会实践
7.被称为学龄中期或少年期的阶段是
【 B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中学阶段
D.高中阶段
8.语文、数学和外语是
【
B 】
A.知识类学科
B.工具类学科
C.技艺类学科
D.实践类学科
9.校风的中心是
【 A 】
A.学风和教风
B.班风
C.教师形象
D.领导形象
10.构成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是
【 A 】 A.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和课本 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
D.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11.教学设计最先要考虑的要素是
【
A 】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学生情况
D.教学评价
12.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要素是
【 C 】
A.教学内容
B.教学对象
C.教学目标
D.预期效果
13.学生的非认知心理因素包括
【 C 】
A.身体的健康
B.知识、智力等
C.情感、兴趣、态度等
D.能力和技能技巧
14.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源于
【 A 】
A.奥苏贝尔
B.布·鲁纳
C.皮亚杰
D.杜威
15.“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独立
学习的技能”,是学习方法指导的 【
A 】
A.目标
B.内容
C.过程
D.原则
16.一个学生平均每天用于主干活动和辅助活动的学习时间及所完成的全部学习量,是【A】
A.学习活动总量
B.学时
C.学习强度
D.知识学习量
17.品德的基础是
【 B 】
A.道德意志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8.人的整体素质赖以生成的基础是
【
D 】
A.文化素质
B.审美素质
C.心理素质
D.生理素质
19.一个社会全体居民为着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规则是
【 B 】 A.职业道德
B.社会公德
C.文明规则
D.道德规范 20.“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体现了哪个德育原则?
【 B 】
A.因材施教原则
B.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C.疏导原则
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 ABC 】
A.递进关系
B.转换关系
C.互补关系
D.制约关系
E.适应关系.22.学生是一个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意思是指
【 BCD 】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C.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D.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E.学生是能动的人
23.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有
【 ABCD 】
A.了解学生的需要
B.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C.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D.建立教室常规
E.维护教师尊严
24.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包括
【 ABCE 】
A.作业
B.辅导
C.讲座
D.补课
E.参观
25.下列选项属于品德评价中奖励的有
【 ACE 】
A.赞许
B.劝戒
C.奖赏
D.训导
E.表扬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6.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的变化。
27.课程:即使可他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28.必修课是指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为了保证学校教学质量,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必修课
29.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它是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简历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最优,教学设计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单元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媒体的设计。
30.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它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地阐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31.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1)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气质中积极的一面,帮助学生克服不同气质类型中的消极影响。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2)由于气质特点不同,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学生身上产生的教育效果不同。这就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3)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4)教师本人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对于搞好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2.简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2)把学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4)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分)33.论述知识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学习,是掌握前人总结与概括起来的经验的过程,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活动。从学生在教学系统中对一类事物的实际认识过程出发,可以将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分为选择、领会、保持、应用四个阶段。(1)选择阶段。是知觉选择的过程,学生对教师讲授的教材内容,引起注意,有意识有选择地运用视、听、触、嗅知觉进行感知。这个阶段是知识学习的定向阶段,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2)领会阶段。是在知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领会和理解。在领会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释新的知识,并且将新知识纳入旧的认知结构中。通过理解,将个别事物和现象类化,概括为普遍原理,或将一般原理具体化,用一般规律解释个别事物和现象。领会概念是理会知识的核心。(3)保持阶段。在理解、领会之后,知识的学习就进入记忆储存的阶段。对所学知识必须通过记忆才能在头脑中保持。保持和遗忘总是联系在一起,利用遗忘规律,采取合理的记忆法,使知识得到保持。(4)应用阶段。应用知识既是对学生领会或保持知识的经验和反馈的手段,也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深化的环节,同时还是促进学生对知识迁移的主要途径。知识的应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各种形式的知识应用,其难度、条件和功用也各有不同。
34.阅读下列案例材料,回答问题。
刚刚泛读完课文,我发现后排的女生尹洋在偷偷地写什么。我不动声色走过去,原来是一张小纸!展开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班上一个男生的名字,还有几句稚气的话„„我忍不住笑了,这些中学生,真是人小鬼大!我这一笑不打紧,全班学生的好奇心都被激起来了,特别是几个调皮的男生,大声喊着:“老师,念出来!”我瞟了一眼尹洋。这是一个很秀丽可人的女孩,学习成绩也不错的。只见她埋着头,脸涨得通红,多半已准备接受即将到来的难
堪了。我转过头来望着全班同学,他们都安静下来齐刷刷的望着,十四五岁,真是好奇的年龄,尤其是传纸条这样敏感的话题。“其实是两句再普通不过的话”,“听毛主席的话,做一个好学生!”轰的一片笑声!当然也不怎么相信的,但谁都没有在追问。
这堂课很顺利地上完了,只有尹洋显得不太专心,先是不停的摆弄那支刚刚用来写纸条的钢笔,后来又在写写划划,但我没有打扰她。下课后,尹洋追了出来,塞给我一个小纸条,什么也没说就跑开了。展开纸条后,几行端端正正的字出现在眼前——“黄老师:你是我所见过的最聪明最美丽的老师,我一定会记住你对我的希望:听毛主席的话,做一个好学生!学生:尹洋。
(一)这是一个优秀教师处理与学生关系的案例。
(二)师生之间的直接联系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关系体系。师生关系表现在:(1)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2)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3)师生之间的组织关系;(4)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5)师生之间的非正式关系。
(三)师生关系的建立和改善可以从师生关系的类型和教师的人格态型入手。
(1)我国目前中小学存在的师生关系类型有对立型、依赖型、自由放任型和民主型,其中,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下教学效果最好。要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需要:a.在师生态度上,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b.师生感情关系上,需要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c.师生在课堂合作状态上,师生之间呈现出积极的双向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
(2)教师的人格态型。柏恩博士认为,个体的人格结构一般有父母态、成人态和儿童态。成人态的教师关心学生的需要,热心照顾学生的兴趣。他们富有同情心并容易与他人产生共鸣,注意教室环境和班级气氛,能巧妙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教师的人际知觉。教师与学生关系知觉表现为两种:a.教师与所教班集体的关系知觉;b.教师与某个学生个体关系的知觉。教师要建立正确的学生的知觉观,了解班集体中每一个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才能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上得心
35阅读下列案例材料,详细分析案例中运用了哪条教学原则,结合案例谈谈该教师如何
贯彻这一原则?
我教《沙漠里的船》一课时,一个名叫颜江武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书上说,骆驼的嗅觉灵敏,不论什么地方有水,它都能找到,我看有些不科学。水是无色、无
味、无臭的液体。水既然没有气味,那骆驼怎能嗅得到呢?”我肯定了这个问题提得
好,并鼓励大家谈出自己的看法。不一会儿,一个同学满有把握地说:“有水的地方空
气湿润一点,无水的地方干燥一些。如果骆驼的鼻子感到舒服,就知道哪儿有水。”有
的说:“空气湿润和干燥,骆驼的鼻子很灵敏,可以凭感觉判别出来。”后来,颜江武同
学的《骆驼“嗅”不到水源》发表在《小学生科普报》上,引起了一些小读者的兴趣。
35.答题要点: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案例,其他言之有理的表述。
第三篇:教育学本科(A类)模拟试题四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1年4月教师资格考试培训模拟题
教育学A
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学校的出现,是在【
B 】
A.远古(原始社会)教育阶段
B.古代教育阶段
C.现代教育阶段
D.当代教育阶段
2.教育目标是
【 B 】
A.每个教师头脑中形成的课程目标体系
B.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
C.课程目标
D.学生的学习目标
3.用以概括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两个词是
【 B 】
A.“培养”和“推动”
B.“制约”和“促进”
C.“影响”和“干预”
D.“共性”和“个性”
4.教师要解决学生人生方向的问题,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与改造,这是因为教师具备
【 C 】
A.教师的“教员”角色
B.教师的“领导者”角色
C.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
D.教师的“心理医生”角色
5.现代教育活动要求教师与学生是知己、朋友的关系,但是在课堂管理过程中教师又必须维护自己的权威性,这种现象是
【 B 】
A.教师权威
B.教师的角色冲突
C.教师培训
D.教师的自我完善
6.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属于
【 B 】
A.学生从属于教师
B.教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C.教师是服务员,学生才是教学进程的主宰
D.学生有学习的权利,也有不学习的权利
7.初中阶段,一般称为
【
C 】
A.学龄前期
B.学龄初期
C.学龄中期
D.学龄晚期
8.学生的主要任务是
【 C 】
A.社会化
B.个性化
C.学习
D.成长
9.家庭教育影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定势作用,影响着人以后的发展,这说明家庭教育具有的特点是
【
A 】
A.先主性
B.多维性
C.密切性
D.统一性
10.目前我国中小学校与学生家庭保持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 A 】
A.召开家长会
B.传递书信
C.打电话
D.给家长寄送校刊
11.加涅认为教学过程的首要因素是
【 B 】 A.提出教学目标
B.引起学生的注意
C.唤起已有经验
D.指导学生学习12.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是
【 A 】
A.维持课堂纪律
B.教师人格力量
C.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D.明确教学目标 13.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是
【 A 】
A.教学原则
B.教学目标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14.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是
【 B 】
内部资料
翻印必究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1年4月教师资格考试培训模拟题
A.实验法
B.发现法
C.情景教学法
D.演示法
15.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 B 】
A.杜威
B.维果茨基
C.夸美纽斯
D.巴班斯基
16.“运球上篮”,是属于
【 B 】
A.智力技能
B.动作技能
C.抽象技能
D.形象技能
17.教会学生学习,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更是一个
【 A 】 A.教学思想问题
B.教学计划问题
C.了解学情问题
D.反馈控制问题
18.在受教育者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占统治地位的素质是
【 A 】
A.思想政治素质
B.道德素质
C.文化素质
D.生理素质
19.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是
【 C 】
A.道德感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20.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是【 C 】
A.道德意志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
ABD 】
A.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问的中介
B.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C.教师的工作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D.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E.教师要提倡因材施教和课外教育
22.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
【 ABCDE】 A.商品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民主性
E.发展性
23.中小学课程结构的板块包括
【 ABCE 】
A.必修课
B.选修课
C.活动课
D.班会课
E.社会活动
24.我国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
【 ABC 】
A.课程计划或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
C.课本或教材
D.课堂教学
E.教案
25.人格教育的方法包括
【 ABC 】 A.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B.人格优化
C.明确道德规范教育的基本内容
D.训导
E.表扬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6.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它可以分解为: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好教育环境。
27.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28.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9.素质教育:是指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现代化需要实现开发、内部资料
翻印必究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1年4月教师资格考试培训模拟题
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换言之,就是教育者科学地运用人类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去开发、塑造和完善儿童身心结构与功能,以达到全面提高公民素质质量的教育实践过程。
30.道德情感:伴随道德认识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即人在心理上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等。如自尊感、荣辱感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3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 答:(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学校教育必须注意按照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进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提高教育的要求。(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阶段性。教育既要照顾到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其原有水平的要求,促进他们的发展。
(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掌握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有助于我们把握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成熟期,以适时地进行教育。
(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者应当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32.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是以教育影响为中介(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7分.共34分)33..试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答题要点:
(一)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的过程。它研究的是在有限的学习期间怎样使学生的个体认识能迅速提高到社会所要求的水平上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是人类总体认识和学生个体认识之间重要的联系环节和纽带。教学过程的这一社会价值和功能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了的认识过程。
(二)教和学相互依存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又影响着教师的教,两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教学活动要顺利开展,就必须要求教和学积极配合,协调一致。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两者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教师总是起着主导的作用。可以说教师主导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思想方向和活动的进程,决定着教学的质量。
(三)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发展和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教育要以学生身心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为条件,以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的成熟程度及特点作为基础并与之适应。另一方面,教学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教学不只是消极地去适应发展,还可以积极地促进个体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教学要素的整体性规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孤立地、简单产生的,而是在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只有综合各要素的作用,使之形成最佳的联系,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从而产
内部资料
翻印必究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1年4月教师资格考试培训模拟题
生最大合力,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教育的智慧》一书中有这样的调查结果:问被调查的老师,“你爱你的学生
吗?”90%的老师回答:“爱”。再问这些老师所教的学生:“你感受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只有10%的学生回答说感受到了。为什么师生关系常常呈现出这样的尴尬局面?
这使我又想起了假期进行的一次集体培训。7月10日下午,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校长的讲座吸引了所有的人。他说:“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学会爱.首先要有真爱。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没有爱不行,仅有爱不够。要爱,更要会爱"。问题:结合材料和你所学教育学知识,谈谈对师生关系的看法。
答题要点:
(一)师生关系表现在:(1)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2)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3)师生之间的组织关系;(4)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5)师生之间的非正式关系。
(二)可以从师生关系的类型和教师的人格态型中找到解决材料中问题的办法。
(1)我国目前中小学存在的师生关系类型有对立型、依赖型、自由放任型和民主型,其中,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下教学效果最好。要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需要:a.在师生态度上,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b.师生感情关系上,需要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c.师生在课堂合作状态上,师生之间呈现出积极的双向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
(2)教师的人格态型。柏恩博士认为,个体的人格结构一般有父母态、成人态和儿童态。成人态的教师关心学生的需要,热心照顾学生的兴趣。他们富有同情心并容易与他人产生共鸣,注意教室环境和班级气氛,能巧妙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教师的人际知觉。教师与学生关系知觉表现为两种:a.教师与所教班集体的关系知觉;b.教师与某个学生个体关系的知觉。教师要建立正确的学生的知觉观,了解班集体中每一个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才能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上得心应手。
结合材料,其他言之有理的表述。
内部资料
翻印必究
第四篇:2012教育学本科(A类)模拟试题二
教育学A
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育的效应”是指
【 C 】
A.教育的投入与产出
B.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
C.教育实际干了什么
D.学校培养了多少人
2.普通中小学的教育目的包括
【A 】
A.德智体美劳
B.德智体美
C。德智体
D.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话表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
C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4.教师角色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
【 A 】
A.教员角色
B.领导者角色
C.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
D.心理医生角色
5.青少年是社会权利的【
A 】
A.主体
B.客体
C.创造者
D.行使者
6.学生的主要任务是
【 A 】
A.学习
B.人际交往
C.升学
D.参加社会实践
7.被称为学龄中期或少年期的阶段是
【B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中学阶段
D.高中阶段
8.语文、数学和外语是
【
B 】
A.知识类学科
B.工具类学科
C.技艺类学科
D.实践类学科
9.校风的中心是
【 A 】
A.学风和教风
B.班风
C.教师形象
D.领导形象
10.构成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是
【 A 】 A.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和课本 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
D.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11.教学设计最先要考虑的要素是
【
A 】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学生情况
D.教学评价
12.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要素是
【 C 】
A.教学内容
B.教学对象
C.教学目标
D.预期效果
13.学生的非认知心理因素包括
【 C 】
A.身体的健康
B.知识、智力等
C.情感、兴趣、态度等
D.能力和技能技巧
14.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源于
【 A 】
A.奥苏贝尔
B.布·鲁纳
C.皮亚杰
D.杜威
15.“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独立
学习的技能”,是学习方法指导的 【
A 】
A.目标
B.内容
C.过程
D.原则
16.一个学生平均每天用于主干活动和辅助活动的学习时间及所完成的全部学习A 】
A.学习活动总量
B.学时
C.学习强度
D.知识学习量
17.品德的基础是
【 B 】
A.道德意志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8.人的整体素质赖以生成的基础是
【
D 】
A.文化素质
B.审美素质
C.心理素质
D.生理素质
19.一个社会全体居民为着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规则是
【B】 A.职业道德
B.社会公德
C.文明规则
D.道德规范 20.“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体现了哪个德育原则?
【 B 】
A.因材施教原则
B.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C.疏导原则
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 ABC
】
A.递进关系
B.转换关系
C.互补关系
D.制约关系
E.适应关系.22.学生是一个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意思是指
【 BCD 】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C.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D.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E.学生是能动的人
23.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有
【
AB CD】
A.了解学生的需要
B.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C.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D.建立教室常规
E.维护教师尊严
24.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包括
【
AB CE】
A.作业
B.辅导
C.讲座
D.补课
E.参观 25.下列选项属于品德评价中奖励的有
【
ACE 】
A.赞许
B.劝戒
C.奖赏
D.训导
E.表扬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6.教育
27.课程
28.必修课
29.教学设计
30.教科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31.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
32.简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分)33.论述知识学习的过程。
34.阅读下列案例材料,回答问题。
刚刚泛读完课文,我发现后排的女生尹洋在偷偷地写什么。我不动声色走过去,原来是一张小纸!展开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班上一个男生的名字,还有几句稚气的话„„我忍不住笑了,这些中学生,真是人小鬼大!我这一笑不打紧,全班学生的好奇心都被激起来了,特别是几个调皮的男生,大声喊着:“老师,念出来!”我瞟了一眼尹洋。这是一个很秀丽可人的女孩,学习成绩也不错的。只见她埋着头,脸涨得通红,多半已准备接受即将到来的难堪了。我转过头来望着全班同学,他们都安静下来齐刷刷的望着,十四五岁,真是好奇的年龄,尤其是传纸条这样敏感的话题。“其实是两句再普通不过的话”,“听毛主席的话,做一个好学生!”轰的一片笑声!当然也不怎么相信的,但谁都没有在追问。
这堂课很顺利地上完了,只有尹洋显得不太专心,先是不停的摆弄那支刚刚用来写纸条的钢笔,后来又在写写划划,但我没有打扰她。下课后,尹洋追了出来,塞给我一个小纸条,什么也没说就跑开了。展开纸条后,几行端端正正的字出现在眼前——“黄老师:你是我所见过的最聪明最美丽的老师,我一定会记住你对我的希望:听毛主席的话,做一个好学生!学生:尹洋。
35阅读下列案例材料,详细分析案例中运用了哪条教学原则,结合案例谈谈该教师如何
贯彻这一原则?
我教《沙漠里的船》一课时,一个名叫颜江武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书上说,骆驼的嗅觉灵敏,不论什么地方有水,它都能找到,我看有些不科学。水是无色、无
味、无臭的液体。水既然没有气味,那骆驼怎能嗅得到呢?”我肯定了这个问题提得
好,并鼓励大家谈出自己的看法。不一会儿,一个同学满有把握地说:“有水的地方空
气湿润一点,无水的地方干燥一些。如果骆驼的鼻子感到舒服,就知道哪儿有水。”有
的说:“空气湿润和干燥,骆驼的鼻子很灵敏,可以凭感觉判别出来。”后来,颜江武同
学的《骆驼“嗅”不到水源》发表在《小学生科普报》上,引起了一些小读者的兴趣。
第五篇: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手段是()。A.人自身的活动 B.实物 C.标本 D.说教
2.一般而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问题 D.教育规律
3.建国初期,下列哪一位前苏联教育家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产生的影响较大?()A.赞可夫 B.巴班斯基 C.凯洛夫 D.阿莫纳什维利
4.()提出了设计教学法。A.杜威 B.华虚朋 C.柏克赫斯特 D.克伯屈
5.以“教育的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是()。A.古代教育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6.教学过程具有间接性,主要指的是学生()。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 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7.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A.惟一选择
B.内容 C.途径 D.基础
8.“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9.“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把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是华生在《行为主义》中的一段话,它低估了()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11.如果一个测验反复使用或以不同方式使用都能得出大致相同的结果,那么这个测验()。A.信度较好 B.效度较好 C.区分度较好 D.难度适中
12.《学记》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观点,体现了()。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3.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教育。A.政治立场和观点 B.政治思想品质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D.品德
14.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5.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_____、_____等不同的解释。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对______和_____的控制。3.国家学制系统中学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______。
4.义务教育是国家用_____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______学校教育。5.所谓国家课程,是由_____编制和审定的课程。
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体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是有限度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具有____。
7.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____。
8.瑞士教育家_____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9.先秦时期,以____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10.《孟子》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这里的庠、序、学、校是指_____。11.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主要有_____。
12.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日益揭示出受教育者的_____,从而使教育活动更符合这种规律,扩展他们的受教育能力。
13.基础教育新课程理论的基础是_____。
14.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我们称为_____。15.所谓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____。
16.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_____和______基础之上的教育家。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2.小学阶段课程性质的特点是什么? 3.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哪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4.简述义务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5.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6.简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及其教育作用。
2.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网络的发展,有些人开始提出所谓“学校消亡论”,认为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便利,学生完全可以在家中通过互联网并在家长的帮助下接受教育,而不必到学校去。近年来,美国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家庭学校,(home—school),有些家长认为学校不能提供他们的孩子所需要的教育,因而不把孩子送到学校,而是在家中由自己担任教师,借助互联网等的帮助,对孩子进行教育,这种现象引起很大的争议。
结合教育学的知识,请说说“家庭学校”,的出现,对学校教育改革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或要求?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从教育史上看,最早的教学手段就是人自身的活动,如口耳相传、示范、模仿、练习,但主要通过语言,也包括表情、动作、形体等进行。
2.C[解析]教育学是关于怎样培养人的一门科学,而要解决培养人的问题,就势必会在解决培养人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产生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当人们体会到某些教育事实对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人的发展有某种意义,但还不了解它,同时又想知道它,弄清它,而决定去研究它时,这样便构成教育问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达到这个水平时,即把教育问题作为教育学的对象时,教育学就产生了。”因此,教育学的研究最根本的对象就是教育问题。3.C[解析]新中国教育学发生、发展既得益于我国学者对它的积极主动的探索,又与20世纪50年代初前苏联社会主义教育学的导入有着深刻的关联,特别是凯洛夫的《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4.D[解析]设计教学法,是以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说和杜威的实验主义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而创立的一种教学构想。创始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哲学教授、杜威的追随者克伯屈。
5.D[解析]自19世纪50年代似来,世界上出现了各种不同流派的教育学,赫尔巴特教育学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教育进入了多元化阶段。
6.B[解析]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要遵循一般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要经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即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这就是教学过程的间接性。
7.D[解析]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时知识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向学生介绍关于归纳、演绎、解决问题等思维方法的知识,就是把心智操作的方式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断等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
8.A[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包括美观、朴素、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净化美化校园等。
9.A[解析]遗传素质对于人的身心发展来说,是具有一定的作用的,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
10.C[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11.A[解析]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程度。
12.B[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学记》还说:“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教师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则师生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学生才能感到学习容易;启发而不包办,学生才会自己钻研思考。能做到师生融洽,使学生感到学习容易,并能独立思考,可以说是做到了善于启发诱导了。
13.D[解析]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14.C[解析]一个优秀班集体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
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
15.B[解析]学科活动是一种学科性的课外学习和研究活动,一般按学科分别组织活动。这类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
二、填空题
1.外铄论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教育对象 教育影响 3.小学
4.法律形式免费 5.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6.双重性 7.外部条件 8.裴斯泰洛齐 9.墨翟 10.学校 11.考查和考试 12.身心发展规律
13.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
14.儿童中心主义 15.心理特征 16.伦理学 心理学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2.[参考答案] 我国小学阶段课程的基本性质,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和可接受性。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基础。
(1)普及性。小学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的基础教育,应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因此,小学课程应适应儿童发展的不同需要,保障学生法定的受教育年限,教育质量要符合国家基本标准。
(2)基础性。小学教育是为每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因而它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不能被扩大、拔高。
(3)发展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应有 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
(4)可接受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3.[参考答案](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4.[参考答案]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意义:
(1)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2)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3)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5.[参考答案]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个体同一个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均衡的。例如人的身高、体重在不 6
同年龄阶段发展速度不同。
(2)个体不同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有些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为成熟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由于社会发展对个体要求的提高,学习年限延长,独立生活和工作期限后移,使人的心理成熟、社会性成熟相应后移;由于食物营养的改善、社会文化的影响,个体生理成熟的年龄相应提前,从而使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得更为突出。6.[参考答案](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四、论述题 1.[参考答案](1)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班集体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①明确的共同目标。这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⑦一定的组织结构。健全的班集体通常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维持和控制着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完成共同的任务和实现共同的目标。
③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这是班集体完成共同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保证。
④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在集体中,成员之间在人格上平等,在思想感情和观点、信念上一致;成员个体对集体有自豪感、依恋感、荣誉感等肯定的情感体验。(2)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①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在良好的班集体中,学生会感受到集体对他们的关心与尊重,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极大的强化。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
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2.[参考答案] “家庭学校”的出现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教育要勇于创新。教育形式要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要不断拓展和完善学校教育制度,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地位,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既重视青少年团队精神的塑造,又注重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
(2)观念层面应该革新。从上述材料中也可看出,“家庭学校”对学校教育也形成了一定的挑战,正是由于学校教育存在着种种弊端或者缺漏之处,致使家长会选择“家庭学校”的方式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教育。也凳出反映现今学校教育效率低下、质量不高,学校提供的教育无法满足时代进步的需求,从而需要对学校教育进行进一步的革新,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也满足不同家庭对学校教育的需求。
(3)技术手段上要革新。在学校教育的手段上,可以大量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诸如多 7
媒体和互联网,让学校教育在技术层面上不落后于时代的脚步。利用这些教学方式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改进教学质量,也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学校教育的突破口和教学的亮点,改善学校的形象,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会加强。同时,也应加强教师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上的培训,让教师能够充分地掌握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实践中能够很好地运用于教学,最终改善学校教育的质量。
(4)提倡素质教育。应继续坚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加强德育教育,改变重智育,轻德、体、美育的倾向,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和美育,倡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改革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习和成长、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让学校教育逐渐符合家长对其的期待和愿望,让家长明白学校教育是一种不可以取代的教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