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的研究

时间:2019-05-15 05:3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的研究》。

第一篇: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的研究

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的研究

摘要:在农村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学生地理思想的培养,使地理思想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注重应用,锻炼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这对学生学习生活化的地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思想包括:人地关系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地理综合性的思想、因地制宜的思想。

关键词:农村地理教学;地理思想;地理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067―02

一、人地关系思想

1.人地关系思想的阐述

人地关系思想是地理学科的核心思想。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人地关系”中的“人”包括人类的生存、生产及社会交往活动,而“人地关系”当中的“地”是指自然环境的整体;“人”与“地”的关系就是指人类活动的表现形式与自然环境整体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在农村地理教学中要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让学生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地理现象。

2.人地关系的思想在教材中的体现

在《全日制普通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实验稿修订版)》中,中学地理教学对可持续发展做了系统的概括。大纲指出: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人地关系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主线,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可见在面对人地矛盾紧张、生态破坏、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时,学生会站在何种角度思考,了解知识本身所蕴含的人地协调的思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是从世界看中国,在了解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后,也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空间的占有率,包括现今城市住房扩建、道路修建占据了大量土地,农村户口分地政策以及过去的计划生育政策到现今部分城市的二胎政策等热点的信息,与学生进行探究思考,使教学“亮点”与社会“热点”相互融合,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3.人地关系的思想在教材中的案例分析

在面对“地对人”的影响与“人对地”的影响时,教师应该在案例讲解中理清思路,由于地理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环境,对于人类生存起到非决定性作用,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起到绝对性的作用。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白:一是有了自然环境这个前提,不一定有相应的社会经济活动,即“有此未必有彼”;二是在特定场合,自然环境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决定性影响,即“有彼未必有此”。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阐述

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发展思想的产物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由于这种危机感与压迫感,可持续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1987年,受联合国委托,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WECD的成员们把经过4年研究和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交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模式。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基础的发展,作为一种发展应坚持以下原则:可持续性原则、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协调发展的原则。实现经济上互利、社会上互助、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教材中的体现

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的核心观点。当我们面对与自然的关系时,要了解什么是合理、恰当的行为,什么是我们应当担当的义务。在地理教材中,我们要有环境伦理观念,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资源的永续发展。我们要坚持以下原则:可持续性原则、代际公平、代内公平、环境与发展的有机结合。在农村地理教学中,要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在坚持生态平衡、社会的公正公平与人类对自身发展的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实现对理论的理解与教学内容相互结合与渗透,形成中学地理的基本教学框架与教学模式。

3.可持续发展在教材中的案例分析

农村中学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过程中,在结合教材的同时也要融合具有乡土气息的素材,在美育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感态度和高尚的审美理念与价值观,在教育过程中以对家乡“小家”的人美、物美来实现对“大家”环境的关切与热爱。在现行(人教版)中学地理教材中,乡土地理部分的内容包括:了解当地自然条件与资源利用现状,了解承担对自然资源与生态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并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与实践活动。

三、地理综合性思想

1.地理综合性思想的阐述

综合性作为学科最重要的特性,一方面反映学科研究对象和内容的综合性,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完成对象和内容的研究,在方法上要有多种的技能和手段。

2.地理综合性思想在教材中的体现

地理学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互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复杂性,所以对地理问题的讲解方面要做到定性与定量集成的方式,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性的思维。在教材中体现的综合性是由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的,人文与自然地理要素要相互结合。

3.地理综合性思想在教材中的案例分析

中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中,在对聚落的选择上考虑了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水资源丰富,工农业生产比较迅速,聚落分布相对密集,而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四、因地制宜思想

1.因地制宜思想的阐述

因地制宜中的“地”包含的内容具有广泛性,根据其研究范畴不同可以分为土地、自然环境及人类密切相关并有地区差异的地理环境。所以,因地制宜要根据具体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差异选择相应的农业类型,扬长避短,是地理学因地制宜的意义所在。

2.因地制宜在教材中的体现

为了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思想,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知识渗透的过程中,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以学生的理解与思考为前提,以学生的经验与感受为基础,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现状,自主探究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教学进程中要拟建学生对知识线索的概念图,根据区域的差异分析出资源与发展条件的差异性,从而使农业发展类型的可能性与长久性也不尽相同,同时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扬长避短的措施,最终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环境。

3.因地制宜在教材中的案例分析

中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中,以现今农村农业发展的产业类型为例,结合因地制宜的正、反两个方面,增强学生对本地资源与因地制宜重要性的认识。正面例证有助于学生懂得什么是因地制宜和实现因地制宜的合理措施,使人地关系达到和谐发展;反面例证使学生理解违背客观规律造成的危害与后果,并采取相应的补偿机制与生态治理,使学生对因地制宜观点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层面,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业生产,热爱本地的资源产业,为家乡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澄,樊杰.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6[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龚建华,承继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03).[3]袁孝亭,王向东.重视地理学科的核心能力与地理观点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3(10).[4]刘振明.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J].道德与文明,1999(04).[5]刘盛佳,吴传钧.人文地理思想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说[J].地理科学进展,1998(03).[6]朱海燕,潘燕.试论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与差异性[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06).

第二篇: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手段

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手段

庞艳辉,徐宝芳,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教学论实验室。(呼和浩特 010022)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指出:“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我国从2001年开始地理新课程改革,其基本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地理素养一般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与经济活动及个人决策所需的地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简言之,地理素养就是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思想与地理方法。而要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地理教师就要更新地理教育观念,不仅传授地理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笔者通过对《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及CNKI收集的有关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的相关论文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课程改革七年来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和实施所取得的成绩与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的主要成果

1.中学地理教学中涉及的地理思想与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文献分析,中学地理教学中涉及的地理思想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种:(1)人地关系、空间观和因地制宜观;(2)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观、空间观和因地制宜观[4]2;(3)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在那里?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产生了什么作用?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4)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关系、综合性、地域性、系统性、双重性(文、理性)和实践性。笔者认为上述四种观点都不同程度地揭示了地理思想,但如何科学、准确、全面地阐述地理思想还需要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贯彻地理思想的主要任务是以人地关系为核心,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即人地协调观,也就是今天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观,具体包括: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灾害观、地域性观点、地理综合性观点、地理空间观和因地制宜观等。

关于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观点:(1)地理观察法、野外调查法、区域比较法、区域综合分析法;(2)地理实验或观测、地理野外考察、地理社会调查、地理文献研究、地理畅想论证、地理思辨探究和地理建模规划。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基本上概括了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地理方法,只是需概括得再全面些,比如应该强调地图法、3S技术等地理方法,同时新的地理课程改革也特别强调地理方法的培养。

2.地理教育界已经开始重视地理思想与方法的实施研究。

首先,国家通过地理课程标准已经明确了地理思想与方法是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内容,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都对地理思想与方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次,新编的初高中各种版本的地理教材中均重视了地理思想与方法方面内容的阐述。第三,地理教育研究人员已开展了地理思想与方法实施途径研究,如夏志芳探讨了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褚丽娟和梁万库等人也探讨了这方面问题。第四,中学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探讨了地理思想与方法实施途径问题,如崔准等试图在高三地理知识整体构建中贯穿地理思想,鲍国达提出“定性”与“定量”结合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体现了现代地理科学研究的思想与方法。

虽然地理教育界已经开始了地理思想与方法实施途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有关实施的研究还需要深入,广大中学地理教师对此重视的程度还有待提高。

3.系统的思想是自然地理的重要思想。

运用系统理论的思想研究自然地理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如孙九林认为“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地幔和地核等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密切联系而相互作用着的整体,是一个所有的组成要素处在相互作用之中的动态系统”。张纪林认为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盛惠宾运用关系图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杨国栋等比较分析教材中自然地理环境主要要素,认为气候、水文、地貌、土壤和生物等五大要素构成了自然地理系统。正如陈启洪所说“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来认识和分析地理环境,把地理环境看成一个庞大的系统,是当今地理学重要研究方法与学科思想”[5]20。

4.区位论的思想是人文地理的核心思想

一些文章中明确提出了“区位论”思想与方法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如刘希信等认为“高中地理课本新增加的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邹少华也认为“高中地理教材有关人类空间活动的章节中贯穿了区位理念”。赵学民也指出“区位问题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中学地理教师还对如何分析区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如朱立新等人构建了区位分析的一般模式,即从自然与人文两大要素分析区位。可见,区位论在人文地理内容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蕴涵其中的地理思想。

5.综合分析法与比较法是区域地理的重要方法。

综合分析法与比较法是区域地理教学的重要方法,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与综合性。如朱雪梅等提出“地理学科思想是区域地理复习的理论支撑”。而区域特征是区域地理核心知识,运用综合分析法学习区域特征的研究比较成熟,具体思路与程序为:明确区域空间范围-综合分析区域自然特征-综合分析区域人文特征-归纳区域特征-区域利用评价。刘国谱认为“有比较才有鉴别,区域特征的特点决定了比较法是探究区域地理基本特征的重要方法”。李宗录也认为“通过比较,就可以让学生准确地掌握各地理区域的不同特点”。高春媚等也指出“抓住区域主要特征,经常运用比较方法”。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已经注重运用综合分析法与比较法构建区域地理知识体系,并探究教学策略。

6.地图法是研究最深入、最广泛的地理方法。

有关地图法的文章非常多,《地理教育》中还专门设有“地图世界”专栏,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学者们在地图的重要性与作用、地图的教学方法、地图的绘制和地图学习评价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关于地图重要性与作用的研究,如高霞认为《地理的“命脉”——地图》;李晴认为地图是教学的专门语言、常用工具、信息库;张桂兰等认为“地图是和课本文字同等重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陈莉提出运用地图教学,培养学生视觉——空间等智能;饶水平等提出利用地图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逻辑思维等。刘桂侠等结合脑科学、心理科学,提出发挥地图表现空间信息的优势,提高学生空间认知和定位能力,构建空间位置概念。

关于地图教学方法的研究,崔超英提出在地图上寻求地理规律的方法;杨士军等提出读图分析方法等;还有各类地图的教学方法,如等值线地图、区域微观图的判读,教学方法多样。

关于数字化地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胡建民等对电子地图进行研究,并应用于地理教学,体现了构建基

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理念。

关于地图学习评价的研究,如张志霞的《地理应考入场券——地图空间定位》一文阐述了地图学习评价的有关问题。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学地理教学中关于地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意识薄弱。通过文献查阅发现,研究中学地理的地理思想与方法的文章比较少。地理教与学的方法有两大方法论基础:一是地理科学方法,二是教育科学方法。可见地理教与学的方法要受到地理科学方法的制约,目前虽然地理教师和学生已潜移默化地运用着某些地理方法,但自觉地将地理研究方法转化为地理教与学方法的意识还不强,有关地理学家思想与方法转化为地理教与学的思想与方法的文章还凤毛麟角,仅发现高建军所作《赫特纳地理教育思想评介》 一文,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地理教育研究人员在这方面的研究意识也比较薄弱,亟待加强。

2.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内容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内容虽然多种多样,但对于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内容的系统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究竟中学地理教学中应体现哪些地理思想与方法还需要深入研究,明确地理思想与方法的内容是开展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教学的基础。

3.中学地理教材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力度不够。目前研究地理教材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的文献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地理教材中学科逻辑与学习逻辑关系研究,如韦志榕认为学科逻辑能够反映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内涵,是通过学科知识结构体现的。第二类,地理教材中地理思想的体现研究,如韦志榕提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反映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有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区域联系及影响等。第三类,地理教材中科研方法的统计研究,贾明灯对地理教材中科研方法做了粗略统计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笔者认为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地理教材中地理思想与方法,因为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工具,一本好的地理教材可以将地理思想与方法巧妙的渗透其中。因此,要深入挖掘地理教材这方面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发挥地理教材的育人功能。

三、进一步加强中学地理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与教育的建议

1.加强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意识,树立地理思想与方法教学观念。了解和掌握地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中学生必备的素养。地理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地理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核心就是地理问题的发现与提出、地理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地理成果的表达与交流,而这正是地理方法的体现。地理思想与方法的教育可以满足这些能力的培养。为此,要重视地理学的认知价值,要学习地理学的思想与方法;了解地理学家是如何进行地理科学研究工作与思维的;挖掘地理课标和地理教材的地理思想与方法方面的价值。要加强学习与训练地理学的方法,必须加强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意识教育工作,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地理,不仅要学习地理理论知识,更要学习地理理论知识所蕴含的地理思想与方法。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地理思想与方法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因此,需要开展地理思想与方法的内容研究、教学方式方法研究和评价研究等工作。在研究的基础上,逐步使人们确立地理思想与方法的教学理念,从而使地理教学发挥其学科的应有的教育价值。

2.多层次、多角度开展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方法多样,高培英运用经验总结法与行动研究法;洪婷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行为研究法;陈启洪运用文献法与行动研究法;刘冬花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方法。但是,笔者认为研究方法还缺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目前研究者所用文献主要包括教育类书籍、《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和地理教材等,缺少对地理思想与方法类专著的研究,应将研究文献全面化;渗透途径不仅包括学法、教法,还应培训地理教师专业素养,使教师队伍专业化;编写地理教材时,将地理思想与方法同教学内容完美结合,使学科逻辑与学习逻辑一体化;开发地理课程资源,开展地理专家在中学的专题讲座活动,使研究与教学同步化;吸收国外优秀研究成果等,多层次、多角度开展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

3.深入研究中学地理教材中的地理思想与方法,更好地发挥地理教材的教育功能。把握教材所体现的地理思想与方法,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分析教材,为此,地理教育研究人员与中学地理教师有必要开展地理教材中地理思想与方法体现研究,这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教材,传授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也有利于

促进地理教材的建设与发展。

总之,需要让学生感知地理学视角,掌握一定的地理思想与方法,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用的。基于地理学科强大的地理思想与方法教育功能,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了适应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中学地理要全面贯彻地理思想与方法教育

第三篇: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研究问题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研究问题

1、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查阅文献,说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要素及其影响;

根据所查阅的文献书籍:(1)《新课程地理教学设计研究的十年发展》(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丁俊新)一文中:皮连生认为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是“制定教学目标、进行任务分析、选用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评价”;袁孝亭也认为一个成功的地理教学设计必须包含这四个要素。

(2)陈澄教授主编的《地理教学论》一书中,第六章地理课堂教学论中,他认为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学方法和媒体设计、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设计、地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五个方面。

(3)在李老师主编的《新理念地理教学论》中,完整的地理教学设计包括武大要素:即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而在李老师主编的《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中》关于地理教学设计要素,又将地理教学设计细化为八个方面,即背景分析细化为对课标的解读、学生学习需要分析和地理学习内容分析。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地理教学设计的要素包括“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情分析、地理教材分析,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学方法设计、地理教学媒体设计、地理教学过程设计和地理教学评价设计”八个方面。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对地理教学设计的影响:

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师开展地理教学活动的依据,它具有指导性、权威性和教学性,所以,对地理课程标准是解读为地理教学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方向。

学情分析对地理教学设计的影响:

在进行地理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知道学生的学习起点,因为对学生学习需要的分析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以学情分析对地理教学设计有重要影响。

地理教材分析对地理教学设计的影响:

地理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资源,也是地理教师实现地理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只有对教材的透彻和详细分析后,才能对地理教材进行选择、改造和加工,从而转化为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对地理教学设计的影响:

地理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功能: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和实施教学。制约教学系统设计的方向,也决定着教学的具体步骤、方法和组织形式,有利于保证教师对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自觉控制,其具有“导学、导教、导测评”。评价功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激励功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激励学生学习。反馈功能:帮助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的过程。

地理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它关系到课堂的方向和高度。因此,地理教学目标决定着地理教学活动的方向,统率着地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选择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依据,也是评价地理教学效果的依据。

地理教学方法的影响:

地理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它能够引导、调节教学过程。正确的地理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技能; 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的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适合的地理教学方法有利于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地理教学媒体的影响:

地理教学媒体是承载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工具和载体,有利于突破地理教学难点,高效率的促成学生认知的形成。

地理教学过程对地理教学设计的影响:

地理教学过程是一节地理课堂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学设计的主体,关系到教学实施效果的好坏,也决定着能否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好的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它的设计合理与否影响着地理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率的高低。

地理教学评价的影响:

地理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把握地理教学现实状态,并获得地理教学的反馈信息,促使地理教学按正确方向有序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

2、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查阅文献,说明影响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在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中地位。

(1)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中来看,三个维度“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中,共有十四个领域,教学设计属于专业能力维度中的第一个领域。可见,教学设计在中学教师的专业标准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所以,在中学地理学科,地理教学设计在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地位中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以下就从一些从事中学地理教学且具有丰富经验的地理教师和研究地理教学领域的学者和专家的观点中来看,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在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

(2)在王树声老师的《中学地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讲到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十大能力中:

其中前四条: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教材分析); 设计教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教法设计);观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学情分析);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这四条都是教学设计中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在地理教师的专业能力中有重要地位。此外,他还讲到。。(3)在李老师的《新理念地理教学论》第十一章论到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基本要求中的第一条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是专业教师,这表明地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对地理教师是非常重要的,而地理教学设计则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还有李老师在《“能力为重”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这篇文章中,讲到地理专业能力体现的六个领域中,地理教学设计是第一个,所以,地理教学设计在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中有重要的地位。

(4)在袁孝亭老师的1997年发表在《中地参》中的一篇文章中《地理教师的十大教学能力及其要求》中也讲到“分析和组织地理教材的能力、优选和运用地理教学方法的能力、设计和调控地理教学过程的能力等,这都是地理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体现。

2、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查阅文献,说明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的基础。(1)地理课程标准基础

(2)理论基础

A、系统科学为有效整合地理教学因素提供指导(系统理论)B、地理教学理论是地理教学设计的最直接理论来源(教学理论)C、应用学习理论,引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习理论)D、应用传播理论,提高教学效率(传播理论)

(3)学科内容和学情基础

新课改要求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之外,还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及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对教材的研究,了解地理学科内容及其背后的价值观也是进行地理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此外,学生的学习需要情况也是在进行教学设计中考虑的重要基础之一。

第四篇:地理教学思想 学习心得

附:学习心得

读《教海求索50年—王树生》学习心得

还记得大学即将毕业的前夕,和我们敬爱的老师依依惜别之时,老师给我们这些即将走上地理教学第一线,即将成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的学子们提出了一个即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如何解释“地理”这个名词,顿时无语,对于我们这些天之骄子,整整四年,都在和地理打交道,但是一直也没有真正的想过,地理究竟是什么?而我们即将面对的是几十双求知的眼睛,我们要教给他们什么?

转眼间,我已经在中学地理教学的岗位上工作了十年,每当我迎接一批批的新学生时,我就会想起老师离别前提的问题,并把这个问题提给我的学生,让他们自由的发挥,然后我再给与总结,把我对于这个学科的理解,告诉我的学生。十年,相对于王树生老先生的五十年来说,时间短暂的多,对于地理的理解,我还远远不够。因此,暑假期间,认认真真地拜读了王老先生的著作,颇受启发,原本以为自己快要爬到山顶上了,但是放眼看去,山外还有更加雄伟壮丽的山川!

十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中学的地理教学究竟要教什么?王先生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即地理教育观。如果一名地理教师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清,就会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在地理教材和教学内容上,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加工,善于使教材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内容。对中学地理教学过程,要进行整体优化,重视师生、教材、环境等多因素积极作用的发挥,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而不是仅局限与具体方法的运用。地理课堂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教师而言,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深刻的理解,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以及对学习方法的指导,都应该称为一名地理教师的努力方向。“学会容易会学难,会学的关键在会想”,这是王老先生几十年教学经验的高度概况,培养能力与学法指导最能反映一名教师的教育观念、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自古以来,我们会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那些知识渊博的人。而我认为,地理教师除了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外,还要让社会了解地理学科在育人等方面的作用,承认其科学价值,地理教师自身要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意义,深刻理解地理教育的价值,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进一步从全球视野、人类未来的角度,与环境质量、公民素质相联系,放眼世界前进趋势,立足中国的 1 持续发展,从中找准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和体现生命价值的作用点。

地理教育在中学学习阶段乃至人类发展中究竟有什么作用?早在90年代初期,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向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公布了一份国际性专业教育文件——《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宪章的内容提到:“„„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要解决我们世界面对的主要问题和困难,需要全人类世世代代的全心投入。下列问题具有很强的地理成分:人口增长、粮食与饥荒、城市化、社会经济差异„„生物灭绝、砍伐森林、土壤侵蚀、荒漠化、自然灾害、气候变暖、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的有限性与增长的极限„„上述困难和问题向有志于给人类的希望、信心和能力,以建设一个美好世界的地理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挑战。”宪章中还提到:“意识到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关注地理教育在世界一些地方受到忽视而在另一些地方则缺乏组织和连贯性的现象„„”联系到我们中学的地理教育,虽然《宪章》公布将近二十年了,但是仍然处于“忽视”和“缺乏组织和连贯性”的状况,地理学科被认为是“副科”、“小科”,我的学生曾经在课堂上大胆的向我质疑,“学地理有什么用?”对于刚刚升入中学的学生来说,我非常钦佩这个学生的勇气与直率,但是我也从他的语言与神态中读出了另一层含义——学地理没有什么用处!多么可怕的想法,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他的头脑中形成的“有用”与“无用”标准又是什么?我想,任何一个在中国成长起来的人都知道这个“标准”是什么!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对地理学科的地位应该有正确的认识。中学地理学科是中学课程中唯一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学科,是各学科中唯一以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为内容的学科,重在地理学科能力,树立空间与时间观念,训练地理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从经济、社会、生态及道德等方面理解和认识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第五篇:中学地理教学中公民意识培养的研究

中学地理教学中 公民意识培养的研究

长春市第十七中学

马 春 梅

[摘要]公民意识教育是一个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的教育课题,它和多学科有着不同的结合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公民意识教育的结合点更多、更为突出。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人类跨入21世纪。全球化对地理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要求地理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公民意识。目前,地理界普遍认识到“地理教学必须适应时代,面向世界”,强调地理教学要“增强公民意识”。新世界之初,我国《地理教学大纲》围绕着公民意识,使中学生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知道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本论文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在新的形势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重视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中学地理;教学;公民意识;培养 [正文] “公民意识”是随着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文化理念和价值

观念。公民意识不仅是一种理性自觉的主体意识,同时还是一个反思的意识。真正的成熟的公民意识,不仅表现在公民具有独立的理性意识,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性来思考问题上,同时也表现为公民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批判意识,能够在自我批判与社会批判中完成作为世界、作为国家中的一个公民的真正使命。

一、地理学角度的公民意识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指出:“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我国从2001年开始地理新课程改革,其基本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地理素养一般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与经济活动及个人决策所需的地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简言之,地理素养就是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思想与地理方法。而要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地理教师就要更新地理教育观念,不仅传授地理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

中学地理教学中涉及的地理思想意识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种:

1、人地关系、空间观和因地制宜观;

2、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观、空间观和因地制宜观;

3、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地那里?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产生了什么作用?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

4、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关系、综合性、地域性、系统性、双重性(文、理性)和实践性。上述四种观点都不同程度地揭示了地理思想意识,但如何科学、准确、全面地阐述地理思想意识还需要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贯彻地理思想意识的主要任务是以人地关系为核心,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即人地协调观,也就是今天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意识,具体包括:爱国意识、乡土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人口意识、灾害意识、地域性意识、全球性意识等等。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公民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这门科学力图阐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规律、世界和中国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是在新的国际环境、国内条件下,与改革开放的国家总决策配套的带有全局性的教育战略决策。“面向现代化”要求教育正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为国家的现代化事业积蓄后备力量。“面向世界”,要求教育与国际教育发展的进步潮流接轨,教育要为“世界的中国”培养人,培养在开放的中国和世界范围内交往竞争、开拓创新的中国人。“面向未来”,要求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高瞻远瞩,“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

“三个面向”既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21世纪祖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人才必备的素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重视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就是要培养

具有改革、开放意识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具有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公民意识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地理教学必须结合实际,通过实践,开展直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地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要能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地理教学中实施公民意识教育体现了地理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地理教学必须从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加以考虑,以提高公民意识。地理课的教学,必须突出它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学好地理,为学生将来进一步深造或应用地理知识参加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要以人为本,全面、深度探究地理知识,全面提高学生公民意识,促进社会发展,这是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公民意识教育是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

公民意识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素质教育带来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场自我革命。归根到底,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从深层次上看,健康的身心是学生全面素质的载体和组成部分,良好的学业是学生智力技能和实践技能的综合反映,完善的人格是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集中反映。全面育人,育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把学生身心、学业、人格的和谐发展放

在现实教育中去思考。精心呵护学生在有限年限中的身心发育、学业发展、人格完善,教会学生做人,树立他们的责任和义务意识,强化他们的民主、法制和平等观念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

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出了一个“加强”和一个“关注”,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这里,空前

突出了课程内容的发展性、现实性和生活化,赋予静态的课程内容以新鲜的时代气息,能被学习主体的生命体验和心灵感悟所激活,使作为课程学习主体的人与作为课程内容的客体这两者之间完全融合,真正使课程内容成为青春生命生长与发育的精神沃土。这为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提供了契机与条件。而地理学科是培养 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学科。

《地理教学大纲》中就明确指出了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

1、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当代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2、培养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独立的判断和适当评价。

3、有助于促进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国策的认识,增强爱国情感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在《中国21世纪议程》第六章——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教育建设行动中写道:“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地理课程中纳入资源、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内容;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21世纪中学地理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让学生学会如何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达到利己与利他、当代与后代、自律与互律、环境与发展的平衡,如何实现资源配置与区域协调发展,并将建立全球发展的环境伦理道德体系。

因此,加强中学的地理课程改革,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公民意识,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三、中学地理教学中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

关于公民意识的培养途径,各家强调的重点不尽一致。而现在更多的人认为学校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战场,“学校公民教育主要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对青少年进行公民教育,将青少年培养成一个具有现代法理型的合格公民。而这一教育过程,就是指导青少年掌握公民知识、形成公民意识、养成公民行为及培养公民能力的过程”。

地理作为内涵丰富的社会科学,对实施公民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地理能帮助学生进入社会,了解本地区的发展,甚至是整个世界的发展;可以促使学生成为一位优秀的公民和爱国者;地理教育是作为世界公民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高中地理教育中的公民教育与其他学科公民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它不是完全针对公民知识的教育和公民技能的训练,而是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公民的素质。针对当代中学生在爱国意识、乡土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人口意识、灾害意识、地域性意识、全球性意识等公民意识方面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一些问题,所以在今后的中学地理教学中应该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公民意识培养。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笔者不仅在必修课教学中开展了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而且还在活动课教学中拓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前提 必修课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主渠道,因而也是实施公民教育的主渠道。高中地理教材中隐含丰富的公民教育的内容,教师要深研教材,明确地理教育与公民教育的结合点,认真统筹规划,结合地理教学,采用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来实施公民教育,使学生在感受地理知识的同时,形成公民意识。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公民教育主要是通过与公民教育相关的地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的素质。因此,地理老师应当充分把握教材内容,挖掘地理教材与公民教育的结合点。

首先,教师要有相关的公民教育的知识和正确的公民意识。公民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质量。教师自己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才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教育。地理教师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还需以下知识:一是对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公民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懂得包括资源、灾害、乡土、人口、环境、区域性、全球性等方面的知识。二是要懂得尊重与理解公民意识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三是要身体力行,言行一致,成为模范公民,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其次,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有目的、有计划地挖掘教材中的公民教育的素材,找准地理教材与公民教育的结合点。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结合点”,精选典型、生动的案例,力求渗透的内容富有感染力和说服

力,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达到理想的目的。[33]

(二)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高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中,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在很多方面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对地理环境,尤其对自然环境的应有公民意识的培养,缺乏对人类社会与生存环境相互影响及相互作用的深刻探讨。因此,当前地理教学中应旗帜鲜明地宣传地理环境与公民意识,强化培养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培养学生关心现实,关心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使命感和危机感,勇于承担社会的责任,服务于社会。地理学的使命,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增强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在地理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进行当地的乡土地理调查,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人口状况、经济形势等等,提出自己的看法服务于家乡,教学中应要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比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可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进行反思,强化公民意识。

2、运用综合的观念分析和提示事物之间的联系,从各方面保护环境,提高物质能量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地理环境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系统,各自然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导致系统的不稳定和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破坏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所以在生产、生活实际中,人们应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事物现象的本质,从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提高资源环境利用率,使资源环境既能满足当前人们的需要,还要源源不断的维持其供应能力,使之走向循环不止、永续利用的良性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发挥和完善组合。

3、以高尚的伦理观念、道德情操和公民意识处理人地关系。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树立新型的高尚的伦理观念道德情操,强化公民意识,正确处理和看待人类发展。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化,伦理学的领域进一步扩展,扩展到了人与自然关系领域,人们应发挥生态伦理学和道德情操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确定新的道德义务和信念,肩负起对自身的生态行为的道义责任,建立新的价值观、资源观、环境观,更加自觉地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使生态系统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和方向变化和发展。提倡合理消费,即绿色消费、适度消费,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和贺年卡,提倡利用再生资源。

4、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促进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人们在工业革命之后,普遍追求功利主义和单纯实用主义,把资源视为财富,强调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主宰和统治,因而产生了20世纪严重的环境问题。人类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并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从而觉悟到需要确立新的发展观和公民意识观,即如果每个人在考虑和安排自己行动时都能考虑到这一行动对其人(包括后代人)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能真诚地按“和谐原则”行事。那么,人类内部及人类与自然之间就能保持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之,要想真正、快速实现我国公民意识的培养,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并很好地与所教学科融合到一起,找到本学科与公民意识的结合点,提高公民综合素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李治德.论公民教育内容的理论框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2]罗越媚.中学生公民素质现状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8期

[3]陈季,张英.中学地理与灾害教育浅谈[J].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8年第6期 第4页 [4]李高山.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意识教育初探[D].[教育硕士论文]2007年

[5]长春市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资料汇编[M].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2002年

下载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地理学思想

    浅析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地理学思想 摘 要:地理学思想对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然而当前地理教学工作者很少涉猎这一研究领域, 这与地理学思想应有的地位和作......

    农村中学地理活动课教学之管见

    农村中学地理活动课教学之管见 [中文摘要]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

    新课标下农村中学地理教学反思

    新课改中农村中学地理教学教师角色转变的反思 莱州市朱桥中学王新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作为农村中学的我也责无旁贷地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来。但我所在的农村中学教学......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1 1、在基础知识上下功夫,用好一本教材,中学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基础知识是学生分析问题的基础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所以,在第一阶段的复......

    中学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中学地理教学工作总结9篇 中学地理教学工作总结1 1、在基础知识上下功夫,用好一本教材,中学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基础知识是学生分析问题的基础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所以,在......

    浅谈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成人函授)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专 业:姓 指导教师:李旭东完成时间:浅谈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地理科学 名:张宏 2013年9月 浅谈农村......

    中学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地位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图占有重要的地位。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工具,会判读地图是学生学好地理学科的重要前提,会运用地图是对学生的现实生活乃至终身发展都非常有用的基本技......

    中学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中学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发布者:李蕾 发布时间: 2011-9-21 9:25:35 比较法是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喜欢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时,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