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探讨
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探讨
摘 要: 开展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选编、分类、运用中学地理案例开展有效课堂的教学实践,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教学价值。地理案例教学法,就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导下,选择相应的地理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突出特点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并强调师生对所提供的案例素材共同进行深入的探讨或者写出有关的详细的研究报告,从而达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关键词:中学地理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5-0138-01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某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被案例情景所吸引并产生了兴趣后,教师再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解答疑难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课堂中,既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独立的思考、分析、比较,研究各类型的问题,进而抽象出一般性的原理、规律,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自己的思路,从而丰富自己的头脑。
一、实施案例教学的效应
1.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切合教育心理学要求
人类的认知规律就是有已知到未知,有熟悉到陌生,有现象到本质,案例教学法正好切合了人类的这一认知的规律。符合了知识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
2.激励学生提高自觉性、能自己独立思考
在案例教学中,不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讨论,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课堂会使干瘪的知识就变得象鱼儿一样的鲜活。在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内容就是让每位学生各自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也可以是争论,以达成大家一致的意见和见解。
3.引导学生从“以知识为重” 过渡为“以能力为重”
现在的教师、相关学者都普遍认识到:知识和能力是不对等的。学习的根本出发点是要重视生活实践、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更是要重视学习效率的。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
4.重视互动交流
案例教学中学生是在主动、自主的情境下进行的。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可以及时给以引导、指点和修正,这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种双向的教学形式下,教师更不断完善自我,加强学习,不断地探索,做学习型、反思型的教师,要具备和形成一定的驾驭课堂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中学地理课堂中优势
案例教学是用案例作为基本的教学材料,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案例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脑、手、眼、口、耳同时得到了训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这才是有效的教学,才会学以致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信息,可以放眼与全人类、全世界进行搜集和获得。现在信息渠道畅通无阻,学生随时都能接触到大量的社会实际现象,通过案例教学能实现从理论转化为实践。对于学生了解认识社会现象、熟悉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和现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提供了给学生探究讨论的丰富的素材资料,学生则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信息,进行自主的阅读,通过阅读获取必要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运用学生自己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综合能力等对案例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从中得出地理本质和具有规律性的理性知识。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案例教学的主动参与以及教师以生动的、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案例作为教学的起点,整个的过程由学生自主的根据案例的信息获取知识和能力。特别是探究性的教学案例,非常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的,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学习潜质。案例生动、形象、逼真,使学生记忆久远,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了。
2.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练,在“做中学,学中做”,这种既动脑,又动手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于此同时,案例教学也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完全不同,案例教学通过案例能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一定程度上说: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往往比能够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更有意义,因为现实的生活是多种多样的,复杂多变的,每一件事情发生的条件、背景、过程、结果都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能够从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中不仅要找出和其他案例的共性的东西,更要学会从案例中找出与众不同的点来加以分析,从而得出的结论是多种多样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开放的思维会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看问题,这样对于地理思维的提高和创新有着积极的意义。”
3.对于学生合作及沟通的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案例教学,从案例的搜集、编写和整理、再到课堂的教学的互动讨论,都离不开师生的协作、交流、沟通与合作。例如:在讲到城市空间结构时,对于“古文物”的处理问题,到底拆与不拆时,教师只提供一些背景的资料,没有倾向性,然后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辩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合作和竞争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如,5.12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了地震的资料片,很多学生是感动的流着泪看了资料片。教师就结合现实的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如何面对地震自然灾害、如何避险,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小结。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由实践到理论的一种学习的过程,符合人类的正常的认知规律,可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实用性。
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服务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案例教学正是从一个个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或者将要发生的以及可能发生的事件入手,从这些现象性的东西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判断、综合、推导,得出地理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再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与之类似的地理问题。所以,案例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归纳、总结、以及动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陈澄,主编.地理新课程教学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二篇:中学地理经典教学案例
一图在手,天下我有
一图在手,天下我有
背景介绍
首先,当今应试教育的制度导致了学生的地理学习态度不端正,初中只要最后通过统一考试即可,根本就不作为考试科目,更有一部分地区并不进行地理考试,只在初一的时候学习一年,而到初三时学科多、知识多,许多学生已经忘记了所学过的地理知识,然而到了高中,学校又会开设地理教学,这使得学生的知识积累出现了断代,学生的基础知识就会非常不牢靠。而且大部分学生对地理课非常不重视,再加课时的不足,就造成了学生的地理知识贫乏,进而形成对地理教育的新一轮冲击。
其次,学生对地理学科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单纯地认为地理学习就是记住一些城市或者国家等一些地理事象的名称,错误地认为在实际生活中意义不大,并且他们不了解现代地理学科中的许多问题其实都是与每个人和整个社会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的。
最后,学生对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或多或少的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以教师注入式的教授方式为主,确实令学生乏味。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学生缺乏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失去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然后影响了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顺利进行。
为了让学生对地理感兴趣并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在对他们讲解《地图》这一节时,我决定要让他们从这里开始喜欢上地理课堂。案例描述
上课以后我说:‚同学们,假期外出旅游的时候,除了带好必要的生活用品外,还有一件东西是必须要带,或者到了旅游景区必须要买的,因为它可以帮助你顺利而快乐的旅游。猜猜是什么?‛说完以后学生们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指南针,有的说雨伞,竟然有一个人说零食。。。这是我看到罗泽胤想说又不敢说,就把他叫起来鼓励他说,‚没事,大胆说吧,错了也没关系。‛ ‚我,我觉得是地图。‛
‚同学们听到他说什么了吗,没错,就是地图,地图可以是我们足不出户就了解中国,了解世界,甚至了解整个宇宙。‛
听了我的话,学生们都很惊奇,觉得我是在说大话,于是我趁热打铁,展示了几幅地图,顺序依次是宇宙图——银河系图——太阳系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保定市望都县航拍图,通过这几幅地图让大家不仅了解了自己现在所处的位臵,更是拓宽了自己的思维,认识到自己生活的地球是多么的渺小,还有更加广阔的世界等着他们去发现。趁热打铁,我让他们在最后一幅保定市望都县航拍图上去找自己熟悉的地方,例如自己的家、学校、医院等。看着这幅图,大家都热烈的讨论寻找,这一个发现了学校,那一个发现了自己的家……在大家找的不亦乐乎的时候我说,‚同学们,地图神奇不神奇?‛
一图在手,天下我有
‚神奇!!‛
‚正所谓一图在手,天下我有,那么大家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幅地图?‛ ‚想!!‛
‚那么咱们先来学习一下制作地图的三件‘法宝’吧。第一个是比例尺,也就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第二个是地图上的方向,在地图上应该怎样辨别方向呢,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第三个是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有文字说明的地理事物名称。‛
由于刚才同学们见识到了地图的‚神通广大‛,而且都迫不及待的想制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地图,所以在这节课剩下的时间里我讲的关于地图制作的方法和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大家都听得聚精会神,一些原来爱走神的同学也积极参与了进来,在这一节课快下课的时候,我留下了课下作业,‚希望大家下课以后可以画一幅咱们校园的地图,明天咱们来比一比谁画的最准确,最漂亮。‛
第二天作业收上来一看,发现大家都很棒,而且其中还有一部分的同学预习了下节课的内容,应用了等高线的知识来描绘学校的假山,虽然对等高线的取值有一些错误,但这种精神令我很感动。这也说明了学生的兴趣大小对于一节课成功与否有着巨大的作用。
案例反思
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感受过程和经历,所以教师应对每一节课的内容都作精心准备和认真备课,再对学生认真指导。最好提前给学生布臵任务去查找相关的资料,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才有话可说。更要给学生精心指导,提供更多的教学信息,确保让学生使用已有经验参与到课堂活动教学当中。
而且教师要指导与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地理课堂活动教学,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创设操作情境,以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能力。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设交流情境,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去探究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学生对问题的确认是去探究的起点,在问题确认后,开始对问题结果进行一系列的猜测预测等等,进而自然形成了‚探究式‛的学习。
为了能让学生在地理课堂活动教学中能做到想说、能说、会说,教师就必须要精心准备并且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提示与鼓励,这样学生才能感到有趣,才会有兴趣去学习去探究,才会积极参与进去,这样的一堂课才算成功。案例附件
一图在手,天下我有
宇宙图
银河系图
太阳系图 世界地图
一图在手,天下我有
中国地图 望都县航拍图
第三篇:中学地理教学案例及反思
你敢挑战教材吗?
附件1:
教学案例模版
你敢挑战教材吗?
背景介绍
本学期已经过去将近两个月,我发现学生越来越“黏糊”自己和教材,简直到了“迷信”的程度,课上动手、动脑的情况大不如前,一遇到困难就千方百计地求援。大部分人整节课基本上就是个“传声筒”和“书记员”的角色,很少能听见他们真正发自内心的声音。我看在眼里,心知不妙,天天都想着应对之道。这不,在讲“水循环和洋流”一课时,我终于逮到机会给学生们“好好上一课”了!案例描述
授课的前半段,我仔细地和同学们讨论了洋流的由来、性质、分布、规律等问题,再通过动画演示重点谈久了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运动方向的差异。同学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忙着抄写、记忆和复述。这时,我突然提出一个建议:“刚才讲了那么多,大家都累了,不如我们做个游戏缓和一下?”大家一听可以玩游戏,一下就都把头抬起来了,齐刷刷的看着我,笔也不由得停了下来。“我们比一比谁能根据刚才我讲的内容,挑到书中的一个毛病,今天就可以不写作业!”
挑书中的毛病,还能不写作业!这可是以前从没听说过的!大家觉得特别新鲜,又受不了“零作业”的诱惑,纷纷噼里啪啦地翻来翻去,在书上找毛病。可足足过了五分钟,除了两个“捣蛋鬼”的“抛砖引玉”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外,没有人能挑出毛病。翻书的声音越来越小,大家的热情正逐渐被失望的情绪所浇灭——毕竟这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难度可想而知。眼看就要冷场,我适时地“退”了一步:准许大家分组讨论。立马,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无数意见在“假设——讨论——推翻——再假设”的循环中不停跌宕起落,浮浮沉沉。终于,有个女生举起了手。
“老师,我觉得书上的图有问题。” “哦?你说说看!”
“它在北印度洋的位置上面写的是季风洋流,却只画了冬季的情况。” “可是也许图上是以冬季为例呢?”
“但是……”她有点语塞,顿了顿还是心有不甘地坚持自己的见解,“可是这也不全面啊,它落了夏季的洋流,而且那个情况是相反的”
“呵呵,你已经很接近答案了,再想想,问题就在附近哦!”我大加鼓励。这时,下面的同学听见我方向性的意见,知道现在是攫取“胜利的果实”最好的时机,马上呼啦啦地又开始议论开了,而且有人已跃跃欲试,嘴里喊着“我知道,我知道!”
你敢挑战教材吗?
但是我还是想耐心地等她最后的答案。
这时她同桌拉了拉她的衣角,指了指树上的某个位置,她一下子眼睛放光:“老师,这幅图的名字叫全球洋流分布,可是缺少了夏季印度洋的洋流模型,所以就不全面了!”
不简单,终于看见了!“祝贺你!”我带头给这位灵巧的小姑娘鼓掌,大家见了,也为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叫好。教室里一片沸腾。
于是,我趁热打铁:“你和你的同桌既然发现了秘密,那究竟怎么改好呢?哪个愿意给大家提供一个方案?”她瞅了瞅同桌,这个小姑娘开始有些害羞,但到底还是勇敢的站起来了,小声的说:“可以把名字改成全球冬季洋流分布。”
“嗯……确定了吗?不改了?”我信任地看着她。她没有说话,显然还在掂量我说的这句话的意味,颇有点犹豫。
“南北半球在季节上有什么关系?”我“漫不经心”地添了一句。“噢,应该是北半球冬季洋流分布图!”她马上更正。“不改了?”
“不改了!”这次她很坚决。
于是,我变戏法似的从桌子上拿起另一本地理教材,说:“同学们,我手上这本新书是你们师弟师妹们马上要用的,请你翻到第62页,将那幅图的名字念给大家。”我把书递给刚才发言的那个女孩。她一下子就找到了,大声读道:“全球洋流分布(北半球冬季)。”呵呵,她似乎读到了自己预想的东西,脸上的表情马上就放松了下来,浅浅的一笑。“谢谢你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智慧!”我诚恳地做了个鼓掌的动作。教室再一次被掌声淹没了。我很开心,因为大家终于开始用自己思考的结晶的语言来诠释地理了。
但是我的计划还没有结束,或者说另一个计划刚开始:“同学们,也许大家还不相信教材竟然也有错误,可是,为什么不能有呢?其实,刚才那个只能叫做不严谨,出版社后来已经认识到并作了修改。大家能亲手找到并改的很棒,我觉得非常欣慰。今天的作业是在课本中找找有没有其他毛病,如果有,请纠正它!数量、内容不限,只要有合适的理由就行!”“啊?”大家张大了嘴巴,仿佛也不敢相信。
“明天课上我们搞个大比武,看看谁真的有火眼金睛!”
结果,第二天,我马上见识到了什么是“人多力量大”了(就连昨天获得作业赦免权的两个女生也自发投入到了这场洪流中)。因为昨天的一个成功的范例,大家就感觉满世界都是“错误”,而这恰恰又暴露了同学们长期积累的误解、曲解,甚至是不解。我和同学们一起“勘误”,其实是将重要的概念、原理、知识进行了一次悄无声息的梳理,这种梳理既不是强迫式的,也不是应付式的,完完全全是基于“求实”和“成长”的需要,大家说的一些“毛病”也确实存在(有关太阳系天体的体积比例,书上失真了),只可惜还是在我的提醒下才被人发现的。案例反思
你敢挑战教材吗?
通过这两堂课,我给同学们的学科成长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教会了他们“所有的对错都是只在相对意义下成立”的道理,使他们培养起宝贵的怀疑品质和自主判断能力,并逐步脱离了以前的盲从和混沌状态,而这一点才是课堂的真正意义所在:帮助孩子们形成对其终身发展有益的素质。
大多数为人父母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入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校教育,就会变得崇拜老师和迷信教材。你要跟他争论什么,“老师说的”“书上就是这么写的”往往成了他们最具威慑力的挡箭牌,仿佛老师的话就是圣旨,教科书的内容就是金科玉律,这往往弄得自己哭笑不得。其实,在应试教育下,长期“灌输”的结果就是学生基本不需要用自己的大脑思考“这是为什么”“这有什么用”之类的问题,只需要懂得怎么去“变现”,即得到“分数”。对“分数”无止境的追求,反而堂而皇之地成了学习的主要动机和目标。本堂课的教学就是试图对这种束缚进行反思和发起冲击,期望能够恢复学生心中日渐淡忘和消退的思考力、辨别力和个性张力,重塑一个完整、健康的“人”的形象。案例附件
实习生:邱磊 专业:地理科学 学科:地理 实习学校:望都二中 指导教师:王刚
第四篇:地理教学案例
地理“绘制学校平面图” 教学案例
(2010-2011学第一学期)
熊 水 银
一、案例背景: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更多地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地理技能的运用,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地理,即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地理课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结合地理教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地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初中地理课程的开设仅在初
一、初二,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地理学科还不甚了解,学习兴趣需要激发,学习方法需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需要锻炼,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气与活力。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应定位在:
(一)不能太难、太高;反之,使学生产生畏难情趣,丧失学习地理的信心。
(二)不能太简单;反之,使学生“嚼之无味,弃之可惜”,调动不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
为此,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我尝试设计《绘制学校平面图》的活动。
二、案例描述:
老师在上课时,出示预先准备好的《育英中学鸟瞰图》和《育英中学平面图》(见附录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小组,讨论如何绘制学校平面图。
学生们的讨论要解决以下问题:
⒈确定绘图范围和图幅大小:如学校平面图的范围以校园为主,可适当兼顾学校附近的道路及周边的主要建筑物;图幅大小可定为16开纸等。
⒉用什么工具:指南针(罗盘)、卷尺等
⒊一幅完整的平面图应绘制的内容:如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 ⒋确定工作计划:
(一)明确分工:分小组进行实地丈量并记录实物名称、方位和距离。
(二)统计数据:根据实测的数据和图幅大小确定恰当的比例尺,并将各实地距离按比例尺计算,转化为图上距离。
(三)绘制学校平面图:(根据统计的数据,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学校平面图,要求各小组同学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的态度。)首先在平面图上绘制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然后将学校附近及校园内的主要建筑物、树木和绿地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在正确的方位上、用不同符号表示在平面的图上。
师生共同讨论绘制过程中几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如何确定正确的方向和比例尺?校园内建筑物(大门、围墙、台阶、道路、花坛、操场、教学楼等)、树木、绿地等在平面图上用什么符号表示?在这些技术性问题上,学生可以有很大的创造空间。方向既可根据指南针定向,也可利用太阳的位置(清晨,朝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夕阳在西方落下;中午,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太阳位于偏南方向)或夜晚的北极星(面对北极星的方向就是北方)等方法先确定校园大门的方向,再按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判断其他地理事物相对于校园大门的方向。
【先根据大门的走向确定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见图),再判定花坛在大门的什么方向?(正北方向)。其他地理事物方向的判定可依此类推。】
活动中,同学们感触颇深!
有的说:过去我的方位感很差,经常分不清东西南北,通过这次活动,方向感增强了,身处某地时常常思考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有的说:这次活动让我更清晰地了解我们学校各项设施的分布和校园全貌。甚至还有个别同学向校领导指出了校园布局不合理的地方(如:女厕所距离教学楼较远;居民区座落在校园内等等),并提出改进建议;有的说,这次活动让我对比例尺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增强了自我的目测能力,亦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真正的感受到:地理原来离我们生活这么近等等。
学生热情高涨,兴趣浓厚,绘制的平面图各有特色。有的小组的同学在画学校平面图时,自创了一些不常见的地理事物图例,形象生动。最后,老师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互评优秀作品。
第五篇:地理教学案例
课堂与周公孰“美”
一、背景
我任教的对象是省二级重点中学高一新生。尽管他们的认知能力比初中阶段有了进一步发展,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他们还是孩子,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能力有限,学习动机不明确,从而造成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效率低。
初中学校为了应对中考,由于中考历史与社会是开卷考,所以学生只有在初三才接触到历史与社会书中的地理。而且初中时历史与社会中的地理知识多数并不是考点,老师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所以,学生的地理基础并不是很扎实。
二、问题
有一天下午第一节课去某个理科班上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个班原本课堂气氛挺活跃的,但那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学生都恹恹,不少同学趴在桌子上或打着哈欠,对于课上的视频天气预报也兴趣平平,对于我的提问就更没有几位学生回应了。原本热情如火的我就好像当头被浇了一盆冷水,上课的激情褪去了大半。那节课的形成性练习画南半球的气旋与反气旋,大部分学生画得都不是很理想,不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没画,就是偏转的方向错误。
有一天中午,自己带的班的某位女同学跟我说,“老师,我昨天的地理课睡过去了,发下来的练习卷我都不会做,昨天许老师讲的全球的气压带、风带这块内容,你能不能什么时候给我补一课?”
课上犯困、睡觉对于高中生来讲非常普遍,普遍并不代表合理,教师不能够漠视学生课上这样的行为。
课上犯困、睡觉对学生、老师都有很大的不良影响。课上一时的犯困、睡觉很有可能使学生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而导致整节课都听得糊里糊涂,知识点丢三落四,做题时张冠李戴。而且我们现在所用的地理教科书是湘教版的,书上的内容较为简单,课上需要老师进行知识点的补充与帮助学生理解。所以地理课上的犯困与睡觉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接受。学生上课犯困、睡觉还会引发传染效应,如果一个学生睡觉,有时会有接二连三的学生效仿,尤其是在下午第一节课,经常能够看到半个班整体倒下,影响整体课堂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对老师而言,学生课上犯困、睡觉会影响老师的讲课情绪,从而影响学生与老师的关系。
如何减少学生在地理课上犯困的现象,教师不仅要明确学生犯困的原因,同时要注意方式与方法。
三、方法
通过在自己所教的几个班级发放问卷,初步整理出致使学生课上犯困、睡觉的4大原因。晚上或中自修由于补作业、看杂志、聊天、失眠等原因使得睡眠时间不足、休息不够。学生对于地理这门课本身就没有兴趣,看到地理课本、地理老师就想睡觉。3 学生不喜欢某位地理老师的教学风格。4 学生对于某几节地理课中的知识不感兴趣。
看病要对症下药,同一种症状不同的根源要用不同的药引。课堂也一样,同样的课堂表现,不同的原因,也要有不同的方案。原因一方案
教师在上课时要加强课堂的管理。第一次在班级上课就要向同学们讲清楚自己上课纪律,可向学生说明在上课过程中,自己觉得困的同学可自觉地站起来到教室最后站着上课,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严格的执行。在平时上课中,特别是在学生容易犯困的季节上课时,要通风换气,让学生开门开窗,增加室内供氧量。同时教师要注意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具有课堂主人翁的意识,课堂上多设计学生活动,这样学生才不易犯困。
教师课上发现有犯困、睡觉的学生,可以通过盯人微笑、身体接触(拍拍学生肩膀)、请学生回答问题等善意、温和的方式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振奋精神。对于班级中经常犯困、睡觉的学生,教师应在课后与其一起分析自己睡眠不足的原因,并商讨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如果是因为学生学习基础差,作业来不及做,要牺牲睡眠时间。教师可适当地减少该生的地理作业量。
如果是因为学生晚上看杂志、聊天等娱乐活动导致睡眠时间不足,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父母恩”,同时寝室长应尽到监督室友的责任,同学之间也要互相提醒、互相监督。
如果是因为失眠导致睡眠时间不足,教师应引导学生多与他人(老师、同学、家长)交流,敞开自己的心扉,多一个人,多一份主意。原因二方案
教师应多与这类学生交流,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与之谈话,让学生慢慢地喜欢上你。然后,在谈话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比如与关心生活的学生聊天,谈到明天大降温,老师就可以和他谈谈降温的原因,就能谈到地理中的冷高压、寒潮、冷锋等。再比如与喜欢关注政治的学生谈钓鱼岛时,老师可以谈谈钓鱼岛对我国如此重要,那它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样就能谈到地理中的板块运动。渐渐地,学生就会喜欢上地理这门课,但这需要较长的时间与精力。原因三方案
教师首先应该调查一下自己的教学风格是被大多数学生所不喜欢,还是极少个别的学生不喜欢。
如果是大多数的学生都不喜欢,教师应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优劣势。一方面,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与教学风格。另一方面,调查学生喜欢哪位老师的课,与该老师进行交流学习。同时教师要学习网上的优质课,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中的不足。
如果是个别学生不喜欢,教师可与个别学生进行交流,找出他们不喜欢的点,倾听他们喜欢的教学风格。教师在多方面权衡之后,可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入一点这些个别学生喜欢的要素。原因四方案
学生对于某几节地理课的知识点不感兴趣,教师应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概念性比较强的课,教师可以根据本课中的几个名词,编一些比较俏皮的话,在讲冷锋形成时,我们可以说冷气团大军,装备好,攻向暖气团大军,暖气团打败了,都哭丧着脸,就下雨了。再比如计算性比较强的课——时区与区时,教师可采取小组竞争的活动方式,看哪一组算的又快有对。
四、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应用了上述方法,发现效果不错。
在课前与学生约法三章,使学生明确老师的课堂要求,课堂纪律得以良好维持,犯困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能在同学的提醒下或自己站起来,使大脑保持清醒。有不少学生向我反映说,老师,我在别的课上犯困,都要抑制自己站起来的冲动。看来运用站立醒脑法,我还要与其他任课老师沟通。
课上盯人微笑等温和、善意的提醒学生一般都立即接受,避免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课堂气氛不再尴尬,课堂得以顺利进行。
关注课上犯困的学生,课后与学生共同寻找他们睡眠不足的原因,制定方案。这使得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与平等,这样学生更愿意接受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错误,坚持并贯彻共同商讨出来的办法。甚至有学生主动要向我立“军令状”。
课外与那些放弃地理的学生“搞好关系”,课上这些学生也会怀着“给你面子”的想法,较为认真地上课。同时,我会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和有趣的话题,给这些“哥们”表现和锻炼的机会。这不仅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融入到课堂中来,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和谐。
在教学风格方面的调整,对于我一个实习教师来讲还很难。但我会在感到学生听得很疲倦的时候,讲两句笑话或故意犯个小错,娱乐一下学生,提一提他们的精神。
对于课本中几节比较枯燥乏味的地理课,我设计了更多的学生活动,即使有些活动使得课堂有点混乱,难以控制,但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动脑、动嘴、动手的频率,使得他们没有犯困的机会。
但通过课后分析教学录像,我发现自己上课时课堂用语不够简练,显得话特多,我的话一多,学生说话的机会自然就少了。所以,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说说,让学生多做做。另外,我在设计学生活动时,还需要多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虽然学生在做活动时很热闹,课堂气氛很好,但活动中涉及的知识较少,使得课堂效率不高。
最后,其实解决上课犯困、睡觉问题并不难,这要靠我们的坚持、努力与积极进取。从各个方面切实做好,学生睡眠质量提高了,老师的课变生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有了,上课睡觉的问题自然就减少了。我相信每位高中生都能克服上课睡觉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带微笑的走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