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教案(岳麓版必修3)

时间:2019-05-15 05:1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教案(岳麓版必修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一篇:【历史】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教案(岳麓版必修3)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在文艺领域的反映。

2、代表:贝克特,法国人,代表作《等待戈多》,是荒诞派的开山之作和经典之作,是世界戏剧史上一座不可忘却的里程碑.使现代人从 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3、特点:反传统:没有鲜明的人物刻画、台词对话、情节结构、完整的主题等;以荒诞的主体喜剧的形式描写人类受难的图画;常用象征、暗喻方法表达主题。

4、影响:见练习册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样的复杂心理。

第二篇:(必修三)(岳麓版)(历史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4.17诗歌、小说与戏剧

(必修三)(岳麓版)(历史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4.17诗歌、小说与戏剧(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岳麓版]

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出现背景及影响。难点:通过分析作品特点体味时代背景 导课: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巨大变化。不同的人们怀着惊奇、喜悦、迷茫或者痛苦的眼光,观察着这个变动中的世界。那些目光敏锐、思想活跃的文学家用自己的文字表达他们对社会变动的深刻思考。

一、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后半期----19世纪初)

(一)、代表人物及作品 英国 拜伦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唐璜》

英国 雪莱 《西风颂》

德国 海涅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法国 雨果 《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课本重点给我们介绍了两个浪漫诗人?拜伦和雪莱

有表情的朗读拜伦与雪莱作品节选谈谈两位诗人创作风格有何不同?从材料那里可以反映出来?

材料一《唐璜》节选: 希腊群岛呵,美丽的希腊群岛!火热的萨弗在这里唱过恋歌; 在这里,战争与和平的艺术并兴,狄洛斯崛起,阿波罗跃出海面!永恒的夏天还把海岛镀成金,可是除了太阳,一切已经消沉。材料二《西风颂》节选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答: 拜伦:通过塑造孤傲、倔强、狂热、浪漫的叛逆式英雄形象,来抨击丑恶现实,以此展现作者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狄洛斯崛起,阿波罗跃出海面!体现出追求自由、幸福、民主。可是除了太阳,一切已经消沉。蕴含着批判封建专制。永恒的夏天还把海岛镀成金。丰富的想象力。)

雪莱:对未来充满幻想和憧憬,展现作者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恩格斯赞美雪莱是“天才的预言家”。这句充满憧憬的话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勇敢走出人生的低谷。)

从两个诗人的特点及课本知识我们来归纳一下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是什么?这样的特点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二)文学特点

⑴在揭露丑恶现实的同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体现着理想主义的追寻。⑵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

(三)影响

(1)积极:对下层劳动群众寄予同情、极富感召力、给人鼓舞。(2)局限:用人道主义的道德感化去改变世界的愿望流于空幻。

(四)背景:结合材料

三、必修一和课本知识思考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法国大革命“自由女神引领人们战斗”图片

“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恩格斯

分析材料:法国大革命中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革命不断被人民群众

推向高潮。但革命后法国社会并没有稳定下来,波旁王朝复辟,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使人们生活并没有好转。启蒙理想所宣传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也没有很好的体现,新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只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统治,革命大众任然处在社会的底层,被压迫、被奴役,现状使人们对现实不满。但对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又保抱有幻想。所以,充满幻想与憧憬的浪漫主义文学应运而生。背景简单归纳为:

1、处于革命与改革的年代(法国大革命和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革命与改革)

2、人们对启蒙理想所宣传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感到失望。

3、对社会现实感到不满。

过渡:紧随浪漫主义之后的是现实主义文学

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结合课本及必修

一、必修二分析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背景:

生回答,师补充,分析:产生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自由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由改革与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确立。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也日益暴露。社会的贫富分化更加严重,资本主义所追求的金钱至上弥漫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的不满加剧。认识到幻想与憧憬解决不了生活的困境,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与批判。背景简单归纳为:

1、产生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贫富分化、金钱至上(2)人们不满加剧,促使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审视与批判。

2、代表人物及作品:法国 司汤达 《红与黑》

法国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英国 狄更斯 《双城记》

俄罗斯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课本重点介绍了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和俄罗斯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一个是对法国19世纪前期整个社会生活的真实描述,一个是对俄国人民反抗法国侵略战争现实的描述。(克里木战争又叫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土耳其、法国、英等国向俄国宣战,争夺巴尔干的控制权,以俄国失败而告终。之后俄国看到自己沙皇专制的腐败,开始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就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3、特点: 生读材料四,并找同学扮演葛朗台临死前动作,感受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如何刻画人物特点的?(指导学生扮演人物时,主义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要符合人物形象)(1)对于金钱,葛朗台的反应是“像人一样是活的,会动的”,“会来、会去、会流汗,会繁殖”。

(2)对于储藏室的钥匙贴身放着,还不时地用手抚摸。(3)对于他的妻子去世,他逼迫他的女儿放弃继承权,说:“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你欠我的还了我,这才叫做公平交易。”

(4)对于临死之前,神甫为他做法事,他还想抢神甫的镀金十字架,却因为用力过度而一命呜呼。

生回答,师补充,分析:不时地用手抚摸储藏室的钥匙,临死前的法事,还去抓镀金十字架,却因为用力过度而一命呜呼。一个简单的细节动作深刻刻画出现实中资产阶级对金钱的追逐,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金钱至上。简单归纳为: 特点:注重细节描写,真实再现典型人物,剖析社会本质问题。

4、影响: 结合课本“俄国作家高尔基对欧洲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于创作方法进行的概括”的材料和特点,分析讨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积极:作品揭露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抨击罪恶的社会现实,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局限:未能指出社会发展必然趋势。

过渡: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不能指出正确的出路,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却指出了正确的出路。什么出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二)无产阶级革命现实主义文学

1、代表人物及作品 高尔基 《母亲》 《海燕》 找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材料五感悟:材料体现人物怎样的精神?从哪里看出?讨论什时代特征造就这样的人物形象?(指导学生:母亲的声音应该急促有力,省略号处好稍有停顿。有人低声附和声应该低)材料五:

革命者把巴威尔在法庭上的演说印成传单。母亲担当起到塔尼亚去送传单的任务。但在一个小车站上,她被暗探发现了。最初,她想逃跑,忽然她想到这是给儿子丢脸的可耻行为。于是,她当众把箱子打开,把传单散发给群众,并高声地向群众说道:“昨天审判了一批政治犯,里面有个叫符拉索夫的,是我的儿子!他在法庭上讲了话,这就是他演说的稿子!„„请你们相信母亲的心,和她的白发,我们可以告诉你们:因为他们要向你们诸位传达真理,所以昨天被判了罪!„„这种真理„„没人能反抗!„„我们一辈子都在劳动里,在污泥里,在欺骗里,一天一天地葬送自己的生命!可是别人却利用我们的血汗来享乐,坐享其成„„我们的生活就是黑夜,墨黑的黑夜!”“对啊!”有人低声地附和起来。

这时宪兵冲进来了。宪兵用拳头来阻止母亲的演讲。并且殴打她。母亲用手抓住了门框,两脚硬撑在地上,高声地喊道:“复活了的心,是不会被杀死的!”“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不能扑来的!”“诸位,团结起来!”

-------《母亲》 精神:不畏强暴、坚持革命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师生分析:母亲在被暗探发现时本来可以逃脱,但为了完成发传单的任务,不但没逃反而在散发传单同时进行有力的演讲。当宪兵殴打她时,她任然在进行革命的演说。这些体现了母亲的不畏强暴的大无畏精神。“复活了的心,是不会被杀死的!”体现了坚持革命斗争的精神。时代特征:19世纪中叶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师生分析:这时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跟我们必须一讲的什么事件有关?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理论指导,所以19世纪中叶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过渡:文学艺术领域在深刻批判现实的同时,兴起了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潮流。

三、现代主义文学(19世纪中期以后)

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众多,课本重点讲了荒诞派。结合必修

一、必修二及课本分析荒诞派产生的背景:

1、背景:

师生分析:19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及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萧条,使人们饱受了,战乱、动荡、饥饿、痛苦。战后人们还无法从社会的危机中走出。二战中国际法西斯势力的到处肆虐(独裁专制、恐怖屠杀),二战中原子弹的应用,使人们战后短期内还无法走出心灵的阴影,造成精神危机和心理变态及悲观情节。而前一段的批判现实并没带来现实的好转,所以精神危机与社会危机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现代主义文学的荒诞派。简单归纳:(1)、世界大战的创伤,经济大萧条,使人们战后还无法从社会危机中走出。(2)、国际法西斯的肆虐,原子弹的威胁使人们战后短期内无法摆脱精神的创伤。

2、代表人物及作品:法国 贝克特 《等待戈多》 问:《等待戈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看课本回答:荒诞派的开山之作,经典之作,是世界戏剧史上一座不可忘却的里程碑。阅读材料六思考现代荒诞剧的特点:(要求:一个人读旁白,两个人经典对白。经典对白要读三遍,深刻体味。)材料六:《等待戈多》是两幕剧,主要描述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两位流浪汉在等待一位叫“戈多”的神秘人士的情况,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等待,剧情都没有交代,唯一的主题就是等待,但戈多最终也没出现。剧中两个流浪汉是被社会挤扁了的“非人”,他们卑微、低贱、肮脏;他们迷离恍惚,浑浑噩噩,没有自我,也没有尊严,只是胆战心惊地向奴隶主乞讨吃剩的骨头;他们糊涂到连自己苦苦等待的戈多是谁都不知道。剧中反复出现两个流浪汉的经典对白: 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

2、特点:反传统。没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舞台形象和情节支离破碎,人物语言但三到四,道具功能奇特怪异。

总之,荒诞派展示理性丧失和生活的毫无意义,反映当代人精神世界:虚无、悲观。

小结:19世纪以来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世界进行了改革与革命,资本主义制度也从开始确立到普遍确立到走向成熟。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也日益暴露,经济危机越演越烈,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观念弥漫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文学也在发展,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相伴而生。这也体现了我们历史中的一个规律?文化是一定时期内政治经济的反应。

第三篇:【历史】5.20《西学东渐》教案(岳麓版必修3)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②主要思想:

③评价:

A、地位—— B、作用——(2)魏源——《海国图志》

①依据——

②主要内容——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等(当时最详尽)

3、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途径、内容、目的)爱国性、进步性、局限性

4、结果及原因

(1)结果:没有完全付诸实践

(2)原因:A、清政府的腐败 B、闭关政策的阻碍 C、地主阶级的局限性

5、评价(1)进步性:

①促使新思想的萌发(核心、目的)

②激励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之路 ③出现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

①姚莹——《康輶纪行》 ②徐继畬——《瀛环志略》(历史地理、政治制度)

(2)局限性(实践、根本目的)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思想

1、背景

(1)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①国内—— ②国外——(2)西学的传播扩大 ①传播基地——

②传播方式——设立企业、翻译书籍、报刊杂志、新式学堂、传教士的文化活动、政府官员出洋考察等。

③主要内容——军事技术、工业制造、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哲学等。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④影响——中外文化的碰撞、冲击儒学核心文化、是否兼采西方文化(3)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体用之争

①焦点—— ②实质——

③结果——洋务派获得慈禧的暂时支持

思考:比较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异同?

2、代表:中央—— 地方——

3、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提出——

(2)含义:“中学”—— “西学”——

(3)关系:“体”—— “用”——(4)实质——

4、实践及结果

(1)实践——洋务运动(机构、口号、内容)(19世纪60——90年代)

(2)结果——破产(国家独立、制度政权的保障、人的现代化)

A、外国的阻挠 B、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 C、洋务派力量分散 D、没有变革政治体制

5、评价

(1)积极:①指导洋务运动的开展②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③促进西学的传播,促使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为由“用”及“体”的转变创造条件(2)局限(破产的原因)思考:比较洋务派与抵抗派的异同?

(三)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中体西用”(中法战争前)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1、代表——

2、主张——

3、主要活动——斥责顽固派、投身洋务运动

(四)特点及原因

1、特点:领导力量——

学习内容——

2、原因:

二、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一)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中法战争后

1、原因

(1)根本: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3)吸取洋务运动的弊端

2、代表——

3、主张(1)经济——(2)文化——(3)政治——

4、评价(1)进步性

①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 ②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思想基础

(2)局限性——不系统不完整、没有付诸实践

(二)康梁维新派 19世纪90年代

1、背景(1)政治(2)经济(3)阶级(4)思想

2、代表人物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1)康有为

①主要活动

A、创办学堂、报刊—— B、著书立说——

C、领导“公车上书”(1895年)D、参与“百日维新”(1898年)②主张——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结合 A、内容 B、原因

C、评价

(2)梁启超 ①主要活动

A、创办学堂——

B、著书立说——

C、参与“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②主张——宣扬民权、君主立宪制;变革教育制度等(3)谭嗣同 ①主要活动 A、著书立说—— B、参与“百日维新”

②主张——宣扬自由平等、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4)严复 ①主要活动

A、创办报刊——

②主张——

3、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1)内容(核心)(2)评价 ①性质——

B、编译书籍——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②实质—— ③作用

4、实践及结果(1)实践——(2)结果及原因

5、评价

(1)爱国性(2)进步性(3)启蒙作用(4)局限性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 20世纪初、三民主义(见23课)

(四)特点及原因

1、特点:领导力量——

学习内容——

2、原因: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第四篇: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以辛亥革命爆发后的中国社会状况作为切入点,以陈独秀、胡适等激进民主主义者及其思想主张为线索,完整地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内容及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思想界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提倡民主与科学,主张文学革命,在涤荡纲常礼教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它还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高二同学只是耳闻过,至于具体是什么,怎么回事,也并不是很清楚。当然,如果我们只是满足于把课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那就没有创新可言。我根据高二学生抽象思维迅速发展,喜欢怀疑,求知欲强,但又缺乏分析、归纳能力等特点,专门设计了导学案,掌握知识体系和自主探讨一些问题,还让其查阅大量的资料,使他们的知识系统化、能力提升,思想升华。【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②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所述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内容,得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本节历史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和学习,那些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为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挺身而出的人物所拥有的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热情洋溢的爱国情操。

②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整个过程,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养成关怀民族、国家、社会的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发扬的精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族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学习难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全面评价;归纳近代思想演进 【教学策略】:运用“情境——探究——反思——创新”教学策略,提供情境,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

题。教师要适时进行方法和方向性的引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创新思维能力。

【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设计导学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学生根据导学案熟读课本,掌握基础知识.(2)、学生课后搜集资料:第一、二小组搜集有关背景的资料(资本主义的发展概况、袁世凯称帝、日本的《二十一条》);第三四小组搜集新文化运动的概况(关于北大、陈独秀、胡适等人物;)第五六小组搜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科学与民主;打倒孔家店;文学革命)[导入新课]:

课件“科学”“民主”两面旗帜(设计意图:直切主题,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新课讲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意图:检查导学案的预习情况,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为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2、一、二小组交流讲解背景的知识点

3、师生探究:阅读教材和下列材料,归纳新文化运动出现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修佛„„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

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

材料二:面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

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

政治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另一方面,窃国大盗袁世凯则加紧复辟帝制活动,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

思想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

归纳总结: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勾勒出“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者关系内在联系的轨迹,认识其必然性。同时教师还可设置问题“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由学生判断这种说法的正确与否,对运动的兴起进行深层次的体会。)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第三四小组展示查阅的资料

2、教师课件展示陈独秀、胡适、李大钊以及《新青年》书影和北大校园的图片

(设计意图:设置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新文化运动氛围,让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让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五六组介绍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概况

3、材料一: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二: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陈独秀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目的是什么? 这两位先生有何具体所指?

2、“德先生”与“赛先生”各自的内涵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探究,加深学生对“民主”和“科学”的理解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提高学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

3、设计问题: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提出了“打倒孔家店”口号?你认为当时提出这个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还适用不适用今天?

(设计意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然后3个小组在黑板上展示成果,其他三个小组点评。提升学生合作意识,也给其展示的平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既提高了他们的兴趣,也提升了他们的 能力。)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巩固基础知识

2、探究问题“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前赴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堂小结】:中国近代西学的历程

由器物阶段到制度阶段到思想阶段,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到里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意图:教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深化学生对这一单元的主题,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课堂练习】: 1、17世纪上半叶,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说成是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则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A 是自相矛盾的 B 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C 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D 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激进

2、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 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B 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 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 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

A 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成立B 各地出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C 陈独秀等人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D 中国共产党成立

【课后作业】把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详细地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好

学生在胡适 的白话文的诗中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新文化运动》一课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点多,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掌握好知识点,又能理解好难点,这样我设计了导学案,在课堂上采用了“情境——探究——反思——创新”教学法,既避免了传统的理想教育,又突出新课改的合作意识、自主观念,构建了和谐的课堂气氛,使课堂实现了高效。我也从学生身上享受到了交流思想的愉悦,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幸福。

第五篇:历史必修1第一课教案 岳麓版

1.孔子生平第1课 孔子和老子

一、孔子的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名话概括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已经成为知者;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打破常规。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2、孔子的思想学说

1)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仁”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礼”即每人要”克己复礼“,言行要符合等级名分制度。提倡贵贱有序的社会等级秩序。

2)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用德教化,逐步改良政治,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3)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怀疑鬼神的客观存在,主张人应当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

4)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与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5)编订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 《诗经》《书经》《礼》《易》和《春秋》

3、孔子思想的影响

孔子思想有哪些积极、消极的影响?孔子死后为什么会被神化,从凡人变成圣人? 1.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2、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3、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自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

4、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社会**时,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

二、老子的学说

1、老聃和《道德经》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生活于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周朝的皇家的国家的图书馆馆长.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一本叫《道德经》的著作,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但有关老子本人的记载留下得不多,这就给后人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想像空间,有人把他神化,有人认为他就是太上老君,有关老子的传说不胜枚举,种种的遐想赋予了老子太多的神秘色彩。

2、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1)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最高的哲学概念。提出“天发道,道发自然”否定了“天命”人格神的绝对权威。

2)提出了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守静”可以“以弱胜强”。

3)政治上“无为而治”,反对使用权谋,威逼百姓,要以“无事取天下”。4)主张“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原始纯朴小国寡民的消极思想,具有保守性。

3.评价

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如老子的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素朴、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等。正是这种道教文化的发扬,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襟怀,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能够经久不衰,愈来愈繁荣昌盛。

下载【历史】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教案(岳麓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教案(岳麓版必修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