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城市的新气象》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5:1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统城市的新气象》教案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统城市的新气象》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篇:《传统城市的新气象》教案教学设计

《传统城市的新气象》教案教学设计

裘村镇初级中学 社会组 王国平

一、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

2—5 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和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5—1 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5—2从娱乐、信仰、礼俗和语言文字等方面,了解民众的精神生活状况及其变化。6—3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二)根据课程标准,重新编排教材

1.把下一个课时《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中的“瓦子”算做传统城市新变化的内容加到本课来。

2.把课文结尾处的传统社会城市体系放到下一个课时作为引子来讲。

3.把阅读卡里的城市治安与消防放到交子前面与早市夜市一起讲。容易使学生理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我国宋元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领先于世界水平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分析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过程及原因;了解当时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比较唐宋时期城市格局、城市生活的发展情况,体会当时城市生活的繁荣。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城市出现新气象的具体表现。

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五)板书提纲:

二、传统城市的新气象

1、关于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原因、表现)

2、传统城市的新气象(新在哪? 古今城市的格局、城市的特点)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我校大多学生家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这直接导致孩子对人文历史这一块的知识要么来源于电视剧,要么来自于卡通漫画,通过阅读较正规的人文读本获取历史知识的只占少数。

三、教法设想

以启发和讨论法为主,讲述法和自主探究法为辅。

四、学法指导

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的同时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努力做到古今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下上课,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预习课文

(二)导入新课 引入:同学们认为现在我国哪一带经济比较发达?(东南沿海一带)那么南方经济是否自古以来就十分发达呢?(学生回答)

二、传统城市的新气象

请同学们结合书本90页最上面第一段材料和这里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西汉时期南方情况:“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鱼为食,还采集果实贝类为食,„„刀光火种,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

思考:从材料中你可以看出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状况吗?说明了什么或者说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由此可见西汉时南方经济相对落后,得出当时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1、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教学: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第108页,以及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古代中国到什么时候,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请你说说南移的过程?(学生回答)总结: 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开始于魏晋,唐朝末期继续,最后完成两宋。但是这一过程的完成也是逐渐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五代时,南方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辽金时东北农业开发效果显著;到了两宋水稻种植推广到淮河、黄河流域,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同时棉花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这样南方的经济就逐渐地超过的北方。过渡:但是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并不是只有一个原因,原因是很多的,那么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 总结:(1)、北方人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与南方人民共同劳动开发;

(2)、南方相对来说战乱较少,社会稳定,北方频繁的战乱,社会经济破坏严重;(3)、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等等。

[囫囵吞枣]: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108页---110页,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同时思考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自己看书概括

总结:首先南方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先进生产工具的应用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在农业上——秧马、占城稻;促进了南方农业的迅速发展;在手工业上——陶瓷;商业等。

过渡:那么两宋经济的发达不仅体现在农业上,也体现在手工业和商业上,那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自学分析宋朝在手工业和商业上的表现

小结:手工业:陶瓷:景德镇;五大名窑:定窑、官窑、钧窑、汝窑和哥窑 过渡:那么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来什么行业的繁荣?(商业)

商业上的成就体现在三个方面:(1)、是纸币的出现——交子;(2)、是商标的最早出现;(3)、是广告的出现。

2、传统城市的新气象的教学

过渡: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更是繁荣了城市的生活。

请同学们对比书本上图4—73和图4—74,你能说出其中最明显的不同吗?

学生回答

小结:唐代中期以前,“坊”和“市”分离,唐代中期以后,坊市界限逐步打破,说明 封闭的城市格局被打破。

过渡:那么新的城市格局对商业又有什么影响?(新的城市格局给商业带来更大的繁荣)长安城的特点:①规模的宏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②城市布局特色,宫殿、衙署、坊、市分开,棋盘式的街道宽敞笔直;

③人口众多,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长安,长安成为国内各民族交 往的中心和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④商业繁荣,两市店铺林立,行业很多,珍奇积聚。

那么东京城繁荣的表现有那些呢 ? 学生回答

小结:①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区域限制;

②商业活动时间延长,有夜市和早市;

③出现娱乐场所“瓦子”;

④交通便利,人口众多。

过渡:同学们平时都去逛街的吧?(学生回答)

思考:现代城市商业布局有哪些特点?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后回答

小结:商业场所不定,街道两旁商店林立、买卖自由等。说明宋朝的城市布局已经具备了现代城市布局的基本特点。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和第110页图4—75《清明上河图》说说:那时城市生活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店铺林立,商业活动繁荣,夜市、早市的出现,人们的活动不再受时间限制,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过渡:那么宋元时期商业的繁荣带来了哪些新生事物?首先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出现,即“交子”。

提问:交子出现前,人们是用什么货币流通,有什么缺点? 小结:铜钱或铁钱;笨重,不易于携带。

商业上的三大成就体现在交子、商标和广告的出现,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说明了商业繁荣的出现,宋代已经基本具备了现代社会繁荣市场经济的特征了。思考:到了两宋的时候,当时的城市和以前的城市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总结:A.坊市格局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再受区域限制商业活动时间长,普遍出现夜市和早市;消防、治安等措施完备;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汴梁城外的新事物:纸币、商标和广告的出现。

B.城市多:除汴京、临安、大都外,还有广州、苏州、泉州、明州等城市。

C.海外贸易兴盛:宋、辽、金时期海外贸易范围:东到朝鲜和日本,南到南海诸国,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探究性学习:中国传统社会城市体系有哪些构成?

总结:“城”的本意是指城墙,又可用作动词。“市”的本意是交易物品的场所、市场。古代汉语由“城”而不是由“市”来指代城市,说明中国古代的城市从根本上讲是一个政治、军事性质的城市,而不是经济意义上的城市,这种差别随着宋代以来商品交易的迅速发展,城市内部市场交易功能的加强而有所减轻。所以,随着州或府、城、县经济交易功能的增强,工商业市镇逐渐形成发展起来。

[游一游]:汴梁一日游

假如你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农村少年,一日来到汴梁,把你的观后感写下来。(可根据“汴梁一日游”路线图提示,结合《清明上河图》)

东京郊区虹桥(汴河运货的繁忙景象)

↓ 新宋门入城逛街(繁华景象以及城市与农村衣食住行的差别)

大相国寺的集市(大规模集市贸易盛况)

酒楼品尝佳肴(亲口尝尝美味佳肴)

《传统城市的新气象》教学反思: 这是我在参加工作第一个学期作为新教师的汇报课来上的,那是2007年的12月份了,还记得宁波春晓中学的社会组全体成员一起来听我这节公开课,毕竟是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个学期,值得商榷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下面我就把课后的一些反思,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一下。

我认为自己在整节课的过程中,对教材的前后内容把握上,思路都比较清晰,整节课的思路相对来说还算流畅,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综合概括的能力。但是我认为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还存在相当多的不足。首先是在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上还需要加强,在课堂导入中还要再花点心思。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手段还是不是很多,这需要自己做以后上课过程中多尝试,多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以此来丰富自己上课过程中的教学方式;其三种课堂教学中上下链接上还要需要加强,多思考,多运用口语,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性,尽量多的让学生参与学习,动起来,玩起来,以动和玩来辅助学习。

第二篇:传统教学设计案例

“年、月、日”教学设计

“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年、月、日 目的要求: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认识年、月、日的知识 难点: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具: 年历卡,投影,电脑 教学过程:

出示日历册、挂历、年历卡、(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问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谁来告诉大家自己的生日?

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年哪月哪日诞生的?

年、月、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年、月、日也是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电脑出示课题 年、月、日

一、认识年、月、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结合实际认识一年、一月、一日的时间长短

师:问你知道多长时间是一年?多长时间是一月?多长时间是一日?(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所了解的)

师:为了看着方便,人们把日历册制成挂历和年历卡。

2、请同学们拿出1900年、1993年、1996年的年历卡,认真观察一下,看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总结归纳)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师:习惯上人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有30天的月叫小月。你知道为什么这样规定每月的天数吗? 电脑讲述故事。(知识拓展)

3、计算全年天数

生计算后汇报。(学生活动)师板演:31×7+30×4+28=365,平年二月:28天,全年365天;

31×7+30×4+29=366,闰年二月:29天,全年366天。

二、判断平年、闰年

问:有的年份的二月是28天,有的却有29天,是不固定的,你知道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提出任务,小组讨论)请你观察下表:

电脑出示1981--2004年二月份天数表。

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当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年份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得出每4年出现一次29天,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的年份是4的倍数。(得出结论)

师:算一算1900年是4的倍数吗?但1900年的二月却是28天,这是因为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这年的二月才是29天。

师:你知道为什么4年才会出现一次二月份是29天,也就是闰年。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情况。

师:用电脑介绍形成闰年的原因(地球绕太阳旋转,加解释)。

1、练习:

判断:下面哪一年是闰年?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1990、1908、2000、1998、2100 生说出想法后,师介绍可以用年份的末两位数字除以4能整除就是闰年,否则是平年。师告诉学生大家喜爱的奥运会一般在闰年举办。

2、记忆每月天数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忆每月的天数吗?

让知道的同学回答,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下面的方法:(1)拳记法:师边示范边讲解。

(2)歌诀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再把一加。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3)平年二月是多少天?闰年二月有多少天?(4)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5)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2、判断:

(1)一年中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2)每年都有365天。()(3)凡是4的倍数的年份都是闰年。()

3、游戏

大月过生日的举起你的生日卡。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你今年几岁?算一算你是哪一年出生的,并说出自己的想法。(2)老师今年38岁,算一算是哪一年出生的?

(3)今年二月你家的电费花了多少元钱,算一算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4)今年1--3月共花电费多少元钱?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5)4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板书设计:

一年 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1个平月)365天(366天)大月 31天 一月 小月 30天平月 29(28)天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堂引领者:店口一小:姚炜

一、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1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和 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

四、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各种图形、线绳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教学过程

一、猜图游戏,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画家,他画画可有点特别!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他的作品吧!〈多媒体演示:小画笔勾勒出乒乓球拍的轮廓〉 师:猜猜,他画的是什么? 生:乒乓球拍 〈分别演示:手机、国旗的轮廓〉 请学生发挥想象去猜测。

小结:刚才小画家沿着这些物体所画的长度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周长(板书课题)

二、实践中理解周长(讨论教学)

1、理解封闭图形

师:谁听说过“周长”,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

师:我们看看课本41页是怎样介绍的。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师质疑:这里好象有个词不常见? 生:封闭。师:谁能解释? 生:四周都不漏缝的 „„

师:那么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封闭图形呢? 〈多媒体演示: 〉

师:这些图形中那些是封闭图形?为什么? 生:„„

小结:像这样首尾相接起来的就是封闭图形,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多媒体同时演示封闭图形首尾相接的过程〉

2、指一指,从实物中找周长(合作学习)(1)师生合作 出示钟

师:谁能指一指钟面的周长? 生指

师:你是怎么指的给大家说一说 生:我是从这里开始绕一圈再回到这里。„„

指叶片、粉笔盒、数学课本表面的周长。引导理解周长在面上(2)生生合作

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的物体表面的周长吗?

师:下面请和你小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周长。指的时候要注意首尾相接,说的时候要说清是哪个面上的周长。学生活动,汇报

师:我们身边能指出很多周长,例如:操场上也有。

三、探究中体验测量方法(任务教学)

1、创情境

师:这段时间,同学们都在操场上忙着干什么呢? 生:做操„„

师:小动物们也和大家一样忙着锻炼呢? 〈多媒体演示:小动物们绕图形一周跑一圈〉 师:怎么同时到达终点,那么他们跑得一样快吧? 生:„„

师:我们要看谁跑的路最长,也就要知道哪种图形周长最长,我们可以测量一下,可这些图形我们要怎样测量呢? 生:可以用线、用尺。

师:那下面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图形的周长评出冠军。

2、量周长

师提出合作要求:每个小组长的信封里有这些图形,每人选一种图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绳子,你们可以选择喜欢的方法测量。量的过程中有不满整厘米的可以选择接近的整厘米,最后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学生活动 汇报结果

对照测量结果,承认误差。师:谁的周长最长? 生:长方形

那么青蛙就成为了这次比赛的冠军!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

纵观本课,从周长概念的归纳,到圆形、三角形、月牙形、五角星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探究、归纳,再到课末的汇报小结,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作者: 赛青格日力(小学数学 青海海西小学数学九班)评论数/浏览数: 2 / 362 发表日期: 2011-11-17 09:50:06 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传统的计算课也能上出新意,并充满情趣,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现将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二册中“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案例摘录如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师:谁能告诉大家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全班齐答)!

师:在春天里你最大的发现是什么? 生1:春天里小草发芽了,树叶都绿了。

生2:春风一吹,花儿都开了,五颜六色漂亮极了。师:那今天咱们一起到公园里去看看这些美丽的花儿。(电脑演示花展情景图)

师:看了花展,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1:公园里的花可真多啊!

生2:还有呢,它们的颜色很美,有红色的、紫色的、黄色的。生3:老师,我真想去闻一闻,花儿香不香?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么多漂亮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苗圃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我们应该爱护它们。现在,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苗圃里去看一看吧!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电脑演示苗圃情景图)师:在苗圃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1排红色的花,2排黄色的花,还有3排紫色的花,整整齐齐的摆放在那儿。

生2:我数了数,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生3:有一个工人叔叔在运送鲜花,他说:“我要搬走10盆紫花”。生4:一个叔叔马上问:“那还有多少盆紫花?”

生5:小女孩也提出了一个问题:“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师:同学们发现得可真好!我们先来看看:“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列式? 生1:10+20。

师:10+20等于多少?怎样算?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学生小组活动)师:谁愿意把你的算法说给全班同学听? 生1:我是用接着数的方法,10、20、30。

生2:我是用数的组成算的,因为10和20组成30,所以10+20=30 生3:我在想,因为1+2=3,很快就能算出10+20=30。

生4:我跟他们不同,我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先摆1捆小棒,再摆2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每捆是十个,所以10+20=30。生5:我是用十作单位,1个十加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也就是30。(学生抢着说算法)

师:同学们太棒了,说了这么多种算法,真了不起!在计算10+20时用1个十加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所以10+20=30。

师:小女孩非常感谢大家帮她解决了问题,“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后,还剩多少盆紫花?”怎样列式呢? 生:30-10。

师:30-10怎样算呢?

生1:因为10+20=30,所以30-10=20。师:你真聪明!生2:从3个十里去掉1个十就是2个十,所以30-10=20。(学生汇报算法)

面对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回答,老师都笑着给予肯定,并说:“同学们真能干,想得对,说得好。”并指出:在后面的学习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最适合自己,就用哪种算法。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自己解答吗?

课堂稍有片刻安静,学生看着屏幕沉思。“我来提个问题!”一个学生大声发

言了:“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20+30=50,就解答出来了。老师奖给他一颗智慧星,并鼓励说:“提得好,还有谁要说!” 生1:我想问:“红花,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用10+20+30=60就可以解 答出来!

师:你还会算连加,真了不起!

生2:我想问:“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后,紫花现在有20盆,那原来有多少盆紫花呢?”10+20=30就可以解答出来。师:你提的问题可真巧妙!

师:同学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心里可高兴啦!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齐):加法!

师:那有谁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生1:我来提:“紫花比红花多多少盆?”用30-10=20

生2:我还可以问:“紫花原来有30盆,现在剩下20盆,那工人叔叔搬走了多少盆?”列式:30-20=10

生3:“苗圃里一共有60盆花,工人叔叔搬走10盆花后,苗圃里还剩多少盆花?”

列式:60-10=50(学生们争先恐后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反 思: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精神。这节课结合生活的实际,创设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春天里欣赏花展,激发了学生欣赏美的一种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工人叔叔劳动的敬佩。在这种情感下,描述工人叔叔运送鲜花的情节,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苗圃里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并从中发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运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等计算问题,继而产生计算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鼓励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算出结果,还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还可以……这时教师并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感受,这样的学习过程就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可贵的体验。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不应是个只重求知的过程,在注意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打量世界,培养多方面的才能。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分析、思考他所要解决问题与哪些条件有关,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让他们在尝试中有所发现,在活动中享受成功,在应用中有所发展。

第三篇:传统工业区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设计人:杨雨青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

一、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内容分析:教材简单介绍了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区位优势、工业部门以及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后,传统工业开始衰落,并经历了长期的改造历程。而其中鲁尔区是世界最重要的传统工业区之一,教材选择了鲁尔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因此在教学中,应紧紧抓住鲁尔区的发展—衰落—综合整治这一主线,通过图片、数据对以鲁尔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进行逐步剖析,使学生充分理解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

教学对象分析及教学策略:

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因此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甚少,特别是对于这些传统工业了解的学生不多,所以在自主预习完成导学案时就显得特别困难。但经过高一上半年的培训,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点评环节能顺利进行,让学生利用教材德国鲁尔工业区为案例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分析其形成的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再通过 “德国鲁尔工业区”与“辽中南工业区”的案例对比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学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二、三维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工业形成与发展的调查

3、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工业图表和工业数据的技能。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鲁尔区资料、信息的收集学会分析鲁尔区的发展条件,和衰落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2、通过鲁尔区和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对比,明确对传统工业区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关注全球的、我国的、当地的传统工业和环境现状,增强全球意识、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求变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及衰落的主要原因。2.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

难点

1.传统工业区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讨论辽中南工业区的综合整治。

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对比归纳法、知识迁移应用 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设计人:杨雨青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完成导学案,并列出本节课的问题单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课程标准,明确学习目标,直接进入学习主题。

(一)、自主学习:传统工业地域的基本概况

【教师引导】展示学生课前完成的自主预习部分的答案 【幻灯片】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图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传统工业地域的基本概况。

⑴.主要分布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的辽中南工业区 ⑵.工业基础:丰富的煤铁资源等

⑶.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 ⑷.特征:大型企业为核心;工业分布高度集中

⑸.问题:原料、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

⑹.传统工业共同的区位:丰富的煤铁矿、水源等资源;便利交通运输条件;广阔的市场 承转:德国鲁尔工业区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工业区,下面我们就以鲁尔工业区为例来探讨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及综合整治措施

(二)、合作探究:德国鲁尔工业区

【讨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站起来讨论,讨论加展示(每小组将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幻灯片】每小组展示和点评的任务(参考PPT)

【探究一点评】从图中可知,德国鲁尔区附近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并靠近洛林铁矿;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流经,水源充沛,水运便利;整个工业区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且邻近各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幻灯片】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区位图。

引导学生从位置、原料、能源、水源、交通、市场等方面来分析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通过对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传统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

⑴.丰富的煤炭资源; ⑵.离铁矿区较近; ⑶.充沛的水源; ⑷.便捷的水陆交通; ⑸.广阔的市场。【幻灯片】辽中南工业区

让学生利用教材和导学案中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的资料,从上述角度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发展的区位因素、基本特点。

【探究二点评】从教材图中可知,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的区位特点有:煤铁石油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捷,市场广阔等。【思考讨论】,让学生利用教材中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的资料,归纳比较辽中南工业区和鲁尔工业区区位条件和生产特点的异同。【探究三点评】从前面两个小组展示和点评的结果来看,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和鲁尔区工业区位的相同点是: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不同点是:鲁尔区仅有煤炭资源,而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不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还有铁矿和石油资源。承转:随着社会的发展,鲁尔区繁荣了100年后开始走向衰落,是哪些原因致使其衰落的呢? 【探究四点评】从教材阅读部分可知,⑴、鲁尔区工业部门方面特点:以传统工业为主。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设计人:杨雨青

并高度集中于少数重工业部门。工业结构单一。

⑵、重工业集聚会带来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方面的问题。⑶、读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图分析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的变化从而得出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煤炭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

⑷、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得出当时世界性钢铁过剩。【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⑴ 工业结构单一 ⑵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⑶ 世界钢铁过剩

⑷ 钢铁工业布局不合理

⑸ 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地价上升等 ⑹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承转:面对经济的衰落,应该如何进行综合整治?

【探究五点评】从鲁尔区所面临的问题来寻找整治的措施: ①业结构单

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钢铁过剩→调整工业结构; ②工业布局不合理→调整工业布局;

③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发展科技、教育,发展第三产业; ④环境质量恶化→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幻灯片】展示鲁尔区整治后的图片,与整治前进行对照,以加深学生对综合整治的理解 承转,同样的,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呢?

【探究六点评】通过阅读资料,将辽中南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与鲁尔区对比,得出:

1、要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和增强竞争意识,2、要发挥固有的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3、要调整所有制结构,4、加大技术改造,5、消除环境污染

【总结归纳】通过材料、数据、图表,进行分析得出,对于传统工业地域,我们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工业地域发展的区位因素(条件); ②工业地域发展的基本特点; ③传统工业地域面临的共同问题; ④针对问题提出综合整治的措施。

八、课堂总结

学生整理导学案,总结本课的重难点知识,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九、课堂练习:习题见导学案部分

十、课后反馈:上交本节课的导学案,教师给出评价 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设计人:杨雨青

附:

板书设计: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1、代表地区

2、发展条件

3、特点

4、工业部门

5、存在的问题

二、典型案例——德国鲁尔区

1.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2.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3.鲁尔区的综合整治(1)调整工业结构(2)调整工业布局(3)发展第三产业(4)优化环境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特色在于围绕案例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仅学到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看出学生在提取图和文字中的地理信息并作加工、分析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对比分析的方法也还有待加强,需进一步引导。

第四篇:《传统佳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比鲜逗褪樾幢究我求认写的字。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绷私庵泄的传统节日及其庆祝形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

师:生字卡片,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字或音像资料。

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庆祝方式,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诗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文题目

1倍嗝教宀シ糯航谕砘峤谀科断。(没有这个条件的可展示一些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在庆 祝什么节吗?春节还有哪些庆祝方式?

2毕裾庵种卮蟮呐├传统节日还有许多,你们知道它们分别在哪一天,人们又是用什么方式来庆祝的吗?学习了今天这一课“传统佳节”你就会明白。(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敝傅荚は埃出示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勾出生字,想办法认识。

(2)文中有哪些节日?在农历哪一天?是怎样庆祝的?

2弊灾魇蹲帧

(1)学生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加一加……顺口溜……)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3)教师用生字卡片抽查。

重点指导:平翘舌音、前后鼻韵,上声去声的区分和“墓”的读音。

(4)让学生选择生字,练习口头组词、造句。[小学教学设计网-www.xiexiebang.com]

3痹俣量挝模理解内容。

(1)你读懂了什么?请把你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2)同学们很会读书。你们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3)教师梳理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领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的意思并练习积累,完成课后第二题。

4逼范量挝模读出感情。

5笔於脸伤校积累语言。

采用多种方式促读:自读、合作读、选择读、引读、赛读、默读等,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熟读成诵。

三、赏读内化,拓展延伸

1苯淌φ故靖髦肿柿希学生整体回顾之后赏读课文。

2贝耸贝丝蹋此情此景,你想说点什么?请结合你们的所得,大家来一起交流交流吧。

(1)各种传统节日的来历、故事、传说。(如“年的传说”、“粽子的来历”等。)

(2)各种与佳节有关的诗文。(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元日》,杜牧的《清明》等。)

3笨瓮庾饕担阂“传统佳节”为题每小组合办一张小报。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毙∽楣固。

(1)互查字音。

(2)交流自己最拿手的识记方法。

2奔体巩固。

齐读、抽查。

3敝傅夹醋帧

(1)小组交流。

让学生观察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摆放位置。

让学生找出其特殊笔画。

让学生交流其结构特点。(如左窄右宽等。)

(2)教师指导。

小结学生所得;指导书写“登”;在对比中指导书写“初”和“祥”,完成课后第三题。

4毖生描红书空,展示交流。

第五篇:传统相声教学教案

传统相声教学教案

课题:相声历史及表演形式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接触相声,浅了解相声;

2.引导学生接触戏曲,曲艺艺术,激发学生对表演的热爱;

3.更多地让学生自觉爱上传统文化,并成为未来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1.由于南北方地域语言区别,北方语言的理解与适应;

2.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相声的起源,发展,兴盛和衰落; 2.让学生知道相声的表演形式和使用的道具; 3.教会学生怎样欣赏传统相声,从中得到做人的道理; 4.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尽可能得喜欢上传统文化。教学道具

大褂,醒木,折扇,快板,手绢 教学过程

1.让学生观看由小学生表演的相声《反正话》,调节课堂气氛; 2.介绍相声历史的发源,发展,兴盛;

3.介绍相声的表演形式和使用道具,并一一介绍各种道具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自己来使用道具,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4.教师总结,说明目前相声以及传统文化的囧境以及传统文化没落的原因,呼吁学生从小关注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自我陈述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寓教于乐,现场表演,展示法,讲授法等。

在课堂上,我倡导“自主,合作,快乐”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具体的学法有 资料收集,阅读法,讨论交流法等,务求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爱好、启发学生领悟传统的魅力。

下载《传统城市的新气象》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统城市的新气象》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_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 2、结合实例,了解城市各功能分区并分析其成因 。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探究学习法 2、读图......

    《城市美容师》教学设计

    《 城市美容师》教学设计 西湖小学宋子琦 教材分析: 《城市美容师》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是让孩子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把写生与想象结合,通过以绘画的形式进行造型、表......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湘教版 高二必修 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教案设计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必修II中第二章”城市与环境”中的内容.本章包括: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过......

    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来源:学&科&网Z&X&X&K] 2.掌握传统的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

    高中美术教学教案----传统柳编工艺设计

    传统柳编工艺设计 背景分析 河东区汤河镇是远近闻名的“柳编之乡”,传统柳编工艺有300多年历史,柳织品有400多个系列,1000多个花色品种,产品远销欧、美、大洋洲二十多个国家和......

    现代教学设计PK传统教案(小编推荐)

    现代教学设计PK传统教案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以“三中心”和“五环节”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教学观念严重束缚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虽然教学设计理论引入国内已有20多年,教......

    《城市的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城市的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2册)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第一课时。[课程标准]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

    城市的标志教学设计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 魏县边马乡中心小学 屈丽静 教材分析 《城市的标识》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主要写了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许多城市已经逐渐变得雷同,变得失去了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