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灭火英雄
《灭火英雄》教学设计
官堰小学 冯亚茹
教学目标:
1、认识消防装备,能仔细观察并画出感兴趣的某个细节。
2、能想象并组织画面,画出消防队员英勇救火的场景。
3、了解消防常识,能体会到烈火无情,养成小心用火的生活习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消防队扑灭火灾的整个过程。教学难点:能画出火场紧张激烈的气氛。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消防图像资料、灭火现场视频、示范作品等。学生:绘画用纸、剪刀、胶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歌颂英雄的沙画视频导入,情感引导。
1、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名英雄,想不想认识?
2、通过观察一段和他有关的视频(祖国不会忘记他),猜一猜他是谁?
3、板书课题:灭火英雄
二、认识英雄。
1、干什么工作的?
2、观察外在特征,了解工作时的样子。
学生讨论,汇报发现,其他小朋友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并 且把自己的发现画成了一幅画。
三、赏析画作,指导表现创作。
赏析优秀学生作业,说一说作者观察并画出了灭火场面的什么情景?
1、从构图,色彩,以及想象的拓展,三个方面欣赏作品。
2、介绍突出主体的夸张画法。
3、鼓励同学可以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大胆尝试新的作画方法。
四、争当消防员,角色带入,模拟灭火场景,教师示范作画。
挑战一:你想不想成为一名消防员?
黑板上绘制一栋着火的房子,并且有人在呼救。1.拨打119——板书119 2.谁来到现场?——画消防车(云梯,水带,水枪)3.车上下来的是谁?——画消防员
4.一辆车够么?——贴消防车(车是什么颜色?)
5.一名消防员够么?——贴消防员(什么颜色的衣服,鞋子?)咱们全班同学共同完成了一幅灭火场景图啦!
五、组校园消防队,小组创作。
挑战二:分小组采用补充,填图的方式协作完成一幅消防员灭火场景图。
老师这里有些房子着火啦,急需现场的小小消防员来帮忙!哪一个小组先完成,就可以优先选择小分队。
六、展示车,评议作品。
1、学生自主表现,画一画消防队员英勇救火的场景。
2、讨论评议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展开自评、互评和师评。
你最欣赏哪一分队的作品?
七、小结:大火无情,小心用火!
排队领取消防员合格徽章,逐一走出教室。
《灭火英雄》教学反思
美术来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提炼于生活。美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生活之中。我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始终认为儿童美术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而应以教材为最基本的课堂素材,使得美术课堂融趣味化、游戏化、生活化、知识化于一体。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教材,把美术教学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使学生懂得将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启发想象与绘画技法可兼得。在美术教学中,我一味地启发想象,过于偏重联想;亦而忽略了想象在儿童美术中应有的位置和作用。总而言之是非偏彼即偏此。在技法与想象之间,如果过于偏重某一边,孩子们的美术作品会出现两种情况:1.画面题材枯燥无味,构图形式教条、死板,失去童真。2.能够联想、想象,但想画的内容画不出来。即绘画中常出现的眼高手低。我们在美术教学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将娴熟的绘画技法与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完美地结合起来创作出的画面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在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采用表演、图片欣赏等多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并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涂鸦”的技法水平。学生看到自己的一双小手是如此的灵巧,能够创作出那样精彩的画面,便渐渐地喜欢画画,喜欢美术课,对美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是学生不仅拥有娴熟的美术技能与奇思妙想的综合美术动手能力。同时更要使学生拥有一颗纯美之心,在广阔的天空下,尽情地展现童真、童趣的身影。
第二篇:18《灭火英雄》参考教案
《灭火英雄》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消防装备,能仔细观察并画出感兴趣的某个细节。2.能想象并组织画面,画出消防队员英勇救火的场景。
3.了解消防常识,能体会到烈火无情,养成小心用火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
了解消防队扑灭火灾的整个过程。教学难点:
能画出火场紧张激烈的气氛。教学程序:
一、故事导入,引发学习兴趣。
1.打火机点火,介绍“小火苗”给大家认识,观察小火苗的样子。2.我们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小火苗”,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不过要小心,它的脾气可不太好。如果惹它生气了,它会变成可怕的“大火魔”!
3.展示煤气灶忘记关火引发起火的情景。4.呈现楼房起火的情景,观察楼房起火的样子。问:小火苗变成大火魔了,怎么办啊? 5.呈现消防队赶到火灾现场的情景。揭示课题:灭火英雄
二、初步观察,了解灭火设施及方法。1.首先赶来的是灭火英雄——消防救火车!
课件呈现消防车并自我介绍,它能从消火栓吸水并加大水压。2.灭火英雄——消防队员手持消防水枪开始灭火了!水压好大啊,两个人才能抓稳消防水枪!一个人拿的水枪,水压可要调小一点哦!问:楼上也着火了,怎么办啊?
3.问:哎呀!楼上有人呼救,怎么办啊?
云梯车出场并自我介绍,云梯是营救火场高处居民的最佳工具。4.受伤了也不用害怕,救援队已经赶来准备好了!
1/2
5.灭火英雄们真厉害啊!让我们为他们鼓掌吧!
三、细致观察,强化理解与记忆
大火魔终于被扑灭了!我们来感谢一下这些灭火英雄吧!1.问:刚才出场的灭火英雄们都有谁啊?谁来说说? 2.展示消防队员的图片,鼓掌感谢并仔细观察。3.展示消防灭火车的图片,鼓掌感谢并仔细观察。4.展示消防云梯车的图片,鼓掌感谢并仔细观察。5.展示医疗车队的图片,鼓掌感谢并仔细观察。
四、赏析画作,指导表现创作
赏析优秀学生作业,说一说作者观察并画出了灭火场面的什么情景?
五、表现创作,评议作品
1.学生自主表现,画一画消防队员英勇救火的场景。2.讨论评议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展开自评、互评和师评。
六、小结下课
除了救火,英勇的消防队还要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营救人和动物呢!大家可以回家上网了解一下哦!
2/2
第三篇:时代需要英雄
时代需要英雄
时间:2005年10月14日
地点:嘉兴一中高一(6)班教室
主题:时代需要英雄——学习张康杰英雄事迹
主持人:李云骁(系高一新生演讲比赛一等奖及张康杰英雄事迹演讲比赛一等奖获得者)
准备:
1、每个同学写一篇练笔,谈自己对张康杰英雄事迹的感受。
2、出有关张康杰英雄事迹的主题黑板报。
3、布置黑板:时代需要英雄——学习张康杰英雄事迹(板书)具体过程:
一、主持人导入:
太平盛世,常常有人感叹:这是一个缺少英雄的时代。然而,一个人用他的生命向我们诠释了这个时代有英雄,他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呼吸着一样的空气,并且让每一个禾城人为之骄傲,很多人称他是平民英雄,他就是——张康杰,这个让禾城人永远铭记在心的名字。英雄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英雄的精神长存!
二、同学发言,讴歌英雄事迹。
1、张易《英雄》:英雄从来都是被定义为:令人钦敬的勇士。他只是一名普通的职高毕业生,但他却用生命向我们诠释了“公民道德”的含义。他的离去使整座禾城为之动容,他就是张康杰。
历史回顾:2005年6月1日晚上8时许,嘉兴市区一交叉口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双方当事人在现场发生争执,其中一方被不明身份的人刺伤,行凶者正欲离开,却被当时在场的张康杰撞见,并在追至一二百米处将歹徒擒住。此时,其他四名同伙扑上来,对张康杰猛打乱砸,主谋趁机拿起尖刀朝其胸口刺去,张康杰忍住剧痛,一边继续追歹徒,一边报警,终因失血过多倒下了。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他还坚持向警方描述歹徒体貌特征和逃跑方向。与死神搏斗了20多天后,张康杰终因伤势严重,英雄牺牲。
英雄的壮举背后,没有偶然的命运,只有必然的抉择;不是出于瞬间的冲动,而是凭借平时的修养,瞬间即是永恒。
人物经历:张康杰,生于1984年,2000年进入新塍职业学校学习。连续担任由同学选举产生的班长之职。他以身作则,乐于帮助同学,从没违反校纪校规,对事认真负责,从不隐瞒过失。他内心强烈的公民道德意识,早已使他有了惊人之举,去年年底,他主动参加嘉兴市首批“反扒”志愿队。并协助警方抓获各类违反犯罪嫌疑人13名,破案9起,为群众挽回数万元经济损失。
英雄的精神遗产: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这么一种习惯看法:职高的学生是“高考的失败者”,在心理上容易走向误区,在行为上容易走向岐途。但张康杰的英勇行为却将这种看法彻底击破。他以自己的挺身而出,使得一种绝对的道义价值获得挽救,他的壮举是对冷漠和普通自我保护意识社会的否定。
据说,必定要有英雄的牺牲才能确立起道德价值的最高尺度,必定要有英雄的殒灭才能唤醒公民的道德意识,但是面对英雄的喋血,每一个公民都应扪心自问:如果换成我,我是否也会站出来?只有当更多的人面对邪恶时能勇敢地站出来,英雄的血才不会白流。尾声:在英雄还没有得到清晰显现时,一切好象都微不足道,但当其真正来临时,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英雄其实应该指英雄所具有的品质才对,至少我是这样想的。
2、沈介立《你就是这样的人——向张康杰同志学习》
2005年6月26日凌晨1时47分,21岁的你悄然离去,令整座城市的市民为之动容。
你就是张康杰。
不需要用什么华丽的辞藻来修饰,你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一个平凡的农民儿子;新塍职业学校一个平凡的毕业生;嘉兴国鸿集团汽车西站汽车特约维修站的一个平凡的普通员工。
然而你又不平凡,几分钟的壮举,凝聚的是你正义的一生。你的挺身而出,是一个真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面对假恶丑力量时可以忍受的限度;你的壮举是对冷漠、怯懦的强烈批判和否定;你的勇气是对健全的道义的呼唤;你的牺牲让世界听到了良知的呐喊。用郭沫若的话来说,就是“有的人死了,但是你还活着”,在生与死的十字路口,你站在那里,高举着你精神的丰碑,激励着曾为你哭泣的灵魂。
“6·1”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调集精兵强将,成立专案组,到6月9日,转战5省的嘉兴警方把涉嫌伤害和包庇窝藏的10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归案。6月29日,省公安厅、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追授张康杰“浙江省见义勇为勇士”荣誉称号。团浙江省委、省青年联合会追授张康杰“浙江青年五四奖章”,并号召全省广大团员青年向张康杰学习。
英雄的血不会白流,你用热血浇铸着金色的团徽,用行动在世人心中烙下永恒的印记,用生命抒写正义的史册!你—— 就是这样的人。
3、吴君《永驻的青春》
2005年6月28日一颗璀璨的星辰的陨落,一颗博大的灵魂的安息,让我们永远铭记了一个英雄的名字——张康杰。纵死侠古香,不惭世上英。他用英勇无畏的壮举,匡扶了这个时代几乎被漠视的正义,让我们的内心猛然觉醒,他用默默无言的行动,镌刻了这个时代无比渴求的力量,荡涤尘寰,只留正气在人间!命运夺走了那个风华正茂,却让他拥有了一个永驻的青春!
历史在泪光里不断地回放着,他的短暂的一生被默默诉说着。他,是个形容瘦弱的人,而正义之举却使他变得高大而伟岸;他,是个内向腼腆的人,而因为心中的正义无所畏惧地斗争;他,是个平凡的人,却拥有一个不凡的生命;他,一生都是默而无言的,却在生命的最后那刻演奏了一曲最嘹亮的乐章!溘然长逝,令多少人为之动容,令多少泪水为之倾泻,哀声遍地!我蓦然发觉,这便是一个英雄的力量,召唤了所有蕴藉在人心底的正气,再次勃发!许多时光里,我们似乎早已忘却“何为正义”,而现在我们的心灵却为之震颤。我们走过了那个对一切都漠然而视的年代,我们知道那饱藏在内心的正义之火将再次被点燃,我们坚信我们会举着英雄的正义火炬代代传承!
在这个物欲泛滥的年代里,许多人都本着明哲保身的原则,对一切与自己无关的事置之不理,甚至冷眼旁观。我们这一代也在这种思想的腐蚀下,变得麻木不仁,颓废不堪,整天窝在一个狭小的自我里,却不愿用博大来包容世界,以至于忽视了内心的呼唤,变得空虚而混沌无知„„面对那个高大的勇士的形象,我忽然发觉我们是多么的懦弱而渺小。我们不该对一切不关痛痒,不该虚伪自私,不该对任何事都熟视无睹,那样何能成为中国之脊梁?
我曾听过一句话“生命在于其存在的价值”。张康杰正是用自己的正义之举诠释了他生命的价值,他无悔了,他恬然地笑对生命,因为他让青春生命大放异彩!他长眠于大地,历史却给他留下了一座丰碑!而我们呢,是否该醒悟,让正义之气荡漾于这片天地间,用广博的胸怀关注关心一切?!
我想那所有为张康杰事迹而动容的人会坚定地说答案是肯定的!
4、姚嘉骏《张康杰之死》
张康杰何许人也?如今大部分嘉兴人不会对这个名字陌生,他就是因与歹徒搏斗中刀而付出了年轻生命的英雄人物。
今年6月1日晚8时许,嘉兴市区友谊路、洪兴路口发生交通事故。张康杰驾驶摩托车经过此地,见一名男子突然拔出尖刀,朝另一名男子下身捅去。张康杰见状匆匆停车,冲上去扭住那名男子的胳膊,与对方搏斗,搏斗过程中,又忽然窜出多名男子围攻张康杰。他最终被刺中心脏。经过25天的抢救,终因伤势过重死亡。
张康杰的事迹为何能感动那么多的人?仅在他力搏歹徒的那几分钟吗?当然不是,我们所感动的是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是他为了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我们感动,是因为社会正缺少这种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社会所需要的!
见义勇为是我们从小到大就知道的,可我们大多数人在一身中又会有多少次是真正去做了呢?我们尽管口中常会提到,可事实上在遇到危险时,更多的人是选择忧郁,慢慢地,我们也就习以为常了。因此当我们听到身边有人见义勇为时,我们往往会觉得那个人很傻。这种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我们青少年中,事实上成年人在这方面可能更保守,正如平常父母往往会教导我们不要把自己搅进去,事不关己少管闲事。为什么大家会这样想?是宣传教育还不够吗?那么多的教育为什么没效果呢?其实会出现这种情况也不难理解,毕竟见义勇为这事是很危险的,谁会愿意为了一件和自己没关系的事而拼命呢?到时候受了伤又没得赔,得罪了社会上的人自己还吃不了兜着走,多不划算。说白了见义勇为就是一件损己利人的事,谁愿意干?
可这些事就真与己无关吗?社会是大家的,如果大家都不愿出力,这个社会不和谐了,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现在有点钱的总想去西方国家,为什么?那里住着舒服呗。都说欧洲、澳洲适宜人居,为什么?整个社会氛围好啊。别说人家教育好,难道我们的大学生少吗?社会氛围是要靠大家去营造的,你不动手我不动手,那还指望谁动手呢?为什么光天化日之下歹徒敢如此嚣张?这决不是一次两次的事,就只是这一次有人出来见义勇为了。如果我们的社会之中有更多的正气,那歹徒又怎敢随意拔刀呢?
问题是明摆着的,就看我们怎么去解决它。多宣传一些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要加强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从小抓起;还要开导家长积极配合;另外还建议国家能多表彰见义勇为者,给予适当物质奖励。
三、讨论:
主持人:同学为我们引出了见义勇为的问题,同学们对于张康杰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畅所欲言。
生1:我赞同张康杰的英雄壮举,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这样做的。生2:我不赞同你的看法。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代价太惨重了。生3:我也觉得张康杰的作法不够明智,他的父母怎么办?
生4:这个时代就是太缺少像张康杰这样的人了。人们变得越来越自私。生5:不论怎么,我佩服张康杰。
生6:“见义勇为”应该换一个字,为“见义智为”。„„
„„
四、同学发言:
主持人:让我们再听听同学的看法。
1、苏灵彦《英雄已逝》
年轻的英雄已经逝去。
他瘦小的身躯在倒下以后,有如高山大海一样雄伟壮阔。
张康杰,一个朴实无华的名字。但在党的诞生地浙江省嘉兴市,它已经成为见义勇为的代名词。在嘉兴地市内,没有人不知晓张康杰的事迹,没有人不对他充满崇敬,没有人不为他感到惋惜。因为一个普通的人,做了一件不普通的事。22岁的团员青年张康杰,是国鸿集团汽车工业贸易有限公司维修工,也是嘉兴的首批反扒志愿者。今年6月1日晚,他面对持刀歹徒,挺身而出,以一敌五,奋勇搏斗,匡扶正义。在遭到歹徒及其同伴的猛烈殴打后,仍死死扭住歹徒不放,最后被刺中心脏。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英勇牺牲。一条年轻的生命,消逝了。
一切开始于他在目睹歹徒行凶后必然的心理冲动,正如当时在场的所有人以及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一样。但形成不同后果的,是他的勇气和正义之心。只有他一人,把冲动转化成了行动,奋不顾身地追了上去。也许装作什么也没有看到,扬长而去是最好的吧,不必付出生命的代价、承担被歹徒报复的恐惧。就像那许许多多目睹犯罪过程却熟视无睹的人们。但张康杰是不同的。作为嘉兴市首批反扒志愿者,他曾经协助警方抓获扒窃等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3名,破案9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数万元。累累的战绩,使他决不允许让自己置身事外,姑息歹徒作恶。面对着危险,我想,他的脑袋中绝对没有思考过要付出的代价和能获得的荣誉。张康杰的所作所为,只是最单纯的为了自己的信念。而当时在场的那么多人中,我相信比他强健有力的大有人在,但竟然没有一个尾随而去。也许多一个人的力量,后果就会不一样。可我们不能谴责任何一个人。因为扪心自问:如果我在场,我能否挺身而出?答案不言而喻。因为在面对危险和黑暗时,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或多或少令人畏步的恐惧。而这,正是我们必须用仰视才能看到张康杰的身影的原因。
英雄已经逝去,再多的赞歌和荣誉也无法让他恢复呼吸、重新站起来。留下的我们所应该做的,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他一直活在人们的精神中。
2、姚冰旭《英雄的时代,时代的英雄》
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
———题记 英雄,一个陌生地让我震惊的字眼。在这个苍白的世界里,我们渴望英雄,期待勇敢,需要无畏。
这些日子,平民英雄张康杰成了感动嘉兴第一人。这位21岁的普通青年,面对凶残的持刀歹徒挺身而上,奋勇搏斗,用匡扶正义的壮举,将短暂人生谱写成一曲“见义勇为”的英雄之歌。
时间定格在今年6月1日晚8时许。市区友谊路和洪兴路交叉口发生了一起汽车与摩托车相碰的交通事故。就在双方驾驶员协商解决办法时,从汽车副驾驶座上下来的乘客不小心将车门碰到了一旁的围观人,立即招来一阵拳打脚踢。正当摩托车驾驶员想报警时,打人者中竟有人举刀捅他的大腿,随后拔腿就逃。一幕,让骑着摩托车路过此地的张康杰看到了。向来疾恶如仇的他顾不得取下摩托车头盔就勇敢地冲了上去。当他一把将企图逃跑的歹徒抓住时,歹徒的4名同伙也穷凶极恶地扑了上来。他们用专门用于打架斗殴的拳刺、用张康杰在搏斗中掉落的摩托车头盔对着张康杰乱打、乱砸。歹徒的暴行没有吓倒一身正气的张康杰,他勇敢地一手与歹徒们展开殊死搏斗,一手紧紧抓住持刀歹徒不放。持刀歹徒看到暴行不能令眼前的英雄松手,便举起沾着鲜血的尖刀,对着张康杰的胸口狠狠刺去。顿时,撕心裂肺的剧痛传遍了张康杰的全身,鲜血从年轻的身体里流出,浸染着大地„„硬是一面向趁机逃脱的歹徒追去,一面拿起电话报警„„迅速赶到的民警,张康杰以惊人的毅力提出和民警一起追击歹徒„„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的途中,他还用最后的力气向警方描述歹徒的体貌特征和逃跑方向,为公安机关快速侦破此案提供重要线索。
然而,张康杰却带着对世界的眷恋永远地,永远地走了„„人们固有的概念里,“英雄”总是与众不同,少不了豪言壮语。而张康杰没有,他用诚实、认真书写人生,他只是在做好一个人,他仅仅用一个微笑就向世人诠释了爱——博爱。
太平盛世,有人常常感叹:这是一个缺少英雄的时代。然而,张康杰用他的生命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时代。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记下这个曾经付出过爱的人,每一个人都会在心中开垦一片田地,为他树立一个丰碑,相信每一个人都热爱美,是的,张康杰是最美丽的烟火,倾尽所有只为那一刹那的流光溢彩,光芒四射。尽管只是一刹那,我想所以的人都会记住他的美丽。英雄可以死,但英雄精神将在炎黄子孙中永生!
康平盛世勇气冲霄汉,杰出青年英名留人间!
五、班主任总结: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这是一次成功的主题班会。首先要说明的是:英雄的鲜血没有白流,今天同学们的讨论发言就足以说明这一点。这不是一个缺少英雄的时代,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张康杰的英雄壮举将感染着每一个人,英雄用行动告诉我们,要正直、善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当然,遇到危急事情在勇敢的同时,更要机智,正如同学们所说的,要“见义智为”。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向英雄表示我们崇高的敬意。
第四篇:英雄故事
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0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民兵,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作战勇敢,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为了战斗的胜利,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被选为村儿童团长,带领伙伴站岗放哨查路条,侦察敌情,运送武器弹药等。1945年1月,参加了西社夺粮战斗,同伙伴们扛粮装车,众口称赞。同年10月,背着家人只身到汾河贯家堡,参加了妇女培训班,被选为小组长,潜心学习。在当地召开的反霸群众大会上,登台发言,揭露和痛斥恶霸地主残害人民的罪行,受到区里表扬。结业回村后,担任村妇救会秘书,组织妇女办冬学,帮助烈军属解决困难,支前和慰问部队等。
1946年春,县里下达200斤纺棉花任务,限期20天完成。她带领妇女昼夜苦战,提前2天完成,获全县第一名。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大举进袭文水一带。为保存实力,中共八地委决定平川地区大部份干部转移上山。她再三恳求党组织把她留下坚持地下斗争。十二团三营连长王本固负伤,她将王隐蔽在一户军属家,用自己平时节省的钱给他买药治伤,并精心护理直至痊愈返队。12月,敌人频繁出击云周西村,并捕走我地工人员石三槐等,形势日险。家人劝其撤退上山,她表示:“走与不走要等上级通知。”
1947年1月11日夜,上级通知其转移。次日拂晓,敌人突然包围云周西村,把先期被捕的石三槐押解回村,强令全村群众到观音庙集中。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她也随同群众来到会场。敌人当场又抓捕了石世辉、陈树荣、刘树山、张年成等,并胁迫她出场“自白”。审讯中,敌人千方百计诱使其供出同志,并相许给她一块土地。她回答:“不知道”,“给我个金人也不要”!接着又以死相逼,她昂首挺胸、义正辞严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连长恼羞成怒,指使叛徒把石三槐、石六儿、张年成、石世辉、刘树山和71岁的陈树荣,用铡刀杀害。敌连长问她:“怕不怕?”她坚定地回答:“死也不投降!”她镇定自若地问:“怎个死法?”敌连长狂叫:“一个样!”并命令机枪对准群众:“把这些人全扫光。”她斩钉截铁地喊道:“不许残害群众!”从容不迫走近铡刀,英勇就义,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生辰:1929年10月15日 祭日:1948年5月25 日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韩国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29师8 7团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锋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他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邱少云的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也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详细故事
邱少云雕像
志愿军“一级英雄”特等功臣:邱少云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动进攻,大韩民国节节败退,向美国等盟国求救。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当日杜鲁门总统授权驻韩美军攻击朝军。7月7日联合国通过84号决议,授权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武力干涉朝鲜战事。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组建东北边防军(后更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如果朝鲜人民军被打败,中国可以迅速派遣部队入朝帮助朝鲜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进行作战。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战场形势逆转,朝鲜人民军溃退。因为朝鲜对中国封锁了军事情报,所以战争在没有事先通知中国的情况下爆发了,致使中国领导人对此颇有不满,但在美国直接参与战争的情况下,还是表示要支持朝鲜。中国政府表示坚决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合国军“打击朝鲜人民军,但美军不予理会,军队向中朝边境推进,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地威胁着刚满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此关键时刻,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英明地决定,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英雄的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军一起,并肩作战,抗击侵略。
在艰苦的反帝斗争中,中朝两国人民风雨同舟、祸福相共,用鲜血谱写了壮丽的诗篇,结成了牢不可破的战斗友谊。
邱少云就是在这场战争中,于战场上,为了完成潜伏任务,严守革命纪律,他以超人的意志和毅力,忍受烈火烧身的痛苦,直到最后的牺牲。
邱少云(1926-1952)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县少云镇(原四川铜梁县)玉屏村邱家沟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万恶的
邱少云
旧社会、邱少云九岁丧父、十一岁丧母、十三岁就开始了长工的生涯,受尽了地主豪绅的压迫和剥削。1949年4月,国民党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妄图挽救西南一隅,估逼穷人当炮灰。邱少云就是在老板的出卖、被强迫捆绑拉去当了壮丁。
苦难的童年生活、悲惨的家庭遭遇,在邱少云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盼望光明、盼望解放!
1948年,刘邓大军奉党中央毛主席命令挥师南下于1949年12月解放了成都,相应,四川获得了解放,邱少云一家和天下劳苦大众获得了新生,太阳出来了,来了救星共产党,邱少云作为解放兵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1年3月,邱少云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他来到朝鲜,看到美帝国主义和李承晚匪帮对朝鲜人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目睹朝鲜儿童遭受自己童年时代一样的苦难,倍加激起邱少云对帝国主义反动派的仇恨。要为打败美国侵略者贡献自己的一切。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是消灭盘踞在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美李匪军,把战线向南推进。然而,我军阵地到三九一高地之间,有着三千米宽的开阔地,这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要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为了缩短冲击距离,出奇制胜、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我军决定在发起总攻击前一天的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
战士们出发以前,部队首长指示:“提高纪律性,坚决执行命令,是我军的光荣传
邱少云之弟邱少华看望哥哥生前所在连队
统。这次任务十分重要,也非常艰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暴露目标。”邱少云和战友们坚定地回答:“坚决完成任务!”
要使52人潜伏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二十多个小时,不能有一个人暴露目标,确实任务是艰巨的,困难是不少的。但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深刻认识到抗美援朝战 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代表着祖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因此士气旺盛、斗志昂扬,表现出了无比的坚强和主动机敏,表现出了惊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邱少云怀着对敌人刻骨仇恨,于战斗前夕,向党支部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他写着钢铁誓言: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52名全副武装的志愿军战士,按预定计划井井有条地迅速分散开来,隐蔽潜入到三九一高地附近一片蒿草丛生的地里。每个人从头到脚插上了蒿草,风一吹,人身上的草和地上的草同时摇动,看不出一点儿伪装的痕迹。邱少云和他所在的那个排,就在高地东边的一条长满蒿草的土坎旁边隐蔽着。
天刚蒙蒙亮,战士们首先看到的就是三九一高地上的那一层层的铁丝网和一簇簇的地堡群。一挺挺机枪从地堡的射口直对着山下,持枪的敌人在山脊上的交通壕里来回走动,还不时地用望远镜朝山下张望。邱少云看到还在准备顽抗的敌人,心中燃烧着仇恨的怒火,他瞪大了眼睛,更加警惕地监视着敌人。
十点多钟的时候,意外情况发生了,李承晚匪军的一个班钻出了地堡,朝邱少云同志和他的战友潜伏的方向窜来。
邱少云和战友们镇静地互相看看,眼神互相示意:不能冲动,潜伏好就是胜利。他们继续坚定、沉着地潜伏在草地里。敌人越来越近了„„突然,有两名战士被敌人发现了,敌人吓得倒退了两步,慌张地乱扫了一通子弹,扭头就朝山顶上逃跑。
在此关键时刻,要是让敌人活着回去,潜伏的机密就会暴露,情况就会很严重。这一切,观察所里的团指挥员看得非常清楚。指挥员立刻下达命令:用炮火消灭这股敌人!顿时,炮声隆隆,三九一高地山坡上,筑起了一道火墙,截断了敌人的逃跑,一个班的敌人全部被歼灭在山腰中。邱少云看到这个情景,激动地瞧瞧两旁的战友,表达了内心的高兴。
山上的敌人被这一阵炮火吓得胆颤心惊,龟缩在碉堡里不敢动弹,半个钟头后,从南方飞来数架敌机,盘旋在志愿军潜伏的上空。忽然,敌机投下了燃烧弹。有一颗燃烧弹落在离邱少云两米远的草地上,飞迸的燃烧液溅到邱少云的左腿上,眨眼功夫,插在他脚上的蒿草烧着了,火苗腾腾地冒起来,此刻,邱少云只要翻动一下身子,就可以把火苗扑灭,但是这样做会暴露目标啊!邱少云想到要更好地打击敌人,想到整个战斗的胜利,他坚定地伏在草丛中,接着衣服也烧着了,一会儿,烈火就蔓延到了全身。为了革命胜利,邱少云就像一块千斤巨石。伏在那里,纹丝不动,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继续燃烧着。同志们眼看着烈火在吞噬着自己的战友,急得咬破了嘴唇,几次想站起来,帮助邱少云扑灭身上的烈火。可是邱少云和战友们深深懂得,在这个节骨眼上,只要有人动一下,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整个反击计划就全完了,想要取得的胜利就会丢失。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牢记着部队首长的嘱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暴露目标。”他们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强压着满腔怒火,等待着战斗时刻的到来。
虽然烈火在一点点地在他身上燃烧,但邱少云还是忍住剧痛,纹丝不动地伏在那里。为了革命,为了胜利,他咬紧牙关,顽强的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烈疼痛把手深深的插入泥土,直到最后牺牲,他也没有发出一声呻吟。下午五点三十分,中国人民志愿军向三九一高地进攻的号角吹响了,同志们怀着满腔复仇的怒火,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人扑去,他们都在呐喊:“为邱少云同志报仇”。两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敌人的一个加强连全部被歼了,三九一高地上飘扬着我军胜利的红旗。凯歌声中,指战员们心潮澎湃地久久注视着英雄牺牲的地方。那红色的腾腾烈火中,闪现着英雄的巨大形象。
邱少云同志那种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那种坚韧顽强的革命意志,那种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邱少云是视纪律重于生命的典型代表。
在中外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正如中国已故的著名女书法家肖娴所书:“是真烈士,乃大英雄。”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无私奉献精神。从50年代起就广为传扬,威振四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他的精神鼓舞下英雄楷模层出不穷、雷锋、王杰„„,特别是在98年的抗洪救灾的英雄的人民
邱少云烈士墓
解放军为保卫国家的财产,人民的生命安全,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绩,为党和人民又立了新功。
共,用鲜血谱写了壮丽的诗篇,结成了牢不可破的战斗友谊。
邱少云就是在这场战争中,于391高地战场上,为了完成潜伏任务,严守革命纪律,他以超人的意志和毅力,忍受烈火烧身的痛苦,直到最后的牺牲。像千千万万抗美援朝的抗美援朝战士,他们用鲜血谱写了壮丽的诗篇,和朝鲜人民结成了牢不可破的战斗友谊。
邱少云的舍小己顾大局、爱国爱民、舍己为人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邱少云烈士将永垂不朽!
在上小学的时候,就读过《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课文中写道:抗美援朝战争中,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邱少云所在的部队在朝鲜准备占领“391”高地。距离敌人只有60余米,就像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敌人发现。突然,邱少云被敌人扔燃烧弹烧到了。在这时,邱少云只要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可邱少云为了不暴露部队,忍受烈火烧了半个多钟头,也没发出一点声音。邱少云随所在的三营500人,奉命于11日晚潜入上甘岭右翼阵地“三九一”高地前的开阔地里。在潜伏过程中,邱少云被美军盲目发射的燃烧弹烧着壮烈牺牲,时年26岁。
邱少云的两次报功和他奇异的牺牲经过,引起了《人民日报》的随军记者郑大藩的注意。他在看了邱少云的简要事迹后,产生了两个疑问:其一是燃烧弹落在什么地方?是打中头部死亡后燃烧起来,还是从远处一点点燃烧的?其二是他的身边有无水沟,谁看见邱少云烧死的经过?两个疑问使他一直想对此事弄个水落石出,却苦于部队作战行踪不定,无法调查。
史料留有这样的记载:1952年10月中旬,在抗美援朝一次战斗中,邱少云所在营奉命担负潜伏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但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战后,所在部队党委追认邱少云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授“模范青年团员”称号。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志愿军总部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1953年,四川省铜梁县建立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并在凤凰山顶竖立邱少云烈士纪念碑,朱德为之题词。
特别是1952年12月4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来自朝鲜前线的一篇通讯《伟大的战士邱少云》。从此,志愿军战士邱少云严守战场纪律,以自我牺牲精神确保战斗胜利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令千万人惊叹,更成为了他们的榜样。
电视纪录片《感动中国——共和国100物志》解说词:邱少云——最坚忍的潜伏是这样解说的:这是存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厅中的一支普通的钢枪。它的枪托已被烧成了炭黑色,但枪身却依然完整。而这巴掌大小的军衣残片,曾经紧贴过烈士最后的心跳。烈火虽然吞噬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却在中国军史上留下了一个伟大的名字:邱少云。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朝鲜战场上,这位四川籍战士用最坚忍的潜伏,完成了中国士兵最勇猛的突击。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自1962年10月12日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开馆以来,已接待朝鲜友人、港澳同胞、旅外华侨和社会各界人士200多万人次。人们缅怀烈士,瞻仰丰碑。纪念馆里春光不老,烈士精神万古流芳„„这意味着那场硝烟弥漫的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但邱少云烈火中永生的精神却没有离我们远去,而是一步一步在人们心里生根发芽,成为人们的一种信仰。
英雄罗盛教的故事
到过朝鲜的人都知道,在平安南道成川都有一个著名的“罗盛教”村。村前小河环流,那是“罗盛教”河,村后青山耸立,那是“罗盛教”山。为什么在朝鲜的国土上,村庄、河流、山脉会用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来命名呢?松涛低吟、流水潺唱,它们都会告诉你一个盛人肺腑的故事
那是1952年元旦过后的第一天。
清晨,寒风凛冽,雪雾弥漫。远处的佛体洞山,披上了一件雪的盔甲,是那么神圣洁白;清清的泥栎河,也穿上了一套冰的衣裳,是那么晶莹透亮。石田里的志愿军驻军和当地朝鲜人民沉浸在节日的欢乐里。尽管昨天欢庆新年晚会不时被美国鬼子的习机干扰,但人们祈求和平,盼望安宁的心情,仍和这喜庆的锣鼓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春潮。
早操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第141师侦察队文书罗盛教和理发员宋惠云到河边去寻找两枚打不响的手榴弹,想用它来作训练投弹用的教练弹。
在宋惠云眼里,罗盛教———这位年龄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小哥哥,竟有着那么多神奇的传说:
——在国内刚参军时,他就敢扑进火海里抢救老大娘,自己身上的衣服被火烧了几个大洞;
——到朝鲜后,在南映里,美国鬼子投的燃烧弹点烯了村庄,他奋不顾身地冲进火蛇缠绕的屋子里救出了安大娘和她的孙子,自己却被烟熏火烤而昏了过去:
——在牛尾洞战场上,他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打死了扑进战壕的敌人。
到了河边,他们分头寻找手榴弹。
突然“咔嚓”一声,紧接着传来了孩子惊慌失措的喊叫。罗盛教猛地抬起头,只见河面上,几个滑冰的朝鲜少年连哭带叫,用手指着一个刚坍塌的冰窟窿。冰窟窿里一个小朋友用手拍打着水面,徒劳地挣扎了几下,一下子沉入了水中。
这个掉进冰窟窿的小朋友叫崔莹,那两个喊叫的孩子一个叫金龙珠,另一个叫崔县。
罗盛教一把抓下自己的帽子,奋力向河中冰窟窿冲去。边路边脱下棉衣,当赶到出事地点时,身上仅剩下一层单衣,被寒风吹得鼓了起来。
罗盛教甩掉脚上的大头靴,“扑通”一声跳进冰窟窿。水花溅起很快又结成的冰凌。
罗盛教在水里摸着,一会儿他的头伸出水面,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时候,他冻得脸色花白、深身青紫,但很快又钻进水中。
四周静极了,树枝停止了摇摆,流云停止了移动,山川、流水都被震撼了。又摸了个空,罗盛教第二次将头露出水面,双手扶在冰面上。冰层下的激流冲得他来回摆动。他的手指被冻的僵硬、嘴张不开,气喘不过来,深身直打颤。
当宋惠云闻声赶来时,冰窟里崔莹的上半身已露出了水面。这孩子已经神志错迷了,脸色苍白,头发一绺儿一绺儿的。他的身体在水面上一起一伏的摇晃。宋惠云不会游泳,想伸手帮助往上拉。正在这时,罗盛教和崔莹又沉入了水中。接着连续几次罗盛教都把崔莹托出水面,都因冰面坍塌,而没有成功。罗盛教已累得筋疲力尽。这时,宋惠云从村口将半截电线杆子拖到河边。崔莹还在水底呢?罗盛教留恋地看了一下天空,艰难地吸了口气又潜到水底。
这次时间很长,空气凝固了,两个孩子双眼茫然地望着水面。
崔莹再次被顶出了水面。刚刚赶到的宋惠云忙把电线杆子伸过去,一下又一下,崔莹终于抱住电线杆,被宋惠云拉上了冰面。
罗盛教却没有上来
水面上的波纹渐渐消失,恢复了宁静。
战友们赶来了,朝鲜老乡们赶来了。
人们砸开冰层,将罗盛教捞了上来。
“罗盛教!”“罗盛教!”人们的呼唤,响彻云霄,栖息在林中的鸦雀被惊飞了,罩在松树上的雪一片片掉下来。
罗盛教静静地躺在雪地上,冻僵的躯体像一尊冰雪雕像。
最先哭出声的是宋惠云,接着乡亲们哭了,战友们哭了,呜咽声响彻了山川。石田里的老百姓,再三恳求志愿军领导,他们要按照朝鲜民族最隆重的仪式安葬烈士。
元月三日,乌云低垂,西风呜烟,山川悲痛,江河流泪。
人们抬着烈士的遗体,全村乡亲们扶老携幼,默默地向墓地走去。
当把烈士的遗体轻轻地放在墓穴后,朝鲜劳动党村支部书记崔台元轻轻地说了声:“乡亲们,记住他吧!”人们的哭声一下子进发出来。
孩子们将绿嫩的松树栽在了烈士的墓前,姑娘们放好花圈,老人摆出酒菜祭奠。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他“一级爱民模范”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罗盛教一枚一级国旗勋章和一枚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亲笔为罗盛教纪念碑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为了永恒地怀念罗盛教烈士,朝鲜人民将石田里改为名“罗盛教”村;将烈士献身的泥栎河改名为“罗盛教”山;还修筑了雄伟的“罗盛教纪念碑”,盖起了秀美的“罗盛教纪念亭”。
第五篇:英雄影评
英雄影评
英雄影评 《英雄》是著名导演张艺谋面对电影全球化和商业化的背景,实现自身艺术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他的电影我以前也有幸看过不少,大多数都很经典,在这部《英雄》中,明星云集,场面宏大,画面精美,武打设计挥洒写意,将中国传统意境于动作片的暴力美学造型相结合,创造了中国大陆电影新一轮的票房神话和电影产业化模式。
剧情简易到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刺秦,但老谋子却很有想法的把它分割成了三部分:叙述、猜测和正解。并通过身穿不同颜色服饰的同一人物群来加以区分,冷暖色调的对比,对人物情感和情节意外的转变也起到了一定意义的象征作用,无名编造的‘叙述’中充斥着背叛、嫉妒、愤恨和悲痛,烘托这种激烈而强劲的情感浓烈的红就再适合不过了。有人常说蓝是种神秘、忧郁和怀疑的色彩,理所当然也就很恰当的用在了第二段秦王的‘猜测’中。第三段‘正解’又被划分成了两个小部分:回忆和结局,前者用的是绿后者用的是白,绿代表着暂时远离江湖的残剑和飞雪幸福安定的生活,及对‘家’的期盼,而白则不仅代表着他们纯净坚贞的爱情,内心崇高无私的美德和思想境界,同时也是最后他们洗净了杂念和卸下重负后的一种凄美而完美超脱的象征。
除了巧妙而独到的运用颜色夺人眼球丰富内涵和意境外,老谋子的一分为三也为影片增添了一丝悬疑的意味,让故事有了一定的深刻度和可看性。虽说如此,但在很多人看来,还是觉得这片缺乏深度,更是觉得最后前功尽弃的“放虎归山”有些不可理喻更被喻为“脑残之举”,但我觉得这正是本片的精髓和博大所在,就像我之前写的,意境对剧情起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如果把剧情比作成一个干瘪的气球,那么意境的渲染和烘托就是充实气球的空气,富有禅意的气氛广泛而深化了主题,悟出了常识性最为本质的人生哲理,及展现了博大而崇高的人生境界。《英雄》看似简单寻常的剧情,实则蕴含着深藏不露的内涵和真理,因国恨家仇引发的报仇雪恨及刀光剑影,因儿女情长引发的爱恨缠绵及至死不渝,对江湖的厌倦与无奈,对安定平凡生活的渴望和期盼,更重要的是还蕴藏着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而崇高的胸怀。谁都能看得出来,《英雄》不是来讲述什么刺秦、复仇抑或爱情之类故事的。尽管影片中有刺秦、复仇、爱情的镜头。但是张艺谋不过是借助这个刺秦的外壳、复仇的表象、爱情的幌子,来表达一个大写的境界。张氏这一回的艺术之“谋”,玩得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大写意”
笔法,把中国的哲学、文化、历史等等诸多元素浓缩在如此这般美轮美奂的画面意境当中,倘若你不具备一点中国哲学、文化、历史的粗浅底蕴,你将只能看到这部影片的外壳、表象和幌子,你就因此而会对影片表示不十分满意,以为张艺谋丢失了深厚的功力。更有甚者,还会窃笑张艺谋必定中了什么“九阴白骨掌”之类,这一回必将弱到了极至,“不堪一击”了!然而,《英雄》自有内力,其艺术神韵在影片整体中无处不在却又藏而不露。张艺谋口口声声“拍了一部商业片”,其实并非实话。他只是希望影片取得商业成功而已,他从不喜欢玩深沉,他的作品从第一部《红高粱》开始,就给人一种情绪的宣泄,讲究的是大俗大雅。而纵观他的所有作品,《英雄》是最像《红高粱》的一部,但又绝非重复和倒退,而是一种螺旋式上升。张艺谋一贯追求突破,每一部作品都有不同的语境效果。而《英雄》的突破,则达到了又一个新阶段的高峰。
一:庄子学说——哲学境界:从《说剑》到《天下》的相融
影片中,那一个大大的 “剑”字,是主要的道具。无名为探“剑法”而特去赵国向残剑求得此字。张艺谋通过人物无名之口说出“剑字一共有十九种写法”并非仅仅是展露一点历史细节,更重要的是借助于这个“剑”字的书法,揭示出“天下”的意蕴。
影片将人物在赵国书馆求字的过程表现得惊心动魄:剑法在书法当中可寻,书法又在万箭穿堂之时形成。所谓“剑法”的几重境界,实乃人生的几重境界。你看那万箭穿堂时刻:老者岿然不动,残剑举手接箭,都在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继续书写。表面看这只是秦军攻赵的阵势,内骨里却有无尽的禅机与“悟道”,是为秦王后面的“天下”理论做铺垫的
二:琴棋书画——文化境界:从民俗文化到民族文化的升华
张艺谋为表现《英雄》的规定情境,将最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琴棋书画尽皆揉入影片的情节进展和人物行为当中,使影片从头至尾充盈着中国文化的氛围。古琴、棋谱、书法„„与片中的几位剑侠乃至作战阵势,在张艺谋的语境下竟然如此和谐统一。如果说他以前的许多影片的酒坊、染坊、大红灯笼等等,还只是一些民间民俗文化的体现的话。那么,在《英雄》中,他要凸现的,却是我们的大民族文化。所以,当秦军将士在风沙漫卷的战场上高呼着“风、风、风,大风、大风、大风”的“号令”而万箭齐发时,虽感觉到那是张艺谋惯用的手段,却又免不了再次被他震撼心灵。
长空与无名的那一场伴着古琴的决战,拍得是何等绝妙。尽管此段落只是两位武林高手一展“
绝技”之“武打”。然,在张艺谋镜下,却秉承了中国画的传统技艺——大写意手法,忽然撇开具体的“十八般武艺”,决战于一种非凡的“意念”之中。此时,镜头由彩色转为黑白,人物由现实进入梦幻,动作由激烈瞬间凝固„„此刻,观众的心不能不同样在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此时此刻,画面“单调”了,语言“停顿”了,一切似乎变得十二分的简单。然而,此时无色胜有色,此刻无声胜有声!便是中国画的留白而不白,中国文化的“化实为虚”而不虚,全部在此一镜之中得以神奇体现。那一种空灵那一种深邃那一种悠远„„其语言之复杂,其内涵之丰富,怎能不让人叫绝。
什么叫“出神入化”?什么叫意境深远?一种属于中国人的、传统的文化认同感会随同影片多处这样的镜头而让人激动不已。这就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的某种奇观,稍稍有一点中国文化常识的人怎么会看不出这样的文化?然而,那么多经历过我们的高校教育的“泱泱学子”们,对此文化意蕴却毫无反应,却只看到“简单空洞单调”,不能或者不愿意领会其间奥妙,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还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三:诗情画意——艺术境界:从色彩的形式包装到风格样式的形成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此乃一切艺术创作之规则,电影艺术同样如此。一部电影选择什么样的形式,当依作品风格而定,一部作品选择什么样的风格,又当依作品表现内容而定。张艺谋自然深谙此道!他选择武侠,选择浪漫,来满足自己很久以来的一个梦想:就是创造出一种既属于中国文化的,又合乎世界潮流的,还体现张艺谋自己个性追求的类型作品;他又选择历史,选择传奇,来承载他所要表现的武侠与浪漫。但艺术创造又是要突破常规的,张艺谋显然是一个既不愿重复别人又不愿重复自己创造型人才,所以他必须为《英雄》寻找到一种与题材体裁完全契合的表达方式,就是影片的形式包装。庆幸,他找到了,而且非常完美。
喜欢或者不喜欢《英雄》的人,在这一点上却惊人地统一:都不能不承认影片拍摄得美轮美奂,不能不承认其视听效果的蔚为壮观。大漠风烟、秦王军阵,九寨风光、平湖出侠,几重画面便有几重色彩,一种叙述又是一种气势。张艺谋通过这些画面色彩营造出一种极具风格化的豪情,这种豪情甚至体现在镜头中的每一滴水珠上。
把这样一个在中国几乎人人皆知却又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得清楚的“刺秦”的历史,用如此一种诗情画意的叙述方式来表现,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事实上,张艺谋无意用《英雄》说历史,他仅仅是借助历史表达电影艺术的未来。这一点
,影片主演张曼玉有深刻领会,她在影片的新闻发布会上就说:《英雄》其实是一部“很未来的电影”。是的,张艺谋正是以未来的眼光放眼世界,才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如梦如幻的又一种风格样式,又一种影片的类型。
只有在如此的类型与风格样式当中,人物的所言所行,剧情的结构方式,情绪的渲染波动等,才显得和谐得体。张艺谋利用这种风格样式完成了自己的浪漫主义追求,这与他自己先前多部作品的现实主义追求完全是两码事。但却再次证明了他的艺术才华的多面性与多变性。这个世界上,同时拥有两种艺术创造风格的艺术家非常罕见。美国的斯皮尔伯格是一位,斯氏既能够拍出《外星人》、《侏罗纪公园》那样的浪漫主义作品,也能够拍出《辛德勒名单》、《拯救大兵瑞恩》那样的现实主义佳作。张艺谋是另一位,张氏既有《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活者》那样的现实主义力作,又拍出了《英雄》这样的纯属浪漫梦幻般豪情之作。《秋菊打官司》可以朴实到演员巩俐挺着“大肚子”走在陕北乡间无人能识破,而《英雄》则又可以夸张到用英国的染料染红内蒙古胡杨树林的每一片树叶。无论是现实主义的朴实,还是浪漫主义的夸张,张艺谋都能够做到极致,这就是艺术大家所能达到的程度!这就是艺术大师所以给我们的享受。
张艺谋在《英雄》中的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场大战,一个是长空和无名的棋馆之战,另一个则是残剑和无名的箭竹海之战。
英雄中的武力境界在棋馆一战中得到最大程度的表现,本片中的甄子丹和李连杰两位演员是世界中数一数二的武打明星,如果不由此二人来演绎张艺谋心中的武侠之梦,实在大跌眼镜了。然而如何来让实在的武术动作来呈现给观众一个张艺谋的梦呢?
棋馆之战的观赏元素极多,除了刀光剑影,还有围棋、雨滴、棋馆建筑以及古琴京剧武生唱腔等等声音设计,其中每一种元素都可以延展开去。例如围棋的古老意义、变化无穷、攻守有度,又好比古琴曲与武生唱腔的配搭营造出侠客相逢豪气万丈的气概。
最大的惊喜是,是意念的武打。利用意念,这是本片武术设计中最大的收获。说到意念,从表面上看,是双方对场的感应,侠客练武,能感受到对方的杀气,如果我们经常看动漫和电影,往往有对杀气的描写,大多数是风吹草动、鸡飞狗走之类的外在功夫。气场如果用这样所谓气体流动的方式来表达,境界并不为高。
张艺谋认为对决中最高境界是,不胜而胜,但他似乎担心观众无法理解之后长空无名二人如何忽然开打,于是让
无名来一段说明,把自己的意图说得清清楚楚,让这种武侠的意念决战大打决斗。因为在我看来,影像上既然已经是用意念来表达,观看者更不应该从非意念的途径来得知影像的意义。这也就是说,观众如能“领会”,而不是通过听无名自白来欣赏这一段黑白影像,岂不更好
张艺谋当然还不敢用“意念杀人”的概念,一分多钟的黑白镜头只是两人的互相过招,就好比我们说,不试不知道,一试就知道。侠客中高手过招,往往一招便知底细,但是通过影像很难说拍一招就把这个概念说清楚,用意念来叙述则比较恰当。
武侠片中除了表现侠客之武力,其情感,即我们所说的侠义也是另外一个重要展示部分。侠客之情感,与其世界观紧密相关,有的侠客为情而断臂,有的侠客则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以至于性别不分,不男不女,也有的侠客与人民甚至乞丐打成一片。
残剑的世界观在各种颜色的变换中一直在不停地向观众表达,但是他与飞雪之间互相信任真挚感人的爱情却始终未变。箭竹海之战其实是在表达侠客的爱情观。首先张艺谋让观众沉醉与中国水墨山水画之中。在营造出这样的环境之后,爱情的表达必然是含蓄的,婉约的,是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恬静的古代美感。
在张艺谋的镜头里,人都是特别小,景别都是大全景、大远景,但因环境宁静,波澜不惊,人物又是施展轻功水上漂的优雅姿势,这种特殊的美感让人感到这两人并不是进行生死之战,他们在跳舞,在进行某种仪式,正如秦王所说,二人在祭奠死去的飞雪。这里又一次不得不说,张艺谋真的是担心观众看不懂,让秦王又做了一次广播嘉宾。
最妙的是,张艺谋选择了箭竹海这个水环境,其实是展现为了打斗的最后,二人用水花攻击之后散开水滴落在飞雪的脸颊之上。这水滴恰似一滴眼泪,这眼泪包含了残剑和飞雪的爱,也包含了飞雪为解救残剑之矛盾而牺牲自己却又离开残剑的遗憾,也包含了残剑的追悔不已 《英雄》在艺术和商业结合上也有着相当的创新。除了“罗生门”式的叙事策略,借鉴好莱坞的大片模式,对武打场面、影像画面设计、视听效果等方面也都颇有新意。可以说,《英雄》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所有关于中国的视觉符号,《英雄》里都不遗余力地再现:围棋、书法、剑、古琴、山水、竹筒、弓箭、巍巍楼宇、漫漫黄沙、青山碧水、红墙绿瓦。就色彩而言,《英雄》中,是“红”与“黑”的对立和碰撞。“黑”是秦朝的代表颜色,象征着宏大叙事的压力,主流意识形态的威严,而影片以红色隐喻国仇家恨,以红色象征
火山爆发前的内在力量,以红色宣示一种剑侠特有的矢志与抱负。影片伊始,即表现秦国的强大军队、盖世的宫殿建筑、浓烟而沉稳的黑色。黑色衣着的严肃的秦王头顶黑冠、脚穿黑靴、身穿黑甲,稳坐黑色龙柱的黑色秦宫,豪气不凡,庄重威严。在描写侠客的片段中,鲜艳夺目的红色则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残剑、飞雪及如月等人物的服装均为红色,与少暗红色的场景空间熔铸为一体,形成烈火般的红调,给观众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例如,如月誓为主人报仇一节,与飞雪在胡杨树林中生死对决。在这场戏里,急速运动的敌手中剑身亡,血眼看世界,使画面和空间变赤,颇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意味。在听觉方面,《英雄》也把武侠片的音效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影片配乐是著名音乐人谭盾。他不再像以往武侠片那样强调刀剑、拳脚、飞行的强烈夸张表现,相反,英雄的配音和拟音方面都相当克制,他们更重视体现“绵长”“幽远”的意境,更强调声音的质感。充分容纳各种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化声音段:不仅有鼓声、琴声、伊扎特帕尔曼的小提琴,甚至是各种在武侠场面中的自然声音。这些克制后表达出的已经令人大开“耳”界。例如,正对画面,背景声安静得像清澈的湖水,在一片衣袂挥舞和鼓声的中低音中,剑声划破空气的锐响,配合人影腾挪的声音。枪剑相撞后的渐弱的震颤声,极富韧性极具质感。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为描述李连杰剑法之准,他一剑横贯毛笔,从劈裂笔杆竹质到笔尖毛质声音的变化。还有在九寨沟对决的剑戏,人脚踏在平静的水面声,剑挑破水,震开的一圈圈涟漪声,人耳闷在水利到跃出水面后扑面而来的空气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