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夹竹桃》一课教学案
《夹竹桃》一课教学案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文本提供的具体语言材料,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的韧性可贵,启发想象,体会月下幻想之妙,感受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品悟对比衬托的表达效果;品读幻想之妙,揣摩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感受学界泰斗季老的人格魅力。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表现力强,抒发作者强烈感情的重点词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看语言本质,受到情感感染,习得语文技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课本的语言形式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课堂上洋溢浓浓的语文味,使言语间渗透强烈的人文精神,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自然结合、和谐统一。而且通过读写训练,可以达到以谈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19――“夹竹桃”(指板书)。
2.复习旧知,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夹竹桃虽然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于作者季羡林先生来说,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为什么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夹竹桃奇妙有趣的花色,感受到了季先生对夹竹桃的这份爱。然而仅仅是因为这外在的花色吗?季先生自己是这样说的――出示句子: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二、对比深究
1.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
2.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出示第四自然段)
在会读书的人眼里,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有生命的。静心读读文章第四自然段,用心品味,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的?把它们圈画出来,可以用一两个词在旁边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交流:你从哪些字词中读出夹竹桃的韧性?
预设板块一:
【句子一】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①▲“悄悄地一声不响”:默默无闻,不引人注意。这两个词语用在一起重复��唆吗?
▲“悄悄地一声不响”干什么?你读出了什么?(生生不息,生命力旺盛,从不间断)
▲一嘟噜知道有多少吗?(一簇、一团、一片)谁来读,还不够。这是北方的口语,季先生用了一个嘟噜让我们感到有趣传神,真不愧是一位语言大师。
②(引导学生抓住“又„„又„„”悟出夹竹桃花期持久的特点。
③夹竹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生生不息,却又默默无闻。这就是一种可贵的韧性。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夹竹桃的这种韧性吗?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好这句话。生齐读。
预设板块二:
【句子二】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①吐艳就是指什么?(开花),无日不迎风吐艳什么意思?这里用了两个否定词,用在一起称之为(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作者要强调夹竹桃是每一天、每时每刻都迎风吐艳。谁来读好这个短语。
②日日迎风吐艳,那是多少日呀?夹竹桃又是怎样开花的?
两百多个日子就是这样――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拥有一双慧眼的你们是否还读出了新的感悟?“无日不迎风吐艳”也透着夹竹桃的这份坚持呀!让我们读好这个短语。
③不就是这样的开花?何谈韧性?(这样的坚持不懈的开花就是韧性,但韧性仅仅表现在此吗?)
▲(学生结合“又„„又”“看不出„„也看不出”“迎”体会夹竹桃无论气候怎么变,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夹竹桃每日都这样开放。)
④(迎着和煦的春风,顶着夏日的暴雨,耐着深秋的清冷)坚持不懈地开,顽强不屈地开,始终如一地开,顺境之中不张扬,逆境之中不妥协,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让我们读出这词语中包含的这份韧性。指名读,齐读。
小结学法:阅读就要从关键词语入手,瞻前顾后,品出词语的内在意思。
预设板块三:
【句子三】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①你还从哪个关键词语体会到了夹竹桃的韧性?
预设:什么叫“奉陪”?“无不奉陪”就是都奉陪,“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可见奉陪的时间长,“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可见奉陪的花多。能这样坚持就是韧性――读好这份坚持。
②夹竹桃陪伴了哪些花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人一起数数有多少种?院子里的花还给你什么感觉?(争奇斗艳、热闹非凡、美不胜收)
③让我们勾连上下文,再读读这段文字。你对“无不奉陪”是否有了更深的理解?
引读:春天,院子里花团锦簇,而在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
夏天院子满园生辉„„夹竹桃却在那里„„
秋天院子里玉簪花、菊花迎风怒放„„夹竹桃却在那里„„
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而夹竹桃从„„
面对这满园争艳的百花,夹竹桃是怎样奉陪的?(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透过这“无不奉陪”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甘做陪衬、不张扬、不炫耀、不攀比„„)
④这份默默的,不张扬的坚持多么的难能可贵呀!让我们读好这句话。 3.总结韧性
①课文明明是要写夹竹桃,可第三自然段写了这么多花,却只字不提夹竹桃,这是为什么?(板书对比衬托显韧性)
②写院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只是为了衬托了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这份始终如一的坚持;写院子里的争奇斗艳,热闹非凡,只是为了衬托夹竹桃“无不奉陪”这份不张扬的沉静的坚持。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
③在与百花的对比中季先生不禁感叹――这一点的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这是一句反问句,谁能改成陈述句)
④透过这样的双重否定,这样的反问你读出季先生怎样的情感呀?(喜爱、赞赏、钦佩)让我们也来赞一赞夹竹桃吧,读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⑤就是这样的韧性,让季羡林先生爱上了夹竹桃。
三、读写训练
1.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也让季羡林先生留恋着。
2.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请大家读读文章第五自然段。
①花香浓(引导学生关注“毫不含糊”,“浓浓烈烈”“袭”,感受夹竹桃的香。)
②花影美(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叶影错落有致,才别有情趣;花影模糊难辨,更引人遐想)
“叶影参差”、“花影迷离”、“香气袭人”的夹竹桃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想象。让我们欣赏一番(出示画面)。
3.教师独白:
(1)配乐创设情境:请闭上眼睛想象,你现在就站在皎洁的月光下,眼前是一片又一片夹竹桃的影子,掠过的丝丝轻风,使得这带点神秘的影子微微地晃动,还不时送来,在浓密枝叶间流淌的阵阵花香。迷人的月色,婆娑的树影,迷离的花影,浓浓的花香,阵阵的清风,真是一个奇特美妙的世界啊。
⑵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我完全被陶醉了,如痴如醉,花香令人陶醉,自己也变成夹竹桃了,亲眼看一看月光下的夹竹桃„„)
自读作者产生的幻想吧,并选择你感觉最妙的一个幻想美美地读给同桌听听。(板书生幻想)
4.引导比较,体会写具体:
(1)作者由夹竹桃的叶影、花影想到些什么?(地图,荇藻、墨竹)
(2)比一比:如果这样写自己的幻想,那么你觉得怎样?读一读,比一比。
我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
(3)指名说。(不具体,不生动,让人感觉不到有趣,奇妙)
(4)对比交流:书上的描写好在哪里?(不仅有概括讲述,更有具体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不仅有静态地讲述,更有动态地描绘,把景写活了。)
5.是呀,写一种景物时,不仅要真实细致地描写自己看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事实,而且要展开合理的想象(神奇的幻想),把想到的写具体。
季先生用深厚的语言功底给读者展示出一幅幅美妙的月下花影图。让我们配上音乐美美地读一读。
6.学语文,我们不仅要学习文字写了什么,还要学会运用,下面展开你的幻想,写一写――出示(我幻想它是„„)。
学生练笔。
交流、评价。
小结:是啊,多么奇妙的叶影花影呀,所以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这样写道: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刚才我们一起走近了夹竹桃,走近了季羡林。喜欢夹竹桃吗?喜欢季羡林吗?想说点什么吗?可以对夹竹桃说,可以对季羡林爷爷说,也可以对自己说。拿起笔写下你的内心独白吧,学生写感受、交流。
四、总结
夹竹桃平凡,却有顽强而持久的韧性;夹竹桃默默无闻,毫不张扬,却始终如一,却持之以恒,这就是作者眼中的夹竹桃,这也就是我们眼中的季羡林。他爱上院子里的夹竹桃,也让我们爱上了像夹竹桃一样的他。
第二篇:《最后一课》教学案
《最后一课》教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并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并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发展目标: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创新写作,激发想象力和发展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通过听读,加深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完成积累
(1)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2)走进作者:
作者,小说家。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获得巨大成功,以此确立了在法国文坛上的地位。“普法战争”期间,他的《》《》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3)写作背景: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时期,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治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4)出示投影仪,检查课前预读情况
哽.()踱.()喧.闹()祈祷..()()懊悔..()()钥匙..()()
二、第一个教学板块:听读--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默读·讨论·理解 本文着重写了和两个人物形象。
2、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a.对普鲁士兵: b.对老师: c.对学习法语:→→
3、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三、第二个教学板块:才艺展示------分角色朗读 分小组活动:请同学们仔细品味文中对小弗郎士心理描写(第14、17自然段),以及对韩麦尔先生的语言描写(第11、18自然段),然后每小组推荐2—3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该部分内容。
四、第三个教学板块:创新写作 文中重点刻画了小弗朗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而对郝叟老头、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 · · · · ·着墨不多,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故事情节任选一个角色,恰当的设计人物语言,或者刻画其心理世界。
五、第四个教学板块:拓展迁移,观看视频-----《奴化教育》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东北沦陷区实行奴化教育。日语被列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谬论为基本内容。中国历史将会被人篡改,任何易于激发爱国感情的文字都被删除。日本侵略者企图以此消磨和摧残民族意识。面对此情此景,请你用属于你的语言来阐述心声吧,请同学们下面的格式续写句子: 祖国,母亲,我想对您说:
六、教师寄语:请同学们齐读:
第三篇:教学案 难忘的一课
2.本讲内容:*23《难忘的一课》*
二.学习的目标:
(一)*23《难忘的一课》的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教育。
三.学习的重、难点:
(一)*23《难忘的一课》学习的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教育。
四、和老师一起学:
(一)*23《难忘的一课》
1.学习生字:
闽:mǐn门加虫就是闽南的“闽”。
诸:zhù言字旁加者就是“诸”。
2.词语理解:
高雄——台湾的一座港口城市。
闽南语——闽:福建省的简称。闽南语是福建南方的话。
光复——恢复。本课指抗战胜利后,台湾被收复。
真挚——师生的情感真诚恳切,发自内心。
3.句子的理解:
1)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本文共出现三次。第一次抗战胜利后台湾被收复;第二次是教师与学生一起读;第三次是作者在学校礼堂看见中国的伟人画像后激动地说的话。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的情感呢?
这是一句反问句。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的情感了。反问句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的情感了。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āng yángkāng kǎiliú lǎnróng qià
()()()()
二、给下面加点的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广厦(shà xià)璀璨(cuī cuǐ)
煞有介事(shà sà)蜷缩(juàn quán)
三、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玲珑()透波()壮阔翻天()地应接不()
四、将括号里能够跟后边搭配的词画出来:
(推动 推广)经验(爱护 保护)环境(鼓舞 鼓励)斗志
(提高 增加)水平(爱惜 珍惜)时间(克服 改正)错误
五、鸽子“检验师”
鸽子有一双分辨能力很强的眼睛,它能识别出外界极其细微的变化。在一家新西兰的集成电路制造厂里,一些受过特殊训练的鸽子,精神饱满地站立在川流不息的流水作业线旁巡视,一旦出现次品,它便铁面无私地剔出来。在药厂里,鸽子同样担负着检验师的重任,监视着药品颗粒的大小和色泽的深浅,毫无保留地拣出药品。在炼钢厂里,鸽子能检测煤气的外泄,必要时发出警报。在机械厂里,鸽子也担负着检验机器质量的工作。鸽子所以能一丝不苟地执行着“检验师”的任务,就是因为它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特殊()敏锐()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川流不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面无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词填空。分辨分辩
(1)小立不想再与他()什么了。
(2)他有很强的()是非的能力。
4、这段文章主要讲的是:(正确的打“√”)
A.鸽子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B.鸽子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它能识别外界极其细微的变化,在工厂里一丝不苟地执行着“检验师”的任务。()
C.鸽子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它能在机器旁巡视,铁面无私地检查着产品的质量。()
5、请在文中找出若干个成语抄写下来。
第四篇:夹竹桃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夹竹桃》一课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前准备:
交流夹竹桃的资料,夹竹桃的故乡在印度、伊朗,15世纪作为一种高雅植物传入我国。因其叶似竹,花朵枝干似桃,介乎于竹桃之间。课文中主要描绘了花,实质上它是树,常绿灌木或小乔植物。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阅读文本寻求答案解疑,学会通过搜集信息交流解决疑问的方法】
一、理解花色,初识人品
1、季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是如何描绘花色的呢?(学生回答,指导朗读)俗话说,水火不相容。但这两盆花,却宛如火上有雪,雪上有火,构成一幅奇妙、有趣、和谐的“雪火相容图”
2、在激疑扩疑中感悟,从“融洽”中感悟“和谐”
(1)激疑。俗话说,草木无情人有情,季老笔下的话有什么感情?(2)铺疑。融洽:彼此感情好,像人一样,能相容,很和谐。
(3)在激疑。花儿有没有感情?花儿能像人那样融洽相处吗?花的感情是哪儿来的?
(4)季老为什么会这么写呢?
(季老把自己的感情、自己的认识寄托在花朵上了。所以,花的融洽实际是人的融洽,折射出季老平和的思想)
3、小结:作者门内悠闲观花,文句写得舒缓、安谧、柔和,让人读后,心胸一下子宽阔、平和了。
【设计意图:引入时代活水,在朗读中再现水火相容的和谐画面;无疑中生疑,在矛盾碰撞中走进作者心灵,在和谐画面背后体会作者内心感受和平和的人格。】
二、对比反衬,找出特点
1、院内的14种花有什么特点?与之相比,夹竹桃有什么可贵之处?(院内花,美艳,但一年三季,花开花落;而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花期特别长)
2、自读。在书上勾画出能体现夹竹桃的关键词。然后分两个小组“摆擂台”,找对一处奖励一张夹竹桃的图片,并说明理由,说服对方。(又开出,又长出
开不出,也看不出
无日不,无不
春天,一直,秋天)
3、通过朗读我们知道夹竹桃在春、夏、秋三季一直默默开放,极有韧性,那究竟是怎样的情景呢?
师:你看,在和煦的春风里,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是这样开放的,在那里——
生:(接读)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在盛夏的暴雨里,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 生:接读上面的句子。
师:你再看:在深秋的清冷里,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 生:接读上面的句子。
【设计意图:将三个季节中夹竹桃是怎样默默开放的情景逐一具体化,重组文本内容指导朗读,反复跟读,一咏三叹。学生在朗读中对夹竹桃的韧性理解得形象化了,也更直观了。】
师:所以说,看不出—— 生: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师:也看不出——
生: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师:无日不—— 生:迎风吐艳。
师:“无日不迎风吐艳”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今天,在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
生:接读上句。
师:明天,在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还是—— 生:接读上句。
师:“昨天、今天、明天”不就是“无日不”吗?无日不迎风吐艳啊,这就是可贵的韧性啊!
【设计意图:将“无日”一词分解成“昨天、今天、明天”三个可以具体感知的日子,引导学生朗读夹竹桃每天是如何开放的,将夹竹桃每天默默开放的情景通过读逐一再现,韧性也就直观表现出来了】
4、小结:不论天气变化,还是季节更替,夹竹桃依旧迎风吐艳。春天的和风里,它在烂漫的花丛中笑;夏季的暴雨里,它仍然笑意盈盈;秋天的清冷里,它送走了谢幕的花儿们,这不正体现它难能可贵的韧性吗?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对于文章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所以采用了“从文本入手,紧扣关键语句,设计回环再现式的直观化朗读,突破教学重点”的设计思路。】
三、放飞想象,审美创新
1、夹竹桃妙在月光下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来领略花影扑朔迷离的风姿吧!月下夹竹桃楚楚动人,让人无限遐想。作者几次幻想,把它幻想成什么?
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分别作答。
2、月光如水,那么清,那么静,那么凉,那么晶莹,我们大家都闭上眼睛,学者季老读读,看谁能把夜读得很静很静,有朦胧之美。
3、季先生产生的幻想有依据吗?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联想月光下夹竹桃的样子。(可以使文本中的)
(多媒体展示月光下的夹竹桃的风姿)
(2)月光下的夹竹桃还可以使什么样子?(让生再次幻想)
【设计意图:“新课程”更强调生活体验,在体验中大胆想象重组,口语交际中培养创新思维。】
四、感悟花性,提升人品
1、如果你是季羡林,请分别说说看到红白两色夹竹桃、门内夹竹桃、月光
下的夹竹桃,心里是怎么想的?
2、现在,你想对夹竹桃说些什么话?你想对季羡林说些什么话? 【设计意图:阅读者不仅要身临其境,而且要设身处地,深入到作者内心体验,才能初步走进作者心灵,才能进行深刻的阅读。】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坚持以语言习得为主,从形象思维切入,有效地沟通了人本和文本,由形象和情感带动品味语言,在通过语言的品味进一步突显形象,加强情感的体验。(1)感知形象。以学、读、感、悟为教,读中感知课文写了什么。把夹竹桃红白相衬的景象写成“宛如火上有雪,雪上有火”初读感知了夹竹桃形象,奠定情感的基调。(2)感受形象。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择读,深入品味,倡导学生多视角地个性化地解读,让夹竹桃像过电影般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而充分感受夹竹桃形象,体会季老平淡、与世无争的精神品格。(3)彰显形象。巧妙地描写了月光下夹竹桃的样子,让每一位读者都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这样就促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符号,体会语言文字的内涵,从而更准确地领悟课文中优美的意境,彰显夹竹桃的特点,进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人文精神。(4)重现形象。将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迷人场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季老怡然自得的心情和浓浓的情意,并借助于入境动情的朗读,把内在的感悟外显为言语活动,使文本之情与主体之情融合。
重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学到作者运用语言之匠心。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有其个性特征,离开了对言语作品的品味,离开了具体言语环境的思想教育无疑是空中楼阁,镜中之花。本课教学设计,力图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言,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对文章重点的探究、品析,拾级而上,步步深入,由文悟情,依情赏文,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既受到崇高人格的熏陶和感染,又培养了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美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感性思维阶段,学习语言习惯于直观
体验、综合感受。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了多种方法,如看图、朗读、想象等,让学生直接地、全方位地、整体感知语言,有所悟,悟中自得。同时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读书领悟语言文字,学生从中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得熏陶。
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语文实践活动。在本节课中,通过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认识夹竹桃,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五篇:最后一课学案
《最后一课》导学案
课题:新授课
执笔人:刘红岩
审查人:
4、跳读课文勾画出对韩麦尔先生描写的句子并判断属于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可以看出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
学习目 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刻画人物、表达中心。品析文章语言。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内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对母语的热爱。学习重点 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刻画人物、表达中心。学习过程
一、课前展示
二、创境激趣
三、自主探究、展示会报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勾画出描写小弗朗士的有关语句并思考这些语句能表现出小弗朗士怎样的心理?
2、速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文中表现小弗郎士心理发生变化的词语
3、为什么小弗朗士这节课学的很明白?
5、品析韩麦尔先生的精彩语言并归纳主题
四、实践创新(任选其一)
链接一:学完本文后,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看法?对英语又有什么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链接二:想一想,自己平时都有哪些不爱学习的表现?怎样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