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中南路小学 周洁
盖德纳说:“判断孩子的语言能力的一个方法就是让他编故事…一旦他故事编得完整,就能从中判断这个孩子是否充满想象力。”目前一些小学生编的故事越来越缺乏想象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缺乏令他们正常发挥想象力的恰当合理的途径,那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更新教学理念,构建鲜活的思维形态
能否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思维的写作方法问题,更是一种教学观念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改变传统作文观念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如果教师没有强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势必会误导孩子,从而使写作成为一种痛苦的煎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摆正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突显其主体作用。教师还应深知学生的写作心理,针对学生生活内容贫乏、观察力不足、写作兴趣和表达欲不强等普遍现象,创设民主的思维场,以宽松和谐的写作氛围催生具有一定深度感的创见,诱导学生将顺向与反向、纵向与横向、发散与收敛等种种对立统一的思维形式有机地融为立体动态的思维结构,最大限度地扩展具有张力的思维空间。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有的知识水平,设计具有实效性的教学环境。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中心,写文章的根本目的也就是学生力图通过文字符号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因此学生应丢弃华丽语言的面具,淋漓尽致地挥洒才情,富有活力地使用新思维和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同时要求学生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追求多角度的质疑求异的发散性思维,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切忌养成抄袭和简单模仿的不良风气,学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观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思考问题,努力从心灵的体验出发,真实的再现生活的底蕴,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美、欣赏美,这样才会有表达美的欲望。
(二)强化课外阅读,丰富想象所需的知识和经验积累
作文普遍现象之一是:写得不具体,语言平淡无味,作文表达能力不强。培养想象力的作文教学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而解决这一现象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多阅读。牛顿曾说过,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都是建立在科学界先辈同辈等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之上的,同样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方面,我们也要求学生能够广泛阅读科普、天文、地理等书籍,吸取别人的智慧。想象性作文是学生个体的创造活动,需要有正确的章法才能使知识外化为理想的文字,而强化阅读的训练就是学习写作方法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广泛性阅读的基础,通过具有代表性写作案例,领悟作者的写作思路、技巧以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例如,在阅读《少年闰土》时,学习作者通过想象,运用对比手法和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阅读《争画》时,学习作者在文中展开丰富的想象,采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等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阅读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在教科书上,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广开渠道,扩大阅读的范围,增加阅读的数量,最大限度地丰富语言积累和知识积累。像开设班级图书角,开放学校图书室,走进社区图书馆,运用各种媒体进行电视阅读和网络阅读等等。结合课外阅读,可以配合开展《手抄报》和《采蜜集》等活动,并注意定期交流,互相促进。
为了有效地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水平,可以通过倡导专题研究性阅读的方式来实现。所谓专题研究性阅读是以专题为中心的合作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阅读的主要对象是教材以外的阅读资料。其基本环节是提出专题、收集资料、合作探究和交流评价。专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发现提出,必须具有可行性、涵盖性和综合性,师生一起设计好一份具体的专题研究计划,以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蜜蜂酿蜜必须博采,专题研究性阅读的资料收集应打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的封闭性阅读模式,学生以报刊、杂志、网络等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为学生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合作探究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切磋,分组讨论,相互启发,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和科学求实,便于今后的终生学习及自我发展。经过合作探究后,要求学生各自独立完成小论文,然后由一名学生作为主体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反驳和完善。教师针对反馈的信息,对于研究中有失偏颇或偏激的地方进行适当的纠正。
专题研究性阅读为学生写出高质量的想象性作文提供了扎实的专项性知识积累。阅读重点从单纯的获取知识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最终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有机结合的统一目标,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积极开展活动,激发学生大胆想象 在培养想象能力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追求真实,主张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大胆进行科学的想象。但是,目前一些学生把精力都放在相关科目的考试上,这就必然导致他们思维不活跃,写作时容易思维定势。正由于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体验,所以任凭教师怎么激发,他们也很难建立起事物之间的联系,更不会有灵活的思维和超常的想象。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则是克服那种僵化的局面的理想途径。装备好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等硬件设施,开展文艺演唱会、诗歌朗诵会、雕塑作品展、书法绘画展、手工布置展、科技发明展等等系列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想象创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所得,有所感, 有所悟,有了良好的想象氛围之后,为写作创造灵感。以此来带动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使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形成合力,营造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使学生在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的教育熏陶下,得到蓬勃和谐的发展。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论写作教学》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当学生对活动的感受和情绪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受教师的点拨或诱发便能建立现实与想象事物的联系,写作的情绪浓了,才能奋笔而一吐为快,而此时学生写出有质量的想象性作文才有可能。
(四)营造理想氛围,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赞可夫也曾指出:“只要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特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语。”所营造的氛围必须要与作文的题目以及创设的意图相一致,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现有资源,结合当地的实际生活,采取多种方法手段,努力创设具有广泛想象空间的情境。这样学生想写、乐写的情绪浓了,写的时候才会一气呵成,写出来的内容才会意趣盎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研究和创造的精神源泉。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抱有很大的兴趣,但是他们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薄弱,观察事物缺乏正确的方法,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使是亲身经历的事情,写起来也只是三言两语,因此,教学中需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而诱发写作动机,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自由之笔,显“我”自在之趣。
(五)传授想象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科学训练 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其它的技能培养和训练一样,是有一定的方法指导,并在这些经验和方法的作用下进行科学的训练。综合一些老师培养小学生作文中想象能力的实践,小学生作文教学中的想象能力的培养,一般可以从以下几种途径进行:
1.原型启发法
学生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常常有赖于“原型启发”即表象的刺激,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表象越贫乏,想象就越狭窄、肤浅。教师可借助例文、实物等写作资源,正确引导启发,进行再造想象,把学生的想象潜能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解决想象作文中无话可说无物可写的尴尬。
2.艺术虚构法
艺术虚构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对生活材料进行集中、概括、融合、改造、移植、补充、幻想、夸张,使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更典型、更真实、更能反映生活的某些本质或规律”。它基于现实又远远地超出常规思维的束缚。中国典型的艺术虚构大师金庸先生就是这方面的集大成者,此外,其他众多作家也采用虚构的情节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新颖性和趣味性。古往今来,虚构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却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巧妙的虚构可以使文章更具有感染性和趣味性,同时字里行间又会充溢着学生创造性的智慧、睿智的思想见识以及宝贵的深层次的情感。
3.未来畅想法
青少年最富有幻想,幻想可以给枯燥的生活以希望和力量,能激励人们去探索新的科学领域。主张写科幻作文不仅可以普及科学知识,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成为科学的启蒙手段。魏书生说:“从悠长时间的范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还要从广阔的空间范畴展开想象。”多写科幻类作文可以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使他们更多地关注现代科技发展,设想未来发生的事情,开阔他们的眼界,同时,也可以使他们思考问题更加缜密,更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廷德尔也曾说过:“作为一个发明家,他的力量和资产很的程度上应归功于想象力给予他的激励。”可以说科幻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体验科学家角色创设了环境。
4.主导词语联想法
此方法是来源于心理学,主要是在毫无关联的概念(词语)之间建立起联想的关系。前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和斯塔林用实验证明,任何两个概念(词语)之间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阶段转化从而建立起联想的关系。这些词语从字典中随机抽取。只要通过四步少数要五步媒介就可以将一个概念过度到另一个概念,这种方法应用到想象力作文中,可以为学生的想象力训练提供无限的思维空间。如给学生“苹果树”、“奶奶”、“筷子”三个词语进行想象。这样学生就可以扩展到“苹果树-果园”“果园-赏月”“赏月-奶奶”“奶奶-美食”“美食-筷子”,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构思润色,于是一篇有景有情的文章就出来了。其实学生的思特别的活跃,有时你会发现一个题目他们可以做出好多种的联想,这样也就意味着学生可以写出不同内容的作文来。
5.诗歌扩写法
诗是古老而传统的艺术形式,是精练的语言升华的结果。一个人真正读懂一首诗就犹如自己的灵魂与诗人进行心灵的交流,品读感悟中泛起共鸣的浪花,可以产生诗中有我、我行诗中的亲切感应。
鲁迅曾说过,每个人的一天都应该读点、听点音乐、看点画,这样的人生才会最充实。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具有艺术空白而又无理解障碍的诗,让他们去扩写,其实也就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想象的再创造,达到陶冶情操,培养美感的目的。
6.课堂剧戏法
剧本就是预演的依据,它往往是情节的形式谋划阶段。大多数人认为,要求小学生写剧本似乎深了,其实不然,他们只需按最基本的要求选择对自己比较熟悉的寓言故事、儿童小说、童话故事等进行编写。是学生对故事进行时间和空间的重组、编制。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对时间的变更和空间延伸的认识,而且同时编写多个角色的活动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修改,又是对故事的重新认识。
7、看图想象法
低年级儿童学习看图说话和写话,无论是多幅图或者单幅图的画面中都蕴涵着一个个故事,教师指导他们进行观察和合理想象,将画面蕴涵的一个个情节展现出来,还可以让儿童观察各种图形进行想象作文。
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还可以用读写法,童话故事法进行教学,也可以用FLASH、CAI课件、录像等媒体设备进行场景刺激的方法,想象的空间无限广,想象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门,教师应因时因地因人进行自主的探索,每一种尝试都会盛开无数的想象之花。
(六)改革评价方法,增强写作的内部外部动力
培养想象能力作文的评价有多元化的审美观,学会从多侧面去欣赏学生的创作,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突破传统的政治化模式的评价标准,承认价值观的多元化,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在内容的选择上更应从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出发,避免意识形态方面的障碍,妨碍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和展现自我。
写作教学和训练中的想象能力培养评价应是多方位的,它的立足点是激活学生想象的可持续兴趣,为作文教学提供长久的内部或外部动力。大体的要求可归纳为:
1、评价要多角度多侧面。不能以传统的政治思想的模子来刻意挑学生的毛病,要更多地从想象内容的审美性、知识性、科学性、新颖性等角度和侧面来进行评价,在尊重学生的想象个性同时,也要尊重学生个体之间想象能力的差异性。
2、评价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学生个体的想象是变化发展的,其想象思维也一样,它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年龄的大小高低以及智力发展水平等要求教师对他实际能力水平的评价必须实事求是,科学地确立符合各个年级学生心理机智的评价标准。
3、要具有包容性,少批评多引导。学生写文章作为个性色彩浓郁的活动,是想象出来的精神产品,难免有优劣之分,甚至有唱反调、认识有错误、思想偏激等行为,为避免破坏平等对话的氛围,教师应适时引导,相机点拨,在肯定其视角独特的同时,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见解,以包容的态度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有缺陷的想象作文,应该相信,在学生想象能力作文教学中,一句赞扬的魅力抵得上一百句批评的威力。
第二篇: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日常教学中,常见学生的习作思路狭窄,内容空泛。怎样才能指导学生写出思路开阔、内容丰富多彩的文章呢?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有了合理丰富的想象,才能有妙趣横生的文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无疑给学生的写作插上腾飞的翅膀。
所谓联想,是指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心理思维过程。联想是联系眼前的事物与以往曾接触过的相似、相反或相关的事物之间的纽带和桥梁。通过联想,可以从眼前的事物生发开去,由一点发散到另一点。如由“绿”会想到植物、春天、希望、春风又绿江南岸、青春等等。什么是想像呢?将已有表象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就是想象。如根据圆的外形特征进行想像,可以想到皎洁的满月,明亮的眼睛,高高的石拱桥,地动仪,圆周率等等。
有人说,联想和想象是创新思维的两种不同形式,联想的内容都是已知的、客观存在的,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想象通过思维产生新的,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不过,二者有很多共同点,一是联想和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要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比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家都说联想的好,那么至少你要知道“银河”、“九天”这些词语、典故;你要想象一万年以后的世界,你就应该懂得一点基因知识、环保知识、宇宙和外星探索知识,电脑知识等等,要不然,你的想象就没有依据,想出来也不会精彩。有的人把好的想象和联想看成是灵感爆发得来的,其实,灵感也要以知识基础和思考习惯为前提。二是都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把两件事物联想在一起,主要看它们有没有共同特征,比如长腿和圆规,大桥和彩虹,网络和高速公路;再如想象中的未来世界,要有未来世界的特征。三是最好得有创造性,想得新鲜、独特。比如人们把美国篮球明星乔丹比喻为“飞人”这是有创造性的,把罗纳尔多称为“外星人”,这是第一次这样比,所以人们的印象十分深,可是如果再把另外的人也称为“飞人”“外星人”那就不够有创造性,至少应该加一点改造,比如叫“小飞人”,“赛外星人”,“超人”等,大家才会认可。
同一道作文题,我们若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联想和想像,就可以使学生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怎样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呢?我是按以下三个步骤去做的。
第一步任由脑子天马行空进行联想和想象。联想是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可以由当前直接感知的事物引起,也可以由头脑中想到的事物所引起。按内容分,可分为想实和想虚两类。想实的包括具体事物或日常生活场景存在和出现的事物形象;想虚的包括文化知识积累和社会生活哲理,甚至并不存在或尚未出现的形象等。想象是创造的源泉之一,丰富的联想能诱发创新意识且驱动创新思维,对脑子里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构成新的形象,想象具有加重、联合、唤起和合并的能力。驰骋想象,写作素材才能具体丰富,文章才能生动形象。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譬如“水”这个词,当你看到后,你就能联想到“村里的池塘、山泉、溪水、长江、大海”等具体事物,联想到日常生活场景如“水往低处流,自来水未关,水管破裂等浪费水的现象”。还可以从典型事例进行联想,如“南水北调工程,98年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等情况”。也可调动自己在平时的文化积累,如关于“水”的诗句和与“水”有关的典故,乐府诗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苏轼有“大江东去,浪淘尽”;李白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典故有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项羽自刎乌江等。还可以开启思维的大门,从社会生活哲理入手,从“江河之水日夜奔腾,想到人应该有一种生命不息的精神,从一滴水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联想到集体的力量”。当我们展开想象的双翼之时,记忆中的表象由模糊渐趋清晰,由薄积而厚重,由暗淡转成明朗,无生命的素材就会呼之欲出。
运用联想和想象,脑子里“再现”这些素材时,不要考虑到先后次序,也不要去管再现的东西是不是有写作的价值,而首先考虑的是尽最大可能把凡是想到的,都一一用提纲的形式记录下来。朱光潜先生在谈作文思路时曾说:“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了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些题目四面八方地想,想是全凭心理学家的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拘次序,想得三五个字,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你不妨也学学朱光潜先生的做法,拿笔快速记下你脑子里 2
闪现的字眼,如此一来。“千军万马”在你面前汇聚,你随时可以调兵遣将,各尽所能。
第二步对所汇聚的材料加以甄别,进行筛选。有了材料还不能将它们统统写进作文里头,要不然就成了一锅大杂烩。这好比买菜,应荤素搭配才有营养,拣菜时记得将黄叶、根、茎等无用的东西去除,切菜时还得考虑切块还是切丝,这样准备之后,才能奉上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写作也如同炒菜,看一看其中哪几项或哪一项最有内容可写,最容易写得生动。要从想象的内容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怎样进行筛选、甄别?要注意三点:
1、要注意材料的熟悉性。即选择习惯的、常见的,自己知道最清楚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才有话可写,不仅写来得心应手,而且容易写出真情实感。以“水”为例,如果你对日常生活场景比较熟悉就可以写一写你看到的景象:清清的溪水、甜甜的山泉、汹涌的大海;如果你文化积累比较深厚,就选择古诗词来抒发情怀;如果你擅长写议论文,就可以从“水”的形体进而联想到社会生活哲理,写出富含哲理性的文章来。如:大海的包容并不掩盖大海的豪放。面对大海,可以看到避风的港湾,亦能领略惊涛的骇浪。也许这就是所说的风险和磨难。圣地亚哥在与海浪搏击了三天三夜后,以坚定的口吻告诉我们:“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也许我们的一生会遇到无数风险,经受许多磨难,但我们要有向大海发难的准备,向巨浪叫板的勇气。只有征服了大海,征服了巨浪,才征服了困难,征服了自己。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片段作者由“水”联想到“大海”,凭借深厚的文化积累,旁征博引,以宽广震撼的文笔气势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2、要注意材料的新颖性。即不是“老一套”、“老面孔”。“新”从何来?从思考中来。我们要勤于动脑,留心观察,紧扣时代脉搏,从丰富多彩的现实中“捕捉新意”;要充分展开联想,从无垠广阔的天地中“寻觅新意”:要善于逆向思维,从习以为常的素材中“挖掘新意”。这样,我们就能够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写出“有创新”的好文章了。当然,也不能各唱各的调——“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也不对。如看到“圆”联想到日出、拱桥、月饼等,这些事物大家都很熟悉,不够有新意。有人独辟蹊径,由圆和老师的头进行了一番有趣的联想:我们的语文老师的头真圆!他的面部又白又胖,像刚刚出锅的馒头。鼻子又扁又 3
大,像个压瘪了的饺子。口边的胡须,没有一点黑的痕迹。光光的头顶,亮亮的前额,放射出知识和智慧的光芒。作者把圆与肖像描写结合起来,开启人们的未见未闻未思,注意材料的新颖性,文笔幽默,又无不恭之嫌。又如由“水”联想到钢筋、混凝土及其他,如果用水把它们掺和起来,就能制成坚硬耐磨的建筑材料。这一现象说明,在部分和整体的过程中,“条件”是至关重要的,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筛选别人没体察到的:一个强有力的集体,重要的条件是要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样联想悟思创新,变换角度,就能出奇制胜。
3、要注意材料的哲理性。即在诸多思路中选一条最佳思路,并以此为思维轴心进行第二次发散联想,同时对两次发散思维中引发的社会哲理进行比较、筛选,为定向构思行文准备丰富的素材。它完全可以超越时空限制,对写作对象产生强大的溶解力和穿透力,为深化主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如由“大海”联想到的片段:儒家之道提倡“泛博爱而近仁”。提倡人要懂得博爱,要懂得宽容。从前不理解莫里老人那句“相爱或者死亡”,读了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才明白了一个人对他人的爱是可以用生命作为代价的,有了海的博爱,“北海道面馆”的老板可以为身处逆境的母子多煮一碗阳春面,有了海的包容才让人感受到父母、老师、朋友的关怀,面对大海,我们要懂得博爱。片段由“大海”是万条小溪江河汇聚而成,大海的广阔无垠,大海的包容一切这一特点进行第二次发散联想,进而想到“只有面对大海,才能懂得什么是宽大的博爱”这一社会哲理。本片段注意了材料的哲理性,使得主题得到升华,从而更好地深化了主题。
第三步对筛选好的材料进行整理,下笔成文。整理材料就是对中心有帮助的留下来,与中心无关的要学会忍痛割舍,可以将日常观察、广泛阅读的内容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中,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升华,改变思维方向,达到“听唱新翻杨柳枝”的境界。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有了“米”,不同的人也会煮出不同的口味。要煮出一锅香濡可口软硬适中的饭出来,就要采用各种手法,准确、形象而富有创造性地对筛选好的材料进行整理布局,然后付诸语言与笔端,最后下笔成文。
联想和想象是作文的双翼,有了这一对翅膀,作文才会腾空而起,才能高瞻远瞩,如何使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更丰富,构想出新颖奇特的新形象来?首先要注意多观察生活现象,多留心生活常识,平时多读报刊文摘,关心时事,了解社 4
会动态。其次加强文学素养,多接触古典文学,多背诵唐诗宋词。还要将所学与思考联系起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在联想的基础上再想象、再思考,从而创造出新形象来。
亚里士多德曾说:“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著名散文家秦牧说:“要把平常的东西写得光彩照人,就要注意观察事物发挥联想能力”;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谈到:“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训练,学生才会“写得光彩照人”,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境界,写作能力才得以高飞远扬,达到“最杰出的艺术本领”。
写作素材积累:
联想的常见类型
一、相类联想。
指同类事物间的质同联想。如由三国时期随兄经商的董遇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这余,阴雨者时之余”的“三余”时间读书终成学问家联想到欧阳修利用“马上”、“忱上”、“厕上”的“三上”时间进行艺术构思,终成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这都是惜时如金黄色的同类同质的联想。这种联想一般思维方式是由此及彼、由远及近、由古到今或由今到古以及具体与抽象互换等。
二、相似联想。
指两种不同的事物,因在某一点上有所相似而展开的联想。相似而不同质是其特点。《庖丁解牛》中梁惠王听了庖丁一席谈,悟出了养生之道。这“养生”与“解牛”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梁惠王却明白了,这就是相似联想。
三、反向联想。
由事物间相反的特点而引起的联想,也叫对比联想。这种相关的两性事物之间的逆向联想,可以是一正一反,鲜明对比,来去分明;也可以此一彼一,方向相反,是非清醒。
四、连锁联想。
从已知的信息,联想到某一观点,然后由此及彼地联想下去,思维流向随之一层一层向纵深发展下去,就是连锁联想。
五、变形联想。
从原信息点出发,合理地增加一些与它有关的信息材料,来诱发思维、拓展思维的又一种心理过程。这有如几何学的证题,在适当的位置上添画一定的辅助线,里面图形间的关系就明确起来一样,目的是启发思维,拓展思维,吃准题旨。
第三篇:浅谈在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
浅谈在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
摘 要:本文分析了造成中国学生想象力退化的原因,包括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师长对学生在知识方面的过分苛求、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和学生社会实践的缺失等,并指出职业学校德育课肩负着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任务,提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多项措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优化教学环境;创设情景,激发想象;指导学生开展多层观察,展开想象;落实新大纲教学理念,改变教法,加强训练,开发想象力等。
关键词:职业学校 德育课 想象力 培养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不仅能够再现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而且能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人类的想象力是一种能动的认识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有天赋和才能,是人类创造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能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但是在我国,想象力的培养现状却不容乐观。中国学生想象力退化严重。那么,学生的想象力是如何退化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年龄越大,学历越高,想象力表现越差?这不得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思考。本文就在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谈几点看法。
一、中国学生想象力退化的主要原因
应当说,造成中国学生想象力退化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民族思维方式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原因。笔者关注此问题多年,认为导致中国学生想象力退化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在知识方面的过分苛求导致学生想象力下降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家长对孩子在知识方面的要求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要求越来越高。“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新时期家长的追求。那么,怎样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的答案就是:孩子应就读一所好学校,在好教师的教导下学习。而怎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呢?家长认为,能让学生考试考出好成绩的就是好学校、好教师。
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拼命给学生加压。题海战术是出成绩的最主要方式,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学生都有做不完的机械性、重复性作业。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还要孩子在晚上、周末和寒暑假到培训班学这学那。孩子们的时间除短暂的睡眠外,几乎都在这种“学习”中度过了,思考的时间、娱乐的时间、实践的时间没有了,想象力也因此得不到锻炼了。
2.传统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与教学模式息息相关。哈佛大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岳晓东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思考后提出,中国学生创造力不足,更多是当今教学方法的僵化与知识运用的不足所造成的。
素质教育提了30多年,教学改革也已经提了10多年。第一轮教改已经结束,第二轮教改从2008年开始已经有5年之久,可是现在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满堂灌”式。这种模式的基本操作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特点是:重知识传授,轻思维能力培养;重知识落实,轻方法训练。这一模式造成学生能力低下,特别是缺乏创新能力。这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模式把复杂的人脑变成了简单的容器,不利于开拓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很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3.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泯灭了学生的想象力
人的智力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与人脑的发育息息相关的,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与人的智力发展相适应。3~7岁时,人的右脑发育快,这个年龄段的思维特征是形象思维,是通过感知、活动和游戏进行学习的。7岁以后,人的左脑才开始发育,7~11岁是人左右脑的共同发展期,这时候右脑越来越成熟,左脑也开始活跃。在左脑没有形成的时候,用理性科学进行教导是困难的。这一阶段人的学习活动以形象的东西为主,辅之以抽象的东西。11~15岁时,人的右脑几乎发展饱满,15岁以后左脑进入高速发展期。这个时期人会喜欢模型、喜欢推理,学数、理、化变得非常轻松,甚至对哲学产生兴趣。
可是,由于学校和家长对知识的过分强调,从幼儿园开始,教师就不是让学生通过感知、活动、游戏感知自然、社会,而是拼命教学生拼音、识字、数学运算,甚至背英文字母、单词……这样把幼儿教育小学化了。
进入小学教育阶段后,好多老师把初中的内容拿到小学来,学生甚至开始学习初中数学中的方程、函数。家长、老师乐此不疲,要求学生学奥数。语文教师则让学生读着初中甚至高中语文书中的文章。学生过早地步入学堂,过早地被灌输理性的东西,反而影响了他们的智力发育。正如过早地让婴儿吃米饭一样,最终伤害了孩子的消化系统。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造成的另一个恶果就是,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最终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与学校、家长的期望大相径庭。
4.学生社会实践缺失使想象力的培养丧失了根基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想象的基础和源泉。想象力不会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和实践基础之上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学生,兄弟姐妹多,家庭条件差,从小就得参加生产劳动、家务劳动、社会活动,学校也要开设劳动课。这样学生们从小就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小就有了许多对人生的体验,这些都为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而现在的90后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被长辈们惯着,家庭生活条件好,远离生产劳动、家务活,学校的劳动课也取消了,他们不是忙着读书、接受培训,就是忙着玩电子游戏……学生的动手能力弱了,大脑缺少了经验的支撑,人生缺少体验,自然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想象力也就无法得到培养和提高。
其实,生产中的事、生活中的事让学生自己去做一做,是大有益处的。在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当然也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爱因斯坦自己动手做小凳子,而且一做就是三把,他对做凳子产生了感觉,也做出了一些味道。
5.其他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有,中国人的以求同为特征的文化价值取向,追求整齐划
一、忽视个性培养的学校管理理念和以听话为标准的家长教育理念等,这一切都妨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二、在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途径
教育的真谛是启智,即开发学生智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下面笔者以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为例,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探索。
1.融洽关系,优化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一方面,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可能性,教师通过教学可以促进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另一方面,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能力结构和性格,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同类型的教师在学生想象力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许多研究表明,民主型的教师,往往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德育课教师要热爱学生,要尊重并信赖学生,态度要和蔼可亲,以建立起在民主基础上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切忌厌烦、训斥学生,否则学生会产生被遗弃感、自卑感及怨恨心理,从而给师生关系带来不和谐的因素。同时,教师还要协同班主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使班集体充满愉快的气氛,尽量减少紧张和妒忌现象。因为学生在一个相互妒忌、互不支持的学习环境中生活,会感到厌烦、焦虑,从而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而愉快的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学生感到师生之间的温情、同学之间的温馨,保持身心愉快,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当然也会有助于想象力气培养。
2.创设情景,激发想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分工合作,左半球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等抽象思维活动,包括言语的活动;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包括情感的活动。当左右两半球互不冲突、协调工作时,便能很好地挖掘出大脑的潜能。
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语言要力求生动、形象、充满激情,态度要亲切和蔼,表情要丰富,手势要自然恰当、具有美感等等,这些均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摒弃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形式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同一问题出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习惯。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性想象。此外,教师要重视对现代教学媒体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广泛应用电视、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最终,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努力创设一个和谐、热烈、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形象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经济?政治?生活”课关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职能”的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城东经济开发区、灵湖公园建设工地、防洪工程工地、银泰商城工地、路口交警值勤等,指导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撰写《假如我是市长》的小文章,上课时让学生进入角色,畅想、畅谈怎样为自己所在的城市谋发展。
学生甲:我要采取措施,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海内外投资者来临海开发,搞活临海经济。
学生乙:我要抓社会治安,特别要严厉打击偷、抢等不法行为。
学生丙:我要治理好灵江,让灵江水变清。
学生丁:我要在临海办一所大学,发展教育事业,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
……
教师在黑板上分类记录下学生的发言,然后指导学生得出结论。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意识强,积极、踊跃发言,不仅轻松掌握了知识,而且想象力得到了锻炼,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只要教师能长期坚持这种教学方法,必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和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3.多层观察,展开想象
想象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人脑的信息整合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人想象事物时,就是捕捉该事物和头脑中经历的事物发生联系的外部和内部的属性、特征。由此可见,要展开想象,首先要有知觉材料,而知觉材料的获得要靠观察,观察即认识某事物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和属性。而观察是学生展开想象的前提,第二步才是想象,即把事物之间的属性和特征加以比较和联系。观察能力是指人捕捉事物、现象属性和特征的能力,一个人观察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他的想象力。
德育课必须重视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想象力、巩固德育知识、塑造美好心灵的目的。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可以分三个层次来进行。
一是以观察静物为主,注意观察顺序和观察重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如观察国旗时,教师引导学生想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想到祖国统一大业,联想到这是国家的标志;观察党旗时,教师引导学生想到党的奋斗历程、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等。
二是以观察动态事物为主,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生看到工人忙碌的身影,听到隆隆的机器声,不由得想起新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西部大开发以及改革开放中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三是以情感体验的观察为主,以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笔者布置休息日的德育作业,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多与父母交流,为父母分忧。许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与期望,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社会的安定团结等。这样可唤起学生的时代责任感、紧迫感,激发了学生立志成才的愿望。
4.改变教法,加强训练,开发想象力
职业学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6~19岁之间,他们思想活跃,正是培养想象力的大好时机。教师要摒弃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社会经济发展和专业实际,从学生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案例,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改实践中,笔者感到下列方法是比较有效的。一是参与、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师以问题为引线,在教学中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多启发、多质疑,提问题少用“是什么”“对吗”,多用“为什么”“怎么办”,激发学生好奇心,鼓励学生勤动脑筋,展开想象,深入钻研,做到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二是联想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提供多种机会,对学生进行联想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的方法与技巧。
三是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思考并进行讨论,视具体情况还可以组织演讲赛、辩论赛等,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以提高他们的求异求新的思维能力。
四是比较法。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和分析,以此训练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五是实践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经验材料,探索新思想,追求新知识。如鼓励学生参加技能活动,尝试小发明、小制作,心手并劳,一举两得。寒暑假期间,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开展参观访问等。
现代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创新能力、创造力是人力资源最重要的因素,而想象力正是创造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是开辟未来绿洲的工具。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每堂课都当成学生创造探索的阵地,以想象佐学,让学生敞开心扉,放飞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极大地活跃起来、自由起来,学生才能学得实、学得精、学得活,想象力才能得到培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竞争型社会、创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岳晓东.中国青年成功观太狭隘[N].北京科技报,2005-9-14.[2][美]米哈伊?奇凯岑特米哈伊.创造性:发现和发明的心理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3]郑丽真.想象力的培养[J].陕西教育,2005(12).[4]郭有通.创造心理学(第一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成职教中心管委会)
第四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教育论文
摘要:笔者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析:运用教材,启发想象力;引导质疑,展开想象力;训练写作,激发想象力;延伸课外,丰富想象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 学生 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言而喻,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前提。
马克思曾经说过,想象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爱因斯坦也强调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任务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另一方面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想象力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想象力既然如此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一、运用教材,启发想象力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和作者的文章创作思路统一起来,并根据文章内容认真地感知文章所再现出来的具体情境,形成“感知——理解——思考——领悟”这一思维过程,从而拓展学生知识,丰富学生想象力。
1。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借助媒体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而且使用多媒体本身,就是教师教学过程的创新体现,对学生有一种言传身教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运用视听、音像、电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各种知识积累、释放、组合、撞击的舞台。如我在教《看云识天气》时,配以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云的种类、形状;教《望天门山》时,借助幻灯投影图象,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雄奇景象和“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壮丽景色。
2。比较阅读,开启学生的想象。如学了“碧水东流至此回”“春来江水绿如蓝”“黄河流水鸣溅溅”“桃花流水鳜鱼肥”等诗句后,我要求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领会诗人借助流水表达出的不同的感情。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意识到,正是由于诗人对水有了整体、充分的认识,才能从大小、冷暖、颜色、气势、速度等方面来塑造文学形象,表达不同的感情。
二、引导质疑,展开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其想象力就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其想象的描述便枯燥乏味。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不然学生仅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丰富的语言,他们的想象力就只会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水平上,而不能上升到词的思维水平上,其想象力的广阔性、深刻性和逻辑性也就无从谈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用语言描述想象内容的训练。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我让学生结合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想象“美丽的街市”中牛郎织女是怎样生活的?学习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我让学生想象“若小孩的话皇帝没听到或没人说真话的情景”,以及“皇帝回宫后的情景”等等。并且要求学生根据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流畅地、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通过再造想象,学生不但锻炼了想象能力,而且由于语言的调节而提高了想象的水平。
三、训练写作、激发想象力
“创作永远离不开想象”(老舍语)。作文的天空永远需要想象的翅膀。生动的描写,准确的说明,精辟的议论都离不开想象。培养学生想象力可从训练学生写作入手,进而分析,再进行想象。如诗歌教学中,由于诗歌局限于篇幅,往往是点到为止,不能展开而留下空白,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体会这“意无穷”,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加以补充。
通过作文训练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深层次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口头作文”的形式可以有复述课文精彩片段、编讲故事、描述见闻,这样既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表象积累。“书面作文”可以有扩写、改写、补写、续写、看图写作文等等,这些自由驰骋空间较大的“大作文”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无疑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四、延伸课外,丰富想象力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告诉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得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阅历丰富的人,表象储备才丰富,而表象储备丰富才利于通过粘合、夸张和联想等方式创造出更多的想象。
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懂得文章的谋篇布局,而且可以间接地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打下基础。因此,有目的的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如中国的《西游记》、《聊斋志异》,外国的《骑鹅旅行记》、《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等文学作品,都是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器材”。除此而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要抑制自己的想象。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看到母鸡孵蛋,相信自己的身体也可以孵出小鸡来;看到气球上天就想象人吃了苏打片,肚皮里有了“气”,人也可以腾空,虽然充满稚气,但其中就蕴含着让人惊讶的“想象”元素。事实上许多有成就的人物,其共同点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唯其如此才会做傲人的成绩。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必须最大限度的营造出一种积极、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之中,调动已有的生活知识和阅历,很好地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当今时代,知识经济已现端倪,让我们紧跟语文教学深入改革的前进步伐,把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列入正常的教学日程,认真备课,依纲据本,提高自身素质,为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培养创造性的新型人才,做出不懈努力。
第五篇:培养学生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我常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画一些想象画。如给学生一个“O”形,让学生画出与之相似的物体;给学生一幅星星月亮图,让学生画出一些像月亮的物体,像星星的事物。这种绘画练习,不仅刺激着儿童去主动观察周围的事物,还丰富了儿童的生活,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有了这些想象力的训练,学生的作文题材就丰富多了。如布置写这样一篇作文,内容是“我喜爱的小动物”,先让学生画出小动物,在画的过程中发挥想象,锻炼思维,酝酿语言,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在学生“画”和“说”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开拓作文思路。从一年级开始就可安排听儿歌表演,听故事补充结尾,中、高年级设计欣赏、分析、评论等练习,为学生创设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如配乐故事表演《笨熊挑水》,为儿童展开想象翅膀创设了情境。和着音乐的节奏,小朋友惟妙惟肖表演起来,有趣的故事激起他们创作的热情,生动的表演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在轻松的气氛中演得生动活泼。又如五年级的一篇作文《难忘的一件事》,我先让大家听一位学生讲故事录音。根据内容,我设计了几幅投影图片,学生边看投影,边听录音,听完进行评论。这样,勾起学生的回忆,激发了想象,开拓了思路。
通过运用求异法,培养想象力
教学中要运用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时,应不拘于书本知识,不限制学生思维,学生有了更多机会表现自己,他们的思路往往会别出心裁。如教《司马光》一课,学习“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我问:“司马光为什么要使那么大的劲砸缸呢?”有人说:“缸又大又结实,不使劲,缸不会破。”这时,我趁势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有人又说:“司马光当时很着急,怕时间长了小朋友会淹死的,所以要使出最大的劲砸缸。”提问激起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从各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又问:“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会不会有更好的办法救出落水的小朋友?”有人就说:“如果当时我在场,会马上搬来一把梯子,上去救小朋友。”这时,我又让学生从多方面考虑哪种办法好,最后一致认为还是司马光的办法好。这样,促进了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发挥他们的想象。
通过填补课文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填补课文空白,进行创造想象,既训练语言,又发展思维。如《赵州桥》一课,从课文中已看出三种龙的姿态美,学生对赵州桥的美有着初步的认识。此时,我引导学生跳出课文之外,展开大胆想象,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加以描述龙的其它姿态,充实了课文内容,丰富了美的形象。然后,又从具体到抽象加以概括,让学生调动词语积累,用词形容龙的美。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使学生充分享受“创造美”的乐趣,培养了想象力。
通过续编故事,培养想象力
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基础训练安排的命题作文训练外,还应注意发挥课文的作用。有些课文结尾意味深长,教师可利用这类课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上下功夫。如《狼和小羊》一课,结尾写到:“狼说着往小羊身上扑去。”在教学时,我启发学生想象,把故事说下去,并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结果。有的说:“有一个猎人正好走来,把狼打死了。”有的说:“小羊被狼吃掉了。”有的说:“小羊知道不是狼的对手,就装出听放的样子来讨好狼,再想办法逃走。”又如《穷人》一课,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续编故事:桑娜和渔夫今后的生活怎样?西蒙的孩子和桑娜的孩子相处得怎样?在议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穷人》进行续写。
总之,学生的想象活动离不开语言的调节,并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且,想象越丰富,其语言表达也越生动,想象越活跃,其语言表达也越有情趣,因此,作文教学要通过培养与丰富学生的想象来堤高语言表达能力,堤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开拓想象 培养创新
开拓想象 培养创新 21世纪呼唤创新型人才,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型人才。在这世纪之初,站在科教兴国的历史高度,审视我们过去的教育,有识之士疾呼,陈旧过时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现行的教材改变过去的技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新体系,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且突出了创造性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让我们的学生能承担起来未来建设的重任,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就要坚持拓展想象,培养创新。
一、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首先教师自己要有想象力,要会想象,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发问。
多与学生相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多看少儿节目,多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想象,开启学生想象、创新的门扉。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思维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思维,即教会学生如何思维的方法。,善于思考的人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即思维的独立性、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和批判性。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的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人的思维活动永远是从问题开始。启发思维,还要求教师善于提问题。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我国南宋教育家朱熹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比如:第三册《太阳》,要让学生突破常规,就要善于提问、启发:
1、太阳的形状:圆圆的,半圆的(躲在山背后);
2、太阳的颜色:早上?中午?傍晚?鼓励学生大胆用色;
3、太阳的光芒,让学生明白太阳的光芒是五颜六色的,形状是多样的。了解太阳各部分后,让学生充分想象,把太阳拟人化:笑、哭、愁、悲、乐……把太阳画得生动、活泼、亲近。这时学生大大拓展,兴趣盎然,一幅幅无拘无束、变化自如的图画就诞生了,得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拓展想象,培养创新,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在一起,与童话故事联系在一起,与科幻世界联系在一起。儿童时期直观力、想象力特别敏锐,可塑性特别强,是充分利用右脑有效地训练知觉,培养直觉、灵感,开拓想象,发展创造的关键期。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思菲德认为:美术教育应尊重儿童的个性,从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以开发人的创造力为教学目的。黑格尔曾经指出: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通观念的富裕。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在他们的生活中,伴随的是童话故事,去的是儿童乐园,迪斯尼乐园等,所以常常不自觉给万物赋予了灵性。假如你让学生画一个太阳,他们就好像无条件反射似的马上把人的五官画上去,在儿童的画中经常把事物看成是自己的朋友,按照人物的生活、动作来描绘他们。两棵一大一小的树,他们就会认为:一棵是妈妈,一棵是儿子,画面马上就渗透着母与子的脉脉温情。童话对儿童影响力很大,学生在作画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第七册《鞋》的想象画,问到制作鞋的材料除了平常的布、皮之外,还有什么?他们马上想到了《灰姑娘》的水晶鞋,使本来摸不到、看不着的想象立即变得具体形象,现在科幻故事科幻片的出现出深深影响到学生的创作。科幻世界变幻自如,现实与梦境,时空与空间,思想与感觉等主客观事物相混合,打破常规,任意安排,凭着自已的情感作画。那种“唯我的认识态度”和“无羁的想象能力”充分的表现出来。比如:一个太阳,学生马上想到的是太阳的温度很高,基于这一点,学生会很奇特的构思:拿着灭火的笼头给太阳洗洗澡,拿着扇子给太阳扇扇风,使它凉快凉快,有的学生干脆给太阳家里装空调。这一幅幅画,充分表现了学生奇特的想象和意想不到的奇趣。
三、拓展想象,培养创新,给孩子一个轻松、愉悦的创作氛围,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促使儿童生动活泼的学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开发人潜能的有效手段,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状态下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人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开发。1教师的情感投入和肢体的语言的表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好比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教师的表演,关键要能动情感人。要求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对学生要有深厚的热爱之情,表演要适度,做到质朴自然,毫不矫揉造作,做到恰好处。上课语言要有情感,如以表情丰富,肢体动作协调,来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扬起学生思维的风帆,唤起学生注意力的磁石。如:第一册《纸折鸟》有部分学生在最后一步时,往往都不能把翅膀折下来,老师在讲授时把双臂展开上举,来问学生,小鸟是这样飞的吗?学生显而易见地能够回答,明白翅膀还应往下再折一下。2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开展游戏,融入音乐,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教学环境。比如:第三册《拔萝卜》有些学生对此已经有些了解,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一个学生来讲故事,几个学生戴着头饰来表演。在此期间,教师适当板画加以引导。在全部学生对此了解后,教师启发他们思考。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可不可以用先进的工具呢?在适当的启发后,让《拔萝卜》的音乐缓缓响起,用音响、节奏、旋律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悦、融洽,让学生在这气氛中无拘无束地构思,大胆夸张的造型,随意地赋彩。美的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美育不仅仅是在于欣赏和享受,更在于开拓想象,培养创新能力,丰富一代人的头脑,充实一代人的心灵,提高一代人的觉悟,使我们的下一代具有更高、更全面的素质与修养。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有一种东西比知识放射着更耀眼的光芒,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建。学习语文更需要想象:学生阅读文学作品需要想象,才能理解其意境;学生习作也需要想象,它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形象更生动、具体。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想象就是他们的天性。在他们的脑海中随时会冒出奇异的想法:想到宇宙以外的世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动物的语言;他们想插翅飞向蓝天,他们想掘土探入蚁穴……在他们的天地里时时刻刻都充满着美好、充满着幻想。我就抓住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努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以课文空间为“学习乐园”,让学生奋力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
一、续编童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最大的兴趣莫过于对童话故事的阅读和观看。许多童话寓意深刻,但是故事的悲剧性结局却是孩子们不想看到的,因为他们幻想着一切美好的东西。如在《狼与小羊》一文中,其结尾是“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向小羊扑去”。学生们万万没想到那么温和可爱的小羊竟会成为凶恶的大灰狼的餐点,他们对“向小羊扑去”这一结局存在着一丝憧憬。于是我就抓住学生们的这个心理让他们续编故事:“小羊的命运到底如何呢?请大家来当当小作家续编故事。”一听可以当作家编故事他们乐开了花,小脑袋凑在一起,显然他们对小羊的命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小羊的命运就“诞生”了。学生们各抒己见,许多学生都为小羊想了好办法,逃离了狼的魔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这里我看到了学生们那颗纯真善良的心。
二、填补“空白”: 我们知道画中讲究“空白”艺术,就像给维纳斯“续臂”一样,不同的艺术家通过不同的想象创造出不同的作品。我们的课文教材中也留下了许多“空白”,让未来的“艺术家们”自我选择、判断、联想、发现、开拓、创造。例如《荷花》这篇课文中写道:“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朵很美,看看那朵也很美。”读到这儿我问:“那么美的白荷花到底会有哪些姿势呢?”真没想到学生们的回答竟是如此美妙:“有的好像害羞的小姑娘,躲在大绿盘下”“瞧,这朵伸着脖子,仰着头,跟太阳公公聊天呢!”“那朵弯着腰正和小鱼说悄悄话呢!”“嘘,小声点,它正躺在大圆盘上睡午觉呢,别吵醒它!”……学生们想象创造的火花迸发出来了,学习气氛活跃了,学习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三、模仿课文,举一反三: 有效学习,主要依赖学生对所学材料可能迁移的数量和质量。陶行知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作为教师应该挖掘其中的语言规律,让学生掌握语言规律,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学习了《山里的孩子》后,我就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总分段式,用总分方法说一段话:“哪里的孩子,像什么一样怎么样”。课堂上顿时沸腾起来,有的说“海边的孩子,像大海一样心胸宽阔……”;有的说“城里的孩子,像城市一样朝气蓬勃……”;也有的说“小村的孩子,像村口的古树一样淳朴……”等等。霎时间,课堂成为了“孩子的世界”。又如,学完了《春雨的色彩》,我让学生想想丰收的秋天,模仿课文说说《秋雨的色彩》。经过四人小组的激烈讨论,学生们为秋雨添上了丰富的色彩:有黄色的,有绿色的,有红色的,还有紫色的……真是色彩分呈。“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是的,我们的学生乐意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想象,哪怕是对原著的“画蛇添足”。但他们的想象奇异而丰富,“添”出来的“足”,各具特色,出乎我的意料而又合乎情理。这不仅给教学增添了“乐学”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开启了学生的智慧,激发了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热情,对学生们的思维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所谓想象,就是对不在眼前的事物的设想,是人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的加工制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因素。但大多数小学生都不善于想象,对身边人和事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象上,缺乏进一步扩展思维的想象力,因此,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教师教学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内容。
1.抓住兴趣,启发想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起孙悟空、葫芦娃、数码宝贝等动画片,小学生们大都会滔滔不绝的说,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我们就要抓住他们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想象。一次,我提到孙悟空这一老少皆知的人物,有的学生就显得很兴奋,还时不时的做一些动作,于是我让同学们想象:“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做些什么?”同学们没有一个不积极思考的,每个人都展开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同学们的想象力在自己的兴趣中得到了充分发挥。2.借助感官,展开想象
听一段动人的音乐,看一幅优美的图画,能激发人的灵感,展开无限的想象。一曲《闪闪的红星》让学生们想起了在红星指引下,沿着革命道路茁壮成长的同龄人潘冬子。“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当学生们跟着音乐放声歌唱时,他们平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热情。一幅“湛蓝的夜空下,繁星点点……”图,让学生们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天上的星星就好象孩子们的眼睛一眨一眨的,每当繁星闪烁的夜晚,我总爱拿个小凳子,依偎在妈妈身边,听妈妈讲述牛郎、织女的美丽故事……”同学们透过图画静态的、直观的视觉形象,想象出了那些深层的、生动活泼的景象。
3.感悟生活,储备想象生活是人生的大课堂,每天的衣、食、住、行都可能引起我们的种种遐想。有一次,一位调皮的同学用蓝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的比比皆是,我看到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笑着说:“邓旭同学的画很有创意,看他选择的颜色多美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美丽的景色好吗?”紧张的气氛一下子缓和了,邓旭同学第一个举手说:“在蔚蓝的大海边,我们和老师漫步在沙滩上,面对胸怀宽广的大海,我们高喊:老师我们爱你!”同学们鼓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在想象中同学们学会了关爱,体会了友情,感悟了生活,渐渐地的成熟起来。
我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营造想象的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使同学们能无拘无束的放飞想象。想象开动了他们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学生们的头脑已不再只是简单的储存知识,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随时都会闪耀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