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

时间:2019-05-15 05:2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

第一篇: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

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文言文阅读教学具有多元价值。文言文学习的基本价值是学会解读古代典籍,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此外,扎实的文言功底对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词汇有重要意义;学习文言文还能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从写作素材的角度看,学习文言文更能为学生提供相当丰富的写作材料。再者,从功利的角度看,当然也是为了考试拿高分。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果我们只是按照教材的安排,向学生讲授二十几篇文言文,学生不能经常性地接触文言文,学习的效率必然大打折扣。因此,课外文言文拓展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的选取主要研究的是教材之外的浅易文言文阅读教学,即如何借助“课外浅易文言文”的有效阅读,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欣赏的水平。

(二)选题意义 “浅易文言文”一语出自《语文课程标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是《新课标》中关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要求,“浅易文言文”是相对于那些文中包含的文言现象难解且有代表性,学生理解较为困难的文言文而言,“浅易文言文”即文言文中使用的生僻词句和难解句法较少,初中学生运用已学文言知识和借助工具书理解起来较为容易的一类文言短文。“课外”是相对于教材中的文言文而言,本课题研究的是教材之外的浅易文言文阅读教学,即如何借助“课外浅易文言文”的有效阅读,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趣味,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欣赏文言文的水平。

(三)研究的意义价值 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七--九年级学段中,谈及文言文教学要求的内容并不多,但言简意赅,《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一句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如何促使这一目标的达成,是我们探讨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准。鉴于此,我认为引入“课外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这一理念,作为课内文言文教学的补充,来研究如何更有效地促使学生这一能力目标的达成,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学生对浅易文言文理解能力是否提高,通过课内文的检测往往会有偏差,因为它考察的是已学知识,更多反应的是学生的识记水平。与之相比,课外文言文的考察则更有说

服力,因为它考察的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人曾经说过,读书做学问要靠长期积累,学习文言文更要丰富积累,积累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累丰富的阅读感悟等。“课

三、研究内容:

(一)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以及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文献,了解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初中学生身心特点,记忆规律,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通过调查问卷、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特点以及水平等。研究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

(二)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要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首先要建立起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每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时间和空间。尤其要创设条件给后进生、学困生以更多的机会,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们,关注他们,使他们拥有成功的感受,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四.预期达成的研究目标

通过深入研究‚文言文阅读兴趣的培养‛这一课题,并将自己的一些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实践,班级中营造出努力学习文言文的浓厚氛围。使学生增强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能够对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事件、古代文学家表现出强烈的向往之情。同时,学生能基本掌握初学文言文的方法,掌握了运用朗读吟诵和字词归纳等方法,来理清文言文学习中的知识要点,使学生整体把握简单文言文的能力有所提高。

五、小课题研究的方法,以课堂为核心,以课改的新理念指导文言文教学,致力于‚文言文有效课堂‛的研究,改革文言文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文言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上新课前,教师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习情境与氛围,就能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习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例如,初中语文新教材中选取的第一篇文言文是《论语六则》,教学时,我

先给学生讲了故事,然后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并讲给大家听一听,学生的热情很高,争着讲述。这样将课文内容生活化,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情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重视阅读,读要得法,才能事半功倍。文言文的诵读一般有默读、自由放声读、齐读、竞赛读、分角色朗读等,诵读应贯穿在文言文教学的始终,有效的诵读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如在教学《公输盘》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可在教师范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及描述画面,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样既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了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多学、深学,因此,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比如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课堂上教师不必句句串讲,只需做适当的“点拨”。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由教师点拨文中的重要知识点,特别是古今差异较大的词义或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例如《桃花源记》中出现了很多的古今意义差别很大的词语,让学生课后查资料自学。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悟性。

(四)、小组合作,师生互动

《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一种平等和谐、宽松活跃的氛围,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会与别人合作。教师不是一人唱独角戏,而是在学生自主预习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如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确实有异议时,教师再与学生共同探讨。(五)、设计活动,培养能力

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小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在学习《公输盘》、《木兰诗》时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进行课本剧表演;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时举办“答记者问”活动;复习文言文时进行知识竞赛„„这些具有针对性的课堂小活动的举办为学生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活跃了课堂

气氛,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接受了知识,加大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辩能力。

六、研究步骤和措施

(一)申报阶段(2013年4月——5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认真学习有关教育和研究理论书籍,认真参加教科所专家及指导教师的培训。开展有关课题的研讨会,积极参与交流,为课题开展做好理论准备。

(二)准备阶段(2013年5月——6月):调查现状,查阅资料,学习相关资料并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

(三)、实施阶段(2 013年6月——2013年11月):按计划实施各项活动,进行实践,不断调整研究的方法和策略。同时,撰写与研究相关的随笔、教学设计、论文等。

选取《小石潭记》和《桃花源记》等为构建高效课堂的课例,集体备课,认真 上课,并进行研讨和反思。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布臵个性化 的作业,作好阶段性研究的总结和记录。

(四)、总结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 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 定。

七、研究结果

(一).通过深入研究‚文言文阅读兴趣的培养‛这一课题,并将自己的一些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实践,使所带班级营造出努力学习文言文的浓厚氛围。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对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事件、古代文学家表现出强烈的向往之情。同时,学生能基本掌握初学文言文的方法,掌握了运用朗读吟诵和字词归纳等方法,来理清文言文学习中的知识要点,使学生整体把握简单文言文的能力有所提高。八.具体成果展示:

根据初中学生特点,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言文活动,如:文言文诵读比赛、课本剧表演、今天我讲文言文、‚沙场秋点兵‛等,包括学生制作的文言文课件以及形成的文字如《一节特殊的语文课》等。

开展文言文写作探究活动,:如改写《木兰诗》仿写《陋室铭》等,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班级文化。

完成关于陶渊明和苏轼的专题讲座两次,完成有关苏轼的探究活动。撰写了文言文《小石潭记》《桃花源记》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随笔,教学论文《众里寻她千百度—谈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课堂》一篇,以及相关课件。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文言文的教学要避免“满堂灌”,应该通过教学手段的变化,多种方法并用,让学生在愉快学习的同时能力也有所提高。

第二篇:双管齐下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双管齐下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初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初中生的文言阅读存在许多不足:强课内教材,弱课外材料;强机械识记,弱理解迁移。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不少探索。

一.立足课内,激活教材

1.以诵读为先导,夯实基础

学习文言文先从开口诵读入手。文言文的学习要注重理解,真正懂得词语、句子、段落的含意,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加深理解,同时还可以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以比较为纽带,积累字词

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就意味着胸中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字词,能准确理解一些常见文言实词和重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种基础字词的积累,除了对每一篇教材的教学落实外,还应考虑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同一词语在不同教材中的变化或应用,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从而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讲到“渔人甚异之”,可以提问:这个‘异’的用法比较特殊,我们曾在哪课学过这种用法?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回答在《伤仲永》中出现过“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也明白了在文言文中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常有这种用法。这种比较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新旧课文的理解。

3.以兴趣为契机,探究情怀

文言文教学中怎样落实字词,是老师们一直探讨的问题。长期以来,教学文言文字词常采用“串讲法”,一字一句枯燥的讲解,忽略了人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也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果能巧妙地设计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木兰诗》时,我借用小游戏“大家来找茬”的形式设计了词句理解的环节:在幻灯片上故意打出有错的诗句理解,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错误之处。学生兴致勃勃,自己查注释,小组讨论,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不管哪一篇文言文,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都可以找到一种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材处理方法,并通过环节的精心设计使学生始终处在注意力集中、精神亢奋、思维敏捷的状态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材中选入的文言文,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其精炼简约、生动典雅的文言,负载着大容量的文化信息。教师要善于从有限的文言文中,提取出中国数千年来思想文化发展中有价值的成分,探究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语文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对这类具有浓厚传统道德色彩的文章,应吃透讲透。久而久之,潜移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操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着眼课外,建构体系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加固和补充。选择一些与课文深浅程度相当的有注释的文言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并且在关键的地方还给予点拨,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文言知识迁移到阅读实践中,同时在运用中巩固、加深、熟练,使精读和博览相结合,久而久之,文言文的迁移阅读能力就能真正形成。

1.联系课文,精选材料

在选择课外文言短文时,教师应注意避免盲目、随意,要选择难易适度的课外短文让学生练习,让他们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同时有的放矢地去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文言文的效率,避免死记硬背课文和练习题答案。选文的原则,一是思想性,一是与课文的关联性,即选文在内容和形式上和课文有关联或相同之处,如《晏子使楚》与《晏子辞千金》是人物的关联,《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孙叔敖纳言》是文体的关联,《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是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关联,特别是知识点的关联。

根据这两条原则,我从课文出发,精心选择了课外文言材料,构筑了一个阅读体系。以七年级为例,如下表:

八年级的文言文编排出现了抒情散文、山水游记及各类小品文,议论性文章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课外材料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除了故事性强的文章外,还应加入以抒情、议论为主的文章。另外,八年级文言文已考虑对学生句法的教学,在选材的时候就要注意。

九年级的文言文教材内容多选自中国古代史家巨著,体现了凝重的历史反思和古人的智慧。学习这些课文,学生领略了先贤的风采,感受了历史的厚重,经受了高尚情感的洗礼。在选择课外材料时,教师可有意识地从历史典籍中选择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左传》、《战国策》、《孟子》等均可成为我们选材的宝库。

文言文是座丰富的宝藏,课内的文言教材蕴含的文化因素是有限的。精选课外文言材料能够有效地补充课内教材,从更宏大的角度去把握文言文中蕴涵的文化内涵,使学生走出狭小的天地,主动去探求更丰富更深远的民族文化之源,从而提高其整体的文化素养。

2.多种设计,强化所得

多角度设计课外学习活动方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这里一方面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定期组织文言文专题活动,如古诗文朗诵、文言文阅读竞赛、名作欣赏、文言文学习心得交流等,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体会编成电子报、手抄报进行交流。在内容丰富多样的拓展活动中,学生们可以领略古代语言的魅力,感受文言中名言警句的深长意义,提高自身文言文阅读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灵活处理材料。教师在教学时要有大局观,既要了解初中三年的课内文言文体系,又要对这三年的课外安排成竹在胸,根据全局灵活处理材料。有时课内教材出于编排的需要,把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分散在各册中,如陶渊明的作品,在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出现了《桃花源记》,在第六单元《诗四首》中又出现了他的诗歌《归园田居》,在八年级下册中出现了《五柳先生传》。教师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时就可以安排一个作家专题活动,以《桃花源记》为突破口,联系下面的材料,引领学生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同样的,苏轼的作品在教材中出现得也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安排专项活动,不一定要到九年级总结。

培养初中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要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师就要紧紧抓住“根”和“枝”,双管齐下:立足课内,充分用好、激活教材,并着眼课外,精心构造阅读体系,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素养,发展能力。

漫谈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是初中生的基本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初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从“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主动性”,“加强方法指导、培养独立性”,“梳理知识、学会迁移”等三个方面对此进行探究,以使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得到科学、有效的培养。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

文言文是传承中华古文化的载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财富。学生学习文言文,就是对中华文明最直接的传承。文言文不但言简意赅,而且表现力丰富,许多成语典故、名言警句至今仍然经常被引用。因此,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1】

古代教育是以学习古典语文为主的。在中国,从汉代的五经,到唐代的七经、九经,直至南宋的十三经,儒家的著作一直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在西方,从古希腊的智者学园,到古罗马的修辞学校,从中世纪的教会学校,到文艺复兴以后兴起的古典文科中学,都是以学习古文为主的综合教育。爱因斯坦十岁进古典中学,也得死记硬背拉丁语和希腊语语法。人教版新初中语文教材增加了文言文的阅读量,无论是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还是语文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我们民族大量的文化遗产都是用文言写成的,这些文化遗产包括文史哲以及古代科学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对我们认识社会、人生甚至研究自然界都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从语文学习上说,学习文言文,对确切理解现代汉语的词义,培养现代人的语感,是非常必要的。现代汉语的许多词语仍保有文言的成份,如“逐鹿”、“问鼎”、“滥觞”等,不了解这些词语的确切含义,往往会用错,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至于古代诗文中的优秀作品,它们所表现出的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思想感情,更值得现代人欣赏和鉴赏。

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懂得一些文言文知识,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继承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提高自身素养。因此,在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占有一定的地位。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髙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是一个值得深人探讨的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文言文阅读的主动性

结合现代社会生活与学生心理,阐发古人思想精华,使文言文贴近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很有益的。古语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古言含有深刻的哲理:要奋斗,振作精神,自强不息。文言文毕竟是一种历史的语言,与现代生活距离甚远,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认真去学。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且乐此不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教法的灵活多变上下功夫要想吸引学生,必须有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语,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语的设计多种多样,可以是故事式,也可以是悬念式,还可以是背景式、诗歌式等。导语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文言文,更要重视导语的设计。【2】

二、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独立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指导,高度重视文言文的朗读、背诵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和背诵文言文,可以增强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很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有些学生认为文言文难学,难理解,这有一定的道理。我们阅读文言文,有两大不利因素,一是语言的隔阂,二是思想内容的隔阂。因此我们要先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文言文是古代书面语,有它特殊的表达形式,从表面上看很生僻,实际上古今汉语是相通的,很多地方是相似的,只要多读、多记,就不会有多大的困难。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好课内的读通、读顺、读懂,加强翻译能力的训练。做好对150个左右文言实词和文学常识、文化传统等在内的必要知识的积累和梳理,在理解的基础上尽量多地记诵名家、名篇,这些都是学习课内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初中语文教材上的文言文都是文质优美、人文性强的好文章,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同时通过学生朗读,逐渐品味文中独特的意境美,激发美感而引发对文本的学习兴趣。有时候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能感染学生的心灵,在美感的作用下,学生怎会没有学习课文的兴趣呢?教师朗读课文后,即使对学生不做任何要求,学生也会自觉地去读课文、读注解、弄清字句等。这样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前,要特别强调文言文学习中的朗读、实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依旧是最简单、最实用的语文学习方法。文言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和训练语感。在教学实践中,一篇文言文,要求顺畅朗读,甚至背诵。这就要求我们辨析字形,读准字音。教学时,笔者通常要花一课时的时间让学生来读,特别要注意多音字的正确读法。

1、提出背诵要求。

2、教给背诵方法。①、认真研究背诵对象,找出其内在联系以及能引起记忆的重点词语。把这些重点记住了,就可以以此为“支点”,张开联想的“网络”,记起全部内容,从而加快背诵速度,提高背诵能力。②、分散背诵„可以把背诵材料分成句、分成段来背诵、逐句、逐段背诵,犹如平常吃饭一样,要一口一口地吃,③、反复背诵。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只曲线可知,背诵要经常反复,每次反复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3、检查落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古之良训。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对课文反复朗读,才能对课文的美产生审美体验,才能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才能使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感情、特色等。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文言文朗读教学。

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在平日的写作中尽可能多地引用古诗文中的名言佳句,为我们的作文添彩。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无疑是让作文“出彩”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之一。

三、梳理知识,学会迁移,在积累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把课内学到的文言文知识运用到课 外,就必须对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进行梳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规律和方法,学会迁移,才能够较好地阅读其他浅易文言文,提高答题的准确性。文言文的词汇主要有实词和虚词两个方面。要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实词掌握得越多, 阅读的水平就越高。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词的古今意义。着重掌握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 论战》)中“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指为正义事业舍身,引申为舍弃某种利益。有的词义缩小了,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 此绝境”(《桃花源记》)中“妻子”古 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有的词义转移了,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中“卑鄙”古义指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指语言行为恶劣。

2、一词多义。文言文中词的多义现 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有多个义项, 学习时要随时总结。如:“食”字在“食不饱,力不足”中是“吃”;在“一食或尽粟一石”中是“顿”;在“食之不能尽其才”中是“喂”(《马说》)。“国”字在“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中作“国都、京城”讲;在“出则无敌 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告子》)中作 “国家”讲;在“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公孙丑》)中作“国防”讲。这些 都是课内所见的,平时要不断积累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掌握得越多,就会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阅读迁移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

3、通假字。什么是通假字呢?古人在造字的时候,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呢?有时候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有一些字还在形成当中,没有一定规律,可能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也可能使用一个同音字表示那个意思,这个同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就叫做“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在当时,在一般情况下使用“慧”表示智慧,但是,有时候也可以使用“惠”去表示,于是“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也可以这么说,通假字是指本来应该用甲字,而在使用时却借用了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中 是“要”是通假字,而本字是“邀”,作 “邀请”讲。只要将涉及到的通假字稍加重视,识记起来并不困难。另外通假字带有音同或音似的特点,所以遇到文言文阅读读不通的地方,就试着想想可能会有通假字,试着用同音字或形似字来找通假字,另外还应该强调通哪个字就应该读哪个字的读音,掌握通假字要注意不断地进行总结、归纳。这在迁移阅读中对理解语段内容是大有裨益的。

4、词类的活用。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 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如“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中“汤汤”读shang shang”,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具体说来有名词用作动词,如“恐前后受 其敌”(《狼》)中“敌”活用为动词, 作“攻击、胁迫”讲。名词作状语,如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中“西”作“向西”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肩负着发扬祖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重任。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搭建课堂内外的平台,拓展学习空间,得法于课堂,运用于课外,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通过多角度的深人分析,明确阅读思路,训练学生理解和记忆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在文言文的阅读中游刃有余,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让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参考文献】

【1】丁建华《初中文言文教学探讨》 文教资料2010年第25期 【2】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 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4)

第三篇: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我认为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文言文首先让学生在初一打好基础。在初一就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初二初三才不会厌倦文言文。我觉得在初一的时候,当学生遇到第一篇文言文时,首先让学生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合作探究,去探寻文言文中一些实词的意思,在探寻的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学习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的快乐。另外老师还可以从字的发展过程来向学生讲解这个字的意思,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长了知识。学生在记这个字的意思也比较容易,而且也不容易忘记。其次让学生感受文章内容的美,比如《桃花源记》《醉翁亭记》《童趣》等这些课文。这些都是大文学家写的文章,句子优美,措词得当,这是学生积累好句子的一个好机会,所以这里面的句子必须要让学生好好品味品味。学生理解了字的意思,品味了句子的优美,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我觉得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第四篇: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论文

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关键在于老师,老师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的美,体会到文言文的实用才能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和提高课下学习的自觉性。如何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注意力呢?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摸索。

一、把文学史贯穿于教学中编者在编选课文时很有规律,高中一二册的古文都是一定时期的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家的作品都能反映文学特定时期的特征。

《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谁赵太后》等几篇文章让我们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策士的能言巧辩以及他们的爱国情怀。《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秋水》《劝学》又让我们初步认识了先秦诸子散文,了解了散文从语录体到对话体到论说文的发展过程。贾谊的《过秦论》让我们领教了赋体政论文的排山倒海之势。《鸿门宴》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才是最好的历史散文。《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使我们明白骈体文不都是词藻的堆积不都徒有华美的外表。《谏太宗十思疏》《滕王阁序》《阿房宫赋》见证了骈体文的高峰之作也阻止不了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崛起,因为韩柳才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真正代表。《师说》吹响了古文运动号角,吹来了宋代散文六大家,欧阳修——当时的文坛领袖也不得不在苏东坡面前自愧不如。明代的小品文独抒性灵,让我们认识到细腻的情感来自琐碎的小事,最好的散文还要抒写永恒的“童心”。《项脊轩志》不知感动了多少情感中人,《五人墓碑记》难道不是指向封建专制一把利剑?“桐城派”的姚鼐又挑起复古的大旗,激情四射的龚自珍标志着灿烂的中国文代文学的结束,让我们看到近代文学一开始就再难同耻辱分开。

二、精讲细讲尽量出新每一篇古文都有它独特的地方,对这些独特的地方我们要精讲细讲,力争学生篇篇有收获。

当然有些独特的地方学生一看就知道,那我们就不要再说那么多了,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发现新的地方。例如在归纳《石钟山记》主题时,学生一眼就看出中心句是“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知道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要学习东坡居士实事求是求实的探索精神,学习他不盲从的可贵品质。这些学生都知道,那就不用说了,那这篇文章就这么结束了吗?这时我引导学生看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提示学生,难道东坡就代表了真理吗?学生有看见教材103页方框中这样的两句话:“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和“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为入室也”。马上说当年东坡笑“郦元呀郦元,你可真简呀,李渤呀李渤,你则么浅陋如童子”时没有想到几百年后又被俞樾笑上一把!这就让我们知道,笑人之时要想到人笑之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刻要警记心中。这样一来,学习这篇文章不就有了点新收获吗?

三、实词找规律学习文言文,碰到最多的是实词。

学习的过程中最需要积累的也是实词。古代实词数量少,最大的特点是一词多义。我们要教给学生注意总结一词多义的规律,这样就记得牢,记的多,记得有意思。例如,“诚”这个词学生经常碰到,“诚”的本义是“真心不虚伪”的意思。发自内心的真实就是“真诚”,如“以诚处世,以诚待人”,有时候作副词“实在”“的确”的意思,其实作副词时还有“真实”的意思,此时的“诚”就可以译为“真的”。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有时候“诚”当虚词“果真,如果”这个时候的“诚”虽不是实词了,但还有“真”的意思,只不过成了假的“真”了,如“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诚如是”就是这样。“城”不管如何变化都还有它本来的意思。明白了这些,不就把“诚”把握住了吗?再如“朝”,本意是“早晨”,古时臣子早晨要去拜见君王,于是有了“朝拜”的意思,朝拜君王的地方于是就叫作了“朝堂”,朝堂是国家最重要的地方,代表着国家,于是“朝”就有了“朝代”的意思。朝见君王,要面向国君,于是“朝”就有了“朝向”的意思,成了介词。

四、虚词也好玩虚词不多指的是数量,要从频率上讲,那就太多了。

古文的抑扬顿挫,铿锵有势往往是通过虚词表现的。虚词虽然用法灵活多变,但我们要学生明白只要记住常见虚词的常见用法就可以了,因为高考也不考较偏的用法。有的学生总觉得虚词枯燥,其实虚词也好玩。例如下面这句话中的“之”的用法多有意思呀!《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中得“之”,我们讨论分析后,就会发现它几乎代表了“之”字的所有用法。我们可以译作“哀叹我短暂的一生,羡慕那无穷的长江”,也可以译作“哀叹我一生的短暂,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我们可以理解为“吾生须臾,长江无穷”,甚至可以理解为“哀叹我一生那样短暂,羡慕那长江如此无穷”。这样一来,“之”当助词“的”,当结构助词起取独作用,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作指示代词。看多有意思。

第五篇: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

聂敏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传承民族文化,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文言文教学应肩负着双重任务:一是古代汉语的学习,二是古代文化的传承。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目前,在高中语文新课改教材中,文言文依旧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考文言文阅读分值逐年提高,便足以证明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可是,偏偏有一些学生对此并不感兴趣,甚至不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文言文的表达和现代汉语不一样,读起来有隔阂;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应用;老师的教法比较陈旧,课堂气氛沉闷等,诸多因素的叠加致使文言文教学难以推进,教学效果不佳。

那么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加强诵读,强化合作探究,注重知识归纳与梳理,并适当地进行训练和拓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从而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文言文向来是学生最感头痛的语文知识,学生一向都怕学习文言文那文绉绉的语言,晦涩难懂的字句,永远也分辨不清的一词义„„这些让学生觉得文言文学起来索然无味。自然,学生学得难受,老师也教得辛苦。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1、教师应该增强文言文授课的文化厚重感,提升课堂气氛的活跃度,不要把本来就同学生有时间空间距离感的文言文教得苍白生涩、晦涩难懂,不能仅仅给学生讲为什么要学文言文的空洞理论,更不要把“反正课本里有,考试要考,你们就得学”的思想硬塞给学生。而是将学生的心结打开,把文言文引到学生的身边,从而开启他们的心智,滋养他们的精神。

2、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对于字词的解释和课文的理解,采用的常见方法是串讲加翻译。老师呆板地讲授,学生被动地听和记,老师讲得口干,学生也记得手酸,但实际效果并不好。这种教学方式的劣根性在于教师的角色意识太强,没有让教学的主体——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入主动思考、学习的境地。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疑。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也就将学习的自由和快乐还给学生。这样做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老师也教得轻松。不仅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解决疑难问题,而且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到知识。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知文言文的无穷魅力。比如,在讲《赤壁赋》一文时,就不必逐字逐句翻译解释,可以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反复诵读“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样美好的境界就会呼之欲出,还可以让班中有绘画特长的学生将这段文字画出来给大家欣赏,让学生自然能体会到“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心境。至于故事性较强的《鸿门宴》,可以让学生将课文改变成课本剧,将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人物表演,不仅了解了课文内容,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导语的设计多种多样,可以是故事式,也可以是悬念式,还可以是背景式等。导语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文言文这种相对枯燥的文章教学,更要重视导语的设计。但是导语的设计也必须防止一种错误的倾向,那就是因追求趣味而不着边际地大谈奇闻异事,使学生的兴奋点只停留在导语上,从而冲淡课文教学内容,那只能是“误导”。

5、灵活处理教材,精心设计问题,使课堂教学情趣盎然。任何一篇文言文拿来,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都可以找到一种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材处理方法,并通过问题的精心设计使学生始终处在注意力集中、精神亢奋、思维敏捷的状态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要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必须把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出来。否则,其它任何教学手段都将失去它应有的效率。

二、加强诵读,培养学生语感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入门之径。朱熹说过:“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朱熹《读书之要》)。文章不是无情物,而蕴含在文中深远的意境、高妙的立意、细致的刻画等往往需要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出作者所表达的意境,从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教师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要根据作品的特定要求,在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作好指导。每次的读都要有不同的明确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读出语势,还是在读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体味情感、感悟意境,都要给学生以具体明确的导向,从而达到“理解的朗读”这一目的。如教学《孔雀东南飞》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去感觉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美好心灵。从化鸟双飞的浪漫结尾中,去感受人们向往自由、幸福、美好爱情的理想追求,去鉴赏凄美故事中的人性美、人情美。诵读不仅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而且是一种艺术享受。

背诵课文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赋诗也会吟。”可见背诵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指导学生背诵时,要把文章的脉络层次理清,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会记得又快又牢。再者,要求学生背诵的,教师首先示范背诵。当老师在课堂上流畅地将课文背诵出来时,学生是很佩服的。此举一是拉近师生的距离,二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想:老师都背了,我们更应该背。榜样作用不可没。

总之,通过诵读,学生不仅能理解文言文篇章所表达的含义,而且能领略其精妙所在,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三、加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大多采取“教师讲、学生背”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有兼于此,在文言文教学方法上,应摒弃以教师过多讲解而取代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讲读”式教学模式,建立以教师导读下学生自读为主的“议读”机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把文言文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资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什么是真正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解释说:“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教师的主导下,群体协作,研讨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其中有效的合作学习应具备以下特征:“合作小组成员应该具有差异性和明确的目标,成员的学习要相互依赖,教师充当监控者和学习资源的角色,强调个体责任,自我评价,变化合作学习时间”。这些话为我们勾勒出了合作学习的情景,我们应该以此为标准来该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比如,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可以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烛之武为什么答应郑伯?他如何说服秦伯?晋文公为什么撤军?但在讨论前,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并用文中的原句做依据,然后在讨论过程中注意求同存异。在这样有明确目的的讨论中,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也能够在合作中寻找更为有效的方法。教师适时引导很重要,如果做好宏观的把握和微观细节的调控,整个讨论的质量就有了保证。

四、注重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文言文教学,在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总结规律。以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提高自学能力,实现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迁移。文言文考试主要考查的是实词、虚词和翻译。这几点一定要在课堂落实,夯实基础才可灵活运用。

1、在讲解实词时,要分清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这些现象,在讲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时,尽量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在“知新”的同时“温故”,用“温故”来帮助“知新”,使知识形成体系,从而使学生掌握得更牢固,运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词类活用相对难一些,在讲解时可以与现代汉语语法联系,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在古代汉语中,如果所充当的谓语成分不是动词,而是形容词或名词,那么,这些形容词或名词就要活用为动词。如:“明月半墙”(《项脊轩志》)中的“半墙”,翻译为“照在半墙”。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美”字就应该活用为“认为„„美丽”。这些规律应让学生识记。

2、虚词虽然考纲只要求掌握18个,但学生学起来比实词还困难。即使我们经常强调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学生用起来还是很模糊。这时,我们不妨尝试从它紧接的词性或在句中的位置去判断一些虚词的词性。如:“以”字,当后面接名词时,它充当介词;当后面接动词时,它充当连词。如“乎”字,在句中,它常是介词,相当于“于”;在句末,它常是语气词;在形容词末,它译为“„„的样子”,等等。这样区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简单明了,学生容易掌握。

3、至于翻译题,除了要有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外,还要掌握一些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常见的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倒装句较为普遍的是宾语前置、定语和状语后置。我们在讲解它的特点时,应该把它与现代汉语联系起来。讲清楚定语、状语、宾语的功能,学生才明白为什么要倒装过来翻译。此外,还要让学生记忆一些固定句式的翻译。如:“以„„为„„”,“得无„„乎”,“不亦„„乎”等等。记忆一些常用的文言句式,有助于提高翻译句子的速度。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各知识点的讲解和梳理,探索蕴含其中的规律,要求学生识记、理解并运用。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文言文才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才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轻松愉快地学好文言文。

五、科学训练,夯实文言基础

以训练为主线是学好文言文的最基本的方法。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和总结,基本上掌握了文言文实词、虚词和句式的一般规律,关键是如何将这些规律用于学习实践,就必须要通过训练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训练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

但是,训练必须讲究科学性,必须做到定性、定式、定时、定量。

1、所谓“定性”,就是按照知识点和知识系列,确定训练内容,做到突出重点,注意难点,以点带面。为此,教师在编制训练题时,一定要把握方向,有的放矢,使训练到位,并通过训练来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使自己的教学不断修正,不断补充,不断完善。

2、所谓“定式”,就是训练的题型应按照先分解、后综合,先基础、后应用,先突出重点、后解决难点的原则固定下来。对于文言文的每一个知识点,都需按照一定的知识体系来设置训练题,注重于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所谓“定时”就是教师在训练时,要求学生在完成练习要有固定的时点和时段,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布置的训练题。特别是文言文阅读的限时训练,对提高学生答题技巧和答题能力尤为重要。

4、所谓“定量”就是控制每次训练的题量,过犹不及。教师在考虑“量”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质”。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训练,千万不可让学生陷入题海之中而不能自拔,不仅耗时,而且收效甚微,此乃训练之大忌。

六、拓展阅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拓展阅读,但教师往往以教学时间不足为借口,不讲或略讲,学生认真阅读的就更少,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主张文言文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即教师要在课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以帮助学生开阔阅读视野,提高阅读分析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何实施拓展阅读呢?我认为教师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在讲完一篇课文时,可以补充介绍作者的其他作品,或者是其他作者的与之同一风格或同一主题的文章,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在比较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在学习《鸿门宴》一文时,把后人对项羽的认识和评价让学生比较分析。如:杜牧《题乌江亭》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王安石《乌江亭》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图;李清照《咏项羽》认为: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因为该诗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就这样让学生通过比较以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很多,但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的。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教学进行科学的、有效的设计,就一定能给文言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成为新课改的一朵奇葩。!

下载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不少中学语文教师反映,中学文言文教学成效甚微,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则兴趣索然,听了也不懂,干脆不听。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从而......

    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浅议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刘长青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老师比较头疼的部分,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文言文教学中,中学文言文教学面临......

    怎样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怎样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众所周知,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两条:一条是积累,一条是转化。 先说积累。不少......

    学生写文言文检讨书

    检讨书是一种常用的日常应用文,是犯了错误的个人或领导向当事人或组织写出的检讨错误、并保证绝不再犯的书信。学生写的文言文检讨书吾日三省吾身,学习认真乎,工作认真乎?皆否,心......

    浅谈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天水市麦积区麦积初中 汪双全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思想精华的结晶,但是文言文的教学是老师学生都很头痛的一件事,有些学生调侃地将文言文称作第二外......

    浅谈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由于文言文对学生来说具有着历史久远性的特点,学习起来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因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文言文......

    如何提高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

    如何提高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 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特别是新课标中文言文分量的加重 ,使教材民族文化的气息加强 ,这就更加突出了......

    小升初文言文提高训练 及答案

    小升初择校考试文言文提高训练 (一)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