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年月日教学实录与评析
《年月日》教学实录与评析
宁安市东京城镇小学
执教:齐玉霞
评析:郑学芹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有关知识。
2.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天数,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建立时间概念。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4.对学生有机渗透热爱祖国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判断平、闰年。教学难点: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理解四年一闰的道理。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学生自备年历卡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
师:生活中有许多值得纪念的日子,谁能说出图片上的有意义的日子?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年10月1日
师: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的激动人心的日子,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水深火热的生活,走向了幸福快乐!
(2)植树节是每年的()月12日(3)儿童节是每年的()月()日
(4)()年的7月13日北京奥运会申奥成功
师:这一天实现了中国的百年奥运梦,中国人民为此而自豪!师: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 生1:9月10日是教师节。生2: 1月1日是元旦。生3: 3月8日是妇女节。„„
师:这些有意义的日子都和什么时间单位有关? 生:这些日子都和年月日有关。
师:想知道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吗?今天我们就和年历卡交朋友探究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点评:利用有意义的日子引出年月日,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激发学生对年月日的研究兴趣,导入自然。教师巧妙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图片,在学生说出日期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民族自豪感,引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探索交流 认识年月日
(课件演示)师:地球绕太阳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个月,地球自转一圈是一天。
【点评:年、月、日的形成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难以理解,也很难用语言说清楚,此处课件一演示,胜过千言万语,非常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年、月、日的来历,充分地体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师:前几天老师布置了调查作业,你们完成了吗?请快速拿出调查单,在小组里交流,看看你们的调查结果一样吗?
大屏幕出示调查内容:(1)一年有几个月?
(2)每个月的天数相同吗?你能根据天数的不同把他们分一分吗?(3)一年又多少天?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 师:一年有几个月? 生1:12个月。
师:大家与他的意见一致吗? 生:一样。
师:每个月的天数相同吗?
生2:不相同。我看年历卡知道1、3、5、7、8、10、12月每月有31天,4、6、9、11月每月有30天,二月有28天。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3:我同意他前面的说法,但是不同意他后面的说法。我的年历卡二月的天数是29天。
师:请二月是28天的同学举手,二月是29天的同学举手,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师:看来二月是个特殊的月,有时候28天,有时候29天。师:我们能不能根据天数的不同给这些月起个名字呢? 生:31天的叫大月,30天的叫小月。师:名字起的真贴切!
师指着板书说明:1、3、5、7、8、10、12月每月有31天,是大月;4、6、9、11月每月有30天;二月是个特殊月,28天或者29天。二月28天的那一年是平年,二月29天的那一年是闰年。
【点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先让学生课前进行调查,课堂上又给予足够的时间自己去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而不是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形成知识的方法,“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说一说平年一年有多少天,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知道平年一年有365天,我是听妈妈说的。
生2:平年一年有365天,我把每个月的天数加起来得到365。生3:我师这样算的:31×7+30×4+28=365 师:同学们真聪明,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了平年一年的天数。那哪一种计算方法简便呢?
师:那闰年一年有多少天呢? 生:366天。365+1=366天
【点评:教师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平、闰年全年的天数,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计算。展示学生不同的算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多元性,同时,教师不忘提炼最优算法,以便以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算出一年的天数。】
师:每一月的天数不尽相同,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吗?(1)左拳记忆大小月
师:课本上介绍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样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48页,看下面的一段话:“要知道哪个月有多少天┄┄”(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数)。
投影出示左拳图,指着左拳图,带着学生一起数。
巩固提问: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哪个月除外?
(2)儿歌记忆大小月
师:你还有不同的记忆方法吗?
生:我会用儿歌记忆大月: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师:说的真好。大家和他一起说一遍。
师:老师也有一首歌诀记忆,想知道吗?(屏幕出示)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带领学生拍手读儿歌。
生:老师,我还知道一句话能记住大月。师:说说看
生:七个大月心中装,7前单数7后双。就是7月之前的大月都是单数,7月之后的大月都是双数。
师:是这样吗?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学生点头称是)师:你真是一个爱观察的孩子。生:我是听六年级的学生说的。
师: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真多,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忆大月和小月吧,看谁记得又快又好。
【点评:本环节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出记忆方法的多元化。口诀朗朗上口,读来节奏明快,易于背记,特别是加上动作以后,更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借助身体的某个器官来记忆口诀,简单实用,很受学生欢迎。记忆方法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为学生牢固记忆知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师:记住每个月的天数了吗?老师来考考你:
(1)说一说你的生日在几月,并说出你的生日是大月还是小月。(2)教师说月份,如果是大月,男生起立,如果是小月,女生起立,看谁反应快。
1月 4月 10月 7月 9月 6月 8月 11月 2月 师:说一说2月为什么没有人站起来?
三、深入探究,认识平年、闰年
师:二月是个特殊的月份,有的时候28天,有的时候29天。二月28天的那一年是平年,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是闰年。那也就是说判别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标准是什么?
生:看2月的天数。师:拿出你的年历卡,说说那一年的二月是多少天,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生1:我的年历卡是2008年的,二月有29天,2008年是闰年。生2:我的年历卡是2011年的,二月有28天,2011年是平年。生3:我的年历卡是2013年的,二月有28天,2013年是平年。„„
师:老师不用年历卡,不用看二月的天数,只要知道那一年的年份就知道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你们相信吗?不信可以考考我!师:想知道老师的秘诀吗?我们一起来探究闰年的奥秘。请同学们拿出探究卡,以小组为单位根据49页的月历完成表格,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观察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每四年有一个闰年。
师:为什么会每四年有一个闰年呢?想知道吗? 课件出示51页的“你知道吗?”
师:怎样很快就能知道一个年份是不是闰年,年份和4有什么关系呢?猜测一下。我们把这些年份都除以4试一试。
课件出示计算结果。师:观察这些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生:闰年的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平年的年份除以4有余数!教师小结:闰年年份是4的倍数,平年年份不是4的倍数。【点评:在本环节中,教师独具匠心地将平闰年二月份天数利用填写表格来显示,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缩短了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利用除式的计算,让学生自己得出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再次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动眼“看”数学,动手“做”数学,通过观察、猜测、讨论、判断等活动方式,参与、体验知识的探索过程。在突破教学难点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
练习:下列各年,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988 1981 1976 2006 2012 1900 师:为什么1900年不是闰年呢?想知道吗?
课件播放“小知识”让学生知道: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整百年份需要除以四百没有余数的才是闰年。
练习: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2100年 1600年 2300年
四、巩固应用 内化提升 1.填一填
(1)今年的一月、二月、三月一共有()天。(2)5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3)8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4)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2.辨一辨
(1)小华在2001年2月29日出生。()(2)一年有12个月,6个大月6个小月。()(3)6月31日妈妈带小明去镜泊湖旅游。()(4)1800年是闰年,这一年二月有29天。()3.想一想
(1)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2)小明在外婆家连住62天,正好是经过两个月份,你知道是哪儿两个月吗?
(3)小丽在奶奶家连续住了两个月,她可能在奶奶家住了多少天? 【点评:练习设计形式多样,且具有层次性,由易到难,由书本到生活,层层递进。生活化的问题设计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五、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板书设计
年 月 日
大月(31天)1、3、5、7、8、10、12月 一年有12个月 小月(30天)4、6、9、11月 二月 28天平年 365天 29天 闰年 366天 总评:
本节课知识点比较零碎,但是听起来却似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老师采用了巧妙的方法一一突破难点,抓住重点,非常成功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本节课学生学得有趣,教师教得轻松有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习铺垫,体现主体
为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年月日,教师事先布置学生回家查年历卡进行小调查,初步对年月日有了认识,为课堂上的深入研究做好了铺垫,节约了时间。让学生在充分的交流中发现年月日的知识,效果很好。
二、巧设设计,承上启下
利用小游戏判断大月、小月后适时引出二月,由二月的特殊性引出平年、闰年,从而引出对平年、闰年的深入研究。这样过渡非常自然,不露痕迹。
在刚学完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后,即让学生牛刀小试,用刚学过的方法去判断一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就在学生都认为1900年是闰年的时候,大屏幕却提示答案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学生不得其解,从而引出整百年的判断方法,这里1900年就很巧妙地在本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练习设计匠心独运
本课的练习设计形式多样,且具有层次性,由易到难,由书本到生活,层层递进。既有边学边练的即时性题目,也有学完新授后的全课巩固型题目;既有以游戏的形式呈现的,也有以判断、填空、问答的形式呈现的。不管何种形式,都对本课知识点进行了再一次深入的巩固和运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尤其是生活化的问题设计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积极参与思考,热情极高。
四、课件演示体现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课件制作非常精美,在给人视觉享受的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比如年、月、日的来历,如果光靠教师一张嘴巴来说,比较抽象,用课件一演示,就简单明了了。
关于年、月、日的相互联系的知识点,在课件的日历上得到很好的体现。记忆大、小月的方法,用课件再展示一下,更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而判断平、闰年的方法,更在课件悦耳的解说中让学生得到理解。
总之,教师能深入理解教材,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出它们最大的作用,精心预设,有效生成,教师教得游刃有余,学生觉得趣味盎然,杂而不乱,浑然天成!
第二篇:分数与除法 教学实录
《分数与除法》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P65例
1、例2及P66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会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推理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分数是一个商,除法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教学难点:具体体会每一个商的由来,理解分数是数概念的补充和拓展,并能在数射线中找到分数。教学过程:
一、计算抢答,启动研究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来进行口算比赛好不好? 课件出示:抢答,看谁的反应最快? 9÷3= 8÷4= 6÷5= 3÷2=
师:刚才这些口算题,都是些什么算式?(板书:除法)计算后,我们知道“两个数相除的商可能是整数,也有可能是小数”。(课件显示)师:再看这组除法算式。(课件出示:5÷6,1÷3)师:口算行吗?(行)商分别是(5÷6=0.8333……,1÷3=0.333……)看到这两个商,你有什么话说吗?(商用小数表示太麻烦了)师:是啊!如果这样的商能用其他形式表示就好了。生:用分数表示可以吗?
师:她真会动脑筋!想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的商(板书:分数),但需找到理由,这个理由就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与除法。(完成课题板书,并齐读)
二、主动探究,研究两者关系。
(1)探索一个物体平均分,初步感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要研究“除法的商用分数表示可以吗”这个问题,我们就以1÷3为例,给它附上情境,再来研究。班上哪些同学最近要过生日?(3个人举手)师:太巧了!有3个人。过生日的时候要吃蛋糕,现在老师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这3个过生日的同学,每个人应该分得多少个蛋糕呢?(课件出示例1)师:你想怎么列算式?(1÷3)为什么?
生:因为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就该用1÷3。
师:每个人分得多少?(0.3333…)结果除了用小数表示之外,还可以怎么表示? 生:每个人分得1/3个。师:你是怎么思考的?
生:我用1张圆片表示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正好分得1/3个。师:现在看来,“1÷3”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可以)
师:那用0.3333…表示结果好,还是用分数1/3个表示结果好?为什么? 生:1/3个表示好,简单明了,而且能让人想到分得的大小和形状。师:如果将1个蛋糕平均分给6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蛋糕?(说理略)(2)探索多个物体平均分,进一步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师:中秋节的时候,我们都要吃月饼,象征团团圆圆。
(课件出示例2: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张饼?)师: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道题的?
生: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问题是“每人分得多少张?”,单位是“张”。师:怎么列算式?(生:3÷4)结果是多少?(生:0.75张)
师:对,3÷4=0.75(张)。那3÷4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生不语)师:我们借用刚才分蛋糕的经验,分小组来研究用分数表示应该是多少张? 研究办法: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学具,1张圆片代表1张饼,3张圆片就代表3张饼,把这三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请你们自己动手分一分,看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到答案?
课件出示研究步骤:1.想一想,2.分一分,3.说一说 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上来汇报?听清要求:按合作要求有序汇报,组内同学补充发言,其他小组点评质疑。
组1:(4人上台)我们组是一张一张地分,(边说边示范)先分第一张,每人分得1/4张;再分第二张,每人又分得1/4张;最后分第三张,每人还分得1/4张。一个人共分得了3个1/4张,就是3/4张。所以答案是3÷4=3/4张。学生说完,课件再演示此分饼过程。组2:(4人上台)我们组是把3张重叠起来分,(边说边示范)每人分得1/4。(追问:是1/4呢,还是1/4张?)是1/4,不是1/4张。(为什么?)因为这个是3小块,而1/4张只有1小块。(这个1/4是谁的?)是3张饼的1/4。(对!3张饼的1/4,请继续)再把这3小块展开,拼一拼,得到了3/4张饼。师:(手指张饼)3/4张饼是1张饼的(3/4)。刚剪开时,同学们说结果是3张饼的1/4,拼起来后又说结果是1张饼的3/4,那说明什么呢? 生1:3/4张既可以说是3张的1/4,也可以说是1张的3/4。生2:3张的1/4和1张的3/4相等。
小结:第二种方法分得的结果仍是3/4张,看来3÷4=3/4张是正确的。这是你们在操作中获得的知识,真棒!
师:还有其他分法吗?可能还有其它的分法,但最主要的应该就是这两种,在这两种分法中哪种分法更简单些呢?(生:第二种)(课件演示,第二种分饼方法)
师:请完成数学书上第65页的填空,再想想3÷4的商用3/4张表示形象呢还是用0.75张表示形象?
小结:3÷4的商用3/4表示,不但可以,而且形象直观,还不用竖式算,简单方便得多了。
想象操作,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说出思考过程。
a.把3张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张饼?怎么列式?结果是多少?
b.把8张彩纸平均分给9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彩纸呢?
师: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除法算式它的商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呢? 生:(举例)5÷8=5/8。……
(3)师生合作、总结并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a.分数与除法的联系: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和它们的商——分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师:你能够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它们的这种关系吗? 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师:这个等式虽然好,但是字有点太多,读起来绕口,写起来费事,你能够把它写得再简单些吗?
生:用字母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a÷b=a/b。
师:这里的字母a可以是哪些数?(生:任意的数)b呢?(生:除0之外任意的数)为什么要把零除外?(因为除法的除数不能为0,分数的分母也不能为0)师:既然除法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那分数能不能写成除法的形式? 生:能,比如可以写成5÷6=5/6。小结:这就是分数与除法的可逆性。
师:请你们看书第66页,画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地方。b.弄清分数与除法的区别:
师:分数与除法有联系,那它们有区别吗?区别是什么?(分数是一个数,而除法是一种运算。)c.记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为了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表示得形象,让你们记得更牢固。老师制作了一个动画,这个动画的名字就叫“酒瓶站起来了”,请欣赏。
师:酒瓶平放时是除法,瓶颈的数作被除数,瓶肚的数作除数;酒瓶站起来后,“÷”中的两点落到酒瓶肚子去了,“÷”就变成了分数线,瓶肚的数(除数)就变成了分母,瓶颈的数(被除数)就变成了分子。学生很兴奋。
师:其实,今天这节课的课题,我们还可以给它取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就叫“酒瓶站起来了。”
三、游戏活动,巩固内化知识。1.游戏:“男生女生向前冲”
游戏规则:女生说除法算式,男生用分数表示商;男生说分数,女生说除法算式。学生游戏。2.智慧大闯关。第一关:填空我最快。(1)当两个数相除除不尽时,它们的商可以用()来表示。(2)4÷()=4/(),4÷b=4/()(b≠0)(3)4÷()=()/5 第二关:判断我最准。(略)第三关:找数我最行。
先求下列算式的商,再从下边线段中找到这些商的位置。1÷3= 2÷3= 5÷6=
四.课堂小结,说收获再鼓励。(略)
第三篇:《詹天佑》教学实录与赏析
《詹天佑》教学实录与赏析
[ 作者: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张祖庆 | 转贴自:非锋在线 | 文章录入:红叶 ]
执
教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张祖庆 点
评
特级教师 周一贯
上课地点: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六年级学生 上课时间:2005年10月22日
实录整理
福建省安溪县实验小学
周紫英
课前思考:
今年,对于京张铁路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一个世纪前的这一年,是京张铁路肇建的年份。弹指一挥间,京张铁路肇建已经有整整一百年了!为了纪念这特别的日子,北京市政府和河北省政府举行了一系列大型的纪念活动:播放电影、举行展览、发行邮票、举办庆典、重塑铜像„„场面隆重而热烈。而事实上,詹天佑修筑铁路这个史实,假如不是因为《詹天佑》这篇课文,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够知晓?时下,人们热衷于谈论的是超级女生,热衷于追逐的是时尚潮流,而对于为我们的民族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伟人,却知之不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由此想到,在教学《詹天佑 》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让孩子知道詹天佑的“爱国”、“杰出”,而是要借助文本,让孩子们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进而唤醒他们对伟人的尊崇之情。这种唤醒,不是靠教师告诉,而是通过与文本的对话,让詹天佑的形象矗立在学生的心中。
因此,在设计《詹天佑》教学预案的时候,我想到了如下几点:
第一,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慢慢地走近詹天佑。我们不要妄想通过一篇课文就让孩子通晓詹天佑,也不试图让孩子透彻地感受复杂纷繁的社会。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按孩子们所处的年龄阶段,结合他们的人生阅历,心理特点,让他们试着对詹天佑和当时的环境有一些了解,有一些感受,并能保持着一种探究的动力和浓厚的兴趣,或许这就足够了。交给他一张入场券,指给他通向音乐会天籁之音的那条路,剩下的,便是让孩子们自己去聆听——让他们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人文积淀不断地阅读,去构建和完善他心中的詹天佑!詹天佑的人物形象,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慢慢建构。
第二,丰富文本资源,降低理解难度。《詹天佑》一文描述的年代及事件本身和学生的社会生活距离遥远,如果仅凭文章本身,孩子们很难和詹天佑沟通,也无法真正意味到那种危难中的奋进,成功中的悲壮,辉煌中的辛酸;倘若仅仅局限于课文,抓住课文的词句开掘太多的微言大义,学生是很难与文本产生共鸣的,即便是对“爱国”和“杰出”这两个词语的理解也是甚为肤浅的。这时只有对作者生平事迹,对中国当时被瓜分的情势,对当时清政府的腐败,对帝国主义的恶蛮,对詹天佑在修路过程中遇到的更多的鲜为人知的史实有所了解,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建构自己心中的詹天佑。此外,文中一些建筑上特定项目开发的阐述,这对孩子来说,理解有一定困难。作为教师,需要丰富文本资源,采用一些符合学生心智发展的方式方法引导孩子去理解,去感受。比如在理解开凿隧道、设计线路等工程时,运用一些简洁的箭头、图示,也许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从而腾出更宝贵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读写实践,以充分表达对詹天佑的尊崇之情。
第三,拓展感人事迹,丰满人物形象。如果仅仅局限于修筑京张铁路本身,学生对詹天佑的认识还是浮光掠影的。詹天佑伟大的人格,不仅仅体现在修筑京张铁路这一历史事件中。要想让詹天佑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心头更加丰满,必须要立足文本、适度拓展,让孩子鸟瞰式地了解詹天佑的丰功伟绩。前些日子,有幸看到《詹天佑》电影,我对詹天佑的丰功伟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詹天佑抱病长城时说的一番话,让人潸然落泪。我想,如果将这些视频资料有机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詹天佑的认识,也许不再是概念化的“爱国”与“杰出”了。
教学过程:
一.导入:建构阅读话题
师:孩子们,课前我向你们打听了一些名字,这些中国人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张老师再向你们打听一个人。这个人,被千万个中国人所怀念着,敬仰着,请看我在黑板上写他的名字。(师板书:詹天佑)知道他吗?
生: 知道。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詹天佑。
生: 詹天佑带领了一些同志建成了我国的第一条自修的铁路。
师:我特别佩服你回答问题的沉稳、自信。来,谁接着说。
生: 詹天佑是我国最著名的工程师,也是第一批留美学生。
师:他是第一批留美幼童当中的一个,后来,被誉为“铁路之父”。
生:詹天佑还是我国杰出的、伟大的工程师。
师:最后请一位同学说。
生:詹天佑是在一批公办的留美学生当中获得博士毕业学位的。
师:一提起詹天佑,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条铁路,这条铁路就是——生:京张铁路。(师板书:京张铁路)京张铁路始建于哪一年?1905年。(师板书1905)孩子们,今年是几几年?
生:2005年。师:(师板书:2005)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 2005年是京张铁路修筑满一百周年。
师:京张铁路开始修筑一百周年,也叫肇建一百周年。孩子们,2005年对京张铁路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因为这一年,京张铁路动工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北京市和河北省举行了一系列庆祝活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0月15日,北京市文化广场举行纪念大会暨大型文艺演出;
10月15日上午,张家口火车南站举行詹天佑铜像建塑落成揭幕仪式;
10月期间,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电视专题片在河北、北京等电视台播放;
„„
师: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想到了詹天佑受到了很多人的爱戴。
生:我想到了中国人很重视京张铁路的诞生。
生: 我真想亲自参加这样的活动。
师:看了这些材料,张老师不由得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一条铁路的诞生,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为什么京张铁路在咱们中国人心头有这样重的分量呢?就让我们到《詹天佑》这篇课文课文当中寻找答案吧。请拿出课文纸,自读课文,注意将生字词语读准,边读边寻找关键的信息,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件事情?(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本案开讲的设计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诠释。教师从组织学生交流关于詹天佑的信息入手,并丛冢渗透了连缀、点拨、拓展的引领功夫,尤其耐人寻味。特别是借“1905年”到“2005年这个时空隧道的飞跃而渲染的百年庆典,凭借现代教学手段的造势,为进入新课作了行云流水般的铺垫。李渔〈闲情偶记〉有云“开首笔迹飞舞,墨势淋漓,有自由自得之妙,则把握在手,破竹之势已成,不忧此后不成完璧„„”作课如成章,开篇之理共通,于此可见。]
师:读好的同学想一想,你怎样用最简洁的语言把这几件事情概括出来。
生: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任务,开始勘测路线。
师:你能把你这句话浓缩一下吗?詹天佑做了什么事情?
生:詹天佑开始勘测线路。
师:浓缩成四个字。什么?大家一起说。
生:勘测线路。
师:好的,你把“勘测线路”这几个字写到黑板上。写在这个位置。特别注意他写的“勘”字是否正确。写对了,是吧?好,继续说,还做了什么事情?
生:开凿隧道。
师:非常简洁。把这四个字写在他的旁边。请同学特别关注“开凿”的“凿”字他是怎么样写的。好,写对了,请大家思考下边的问题。课文还向我们介绍詹天佑做了什么?你说。
生:还向我们介绍了詹天佑设计路线。
师:设计路线。好,也请写上去。
[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通,是阅读教学的“底线”,也是教学全程的“基石”,实在不可忽视。教师在这里以概括要点作为初读检查的反馈,又自然地溶于字词教学中,无疑是可取的。若能有更多的投入,必然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品读:再现动人细节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通过快速默读,对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有了一个整体的回顾。同学们,在1905年到1909年这近一千四百多个日子里,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当中,一定有许多的细节让我们难以忘怀,让我们走进100年前的施工现场,捕捉那一个个动人的场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屏幕出示:
细读课文4-6自然段,思考: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中的哪些细节,让今天的我们依然深有感触?
[把“细读”与学生的“感触”联系起来,是极妙的一问。]
师:边读边找到一些细节划下来,在自己特别有感触的词语下面圈圈划划。
师:好多同学都用符号留下了读书的痕迹,现在肯定有很多话想说。谁先来说说哪个细节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为什么对它印象特别深?
生:“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我觉得作为一个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领导,一般来说,都是在办公室指挥这些工人该怎么做。然而,他却是亲自下到基层,和工人一起去修这条铁路,非常敬业,完全投入了这个工作中。
师:你既善于抓住关键的词语,又善于联系身边的生活理解课文,非常好。关于这句话,我想你们肯定还有话要说。
生:我从这一段可以感觉到詹天佑身体力行,不怕危险,与工人们一起修筑铁路。
师:同甘共苦,是吧?孩子们,来,咱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融入我们的感受,融入我们的体验。
生齐读句。
师:好,孩子们,我们继续交流。
生:“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我从这一细节感受到詹天佑他非常爱自己的祖国,不想让别的国家讥笑自己的祖国。
师:你读出了他的爱国心。孩子们,这里说“遇到了困难”,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从文章里边找一找。
生1:铁路要经过许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居庸关„„
师:简单的说,开凿隧道是一个很大的困难。还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2:路过青龙桥的时候,坡度很大,火车没法上去。
生3:八达岭长,居庸关高,很难开凿隧道,所以他利用„„
师:我发现这个孩子说得很简练:“八达岭长,居庸关高。”一个长,一个高,就概况了这两个山岭的特点,真会读书。
生4:在凿井的时候,由于井底下的氧气不足,所以他们很难进行施工。
生5:我还从高山深涧、坠入深谷、攀山越龄、狂风怒号这些词语读懂了困难。
师:是啊,这些都是困难。张老师将课文中描写詹天佑遇到困难的部分词语摘录了下来,请大家自己读读。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狂风怒号
黄沙漫天
山高坡陡
隧道渗水
攀山越岭
定点构图
坠入深涧
师:谁来读读这些词语。读出感觉来(生读略)
师:读着这些词语,你的脑子里仿佛浮现出哪些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塞外到处都是黄沙,詹天佑带领一群工作人员,在悬崖峭壁上不分昼夜地工作。
生:我仿佛看到詹天佑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伏案绘图计算的身影。
生:我仿佛看到了有的工作人员不小心坠入深涧的悲惨画面。
师:孩子们,这一切,就是詹天佑生活、工作、战斗的地方。了解了这些,你再来读读他是怎么样想的句子,你一定有更深的感触。
两名生读句子(比较有感情)
师:孩子们,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当中,还遇到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困难。张老师从课外资料中摘录了一份:
(屏幕出示以下文字,背景音乐为《命运》)
█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京张铁路经费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师:读着屏幕上的文字,你对詹天佑遇到的困难有了更深的感受吗?
生:我读着“好友牺牲,女婿绑架,女儿身亡”这些词,我真为詹天佑伤心,詹天佑肯定是顶着巨大的悲痛在修筑铁路。
生:我读到慈禧太后不愿意为铁路化一分钱觉得很寒心,也替詹天佑担忧。
生:我为哪些乘人之危的帝国主义者感到羞耻。
师:大家都谈得很好,了解到了这些,你再来读读这段话,你一定会有别样的触动。来,自己读读,读出心中的感受。
屏幕出示: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来,孩子,谁来读读这句话。当资金短缺,铁路修筑被迫中断的时候,詹天佑总是想——
生1读。
师:当帝国主义打扮成猎人的模样,看中国人出洋相的时候,詹天佑总是想——
生2读。
师:当皇亲国戚来阻挠的时候,他总是想,一起读——
生齐读。
师:当亲友牺牲、离去,当女婿被绑架、女儿身亡,詹天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总是想——
生齐读。
师:好,孩子们,继续交流。詹天佑主持修筑铁路过程中还有那些细节让你有很深的感触?
生:“他常常和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从这个细节,我感到他非常的尽职尽则。按说他是总工程师,他可以指导别人去做,他可以在家。但是,他却不离开工地,跟同事一起干。
师:特别欣赏你,联系生活来谈体会。还有其它细节吗?
生: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从这句话我感受到詹天佑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力求精密,不让模糊的词语出自工作人员之口。
师:请同学们特别注意“经常勉励”,想一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詹天佑会这样勉励他的工程人员?
生:我知道一个事例。有一次,他们上山去勘测线路。风沙特别大,所以,他的学徒就马马虎虎记了几个数字就走了。后来,詹天佑又上去,重新勘测之后再回到他们的住处之后,就告诉他们,你们这些测的,如果是测错了,就„„
师:他还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
生:詹天佑在检查线路的时候,发现线路有些问题,会去勉励他的工作人员。生读句。
师:詹天佑就是经常这样勉励他的工程人员的,他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多么严谨呀!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
[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交流”便成了一个将学生边读边思的“暗箱”操作转化为合作共享的“白箱”呈现的重要环节。“交流好,才是真的好”,已成为教师修炼教学艺术的共同追求。研读这段“实录”,我们看到了教师或正面激励,或侧面拓深,或补充实证,或顺势转移,或梳理小结„„那有声有色的引领交流的功力,使课堂交流既是个体探究成果的展示,又是群体合作使探究不断拓深的延续。这是极具现场感的随机生成的教学智慧。]
师:孩子们,修筑铁路的过程当中,我们关注的细节,不仅仅要关注詹天佑的言行、他的想法,还要特别关注三个工程,因为三个工程相比于整个京张铁路这个大工程,也是细节。哪一个细节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生:他修筑的工程遇到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很难开凿,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
师:(提示)他就想出了„„
生:他就想出了“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缩短了很大的工期。
师:缩短了工期。到底是怎么样开凿隧道的呢?孩子们,看大屏幕。
(屏幕出示:居庸关图片和字幕)
这是哪一条岭?
生齐读: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师:怎么开凿呢?大家看。(课件演示)(两端凿进法)
师:(屏幕出示:八达岭图片和字幕)这是哪一条岭?
一起读:从山顶往下打两口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这样一来,六个工作面可以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一半。(八达岭——中部凿井法)
生齐读。
师:它是怎么凿呢?请同学看(课件演示),先打两口直井:一口、两口。然后分别向两头开凿:一个工作面、两个工作面,三个、四个、五个、六个。这样开工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可以缩短工期。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有六个工作面,两边可以同时向中间凿进,中间可以同时向两边开凿。
师:既然工作面多,可以节省时间,为什么不多打几口直井,可以打十口、二十口,多打不是更省事吗?
生:是因为多打直井也要工作的时间,打得太多还不如用这些时间一个工作面去挖隧道。
师:是啊,多打直井要时间,那干脆不打好不好?
生:不好。
师:詹天佑前前后后设计了好几套方案,最终才定下这一套方案。他的计算精密吗?
生:精密。
师:思考周密吗?
生:周密。
师:他能根据不同的山采取不同的凿井办法,从中体现了詹天佑的什么?一个词语。
生:聪明!
生:智慧!
师:聪明和智慧用哪个词语更正确?是呀,不是一般的聪明,不是一般的智慧,而是大智慧啊!
师:好,咱们再来关注另一个细节,关于“人”字形线路,找到了吗?谁把这一段话读一读。
指名生读:詹天佑顺着山势,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
师:列车究竟怎样过山呢?明白吗?请同学看大屏幕。
生看大屏幕师说明:这是南口,这是岔道,这是折向西北前进。(动画演示)这就是当时“人”字行线路,两列车同时行进的一张照片。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的设计当时在全世界惟独詹天佑第一个用这样的办法,其他人没有用过,这叫什么?
生:独一无二!
师:这叫什么?
生:创新!
生:创举!
师:刚才你说了一个很好的词语,那是创举!一般的小聪明,想得出这样的创举吗?这需要大智慧呀!孩子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
[用图示解读詹天佑为缩短工期的两种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原理,无疑有助读功能,因而被普遍采用。但是读图的轻松有时会损害学生解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所以要不要以图示代读,何时以图示代读,是教师的智慧选择,而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便是一种准则,“愤”、“悱”才是机不可失之时。]
三.研读 回眸百年沧桑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穿越时光隧道,抓住一些细节了解了当时的情况。但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当中让我们深有感触的细节,不仅仅是这一些呀!孩子们,如果我们对当时的情况了解得更加真切的话,一定会更加地佩服詹天佑。请同学们把目光投注到课文的2-3两段。默读这两段,一边读一边回想詹天佑修筑铁路的一些细节,想一想,这两段话当中哪一些句子,让你的心不平静了?请你把它划下来,想一想为什么让你不平静了?
生默读2-3自然段。
师: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读着这一段文字,心情一定是非常沉重的,一定是很不平静的。来,说说哪些句子让你的心不平静了?
生:“帝国主义者却认为是一个笑话„„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师:这句话为什么让我们不平静呢?你能说吗?
生:外国人正在嘲笑我们。
师:你听出了这句话的弦外之音,他似乎嘲笑我们什么?
生:嘲笑我们中国人的落后。
生:嘲笑我们清朝政府的腐败。
生:嘲笑我们中国人才的贫乏。
师:是的,当时我们是落后,政府是腐败,人才是贫乏,落后挨打啊,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句。
师:来,继续说,哪一句话,让你心不平静了?
生:“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我知道,那时候非常得激烈,他们都想得到中国的北部,他们都用尽任何办法不让我国得到修筑权。
师:他们在阻挠我们。他们仅仅在阻挠我们吗?还有一些句子,也说明了他们当时的一些做法,你找到了吗?
生:“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没法动工„„”
师:对不起,老师想打断一下。“这样一要挟”是怎样地“要挟”?
[从学生的交流中抓住一个词往深处开掘,是本案教学富有个性的引领艺术。此处是抓“要挟”说事,前面还有抓“经常勉励”、“遇到困难“等的反诘。这些都是学生提到,但是阐发不透的“穴位”,教师在这里点“穴”,既有“顺学而导”的本色天然,又有“曲径通幽”的艺术匠心,自是可圈可点。]
生:他们以为这样就能把清朝政府给打跨了,彻底的跨掉了。最后就只能让他们其中的一个国家来修筑京张铁路。
师:尽管你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了“要挟”,但是,还没有把他们怎样要挟讲清楚。你把眼睛往上看,这句话的上面,注意“他们最后提出一个„„”
生:“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国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
师:“不再过问”就是什么?对,“要挟”!他们仅仅在阻挠、在要挟吗?
生:他们认为清朝政府没办法修筑这条铁路,最后还得求助那些外国人帮助来修筑这条铁路,所以,他们会这样一而再地欺负我们。
师:说得好,欺负咱们。阻挠、要挟、嘲笑,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控制我们国的北部。同学们,因为当时这条铁路它连接着华北和西北,我国北部的交通的要道。控制了这条铁路,等于控制了咱们中国的整个北方。读到这儿,我们的心情能平静吗?来,拿起书,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让我们心情不平静的文字。
生齐读:“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没法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
师:让我们心情不平静的,仅仅只是帝国主义的态度吗?请关注当时修筑铁路的自然条件。读了这些句子,你的心情一定也会不平静的。
生读:“原来从南口往北„„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不成这样的工程的。”
师:说说为什么读到这句话,你的心情很不平静呢?
生:因为本身在这里修筑铁路就是很难的事情,再加上当时中国的科技很落后,外国主义者„„
师:帝国主义者。
生: 帝国主义者觉得中国人不可能修建铁路,所以他们这样要挟。
师:你在心里为詹天佑拈了一把汗!孩子们,再看看当时国内的反应。看到了吗?一起来读这句话:“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
生齐读句。
师:这句话表面上是说咱们争了一口气,事实上对詹天佑来说,这些话意味着什么?
生:意味着詹天佑必须要完成这项工程。
师:意味着詹天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是吗?孩子们,面对着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面对着一路的高山深涧,面对着国人的殷殷期盼,詹天佑所面临着的巨大压力,我们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但是詹天佑有没有犹豫?
生:没有。
师:有没有放弃?
生:没有。
师:有没有动摇?
生:没有。
师:从哪句话看出来?
生:“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
师: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他遇到很多困难,他总是想,读——
生齐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孩子们,正是凭着这一份坚定的信念,凭着对祖国的忠诚,凭着自己的智慧,凭着自己的才华,詹天佑终于带领他的工程人员让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么一个难忘的日子吧,(一字一顿地)1909年8月11日,那是京张铁路竣工的日子。詹天佑完成京张铁路修筑的计划,节省了白银28万两,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再一次去感受这个奇迹。
生齐读最后一段。
[全程以“那些细节让你深有感触”统领,但又把“施工现场”和“为国争气”分成两个板块来做,更加凸显了詹天佑的生命精神。对课文作如是处理,实现了由实到虚,由内而外的提升,既是逐层深入的探究规律,又传达出拾级而上的艺术情韵,显得慧意玲珑。]
四、活读 倾诉满腔情怀
师:这是危难中的奋进,这是艰辛的辉煌!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时刻,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人,10月12日,河北省政府在京张铁路的青龙桥南口火车站,重新塑造了詹天佑的铜像。在这一天上午,举行了铜像的揭幕仪式。詹天佑身着风衣,手握图纸,神情坚毅,目光坚定,眺望远方。尽管,我们没能亲眼目睹詹天佑的铜像揭幕的那伟大的一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去弥补这个遗憾。假如,这一天,你目睹了詹天佑铜像的揭幕仪式,面对着高大的铜像,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詹天佑爷爷说。来,孩子们,拿起我们的笔,先将要说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选用课文当中学过的下列词语,也可以不用这些词语。但是,一定要表达此时此刻你内心最真挚的情感。(音乐《沉思曲》渐起)
课件屏幕出示:
假如你目睹了“詹天佑铜像揭幕仪式”,面对着高大的铜像,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詹天佑爷爷说„„
先将要说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选用课文中学过的下列词语:
阻挠
要挟
嘲笑
藐视
毅然
竣工
回击
赞叹不已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狂风怒号
爱国
杰出
生写话。
师:好,孩子们,放下你手中的笔,把饱含着我们深情的话语向詹天佑爷爷倾诉吧。面对詹天佑的铜像,让我们表达内心的一份真情。你读。(和着音乐)
生1:詹天佑爷爷,我很敬佩您!您不怕困难,不怕外界的嘲笑,以杰出的才能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我敬佩您的爱国精神,敬佩您的卓越才能,敬佩您修筑京张铁路时的坚定信念。我长大了,也要向您一样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师:写得多么好啊!来,孩子们,以掌声来表达我们的感动。
生2:在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外国报纸的嘲笑、蔑视面前,您毅然接下了这份重担。狂风怒号、高山深涧没能使您屈服。当铁路提前两年竣工的时候,不仅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更多的则是国人的欢喜。您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我们应该向您学习。
师:更多的是国人的欢喜,更多的是国人的振奋!
生3:詹天佑爷爷,您太棒了!如果当时没有您那毅然接受的任务,现在,不会有我们的伟大创举。你不管遇到种种困难,总是为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国人着想。我为您所做出的一切感到骄傲、自豪!
师:你为什么把一句话落下了?“您虽然失去了女儿、亲人,但是,我们可以做您的亲人。”为什么不可以呢?孩子,这是真情的流露,你,以及所有的同学,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做詹天佑的亲人呢?是吧?(该学生含泪点头)
生4:詹天佑爷爷,您以自己杰出的工作,完成了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创举。悬崖峭壁、狂风怒号、高山深涧在您的眼里能算得上什么?您的创举,使全世界的人对您、对中国人的意志都赞不绝口。
师:是啊,您是中国人的杰出代表。孩子们,我们对詹天佑爷爷有着无尽的情怀要倾诉。来,站起来,面对着詹天佑的铜像,尽情地倾诉我们的感情吧。
[以结果来判定教学行为的过程价值,此处的“读写结合”应该是水到渠成的顺理之章。学生在短短的时间里能写出有个人感受的一段话,体现了“情动于衷而形于言”的那种生命状态,而非形式的矫情之举。]
生面对铜像真情告白。
师:听了你们的对詹天佑爷爷的真情告白,张老师想起了很多很多。我不由地想起了电影《詹天佑》当中的一个让人感动的片断:1919年,詹天佑抱着重病之身,登上了八达岭长城,他眺望着自己曾经为之战斗过的这块土地,眺望着那一条“人”字行铁路,(师板书一个大大的字:人)他深情地说了这样一番话: “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粤汉路没有修通,南北大干线无法建成,初建全国铁路网的梦想破灭,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憾事。所幸的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段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说完这话不久,年仅59岁的他就与世长辞了。读读詹天佑临终前的话吧。(生动情地读詹天佑的话)
五、究读 体察历史意义
师:孩子们,让我们把思绪拉回到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张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今天,我们要隆重地纪念京张铁路的肇建,隆重纪念詹天佑?你觉得这是为了什么?”
生1:(动情地)詹天佑爷爷他不怕艰难困苦,不怕高山深涧、狂风怒号,在铁路上奉献了自己大半生。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因此我们要怀念他。
生2: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师。我们要纪念他,纪念他为中国付出的一切。
师:是呀,想起他,我们就会想起他为中国做的一切。这一切怎能不值得纪念呢?(师潸然泪下)
生3:因为这是我国第一条自修的铁路。作为工程师,他为我国人民争得了光荣。而且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师:是呀,这样一个为中国争光的人,我们怎能把他忘记?张老师也想就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写了一首小诗:(屏幕出现,教师朗诵)
1905 2005
百年沧桑
可以改变很多很多
但,詹天佑用生命书写的“人”字
永远留在了华夏大地
纪念一条铁路
是为了 牢记一段历史
缅怀一位伟人
更为了 传承一种精神
师:请大家一起读屏幕上的话:
(师生共读)
纪念一条铁路
是为了
牢记一段历史
缅怀一位伟人
更为了
传承一种精神
师:孩子们,老师的话还没有说完:(点击屏幕出现以下文字)
但是
不要
仅仅在特别的日子里
才将詹天佑想起
下课!
[“结尾如撞钟”,一首小诗升华了本文对学生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可谓余音绕梁,荡气回肠,把课堂气氛自然地推向了高潮。]
板书:
勘测线路
詹天佑
怀念一位伟人
开凿隧道
传承一种精神
设计路线
京张铁路
纪念一条铁路
(1905-2005)
总评:
如果说“教材”是作者的一度创造,那么“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二度创造,“课堂呈现”则是师生合作的三度创造。追溯本案始末,从字里行间你不难感受到三度创造的那种智性美丽。综观全程,我们体会到的是开放中透射出的那种大气洒脱,精微处拥有的那分细腻感人。水无常势,教无定法,教师的引导探究不从常见的由“杰出”、“爱国”处入手演释,而是从“哪些细节让你感触最深?”中着眼于归纳,可谓创意独具;而从“1905年”到“2005年”的百年跨越中点化,使阅读教学具有了常读常新的时代光彩。
第四篇:与象共舞教学实录
《27*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宁远二小 钟仁翠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7课《与象共舞》 【设计理念】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本文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抓住主要内容,通过不断的朗读、思考和探索了解泰国的民族风情特点,同时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并加以运用,体会文章所表达出来人与大象的亲密、和谐相处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
《与象共舞》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略读课文,它饶有趣味的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现了泰国人独特的地域文化。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单独成段,围绕这泰国人与大象关系亲密展开。第一自然段概述在泰国遇到大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第二自然段讲述在泰国象是国宝,第三自然段讲述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第四自然段讲述在泰国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第五自然段讲述了在泰国最使“我”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作者用“与象共舞”为题,体现了泰国人与大象关系十分密切,大象给泰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够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也能初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针对教材特点及学生学习状况,在设计本课时本着“尊重学生,放手自学”的原则,从学习目标的制订就开始放手,逐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感受自我学习的快乐。【教学目标】
1.认识“睹、驰、摩”等8个生字,熟记“松弛、按摩、尴尬、绅士、熟视无睹、冲锋陷阵、小心翼翼、彬彬有礼、翩翩起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语句来品读课文,领悟课文段落先概括后具体叙述的表达方法,积累优美的语言。3.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感受人象之间的和谐融洽。
2.教学难点: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任务:一是读通课文,要特别注意带注音的字;二是去搜集一些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或者图片。【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神游泰国,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都去过哪些地方?(学生举手回答)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风景美丽、文化独特的国家——泰国。(播放泰国风情片)
师:同学们,在泰国有一道最靓丽的风景,那就是大象。泰国有“大象之邦”、“万象之国”的美誉,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现在,咱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泰国“与象共舞”。(板书课题:强调“象”与“舞”的写法)
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播放异国风情图片,拉近了学生理解的时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泰国有真切、直观、具体形象的感觉。并由“大象图片”引入课题,为下文学习打下了感性理解的基础。]
二、词语引路,初步感知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完成预习任务的同学请举手。真好,一个个信心满满。下面,咱们先来看看这这一课的新词。(屏幕出示:熟视无睹
冲锋陷阵
小心翼翼
彬彬有礼
翩翩起舞)
生1:朗读词语。
师:真好,字正腔圆!
师:谁再来读一读?
生2:(一口气,熟练地朗读词语)
师:真好!读得熟啊,熟能生巧!来,我们一起把这五个词读一下!生:(齐读词语)
师:在课文中,这五个成语都是描写谁的?(大象)
师:没错!都是写大象的。课文是怎么样写大象的呢?(填写五个句子,把五个成语填到相应的句子中去)我们看——
(屏幕出示: ①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②大象曾经驮着武士冲锋陷阵。③大象会小心翼翼地为人做按摩。④大象优雅得像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⑤大象翩翩起舞的热烈气氛让人难以忘怀。)师:五句话、五个词儿都在写大象,谁来读第一句?
生1:(朗读句一)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
生2:(朗读句二)大象曾经驮着武士冲锋陷阵。
生3:(轻声、慢速地朗读句三)大象会小心翼翼地为人做按摩。
生4:(朗读句四)大象优雅得像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师:最后一句,谁来?
生5:(朗读句五,语气舒缓)大象翩翩起舞的热烈气氛让人难以忘怀。师:来,我们一起把这五个句子读一读!我读“大象”,你们读后边 的部分,明白吗?
师生:(合作朗读句一至句五,教师通过每一句的主语“大象”示范引领句子的情感、语气)
师: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自己、也问问大家呢?
生1:为什么在泰国大象会这样?
师:是啊,我跟你想的一样,怎么在泰国大象就变成这样了? 生2:为什么泰国的大象就能给人小心翼翼地做按摩?
师:不仅如此,还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呢!生3:为什么泰国的人不怕大象?
师:对呀,换了你,你第一次看到大象怕吗?
生3:怕。
三、紧抓中心,整体感知
师:毫无疑问,肯定怕!问得好!那就带着你的问题读读课文,思考:课文有五个自然段,看看每个自然段都在写些什么?如果能够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出来就更好!解决我们刚才的问题。读得时候别忘了动笔画画。开始!
(生浏览课文,师巡视指导——有些同学特别聪明,发现课文中有现成的句子可以概括就划下来了。有些同学把课文句子简单改改就概括出来了,真是好办法!用时约2分钟)师:谁来说?
生1:写了在泰国遇到大象是件很自然的事。师:好极了,咱们一起读——
(屏幕出示句一:在泰国遇到大象是很自然的事。)师:好的,第二段—— 生2:象是泰国的国宝。
师:好极了,就是这一句,把它划下来。(屏幕出示句二:象是泰国的国宝。)
师:好的,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生:(齐读句
一、句二。)
师:两句话,两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你有没有发现就在你们刚才的概括当中藏着一个诀窍——谁发现了?(师环视,见举手的学生不多)因为是诀窍,自然发现的人就不多,我们来听一听。你的发现是—— 生:这一句话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师:没错,而且这个中心句的位置在哪儿? 生:在第一句。
师:没错,就在第一句,这一句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而这一段的中心句,正好概括了这一段的段落大意。这就是你们刚才发现的诀窍。这个诀窍到底灵不灵呢?咱们拭目以待。用这个诀窍再去看看下面的三个自然段,看你能不能很快地概括这几段的段落大意。生:(自读课文,找中心句。约1分钟后,生纷纷举手)师:你看,方法一对头,速度就加快了,这就叫事半功倍。师:第三段,来,请讲!生1:在泰国人和象没有距离(屏幕出示句三:在泰国人和象没有距离)
师:真好,把这句话划下来。好的,继续第四段,来,你请!生2:象是一种聪明有灵气的动物。
(屏幕出示句四:象是一种聪明有灵气的动物。)
师:来,把这一句话划下来。好的!还有最后一个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其实不用多说,不用多问,我想每一个同学都已经划下来了。咱们一起读——
(屏幕出示句五: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生:(齐读)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
师:是的,没错。大家看,五个自然段,五个中心句,句句写到了大象,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这样被我们一网打尽了。(屏幕出示:句一至句五。)师:来,我们一起读读这五个句子。(生齐读五个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中心句巧妙地将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渗透写法,了解了全文的写作特色。同时在一次次读中心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一步步有所发现,逐步化难为易,有效地保证了学习效率。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经完全习惯被老师牵着走,应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使他们逐步懂得自己学习的必要性。]
四、依托重点,升华意蕴
1、还记得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为什么大象在泰国会变得如此独特、如此神奇?大家找找看,哪句话直截了当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生: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师:再读一遍!
生: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师:太好了,一起读!
生:(齐读)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师:(师在课题下画简笔画“象”)同学们,什么叫没有距离?我在这个位置画一头象,想一想,这个“人”应该画在哪儿?谁来说一说?好的,你请!生1:画在大象背上。
师:为什么把 “人”画在 “象”背上?
生1:因为人骑在象的上面,他们之间就没有距离了。(笑声,掌声)
(从不同角度来写——如人象紧挨一起,人在后象在前冲锋陷阵,象居人上为人做按摩,人和象平等没有距离等等)师:谢谢,多么有想象力啊!孩子们,这就叫人象之间—— 生:(自由应答)没有距离!师:这又叫象人之间—— 生:(自由应答)没有距离!
2、师:说到人象之间没有距离,课文写了一个难以忘怀的场面,是哪个画面?在文中的哪一段?(指名回答)生:第五段。
师:找到这一段,放开声音,大声朗读,感受人象之间没有距离的那种美好境界。(生自由读)
师:在这一段话中,哪一处形象地描写了大象舞蹈的情景呢?找一找。生: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毫无疑问,它们和人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
师:(出示句子。)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这句话,找出描写大象动作的词语,并把它标注出来。
生:第一个是——(摇头晃脑)第二个是——(踮脚抬腿)第三个是——(颤动身子)第四 个是——(挥舞鼻子)
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体会到大象的快乐。
师:看,作者连续用了4个动作描写,就把陶醉在音乐之中的大象写的淋漓尽致。让我们在朗读中感受大象的这种的快乐之情吧!生:(齐读句子)
师:同学们,仅仅是大象在舞之蹈之吗? 生:不是。师:还有谁呢? 生:人。师:哪一句写出来?
生: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师:同学们,你想一想,此时此刻,大象和观众还有距离吗?除了身体,还有什么没有距离?(心灵)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没有距离。(板书:亲密无间、和谐共处)
师:好一个亲密无间。是的,此时此刻,人象之间已经亲密到了极点,他们在音乐声中翩翩舞蹈,是多么的快乐;他们的心中没有人与象的区别,有的是相互之间的信赖;他们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那么和谐,同学们,这就是——读题:与象共舞
这一舞,舞出了快乐,舞出了信任,舞出了和谐,舞出了融洽。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置身于这种快乐的场景之中,将这种快乐的感觉读出来吧!(齐读)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抓住重点段落进行朗读训练。强调朗读要努力做到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才能准确传达出文字的感情。把具体的描写还原成画面能让阅读自有趣味,舞之蹈之的大象才能出现在我们面前。]
五、总结课文,迁移写法
1、师:同学们,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哪一句话直接概括了这段的意思?课件显示句子。那你们发现了这句话和下文之间是什么关系?先总后分。师:同意吗?好在书上写下(板书:总分结构),这一段先概括地写最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再具体地写大象怎样跳舞,人和大象怎样共舞。这就是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这是本文中一个非常典型的写法,课文中还有许多地方,也应用了这样的写法,我们回到上文看看哪些段落也是总分结构的?找出来.2、师:同学们,在泰国,大象和人的关系是那么和谐、快乐。在日常生活中,大象和人还会发生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呢? 生1:打篮球。生2:玩游戏。生3:赛跑。
生4:喷水,游泳。
想看看大象与人们和谐相处的其他画面吗?让我们细细地欣赏,静静地感受着。
同学们,正是人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信任,才有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正是人和象之间的相互信任,才产生了这“与象共舞”的人间奇观!让我们拿起笔仿照课文总分结构给每张图片加一段精彩的解说词,介绍泰国的大象,可以自己写总起句,也可以选择: 泰国的大象是友谊的使者。„„ 泰国的大象是劳动的能手。„„ 泰国的大象是出色的画家。„„
3、课堂交流。[设计意图:在学生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的基础上,有读自然过渡到写,这是对理解课文内容的升华,也是读写结合的语文实践。]
六、回扣全文,总结提升
同学们。人们尊重大象,大象信任人们,信赖往往可以创造美好的世界!这种彼此的信赖足以让我们看到与象共舞的和谐画面。[设计意图: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合,将与象共舞的和谐拓展到自然界,在一组组画面的欣赏过程中既受到审美熏陶,也逐步理解了美的真谛——和谐!在学生心灵深处埋下一颗种子,一颗“和为贵”的种子。] 板书设计:
*与象共舞
人 象
亲密无间
和谐相处
(总分结构)
第五篇:《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
《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
师:(黄山图片)黄山以其秀美迷人的风光名扬天下,然而黄山的环卫工人更因为一种精神赢得世人尊重。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游览黄山时曾这样评价:“了不起!了不起!正因为有他们辛勤的劳动,黄山才能这么干静,这么漂亮。”为什么安南能对环卫工人做出这么高的评价?我相信,当你们聆听近代学者梁启超在89年前的一次精彩演说,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师,去感受他的博学多识、平易近人。
(板书课题)
师:这篇课文很长,不好读。但老师相信大家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下面老师帮助大家检查一下。
(多媒体显示)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本文开头交代题目来源后,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而后分别讲述“ ” 和“ ”的重要。末段总结全文,敬业就是“ ”,乐业就是“ ”。这才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生踊跃举手。)
师:你是今天第一个发言的同学,希望你有精彩的表现。
生:本文开头交代题目来源后,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相信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而后分别讲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段总结全文,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这才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师:你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章的脉络,很好。
师:这篇文章开始就提出自己的观点“我相信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什么是“不二法门”?
生:就是唯一的办法。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文中理解到的。师:你理解的非常准确。
师:谁还能再说说“不二法门”的意思? 生:独一无二的门径。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注释看到的。
师:请大家一起来读读注释⑥。(生读)
师:书下注释是对文章重难点词句的标注,这篇课文有一些词不好读,有许多句子不好理解,只要借助课下注释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师:这篇文章对于同学们这个年龄阶段来说还是比较有难度的,通过对预习的检查,老师发现大家读书很认真。那么在预习的时候,有没有你感觉最难理解的段落。能和老师交流一下读书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第四段很难理解。生:我觉得第三段有些难。生:我认为第六段难。
师:既然大家感受相同,我们就先来攻克这些难关。
请大家默读第三段,用心去聆听大师的演说。
(多媒体显示)①围绕敬业,作者写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 5
②勾画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提示:可以用加关键句的方法,拿起笔圈点勾画。)(师巡视,对采用批注法的学生进行表扬。)
师:看完了吗?让我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围绕敬业,作者提到哪些问题? 生: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
师:你抓住了一个问句,请你大声再读一遍。师:文章还为我们写了什么? 生: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 生:“主一无适便是敬。”
师:这里没有问题,请你帮助作者完善一个。生:什么是敬业? 师:问的很好。
师: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大家的答案。在第三段里,作者围绕敬业,先说了什么是敬业(生齐答),然后说了为什么要敬业。
师:围绕这两个问题,作者有没有表明自己的观点?什么是敬业呢?
生: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师:这句话里有一个生字,但这位同学读的非常正确。它也不好写,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一遍。这个字是上下结构,左上方是一个“矛”,右边是一个反“文”,下面是“马”,谁能告诉老师“骛”是什么意思?
生:它的意思是“追求”。
师:很好。谁知道“骛”原本是什么意思? 生摇头。
师:大家来看“骛”字是什么底? 生:马字底。
师:汉子是表意文字,因此这个字与马儿有关。“骛”本意是马儿纵横奔驰,现在泛指追求。那么,“旁骛”是什么意思?
生: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师:这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生:贬义词。
师:能否加上几个字把它变成褒义词呢? 生:心无旁骛。师:很好。“骛”字我们掌握了,有一个字与它像双胞胎一样,老师把它也写出来。有同学认识它吗?
生摇头。
师:老师告诉大家,这个字也读“wù”,它是“鸟”字底,自然与鸟有关,原意是野鸭,有一个成语叫“趋之若鹜”,同学们日后遇到这两个成语时一定不要把两个“wù”字写错了。
师:刚才我们讲到了什么是敬,文章里还有哪些地方写到什么是敬? 生:主一无适便是敬。师:请看注释,“主一无适便是敬”是什么意思? 生:是专心于一件事,一点也不旁及其他的事情。
师:对于什么是敬,作者用了两句话来解释。请同学们连起来朗读。生齐读。
/ 5
师:朱子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说“心无旁骛就是敬”,那么,为什么要用两种说法说呢?能否把朱子的话删掉?
生:不行。师:为什么?
生:这样子是为了说明作者所说的敬业是有来源的。
师:哦,是有来头的,有根据的,这样是为了说明“敬”字是有„„ 生:是有权威性的。师:你的说法真棒。(师板书:引圣哲名言)
师:我们接着往下看。作者围绕敬业还说了一个观点:为什么该敬?谁能来说说?
生: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师:请大家齐读这句话。生读。
师:作者认为,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神圣的。为了说明这一观点,他用了什么样的的方法呢?
生:举例子。
师:举了什么例子?
生:做总统和拉黄包车的。
师:你能不能举一个例子说明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生:老师。
师:和什么职业比较呢? 生:总理。
师:不管你是做总理还是我做老师,我们的职业都是神圣的。谢谢你对老师的尊重。
师:我们来看,作者讲到什么是敬业的时候采用引圣哲名言的方法,在为了说明为什么要敬的时候,为了让大家更为信服,作者采用的方法是„„
生:举例子。
师:举的是身边的小事,生活实例。(师板书:举身边小事)
师:通过引圣哲名言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敬,通过举身边小事我们明白为什么要敬。下面,请大家自学第四段,用刚才老师交给你的方法去读书,看看在第四自然段里,作者又提出来什么样的问题,他作了怎样的回答?他又是如何使自己的说理更为有力的?
(生默读自学。师巡视,提示学生拿起笔进行圈点勾画,抓住关键语句。)师: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自学。刚才有同学说第四段很难理解,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大家自学的成果,你有没有读懂呢?作者围绕敬业还提出了什么问题呢?
生: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师:如果把这个问题换一个词,你换一个“敬业”,你会怎么问呢? 生:怎样敬业呢?
师:很好。围绕这个问题,作者做出了怎样的回答? 生: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师:你能否把这一问一答还原成一句话,作者是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 5
生:做到敬业就是要做到从心里面忠实。
师:非常好。如果有人对梁启超的话持质疑的态度,为了说服对方,他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生:他引用了《庄子》里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还举了一个身边小事,将木匠与政治家、挑粪的与军人打胜敌军相比较,大家都同是为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也不比羡慕你。
师:老师特别想表扬你,因为你刚才读“《庄子》里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这句话在文中是非常难读的,可是你读的很流畅,说明你预习的十分充分。
师:除了《庄子》的故事和这位同学所说的两个例子,文中还有其他的例子吗?谁能再来分享自己读书的成果?
生:还举了法国学者著的一本书中提到的英法两国国民的性质。师:请看黑板,你找到的这句话应该属于哪种方法? 生:举身边小事。师:很好。还有吗?
生:还引用了曾文正“坐这座山,望那座山,一事无成”这句话。师:你添了两个量词,能重新读一读吗? 生准确再读。
师:这一遍就准确了。“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这句话与忠诚有关吗? 生:有。
师:有什么关系?
生:做了一种职业就不能再想着其他职业,否则什么事也做不好。师:所以一定要做到„„ 生:忠诚,敬业。
师:如果你不忠诚,你就会„„ 生:一事无成。
师:这是从反面来强调忠诚的重要。师:还有吗?
生:倒数第三段引用了庄子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以及孔子说的“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两句话。
师: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这两句话。(师读句子,生翻译)
师:引用这两句话的目的是„„ 生:说明忠实的重要性。
师:这么长的一段文字,大家掌握了方法,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通过学习,大家知道了什么是敬业,为什么该敬业,以及怎样去敬业。而且我们还懂得了要想让自己的说理更为有力,我们可以采用“引圣者名言”、“举身边小事”的方法。
师:敬业只是生活的基础,如果我们要想达到人生更高的境界,还必须做到乐业。请大家将课本反过来。我现在就是梁启超,同学们是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我现在要为同学们做一番演讲,请大家认真聆听。听完后,看看大家能否听出来老师想要告诉你们什么道理。
(师激情演讲。)
师:老师的演讲结束了。你听到了老师想要告诉你们什么? 生:劳苦是免不了的,但是要用乐观的精神去面对劳苦。
师:你一下子就听懂了梁先生的意思。请大家打开课本将这句话画下来,第 4 / 5
五段倒数第六行。我们要学会在劳苦中寻找快乐来。
师:老师想问大家,为什么这一段,大家不看书仅听老师演讲就读懂了? 生:因为本文体裁就是一篇演讲稿。
师:那为什么之前3、4段大家读不懂?现在怎么又是不读都懂啊? 生:因为梁启超是大学问家,说起话来文绉绉的,所以不好理解。师:可是刚才老师演讲的也是梁先生的话啊。你怎么听得懂了?
生:因为前面两段要么是引圣哲名言,要么是举身边小事,而这一段表现的是梁启超个人的看法,就好像是朋友之间在一起交谈。
师:我们刚才说了要领略大师的平易近人,他是大学问家,但是给学生演讲时并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也因为他是大学问家,所以在演讲时引经据典,随口而出。
师:下面还有一段文字,请大家齐读。生齐读,师辅读。
师:在这一段中,梁先生告诉我们,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我们不仅要苦中寻乐,还要会享受这种乐趣。这里有四个句子用序号标注出来,层次感很强。梁先生说,你要学会在劳苦中寻找快乐,在竞争中体味快乐,在奋斗中感受快乐,在投入中享受快乐。如果大家感觉他这番话对你日后的学习生活有帮助,请你把它背诵下来。
师:课文读到这,我想大家应该能回答出老师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安南能给予黄山的环卫工人那么高的评价?请大家说一说。
生:因为我们黄山的环卫工人就是像文中所说的拥有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师:就是因为我们黄山的环卫工人拥有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师引导学生读板书的课题)
敬业就是责任心(板书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板书趣味)。每一个人活在世上都应该有一份业(将板书的所有内容连成一个“业”字)。
这大大地“业”字实在是分量太重太重了。老师也有一份业,我的业是一名教师。从我踏上讲台的那一天起,我就深深地爱着自己的职业,虽然当教书匠很苦很累,但我却从中感受到了无穷的快乐。在我临参赛前,我的学生给我发了这样一条短信。(多媒体展示)就冲着孩子们这片深深地情,我也会在我以后的从教生涯中敬教、乐教。(掌声)
同学们,对于你们来说,这个大大的业字就是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以后一定会敬学、乐学。
谢谢同学们精彩的表现,下课!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