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陶泥教学活动方案
篇一:陶泥教学活动方案
陶泥教学活动方案
五(5)班 张莹 设计思路:
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器物,它是我国远古时期一种杰出的美术工艺品,因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及科学研究价值,从而具有了非常高的收藏价值。是我们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过去生活方式的钥匙。具有很深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欣赏价值。
瓷彩、瓷器装饰用彩,最早是在西晋晚期。在当时南方的一些青瓷上,出现了由褐色斑点组成的简单图案。进入隋代,便已使用黑彩点画人物的发冠、眉毛、眼睛和衣纹。到唐代,又出现了长沙窑的釉下褐彩。釉上彩始于宋。青花、釉里红和金彩则在金元时期崭露头角。到明代宣德、成化时期,各种彩瓷相继出现。如宣德年间出现在青花瓷器上的加红彩,成化时期出现的斗彩。入清以后,景德镇创造了蓝彩和翠色。康熙年间,具有我国陶瓷的独特装饰风格的粉彩逐渐形成,雍、乾时达到鼎盛阶段。到清代中期,西方装饰艺术传到中国,洋彩开始使用。
中国绘画肇始于原始社会,至少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原始社会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改造了自然,同时也改造了人本身。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古代祖先已由早期智人发展为晚期智人。生产劳动和工具的制造,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既能进行物质生产又能相对独立地进行精神生产,这就为绘画的萌始准备了条件。在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西省朔县峙峪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发现了一件刻着似为羚羊、飞鸟和猎人等图像的兽骨片,猎人以此寄寓猎获野兽的意想和愿望。这种刻有仿生图像作品的出现,为绘画的产生揭开了序幕。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欣赏陶泥制作,学习民间美术的用色。让学生通过欣赏陶泥,感受陶泥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块瑰宝,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陶泥的历史文化,通过欣赏民间木版年画感受中国民间艺术。
2、通过探究,欣赏民间陶泥的造型、色彩和含义,体验陶泥制作的乐趣。
3、通过欣赏、学习制作,激发起学生对民间文化遗传的热爱,对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揉、搓、粘等技法及点、线、面的组合。
教具学具:橡皮泥、牙签、垫板等
教学过程:
(一)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赏 陶(媒体展示陶文化)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2)庙底沟型(3)马家窑型(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媒体出示彩陶图片,介绍认识各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媒体出示黑陶图片。媒体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媒体展示现当代陶艺作品。
(三)玩 陶
1、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学生作品。
媒体出示捏制法、盘条法、泥板拼接法制作的作品及相应文字
(四)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一、对比导入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
用各种方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二、探究方法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同桌或小组间交流。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三、成果展示 篇二:南昌创意工坊制作陶泥活动方案
南昌创意工坊制作陶泥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陶泥的历史文化,通过亲手制作来感受中国民间艺术。
2、了解圣诞节的来历,亲手制作陶泥圣诞老人和卡片送给爸爸妈妈。
3、通过亲手完成任务,指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运用揉、搓、粘等技法及点、线、面的组合,体验陶泥制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班级准备:(1)活动前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对圣诞节的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的铺垫。
(2)美术老师提前教会孩子用橡皮泥如何一步步制作圣诞老人,班主任老师一旁协助指导。
(3)活动前通知家长介绍整体活动安排、教育目标,让家长在家中做好对孩子
的外出安全教育。
三、活动安排:
1、活动内容:制作陶泥圣诞老人
2、活动地点:南昌恒茂梦时代广场百盛三楼
3、活动时间:2014年12月17日、12月22日中午
4、负责人及具体分工:
组 长:周校长、徐校长、职 责:负责全程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
班级负责人及相关的分工:
李霞:负责教育活动开展及安全工作,当日排队时站在队前,负责学生全程活动的组织等。
陶岚:排队时站在队尾,活动中协助组织好学生,清点好人数,吴亚波:负责全程的照相工作。
5、参加人:一(a)班学生
四、注意事项 : 1.活动时,教师全程陪同,并现场指导学生完成作品。
2.组织学生有序上下车,及时清点本班人数。引导学生安全乘车,不争抢座位,不做危险动作,及时制止不安全行为。篇三:“心随手动”陶泥大赛方案
“心随手动”陶泥大赛活动方案
为活跃校园文化氛围,陶冶我校学生情操,展现我校二课堂风采,6月10日上午二课堂陶泥组将在我校陶泥室举办一场特色鲜明的手工陶泥制作大赛。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以“心随手动”这一主题为大赛活动的切入点,组织本次陶泥大赛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让学生自行构思,不拘时空地发挥想象,在兴致勃勃地“玩泥”中陶冶自己,磨练意志,培养劳动技能,训练创造思维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同时也以“玩泥” 为载体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情感教育,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时间:2014年5月10日(星期二)
三、活动地点: 陶泥室
四、活动主题:“心随手动”
五、大赛组别: 1.低年级组1—2年级
2.中年级组3—4年级
3.高年级组5—6年级
六、?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分设三个组别,每个组别各设4个奖项,即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作品奖,并为各个奖项获得者颁发奖状以资鼓励。
七、大赛后续 ?所有获奖的作品,包括一、二、三等奖及优秀作品奖的作品,将向全校学生进行“心随手动”陶泥大赛作品展览。
哈业胡同中心校 2014年6月5 篇四:陶泥特色教学案例
陶泥特色教学案例
五(5)张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探究软陶泥塑的基本造型方法,引起学生对软陶制作的兴趣。
2、教学目标:认识软陶,感受软陶的特点及性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欣赏软陶作品,感受软陶的艺术魅力。让学生知道陶文化是我国一项悠远的民间艺术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4.创新目标:在认知和技能掌握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高效的、创造性地完成作品。
教学重点:对软陶基本知识的了解以及对基本制作方法的掌握。巧妙设计,大胆的、高效的、创造性地完成作品。
教学难点:对软陶作品的赏析以及对软陶创意技巧的掌握。制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衔接。
教法:采用知识讲解和技术示范、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把握整个课堂。
学法:学生采取先欣赏,后激趣;先观察,后练习,再展示的学习方法。教具的使用:软陶图片资料、软陶作品、软陶材料、多媒体课件、软陶原料、各种工具。
教学过程:含设计意图 1.导入:
今天我们接触一样很好玩、很有趣的东西,它是什么呢?就是老师手里的软陶。当你拿在手里,一定会喜欢上它。因为用它能做出好多我们自己喜欢的小形象。看看老师的这些作品最吸引你们的地方在哪呢?这些花纹都是用手捏出来的,神奇不神奇?你们想玩一玩吗? 2.新授:学生动手实践,感受软陶的性能。
(1)现在,你们拿块土玩一玩,看看有什么奇特的? 总结:软陶是油性陶土,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延展性。做出的形象经过烤制后会变得很坚硬,能成为永久的艺术品。
(2)赏析作品,谈感受。欣赏软陶作品,让学生感受软陶艺术的无穷魅力。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上面都是软陶作品,你们仔细欣赏一下,看看用软陶能做什么?
3、课堂练习:基本功训练:
(1)搓条练习
下面,老师给大家一些时间自己动手玩一玩,拿块土感受一下。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了,精神可要集中呦!你们能把它搓成条吗?试试看,不用搓的太长。说一说你是怎样搓出来的?用手的哪个部位?在你们动手的过程中,老师也发现有的同学搓的一段粗、一段细,这是什么原因呢?好,接下来把其他两块土也搓成条,尽可能把它搓的粗细均匀,长短整齐。
(2)分段练习
下面,练练大家的眼力,把它们均匀地分几段,老师建议你们最好多分几段,因为这个过程在我们以后的制作中非常有用处。用刀切的时候刀要垂直桌面,不要倾斜同时还要注意安全。说一说你是怎样切出来的?随着制作数量和时间的增多应该提高速度和质量。
(3)揉球练习
接下来,我们练习揉球。尽可能的揉的圆一些、上面的痕迹少一些。现在,说一说你是怎样揉出来的?把方法教给大家,用手的哪一部分力量?再思考一下有规律的用力揉和随意的揉效果一样不一样?所以揉也需要技巧,有没有这种体会?老师提醒大家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总结方法、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学会学习。
(4)捏型练习
最后,我们来进行捏合,把带有小花纹的软陶块慢慢地捏合在大的圆形软陶块上,仔细慢捏,不要破坏花纹的原有图案,然后整理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讨论一下,怎样捏合的效果最好,既不破坏花纹又能让花纹块较好的融合在大圆球里面?
4.小结:软陶能做好多形象,小到一个发卡、挂件,大到立体造型、壁画都能用它来表现。可以说没有做不到的,就 怕想不到。
5.作业设计(分层布置)和你的好朋友或者父母合作完成一件新的作品,题目自拟,主题自定,作品大小不超过15*15*15(方便展示)6.板书设计:
软陶小工艺
塑性-雕花
-阴干
篇五:陶泥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陶泥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陶泥兴趣小组,在于培养学生对陶泥艺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陶艺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为了给爱好陶泥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将本学期陶泥小组的活动安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扎实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深化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工作重点,注重道德教育、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进一步创新思想,创新工作思路,优化育人环境,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活动目的:
通过陶泥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陶泥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陶泥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
三、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每周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陶泥教室。
3、陶泥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教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陶泥学习无关的事。
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5、爱护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四、活动内容:
1、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陶泥常识知识。
2、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3、欣赏优秀作品提高欣赏水平。
4、进行手工制作教学,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五、采取的措施:
1、陶泥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
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对陶泥艺术热爱的学生参加。要选出有工作能力、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一般情况下每周四活动课时组织一次,要坚持课余活动的原则。
4、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陶泥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陶泥作品展览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二篇:陶泥教学活动方案(小编推荐)
陶泥教学活动方案
五(5)班 张莹 设计思路:
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器物,它是我国远古时期一种杰出的美术工艺品,因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及科学研究价值,从而具有了非常高的收藏价值。是我们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过去生活方式的钥匙。具有很深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欣赏价值。
瓷彩、瓷器装饰用彩,最早是在西晋晚期。在当时南方的一些青瓷上,出现了由褐色斑点组成的简单图案。进入隋代,便已使用黑彩点画人物的发冠、眉毛、眼睛和衣纹。到唐代,又出现了长沙窑的釉下褐彩。釉上彩始于宋。青花、釉里红和金彩则在金元时期崭露头角。到明代宣德、成化时期,各种彩瓷相继出现。如宣德年间出现在青花瓷器上的加红彩,成化时期出现的斗彩。入清以后,景德镇创造了蓝彩和翠色。康熙年间,具有我国陶瓷的独特装饰风格的粉彩逐渐形成,雍、乾时达到鼎盛阶段。到清代中期,西方装饰艺术传到中国,洋彩开始使用。
中国绘画肇始于原始社会,至少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原始社会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改造了自然,同时也改造了人本身。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古代祖先已由早期智人发展为晚期智人。生产劳动和工具的制造,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既能进行物质生产又能相对独立地进行精神生产,这就为绘画的萌始准备了条件。在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西省朔县峙峪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发现了一件刻着似为羚羊、飞鸟和猎人等图像的兽骨片,猎人以此寄寓猎获野兽的意想和愿望。这种刻有仿生图像作品的出现,为绘画的产生揭开了序幕。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欣赏陶泥制作,学习民间美术的用色。让学生通过欣赏陶泥,感受陶泥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块瑰宝,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陶泥的历史文化,通过欣赏民间木版年画感受中国民间艺术。
2、通过探究,欣赏民间陶泥的造型、色彩和含义,体验陶泥制作的乐趣。
3、通过欣赏、学习制作,激发起学生对民间文化遗传的热爱,对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揉、搓、粘等技法及点、线、面的组合。
教具学具:橡皮泥、牙签、垫板等 教学过程:
(一)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赏 陶(媒体展示陶文化)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2)庙底沟型(3)马家窑型(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媒体出示彩陶图片,介绍认识各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媒体出示黑陶图片。媒体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媒体展示现当代陶艺作品。
(三)玩 陶
1、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学生作品。
媒体出示捏制法、盘条法、泥板拼接法制作的作品及相应文字
(四)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一、对比导入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用各种方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二、探究方法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同桌或小组间交流。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三、成果展示
第三篇:特色(陶泥)教学活动计划
特色(陶泥)教学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领域提出了“感受与创造并重”的教育观,强调让幼儿的视觉和情感获得满足、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由此想到在幼儿园开展陶泥活动中,体验与创造就好比根和苗的关系,厚积而薄发,苗的茁壮成长来源于根的粗壮结实。有陶泥教育家说:体验让孩子发挥个性、发挥创造力、想像力,使他的生活经验能够透过陶泥达到情感的宣泄,在创造过程中,体验生活、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开展小班陶艺活动,我认为获得体验与感知是至关重要的。如泥塑“蘑菇”,需要幼儿在大脑中建构有关蘑菇的表象;泥塑“小鸡”,必须在仔细观察小鸡的基本特征、动态变化后,幼儿才能够捏塑出栩栩如生的小鸡来。因此,在陶艺活动里,教师应积极利用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为幼儿做好陶艺活动的准备工作,既让幼儿产生玩陶的渴望,又为他们的创造活动提供“可能性”。
二、具体内容安排
小四班特色(陶泥)教学活动内容
九月份
第一周:《大家一起玩》 第二周:《什么东西圆又圆》
第三周:《泥条创意》
第四周:《好玩的圆》
十月份
第一周:《毛毛虫的聚会》
第二周:《花儿朵朵》
第三周:《五彩豆》
第四周:《蘑菇》
十一月份
第一周:《太阳公公》
第二周:《蜗牛》
第三周:《小鸟的家》
第四周:《三只蝴蝶》
第四篇:陶泥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在《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团、搓、捏、粘等泥工技能塑造出故事中的水里的动物。
2.萌发泥塑的兴趣,发展立体造型的能力。3.学习分组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重点目标:
学会分组合作,有合作的意识。难点目标:
在《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团、搓、捏、粘等泥工技能塑造出故事中的水里的动物。
活动准备:
陶泥、陶泥工具、场景。活动过程:
1.复习故事《小蝌蚪债妈妈》
(1)(通过复习故事,进一步帮助幼儿感知蝌蚪、青蛙、乌龟、鱼的外形特征)
(2)教师围绕故事内容进行提问:
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先遇到了谁?接着遇到了谁?
大鱼长的怎么样?乌龟呢?大白鹅呢?
小蝌蚪的妈妈长什么样?
(3)总结: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先遇到了鸭妈妈,接着又遇到了大鱼、乌龟和大白鹅,最后才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环节分析:通过回忆法,故事欣赏法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2.分组创作。
(1)师:今天,我们创作的要求和以往的不一样,我们这次要来分组合作进行创作,你们看这里有5幅图片(小蝌蚪找鲤鱼妈妈的图片、小蝌蚪找鸭妈妈的图片、小蝌蚪找乌龟妈妈的图片、小蝌蚪找大白鹅的图片、小蝌蚪找到自己妈妈的图片)请你们自己选择喜欢创作哪一幅,然后同样的选择在同一组进行创作。
(2)教师说要求:
在创作之前,请你们先商量好哪些小朋友来做小蝌蚪,哪些小朋友来做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大白鹅妈妈、青蛙妈妈)最后由哪些小朋来做背景(池塘、水草等)。
(3)幼儿自由分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
(环节分析:此环节是重难点目标的落实处,通过讨论法、讲解法引导幼儿学会分组创作,初步建立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
3.作品展览,引导幼儿相互参观、评价。
师:你最喜欢哪一个场景,为什么?
(环节分析:通过讲评法,引导幼儿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去郊游
活动目标:
1.对自行车的结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能独立设计自行车。2.尝试用手捏、盘等方法创造性地制作自行车。
3对自行车的结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能独立设计自行车。.重点目标:
对自行车的结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能独立设计自行车。难点目标:
尝试用手捏、盘等方法创造性地制作自行车。活动准备:
1.儿童自行车一辆。2.多媒体课件:自行车。3.陶泥、操作工具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1.展示自行车实物。
(1)教师:请你们仔细看看,自行车是什么样子的?由哪几部分组成?(幼儿思考、讨论、回答)
(2)教师小结:车头像T字,用来掌握方向;轮子是圆形的,便于行走;坐垫像三角形,方便骑乘;两边的脚踏板在受力后可使轮子滚动。
(环节分析:通过直观形象的欣赏,让幼儿简单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也初步感受自行车的设计美)
2.欣赏课件中的自行车,集体讨论、交流。
(1)教师:说说这些自行车与你们刚才看到的自行车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并适时小结。
(环节分析:此环节是重点目标的落实处,通过图示法,讨论法引导幼儿对自行车的结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以便能独立设计自行车)3.指导幼儿设计自行车。
(1)教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不管什么样的自行车都有扶手、轮子、坐垫和脚踏板等,可是它们的外形却多种多样。只要美观大方,骑乘轻松方便就能让大家喜欢。
(2)教师:今天请你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辆多功能的自行车。
(环节分析:通过观察,引导幼儿学会发现每辆自行车的不同特点,学会独立创作)4.幼儿动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环节分析:此环节为难点目标的落实处,通过练习法引导幼儿尝试用手捏、盘等方法创造性地制作自行车)5.展示、评价、反思。
师幼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赞扬优点,并针对不足提出合理建设。
(环节分析:通过讲评法,引导幼儿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兵马俑
活动目标:
1.了解兵马俑的概况,进一步感受人物的外形特点,并能用整体捏塑法表现出来。2.收集并利用各种材料综合创作、表现人物形象。3.在艺术创作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重点目标:
了解兵马俑的概况,进一步感受人物的外形特点。难点目标:
能用整体捏塑法表现出来。活动准备:
陶泥、陶泥工具。活动过程:
1.观看兵马俑的视频,激发幼儿兴趣。
讨论:你们看过兵马俑吗?你最喜欢什么样子的兵马俑呢?
(环节分析:通过讨论法,引导幼儿认识兵马俑)2.启发回忆,示范讲解。
(1)引导幼儿回忆:以前我们学过如何制作人物形象,谁愿意来给大家看看?
(2)启发幼儿巩固内容:直接捏塑法。
教师:怎样才能避免人物的头、手臂等脱落?
(3)和幼儿一起示范,让兵马俑的动作丰富:半跪的,站着的,有歪着头的等等。
(此环节为重难点目标的落实处,引导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制作)3.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4.“兵马俑”展示。
(1)将陶艺展示在图片“兵马俑”前的空地上。
(2)幼儿相互欣赏、评价作品。
(此环节为重难点目标的落实处,引导幼儿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第五篇:古诗陶泥
《古诗陶韵》(7年级)
设计理念:陶泥充满着大自然气息,是一种可塑性很强的自然材料,通过孩子对原始材料的处理能力和得天独厚、浑然天成的想象力,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孩子天生好动好玩的需要,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本课借助古诗优美的意境,将它与陶泥课堂相融合,实现古诗与陶泥创作的相互共鸣,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自觉、主动、轻松的进入一个独立、自由、参与的教学空间进行学习,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懂得到实践中去领悟、去探究,去求知的真理,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主旨。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己有的陶泥制作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
2、进一步感受陶艺这一造型艺术带给人们的美感,增强学生对陶艺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教学重点:
运用已有的创造技巧来表现古诗的意境。教学难点:
富有个性的恰当表现古诗的意境。教学准备:
陶泥、制作工具、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请你背一首。
古诗是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诗人运用那高度浓缩的精湛语言,将看到的、听见的、想到的东西表现出来,其诗句优美,韵律和谐,意境丰富。
例如,王维的田园山水诗,其意境十分优美,苏东坡是这样评价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课件展示王维的《田园乐》)
同学们,我们能用陶泥栩栩如生地把古诗的意境表现出来吗?(揭题:古诗陶泥)
二、指导创作
1、课件展示范例。
看到这件作品,你想到了什么诗?说说诗的主体。
2、同学们,你觉得怎样才能将一首意境丰富的诗用陶泥表现出来呢?(1)理解诗意,根据诗意进行构思。(2)学会运用已有的制作技法进行制作。(3)突出主体,其他部分也不能忽略。(4)个性创造(课件展示个性创造作品)。
总之,别人一看到你的陶艺作品,就能吟出它的诗句,这才是成功的创作。
三、集体创作。
1、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将马上举行一场小组集体创作比赛,老师将会出示一首古诗,让大家齐心协作,共同完成一件陶泥作品。
那你认为怎样才能取得小组创造的胜利?(合作、构思、分工、协调)。
2、小组创作。
3、交流、展示。
(1)你喜欢哪一组作品?为什么?
(2)采访:你们小组是怎样完成这一件作品的?
四、个人创作
集体的力量真伟大,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创造了满意的作品,现在老师想请你自己去创作一件作品,这件作品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1)个人创作;(2)展评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一起分享创作的喜悦。
和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创作的收获,让同学和老师对作品进行评价。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小小艺术家们,只要你们在生活、学习中学会发现、学会积累、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用好手中的泥巴和智慧,创作出更多的艺术品来热爱生活、创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