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四大原则
新时期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四大原则
摘 要:童话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财富,安徒生在他的自传中说:“人生就是一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著追求的曲折,我的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小学语文选文,离不开童话。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四大原则。
关键词:新时期 小学语文 童话教学 四大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6-0231-01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手法来编写的适合于儿童阅读和欣赏水平的文章。根据描写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拟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和超人体童话;呈现的样式有童话诗、童话散文、童话小说、童话寓言等。小学语文教材里就有编入了不少的童话,所编入的课例无不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对于儿童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及塑造健全的人格,都有其它文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抓好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意义重大。那么,如何搞好小学童话教学呢?笔者认为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学习语言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原则
知识的传授与智力的发展相统一的问题,是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向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课题,也是世界教学改革的趋势。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直坚持教学与智力发展统一论,主张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是人的一种心理特点,是人对事物的综合认识能力,它的下属概念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学生在学习拼音、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础知识和养成听说读写等项能力的过程中,必定要发展上述各种能力。因此,笔者在童话教学中特别注重这一原则的贯彻落实。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三册的童话诗《雪地里的小画家》时,笔者把拼音、字词、事物形象等相关联的内容制作在同一张卡片里,在识字教学时,让学生运用有意注意来识记拼音字词,同时又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来记住相关的事物,这样,拼音字词这些抽象的符号与事物的具体形象有机地联系起来,相得益彰,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自然更好。
二、注意听说读写基础能力综合训练的原则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口头语言的运用,读写是书面语言的运用,通过听说读写综合训练,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水平。童话这一特殊的文学体裁,对于综合训练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效果尤为突出,这是由童话的特点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特点决定的。例如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幸福是什么》,这是一篇常人体童话,讲的是三个牧童在智慧的女儿的启发下,经过十年的劳动实践体会到了“幸福”的真正含义。文章篇幅较长,但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因为文中省略了三个牧童各自去寻找幸福的具体过程。针对文章特点,笔者教学时先布置自读课文,力求读通读顺,有疑难词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课文内容自行理解;然后再集中指导朗读,扫除学生自读中所碰到的疑难问题,力求读熟读懂;接着复述课文,把本文故事讲述给别人听,要求把故事讲完整、讲生动,听的同学要专心,听后发表意见和建议;最后,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把文中三个牧童各自去寻找幸福的具体过程补写出来,写后读一读、改一改,或与其他同学互评互改,再在小组间及全班交流。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把学生的听说读写基础能力进行了综合的训练,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水平。
三、注意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的原则
学科教育的知识性、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乃是学校基本的教学原则之一,语文教学比其他学科的教学更强调这一原则。语文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在阅读教学中是语言性阅读和文章性阅读的统一。学生每读一篇课文,首先是从语言文字入手的,并从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去领会课文的思想内涵,这就是披文入情。然后,再推敲这些思想内容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语言技巧。这两个方面都领会了,才算真正读懂了文章。教师要善于分析、认识教材,既要认真发掘教材内部的思想教育因素,又要发掘运用语言的特色,认识它是怎样用丰富生动的语言表现感人的形象、说明深刻的道理、抒发高尚的情感。童话的特点更适宜对小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笔者在教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时,把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设计在一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一边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一边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该篇童话是英国语言大师王尔德的作品,属于超人体童话。作者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采用对比、拟人、夸张等手法,描绘了巨人的花园在有孩子们游玩时和赶走孩子们后的不同景象:一种是春暖花开、欢声笑语的热闹景象,一种是冰雪覆盖、寒风呼啸的萧条景象。――从而揭示了“只有跟别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一主题。教学时,笔者先指导同学们认真朗读,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再设计问题,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体现巨人自私冷漠的语句,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的语句;再找出描写有孩子们来游玩时的景象的语句,通过对比,让学生在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同时,思想上也获得了启迪:快乐应该与别人分享,做人不能太自私。最后,指导全班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巩固了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的成果。
四、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总结过这样一条经验: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条经验揭示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辩证关系。课外活动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学生是活动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语文活动课的内容。教材中的童话篇目仅仅是例子,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学生把从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去,自行去阅读;去搜集、去编写,从而扩大学习空间。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更充分地得到培养,而这也正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第二篇: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随笔
江西省萍乡市萍钢小学
冯宇芳
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叙述童年的生活场景(或模拟儿童生活场景),表达童年的特殊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及儿童性等特征。表达童心世界的天真、稚拙、勇敢、奋发向上、生气勃勃的原始生命之美为其精神本质。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常常会为那些鲜活逼真的人物形象所打动,被作品精彩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对种种如梦如幻的生活场景心向往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尽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活跃的想象力,获得如游戏般的快乐体验。同时不知不觉中,在他们的内心也建立起了生活的常识,形成了为一般生存和融入社会群体的必要的价值观念,作为方式和情感模式。因此,童话深受儿童喜爱,也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不管低、中年级还是高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童话,怎样才能教好童话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情趣‚提问‛,画龙点睛
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问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要尽量减少提问的数量,改变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要鼓励学生互相质疑,合作质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当同学们读到小鸡画竹叶,小马画月牙,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时。老师借机而问:‚同学们读到这,你有问题要问吗?‛要让一年级的学生自己来发问,的确是一个尝试,可是这难不倒孩子们‚是
呀,它们是怎么画出来的?‛,教师则相机评价‚会提问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勤思善问的习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了,那么能否自己解决问题呢?课堂上我们见到一年级的小学生七嘴八舌,自己打开了话匣子,这就是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又自己解决问题。要比教师一问一答式的方式好得多。此时,作为教师要学会调控热闹非凡的场面,做到收放自如‚太美了,我也想要一幅画。哪匹小马来帮帮我?快踩两脚,帮我画幅梅花图。(不行?为什么?不愿帮我?)小鸭子来帮吧?那我该找谁呢?(一块说——小狗)‛‚我明白了,小动物们虽然有绝活,但只能画出和自己脚印形状相同的图案。但是不要紧,就让他们各自发挥特长,齐心协力画出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咱们再读读这部分(教师引读: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此时教师的问答真是点睛之笔,一语惊醒梦中人,所以说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问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
二、个性朗读,独特感受。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阅读是心智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读书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成人对同一部文学作品便常常褒贬不一,我们更不能要求学生对同一篇文章有同一的认识,课标要求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尊重并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要有童心、童趣。
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一课中,教师在指导‚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这句话的朗读时提示学生,‚转来转去‛读得慢些,‚跳起来‛速度轻快,要读得快点。此处教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过于牵强,新课标中指出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当学生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时,他朗读的语气也会因人而宜,所以当狐狸吃不到葡萄在葡萄架下急得抓耳挠腮时,它可能会心急如焚,急得团团转,这时他应是焦急的,语气应稍快;而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狐狸边转边想办法如何去摘葡萄,这是在思考时动作应会比较慢,所以语气读得稍慢些。对课文的理解不同体会也就不同,朗读时的语气和语速也就会不同。而教师在上课时,只想到一种语气的读法,没有考虑学生们个体的不同感受,一味地强调‚转‛应读得慢,这样,限制了学生的思路及对文本的理解。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生活经验。在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独特感受,让他们用稚嫩纯真的童心自由地去体验自然,体验社会。
三、利用插图,把握艺术形象。
童话课文大多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反映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把五彩缤纷的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了他们内在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图文结合,激发想象,从而更准确的理解故事语言,把握童话中的艺术形象。如:在教《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时,教师引导学生看图描述一下铁罐的神态,之间学生站起来声情并貌,还加上
了自己的动作和神情‚挑着眉毛、斜着眼、噘着嘴,真是瞧不起陶罐啊。‛,这时教师相机点拨‚这幅图正是体现文中的一个词——轻蔑‛通过看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看图为了学文。教师正确的使用图画,发挥了图画对学文的作用。
四、学法指导,运用语言。
童话是写给孩子们看的,因此在语言上采用了一些特殊手法。在教学这类童话时,要抓住特征,精讲其中的一段,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学法。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语言。在《陶罐和铁罐》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环节:‚铁罐()说:‘等着瞧吧!总有一天,我会把你碰成碎片!’‛,教师请同学们想象当时会怎样说呢?在()里填上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这时学生口中的词语脱口而出,‚轻蔑、暴跳如雷、傲慢的说、大发雷霆、气急败坏、火冒三丈‛。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因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目的是想通过添加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语句来表现此时铁罐的态度变化,更好的理解对话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并运用了平日学生对于人物神情词语的积累,但课堂生成时,学生仍就用傲慢、轻蔑,此时教师及时点拨:比较看看,用哪个词语比较准确?让学生体会到由恼怒到大发雷霆的变化过程。一语道破天机。所以说语言教学很重要的一个职能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既引导学生内化了语言,又充满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因此更是受益终生。
五、引导想象,再创续编。
童话虽然不是诗,但它的意境和语言都像诗一样美,一篇好的童话,具有饱满的情绪和深刻的思想,它色彩鲜明,音律和谐,充分显示了语言的魅力。因此,童话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感情,引起学生的想象。孩子们是好奇的,他们富于想象,希望能到天上,到海底去漫游。在童话里,有许多奇异的情节,有一种自由的、积极的力量来实现人们的美好生活,因此儿童从童话里能寻找到欢乐。他们喜欢读童话,听了都能记住。童话在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方面,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例如:在《陶罐和铁罐》的结尾处,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世间万物都在悄悄的发生变化,如果有一天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你们知道还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吗?在学生们的作品中我们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想象力既超乎寻常,却又似乎合情合理,有的学生这样写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明了不易破碎的陶瓷制品,和不会腐蚀的铁罐,他们再也不会因为各自的弱点而瞧不起对方,可是陶罐秉性难移,在一次拍卖会上……‛
总之,童话有鼓励儿童追求美好理想和探索自然奥秘的积极作用。教学童话一定要抓住童话里那些新奇的幻想,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随着童话中的角色纵情奔驰。让他们在辽阔的神奇世界里,激发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强烈的求知欲。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
长沙县春华镇九田小学黄召
我最近几年的教书生涯中,我都是教低年级语文。因此常常接触到的课文多是天真烂漫,充满乐趣,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童话,是一类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虚幻故事,它以拟人、夸张、象征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以幻想为其艺术形态,主要读者是儿童。上好童话课对学生有很大的意义和帮助,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目前,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童话以其独特的价值大量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于是,如何教授童话故事,如何教好童话故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经过几年的教学摸索,试验,我比较喜欢童话故事的课文。慢慢的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了一些童话故事的教学方式,和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步:以听激情
听故事是每个孩子都喜爱的一项活动。上课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我发现,在课堂上,孩子们在听故事时,一个个都要聚精会神,而且总爱问为什么。在开始上课时,我常常然孩子质疑激趣,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激活思维,产生兴趣,所以他们总爱问。如在教《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课题产生质疑——花盆里面都有花,为什么这是空花盆。然后再让学生听老师惟妙惟肖的讲叙。通过这一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以最积极的心态去迎接这个童话。
第二步:以读感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和背诵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是学生理解语言、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方式。在朗读和背诵时,它让学生动口、动眼、动脑,调动多种感官。如果教师指导得当,学生就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只有读出声音,自己听到,才能有效地把书面文字和它的含义 联系起来,一些难以言传的词句通过朗读可以意会,想象其情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所知,还能有所感,有所悟。让孩子们明白更多的道理。儿童对童话的理解会因为自生的生活经历和想象力的不同而变得非常丰富。语言可以给儿童想象的空间,使儿童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力。所以教师应该利用童话作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步:以演内化
儿童之所以喜欢童话,是因为童话的幻想性和强烈的游戏精神,最能满足儿童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需求。童话因起故市的生动有趣,语言的丰富多彩而深深吸引着孩子,童话又往往以拟人的手法来叙叙故事。因而孩子对其中的故事倍加喜爱。前面的读,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只有演,才能使故事情节,故事语言,故事寓意得以内化。
在童话教学中,我适时抓住学生的热情,让他们试着把童话表演出来。比如《小壁虎借尾巴》老师先准备好小壁虎、鱼、黄牛、小燕子、壁虎妈妈的头饰,然后找几个学生分别戴上小壁虎、小鱼等的头饰扮演小壁虎、小鱼、黄牛、小燕子等。“小壁虎”按书上故事情节
发展的顺序先表演失尾巴——向小鱼、黄牛、小燕子借尾巴——壁虎妈妈告诉它,尾巴长出来了,也明白了小鱼、黄牛、小燕子的尾巴各有用途,自己的尾巴断了是能够长出来的。
通过表演,满足了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的勇气,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的充分的体验。
第四步:以编启发想象
通过学习课文,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复述童话,然后鼓励学生对童话进行改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复述童话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去改写童话。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发展的“敏感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尽情展开想象,培养学生想象力。比如鼓励学生给童话改写结尾,更改人物角色,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重写童话。例如:如果你是小壁虎,尾巴断了你该怎么办?《月亮的心愿》中月亮还有什么心愿?一位教师在教《丑小鸭》时,充分利用课文,设计了两个想象写作练习,要求学生通过对故事的理解,进行角色的换位,用朴实的语言写出他们感悟:一是在丑小鸭被迫离家出走时,给家人的一封离别信;二是在丑小鸭变成天鹅后,给家人写一封报喜信。然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编童话故事。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是我在低年级童话教学模式的一些试探,这几年的试验下来,我惊喜的发现:孩子不仅仅特别喜欢我上童话故事课,还乐于自己寻找更多的童话故事来阅读,每每让孩子们续写童话故事,或者编写童话故事的时候他们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且写出来的习作天马行空,非常有想象力。翻看着孩子们篇篇童心童趣的习作本,我想这个教学模式应该是可行而有实效的。
第四篇:试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论文
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叙述童年的生活场景(或模拟儿童生活场景),表达童年的特殊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叙事性及儿童性等特征。童话深受儿童喜爱,也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如第九套全国通用教科书就将童话作品主要安排在小学1~3年级,共有十几篇。我们的语文教学虽然意识到了童话的重要性,但在很多时候由于没有去全力理解儿童,没有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因此,在童话教学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功利化和表演化两种倾向。
一、内容功利化
功利化的第一种表现:受语文工具观的影响,将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表现在童话教学中,就是忽视了作品的人文内涵和不同作品在语文教育中的不同功能。有学者按课文的类型及不同类型的功能各种方式,将课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定篇”用以学习经典的丰厚内涵,“例文”用以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诗文和诗文读写的知识,“样本”用以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用件”则主要指“语文知识文”、“引起问题文”和“提供资料文”等。可见,不可能在所有的童话课文教学中都进行“语言与文字的训练”,达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的目的。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童话教学中工具性与艺术性的关系。童话是儿童喜爱的与儿童心理为契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教学中应以艺术性为主要内容,否则童话教学对于儿童来说只是一种被强迫的负担。
功利化的第二种表现: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即要在每篇童话教学中,通过分析和挖掘都要“告诉儿童一个道理”,完成道德劝诫和思想教育的使命。这种倾向观表现在教材的选编上,也表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如《骄傲的孔雀》告诫儿童要虚心,不要骄傲,《小猫钓鱼》表达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的主题,《一只小雁》告诉孩子们不能离开集体的道理,《神笔马良》、《卖火柴的小女孩》向儿童揭露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这种重教化的童话教学忽视了童话的特点,忽略了儿童的精神活动和独特的文化,它是从成人世界的现实原则出发的结果。它将儿童视为“不完善的人”,是尚不了解世界、尚无能力、尚没长大的人。将儿童时代设定为一个准备时期,“准备成为未来的行为者”。事实上,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儿童文化是审美的、感觉的、移情的、热情的,成人文化则更多的是科学的、理性的、冷静的;儿童文化中充满了想象和创造,成人文化更多的是理性和重复”。《小猫钓鱼》中的小猫(代表年幼的儿童)在美丽如画、生机盎然的大自然里,与蜻蜓和蝴蝶追逐嬉戏,而不是专心致志地钓鱼(代表工作),这正是小猫天性的自然流露,是儿童文化的一个表现,我们为什么非得要求它像猫妈妈一样抵御外在的诱惑,而去从事“钓鱼”这类成人世界中严肃而重要的事情呢? 《小猫钓鱼》进入语文课本以及批评“三心二意”教学主题的确立正是成人文化中心意识的表现。这种成人文化中心意识是传统价值观念影响的结果。在我国封建社会以君权、父权、夫权为中心的传统文化中是非常轻视、漠视甚至无视儿童的存在的。因此,尽管几千来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可谓汗牛充栋,被誉为“诗的国度”、“散文大国”,但真正意义上的童话作品少之又少。因此,认识功能与教育功能一样,只能是儿童文学教育的次要功能。我们在儿童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其基本的、主要的功能——审美功能。通过儿童文学教学,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生命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
二、形式表演化
童话作品一般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许多教师在教授童话作品时,喜欢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实践证明,如果使用恰当,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有助于他们理解其中的形象,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将童话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可算得上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它能有效地弥补课文内容,向课外拓展和延伸,是课文内容的补充,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滥用表演的现象,他们只追求表面的热闹与好看,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中,表演只是做给旁人观看的。在还没有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情况下,就急于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有的表演许多学生参加,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表演得热热闹闹;还有的教学中,让每个学习小组轮番上台表演,语文课上成了表演课,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学生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记住台词,思考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并加入自己的想象练习表演,然后组织学生表演,让学生扮演小蝌蚪、鸭妈妈、小鸭子、青蛙、大鱼、大乌龟、大白鹅。表演化还有一种表现:一些教师将童话作品制成多媒体课件完完全全搬到屏幕上,声、光、色、形样样精美,颇为热闹与好看,但整个课堂缺乏一种内在的审美精神,缺乏与学生深度。
第五篇: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
【摘要】童话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题材,童话借助超现实的想象,化平凡为神奇,充分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有利于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思维逻辑的形成与审美能力的提高。通过对小学童话教学的现状的分析,挖掘童话的内在价值,促进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问题策略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童话选编不够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改革,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童话在小学语文课本里面的比重不断上升。比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童话在全册体裁中占29%,近三分之一的份额,可见童话教学对于小学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不管是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教材还是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在选编童话时,多选择西方的童话如《丑小鸭》(丹麦的安徒生)、《乌鸦喝水》(希腊的伊索)等,或者是《松鼠和松果》、《小白兔和小灰兔》这样的自编童话,对于富有中华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的童话,则编入较少,不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现代选编入教材的童话以及近代以来创作的童话,体裁多采用记叙文形式,但是却只抓住了记叙体裁叙述、描写、议论等特点,忽略了童话也是文学创作的一种,童话创作中多运用平铺直叙的白话语言,过于注重利用童话讲道理的作用,忽略了童话的创作魅力。
2.小学语文教师对童话的了解不深刻。部分乡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不足以在充分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充分把握童话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达到童话教学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只依赖小学语文课本内编入的童话,不能博采众长,结合中外古今童话,系统又全面的采用多样的手段教授多种文化背景下的童话,不利于开拓小学语文教师与小学儿童的眼界。
3.大众对童话认知偏差。“文以载道”是我国几千年来的教育传统,小学语文更是承担着对小学生进行真、善、美教育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更是被人民给予重任,很多人创作童话的目的就在于将一些抽象的道理和道德观念,通过童话故事具体化,从而使小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童话的过程中,不自主地被童话所包含的思想影?,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促进小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目的。在选取童话时,太过重视童话的思想教育功能,忽略了童话的趣味性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性。
4.小学语文教师童话教学方式不当。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很重视学生从一篇童话中学到了什么,有没有学到做人的道理,如何处理一件事情等,造成的后果就是小学语文教师在童话教学中会不自觉的采用灌输的方式,向儿童灌输知识与理论道理,把本来应是趣味满满的童话教学变成道理宣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儿童的心里发展规律相违背,不仅不能起到教育作用。时代在发展,科技也在进步,儿童从小接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童话教学却像过去那样,只局限在书本上,不利于儿童学习童话的积极主动性。
二、提高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质量的策略
1.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在充分理解受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水平,思维逻辑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童话故事本身的美好情感与用意,把握语文整体编写和安排的目的,从而实现童话教学的基本目标,对小学生进行美好情感的熏陶,促进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与思想道德的养成。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中西方文化不断交流碰撞,面对各种各样的文化,要实现民族独立富强,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抓好新一代的教育工作,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新一代的传承与创新。这就要求重视小学教育,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比重要有所提高,在童话选编方面,就要儿童多了解我国带有浓浓中国文化气息的童话,而不是让王子、国王充斥我国的童话领域。
2.童话来源于生活,但又不是生活的复制品。童话充满了幻想与趣味性,多运用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让童话故事更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更符合儿童的心里发展状况。但是童话教学不应是以教师的角度、成人的立场来进行,过于注重童话教学知识与道理的灌输,不仅不利于童话的创新与发展,不利于童话珍贵的精神的传承,也不利于儿童良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通过童话对儿童进行德育,让儿童更好的生活只是童话教育的目的之一,不是童话教育的唯一目的。
3.童话不同于语文其他体裁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童话天马行空的想象。在童话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科学的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以防限制儿童的思维空间。
总之,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促进学生完美品格的养成。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童话这一好伙伴,我们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应该抓住童话特点,引导学生走进真、善、美的世界,充实孩子们美好的童年时光。
参考文献:
[1]王泉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2]于弘.儿童文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