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教案4

时间:2019-05-15 05:4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透镜》教案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透镜》教案4》。

第一篇:《透镜》教案4

《透镜》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2)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3)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4)知道如何利用凸透镜产生平行光。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各种透镜,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2)通过对如何利用凸透镜产生平行光的讨论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冰透镜对准阳光取火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教育,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透镜一组、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光源、老花镜、近视镜、实物投影仪、手电筒、激光笔。

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列举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幻灯机的镜头、以及电影放映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幻灯打在幕布上,方便课堂教学。

2、新课教学

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截面形状,进而通过提问,认识这两种透镜;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引导同学先找出带有共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什么?

再分析不同类别的透镜有什么不同特征。

用投影仪打出如下六个透镜的截面图,使学生能明确辨别出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用投影仪打出下面的图,具体讲解薄透镜“薄”的含义。

教师介绍光具座等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应在演示台上边演示边讲解,讲述中应强调以下几点:

(1)光源发出的光是平行光,从无穷远射来的光是平行光,前边所提到的太阳光也是平行光。

(2)让透镜正对着射来的平行光,这样入射光线将与主光轴平行,我们只研究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过透镜发生折射的现象。

(3)注意观察光线经过这两类透镜折射以后是否能会聚于一点。(指导学生注意调节光屏位置)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学生中巡视,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后提问。

演示实验可以用激光演示仪进行,如果没有条件可以用烟箱,不论用什么仪器,都应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平行光经过透镜前后光的传播路径。

实验进行过程中,可以边让学生观察,边提问学生,以引起学生注意。

通过前边的实验同学们对光通过透镜前后的路径,以及两类透镜对光的作用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教师应通过图形对这两类透镜进行对比分析。

3、总结

研究两种透镜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尤其是重点研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教师可提问学生,由学生总结发言,以利于学生的思考与理解。

第二篇:初二教案透镜4

透镜教案二

一、难点分析

1.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取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外,还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参照下图来进行分析.当一条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光进入玻璃以后又从玻璃射入空气中,发生第二次折射,这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两次折射的折射光线都由玻璃三棱镜(透镜)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镜厚的部分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透镜对光会起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来进行分析.

2.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凸透镜以后会变得收拢些,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聚于一点.如下图所示,以S点发出的光是发散光束,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仍是发散的,并不能会聚,凸透镜在这里的作用只是减弱了它的发散程度.

凹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凹透镜以后会更散开一些,但是散开不一定不能会聚,如下图所示,从左侧来的两束光由于凹透镜的作用没有在S点会聚,而是在S′会聚,它减弱了入射光的会聚程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当判断透镜对光束是起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时(或者根据给定的光束判断透镜的种类),一定不能仅仅依据折射光是否能会聚于一点来判断透镜的作用或种类,而应当对折射光束与入射光束进行比较,再依据前边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学生活动设计

1.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

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截面图,进而通过提问,认识这两种透镜.

2.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观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演示实验,并通过分析进一步认识什么是会聚,什么是发散.

4.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通过三棱镜以后的光路,从理论上弄清凸透镜为什么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为什么对光起发散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课题

列举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幻灯机的镜头、以及电影放映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幻灯打在幕布上,方便课堂教学.

2.新课教学

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截面形状,进而通过提问,认识这两种透镜.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引导同学先找出带有共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什么? 再分析不同类别的透镜有什么不同特征. 用投影仪打出如下六个透镜的截面图,使学生能明确辨别出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用投影仪打出下面的图,具体讲解薄透镜“薄”的含义.

教师介绍光具座等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应在演示台上边演示边讲解,讲述中应强调以下几点:

(1)光源发出的光是平行光,从无穷远射来的光是平行光,前边所提到的太阳光也是平行光.

(2)让透镜正对着射来的平行光,这样入射光线将与主光轴平行,我们只研究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过透镜发生折射的现象.

(3)注意观察光线经过这两类透镜折射以后是否能会聚于一点.(指导学生注意调节光屏位置)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学生中巡视,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后提问.

演示实验可以用激光演示仪进行,如果没有条件可以用烟箱,不论用什么仪器,都应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平行光经过透镜前后光的传播路径. 实验进行过程中,可以边让学生观察,边提问学生,以引起学生注意.

通过前边的实验同学们对光通过透镜前后的路径,以及两类透镜对光的作用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教师应通过图形对这两类透镜进行对比分析.

3.总结

研究两种透镜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尤其是重点研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教师可提问学生,由学生总结发言,以利于学生的思考与理解.

第三篇:《透镜》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2.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过程与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教学难点: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教学器材: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眼镜在生活中很常见,它们可以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呢?(都是透镜)

二、凸透镜和凹透镜 1.概念

透镜:是用玻璃等透明物质制成,具有一定的厚度,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光学器件。其光学性质是利用光射到透镜上,一部分光通过透镜在两个表面上发生折射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分类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

(薄透镜:厚度远小于球面半径的透镜。)3.主光轴、光心

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上。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 演示 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位于焦点以外的光源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会聚后出射光线变为会会聚光线相交于一点;位于焦点以内的光源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会聚后出射光线仍为发散光线。凸透镜的焦点可看作是凸透镜能否使出射光线变为会聚光线的分界点。无论出射光线是会聚光线、平行光线还是发散光线,出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更靠近主光轴,即使光束变窄向一起收拢。这就是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入射光线沿原方向传播下去更远离主光轴,使经过它的光束变宽,由于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四、焦点和焦距 1.演示 2.凸透镜的焦点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又叫会聚透镜)。当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会聚到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的焦点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焦点。凸透镜有两个焦点。由光路可逆可知,若把光源放在焦点上,光源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变为平行光,因此利用凸透镜可产生平行光。

凸透镜的焦距与会聚作用强弱的关系

凸透镜的焦距的长短表示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越短,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越强,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偏折得越厉害。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凸透镜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光经透镜折射后总是向厚侧偏折。

3.凹透镜的焦点

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到凹透镜上经折射后变得发散,发散光束看上去好像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发出。这个交点,叫凹透镜的焦点

由于该焦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凹透镜的焦距与发散作用强弱的关系

凹透镜焦距的长短反映其对光发散作用的强弱,焦距越短,光经过凹透镜后偏折程度越大,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就越强。

五、教师进行小结

六、课堂作业

1.动手动脑学物理

(1)拿两块透镜让学生测出焦距。(2)焦距短的透镜偏折得更多些。(3)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就可以变成平行光,这里利用了前面学过的光路可逆性。

(4)甲

(5)甲、乙两图中都是凹透镜。

板书设计

第四篇:《5.1 透镜》教案

《5.1 透镜》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2.能在图中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3.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4.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体会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2.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得出两种透镜形状的不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

2.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3.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理解会聚、发散。

三、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式、讨论合作式、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具:凸、凹透镜、演示用光学器件组一套、老花眼镜、近视眼镜。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了平面镜,事实上,生活中还有一种透镜,我们也经常接触到。例如:眼镜使人的视力得以矫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使人的视觉不断扩展。照相机、摄像机,可以捕捉美好的瞬间;投影仪、放映机,可以展现美丽的画卷。这些各种各样的光学仪器,它们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镜。

(二)新课教学 如果仔细观察眼镜,你会发现镜片的中间和边缘的厚薄不一样。远视眼镜(老花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这样的透镜属于凸透镜,如图1所示。

与之相反,近视眼镜的镜片中间薄、边缘厚,这样的透镜属于凹透镜,如图2所示。

清新区何黄玉湘中学八年级备课组

1.透镜的分类: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观察与交流:

学生用手分别摸凸透镜与凹透镜,亲身感受它们的区别。(注意:为避免镜面磨损或弄脏,请先用柔软的面巾纸把透镜包起来,再用手摸)

一般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有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如图3所示:

如果球面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就叫做薄透镜。练一练:

给下列图4所示的透镜分类:

属于凸透镜的是(A、C、D)

清新区何黄玉湘中学八年级备课组

属于凹透镜的是(B、E、F)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如图5甲、乙所示:

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如图6甲、乙所示:

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2.主光轴(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3.光心:光心是主光轴上的一点,通过这点的光线穿过透镜时不改变方向。除了眼镜外,很多光学仪器的日常用品也用到了透镜。例如照相机镜头就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透镜组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如图7所示:

清新区何黄玉湘中学八年级备课组

或者在座有部分同学做过这样的游戏:把一只放大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根火柴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放大镜与火柴的距离,会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如图8所示。

光斑处的温度很高,如果长时间照射,火柴能燃烧起来。放大镜是凸透镜,如此看来,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那么,凹透镜对光是否也有会聚作用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

演示实验一:

让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偏折方向,如图9所示。

清新区何黄玉湘中学八年级备课组

演示实验二:

让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凹透镜,观察光通过凹透镜后的偏折方向,如图10所示。

实验表明:

4.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因此,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凹透镜又叫做发散透镜。

通过实验还可以发现,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如图11所示。

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如图12所示。

清新区何黄玉湘中学八年级备课组

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凹透镜有焦点吗?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看一看。如图13所示,与凹透镜主轴平行的入射光经过凹透镜后将变成发散光线。将这些发散光线反向延长也会交于主轴上的一点,由于这一交点F不是光线实际会聚的点,因此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三)课堂练习

1.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14所示,哪幅图是正确的?()

2.在如图15所示的光路图中,分别填入合适的透镜。

3.画出图16中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

清新区何黄玉湘中学八年级备课组

4.如图17所示,画出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图。

5.如图18所示,a、b是从点光源S发出的、经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在图中完成光路并标出点光源S的位置。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透镜的分类: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主光轴(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3.光心:光心是主光轴上的一点,通过这点的光线穿过透镜时不改变方向。4.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七、布置作业:

课本93页,

第五篇:研究透镜(教案)

3、《研究透镜》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用比较法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

2、尝试制作望远镜。科学知识:

1、知道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体时会改变行进的方向。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

4、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偏着现象的不同。教学方法:

引导法、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交流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小烧杯、载玻片、滴管、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前面的课上我們一起研究了光,谁来说一说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怎样行进的?

2、师:我们可以用图来表示光行进的路线(PPT演示:光沿直线行进的图)若是光行进过程中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会发生什么现象?(PPT演示:反射现象的图)

3、师:那么光射到透明的物体上呢?

(出示PPT演示:光照在水里的折射现象),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

4、(PPT演示光的折射)教师小结:光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5、(PPT出示插着铅笔装满水的玻璃杯)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现象?

二、新授课

(一)、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

1、谈话: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两块透明的镜片,我们可以叫它透镜。我现在用一个手电筒来作光源,我要让电筒的光通过第一块透镜。教师演示,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2、提问:说明光穿透它时会怎样?

3、提问:如果照在这块透镜上呢?

(换凹透镜,按同样方法演示,反复几次,让学生观察比较)

4、提问:这次看到的现象与刚才看到的现象一样吗?

5、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现象呢?想知道原因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透镜。(PPT演示板书课题:

3、研究透镜)

6、谈话:下面每组会拿到两块我这样的透镜,仔细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还可以像这样用手摸摸它们,(师示范用手摸透镜)比较这两块透镜有什么不同?注意透镜是玻璃做的不要用它相互敲击或是敲桌子。(学生观察透镜组)

7、提问:谁来描述一下这两块透镜各是什么样子的?

8、教师小结:

观察的真仔细,大的透镜中间比较厚越到边缘越薄,如果把它从上到下切开,看剖面的话,是不是这样的?(师用手势表示凸透镜)中间比较凸,那么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这种透镜。(画图示意)由于它的样子是中间凸边缘薄的,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凸透镜。(板书:凸透镜)

9、提问:而另一块中间比较薄越到边缘越厚,如果从上到下切开看剖面是什么样子的?谁能像老师这样用个示意图来表示这种透镜?(指名画凹透镜示意图)。你们看看这个透镜的样子能不能给它也起个名字?其他同学画在记录纸上。

10、谈话:刚才我们是通过用手摸来观察它们的,因为这些透镜就是为我们上课研究用的可以用手来摸,但是生活中的一些光学仪器上的透镜不能直接用手去摸,因为那些镜片都是很精密的,用手摸会容易损坏镜片,影响了仪器的正常使用。

11、提问:现在老师这张图上有几种透镜,请你根据它们的样子来判断一下那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12、提问:谁来说说图上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13、教师小结:

由于生活中某些仪器的需要,透镜会做成不同的样子,但只要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都是凸透镜,反之就是凹透镜。

三、研究凸透镜的放大、聚光、成像作用。

1、谈话:请大家先把凹透镜收起来,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研究凸透镜。在研究之前,我们来玩一玩关于水的游戏,好吗?

2.教师讲解玩水的游戏方法(实物投影):

△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把载玻片放在书中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并观察水滴的形状。

△把书放在盛水的烧杯后,透过烧杯看书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3.学生进行玩水游戏。

4.提问:通过刚才的几个游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5.学生交流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6.提问:这三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7.谈话:你知道什么工具会把物体放大?对,是放大镜。8:提问:放大镜属于什么透镜?

9、谈话:对,就是凸透镜。凸透镜最常见的一大本领就是它的放大作用,(板书:放大)因此它在生活中最常用的名字是放大镜,凸透镜只是它的学名。它还有别的玩法吗?(PPT出示凸透镜折射光线图)教师讲解:光穿过凸透镜时并没有沿着原来的方向继续行进,而是向中间发生了偏折,使得光能汇聚到一点上,而正好在这点上有黑板、地面或是其它不透明的物体挡着,于是就在这些物体上留下了一个亮点。我们把凸透镜这样的作用叫做聚光作用。(板书:聚光)

四、探究凸透镜的成像作用。

1、谈话:今天大家观察的都很认真,研究时也很动脑筋,那老师再出一题难一难你们,马上每组都将拿到一根蜡烛,点燃蜡烛后,把蜡烛固定在桌子的一边,用我们的书封底当作一个白屏,放到桌子的另一边,谁能有办法利用你手上的凸透镜将蜡烛的烛火清晰的像投到白色的屏幕上?注意是要在这本书的上面看到,而不是从凸透镜里看到。有办法吗?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2、谈话:你们看到什么现象?有没有做到在白屏上呈现出蜡烛的样子?我们可以称为蜡烛的像。

3、提问:那你们看到的这个像是什么样子的?

4、提问:不管成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但都是倒的,烛光射到凸透镜上为什么会在另一边的白屏上出现蜡烛的样子?

5、教师讲解光路图:我们已经知道凸透镜有聚光的作用,就像刚才老师用手电筒实验那样,当蜡烛的上的任一束光穿过凸透镜后也会聚集在一起,(将板图手电筒换成蜡烛)但这个聚点这里并没有不透明的物体档着,所以就会继续沿着直线的方向行进,当后面某一个位置放上白屏后,光线还能不能穿过去了?于是就会投射在白屏上,形成了倒立的像。

6、教师小结:

我们把凸透镜的这种作用叫做成像作用。(板书:成像)

五、总结凸透镜的应用,布置作业。

1、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两种透镜,研究了凸透镜,知道它有放大、聚光、成像的本领,在我们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品里用到了凸透镜?是利用了凸透镜的哪一个本领?

2、提问:这是用了凸透镜的哪一个本领?

3、谈话:非常好!看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照相机)

4、提问:这里有凸透镜吗?哪有?

5、谈话:对,就是照相机的镜头。大家会去还可以利用凸透镜自己制作一个(出示自制照相机)。

(师演示自制照相机成像给学生看)

6、教师小结: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透镜,了解凹透镜的本领,甚至可以把凸透镜和凹透镜合在一起研究,比比将是谁的发现最多,研究的好!

课后反思:

《研究透镜》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教材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1.知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2.能通过研究,概括出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3.通过制作简易望远镜,能提出更多与自己研究的有关透镜的问题。

我首先直接切入本课研究主题。复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会反射回来等知识,提出光遇到透明的物体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孩子可能会猜到会穿透过去,哪光的行进路线会改变吗?从而引入今天的教学内容。本课的一开始就是一杯水里面放了一根吸管的图片,在书上写道“当你注视水中的吸管,你会发现吸管好像弯折了,这说明了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物体时会改变它的行进方式。”按这样教学孩子不太容易理解这些内容,而只能记忆了,而我直接出示本课要研究的主角“凸透镜和凹透镜”,通过电筒光的变化让孩子感受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物体时会改变它的行进方式这一事实。我用一段视频向学生解释了光的折射,是学生能更加深刻理解光的折射的含义,尤其是什么是“交界面”。

孩子对凸透镜能放大和聚光能够很轻松的的发现,但对凸透镜成像这一现象却不能直接发现,而是通过看远处能看到物体倒像间接发现,但是他们还不明白这是凸透镜成像这一现象,我通过精心设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启发、引导、鼓励和帮助孩子们,使她们每个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观察和实验当中去,通过实验孩子发现了她原来不知道事情,他们在课堂上就有了惊奇的发现,凸透镜竟然能把烛光搬到白屏上,孩子由此对于研究凸透镜就更为有兴趣了,也产生更多的问题。

通过今天的教学,我觉得,要上好一节科学实验课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作为一个科学教师,创造机会让全体学生尽情地研究科学,即使需要我们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出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只要能用我们的艰辛换取学生成功的笑容,也是值得的!

下载《透镜》教案4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透镜》教案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5.1《透镜》教案

    5.1 透镜 主编人:审核人: 授课人: 使用时间:________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5.1透镜 教案

    5.1透镜 学习目标: 1.认识凸透镜、凹透镜,了解焦点、焦距等基本概念。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会作相关的光路图。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研究透镜教案

    3、研究透镜 一、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方面: 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知道在探究过程......

    《透镜》教案2

    《透镜》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3)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会识别......

    第一节透镜教案范文

    课题: 3.1透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3.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凸透镜对光......

    八年级透镜教案5篇

    第3节 温度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知道温度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2)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 会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4) 了解一些生活环境中......

    4.2透镜 教案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初步认识实象、虚象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1. 上节复......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3.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4.通过实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