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09版)选修3-1部分

时间:2019-05-15 05:1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09版)选修3-1部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09版)选修3-1部分》。

第一篇: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09版)选修3-1部分

搜s分物理工作室 原创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09版)选修3-1部分

第一章静电场

一、课标内容 1.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2.知道点电荷,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3.了解静电场,初步了解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理解电场强度。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4.知道电势能、电势,理解电势差。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5.观察常见电容器的构造,了解电容器的电容。举例说明电容器在技术中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基本要求

1.知道电荷的种类和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2.了解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

3.了解摩擦起电、感应起电等现象,知道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4.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电荷量概念及其单位,知道元电荷的值。发展要求

1.了解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异同。

2.能运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现象。说明

1.不要求了解正、负电子湮灭现象和光子概念。2.不要求识记电子的比荷。

第二节库仑定律

基本要求

1.知道库仑定律的内容及适用条件,会用库仑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2.了解点电荷的概念,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发展要求

了解库仑扭秤实验及其所蕴含的设计思想。说明

1.利用库仑定律公式求解静力学问题,只限于所受各力在同一直线上或可运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解的情形。

2.利用库仑定律公式与其他动力学规律求解力学与电学综合的问题,只限于所受各力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形。

第三节电场强度

基本要求 1.知道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知道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2.了解试探电荷的作用,理解对试探电荷量和试探电荷尺寸的要求。3.理解电场强度,知道它的定义式及单位。

搜s分物理工作室 原创

4.了解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会用点电荷的场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5.认识匀强电场的特点。

6.了解电场线的作用和特点,能大致描绘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发展要求

1.经历场强概念建立的过程.进一步认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2.会解决简单的两个电场的叠加问题。说明

1.不要求了解电磁场的产生机理,本节不要求了解电磁场。

2.两个电场叠加的定量运算,仅限于在同一直线上或可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的情形。

第四节电势能和电势

基本要求

1.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2.知道电势能的概念。

3.掌握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4.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了解电势概念及单位,知道它的定义式,理解φ与Ep、q无关。

5.理解电场线的方向与电势高、低之间的关系。6.了解等势面的概念。发展要求

1.理解电场线方向与等势面的关系。

2.经历电势能概念引入的过程,体会类比方法的应用。

3.知道电势(电势能)的相对性,并会选取合适的零电势(电势能)点。知道电势是标量,知道正、负电势的意义。

4.了解单个点电荷电场与匀强电场等势面的形状。说明

不要求用等势面去推断电场的强弱和方向。

第五节电势差

基本要求

1.知道电势差就是电压,理解电势差的概念。

2.知道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式,会用该公式进行计算。3.理解电势差正、负值的意义。发展要求

理解电势差与电势零点的选取无关。

第六节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基本要求

掌握匀强电场中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式,知道lV/m=lN/C。发展要求

知道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沿电场方向每单位距离上降低的电势。说明

不要求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就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搜s分物理工作室 原创

第七节静电现象的应用

基本要求

1.了解静电平衡的概念。

2.知道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上电荷分布的特点。

3.知道静电平衡的导体表面是一个等势面,整个导体是一个等势体。4,知道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腔内场强为零。

5.了解尖端放电现象和避雷针的工作原理,了解金属壳的静电屏蔽作用及其应用。发展要求

应用尖端敢电、静电屏蔽的相关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说明

1.不要求计算感应电荷的场强和静电力。

2.不要求应用“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是一个等势体”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第八节电容器与电容

基本要求

1.了解常见电容器的外形、结构和符号。2.知道电容器是储存电荷和电场能的装置。3.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4.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意义,知道其单位,并会用电容的定义式进行计算。5.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相关因素。6.会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发展要求

1.经历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因素的探究过程,体会其中蕴含的控制变量等思想方法。2.了解电容器击穿电压的概念。说明

不要求应用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进行计算。

第九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基本要求

1.知道利用电场可以改变或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2.知道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和偏转两种运动形式。3.知道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运动的特点。发展要求

1.理解并掌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运动的规律。

2.理解并掌握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运动的规律。3.了解示波管的基本原理。说明

1.示波管问题的分析与计算不涉及两个偏转电极同时加电压的情形。

2.解决带电粒子偏转运动问题只限于垂直电场方向入射且偏转电极加恒定电压的情形。

第一章课时分配建议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l课时 2.库仑定律l课时 3.电场强度2课时

搜s分物理工作室 原创

4.电势能和电势2课时 5.电势差1课时

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1课时 7.静电现象的应用1课时 8.电容器与电容1课时

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2课时 复习评估2课时

第二章恒定电流

一、课标内容

1.观察并尝试识别常见的电路元器件,初步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2.初步了解多用电表的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多用电表; 3.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4.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5.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6.知道焦耳定律,了解焦耳定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7.通过实验,观察门电路的基本作用。初步了解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8.初步了解集成电路的作用。关注我国集成电路以及元器件研究的发展情况。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

基本要求

1.了解电源使电路形成电流的机制。

2.了解恒定电场,知道恒定电流的定义。

3.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4.知道电流的定义式,并会用来解决导线中的电流问题。发展要求

1.能区别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和建立电场的速率。2.能根据电流的定义式计算电荷运动所产生的等效电流。说明

1.不要求计算液体导电时的电流。

2.不要求解决与导线内部自由电子定向运动速率相联系的问题。

第二节电动势

基本要求

1.从能量的角度理解电源的作用。

2.知道电动势是描述电源特性的物理量,知道电动势的定义式和单位。3.了解电源内阻的概念。

4.知道电动势和内阻是电源的重要参数。发展要求

1.知道电动势定义式中,E跟W和q无关。

搜s分物理工作室 原创

2.会用电动势定义式进行简单计算。

第三节欧姆定律

基本要求

1.理解欧姆定律,并会用来解决有关问题。2.了解电阻的作用相定义式。

3.理解导体的U-I图象和I-U图象(伏安特性曲线)。发展要求

知道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

实验: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基本要求

1.知道实验原理和实验电路图,知道伏安特性曲线与U-I图象的区别。2.会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连接实物图,正确进行操作。3.会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4.知道电压表、电流表读数的方法。

5.会用I-U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并分析变化规律。发展要求

知道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特征,并能解释形成的原因。说明

不要求知道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的特征与意义。

第四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基本要求

1.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关系。

2.会推导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公式,并会用来进行有关计算。3.知道表头在电路中相当于一个电阻,知道满偏电流、满偏电压及其关系。

4.了解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电路结构,理解将表头改装成电压表和大量程电流表的原理。发展要求

1.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和电压关系。2.了解简单的混联电路及其简化方法。

3.能定性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对电路测量的影响。说明

1.不要求解决无穷网络等复杂的电路问题。

2.电表改装只限于改装成单量程电压表和电流表。

第五节焦耳定律

基本要求

1.知道电流做功的实质,知道电流做功对应的能量转化。2.会推导电功和电功率的表达式。

3.知道在纯电阻电路中,电能全部转化为导体的内能。4.知道焦耳定律,会用焦耳定律推导导体热功率的表达式。5.会计算电路中的电功、电功率、电热和热功率。发展要求

搜s分物理工作室 原创

知道P=UI、P=U2/R、P=I2R的区别、联系和适用范围。

第六节电阻定律

基本要求

1.知道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电阻的电路,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2.会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

3.会通过实验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4.理解电阻率概念,掌握电阻定律。发展要求

1.领会“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实验中控制变量的思想。2.会推导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3.定性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说明

1.不要求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

2.不要求定量分析伏安法测金属丝电阻的实验中电表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第七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基本要求

1.知道闭合电路(全电路)的构成,能识别闭合电路中的内电路、外电路、内电阻、外电阻、内电压、路端电压(外电压)。2.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3.知道路端电压和内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的电动势。

4.理解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知道断路时的路端电压值等于电源电动势。发展要求

1.能将实际电源分解成不计内阻的理想电源和内阻两个部分。2.能结合其他电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综合性问题。

3.能分析外电路为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动态电路问题。说明

不要求分析外电路为混联电路的动态问题。

第八节多用电表

基本要求

1.了解欧姆表的电路结构和测电阻的原理,知道欧姆表测电阻电路中电流的方向。2.认识指针式多用电表的面板,知道它能测量的电学量。3.了解欧姆表与电流表、电压表刻度盘的区别。说明

不要求了解多用电表的电路结构。

实验:学会使用多用电表

基本要求

1.会对指针式多用电表进行机械调零和电阻挡调零。2.知道多用电表的操作程序与使用要求。

3.会用指针式多用电表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并正确读数。发展要求

搜s分物理工作室 原创

1.认识二极管,知道二极管的符号,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2.会用指针式多用电表测量二极管酌正、反向电阻。说明

不要求了解数字式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

第九节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基本要求

1.知道伏安法测定电源电动势、内电阻的原理和电路图。2.会用伏安法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3.会利用U-I图象求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发展要求

1.领会利用图象求电源电动势、内电阻的优点。2.了解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其他方法。说明

不要求分析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的误差。

第十节简单的逻辑电路

基本要求

1.知道“与”门、“或”门、“非”门电路是三种最基本的逻辑电路。2.能画出“与”门、“或”门、“非”门的符号,了解三种门电路所反映的逻辑关系,会填写真值表。

3.能分析三种门电路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发展要求

能分析涉及单一门电路应用的实际问题。说明

1.不要求分析由多个门电路组合的问题。

2.不要求利用门电路进行实际控制电路的设计。

第二章课时分配建议

1.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1课时 2.电动势1课时 3.欧姆定律l课时

实验: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1课时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课时 5.焦耳定律1课时 6.电阻定律2课时

7.闭合电路欧姆定律2课时 8.多用电表1课时

实验:学会使用多用电表l课时

9.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课时 10.简单的逻辑电路2课时 复习评估2课时

搜s分物理工作室 原创

第三章磁场

一、课标内容

1.列举磁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关注与磁相关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2.了解磁场,知道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3.会判断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

4.通过实验认识安培力。会判断安培力的方向。会计算匀强磁场中安培力的大小。

5.通过实验认识洛伦兹力。会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会计算洛伦兹力的大小。了解电子束的磁偏转原理以及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6.认识电磁现象的研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

基本要求

1.了解磁性、磁极的概念。

2.了解电流的磁效应,领会发现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意义。

3.知道磁体和通电导体周围都有磁场,磁体与磁体、磁体与通电导体、通电导体与通电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发展要求

1.大致了解地磁场的分布。2.初步了解磁偏角的概念。

第二节磁感应强度

基本要求

1.了解磁感应强度的概念,知道磁感应强度方向的规定、定义式和单位。2.通过探究,了解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

3.知道公式F=BIL或B=F/IL的适用范围,并会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发展耍求

由公式B=F/IL,进一步理解物理量的比值定义法。

第三节几种常见的磁场

基本要求

1.了解磁感线的概念,知道磁感线的作用。

2.了解直线电流周围的磁场分布,并会用磁感线描绘。

3.会用安培定则解决直线电流的磁感线方向和电流方向判断问题。

4.了解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内、外部磁场的分布,并会用磁感线描绘。

5.会用安培定则解决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方向和电流方向判断问题。6.了解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会用来解释简单的磁现象。7.了解匀强磁场的概念,会画匀强磁场的磁感线。

8.了解磁通量的概念,知道公式Φ=BS及其适用条件,知道磁通量的单位,会计算平面与磁场垂直时的磁通量。9.会用传感器研究磁场。发展要求

1.认识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的统一性。

搜s分物理工作室 原创

2.了解磁通密度的概念,知道磁通密度也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3.会计算磁场方向与平面不垂直时的磁通量。

4.会定性分析平面内具有相反方向磁场的磁通量问题。说明

不要求计算磁场的磁通密度。

第四节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基本要求

1.了解安培力的概念,知道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条件。

2.了解决定安培力方向的因素,知道安培力既与磁场方向垂直,又与导线垂宣。3.会用左手定则判断有关方向。

4.知道安培力公式F=BIL的适用条件,并会用公式解决简单问题。发展要求

1.了解磁电式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2.会用矢量分解方法,推导导线与磁场不垂直时的安培力公式。说明

1.不要求计算导线与磁场不垂直时的安培力。

2.利用安培力公式,综合其他力学规律,求解力学与电学综合的问题只限于所受各力在一条直线上或者相互垂直的情形。

第五节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基本要求

1.了解洛伦兹力的概念,知道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的条件。

2.了解决定洛伦兹力方向的因素,知道洛伦兹力既与磁场方向垂直,又与速度方向垂直。3.会用左手定则判断有关物理量的方向。

4.知道洛伦兹力计算公式F=qvB的适用范围,并会用公式解决简单问题。发展要求

1.认识通电导体受到的安培力是其中运动电荷受到洛伦兹力合力的表现。2.初步了解电视显像管的工作原理。说明

1.不要求计算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垂直情况下的洛伦兹力。2.不要求推导洛伦兹力公式。

第六节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基本要求

1.认识洛伦兹力只改变带电粒子速度的方向,不改变带电粒子速度的大小,洛伦兹力不对带电粒子做功。

2.理解垂直射入匀强磁场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3.能推导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和周期表达式,理解周期与速度的无关性。

4.能求解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简单问题。发展要求

1.了解质谱仪的原理和用途。

2.知道加速器的用途,了解回旋加速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搜s分物理工作室 原创

3.体会回旋加速器设计中蕴含的思想方法。

第三章课时分配建议 1.磁现象和磁场1课时 2.磁感应强度】课时

3.几种常见的磁场2课时

4.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2课时 5.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1课时

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3课时 复习评估2课时

第二篇:2012年版浙江省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选修1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介绍的是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重大改革。剧烈的自下而上的社会革命往往与深刻的社会制度更迭相伴而生,而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是要革除社会制度中落后腐朽的部分来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使之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之一。虽然改革以主动平缓的方式进行,但它往往在新旧势力激烈冲突和斗争的背景下展开,所以都具有艰巨性和斗争性,有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学习和掌握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史实,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有利于深化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为人类社会进步作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模块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知道这些改革的前因后果及其代表人物,形成较为清晰的改革的概念;了解这些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认识和评价不同类型的改革,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了解或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内容、过程与结果,理清历史上重大改革的纵横架构,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所进行的改革,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将改革置于一定历史条件下作出价值判断,进一步培养历史思维。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学习改革家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增强为人类社会进步而奋斗的决心和勇气;寻求历史进步的智慧,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上述三方面目标是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整体,是通过各单元的教学来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以保证高中历史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一、课标内容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教学要求

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城邦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工商业发展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说明

教学中可联系必修Ⅰ专题六中的有关内容。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教学要求

了解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建立“四百人会议”和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等。感受梭伦冲破阻力,振兴城邦的襟怀和理想。

指出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说明

教学中可联系必修Ⅰ专题六中的有关内容。

第3课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教学要求

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影响。认识民主制度建设是民主政治的可靠保障。

理解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性。说明

教学中可联系必修Ⅰ专题六中的有关内容。

“梭伦出走与僭主政治的建立”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3课时教学。

1.教学中可指导学生收集、补充梭伦个人事迹的材料,感悟梭伦顺应潮流,不计个人得失,坚持改革、坚持正义的精神和胸怀。

2.注意引导学生从改革的若干措施来具体分析,还可适当地援引梭伦的诗歌来进行教学,再对梭伦改革的影响给予整体说明。

3.教学中可联系必修Ⅰ“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确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是经过一系列改革的发展历程而最终形成的。

4.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对梭伦改革的影响展开讨论。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一、课标内容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要求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教学要求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改革。树立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进取的人生理想。

了解商鞅变法前秦国的社会状况。说明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教学要求

了解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和主要内容。体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革新精神。

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说明

教学中可联系必修Ⅰ专题一和选修4第一单元的有关内容。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教学要求

探讨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制度变革和国力强盛等方面所产生的历史作用;理解商鞅变法的局限性;认识到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增强对社会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说明

教学中可联系必修Ⅰ专题一和选修4第一单元的有关内容。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3课时教学

1.教学中可运用历史图片、文字资料等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特征。帮助学生从宏观上建构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2.教学中通过商鞅改革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改革的道路的艰难和曲折,增强对祖国改革开放事业伟大意义的认识和社会责任感。

3.教学中可援引一些历史故事和图片,设计若干角色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还可制作“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一览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变法措施的作用,再做整体的概括。

4.教学中可通过秦国在兼并战争中崛起的事实,并运用一些史料来论证商鞅变法的作用,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学科能力。

5.教学本单元最后可以引导学生就变法的背景、变法者的素质、变法的内容、变法的作用和影响等方面作综合性的思考和探讨。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课标内容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要求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教学要求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北魏社会矛盾的激化等;理解北魏冯太后和孝文帝进行改革的目的;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说明

注意从当时黄河流域已有的文明基础和冯太后推动学习汉文化等方面来考虑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条件。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教学要求

理解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方面的主要内容;体会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决心和对先进文化的追慕之情。

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两个阶段在侧重点上的不同之处。说明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教学要求

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与意义:从北方经济的发展、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的加速、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国家的统一等方面进行分析。认识民族融合的作用和先进文化的价值。说明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3课时教学

1.教学中可简要交代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族建立政权、冲突斗争不断的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意义和进行改革的历史背景。

2.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运用制表的方式从项目、措施、成效等方面理解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

4.可依托地图进行“迁都洛阳”的教学,注意教学的叙事性,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的意志和睿智。

5.教学“社会习俗方面的改革”时,一方面要帮助学生简练地概括,另一方面可就“改汉姓、易服装”等话题从“当时与当今、理智与感受”的角度展开讨论和对话。

6.引导学生将孝文帝改革置于两晋南北朝和隋唐的历史长河里进行评价,设计一些开放性话题,帮助学生认识民族融合的作用和先进文化的价值。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一、课标内容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二、教学要求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与庆历新政 教学要求

了解北宋中期所面临的统治危机;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积贫积弱局面形成;探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的成因。知道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失败原因。认识北宋中期改革的必要性。说明

学习本课要注意理解王安石变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理解王安石变法在经济、军事、政治与文化领域的具体改革内容;了解王安石其人;认识王安石变法的目的。说明

结合北宋中期的历史北景、理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要求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结果;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说明

注意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来评价王安石变法。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3课时教学。

1.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习了“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重视联系与比较,探讨这些改革的异同。2.建议教师从王安石变法措施的可行性角度引导学生探究王安石变法的成败得失,加强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3.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文明史观理解与评价王安石变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一、课标内容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要求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教学要求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特殊地位及影响;知道欧洲中世纪的“异端”运动;了解14一16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发展概况。

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说明

教学时可联系必修2专题

五、必修3专题六的相关内容。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教学要求 了解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及其意义;知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体会马丁•路德敢为天下先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作用;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说明

教学时可联系必修3专题六的相关内容。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教学要求

简述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说明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3课时教学。

1.教学时可首先简明介绍欧洲中世纪的社会概况。

2.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学时可抓住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即西欧正在从中世纪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迈进,而这场宗教改革对欧洲由中世纪进人近代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3.教学中可适当运用一些历史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从宗教斗争以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等方面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4.可指导学生列表比较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特点,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新教“新”在何处。5.可以组织学生就宗教改革在欧洲历史上的作用展开讨论。

第六单元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一、课标内容

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二、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说明 本单元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课标内容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教学要求

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并激化社会矛盾、新思潮涌动、克里米亚战争等。说明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感悟农奴制改革是俄国摆脱落后、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

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辨证地、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重要性。说明

“改革的酝酿”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教学要求

了解1861年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和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教育等方面变革的概况;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探讨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体会制度改革对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及其局限性。说明

“‘民粹派’及其政治主张”和“亚历山大遇刺”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3课时教学。

1.教学中可采用有关文字、图表等史料,帮助学生从劳动力、市场、资本等方面理解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认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

2.简单了解克里米亚战争的过程,重点从国际地位、国内矛盾方面分析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迫切性。

3.教学中可指导学生用图表建构“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4.教师可引导学生从1861年改革带来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变化和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分析改革的历史进步意义。引导学生从俄国1861年改革后社会矛盾的再度激化,理解1861年改革的局限性。

5.教学中可组织学生探讨1861年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一、课标内容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要求

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教学要求

知道明治维新前的德川幕府统治、资本主义发展、人民起义不断和陷人半殖民地危机等基本史实。

感悟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就会造成被动挨打。发展要求 说明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教学要求

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兴起、“大政奉还”、戊辰战争;知道明治政府的成立。

知道倒幕运动的前奏—尊王攘夷运动。说明

第3课 明治维新 教学要求 概述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基本内容。认识改革能够解放生产力的道理。

理解世界各国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说明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教学要求

了解日本1889年宪法的性质及其影响;了解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和侵略亚洲邻国的史实。认识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理解世界各国近代化道路的相似性和多样性。说明

教学时可联系必修Ⅰ专题二的有关内容。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4课时教学。

1.教学中可指导学生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列强侵略、社会危机、倒幕运动的成功等方面去整体把握维新运动的历史条件。

2.教学中可运用图表指导学生对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类梳理,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所起的全面有效的推动作用。3.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学习,如比较明治维新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理解世界各国近代化道路的相似性和多样性。

4.可以布置学生查阅资料,让学生来讲述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的史实,以激活思维,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以求实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教育目的。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一、课标内容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二、教学要求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教学要求 知道戊戌变法产生的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和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说明

教学时可联系必修Ⅰ专题

二、必修Ⅱ专题

二、必修Ⅲ专题三中的有关内容。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教学要求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了解公车上书和组织强学会等维新派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

感受维新派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操。发展要求 说明

教学时可联系必修Ⅰ专题

二、必修Ⅲ专题三中的有关内容。

“早期改良思潮”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3课 百日维新 教学要求

知道百日维新前夕的政治形势;简述百日维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作用。

认同变法图强、文明进化的价值观。说明

教学时可联系必修Ⅲ专题三中的有关内容。

第4课 戊戌政变 教学要求

了解戊戌变法过程中新旧势力斗争的概况;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分析戊戌变法的特点;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认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说明

教学时可联系必修Ⅱ专题

二、必修Ⅲ专题三中的有关内容。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4课时教学。

1.教学时可将本单元内容放在当时整个国际大背景中去考虑,帮助学生梳理戊戌变法产生的背景,以培养学生宏观的横向的历史思维。

2.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整理出维新变法运动的基本线索,即:第一阶段—宣传维新思想,第二阶段—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三阶段—百日维新。

3.教学本课时可摘引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等人的著作或文章,基于史料的阅读,鼓励学生概括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

4.教学中可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列表整理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认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从维新派的主张、百日维新的内容、百日维新的结果等方面去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

5.可指导学生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政策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认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第三篇: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介绍的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人的智慧与创造,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一大批著名的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以他们鲜明的个性和富有创造性的行动,有力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模块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要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理解他们的历史贡献,并将他们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要积极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依据,开展评说重要历史人物的教学活动,从而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用心体会这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和探索精神,感受他们的独特个性和魅力,确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增强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责任感。

以上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整体,它是通过六个单元的教学来呈现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把握每一个单元的教学深度与广度,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以保证高中历史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课标内容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基本要求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发展要求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说明

教学本课应与必修I中“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内容相联系,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列表归纳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巩固统一的措施,运用疆域图理解这些措施的作用,注重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观点和方法。

第二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基本要求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用贤的优秀品质。

发展要求

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说明

教学时可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去归纳“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并从史实人手分析“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玄武门之变”、“晚年的反省”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基本要求

了解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统一台湾、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抗击沙俄侵略等。增强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发展要求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说明

教学时要史论结合,从具体的措施入手分析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少年皇帝”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5课时教学。

1.教学过程中可联系必修I专题一中的有关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上述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教学中可对上述三位重要帝王作比较分析,寻找其共性和个性,让学生感受这些历史人物的非凡才智。教学中还可结合现实引导学生谈谈历史的借鉴意义。

3.教学中可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感受三位帝王所处的不同历史时代,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维护、促进国家的统一是炎黄子孙的共同责任,这一单元的教学要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其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作贡献的使命感。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一、课标内容

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基本要求

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了解孔子的生平,知道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仁、礼、中庸。

发展要求

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说明

教学时应与必修Ⅲ中“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的有关内容相联系。

第二课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说明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一课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基本要求

知道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师从柏拉图、从事科学研究、教育亚历山大、在雅典讲学。感受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

发展要求

认识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说明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3课时教学。

1.本单元内容理论性强,教学过程中可提供相关的图片、音像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其历史背景,理解先哲们的思想观点。教学过程中还可联系必修Ⅰ专题六和必修Ⅲ专题一中的相关内容。

2.引导学生查阅《史记》、《论语》等文献资料,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并可组织学习小组探讨孔子的地位和影响,指导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

3.可指导学生依据教科书制作孔子、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简表,同时辅之以有人文教育意义的故事和名言名句,引导学生感受和尊崇他们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4.最后可总结概括本单元中两位东西方代表性先哲的思想,使学生感知和认识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多元性,并可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相同点,寻找各自的特点,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和不同思想家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一、课标内容

1.讲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分析其功过。2.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评价其历史贡献。3.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讨论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说明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一课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二课

美国国父华盛顿

基本要求

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领导独立战争、主持制宪、首任美国总统等。感受华盛顿的优秀品质:英勇顽强的斗争毅力,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的崇高品质,民主与法制精神。

发展要求

评价华盛顿的历史贡献。说明

教学时可联系必修Ⅰ专题七“美国1787年宪法”一课中的相关内容。对华盛顿的评价应突出其对美国的建国和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贡献。

“维农山庄的主人”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

一代雄狮拿破仑

基本要求

知道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平定王党**、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拿破仑法典》和发动对外战争等。

发展要求 认识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说明

教学时可通过分析拿破仑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分清拿破仑政治活动的主流与支流。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3课时教学。

1.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华盛顿、拿破仑生活的时代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华盛顿、拿破仑应运而生,成了这个时代叱咤风云的人物。由此对学生进行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教育。引导学生分析华盛顿、拿破仑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将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

2.教学中引导学生读一些杰出历史人物的传记,如《华盛顿传》、《拿破仑传》等,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感受伟人的丰采。引导学生探寻这些巨人之所以成为巨人的原因,更深层地理解他们的人生选择和伟大贡献。

3.可引导学生列出华盛顿、拿破仑的生平事迹年表,师生共同利用一些生动的故事和史料,努力把“事迹”的文章做足、做好。

4.可以搜集相关的历史图片、文字或影视资料再现历史情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也可以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搜集与本单元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历史资料;还可以将相关资料做成小课件,在上新课前向全体学生介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体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乐趣。

5.可以“时势·英雄”或“偶然·必然”为主题,就拿破仑或华盛顿的有关史实,组织探究活动课。

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

一、课标内容

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2.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3.了解凯末尔在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主要活动,评价其在土耳其民族独立和复兴中的贡献。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基本要求

概述孙中山为中国的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辛亥革命、颁布《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促成国共合作。

感受孙中山百折不挠寻求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开天辟地的革命勇气和坚持民主共和的坚定立场。

发展要求

评价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说明

教学本课时可联系必修I专题三“辛亥革命”和必修Ⅲ专题四“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课的相关内容,通过对孙中山主要史实的学习,加深对孙中山革命精神的了解,更好地评价孙中山的伟大历史贡献。

“弃医从政

图谋救国”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二课

圣雄甘地

基本要求

简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

发展要求

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说明

教学本课时可以“非暴力抵抗基地”、“‘文明不服从’运动”、“阿姆利则惨案”、“‘食盐进军”等史实来把握和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容。

“凤凰新村与‘坚持真理”’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

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

说明

“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一课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3课时教学。

1.可以必修I、Ⅲ中的相关知识导入,帮助学生回忆孙中山的重大活动和重要思想,为本单元第一课内容的学习作铺垫。

2.可引导学生提炼“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捍卫民主共和—促成国共合作”的线索,归纳孙中山的主要历史活动。

3.运用相关文献史料和历史图片等,结合教科书中的评价,帮助学生理解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4.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如通过对孙中山百折不挠寻求救国之路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和人文精神的良好素质等。

5.可用列大事年表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以形成历史脉络,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精神品质。

6.结合甘地的主张和实践等内容,运用生动的历史图片资料等,帮助学生初步理解“非暴力不合作”的含义并作简要的评价。

7.援引相关文献史料,结合教科书的表述,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评价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8.引导学生认识到亚洲各国对争取独立和富强道路的选择是由本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一、课标内容

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体会其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2.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3.了解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基本要求

了解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改组正义者同盟、发表《共产党宣言》、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等。知道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体会马克思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创新精神,坚定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发展要求 说明

教学本课时可联系必修I专题八“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的有关内容,把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内容与理论贡献内容结合起来认识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贡献,还可以把本课内容与第二课内容整合起来进行学习。

“流亡中的贫困生活”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二课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

基本要求

知道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共同革命活动,知道恩格斯领导创建第二国际等。了解恩格斯的主要理论贡献。

感受恩格斯甘当“第二提琴手”的崇高品格及理论创新精神,坚定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发展要求

说明

可把第一、二课内容整合起来进行教学。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基本要求

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体会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伟大壮举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创新精神

发展要求

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说明

教学时可以联系必修I专题八“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课和必修Ⅱ专题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课中的有关内容归纳列宁的主要活动:创建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巩固新生政权、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等。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贡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年轻的反叛者”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四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基本要求

了解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

体会毛泽东的革命探索精神和求实品质

发展要求

认识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说明

通过了解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认识毛泽东的创新精神是本课的教字重点。

第五课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基本要求

简述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表南方谈话、提出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等。

感受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伟大气魄;体会邓小平不懈追求真理和求实的品质。

发展要求

认识邓小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巨大理沦贡献和实践创新精神。

说明

本课重点是了解邓小平领导开创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历程及其理论贡献。教学时可对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进行概括梳理。

“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7课时教学。

1.教学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贡献的内容不应割裂开,因此可把本单元第一、二课内容整合起来,同时要突出主干,要注意史实的叙事描述,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本单元第四、五课有关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内容知识点多、时间跨度大,教学中可适度联系必修I、Ⅱ、Ⅲ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抓住主干知识,凸显伟人的主要贡献。

3.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列表的形式归纳伟人的主要活动及贡献。4.可援引相关图片、文字史料及经典语录、影视资料等,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5可让学生搜集有关伟人们的图片、材料等,举办一个伟人生平及成就展,引导学生感受伟人的风范。6.本单元教学可抓住两条主线:一条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一条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演进、深化。从两条主线中让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要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启示。

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

一、课标内容

1.了解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2.了解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的成长历程及主要科学成就,认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说明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一课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二课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说明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一课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基本要求

了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留学归来报效祖国、创建地质力学、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

感受李四光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操,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发展要求

认识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说明

第四课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基本要求

了解牛顿的成长历程,简述他的主要科学成就:建立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发明反射望远镜等。感受牛顿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勤奋的探索精神。

发展要求

认识牛顿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感悟其成长的人生启迪。

说明

教学时可联系必修Ⅲ专题七“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一课的有关内容。

第五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基本要求

了解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简述他的主要科学成就:提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量子假说等。感受爱因斯坦脚踏实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勇于科学创新的精神。

发展要求

认识爱因斯坦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感悟其成长的人生启迪。

说明

教学时可联系必修Ⅲ专题七“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一课的有关内容。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6课时教学。

1.依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的特点,应侧重历史人物教学,可结合时代背景、选择经典故事、提供情境材料等介绍这些科学家的成长历程及科学成就。

2.可引导学生从科学探究方法和实际贡献等方面来评说这些科学家,凸显他们在科技史上的代表性,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伟大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3.可联系必修Ⅲ中有关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容,把评说科学家的教学置于一个比较宽广的历史视野之下,使学生更懂得科技就是生产力,科技推动着人类从古代走向了现代。4.在探讨科学家取得科学成就的原因时,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要让学生明白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

5.可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科学家的人物传记、交流读后感、编写小报和课堂讨论等活动,评说这些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

第四篇: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发送稿)

目录

总述 1.指导思想 2.基本原则 3.教学建议 上篇

必修课程 1.基本构成

2.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 下篇

选修课程 1.基本构成

2.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

附: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暂定)

总述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版)》(以下简称“修订课标”)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北京市、海南省、山东省、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和考试招生制度等综合改革的深化,指导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教育对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独特价值,特制定“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语文学科指导意见”坚持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纲,落实修订课标和高考改革的要求,根据教学中暂时使用现行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的实际情况,对语文教学提出具体建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改革方向。落实修订课标的要求,体现修订课标的精神,认真探索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将多方面语文学习任务组合成“群”,注重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效应,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教师应把注意力从“讲解课文”转移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点拨上来。

2.体现衔接性。适应新的高考方案,使旧教材的内容与修订课标对接,落实各个任务群的学习要求。

3.保持稳定性。保持现行旧教材(不限版本)的相对完整,对部分内容作出适应对接的重组和调整。4.注意可操作性。调整后的课程内容清楚明白,简便易行,不增加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负担。在修订版教材问世前,教师要发挥创造性,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尝试设计学习专题,组合相应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设计、实施学习专题任务提出好用、管用、可行的策略。

三、教学建议

1.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了15个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彼此之间又渗透融合、衔接延伸。教学时应根据每个任务群的特点,利用旧教材的学习资源,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逐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而深入参与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可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加以创设,融合听说读写,打通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整,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3.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加强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三类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 整。既要整体把握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关系,更要注意不同课程的专属任务群和贯串三类课程的共同任务群之间的衔接。

必修课程的教学要立足于基础性,重视日常语文积累,为学生学习选修课程奠定坚实根基。选修课程的教学要突出差异性和层次性,鼓励开展个性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选修Ⅰ应注重学习“面”的广度,选修Ⅱ应注重学习“点”的深度。

4.鼓励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实施任务群的教学,鼓励教师发展特长,有选择地开发课程资源,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媒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在社会进步新形势下的发展与提升,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教师要具有专业发展意识,努力建构教学共同体。教师应努力适应语文课程改革,持续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学素养;要善于与同行、学生合作,在集体备课、案例研讨等对话交流中学会自我反思,实现教学相长。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开设2个学期,8学分;选修Ⅰ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6学分课程;选修Ⅱ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9学分课程。

必修课程,每一个高中学生必须修习;选修Ⅰ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要求选择修习;选修Ⅱ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学习。

上篇

必修课程

一、基本构成必修课程 8 学分,用连续的两个学期完成。必修课程为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是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必修课程有7项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文学阅读与写作”。各任务群的学分安排、教学要求等如下:

二、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

(一)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本任务群旨在通过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的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自主建构语文知识,巩固梳理已有的积累,进一步认识语言结构和运用规律,观察、探索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发现和解决问题。该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和选修Ⅰ阶段均有贯穿,选修Ⅱ阶段,建议集中使用。

【教学建议】

1.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对所积累的字词句语言素材进行归纳、分类、比较,使所掌握的材料条理化、系统化。积累内容,包括“附录”所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指导探究语言文字的结构规律和运用规律,逐步建构起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继续加强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的积累。3.引导学生在阅读和表达交流中,比较不同类型文章的表达方式及其特点,通过对所学的作品进行归纳、分类等梳理,形成文章的体裁意识并在表达实践中运用。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适当从旧教材(包括必修、选修)中,选择3个学分的内容学习,各阶段均安排1学分,18学时。

例举:“汉字”“对联”“修辞”“交际中的语言运用”“逻辑和语文学习”等,这些专题可以直接作为学习材料,也可将其他课文作为学习材料,将该任务群的教学与其他任务群的学习融合起来。

【评价建议】

1.在观察和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能自主建构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增强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思维能力。

2.能联系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增强规范意识,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本任务群建构读整本书的经验,体验读书乐趣,养成读书习惯,发展思维品质,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为一生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奠定基础,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本任务群贯串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个阶段。在必修课中安排学分,在选修Ⅰ、选修Ⅱ中不安排学分。

【教学建议】

1.整本书阅读的篇目,应该结合旧教材要求,师生共同推荐、讨论决定,也可包括学生个性化选择。

2.指导学生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等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三个阅读层面引导学生阅读:初步阅读,对整本书内容有大致了解。进一步阅读,对整本书中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艺术手法等有理解、分析。深层次阅读,对整本书阅读后,有自己的理解、感悟、评价、质疑。

3.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习、提出专题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学习方式应以学生利用课内、课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约束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讨论。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高中阶段选择2至3部著作精读,其他著作可以布臵泛读。

例举:《论语》《史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呐喊》《平凡的世界》《边城》《茶馆》《巴黎圣母院》《高老头》《莎士比亚戏剧》《堂吉诃德》等。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阅读篇目,鼓励学生在精读篇目的基础上更广泛地阅读。

【评价建议】 1.通过阅读,把握书中重要观点和价值取向。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初步建构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逐步深化读书经验,总结、完善读书方法,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2.通过阅读,发展思辨能力和想象联想能力,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撰写、发表读书报告,在交流研讨中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当代文化参与

本任务群聚焦于学生对当代文化生活的关注与参与,增强文化意识,学会对文化现象进行剖析、评价,进而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理解与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践行先进文化。

本任务群贯串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个阶段。在必修课中安排学分,在选修Ⅰ、选修Ⅱ中不安排学分。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文化生活热点现象,聚焦并提炼问题,分析和解释文化现象,积极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参与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2.设计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当代文化参与活动中认识传统与现代、继承和发展、理解和包容的关系。

3.以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为主,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通过开放式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中,选择0.5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网络语言”“影视文化现象”等。【评价建议】

1.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参与到当代文化实践活动中,开展专题研讨,分析和解释文化现象、提高参与文化研讨的自觉性。

3.基于特定的文化现象,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社区走访、观看演出展览等各种方式,丰富语文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四)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本任务群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对媒介传播内容的理解、辨析、评判能力,提高利用多种媒介进行分享与交流的能力。

本任务群贯串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个阶段。在必修课中安排学分,在选修Ⅰ、选修Ⅱ中不安排学分。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独立选择跨媒介的普及性著作进行研习。通过纸质文本或网络文本的阅读,或通过参观展览等途径,了解跨媒介的特点。2.组织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媒介应用领域,创设一个应用场景,在实践中了解其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并归纳分析,形成研习成果。

3.通过实例分析,师生一起研讨各类媒介信息存储、呈现与传递的特点,分析合理选择、恰当运用不同类型的媒介对表现主题、传递信息、促进交往所产生的影响,总结形成结论。

【学习材料】

跨媒介学习应该重视选择与旧教材相关的内容,鼓励老师们参与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实践。

例举:“影视作品”“微信”“博客”等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发现、建构互联网背景下与纸质品阅读方式不同的其他阅读方式。

【评价建议】

1.了解不同媒介信息存储、呈现与传递的特点,灵活使用互联网,检索所需信息和资料的能力,认识某种媒介在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2.能选择媒介,合宜地运用不同类型媒介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五)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本任务群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以及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教学建议】

1.本任务群包括三类学习内容,建议在三类学习内容中至少选择两类学习。

① 社会交往类:主题明确的会谈、谈判、讨论及其纪要;活动策划书、计划、制度等常见文书;招聘启事、面试陈辞;面向社会大众的演讲、陈述。

② 新闻传媒类,包括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常见言语形式,如:新闻、通讯、传记、调查、访谈、述评;主持、电视演讲与讨论;网络新文体,包括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

③ 知识性读物类:复杂的说明文、知识小品文;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

2.指导学生学习实用的阅读与交流方式,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各类当代社会实用文本的基本格式,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提高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3.指导学生总体把握实用性社会交流语体的特点,以负责的态度,书面或口头陈述自己的看法,做到真实准确、真诚得体、观点鲜明、思路清晰、简洁明了,力求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必修)中,选择1个学分的内容学习。例举:“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演讲辞”“科普文章”“应用文”等。

【评价建议】

1.阅读实用类文本,能准确、迅速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对文本所涉及的材料有自己的思考和评判。

2.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科技文化产品,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理。3.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本任务群学习思辨性的阅读和表达,包括论述类文本的阅读、理解与评价,论述类文本的写作,围绕主题的讨论和辩论等。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发展合乎逻辑的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提高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水平。

【教学建议】

1.以专题性学习为主要方式,选择历史、社会、时事、学习生活中共同关心的话题组织教学,能准确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辨析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之间的联系。

2.围绕社会生活中的话题,学习经典论说名篇的论说方法,开展专题讨论与辩论。理性、顺畅、有依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书面表达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能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必修)中,选择1.5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随笔杂文”“艺术评论”“古代论述性散文”等。【评价建议】

1.阅读活动中能以古今不同时期的思辨性文本为载体,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下,以专题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通过阅读探究、发现总结、鉴别评论等具体活动,提升阅读中的思辨能力。

2.写作活动中能结合学习需要、当前社会生活实际、古今经典议论文的阅读发现具体情境,提出立论或驳论的写作任务,并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证明,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

(七)文学阅读与写作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优秀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激活想象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学习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建议】

1.设计专题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注意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独特感受,帮助学生建立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世界及生活图景与现实社会的关联。

2.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如问题设计、作业导向、阅读策略等,提高文学阅读鉴赏的效率。灵活运用自读与讲读、单篇学习与比较学习、赏析与批评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有深度的学习。

3.创新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形式,如举办朗诵会、课本剧表演、读书报告会、家庭读书日等活动,使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活动融入学生的生活。创造更多交流展示学生作品的机会或平台,强化学生文学创作的成就感。如在教室设臵“创作园地”、创建班级网页、举办文学创作征文活动等。成立编辑小组,将班级同学的作品编辑成册。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中,选择2.5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中外现代诗歌”“中外小说”“中外戏剧”“古代诗词、戏曲”“古代记叙散文”“写人记事散文”“写景状物散文”等。

【评价建议】

1.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2.能根据文学作品的体裁特点理解文学作品。如通过作品中的意象、意境、细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戏剧冲突等,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适当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获得对文学作品独特的阅读感受,并联系当前的社会生活,阐发对作品的理解。能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潮、所属文学流派,以及作者自身经历、文学艺术主张等角度理解作品。

下篇

选修课程

一、基本构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选修课程由选修Ⅰ、选修Ⅱ两类课程构成。选修Ⅰ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6学分课程;选修Ⅱ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9学分课程。选修Ⅰ课程,学生根据个人发展需求或升学要求进行选修;选修Ⅱ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学习。

选修Ⅰ课程安排8项任务群的学习,包括:“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文化论著研习”。选修Ⅰ课程是学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

选修Ⅰ各任务群的学分、教学安排等建议如下:

二、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四个学习任务群,在必修课程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其他任务群的学习来落实。选修Ⅱ的教学要凸显地方、学校、教师、学生等特点,教师着力于设计、实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丰富学生的言语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

(一)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本任务群包括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家作品阅读及读书报告、创作交流,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旨在整体了解与把握现当代作家作品,培养阅读现当代作家作品的浓厚兴趣,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建议】

1.建议从体裁特征、题材内容、文学发展阶段等不同角度,组织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专题内容。

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意图。

3.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体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能针对具体作品自主选择角度撰写作品评论,表达自己的见解。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选修)中,选择1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中国现代诗歌”“中国现代散文”“红色经典”“乡土文学”等。

【评价建议】

1.能理解文本的要义,能对文本或社会现象等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质疑,具有实证意识,能阐释文本阅读中的体验。

2.能个性化地理解作家、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价值,能对文化有一定的认知、反思和创造。

(二)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本任务群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强化文言阅读经验的积累与梳理,培养汉语语感,养成民族审美趣味,形成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阅读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代表性作品,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阐释古代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思想内涵和创作技巧与特色。

2.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联系以前学习的古代作品,梳理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用法;重视诵读在培养语感、增进理解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积累古代作品的阅读经验,提高古代作品的阅读能力。3.多角度、多层面地组织主题学习单元,合理运用精读、略读的方式,由点到面地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经典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和家国意识,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材料示例】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选修)中,选择2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中国古代诗歌”“先秦散文”“诸子散文”“唐宋散文”“元杂剧”“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等。

【评价建议】

1.独立研习古今中外经典作品,理解古代经典作家作品及其思想内涵、艺术价值。主动进行语言积累、梳理建构,独立对语言运用现象和规律进行探究。

2.注重展示自我发展的过程,注重文化批判、反思和创造。

(三)科学文化论著研习

本任务群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著作(节选)的阅读与研讨。体会科学文化论著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语言精炼、表述准确等特点,学习体验逻辑、实证等科学思维方式,感受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研习科学文化论著,增强阅读科学文化论著的兴趣,学习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概括、归纳、推理、实证等思维能力,提升认识自然、社会,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讨文本内容,分析主要观点,交流阅读感受,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

3.引导学生关注并学习调查自己身边的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现象,研讨交流科技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可根据本地区科技、社会等特色资源,因地制宜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或科研小论文。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选修)中,选择1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中外当代科学论著”“中外文化论著”等。【评价建议】

1.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阅读方法,梳理论著的主要内容;选读重要章节,通过阅读、讨论、探究,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了解科学文化论著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精炼准确的语言和严密的逻辑阐释观点,表达思想。

2.能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本任务群是通过外国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的研读,广泛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习惯以及开放宽容的文化心态,进一步提升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博学高雅的文化品位。

【教学建议】

1.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

2.调动学生关于世界历史、地理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知识,促进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生活及心灵世界的理解。

3.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家作品或专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拓展阅读、研讨交流。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选修)中,选择1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外国小说”“外国诗歌”“莎士比亚戏剧”等。【评价建议】

1.根据小说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尝试探讨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共同话题和文化差异。

2.注重言语活动中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能个性化地理解外国经典作家作品及其思想内涵、艺术价值,对跨文化现象、作品等能够理解、批判与反思。

选修Ⅱ课程安排8项任务群的学习,包括:“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传统文化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选修Ⅱ特有的课程都以“专题研讨”的名称显示,修订课标中设计了4个任务群供学生选择。

选修Ⅱ各任务群的学分、教学安排等建议如下:

(五)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

本任务群在选修Ⅰ“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基础上,就我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若干专题深入研讨,提高学生对现当代文学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培养批判精神与探究能力。

本任务群为2学分,36课时。建议设臵3—4个专题,每个专题9—12课时。

【教学建议】

1.设立探究专题所涉及的作家不宜过多,角度可以多样。

2.教师可以依据学习内容、学习兴趣、学习资源等,推荐相关专题,供学生选择学习。学生也可自主设计,确定学习专题。

【学习材料】 例举:“鲁迅小说专题研究”“从《边城》看沈从文的乡土情结”“当代微小说特点研究”等。

【评价建议】

1.围绕中心论题进行有准备的研讨,围绕专题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探究的成果。

2.每读一篇必做读书笔记,尝试参与文学评论。

(六)传统文化专题研讨

本任务群在选修Ⅰ“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基础上,选择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进行深入研讨。旨在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责任感。

本任务群为2学分,36课时。建议设臵3—4个专题,每个专题9—12课时。

【教学建议】

1.教师依据传统文化学习内容、学生兴趣、学习资源等,设计多种专题研讨与交流活动。

2.在学生独立完成相关专题研习的基础上,可从研究的资料、过程、方法、收获等多个角度展示研究成果,并且围绕学习中的若干问题,组织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

【学习材料】 例举:“史记研究”“儒道互补”“李白专题”“豪放派与婉约派”等。

【评价建议】

1.选择阅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要义的代表作品,确定专题,进行研讨。

2.阅读古代典籍,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写读书笔记,围绕中心论题进行有准备的研讨。

(七)跨文化专题研讨

在选修Ⅰ“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的基础上,深入研讨外国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若干专题,思考丰富多元的人类文化,汲取人类思想精华,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增进文化理解力。

本任务群为2学分,36课时。建议设臵4—6个专题,每个专题6—9课时。

【教学建议】

1.选读一位外国作家的作品或外国文学理论名著,研讨代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外国文学,设计专题进行深度学习。

2.借助已有的阅读经验,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跨文化专题研究。【学习材料】

例举:“契诃夫短篇小说研究”“叶芝诗歌研究”“希腊神话研讨”“理想国”“西方电影专题”等。

【评价建议】 1.利用社会实践参与跨文化的交流,利用网络参与文化课题讨论。2.选择跨文化研究的文章或专业杂志阅读学习,促进学习活动的深化。

(八)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有这方面兴趣和追求的学生阅读学术论著,体验学者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陈述学术见解的思维过程和表述方式。

本任务群为2学分,36课时。建议学术著作选读为22课时,学术专题研讨为8课时,学术性小论文写作为6课时。

【教学建议】

1.在“科学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的基础上,结合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进行,以学生自主研读为主。

2.学术专题研讨在著作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可依据自身阅读兴趣、发展方向,自主选择专题。

【学习材料】

例举:“中西方诗歌比较”“中国孝文化专题”等。【评价建议】

1.将研读学术著作过程中生成的关注点、问题点、质疑点等,梳理概括后形成专题。

2.围绕与所读学术著作相关或相近的话题组织研讨,完成学术性小论文。

附: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暂定)*

文言文(30篇)

一、必修(8篇)

1.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荀子》

2.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 3.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4.师说 韩愈 5.阿房宫赋 杜牧 6.六国论 苏洵 7.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8.赤壁赋 苏轼

二、选修I(10篇)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2.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 3.过秦论(上)贾谊

4.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后汉书》 5.陈情表 李密 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 7.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8.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9.石钟山记 苏轼 10.登泰山记 姚鼐

三、选修II(12篇)

1.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2.《老子》选段(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持而盈之;五色令人目盲;宠辱若惊;知人者智;天下莫柔弱于水;信言不美)《老子》

3.《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则不能也)孟子 4.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 5.谏逐客书 李斯 6.兰亭集序 王羲之

7.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王勃 8.黄冈竹楼记 王禹偁 9.沧浪亭记 苏舜钦 10.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11.项脊轩志 归有光 12.卖柑者言 刘基

诗词曲(40首)

1.静女 《诗经》 2.无衣 《诗经》 3.氓 《诗经》

4.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导夫先路)5.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6.短歌行 曹操

7.归园田居(其一)陶潜 8.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9.山居秋暝 王维 10.蜀道难 李白

11.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12.越中览古 李白 13.将进酒 李白 14.蜀相 杜甫 15.客至 杜甫 16.登高 杜甫 17.登岳阳楼 杜甫 18.石头城 刘禹锡

19.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20.李凭箜篌引 李贺

屈原 2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 22.锦瑟 李商隐

23.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李煜 2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25.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26.桂枝香(登临送目)王安石 27.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 28.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 29.登快阁 黄庭坚

30.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31.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3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33.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34.书愤 陆游

35.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36.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37.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 38.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39.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40.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王实甫

*以上篇目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送审稿)》拟定,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依据本省市具体情况,酌情安排。

第五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基本的学科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实现教学提升。

日常教学中,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遵循循序渐进和螺旋式提升的原则,教学目标体现层次性,问题的设计要体现阶梯性;教学方式力求多样化,不拘泥,不僵化;要突出核心知识,解决核心问题,不要贪多求深。

为提高全县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突破,现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建议如下:

一、阅读课抓住核心,提升能力

人们对文本的理解有三个基本层次:语言文字层、文学形象层、文学意蕴层。中学语文教学任务更多是在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语言文字障碍基础上,理解文学形象,初步接触文学意蕴。它是连接小学和高中,形成学生初步语文能力的重要阶段,对学生审美方向的确定和审美能力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学中,老师们要做到心中有数,明晰文本理解的基本规律。

在阅读教学新授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把握课堂核心问题,每节课确定一到两个教学重点,不必求多。在多次的市教学工作会议上,市教育局王秋云局长提出“一课一得 一得足矣”的教学思想,就是要老师们要做到教学中突出中心和重点,不要“大水漫灌”式的教学。教师要学会做好教学规划,要有全局观,制定好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规划,学年教学规划,学期教学规划,单元教学规划和课时教学计划。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教学内容和能力训练有总体设计。规划一旦制定,我们就要依据教学规划来合理安排教学。教学中要重视课本在教学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文本传授阅读方法,理解文学形象,掌握文体知识,训练学生能力。阅读课还要同写作课配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

课堂教学中要做到:

1、重视基本字词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初中字词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对重点字词要做到能读、会写、明义、运用,这是语文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特别是针对我县学生的总体语文素养不高,基本能力仍需提高的现实,一定要夯实基础。对于常见的文学常识一定 1 要让学生牢记于心,做到准确、全面、系统。这些任务可以放到学生的预习中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学中,让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提高学生的总体识字水平和书写水平是最基本要求。

2、重视语言的品味。

语文课的最基本构成原素就是文字,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魅力和力量是语文课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最根本特征。体会文字之美最有效的方法是读,在发音准确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语言诵读技巧,做到抑扬顿挫,有张有弛,进而将感情融入其中。体会用字的准确,用词的精巧,句子的凝练,段落的层次安排。从而达到与作者思想的共鸣。这是最近几年语文教学如何体现语文味的研究方向之一,也是近几年中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和方向。能否带领学生欣赏好文学作品,也成为衡量教师优秀程度的标准之一。

3、正确把握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的教学方向主要有语言风格、记叙顺序、基本结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风格意境等。每节课,我们可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来进行重点的解析。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质朴、隽永、含蓄、繁富、华美等之分,语言运用上有平实、准确、凝练、生动、形象等特点,要根据所给文段,仔细斟酌,做出判断。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要注意搜寻文中表示时间的的词句,联系全文解析。文体知识方面可从把握文章详略主次、过渡、照应、情节,线索等入手。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要从文体特点出发,熟练判别,分析其在不同文体中的表达作用。文章的表现手法和风格意境更要求我们熟悉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对比、衬托、夸张讽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这些文体知识需要我们在教学之中逐步向学生传达,加强训练,准确把握,通过日积月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注重对学生的能力训练。

语文检测同其它科目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对知识点的考查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考查,这一点在中考和高考中都有突出体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如标志性语句的寻找训练信息检索能力,内容的复述训练概括能力,拓展性题目训练想像能力等。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紧紧依托教材,有步骤展开,逐步提升。

5、教师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

教师首先要确定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明确课堂围绕什么来展开,对于整节课的教学环节要了然于胸,每一个环节的重点是什么,如何提问,如何引导,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心中有数,这样才不会被课堂中容易出现的突发状况打乱教学部署。

6、要做好课堂教学检测与评价。

对学生的检测与评价可在课内进行,也可在课后进行。检测题目的设计要体现教学目标的再现和核心能力强化,知识性题目要以夯实基础为目地,拓展性题目要突出对多方面能力的考查。

二、写作课形成系统,杜绝随意

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是支撑语文教学的两大支柱,但现在许多地方的语文教学是阅读教学在独木支撑。为改变这一现象,我县初中教研室在05年组织优秀教师编写了《阳谷县初中作文系统化训练教材》一书,该书是在研究初中阶段的写作要求和初中阶段写作课基本规律的基础之上编写的。从试用情况来看,对规范初中作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下一步,我县初中作文教学还将以《作文教材》为依托,规范作文教学形式,创新写作课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内容要体现系统性和渐近性。近年来,也有不少老师对写作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针对这一情况,在作文课教学内容上,我们并不要求老师们完全和《作文教材》同步,仍然可以坚持自己的教学思路。但在作文教学上没有深入研究,形成体系的教师一定要依据《作文教材》来展开教学,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作文课的教学质量,坚决杜绝教学内容无系统、随意性的情况出现。

作文教案的编写要有完整的教学过程,有教学目标,有重点,有教学过程的设计,有写作知识的解析。不准许以写作题目作为课题,以题目的解析来代替写作课教案的情况再次出现,否则视为教案不合格。教案没有作文和周记的区别,每周一课时的写作指导课和一课时的批改讲评。作文教学要改变以前的重批改反馈,轻教学过程的状况,重视教学过程,将作文教学的方向转到对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训练上来,让学生能讲清事,说清理,真正达到新课标关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

三、复习课重视基础 提高效率 复习课着重点的确定要依据考试说明来确定。如果说新课标是语文考试命题的依据,考试说明则是确定复习要点的依据。在复习前,应首先认真地分析新课标和考试纲要,选准复习侧重点,尤其注意中考试卷内容形式的新变化,避免一些无用的复习,这样才能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要求如下:

1、卷面整洁。

语文考试中,卷面的整洁是首要一环,也是学生有效得分,减少失分的最基本要求。要训练学生规范书写汉字,做到大小均匀,结构合理。

2、要注重基础。

初中常用生字词要集中识记,掌握它们的音、形、义;要学会积累和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了解文学常识,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主要的作家作品;要掌握语法修辞知识要点,掌握文体知识,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文体知识。

3、阅读复习重视能力培养。

文言文阅读的复习要坚持以本为基本,读准字音,学会断句,学会翻译,在读顺畅、读连贯上下工夫,对精美选段进行背诵,形成良好的语感。除了课文之外,也当有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材料,读课外文言材料,一方面是拓展,另一方面也是巩固课文学习所得。所选材料,以短小为宜,也应当读读背背,力求读通读顺。文言文阅读理解,不必求深,一般地说,文章(片断)读通了,内容也就基本理解了。

现代文阅读要以课本为范例,学习掌握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的训练要落实在文段上,精选各种不同的文体(段)进行训练。从最近几年的中考来看,说明文分别从整体感知、文本理解、逻辑思维、语言鉴赏、语言表达、文体知识运用、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来考查。小说(散文)阅读则分别从整体感知、信息概括、文本结构、细节理解、语言鉴赏、内容(主旨)把握、联想想像、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来考查。这些题目多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查。复习过程中要将这些方面的训练贯穿始终。

4、严格系统地进行作文训练。

老师要了解作文的评分标准。要求学生写作中内容上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感情真挚,内容具体。表达上叙述具体、描写议论得当,结构合理,语言顺畅。书写上要规范整洁。复习课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强化记忆,还要进行知识的深化和知识点的前后勾联,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这一过程要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

总之,不论何种课堂形式,我们都要以教学实效性作为第一要求,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宗旨,研究语文教学基本规律和新课标要求,研读考试说明,依据我县“八大常规”的要求,做好全县初中语文教学工作。

下载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09版)选修3-1部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09版)选修3-1部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历史必修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了解“家天下”制度的开始;知道周朝的建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

    浙江省初中部分学科教学内容和要求调整意见

    浙江省初中部分学科教学内容和要求调整意见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调整初中部分学科教学内容及要求的意见 2010-11-16 来源: 浙教办教研〔2010〕160号 各市、县(市、区)教育......

    浙江省初中部分学科教学内容和要求调整意见

    浙江省初中部分学科教学内容和要求调整意见 语 文 (一)下列课文调整为略读内容 七年级上册(2010年5月浙江第24次印刷)第6课 《理想》。 七年级下册(2009年10月浙江第13次印刷......

    2012年版浙江省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必修2(模版)

    2012年版浙江省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必修2 《历史必修Ⅱ》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重要内容。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社会生产或经济......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指导意见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一 、物理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一)物理新授课 1、物理新授课是指学习理解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建构新知识的课型。 2、新授课的基本流程: 1.预习—......

    11体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和吉林省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初中体育与......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近几年来我县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整体上有了一些转变和提升,但是,课堂教学中仍然没有完全改变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局面,教师教得很......

    孝感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孝感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孝感市教科院 高中物理教育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为学生的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