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05:5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第一篇: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选择教法,编写教案的过程,如果不备好课,仓促上阵,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是很难取得的好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备课,为上课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呢?主要应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勤钻研

要想备好一节课,教师不但自己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广泛搜集资料,要不懈地钻研,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宝库,更新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头脑,吸取新的知识,新的成果,使自己的教材常备常新。常言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而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仅需一桶水是不够的,要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

二、览进度

在备课之前,教师也必须作好教学进度计划,使每堂课都纳入整个教学进度计划中,不能脱离教学计划另搞一套,而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分配教学时间来备课,把握好教学进度,圆满完成教学计划。

三、备课标 新课标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教师备课要全面,透彻领会新课标的要求,才能了解教材的特点和编排体系,明确所讲内容的教学目的、任务、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从而良好把握教学,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四、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基本材料,因此,教师在熟练地掌握教材,融会贯通的基础之上,还要达到“懂”、“透”、“化”的程度,所谓“懂”,就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的基本思想、内容、原理等弄清楚,弄明白;所谓“透”,就是对教材的全部内容掌握透彻,不要似懂非懂;所谓“化”就是把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把握住教材重点。

五、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需全面的了解学生,才能使教育有的放矢。其一,要了解全班学生的一般特点,如知识水平、学习风气等,以确定教学的难度、广度和深度;其二是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对症下药,做到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我们可以通过访问、调查、谈话等多种途径进行细致了解,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六、备教法

教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方法。教法的采用对教学工作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教学的关键所在,而教法的确定主要依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以及教师素养四个方面。教师只有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教法,以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七、备教具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我们还需运用一些教具,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好准备工作,以便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引起学生的兴致,使学生能积教主动的注意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以及独立去解决问题,使他们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八、组织教材

组织教材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及教学法的要求,对教学内容去粗取精,进行筛选,准备一节课中各个阶段具体教学内容的过程,一般新授课应以这几方面着手:(1)准备复习提问的内容;(2)准备讲解新教材;(3)准备练习的内容;(4)准备家庭作业。

备写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教案的详略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但必须反映出课堂教学的概貌。以新授课为例,具体结构如下:

1、教学科目,时间和班级;

2、课题与教学内容;

3、教学目的和要求;

4、教学重点和难点;

5、课题及教学方法;

6、教具安排;

7、教学过程;

8、板书设计。

教案完成后,还须反复修改,课前要进一步熟悉,以保证课时计划的顺利实施。以上几个教学环节,要相互配合协调,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如何备课

目前,面对课程标准和新的课程理念,该如何备好小学生数学课呢?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节课堂教学中,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我通过自身对新课程的学习领会其精神,浅博地认为应从备课进行改革,为了能尽快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门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课。

一、课要树立新的课程理念

理念是什么?理念就是教学指导思想,先进的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现(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在备课时同样体现在“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任何一次教育改革,无不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教育每前进一步,无不依赖教育观念的突破,备课的改革也是一样。首先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必须有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没有教师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就不会有整个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真正树立。我们不仅要对学生今天的数学学习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教师若真正确立了这样的理念,就会在备课上关注学生,只有将以上这些理念烂熟于心,教师们在备课中才能给自己的课堂教学重新定位,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二、课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课标”在具体课程目标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个方面的数学课程目标。通过知识与技能、态度的结合,知识与情感的结合,来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在基础教育中,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的新目标要求。大家知道,数学枯燥无味。因此,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的把握上,除了“双基”目标外,还要注重:(1)每一节课都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的培养目标,落实这一主要目标比教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更为重要。它体现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情感,最后才是一种结果。例如:在教《“1”的认识》这节课时,看这位教师在形象地使用学具,让孩子们认识了“1”之后,迅速地将孩子们引进了一个精彩的世界-----同学们,你们能用身边的事物说说你心目中的‘1’吗?老师用期待的目光扫视着全班同学,小手一个个地举起来了。

“我们教室里有‘1’块黑板。” “ 我今天穿了‘1’件漂亮的衣服。”

“我买了‘1’块橡皮。”-------老师巧妙的一问,让学生自然地把数学与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科学的价值与意义就在生活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这一深奥的道理。在这种和谐的交流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得到了融洽与升华。(2)每一节课都要重视数学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教学目标。这是因为学生虽然掌握数学知识,但不等于能够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更不等于学生相应的实践能力也同时得到了发展。数学知识要转化成能力,必须经历相应的动手实践这一教学环节。如“认识钟表”一课,它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并结合生活经验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学会与人对话、与人合作、遵循基本的与人交流的规则。

因此,在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我们一定要转变传统观念,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跳出“双基”目标的框框,注意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三、课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为了适应新教材的编排特点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有学习空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蕴涵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我们知道小学教材体系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第二条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不很明确地写在教材中,是一条暗线。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易看明。前者是教材写什么,后者是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写。例如:“9加几”进、位加法的问题。从教材的表层不仅是出现几种不同的算法,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要提倡学习用“凑十法”进行计算,而深层次挖掘,我认为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引导学生掌握以“十”为单位的计算的思想。这也更是后续学习的需要。

因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人类的认识经过两次飞跃。从逐一计数到按群计数是第一次飞跃。从按群计数到以“十”为单位计数是第二次飞跃。我们在备课时要从中挖掘教材的资源,为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有学习空间,针对每一个层次学生可能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出预设,以便课堂上有目的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展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具体做法如下:

1、教材的内容情景化。

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与老教材相比,实验教 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活泼生动的情境图。这些图画的风格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很浓的儿童情趣。像这种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例如:教学“0的认识”这节课时,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小猴吃桃”的故事引入,故事是学生爱听的,一只可爱的小猴逐次把2只桃子吃光的过程,教师就要凭借这个主题图,讲述生动的“小猴吃桃”的故事,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兴趣将会很高,对0的理解也会很深刻。

2、静态的知识动态化。

一般的教材不可能把新有的教材内容讲得十分祥尽。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教材中的主题图处理加工成可操作的活动挂图或课堂活动的场所。例如教“几和第几”这节课时,让学生做上台上做模拟排队购票的游戏,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理解“几和第几”的联系和区别。

3、教学的内容生活化。

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备课时,我们要使数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乐趣。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课前应开展“我是小小调查员”的活动,走向社会了解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并从家中找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认识。通过活动学生对人民币面值、颜色、图案、版别、防伪标志等方面有了感性认识。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都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了解的知识,通过合作、交流,很快而且很全面地掌握了本课知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大课堂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走进实践领域,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真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四 备课要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备课时教师要能想到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己已经解决了什么?3学生还想知道什么?4想知道这些问题,学生是否能通过合作来解决?5那些问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5、那些疑难问题还需要拓展与延伸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也就明确本节课中教学的切入点和主要完成的目标了。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如何备课备课对于教师来说是工作中必要的流程,几乎我们每天都在做着似乎很枯燥的工作,这就造成老师们的倦怠,前几天我作为小中高的的答辩评委,我在检查老师们的备课笔记时,居然小中高的老师的备课笔记,如此简单,没有价值,只是写出了大的备课环节和例题,根本就没有把教材吃透,更没有重难点的突破措施。当然有很多因素造成这些不良的结果,比如固定的备课模版,限制了教师的自由,可是我想这不能作为不认真备课的理由。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这一环节的内容很多,是需要老师煞费一番脑筋的,所以必须重视这一环节的工作,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环节,作为教师,作为一个想有所作为的教师更要从备课做起。在评优课活动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有很多老师为了把课上好,机械照搬别人的教案,即使再好的教案也未必能取得教好的教学效果。参考别人的教案并非坏事,关键在于是否把别人的作法变成自己的思想。所以,备课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即使别人再好的点子,也只有融进了自己的思想,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才能在课堂上用得恰当用得自然。

目前,面对课程标准和新的课程理念,该如何备好小学生数学课呢?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节课堂教学中,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我通过自身对新课程的学习领会其精神,浅博地认为应从备课进行改革,为了能尽快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门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课。

一、树立新的课程理念

理念是教学指导思想,先进的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数学课程的教育理念是:

一、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为其他科学提供语言、思想和方法。

三、满足数学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四、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五、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的课程理念要我们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理念的核心是“人”。)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同样备课也是一样。记得我在九八年讲过一节《分数的初步认识》展示两次备课的不同,分析:第一次注重的是通过教 5 师提供的各种分数图,认识各个分数,而最近江的分数初步认识,则更注重学生自主地去学习认识简单的分数,紧密地和生活实际联系,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备课的改革,首先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必须有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没有教师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就不会有整个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我们不仅要对学生今天的数学学习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教师若真正确立了这样的理念,就会在备课上关注学生,只有将以上这些理念烂熟于心,教师们在备课中才能给自己的课堂教学重新定位,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吴老师的估算一课,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般很忽视估算,但是估算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地方要用得到,吴老师备课时就从我们的生活需要入手,体现了估算的价值和必要性,学生用自己的认识来定义估算,使课堂更具有生命。

三、备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首先教师要有资源,这些资源源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挖掘。新课程改革以来,新教材给广大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机会。教师用书也减少了以往对教材的详细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些建议。这样一来,无形中增加了一些缺乏经验的教师备教材的难度。那么,该如何备教材呢?

1、备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教学内容的广度就是一节课传输给学生的信息量。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备教材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

例如教学“统计”一课时,就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扩充,将书中一个例题和几个单独的习题进行了巧妙组织,形成了“我要调查”、“我能统计”、“分析统计”、“挑战统计”四个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这样,学生在一个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中,思维活跃,个性张扬,自信心得到不断增强。

同样,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深浅也要适中。内容太深,学生不能接受;内容太浅,又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还是以“统计”一课为例。一位教师在上课时用课件创设了猪八戒吃不同形状饼干的情景,让学生想办法统计出各种形状的饼干 6 各有多少块。课件非常生动,学生也非常感兴趣,并积极地投入探究。可事与愿违,学生无法正确统计出结果。原因在哪?就是教学内容过深。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统计知识,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一般方法和认识象形统计图上,而不应该拔高到用不同的统计方法统计动态的事件上。

2、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教师需要明确哪些是教学的重、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以至影响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材的各部分知识是一个有着密切联系的知识系统。因此,确定重点内容的意义在于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着眼,去深究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并认识其地位和作用。重点内容的确定不可能按照某种固定方法去套出来。重要的是掌握它的特征,并根据特征,从教材的全局到部分,再从部分到全局的分析研究中把它悟出来。一般地说,重点内容的主要特征一是应用广泛,二是与以后学习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新知识的生长点或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比如,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由整数到分数无论是数概念、范围,还是运算及其意义都是一次重要的扩充。同时学生在分数乘以整数中已形成的认知结构也要相应的调整和完善。这一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最直接的基础,又是解答应用题组成判断的重要概念。由此可见,这一内容既是学生认识上的转折,又是数学知识中的质变。无疑,它在全册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和作用,是全册教材中的重点。在确定重点以后,又如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我认为:其一,就课堂教学的总体而言,讲解上抓重点,作业上练重点,时间上保重点。其二,就数学知识而言,一般中有重点,重点中有关键。讲解时要善于抓住重点中起决定和支配作用的关键,讲时以此切入、以此引路,重点内容就可相对突出。其三,就课堂教学的节奏而言,讲解重点内容时教师的语调要放慢些,教学节奏宜缓些。在这种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余地的教学节奏下,学生才可能听清重点,想明重点。

确定教材重点,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研究所教学的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关系全局的这部分知识,可定为教材的重点。

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比较复杂;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有的体现了新观点和新方法;有的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差距等等。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内容,通常称之为教材的难点。教学难点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心理特征来确定。教材难点有时和重点是一致的。(角的认识)

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作为教材的关键,它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过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作用。一旦处理好教材的关键,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在于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使学生弄清一个长方体有哪三组相对的面,相对的面有怎样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组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问题,教师抓住了这个关键,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备教材中隐含的数学思想

为了适应新教材的编排特点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蕴涵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我们知道小学教材体系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第二条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不很明确地写在教材中,是一条暗线。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易看明。前者是教材写什么,后者是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写。例如:“9加几”进、位加法的问题。从教材的表层不仅是出现几种不同的算法,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要提倡学习用“凑十法”进行计算,而深层次挖掘,我认为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引导学生掌握以“十”为单位的计算的思想。这也更是后续学习的需要。

因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人类的认识经过两次飞跃。从逐一计数到按群计数是第一次飞跃。从按群计数到以“十”为单位计数是第二次飞跃。我们在备课时要从中挖掘教材的资源,为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有学习空间,针对每一个层次学生可能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出预设,以便课堂上有目的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展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中隐含的数学丝线大概归类为: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集合的思想方法

三、对应的思想方法

四、函数的思想方法

五、极限的思想方法

六、化归的思想方法

七、归纳的思想方法

八、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九、统计的思想方法

4、备课要注意知识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数学学科它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和科学性,1就是1,2就是2,决不能含糊,新课标的诞生,新理念的指导作用,概念和公式开始淡化他的规范严格叙述,当然传统的理念过分强调结果,造成学生硬性的背概念记公式。但是我认为有些本质的东西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淡化,例如:教师奖场正方形特征时。教师顺着学生生活经验教,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老师没有过分强调,也没给引导,在期末测试,学生天空都是正方形的四条都一样,别的老师就给他判错了,老师拿着卷子找我,为什么不对,我问一样和相等有什么区别,他说我认为没有什么区别,对学生没有必要要求那么严格,我说数学学的就是严谨,一样包括位置方向长短等都一样,在正方形李四条是这样吗?而长度相等只是说长短相等,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数学中是很强调位置和长短的。后来老师就这个问题的认识写了一篇文章要生活也要数学发表在北京教育。因此,备课时,我们还是要突出学科特点,注意数学的严谨与科学。

四、要备好学生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和难点。(一)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像,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 9 了。如果教师按事先所设定的内容教学,起点不一定是真实起点。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就必须把握教学的真实起点。

我们建议教师要从以下方面切入:

第一,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识?

第二,哪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的重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24时计时法,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已经接触24时计时法,电视上的显示,电脑显示,还有电视报上的记录,学生虽没有系统地学过这些知识,但有印象,因此问题的啃结是24时是怎么回事,于是备课时,让学生记录带有情景图的时刻,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就会出现22:00的记录方法,于是老师追问钟面上就有12个数字,22哪里来的呢?我认为这才是关键问题,学生就会开动脑筋去想,再结合生活经验,他就会理解一天钟面要转两圈,一天是24小时。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对学生有了充分了解,我们的备课才有针对性,一些预设才能准确。同样一节课,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教案就要做调整,因为农村的家庭很少订报纸,而且看电视的时间不是很多,学生以有的知识经验很少,在这样上课就不可以。要重新设计,用课件帮助学生回忆一天多少小时,钟表走了几圈,然后解释24时计时法。课堂教学的近程相对慢,就需要减少知识点,比如对零食的认识就删掉了。因此备课中备学生相当重要。(12345的认识、找数字规律)

(二)分析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难度和心态来确定教学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具有逻辑的严密性,而且还有小学生认识、心理活动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性。因此,确定教学难点的意义在于依据教材,对来自学生方面可能妨碍、影响教学进展的种种因素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并在课前就要成竹于胸。数学知识中的新概念、新公式、新法则、新性质、新关系、新思路等,固然是教学中常见的难点内容,但是因为难点是出于学生方面,所以教师确定难点时不能只看知识中的“新”字,更不能错误地认为“教师面前无难点”,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分析和研究。因此确定教学难点时,教师应该注意两点,首先要在心理 10 位置与思维水平上与学生实行互换,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认真分析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过程中的难处。其次要充分考虑学生认识和心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障碍。比如,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似乎一听就懂,一看就会,而在应用时却不动则已,一动就错。试析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学生在理解这一内容时有许多诸如原数、数位、位数、扩大、缩小、数的大小、倍等等,这些易混易错概念成为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处。二是学生在掌握和应用这一知识的思维活动中需要把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位数、倍、数的大小、0的处理等同步有序地进行。而学生的感知恰好缺乏目的性和精确性,这就在思维活动的起点上出现障碍,成为学生掌握、应用知识中的第一道难关。三是学生对这一有着“动静交错,变中有序”的复杂思维活动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掌握应用知识时才知道看似容易用时难。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这一内容不能不确定为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我以为,其一,预作铺垫,放缓坡度;其二,适当分散,逐一突破;其三,加强直观,创设情景;其四,利用旧知,促进迁移。

第二篇: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如何备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成果,确实需要我们精心设计。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管你是个人备课还是集体备课,都必须经过周密思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有的教师上课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语言不准确,都是备课不过关造成的。那到底怎么备好数学课呢?我认为首先必须从下面三方面下手。

一、要备好教材

1、认真钻研大纲,明确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工作的灵魂,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评价一堂课,应该首先看这堂课目的定得是否合适,为完成目的所采取的教学措施是否得当,教学目的完成情况如何。这就是说,一个数学老师备课时首先要确定教学目的,再考虑为完成教学目的应采取哪些措施。要明确教学目的,就必须学习并钻研教学大纲。

2、从整体出发,系统分析和研究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数学老师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体系,掌握“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各部分知识的相互关联,吃透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设计教案。如果在教学中备一节,教一节,不了解这一节在整体中的地位与其它章节的联系,就很难谈上吃透教材和融会贯通。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要深刻领会编者意图。能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3、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

一节数学课,不管你是用传统的眼光,还是用新的教学理念去评价,有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都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不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备课时,一定要注意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课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

课有个灵魂。

4、创造性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要好备教学程序

1、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循序渐进过程。在备课时,我们要根据这一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灵活安排各个环节的先后次序及主次地位。

2、启发学生思维,精心设计问题

启发思维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而数学的思维来自问题。所以,在备课时,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惑的问题,微妙的问题,疑难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设计成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3、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几年来,许多老师明确地认识到我国小学数学的在教学目的转变,由过去的重结果为重教学过程,在教学方法上做了相应的改革,一改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注意采用富启发性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探索问题法、研讨法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4、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形成训练

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是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整体结构的两根强有力的支柱。数学基础知识立在明处而数学思想方法则藏在暗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能抓一根丢一根。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用两根支柱的思想支配,理清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体系。尤其要把数学思想方法像数学知识一样,归纳到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分析中去,弄清每一章节主要体现什么数学思想和运用什么数学方法。并深刻挖掘这些思想方法所起的功能和作用。

数学思想方法是通过教学过程教给学生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规律的揭示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等等,都体现某种数学思想,并受其指导。如果忽视这些过程就意味着失去向学生传授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

三、要备好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里的问题和困难。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了解学生的内容包括他们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

备课时,还可以考虑如何有意识地结合每次教学,解决一两个学生的问题,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一次解决一两个问题,一个学期下来也就能解决不少问题。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密切师生关系都有很大的好处。

总之,我们必须广泛地学习,认真地钻研,积极地实践,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改进和完善自己采用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运用数学方法的水平,才能备出适合自己教学的高质量的课。

浅谈小学生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我们应该按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一、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首先,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一般的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我认为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读书。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课前的自学,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提供更充分的探究体验时间。例如自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布置学生思考:(1)怎样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割补后拼成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你还能有其他割补的方法吗?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启发学生的思路很有益处。

其次,试着看懂例题

尝试告诉自己例题讲什么,或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弄不明白的地方注上记号或是做好记录,以备与同学交流或课堂发问。试做 “做一做”。哪里有困难要做好记录,这样做起码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尽可能先对知识“知其然”,经由课堂,再达到“知其所以然”。

第三,寻找生活数学

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预习时必须让学生试着找找生活中的原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如“循环小数”在预习时,可以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循环”的现象,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概念。

二、运用各种途径,激发自学兴趣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三、指导课堂合作,提高自学效率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指导学生课堂合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创设合作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适时引导,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比如,教学“步测、目测”时,教师可以设置实践活动测量操场,学生在步测中既要保持步伐大小基本一致,又要数步数,如果测量效果不理想,教师可以布置两人一组,一人走一人数,给学生合作的机会;教授统计图表时,有的统计图表在正面,可有关的分析、问题却在反面,学生阅读不方便,教师可以布置同桌合作,一正一反,便于阅读。这些做法都可以激励学生合作的兴趣。

⑵形成合作的习惯

有了合作的需要,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根据班级情况,通常是前后桌形成一个“四人小组”,部分人数不合适的,可建立若干个“六人小组”,这样分组便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再有意识地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感,组内就会出现“互帮互助,扶携共进”的良好氛围,达到合作的另一层意义——共同提高。

⑶提高合作的效果

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对小组合作必须适时进行引导,让合作“出成效,有意义”。如:给学生设计“合作学习记录表”,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必须做记录,每个学生轮流当小组长、轮流做记录员、轮流发言。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教师经常性地回收“合作学习记录表”,对操作错误的及时给予纠正,对表现优秀的更要给予肯定,激励学生把合作学习的形式逐步完善。

四、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

《新课标》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自学《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不再像初始阶段那样只是随便看看书,而是会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会在书上用铅笔写出自己思考的问题:“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其探究的欲望,在自学时就掌握了三角形面积公式,即三角形的面积=底€赘還?。自学检测表明学生的自学是有效的。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验证这个公式,从而透彻地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形成了应用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三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想真正的上好一节课,备课是关键,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质量的好与坏。通过备课,你可以查出在应传授的知识上还有什么遗漏,该准备的是否都准备好了,然后你才能胸有成竹的走向讲台,“传道、授业、解惑”。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备好一节课小学数学课?怎样才能达到备课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1.了解本班的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上课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实际情况,只有深入了解了学生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因此在设计教案时,要真正吃透学生,深入分析学生的基础,全面了解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一样。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怎样让学生自主的学会知识,还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考虑如何设计练习题,不仅要有鲜明的针对性,还要有层次性,能够照顾到全班学生。尤其重要的是还要想到这节课那些同学学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好在课上作重点地辅导、点拨。只有这样才能把课上好,上实,才能真正做到促进全班学生的发展,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2.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情况。

教师课前必须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学生还没有掌握,有多少学生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学生能自己学会,哪些需要教师引导。

3、了解学生的心理准备状况

了解学生心理是备好课的切入口和关键。要获得成功,关键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加与到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备课要把握学生的心理规律、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等情况,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容存在的偏见或误解,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特点,对教材进行重组、加工、再创造,力求使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兴趣。

二、要吃透教材,科学地确定好教学目标。

备课时要吃透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恰当地确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这个环节上,要深入理解这一部分内容和前后的知识是如何衔接的,有几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是什么联系,哪一个知识点最关键。只有抓住这些,教师上课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教学。

三、要备重难点

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一堂课有灵魂。

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四、要备交点

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本身系统性很强,章节、例题、习题中都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搞懂新旧知识的交点,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

五、要备疑点 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多用启发,让学生积极思考,质难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教师指导则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把能力充分发挥,将疑点搞清楚。

六、备课要设计自主探索的环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为此,我们要使用好新教材,挖掘新教材各种资源,为学生设计自主探究的学习环节。备课时应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凡是学生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教师要点拔引导,让学生去主动建构;凡是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可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互相帮助学习。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时,可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自主探究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第一层次,认为自己能够解决,可以自己独立尝试进行化简比。第二层次,认为感到困难的,可以打开课本进行自学,教材是怎么做的?第三层次,经过自己努力后还有困难,可以请教他人,求得别人帮助。

七、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的开发教材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本人的教学风格等特殊性实现有效的整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要,才能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写好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将平时星星点点的启发和顿误、有特色的教学经验和典型问题记录下来,既要记成功之举,也要记“败笔之处”:既要记学生的见解,又要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千变万化法,更要记下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更能为写教学论文提供题材,为教育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备好一节课,必须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合理科学的确定探究目标,灵活安排教学结构,采取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拓宽数学知识领域,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魅力。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努力,力争备好每一节课,才能上好每一节课,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社会所淘汰。

第四篇:精心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精心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好课是认真准备出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教师备课越充分,教学效果就越好。备课是教师取得教学工作主动权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的重要途径。一堂课的成功与否,除了教师的教态大方,语言亲切有趣并能否自如、适当地运用教学艺术之外,还与教师是否充分地做好课前准备有密切地关系。因此,备课,是课前准备最重要的一环,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备课直接影响到授课的成功与否,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在每上一节课之前做到精心备课。

下面就如何精心的备好课的问题浅谈我的几丝薄见:

一、深入钻研教材。

首先要全面准确的把握教学目标,语文课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首先,教师在备课前整体上把握新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目标有较透彻的领悟,再关注所授课所在的教材的编写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进一步研究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将目标细化为三维目标。其次,深入细致的研读教材,做到懂、透、化。根据课文的特点并参考教师用书分析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制定出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再写出教学准备。

二、备学生

备学生就是通过研究、了解学生的学情,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薄弱,学习习惯和学习水平也有所区别。因此,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有一种教学方法适合所有的学生。我们备课时就要尽可能有针对绝大多数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以及与其他在校老师、同学、班干部或学生家长的沟通,来掌握学生的一些具体信息、学习情况、基础知识、学习习惯等等。

三、备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学情,寻找激发兴趣的切入点。备课是一个再创造过程,此间,教师不但要备知识,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准备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教学过程来说,要做到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层次清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教学语言来说,要做到语言生动形象,活泼有趣,逻辑性强,通俗易懂;从教学形式来说,要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启发得当,教学步骤严密,紧凑等等。

四、备形象:

教师上课,在形象上应做到了穿着得体大方,教学姿态端正,面带微笑,情绪饱满,讲课时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做到吐字清楚,声音洪亮,时常走到学生中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平易近人,从而产生一种亲近感,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助于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重反思。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自我反思的过程。所以,在备课中反思也是重要的一环。在教学过程后,用批判和审视的目光多角度的观察、分析、反省自己的教学方法,对自己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整理形成文字,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五篇: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是谁都知道的基本常识

2012年2月10日星期五天气小雨

在听课调研中,我发现课堂上的“少慢差费”与老师的备课紧密相关。

现在有少数老师的备课,存在这么几种情况:

1、名曰备课写教案,其实是“抄案”。其

表现形式:一是拿过去的老案;二是拿从书店里买来的教案集;三是从网站上下载下来的教

案或是课件。对此,还津津乐道冠以其名说“这是快速备课法。”省心省事又省力。可我却

认为,这是一种对自己、对学生不负责的懒惰行为。本来老师参阅、借鉴别人的经验和做法

无可非议,可现在你不分青红皂白,不经自己独立思考,信手拈来,照抄照搬,情形就不一

样了,姑且不说教育对象的不同,环境条件的差异,单从备课本身来讲,也不应该这样做。

因为备课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个人的行为,是个人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是个人的“专利”。

2、备课的着眼点出现偏差。有的老师备课习惯于从“教”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计教

学流程。即这堂课教什么,怎么教,比较明确,却很少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考虑问题,设

计案例。这种居高临下设计出来的教案,由于不明学生的“学情”,不顾学生的情感需求,课堂上学生围着教师转,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学生记的现象也就应运而生,久而久之,教学效率不高,教学质量低劣也就必然的了。

3、备课找不准或没有训练点。既教一篇课文,究竟要训练学生哪方面的语文能力不明

确,是对课文的理解,还是听说读写某个方面的能力,不清楚,导致一节课上下来,学生所

获所得,十分有限。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强化在个人备课基础上的集体讨论的指导的力度,使集体备课真

正成为老师相互之间沟通交流、学习提高的一个平台。这对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尤为关键。

这方面,有的学校有比较好的做法:如芦溪外国语学校采用的“导学稿”备课法;宣风镇中

心小学“周四、周五”早读课集体备课法(见2011年芦溪教研通讯第7期的报导介绍)--------

其次要利用好“集体备课”这个平台。集体备课,“议”些什么,从哪些方面来议,事

关备课的效率,先要将它明确下来。我想,“议”的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教材;二

是教法;三是学法。正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指出的那样:教师

“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

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从“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这个角度来议。如本课我要训练学生哪方面的语文能力?这

个语文训练点在哪里?教学中如何体现和落实这个训练点?又如,你是如何设计本课教学思

路的?你这样设计的依据在哪里?

从老师“教”这个角度来议。如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再如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你打算采取什么方法来突出这个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流程体现了否?

从学生“学”这个角度来议。老师不仅应该考虑我这堂课要让学生学会些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课堂上,通过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主动掌握“会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如

低段的识字教学,学生认读了某个生字后,老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记

这个生字。再如中年级学生怎么让学生学会概括主要内容。首先可以让学生分分自然段,再

说说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最后让学生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串在一起,就是课文的主要内

容。对于结构相似的段落,老师可先示范,再引导归纳几点学法,然后让学生根据学法去尝

试。

下载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备好课则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备好课则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所谓“有备而来,有备无患”,“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的生成”。备课,实际上指教师在......

    上好英语复习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合集五篇)

    上好英语复习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英语复习课既要查漏补缺,更要复习基础知识,做到精练、巧练,练中点拨,增强英语语感,提高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对所学知识归纳整理,加深理......

    备课,上好课的首要条件(模版)

    备课,上好课的首要条件这个周,我们学校聘请了贺德成老师来指导我们的“课内比教学、可外方万家”活动,每天我们都随意的推门听课,然后评课。通过听课,我认为我校教师在上课诸环节......

    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五篇范例)

    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因为教学目标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习层次水平,以及教学的深度广度等,它是教学活动......

    备课是实行优质教学的前提(定稿)

    备课是实行优质教学的前提。集体备课是指园内同年级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并确定突破方法,撰写教案的过程。开展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

    一对一教学如何备课上好第一次课

    一对一教学怎样备课 1、备学生 备课前了解学生姓名(熟记),性别,学习情况(进度,学习程度),性格特点,爱好特长,针对所有情况在课前总结出策略。 2、备教材 老师上课前必须精通教材,包括......

    博学是上好课的基础

    博学是上好课的基础 ——百里杜鹃教育局 毕丛文 [内容摘要]博学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只有倡导教师博学,才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只有不断的读书学习增长才智,不断成长,才能适应教......

    上好课

    “上好课”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在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气候下,我校全面落实继续教育,全力以赴狠抓“上好课”主题校本培训工作,开展了多种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