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课堂趣味的方法
浅谈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课堂趣味的方法
进入高中阶段后,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数量大大地增多了,篇幅也大大加长了。如选修课本《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和《史记选读》等,所有篇目都是文言文。语文考试中文言文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但由于文言文识记内容较多,对于大多数老师和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可能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文言文只是得分的重要工具。常言道,学生一怕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面对这些课文,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而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忙于在课堂上串讲某些字词句的意思,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只管阅读译文,背诵某个词语的意思或句子的正确解释。加上文言文教学笼罩着应试教育的沉重阴影,在考试时多是以解释加点的字词和翻译句子为主要内容。在这种状况下,文言文教学就变成了文言文翻译,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教师串讲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结果陷入“教师越来越难教,学生越来越厌学”的恶性循环中去。课堂没有互动,没有激情。学过一段时间,学生的兴趣就会丧失殆尽。
因此,要想改变这一尴尬局面,就要在文言文课堂教学趣味性和灵活性上多下工夫,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健全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在此我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摸索。
一、贯穿诵读法,提高语言感悟力。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反复诵读自古以来就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途径。《红楼梦》中贾宝玉学习文章,老师贾代儒先让他诵读,然后述其大意,然后谈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点拨,效果非常好。实质上,这与贾宝玉熟读诗词文赋有着直接的关系。就今天的文言文学习而言,反复的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可以在诵读的过程中完成对文意的整体感知,这样就能有效地缓解学生面对文言时出现的紧张心理和畏难情绪。因此,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时刻贯穿诵读法。
运用诵读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具有明确的目标性。根据不同的阅读层次,应该给学生确定不同的诵读目标。如在初读时目标可以是“准确、流畅”或者“感知大意”;再读时目标可以是“把握情感”、“抓住线索”等,在理解课文层面的诵读,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既能集中学生阅读的注意力,又能有效地推进教学。
2、形式要具有灵活性。短文章整体读,长文章逐段读;情感丰富的文章可以范读、领读、再散读、齐读;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可以朗读、默读;也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读句读,读感情,读意境。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各种诵读方法,就摆脱了单一枯燥的问题,而且通过诵读,学生心里就产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欲望,也就有了能意会课文的喜悦,也就能培养孩子独立阅读和鉴赏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如辅导学生学习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一文,该文表达的是作者表达自己对十二郎死讯的将信将疑、恍惚迷离的悲痛之情时,诵读时可以先让学生听录音范读,初步感知“邪”、“也”、“乎”等语气词表达的语气,再让学生自由散读,用沉痛的语调再现作者震惊悲痛,难以置信、如泣如诉的情怀,体味作者与十二郎的深情。再请学生示范朗读。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提升了。
3、诵读要有指导性。教师要对学生文言诵读进行技巧指导,让学生在文言诵读中体会到文言学习的趣味乐。为此,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文言诵读水平,为学生模仿诵读树立榜样,使学生在教师的诵读中分享到了诵读的愉悦,产生自己诵读的强烈动机,进而去尝试诵读。本人小学毕业已经十几年了,可是当年语文老师老师朗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时那深情的神态每每还会浮现在眼前,那悲戚声音每每还会在耳边萦响。正是陆老师的范读影响了我对文学的认识,在不知不觉的模仿中我喜欢上了诵读。所以说,学生对文言诵读和文言学习的兴趣,首先是从聆听教师的高水平范读和背诵开始的。其次,要注意从准确流畅、句读、语气、节奏等方面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明确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借助工具书查准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并进行标注,划出文中的长句和结构复杂的句子,自己要多次大声朗读。教师可以范读和领读为主,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细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文言断句、重读的规律。对于难以读准的片段和句子,教师可在语法知识的辅助下,帮助学生揣摩,找准重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例如《项羽之死》的“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以王矣”一句的停顿和重音,可能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强调的是“地”和“方”之间的句中停顿(“江东地,方圆千里”之间应有短暂的停顿,才能把握好句子的意思)。这样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对文言的感受能力,让文言的阅读节奏引起学生读句子意思的理解。再次,可以指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读懂文意,读出文气,读出个性化的理解。完成对文意的整体理解,从而享受文言诵读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使学习兴趣持久高涨。这个层面的指导应主要采用自读方式。如一位教师教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主朗读,20分钟后教师检查,让学生分段朗诵,学生读得有声有色,人物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博得了阵阵掌声。在接下来的思路分析中,同学们分析概括得快而准确;在感受形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迅速从不同的角度谈出自己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和孔子的个性化理解。这一切都是在20分钟的自主诵读中会意得来的。通过诵读,学生理解了文本,获得了理性的审美感受,陶冶了心灵。这样轻松的学习学生怎么可能厌倦、畏惧呢?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人的各种器官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在我们开口诵读时,不仅运动了口腔器官,而且读出来的声音又作用于耳朵,当语感信息输入人的视觉、听觉器官时,大脑的感受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时间差大大缩小了,准确率却大大提高了,理解和感悟的效率将会成倍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使诵读成为学生学习文言的重要步骤和过程,在学习每一篇文言文时,都把诵读作为吸引学生研读文本的开端,并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二、插进材料拓展法,提高学习兴趣。
有些文言文内容比较简单,像《先秦诸子散文》,很多都是先哲智慧的片言只语,如何让它生动而富有灵性呢?我认为只有添加事例,使它丰满,才可能让原文灵动。材料包括多种类别,有历史材料,现实材料;字词材料,故事材料,文化材料等。教《庄子》选读时,除简介《庄子》外,在教读课文时可以简单介绍庄周化蝶、庖丁解牛、与惠施论鱼等故事来激发学生兴趣。比如辅导《西门豹治邺》,可以用西门豹挂软皮囊来克制自己暴躁性格的故事引入。《孟子》选读教到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影射梁惠王的善喻时,不妨介绍邹忌的讽谏艺术,庄子以愿当泥涂之龟而辞退楚国使者的机智,以及《克雷洛夫寓言》中乌鸦与狐狸的故事等,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也就明白了孟子的讽谏艺术,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语言表达的无穷变化。比如学习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时,在讲到主题对门阀制度的批判时,可介绍“门阀制度”名称的来源;在理解《伶官传序》、《六国论》借古讽今,讲述前车之鉴时,可以插入我国桥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没有吸取前事教训的时事认识,让学生体会古文的现实意义。所以适当插入拓展材料,能达到激活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三、落实提问法,激发学生思维。
现在学生参考资料多了,不可避免地让同学们产生依赖思想,上课不认真听,不注重思考,认为资料上写着,不用费力去学习,结果影响了自己学习文言文能力的锻炼。而且,某些学生虽然记忆力强,容易记住文言基础知识,但一做起题目来却频频出错,这都是缺少思考、缺少训练的原因。通过提问法,让学生思考,可以改变这种现状。
提问法有两个操作层面。一是学生自主提问。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在在自读的基础上,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再到课堂上寻早答案。既可以培养同学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有助于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二是教师设置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设置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交流,避免“满堂灌”。这样就有良好的课堂互动,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深层内蕴的理解,训练下来,也能指导提问的第一层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在杜甫《阁夜》教学中,我设置了如下四个问题:“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上下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一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学习小组自由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久而久之,也锻炼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开展竞赛法,提高学习积极性。
文言文很多的文句晦涩难懂,而文言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广泛的应用也使得学生们对它难以理解和热爱。所以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努力弄清每个字词,很费力地逐字逐句讲给学生听,但是,除了少数学生在拼命的记笔记以外,多数学生却昏昏欲睡,反应冷淡,课堂气氛很沉闷。久而久之,也压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课堂吸引力,可以引入竞争机制,用竞赛的方法提高学生课堂主动性、积极性。多数学生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这种课堂竞赛正好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在为集体争光的同时,体现个人价值。竞争形式可以个人竞争、也可以小组集体竞争;竞争的内容可以使诵读、字词理解、问题抢答等。在本人的文言文教学中,我常常把重点的字词句分篇页投影在屏幕上,按座位将学生分为四大部分,让学生抢答正确的理解。得分最少的组要为全班同学做一件好事,或者是唱歌,或者是值日,或者是为同学打饭等。得分最高的同学得到印花奖励。这样一来,学生看书积极性就提高了许多,也认真了许多,懂得去关注重要的文言知识。有时也进行朗读速度竞赛、背诵竞赛等,读得较好的就拿到较多的分数。总之,竞争法既调动了学习热情。这种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探求知识,在知识的主动探讨中发展智力和能力,从而提高了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五、创新演绎法,活跃课堂气氛。
表演法的运用,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其目的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文本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如果一味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就会造成学生情绪低下,听课乏味的状态,表演性教学方法的介入一定程度上能改变语文教学中的这种状况。
高中阶段的文言文篇幅较长,故事性弱而说理性强,相对来讲,一般艺术表演意义上的演绎性就减弱了,因此,就要创新演绎的方法,充分营造课堂的积极氛围。
1、文本演绎理解译文。《先秦诸子散文选读》里的《论语》是语录体,《孟子》多对话,因而先指导学生理解词句意思,再创设情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孔子、孟子的意思。表现欲强为了能登台表演,理解译文比平常认真了许多;而表现欲弱的学生担心老师会点名上台表演也认真地准备。而在古诗歌鉴赏的时候,文本的个性化演绎更加重要了。诗歌鉴赏注重情感体验,学生理解了诗文的内容,再通过有效的情感演绎,将对诗歌的形象、情感的体验有良好的促进和提高。在演绎的激发下,学生会怀着热情来学习。
2、对话演绎把握形象。《先秦诸子选读》里有人物对话的内容,特别是《史记选读》有着较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演绎的脚本,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本人在教《当仁,不让于师》第9节时就选了几名学生分角色演绎。“孔子”站在讲台中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站立在旁边,模仿人物表演并加入了自己的动作和语气,通过师生的评点,圆满的解决了此文的教学重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3、教师演绎传情达意。
教师的演绎,主要是指利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利用自己的适当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变化,或是对文本的内容进行表演性的朗读,或是对对关键情节和内容作出形象化的解说和模仿,对文本的内容进行还原,造成教学过程中的形象性和具体生动与可感性,让学生从中得到审美的体验和认识。
语文教师的演绎,最主要的是体现在语言上。教师可以通过富有表情的范读,声情并茂的节奏、韵律,再现文章的声感美丽。如教《祭十二郎文》时教师就可以带着悲痛的感情范读课文,奠定全文的请感基调。除语言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眼神和手势来的演绎。如在《无端崖之辞》第2节,可以伸出手臂做拉弓射箭状,让学生直观感知列御寇的神勇有力。教师课堂语言语气、语调应该丰富一点,适当时候也应该夸张一点,形象一点,特别是那些过于深奥的文言文内容更需要教师在解说中化难为易,化深为浅,化抽象为形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设计,充分利用形象化的表现手段帮助学生进行形象化的理解。
为了避免演绎追求热闹、忽略实效、参与人数有限、随意性大等弊端,教师在设计演绎法时首先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其次还应该注意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要他们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演绎,表演结束后再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演绎过程要扩大参与面,实行分组分工。只有注意要把握其本质要点,恰当运用,才能不流于形式,达到实际的效果。
教学不能忽视兴趣的培养与呵护,而教导文言文尤须注重教法,来提高课堂趣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与教法一脉相承密不可分:好的教法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兴趣又可以促使我们创造更好的教法。本文从提高课堂兴趣这个方面对文言文教学方法进行阐述。
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总之面相对晦涩的文言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老师,老师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的趣味才能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和提高课下学习的自觉性。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所说:“头脑不是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作为教师就需要想方设法找到点燃火把的火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成为熊熊燃烧的火炬。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
2013-04-16 16:59 金台区教师进修学校 李学华
(已读:145)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然而现实却是: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很多教师在教学的双边活动里几乎主导了一切,学生的主体性未得到应有的体现,造成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更加被动甚至抵触。因此,教师如何正确把握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文言文多么重要。很多学生对文言文都具有畏难心理,难以建立起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引导。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首先,我们要使学生明确一个事实——文言文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所占分值很大,不能不重视它;其次,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文化五千年的结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象征,学好文言文也就是爱国的体现;再次,学好文言文可以发挥“古为今用”的作用,借鉴古人智慧,为自己的成长增添营养,使我们更加智慧,更加策略,避免走弯路;最后,学好文言文还可以增加人文修养,提升做人的品位,有利于人际关系与事业发展。学生只要领悟了这些道理,自然就不会排斥文言文,形成学习兴趣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二、转换角色,以“主体”衬“主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以前那种与学生相距甚远,甚至是有些对立的角色,树立起与学生平等的观念,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走下讲台,走向学生,深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形象,彻底摒弃“自我陶醉式”的授课方式,才能逐步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渐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才是教师主导地位的最好体现。只有这样,实现文言文教学的能力迁移目标才不是一句空话。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教无定法。”不同的文言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恰当的教学方式能提升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不要固守一种教法,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对于那些字词比较难、思想较为深邃的文章,我们可以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方法去教学。因为对较难的文章,如果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效果不是很好,时间也占用太久,这样会直接影响教学进度。而对于那些浅显易懂的文章,我们可以放开束缚,让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等方式,解决课文的难题。再比如,在每一课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逐步培养学生制定文言文学习计划的习惯,做到有的放矢;在文言文诵读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学习优势,各显其能,通过朗读、默读、抄写、比较等途径达到诵读要求。恰当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更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不再感到枯燥。
四、选择恰当的检测法
如果说恰当的教学方式是文言文教学的关键,那么恰当的检测法就是教学的保障了。教师在检测法上三思而后行,不但能够检验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有利于提高其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意义非同小可。
(1)试卷检测法
这是经常使用也是最为有效的检测方法。每当一课或是一个单元的教学结束以后,教师利用试卷对所学内容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教学分析与评价,找出学生的知识盲点与能力缺陷,并对教学进行反思,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效度。这是一种最为系统也是最为全面的检测法,适用于知识点较多的教学内容。
(2)口头检测法
这主要是指利用课堂或自习时间对学生进行的文言基础知识的检测。它适用于对学生进行文言字词、文言句式、文言翻译、文言背诵等内容的检测。这种方式的特点是灵活、方便,便于操作,不大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3)戏剧表演检测法
这是一种处于探索中的检测方法,但却是一种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学以致用的检测法。这种检测法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对于课文内容非常熟悉,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所以,这种方法适用于情节性较强的文言文和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当然,对于篇幅较长的文言课文,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全剧演出,只是让学生演出自己最拿手的一段即可。在进行成绩评定时,教师要把握住以下原则:鼓励学生进行表演的原则、以文言知识为主要监测点的原则和表扬的原则。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项较为复杂与艰巨的任务,语文教师只有进行不断地探索与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如此周而复始,才能够真正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效果,实现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第二篇:趣味文言文
趣味文言文
陈在衡不怕鬼
陈在衡先生,和蔼有风趣,年六十余。暮行郊野间,见二人笼灯(提着灯笼)前行,就火吸烟,久而不热(点燃)。其一人问曰:“君过首七(旧称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未耶?”陈讶其语,漫曰:”未也。”其人曰:“宜哉,阳气未尽故阴火不燃。”陈悟为鬼。佯曰:“世言人畏鬼,信乎?”鬼曰:“非也,鬼实畏人。”陈曰:“人何足(值得)畏?”曰:“畏啐(吹气)。”陈即长吸而啐之。二鬼退至三步外,张目怒陈曰:“汝非鬼耶?”陈笑曰:“实不汝欺,吾乃与鬼相近之人耳!”再啐之,各缩其半;三啐之而灭。(达自《金壶七墨》)
两匠迁居
一人极好静,而所居介于铜铁两匠之间,朝夕聒耳,甚苦之,常曰:“此两家若有迁居之日,我宁可做东款谢。”一日,二匠并至曰:“我等欲迁矣,足下素许东道,特来叩领。”其人大喜,遽盛款之,席间问之曰:“汝两家迁徒何处?”答曰:“他搬我屋里,我搬他屋里。”
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饭,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他对立在此。”
善说谎
武陵一市井少年,善说谎。偶于市中遇一老者,老者说之曰:“人道你善谎,可向我说一个?”少年曰:“才闻众人放干了东湖,都去拿团鱼(甲鱼),小人也要去拿,顾不得闲说。”老者信之,径往东湖,湖水渺然,乃知此言即谎。
吾悟:一者,即知其人善谎,岂可信其言乎?二者,东湖浩渺,焉能放干?善说谎者在善信者广也。善信者必为贪小利者。
当止不止 清?纪昀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此事亦足为止不止之戒也。
注释:①樵:打柴。②故:通“固”,本来。③嵌空:深陷的样子。④缭曲:曲折缭绕。⑤窘迫:处境困迫。⑥窦:孔穴。⑦蛇行:像蛇一样爬行。⑧蜿蜒:曲折延伸的样子。⑨灼:炙、烧。⑩不食顷:不到一顿饭工夫。
孔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译文: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宋有澄子者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途。见妇人衣缁衣,授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 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我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禅缁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译文]宋国有一个叫澄子的人,(他)丢失了一件黑色的衣服,(他)在路途中寻找。(他)见有一妇人穿着黑色的衣服,就拉住而不放开它,要取她的衣服。(他)说:“现在我丢失了黑色的衣服。”那妇人说:“您即使丢失了黑色的衣服,可是这件衣服确实是我自己的啊。”澄子说:“你不如快点给我衣服,过去我所丢失的,是纺缁;现在你的衣服,(只是)单衣。拿单衣抵挡纺缁,难道你还没有占便宜吗?”纺缁:一种有里的夹衣。[注]襌:单衣,没有里子的衣裳。
攘其邻之鸡者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也。”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而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 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水船绝湘水,中济,船破,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后何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遇之甚!蔽之甚!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邑西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鸭毛茸生,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儆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亦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
异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者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术者也。”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认为)他们各有高下。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捉住?”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秦昭王……囚孟嘗君,謀欲殺之。孟嘗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願得君狐白裘。”此時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無雙,入秦獻之昭王,更無他裘。孟嘗君患之,遍問客,莫能對。最下坐有能爲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爲狗,以入秦宮臧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幸姬爲言昭王,昭王釋孟嘗君。孟嘗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變名姓以出關。夜半至函谷關。秦昭王後悔出孟嘗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馳傳逐之。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而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爲雞鳴,而雞齊鳴,遂發傳出。出如食頃,秦追果至關,已後孟嘗君出,乃還。
(3)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①。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
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②。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①“晋明帝”句:按:晋元帝司马睿原为安东将军,镇守建康。后来京都洛阳失守,怀帝逃到平阳,不久,长安也失守。晋愍帝死后,司马睿才即帝位。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②“具以”句:按:晋元帝为琅邪王时,住在洛阳。他的好友王导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后来又劝他镇守建康,意欲经营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东渡意。
【译文】晋明帝才几岁的时候,一次,坐在元帝膝上。当时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起洛阳的情况,不觉伤心流泪。明帝问父亲什么事引得他哭泣,元帝就把过江来的意图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于是问明帝:“你看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显然可知。”元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奇。第二天,召集群臣宴饮,就把明帝这个意思告诉大家,并且再重问他一遍,不料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惊愕失色,问他:“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现在抬起头就能看见太阳,可是看不见长安。”
十 千金市骨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直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为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满期年,千里马至者三。(《战国策》)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第三篇:文言文复习教学随笔:强化方法提高实效
文言文复习教学随笔:强化方法 提高实效
东风中学 余芳
中考结束了,回顾这半年来的中考复习,感触真的很多,有收获与经验,但更多的是遗憾,是教训。特别是文言文的复习给我的感受很多。
文言文是我们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文言文的学习也是中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中考里占有很重的分值,相比现代文阅读和作文更易于把握,所以文言文的复习占据了我们复习的大部分时间。用了那么多的时间来复习文言文,情况如何呢?
先说说最初的复习计划吧,时间安排上,因为以前的经验,文言文的复习时间太多,而没有时间去复习现代文、作文这些重要的内容,所以开学初的计划里是考虑少用时间,打算一节课一篇文言文,但是实际的复习教学中,有很多较长的篇目不得不用两至三节课,二十四篇文言文复习下来,一个学期一半的时间已经没有了。复习方法上,每篇文言文都按照“朗读——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内容串联——课后练习”这样的过程来复习,考虑时间的原因,复习课堂上主要是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复习。复习效果来说,学习困难的学生很难在一节课掌握一篇文言文的所有内容,就算降低了要求,由于篇目多,学生掌握那么多篇文言文难度很大,每周都在复习文言文,学生的兴趣也不高。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各科学习任务较重,学生也是遗忘较大,掌握得并不扎实。文言文复习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来说:难以将文言文各篇目联系起来,不善于或没有时间也或许没有习惯归纳一词多义,句子翻译上不够灵活,碰到较难的句子就不能准确翻译,内容理解上也是不能举一反三,老师讲的会做,变化一种问法,就不知道如何问答。从老师来说,由于时间紧,复习不太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被动的复习接受,当然效果差很多。
其实,这些表面上看是复习的问题,但认真想想实质上还是平时教学上的问题。平时教学时,没有让学生扎实的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如翻译方法,一些应该背诵的文言文没有落实背诵,平时也不注意归纳积累常用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所以,要根本上解决复习问题还需平时努力。
但看看现在的文言文的教学和考试,问题也是多多,语文教材版本不同,一些相同的篇目在文言文词语的解释上含义差别较大,句子的翻译上也有不同,有时候让我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处理好。考试时判断一词多义的题目,有些词语的含义也是模棱两可,有些词语在不同文章中有几个解释,但在词典中有些含义却并不存在,而考试中却要做出准确的判断,真得很让人为难,我想像这样的题目是否可以取消,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是让他们像古文专家那样探究索源,只是要求他们初步涉猎,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激起兴趣。
但不管怎么说,我唯一能改变的是我的复习教学。
怎样提高文言文复习实效呢?我想发挥学生主体性复习应该是关键,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这些事应该是我思考的。在今后的复习教学中我初步设想了一下,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还是应该以抓基础为主,抓重点为主,方法一定要不断强化。复习时多媒体应该作为重要辅助手段,但不能全用,可以考虑像数学的教学那样,让学生到黑板演示翻译等,将黑板的功能发挥出来,抓好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检测,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文言文的教学和复习上,我还有很多很长的路要走,努力吧!
第四篇: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课堂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课堂研究”
开题报告
巫溪中学高2015级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及其性质类型 名称: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课堂研究
性质类型:本课题为巫溪县中学詹祖凰老师负责,高中2015级语文组全体成员共同承担的县级教研课题,是通过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实践来探讨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方法的研究项目。
二、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最基本的构成环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文言文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课程的实施使高中文言文教学呈现出一种生气勃勃的崭新面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都有了可喜的变化——合作讨论多了,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尽管文言文课堂教学渐见春光,但费时而效益不高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目前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仍存在形式化、效率低下的现象。教师围绕考试需要而传授知识和搞习题演练,学生依赖于老师的传授与训练,被动地成了记笔记、死记硬背和做习题的机器。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样的高投低产,让师生皆倍感身心疲惫。为了让师生都有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文言文的教学任务,我们理应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而且传承民族文化精华是基础语言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选学一定数量的文言课文,其意义可概括为三句话,即:一是为了批判地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二是为了有利于提高学生 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思想,陶冶其情操。”文言文教学的比例上升也说明了这个道理。文言文中有中华文明几千年丰富的精神资源,包含了古人卓越的智慧和博大的思想,它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因此,对高中文言文课堂进行有效性的探讨,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以及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文献。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了解当前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二)、以课堂为核心,以课改的新理念指导文言文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培养学生文言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从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方面探索新形势下的文言文学习方法。
(四)、从教师自身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出发,探索文言文教学的高效新模式。一个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比学校教育的其他任何可控因素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
(五)、从课堂教学的过程着手,研究高效生动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依据新课标精神,教师可以把文言文教学与活动实践课相结合,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通过分析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要求进而提出改进的思考,以期改变前述课堂教学现状,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中变苦学为乐学,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四、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概况
在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研究方面,到目前为止,相关的论著和论文 很少。
从论著方面看,虽然目前专门针对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研究的专著还未出现,但李方明的《 文言文课程与教学论》, 王德名的《 文言文教学设计》可以对我们研究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提供很好的参考。另外,方明教授在《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一文中从解读“有效教学”基本理论以及实践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两个方面对有效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赵安的《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一文强调:增强学生探究兴趣;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活跃课堂气氛;经营有序课堂,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有效教学等。
从研究论文方面看,唐海波著的《浅析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年1期),张晓慧的《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3期),范茂斌《论文言文有效教学》(《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4期),姚引芳的《实在有效的文言文教学》(《语文新圃》2008年5期),田士军的《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策略谈》,(《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8期),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对文言文进行了探讨,在有效教学法方面《“双向”教学法让文言文教学有效起来》《有效文言文教学的特征分析》对文言文进行了思考。
从学位论文方面来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苏州大学,郁婷,2008)《文言文有效教学》(闫颖,天津师范大学, 2006),《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沈万凤,苏州大学 2009),《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张战备,2007,河北师范大学),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从有效教学基本理论入手,对有效教学涵义、思想起源和发展历程进行了论述,对文言文有效教学策 略有较深入的探索。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模式理论的收集、阅读和研究,为本课题的实施进一步寻找理论支持和依据,从而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
2、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情况,分析教师教学文言文现状,从而使研究更有针对性。
3、行动研究法: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及时调整研究策略,改进研究方法,创新探索文言文教学新方法新模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4、经验总结法:通过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研究,寻找出符合新课改理念与精神的有效的文言文微观教学模式。
5、案例研究法:选择有代表性的教学课例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同组织形式和学生差异“等角度,探求从个别到一般的导学”策略。
六、研究步骤
2014年3——4月:课题申请、论证
2014年4月——6月:完成对我校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教师和学生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的感受、教学难点、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完成对当前全国同类学校文言文教学的成功经验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借鉴
2014年6月——9月:完成对我县高中学生文言文基础的调查和分析; 2014年9月-----2009年10月:完成对新教材背景下高考文言文考试题型研究;
2014年11月-----2015年1月:初步探索实现文言文课堂教学高效率、高效益、高效应的一般方法;并逐步完善相关理论。
2015年3月——5月:结题。论文集、教案集、材料汇编等
七、成果形式
论文集、教案集、材料汇编等
八、课题分工
詹祖凰:申报课题,提供相应申报材料,组织监督课题研究过程,联络各方面信息,汇总各方面材料,协助组内成员工作;把握课题研究工作进程;承担组内分配的具体任务。
刘娟:负责组内课题研究日常工作;完成对我校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教师和学生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的感受、教学难点、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完成对当前全国同类学校文言文教学的成功经验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借鉴;总结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并在组内交流。
唐华生:完成对新教材背景下高考文言文考试题型研究;探索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并在组内交流推广。
刘红:完成对新教材背景下高考文言文考试题型研究。
谭贵平:初步探索实现文言文课堂教学高效率、高效益、高效应的一般方法;完成对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文段翻译教学研究,搜集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案例。
佘扬美:完成词类活用,文字通假知识点教学方法研究的研究。邱小兵:提取主要信息、分析与综合及文言句式掌握教学研究。谭其远、邱元泓、崔廷荣、刘道清:调查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搜集当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供充实课题材料。
九、文献占有情况
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姚利民《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外国中小学教育)王洪伟《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要点》(上海教育科研)
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焦翠霞《高中文言文教学状况的调研和对策思考课》(首都师范大学)保红《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中学语文教学)钱梦龙《我和语文导读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张中行《文言与白话》(北京:中华书局)中央教科所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集》
周勇,赵宪宇主编《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韩延明主编《新编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郑桂华著《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巫溪中学高2015级语文课题组
2014年6月8日
第五篇: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关键词:文言文 诵读 基础 情感熏陶 写作 做题技巧
摘要: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对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别列举了加强阅读,建立知识体系,情感熏陶,掌握技巧等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心得,以期跟上新改革步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代社会文明的蓬勃发展,正是来自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源,而传承这一文化的载体就是这一篇篇文言文,一首首诗歌。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它们所占的比重近百分之四十,但是文言文教学却是素质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兴趣,练就过应的基本功,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有以下一些心得:
一、强调诵读,培养学生阅读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书未必先疏通字词的障碍,字词的意义是从反复诵读乃至“倒背如流”中“悟”出。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传统的重要的方法。可前些年,我们总是先由教师疏通文意,扫清字词障碍,然后串讲,最后归纳中心与写作特点,课后才要求学生背诵或熟 读。近年来,我们逐渐认识到中学文言文教学不能丢掉传统:一是普遍重视学生诵读,强调整体阅读;二是文言文初学者最基本的实践是口诵;三是先读准字音和句 读,在初步理
解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熟读到背诵。在此基础上逐步解决疑难问题,最后归纳全文内容和特点也便水到渠成了。
因为诵读有助学生读准字、词的语音。只有读准语音,才能对语言产生语感。诵读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意。学习语言必须要正确理解语言的含义、内涵,否则就 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的真正内涵了。在文言教学中,要注意诵读的轻重音的不同,其意义也是不同的。如《鸿门宴》就有这么一句:“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而“此”字,如果读重音,那么它将会作为主语;若读轻音,那么它就会作为定语。显然两种读音,将会导致句义的差异。所以重视诵读在文言教学中是很必要的。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加强诵读是第一步。
二、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建立文言知识系统
新《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是常提常讲常归类的对象,必要时教师要对其进行集中整理,打成资料印发给学生。句式也 是文言文语法教学的一个难点,但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逐步认识、掌握诸如“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 后”、“固定句式”等常见文言句式,了解他们的一般构成、识别和使用方法。
对文言字、词、句式所涉及的基本语法现象和考点要反复强调,并对其概念化、条理化。如文言文中的文字教学,除基本的字形、字音外,我们还必须反复强调“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概念。如,通假字就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
表示另一个字,它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用字现象,我们无须向学生引经据典或想当然的过多分析它的形成或由来,但反复强调这个概念,让学理解、掌握常见通假字是必要的,这不单是高考题中可能或必然涉及的内容之一,也是后人解读文言文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
一。从初中 到高中,学生接触的文言文通假字特别多,“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通“现”,“失其所与,不知”中“知”通“智”,“约从离衡”中“衡”通“横”,“ 制其弊”中“弊”通“敝”,“陈利兵而谁何”中“何”通“呵”,“倔起阡陌之中”中“倔”通“崛”,“赢粮而景从”中“景”通“影”„„都是通假字。教师 可以适时地指导学生对其归类列表,用化零为整的方式使其系统化。当我们把这些文言基本的东西都掌握了,剩下的就是不断地练习,面对花样繁多的问题。
三、陶冶性情,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在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情感美犹如一朵梅花,留香千载,不绝如缕。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美,我们要鼓励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去走进作品,去同喜同悲、共乐共怒,更进一步,在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写作背景、写作缘起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更深入地感动于 情感之美,产生共鸣,产生向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羲之兰亭赋诗作序,“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李白傲视权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
甫关心百姓疾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陆游心系国家,“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苏轼豪放洒脱“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阅读其实是对话,是交流,是积累。它可以让学生在陶冶性情,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建立健全性格品质,真正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提高写作能力是面对高考的必由之路。文言文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留下的作品都是经过筛选的古文化精华。教学中,在疏通文意之后,让学生明确文章所表达的思想主张,所提倡的 主体精神以及这种思想、精神在长期历史延伸中所铸就成的民族性格特质。“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有屈原型的操守坚贞。正直不阿;“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舍生取义,与民同乐,有孟轲的民主思想精华„„像这样当一个单元或学期、学年后,引导学生列表归类,可在青春、信仰。前 途、理想、知识、成材、尊师、品德、文明等栏目内,分别摘录出所学文言文中的语句、格言、诗行、典故事例,这不仅积累了十分可贵的写作论据,而且在学习,品赏中,陶冶了性情,感悟出生活的真理。同时让文言文的文气在作文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发挥,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使我们的文字,灵动飞扬,精彩纷呈!
四、加强练习,掌握做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题虽然出题内容不定,人物各异,主旨差别。但我们细心归纳,还是能够找到做题的技巧的。无论是文言翻译,还是诗歌鉴赏,都有一定的出题套路和原则,而这项技能不是一朝一夕便可突
击练成的,它是一项语文基本功,必须经 过严格、规范的长期训练。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要注意选择、命制试题,力争课有所练,练有所得。练过之后要集体讲评,指导解题思路,点拨答题 技巧,规范答题方法,并让学生在反复读题看题中思所从来,加深理解和记忆,力争做到举一反三。只要平时加强文言文学习,经常阅读,经常练习,我们就能熟能生巧,融会贯通。如文言翻译就有许多方法。
1.对译。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多)音节词。例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够发现千里马。句中的“世”可译为“世上”。
2.替换。把古代词换成构词成分完全不同的现代词。例如上例中的“有”,可译为“发现”。至于有些意思含蓄深奥的句子,虽然把其中的古代词换成了现代 词,但仍不能表达清楚时,就只好意译了。例如: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句中的“为刎颈之交”,若直译为“成为割脖子的朋友”,那会使人感动莫名其妙,因此 必须意译为“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等才能表达清楚。
3.保留。对文言文中的古今通用词和一些专有名词(人物名、地名、国名、朝代、年号、官职以及某些典章制度等)可保留不译。例如前边例子中的古今通用的词“有”“然后”、人物名“伯乐”“千里马”就不必译了。
4.删略。对文言文中的某些语气词、连词和谦敬副词等,现代汉语中没有对等的词可以代替,删去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时,就可以删略。例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廉颇者,赵之良
将也”中的“者”“也”,等等。
5.补充。即被译出文言文中没有而现代汉语中又不能省略的成分。例如“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只有补出状语“才”、“能够”,句子的意思才完整。
6.调整。即对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序,一般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过来。例如:甚矣,汝之不惠!这个句子是主谓倒装的,目的是强调谓语,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为:你不聪明,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了!
文言文学习重在课本学习,又不能局限于课本,进行适当的拓展阅读与练习是十分必要的,任何语言的学习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可选取与课本相近的或相联系的文言文进行比较阅读。
总之,文言文学习信心兴趣是根本,诵读与背诵是核心,词语落实是基础,语法掌握是关键,文本赏鉴是升华,拓展延伸是必然。注意了这些环节,就一定能学好文言文。
参考文献:
付自萍: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J].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05,(32)吕世虎:《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年5月,朱绍禹: 编著《中学语文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潘保红: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