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思维能力拓展(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5:0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思维能力拓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思维能力拓展》。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思维能力拓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思维能力拓展

一、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作用

(一)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的学习与问题解决紧密相关,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思维的综合过程。而问题解决又与思维能力有关,不同的思维能力对问题解决的程度不同。所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学习数学的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维动机是良好的学习动机。当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能运用多种思想方法解决各种问题,有助于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并开拓了他们的思维空间,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兴趣。(三)提高学习品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思维能力包括基本的学习品质,如勤于思考,有解决问题的坚强意志等。在我们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改善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问题的思考方式,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思维品质。

二、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一)数形结合,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数学是高度抽象性的学科,学生理解起数学符号、数学概念必然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有必要借助具体的事物,让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概括的思维。如教学“9加几”,让学生掌握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算式。如果脱离了实物单纯的教学“凑十法”学生很难理解,我们可以借助直观的物体。如数饮料:箱子里装有9瓶,箱子外面放有4瓶。让学生想想共有几瓶?怎么数就能很快又能很清楚的知道?接着再借助小棒摆一摆。最后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说9+4可以怎么算,从中抽象、概括出一般的结论,使其经历方法的形成过程,真正理解“凑十法”,并能灵活的应用。

(二)加强问题的解说,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它也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在解决一个问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解题的思路及解题步骤,也可以让学生说说他人的解题思路,要求表达清楚、合理。

(三)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练习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为打破思维定势,练习的形式也必须丰富多样,具有层次性。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下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设计探究性练习,提升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要求在符合常规逻辑思维的条件下,又要打破常规;要求在问题解决中选择求变、求异的思维,进而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如在一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就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探究性练习:出示一个不规则的图形,让学生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发生碰撞,他们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等各种方式的探究,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创造性的探索出计算面积的方法,提升思维的独创性。

三、结语

总之,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在拓宽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一定的教学实际情况来循序渐进的完成。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应用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用题。附答案)

列方程解应用题

1、四年级三班34个同学合影。定价是33元,给4张相片。另外再加印是每张2.3元。全班每人要一张,一共需付多少钱?平均每张相片多少钱?

2、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要行驶580千米,用了6小时。途中一部分公路是高速公路,另一部分是普通公路。已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小时行120千米,在普通公路上每小时行80千米。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多少千米?

3、小华家距学校2300米,每天步行上学,有一天他正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前进着,一抬头看见路边的钟表发现要迟到,他马上改用每分钟150米的速度跑步前进,途中共用20分钟,准时到达了学校。小明是在离学校多远的地方开始跑步的? 4、84千克黄豆可榨12千克油,照这样计算,如果要榨120千克油需要黄豆多少千克?

5、一根绳子分成三段,第一、二段长38.7米,第二、三段长 41.6米,第一、三段长39.7米.求三段绳子各长多少米?

6、三筐苹果共重110.5千克,如果从第一筐取出18.6千克,从第二筐取出23.5千克,从第三筐取出20.4千克,则三筐所剩的苹果重量相同,原来三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

7.小明和小华都是早上7:30从家里出发去上学,小明每分钟走120米,小华每分钟走80米,小明到达学校5分钟后发现忘了钢笔,就回家拿钢笔,7:55分和小华在路上相遇。从学校到家多远?

8、一个学生的家离学校有3千米。他每天早晨骑车上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行进,恰好准时到校。一天早晨,由于逆风,开始的1千米,他只能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骑行。剩下的路程他应以什么速度骑行,才能准时到校?

9、一场音乐会的票价有40元、60元两种。60元的有100个座位,40元的有250个座位。票房收入是15000元,观众可能有多少人?(已知两种票售出的都是整十数。)

10、一次,小明从山里运来了一筐山梨,他把小刚和小强找来,对他们说:“我把这筐梨先分给你们一些,剩下的便是我的。”于是,他把山梨的一半给了小刚,然后又给小刚加了1个。接着,他又把剩下的给了小强一半,也同样给小强加了1个,最后剩下5个山梨,他自己留下了。一共有多少个山梨?

11、甲、乙、丙三艘船共运货9400箱,甲船比乙船多运300箱,丙船比乙船少运200箱。求三艘船各运多少箱货?

12、三个小组共有180人,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比第三小组多20人,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2人,求第一小组的人数。

13、一笔奖金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二等奖金的2倍,每个二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三等奖奖金的2倍。如果评一、二、三等奖各两人,那么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308元;如果评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那么一等奖的奖金是多少元?

14、把1296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数,如果甲数加上2,乙数减去2,丙数乘以2,丁数除以2,则四个数相等。求这四个数各是多少?

15、某县举行长跑比赛,运动员跑到离起点3千米处要返回到起点。领先的运动员每分钟跑310米,最后的运动员每分钟跑290米。起跑后多少分钟这两个运动员相遇?相遇时离返回点有多少米?

1、定价款+加印款=共付款 共付款÷学生数=每张照片款 33+2.3×(34-4)= 共付款÷34=

2、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120×[580-80×6)÷(120-80)]=

3、跑步的速度×跑步的时间=跑步的路程 150×[(2300-80×20)÷(150-80)]=

4、每榨1千克豆油所需豆子×豆油的千克数=所需黄豆数(84÷12)×120=所需黄豆数

5、绳子的总长1人=第一小组的人数

(180+20)÷2-1=第一小组的人数

13、把奖金总数重新分配:(按三等奖分配)一个一等奖=4个三等奖 一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奖金总数÷三等奖的个数=三等奖的奖金 三等奖的奖金×2×2=一等奖的奖金

[(308÷2÷2)×(2×2×2+2×2+2)]÷(1×2×2+2×2+3)= 三等奖的奖金 三等奖的奖金×2×2=一等奖的奖金

即:1296÷(2+2+1+4)=丙数

甲数=2个丙数+2 =…… 同理可求……。

15、起、始点的距离-最后的运动员跑的路程=相遇点离返回点的距离。起、始点的距离3千米。

最后的运动员跑的路程=290×最后运动员所用时间。最后运动员所用时间(3000+3000)÷(310+290)即:3000-290×[(3000+3000)÷(310+290)]

=3000-290×10 =3000-2900 =100(米)

第三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应用题(拓展思维能力题附答案)

1、四年级三班34个同学合影。定价是3

34张相片。另外再加印是每张2.3元。全

2、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要行驶5806另一部分是普通公路。已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小时行120803、小华家距学校23001504、84千克黄豆可榨156、三筐苹果共重110.5三筐取出20.480

20分

120

38.7 41.639.7

18.623.7.小明和小华都是早上7:3058、一个学生的家离学校有

31剩下的路程他应以什么速度骑行

12080米7:55分和小华在路上相遇。从学

5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骑行。

9、一场音乐会的票价有40元、60元两种。60元的有100票房收入是1500010、111、甲、乙、丙三艘船共运货9400

140元的有250个座位。

5300200箱。

12、三个小组共有18020二小组少

13、一笔奖金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二等奖金的2个二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三等奖奖金的2的奖金是308

14、把129622丁数除以15跑310

290

23千米处要返回到起点。领先的运动员每分钟参考解法

1、定价款+加印款=共付款

共付款÷学生数=每张照片款 33+2.334-4=

共付款÷34=

2、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120×[580-80×6120-80]=

3、跑步的速度×跑步的时间=跑步的路程 150×[2300-80×20150-80]=

4、每榨1千克豆油所需豆子×豆油的千克数=所需黄豆数

5、绳子的总长1人=第一小组的人数 的人数

180+20

9000元。15000-9040元的卖出5+5+2+

2=梨

9400-300+200

2-1=第一小组13 一个一等奖=4个三等奖

一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奖金总数÷三等奖的个数=三等奖的奖金 三等奖的奖金×2×2=一等奖的奖金 [308÷2÷22×2×2+2×2+2]1×2×2+2×2+3= 三等奖的奖金 三等奖的奖金×2×2=一等奖的奖金

14、甲数=2个丙数+2。乙数=2个丙数-2。丁数=2个丙数×2。12962个丙数+2+2个丙数-2+一个丙数+2个丙数×2 =丙数 12962+2+1+4=丙数

甲数=2个丙数+2 =„„

同理可求„„。

15、起、始点的距离-最后的运动员跑的路程=相遇点离返回点的距离。

起、始点的距离3千米。

最后的运动员跑的路程=290×最后运动员所用时间。

3000+3000310+290 3000-290×[ 3000+3000310+290] =3000-290×10 =3000-2900 =100

第四篇: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郭秀丽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也是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基础,因此,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一、渗透美德——培养思维的审美力

明是非、知美丑、懂得失,是一个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基础,教育始终应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铺路搭桥。利用正面榜样,提供楷模力量;借鉴反面教训,增强忧患意识;展示学科内容的作用,以需激趣;发掘学科内容的美育因素,陶冶情操;揭示学科内容中蕴涵的哲学素材,提高感知世界、认识自我的本领;等等。使学生逐渐形成思维的人格审美力、行为审美力、鉴赏审美力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中,课前布置学生回家查找勾股定理相关资料:在网上可以搜索“勾股定理”有约322000条相关内容;“勾股定理证明方法”有约72500条相关内容;“有资料表明,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有500余种,仅我国清末数学家华蘅芳就提供了二十多种精彩的证法。”“这是任何定理无法比拟的。”;至今可查的有关勾股定理的最早记载,是大约公元前1世纪前后成书的我国古代的一部著名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比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西方,勾股定理通常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要早了五百多年等等。学生会深刻感悟数学图形的美感,同时也了解到到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领域的突出贡献,更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其实,就学习本身而言,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将或者陷入死读书、“形而上学”的泥坑,导致负担越读越重而成效甚微,终被书所困而难以自拔;或者因未能解决好为谁而读、为何而读等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导致内动力机制“瘫痪”而使读书——这种需要全身心投入和毅力的长期支撑的艰苦劳动流于形式,造成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浪费。因此,提高思维的审美力,是有效发展其它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首要任务。

二、适时建模——培养思维的迁移力

迁移力,是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标志,这种能力有赖于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建模来培养。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学活动与社会活动之间的迁移;第二,不同学科之间、不同内容之间思想和方法的迁移。通过精确(如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的转换)和模糊(如解题中“桥”的运用)的建模,使学生不断获得沟通不同对象的方式、方法的感性认识,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形成和发展思维的迁移力。如方程的应用题的教学,就要培养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通过分析联想,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检验模型,最终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经济、金融贸易等方面,使学生真正懂得数学的价值,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得到较好的数学基本素质的训练,为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又如:a为什么实数时,方程2x2+3x+5-2a=0在 上有实数解?

思路分析:受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方以类聚,物以群分”(1)的启发,可迁移为数学解题中的“变量集中、变量分离”策略(通过联想、类比获得的模糊的建模)。于是,把原方程化为2x2+3x+5=2a

由于函数与方程都以“等式”的形式表现,这种结构的相通给它们提供了沟通的契机。因此,有:

思路一(建立函数模型,化为函数问题):

视2a为关于x的函数,问题转化为求函数2a=2x2+3x+5在上的值域。

“数”与“形”是我们进入数学殿堂的两条主要通道,函数与方程是使两者得以沟通的重要纽带。所以,又有:

思路二(建立函数模型,以进入形的状态):

设函数y=2x2+3x+5();常函数y=2a

通过考察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使问题获解。

变题训练(进一步迁移):你能以原题为模型,构造不同于原题内容的问题(三角、几何、应用问题等),并作出解答吗?

这种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模拟发现——培养思维的探究力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使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创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建构知识的发现、形成情景,暴露教师的学习、研究、认知过程,尽可能减少知识和能力形成的或然性,增加必然性;给学生创造可望、可及、有利于能动构建的良好环境,使学生的思维能自然延伸,这不但是思维发展的规律所要求,也是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的需要;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发现和创新欲望,这种欲望将驱动探究行为,使思维的探究力得到训练,为今后的发现和创新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如进行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时,可先由学生分组分别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另组学生画两条直角边分别为6和8。再量出斜边的长,把三边分别平方,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猜想出勾股定理。(操作—观察—猜想)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点拨思想——培养思维的概括力

学科的基本思想是学科知识的灵魂,是处理问题的基本观点,是对学科内容的理性认识。其集中表现为思维的抽象概括力。如数学思想(转化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思想等),在未被感知时是空洞的,因此也是很难感知的,但一旦领悟后就具有指导解题的强大威力,而且能长期作用于人的思维,并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作用。数学思想的教学可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点拨,通过解题的反思,进行抽象和概括;第二、示范,通过思想的指导寻找解题途径,尤其在解题思路受阻时。以便使学生逐渐感受到“思想”的存在、获得和如何运用,并在领悟思想的过程中提高思维的概括力。

五、鼓励猜想——培养思维的直觉力

直觉力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猜想意识的不断作用。当然,猜想要建立在一定学识的基础上,以免胡猜乱想;要以严格的论证作后盾,以形成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合理的猜想,就是建立科学的目标,它不但可使解题的通道得以优化,同时也使思维的直觉力得到很好的训练。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所以,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新概念、命题、定理的学习,要力争让学生通过自主的能动的感知新知识的发生发展全过程,让学生逐步获得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实践与协作的能力,并形成创新的意识和展开开创新思维的认知活动。关于概念、命题、定理课教学模式,我作了如下“程序”设计: 第一步,创设情境,学生质疑—猜想; 第二步,各种思维形式参与的学生探索;第三步,教师点拨引导; 第四步,学生独立与协作结合; 第五步,学生语言与思维结合形成新的概念、命题、定理。第六步,师生共同评价补充优化。通过以上程序的操作,在锻炼了直觉力的同时,往往会带来解题思路的“柳暗花明”。使教师由“专制型”向“民主型”转化,学生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探索型”转化,使课堂教学由“封闭专一型”向“开放多元型”转化,这些转化,必将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形成。学生通过细心观察也培养了思维的直觉力。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恰当适时的评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进行调整,它将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大大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热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不同于课本或教师准备的标准答案的想法和解法,教师

在课堂教学过程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大加赞赏,而绝不应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种褒扬可以大大激发该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激励其他同学敢于大胆的想,大胆地做,这是创新的萌芽,要加以呵护。

六、引而不发——培养思维的探索性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使他们‘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去学习’”。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把丰富的探索过程和充分的探索时间还给学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让学生亲身体验认知过程的酸、甜、苦、辣,以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不仅为理性认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有利于自信心的建立和思维独立性的形成,进而诱发思维的探索性。引而不发,是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习惯的良好途径,是发展优良思维品质的必要手段。如在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时,我就放手让学生尝试公式(n-2)×180°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可以先引导学生如何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得到四边形的内角和360°。然后思考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类比得到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把一个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有多种方法。让学生大胆去想,去做。可激活学生的探索热情,使其在探索中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体验了同化、具体化、特殊化等策略的内涵,和“联想”这种思维形式的作用。既给学生留下探索余地,又让学生懂得探索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进入探索的角色,这需要对“引”的度有科学的把握。

七、提供挫折——培养思维的坚韧性

思维的坚韧性,是在经受挫折中不断地克服困难而逐渐形成并得以体现的,没有挫折的洗礼就不会有坚韧不拔的思维意志品质,而缺少这种意志品质的人是很难走向成功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适度的挫折锻炼机会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教师的一种职业责任。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当指导,而不是热情解答!否则,在降低学生思维难度的同时,也滋长了学生的隋性,这种状况长期持续的结果,势必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和意志的脆弱。我们认为,适时、适度地推广“不思不答、不查不答、不议不答”并辅以适当的监控,对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习能力是很有补益的。

八、设陷后拔——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认知心理学和课堂教学实践都表明,对容易受负迁移影响的概念和容易造成肤浅认识的理论,与其一一交待、正面引导,常常不如反面出击效果更好(也即“正难则反”)。设计陷井,让学生不自觉地掉入,然后,使其在“痛苦挣脱”中反思,在反思中促成思维的深刻性的发展。例如在分式方程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增根的问题,我给学生设计这样有个题目:

m 为何值时,分式方程有实数根。学生大部分都按照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方法:去分母,然后解出,然后错误的认为m应该是任何实数。却没有考虑这个分式方程当m=5或m=-3会有增根。

但是,设陷要“生疑于不疑处”,且要难易适度,方能以疑启思。

九、多向诱导——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能否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考察和分析问题,或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理解和研究问题,特别对教材的重、难点的教学,诱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探讨、多方式表述,形成广阔的思维空间,提供灵活的思路选择余地,既可很好地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又有利于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经验相连接,这也是“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了“设计花坛问题”:有一块长4cm,宽3cm的矩形花园,现要在园地开辟一个花坛,使花坛的面积是园地面积的一半。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没有固定的答案,题目的参与性很强,适应不同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的人。当时班级的38人设计出十多种方案,使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对形成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大

有帮助。更有意义的是可以为学生思维的发散提供范式。

十、倡导质疑——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不盲从,不迷信,有主见,不固执,是一个人良好的自信心的体现。这种独立人格的形成与思维的批判性的成熟是同步的。正确的质疑是思维的批判性的外在表现。应鼓励学生多生疑、有疑必质,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那怕是错误的,甚至在教师看来是可笑的想法,对认知活动过程中的学生来说,也是非常自然和宝贵的!它体现了认知过程的本来面目,是认知活动中矛盾冲突的结果,是思维向深层次发展的“桥梁”。因此,质疑应作为教学的重要活动形式。使学生在质疑中完善认知结构;在质疑中“学问”,并逐步形成学习能力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质疑中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纠错意识,提高纠错能力;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既谦虚谨慎、又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不同的教学策略在发展思维中的作用也是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的;在以课堂教学为框架的学校组织形式下,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尤显重要,它是使学生的思维获得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首要环节。

第五篇:语文教学应注重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应注重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来源:本站 | 作者:梅冬青 | 日期:2009年6月30日 | 浏览262 次]

关键词:语文教学 拓展 学生思维能力

内容提要:如何把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拓展思维能力的乐园?我从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尝试:

1、抓住心理,激发兴趣,调动思维;

2、打破常规,师生互动,启发思维;

3、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4、设计问题,拓宽空间,培养思维;

5、巧设活动,变换方式,促进思维。课堂教学只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兴趣地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去,能用自身体验去感悟,每位学生才能学有所获。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孕育了美,生成了美,它是心灵自由翱翔的天空,是思想尽情展示的舞台,是才智得以纵横驰骋的原野,是个性异彩纷呈的天地„„,语文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怎样带领学生们在语文天地中尽情地遨游,让语文教学的内容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抓住心理,激发兴趣,调动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乐此不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

1、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

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相互爱护、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老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友爱、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全方位调动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反之,师生关系就会造成不和谐局面,激化大多数学生与少数成绩好的学生之间的矛盾,就不能达到教学上“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化的学习需求”的目标,不能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更无法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老师是引导者,能给学生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摸头动作,一句赞扬的话语,学生们都会产生相应的反应,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2、注重导入,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

导语设计得巧妙,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建立知识联系;可以触动学生心弦;可以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潮、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导语设计得巧妙,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如在讲《论语八则》时可设计这样的导语:“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道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组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有如牛顿、哥白尼„„那么在十位思想家中谁排在第一位?”(让学生讨论一会),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这样一点明,学生们学习《论语八则》的兴趣就会高多了。

3、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从感受中引发探究。

对于文章的妙处,可以让学生将文字变成画面,而且力求把每位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如教《老山界》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想象当年的红军战士在半山腰仅一尺多宽的山路上睡觉的情景,我就发动几名学生,让他们轮流躺在铺满碎瓦片的课桌上,结果是这几位同学不敢翻身(因为一翻身就会坠入悬崖),被碎瓦片硌得直咧嘴,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当然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又何止这些呢?我们必须承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单一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的欲望,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

二、打破常规,师生互动,启发思维。

传统的教学,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完全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更不会主动地学习。由于过于注重传授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把传授知识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导致课程应有的教育功能不能完整充分地发挥,最终是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

生活在改革开放年代中的中学生,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陶行知老先生曾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们能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建立师生互动型课堂,即师生双方、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言的协调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如在讲《皇帝的新装》中“皇帝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孩子揭穿骗局”一部分时,我组织学生分别扮演皇帝、侍臣、小男孩、百姓等,学生兴趣高极了,他们的表演是出色的,对人物形象的揣摩、分析也是准确的。这不但让学生展示了才华,还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轻松地领会了课文的深意,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那么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去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就可让学生们去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的指示,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四、设计提问、拓宽空间,培养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设计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方法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假如依照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去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和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又如学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再如学习了《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中竺可桢持之以恒的精神后,可让学生们去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五、巧设活动,变换方式,促进思维。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也不例外,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样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将这一核心贯彻落实到位。

在教学《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时,我就尝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学生把它编成课文剧上演。学生要演好这一课本剧,就在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熟悉故事情节,把握好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而要做好这些,就必须弄清每个字、词、句的意思。由于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学生自然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自觉利用工具书,查找资料完成了本文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精彩的表演中我感受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在教学《山市》一文时,我要求学生画出山市变化图,感受山市的奇特美,并用影仪将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因为学生的图画能表现出他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展示出他的表现力,能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学生们都能兴味盎然地去研读课文,积极地创作作品。

初中生活泼好动,富于幻想,但精力专注上有一定的限度,所以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某一种模式,而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求语文知识的欲望。如开展诗歌朗诵、演讲、故事会、口头作文、排演话剧等多样形式的竞赛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为语文活动是一种群体间的经验交流及相互配合的活动,主要靠学生自主安排和决定,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启发,产生了更强的探索欲望,使他们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总之,“语文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主动实践的机会,使他们用自己的大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郭沫若语),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会科学知识不如培养科学素质。培养他们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方法、能力将变得更为重要,这样才能使每位学生充分享受到做学习主人的权利和欢乐。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思维能力拓展(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思维能力拓展(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目前,我市正在实施课程改革。新课程、新理念、新思维时时刻刻冲击着我们这些教育者的头脑,冲击着我们的教学课堂, 这为小学......

    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案例研究★

    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案例研究 摘要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亦称为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即通过思维不仅要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产......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反思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反思 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前人创新的产物,数学知识源于创新,又能促使人们进行新的创新,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

    怎样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怎样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申道富 数学课堂就是教学加活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把课堂......

    如何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年级组王金芸 在小学数学的简便运算中,要精心设计习题,把常见的简便运算梳理成口算、凑、分、估、合、转、变、略、消等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

    浅谈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浅谈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巧家县新华小学 肖秀元 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是小......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恰如其分地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思考(精选5篇)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思考 摘 要:本文笔者从课堂案例出发,从学生的思维能力意识、培养策略与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分析小学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所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