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光明小学 李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有效设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时间:2019-05-13 00:12: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市顺义区光明小学 李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有效设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市顺义区光明小学 李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有效设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第一篇:北京市顺义区光明小学 李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有效设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设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顺义区光明小学 李 莉

【摘 要】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也是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创新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抓住时机追问,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利用生成巧设问,助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围绕目标妙设问,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设问;思维能力

“燧石只有在撞击时才能迸放出灿烂的火花;人脑只有在遇到问题时才能产生求知欲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也是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创新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有效设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抓住时机追问,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追问”,是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一问之后的再次提问,穷追不舍。设计一些追问,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能引发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更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次参加北京市基教研中心数学组的主题校本教研活动,有幸听了北京一师附小高向辉老师的一节《长方体的认识》,高老师课堂上的合理追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点、线、面是立体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高老师要求学生拿着自己的长方体研究一下有什么特点,并和同学说一说。在自主学习讨论后进行的全班交流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谁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长方体有六个面

师: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吗?其他同学可要认真观察有没有问题哦!生到讲台前指。师:对吗?(对)为了便于我们记忆,谁能按方位给这六个面起个名字? 生: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 师:以哪一面为前? 生:对着我们的面。

师:长方体还有什么特点? 生:12个边

师:你说的是哪?还是指一指吧。(生台前指)哦!他所说的在长方体中叫棱,那长方体有多少条棱?(12条)这些棱是怎么形成的呢?

生:两个面碰在一起就形成一条棱。

师:大家看一看是不是?(学生低头看自己的长方体)说的很正确。还有什么特点? 生:长方体还有尖。

师:这是长方体的顶点。它有几个顶点呢?谁来指一指?(生上台边指边数)谁来评价一下她指的怎么样? 生:准确、有序。

师:评价非常好,我们就应该这样做什么事都有序。

师:谁能把刚才我们得出的长方体特征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听?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相机板书所研究的长方体内容及特征。课堂上应采用什么样的追问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由追问的内容决定的,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不同的追问方式。这一环节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有深度的提问,都是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追问,可就在这简单中,我们看到了高老师利用合理追问把问题适当的向外延伸,由点到面,步步深入,拓宽问题的面,将学生引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学生在借助实物初步了解长方体特征的同时,形象思维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利用生成巧设问,助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课堂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化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师生双边活动,问题的设计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关心的热点,并要反复推敲、精心设计,做到“因材施问”,使课堂提问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引起学生思维共鸣。

还是高向辉老师的这节课,在学生依据立体实物对长方体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她又安排了动手操作环节。分组完成,每组都有学具,有的是塑料小棒和连接插头,有的是大小不同的塑料长、正方形。

要求:思考并讨论后小组合作(1)你们计划选择的材料数量?(2)材料的大小长短有什么考虑?(3)所选材料拼插时摆放在什么位置? 学生按老师要求进行合作,到时间后因学生个体差异、组际间差异有的组完成了,有的组没有完成,此时,高老师拿着两个半成品走到了讲台前。

师:(举着一个用面拼接的半成品,缺少前面和上面)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个半成品,需要补充哪些材料就成为一个长方体了?

生:再加一个前面和一个上面。师:什么样的前面? 生:和后面一样的面。

师:你来选一个。生走到老师处审视后拿出一个。你怎么就知道它和后面一样? 生:和后面比一下。师:怎么比?你来试试。(生上台演示重合比较)他的比较方法怎么样? 生:好。可以。能证明完全一样 „„

教师又选择了一个拼插的半成品框架(缺少一条棱),以同样的方法带学生进行了分析。

师:刚才我们看了两组的半成品,也有的组做成功了,哪个组愿意介绍一下你们成功的经验? 生:我们先来规划一下需用哪些材料,各需用多少,然后分工进行,最后把大家的拼装在一起。师:没成功的组,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做事之前要先规划。

师:相信你们今后做事一定会成功的。

此环节中,高老师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展示学生成功作品,再说一说面、棱、顶点数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正确面对学生间的差异,充分利用半成品,让每一个学生的头脑中再一次经历长方体拼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发现、印证等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效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围绕目标妙设问,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话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妙问”。

一位教师讲三角形内角和,在认识完内角、内角和后几个孩子们很快就抢答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2 是180度”。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是从书上看到的;我上奥数班学的;家长告诉我的;同学说的„„

当我听到这时心里很是紧张,真替这位老师捏了一把汗,孩子们这么熟练的就说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说不定他们已经知道三角形内角和180度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了,老师还讲什么呢?这节课还要怎么继续呢?正在我替这位老师犯愁时,没想到这位老师很机智的将下面的问题。

师:那现在出问题了,你们都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了,那我还讲什么呢? 生:(沉思了一会)您可以讲一讲它为什么是180度。是谁发现的?

师:既然你们都是听说的,没动手实验过,现在这节课就给你们时间动手求证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不是180度?

课进行到这时,我紧张的心一下子就放松了,这位老师真是高明,在我们都认为这节课无法进行的时候,老师一下子将问题抛给学生,学生顺势也就说出了自己的需要,老师能够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巧妙设问,因学定教,学生既然想知道怎样求证三角形内角和是不是180度,那么老师就给足学生时间让他们想办法去求证。

这一节课的活跃局面,就在这一高效问题的统领下展开了。学生经过与同伴合作探究,用测量、撕拼、分割长正方形、画下来、折等不同的方法进行了验证。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三角形内角和180度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有条理的思考,还向学生渗透了数学中两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推理,学生的转化思想、合情推理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从这节课来看,新课标中提出的“四基、四能”也得到了有效的体现与落实,这是我们每位数学老师应该努力追求的课堂设问能力。

提问既是教师智慧的展示,又是课堂教学的一门艺术。激活学生思维的课堂提问有着较大的优越性,它渗透着素质教育的若干因素。善教者,必善问。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能触及学生思维敏锐点的课堂提问,寻找知识与学生思维之间的“焊接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目前,我市正在实施课程改革。新课程、新理念、新思维时时刻刻冲击着我们这些教育者的头脑,冲击着我们的教学课堂,这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许多的思考。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都将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话,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

我个人认为,在教学的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

数学课堂就是教学加活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恰如其分地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创新,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目标。活动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二、让“生活”走进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

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买玩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36元钱买一件价值8元的玩具,看看还剩多少元?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10元减8元,再加上没用的26元得28元;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36减6再减2得28元;还有的小组认为6减8不够减就用16减8得8,再加20得28元„„ 经过讨论,学生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在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即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又把数学课上获得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让学生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这样的数学活动,就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五、组织探究创新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就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培养新世纪新型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的重任。在教学的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抓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设计中突出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大纲中的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

作形式,更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

(四)、在教学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多角度思考,获得多种解题途径,可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某水泥厂去年生产水泥32400吨,今年前五个月的产量就等于去年的产量,照这样计算,这个水泥厂今年将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解法一:预计今年的水泥产量为:32400÷5×12=77760,今年可比去年增产:(77760-32400)÷32400=140%。

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老师你都长到黑板那儿了,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高,谁比较矮,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得到发挥;把活动的空间留给学生,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是数学课组织活动的有效策略。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改变了一种静态的教学,给了数学课堂一种蓬勃的生机。学生是活泼的个体,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思考的空间,创新的余地,让学生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有效的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

总之,数学教学就是开发、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学生以思维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锻炼,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是我们数学教师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三篇:浅谈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浅谈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都将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才能使教学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话,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

我认为,在教学的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

数学课堂就是教学加活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恰如其分地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创新,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目标。活动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二、让“生活”走进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自己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三、组织游戏趣味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数学课上,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例如:排队是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通过排排坐游戏活动,可以使学生自主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学习《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可以通过创设模拟的商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买卖活动,在充满趣味性的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兑换。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有着更显的自主性。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

四、组织知识拓宽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堂,在 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李老师创设买玩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36元钱买一件价值8元的玩具,看看还剩多少元?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10元减8元,再加上没用的26元得28元;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36减6再减2得28元;还有的小组认为6减8不够减就用16减8得8,再加20得28元„„ 经过讨论,学生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在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即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

(四)、在教学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多角度思考,获得多种解题途径,可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某水泥厂去年生产水泥32400吨,今年前五个月的产量就等于去年的产量,照这样计算,这个水泥厂今年将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 解法一:预计今年的水泥产量为:32400÷5×12=77760,今年可比去年增产:(77760-32400)÷32400=140%。

解法二:设去年每月的水泥产量为“1”,则去年的水泥总产量为“12”,今年前5个月的水泥产量即达12,今年的水泥产量应为:×12,因此今年的水泥产量将比去年增加:(×12-12)÷12=140%。或×12÷12-1=140%。

通过一题多解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增加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通过总结,可揭示一些有规律的东西,达到增长学生智能的目的。

总之,数学教学就是开发、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学生以思维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锻炼,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是我们数学教师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四篇: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

摘要:信息技术的介入,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一次革命。信息技术很容易满足数学教学中的种种需要,它不仅能播放音像、动画,而且更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突破教材重难点,从而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有效利用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可以说,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有效辅助数学教学、促进数学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训练解题能力的场所,而是给学生一个发展自己奇思妙想的空间,使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玩数学。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想法和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内容抽象,概念严谨却又枯燥,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些。例如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课件演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直观地从三角形的高与底与平行四边形高与底的联系,直观地表现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加深了计算方法的记忆。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后,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增,在课堂上注意力明显提高,对教学信息的反馈比较积极,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不再把学习当负担,比以前更喜欢学习数学了,使数学成为了他们最喜欢的学科之一。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科书是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源,靠它促进学生的学习是不够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人民币的认识》的教学中,可以利用课件欣赏中国吉钱币和外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条形统计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意义以及统计的必要性,可以搜集本地区的一些相关信息,如近年来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近年来本地区的降水量的变化,近年来本地区的绿化面积的增长数据等等。当他们查询到有用的信息时,就把它们保存到一个临时的文件中,当收集到的信息能够满足需要时,小组成员开始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重组并记录下来,然后以此为依据制统计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始终都是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还培养了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

让学生更能意识到数学与相关的社会情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这些联系,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例如《平移和旋转》的教学中,利用媒体在屏幕上展现“激流勇退”、“浪波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滑翔索道”等游乐项目,学生通过参观他们最熟悉和喜爱的游乐园,在观察中发现游乐园里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四、利用信息技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例如在计算题的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五、利用信息技术诱导数学实践操作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着教与学的转变,诱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践操作联系起来,丰富着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了学习空间,提高了多种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画角对于小学生而言,抽象得不知如何着手。教学前的“备学生”环节,发现好多学生都是从三角板的角来认识角又利用三角板的角来画角,认识不同方向的角和画角就有局限性,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后,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不示范画角了,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先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出示“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再闪烁两下,出示“边”,这样主要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清楚明了地抽象出角的图形,这样再让学生自己画一个角,效果就好多了。

六、利用信息技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中,学生要接触到一些初步的几何知识如角、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行、平行线等都是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我们可借助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多元联系”的、呈现方式,使这些隐性的数学显形化。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利用生活中的实物桌子、剪刀等抽象出几何图形“角”。在设计课件时,先呈现实物桌子、剪刀的图片,接着在有角的地方呈现角,最后隐藏“桌子”、“剪刀”的颜色和装饰物,只剩下几个角,使学生感觉到角就存在于具体实物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种多元的数学情境,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学生可以从直观的角度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对数学对象的操作,加深对数学对象的认识,从中体会到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

七、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平台,在教学《时、分、秒》时,把相关的学习资料做成了一个网络型的教学软件,把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学习看钟表、趣味练习以及一些

课外的内容精心设计,合理编排,使之成为一个虚拟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地确定学习进程。如果有些同学学完了新的内容,还可以选择相应难度的试题进行智能测试。提前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还可以浏览一些课外的知识。比如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了解钟表的发展历史等。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学生是真正的主人,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真正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八、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和交流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准确、方便,呈现方式多样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准确的呈现学习效果。学生可采用投影仪将自已小组探讨的结果呈现给教师和其他同学来交流数学思考。如《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让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怎样用小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学具比较出两张形状不同的卡纸的面积的大小。通过不同小组选用的不同学具作标准的展示,学生认识到选正方形作标准要好些。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综合应用》教学中,课前分小组测量学校沙坑、教室、垃圾车的长、宽、高,用数码相机拍摄下场面,并记录好结果。并把以上素材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展示。通过用信息技术呈现和交流学习成果,可以使学生显得很兴奋,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那学生的积极性当然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以独特的优势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和良好的学习工具,只要我们努力去将课堂与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谷志宁·《浅谈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苑荟萃》

3、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

第五篇:如何有效利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如何有效利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摘要:鉴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以及表达方式的不尽相同,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也是在所难免。加之课堂教学是动态的过程,学生所犯的错误基本无法预见,这就要求每一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W中,正视该类教学现象,合理利用学生的犯错资源,耐心查找他们的错误根源,及时筛选、归类错误,分析解决错误,让这些“错误资源”成为数学课堂中的“可利用资源”和“有效资源”,以帮助每一位学生在犯错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错误资源;合理利用

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数学课堂上更是如此。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资源能否得以有效地利用,变废为宝,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运用巧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及时纠正学习,从而使课堂教学有序而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显著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本文即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数学实际教学经验,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行探讨、阐述及分析,并提出几点看法及建议,以期对广大教育同胞有所助益。

一、及时发现错误,帮助学生找到错因

课堂是师生知识互动、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站台,在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不同的学生犯不一样的错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对症下药,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剖析错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从错误中学会反思,得出正确的结果。

例如,在学习完“分数的意义”这一节新课时,我要求学生在一个习题中为四叶草涂上1/4的绿颜色。但在检查时我却发现一个学生涂了1/2,她的同桌也笑他傻傻分不清1/4和1/2。我看了一下,笑着问他:“你怎么知道我下面就是要让你们涂1/2啊?”这位学生不好意思地摇摇头说,“对不起,老师,我也听懂了您今天讲的内容,只是一涂起来就忘了要求了。”我便顺水推舟,让这位做错的学生说说“那如果要求涂3/4片叶子怎么办、怎样修改现在的图片才能涂成四叶草叶片的3/4。”这位学生便对照自己的纸,表示只要再涂一份就可以了,我当即对他的做法进行了表扬,并要求他以后要细心做题。其他学生也纷纷动手涂出了许多等于1/4的分数,课堂气氛也一下子缓和起来。这样,通过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通过巧妙、及时的解决和更正,既保护了犯错学生的自尊心,使他受到了教育,又让其他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事实上,在数学课堂上,面对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我们很多教师习惯的做法是批评指责,让学生赶紧纠正偏差,这样也在所难免。但像这样就学生的错误为题,顺着错误结果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判断对错,并在此过程中发现了原先的错误,将错就错,举一反三,既保护了犯错的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其他学生通过对比加深了理解,拓宽了自己的思路,实现了学生自主发现错误,更正错误的目的。

二、耐心辨析错误,引导学生理清思维

教师面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要结合学生和教学的实际,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清自己的思路,再从纠错中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例如,在三年级的数学作业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早餐店阿姨蒸一个包子需要1分钟,那同时蒸6个需要多少分钟?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蒸1个需要1分钟,所以同时蒸6个就需要6分钟。显然,他们这样的回答是不正确的。于是,我让持不同意见的几个学生来思考分析这一答案正确与否。突然,一位学生说,同时蒸在一个屉里,那不是一分钟就可以了吗?有了这位学生的发言,其他学生的思维也开始变得活跃了。有的说因为同时蒸,所以6个包子就是花了1分钟,有的说不管有多少包子,只要屉足够大,就是花1分钟时间……看着学生叽叽喳喳,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我知道,作为一道思考题,能让学生在知错改错、评错赏错的过程中理清思维,真正感受到思考和学习的快乐,已经足够了。当学生们的思路理清晰,学习激情高涨,其他新课的学习也就能自然而顺利地进行下去了。

三、适时预设错误,启发学生思辨质疑

有句古语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差错,并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不断增强学生思辨质疑的能力。

例如,进行习题讲解时,在讲到两数之差,求一个比一个数多几的数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向学生列出一道这样的数学题:现在小红同学有15支铅笔,小华同学有18支,向学生提问,小红比小华少几支?学生很快给出答案为3支铅笔。老师为了让学生对这样类型的题目加深理解,又向学生提问:数字15指的是什么?大部分学生都立刻喊道,15是铅笔的总数。这时教师对他们的答案没有进行点评,将错就错的继续提问:如果小红和小华两个人各拥有15本书和18本书,那么15和18指的又是什么?学生又回答了代表书的本数,这时,我就向学生解释,无论数字15还是18,它们只是一个抽象数字,不仅能指代书和铅笔,还可以指代别的千千万万的物体。

四、利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探究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不断提升他们的探究问题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能够显著提升自身的综合数学素养,从而能让他们在数学道路上越走越远。

例如,在讲解“圆的认识”这节课时,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教具圆规有点问题。于是就借机问他们:谁能想出一个又快又好的画圆的方法?一个小女孩很快举起自己的笔筒说:可以把笔筒扣在黑板上,围绕它画一个圆圈。我高兴地点点头,夸赞她的主意不错。其他学生也不甘示弱,纷纷拿出自己的茶杯、饮料瓶等向我示意,甚至还有一个不善言辞的小男孩指着角落里的洒水盆说它也可以利用。看到他们兴奋的表情和积极的态度,我备感欣慰。因为孩子们的创新和探究活动,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来说都是一个良好的现象。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站在数学价值的角度上重新审视错误资源,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展示、分析他们所犯的错误,精心预设错误,筛选错误,充分发挥错误的作用,因势利导,将“错误”变换为重要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探究创新,从而让学生在纠错、思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倪玲.试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利用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4(5):33.[2]程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2(9):182.作者简介:

莫燕君,贵州省铜仁市,贵州省铜仁市第十一小学。

下载北京市顺义区光明小学 李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有效设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市顺义区光明小学 李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有效设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案例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案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不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使其从小形成创新意识,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目的。数学教学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还要重视练习题的设计,学生通过操作教师有目的设计利于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思维能力拓展(精选五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思维能力拓展 一、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作用 (一)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的学习与问题解决紧密相关,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思维的综合过......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倘若能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比较法,就能使一些表似实异的概念或研究对象条分缕析,思维和认识必然清......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小学教学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重要阶段。随着社会对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