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高考物理热点:直线运动问题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2010年高考物理热点:直线运动问题
本章内容是高中物理的基础,也是高考中的必考问题,对运动规律的考查从不同的方面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要理解和掌握本章的重要概念、重要模型与重要题型的处理方法。考查的形式中涉及选择题和计算题。对基本概念的考查单独命题的几率不大,但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运动图像可能会单独命题。当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与其它知识也可以结合(如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等)的考查。
高考中与图像有关的考题的比例较大,我们需要掌握图像分析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图像有两种,不同的图像对应着不同的运动情景,分析运动图像时要注意从以下多个方面观察(轴、线、斜率、面积、交点),同时要掌握从运动图像中获取物体运动的信息、运用运动图像分析物体的、绘制运动图像的基本处理方法。对于解题来说,就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适用条件,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运用规律。在处理多阶段的复杂过程问题时,要注意过程中随着条件的变化,规律的适用性也随着变化,切忌不加判断,一套到底。在高考中经常出现与生产、生活实际、科技发展实际相联系的问题,要注意从中发现隐藏的条件,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忽略次要因素,抽象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其它物理模型。
解题范例:
例题1一辆轿车违章超车,以108 km/h的速度驶入左侧逆行车道时,猛然发现正前方80 m处一辆卡车正以72 km/h的速度迎面驶来,两车司机同时刹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都是10 2m/s.两司机的反应时间(即司机从发现险情到实施刹车所经历的时间)都是Δt,试问Δt为何值,才能保证两车不相撞。解析:
轿车和卡车的初速度分别为v1 = 108 km/h = 30 m/s,v2 = 72 km/h = 20 m/s① 刹车后两车做匀减速运动,由匀变速运动的规律,2可求得轿车从刹车到停止通过的距离 x1=v1/2a=45m ②
2卡车从刹车到停止通过的距离 x2=v2/2a=20m ③
在司机的反应时间内,两车做的是匀速运动,匀速运动的距离
x3 =(v1+v2)Δt = 50Δt ④
要保证两车不相撞,则应满足x1+x2+x3≤80 ⑤
将以上各式联立,代入数据,得 Δt≤0.3 s ⑥
点评: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分析运动过程,运用恰当规律、选择合适的公式是准确、快速解题的基础。
例题2如图所示,质量 m =1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水平恒力F= 10N作用下,从水平
/面上 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2s后再加一反向的水平恒力F=16N,问再经多少时间物块运动到B点,且A、B两点间的距离为14m,已知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2(g=10m/s)
解析:物块先作匀加速度直线运动,再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2s内,设加速度为a1,末速度为v1,位移s1,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1=(F-μmg)/m=8m/s①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由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得:v1=a1t=16m/s②
由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得:s1=a1t/2=16m③加反向力后,设物体作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2=(F+μmg-F)/m=8m/s④ 设减速到零的时间为t1,位移为s2,由vt=v0+at得t1=2s⑤ 根据s2=(v0+vt)t/2=16m⑥
设物体的反向加速的加速度为a3,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a3=(F-μmg-F)/m=4m/s⑦
设反向加速到B点过程的t2,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s3,则 s3=s1-14+s2=18m⑧ 由s212at,得t22s3a33s⑨ 2所以再经时间t=t1+t2=5s时A、B两点间的距离为14m⑩
点评:对于单物体多过程的运动,一定得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完整的运动过程分析。受力是决定物体运动的基础,没有正确的受力就分析不出准确的运动过程。
例题3 如图所示为某种弹射装置的示意图,光滑的水平导轨MN右端N处与水平传送带理想连接,传送带长度L=4.0m,皮带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皮带以恒定速率v=3.0m/s匀速传动。三个质量均为m=1.0kg的滑块A、B、C置于水平导轨上,开始时滑块B、C之间用细绳相连,其间有一压缩的轻弹簧,处于静止状态。滑块A以初速度v0=2.0m/s沿B、C连线方向向B运动,A与B碰撞后粘合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可认为A与B碰撞过程中滑块C的速度仍为零。因碰撞使连接B、C的细绳受扰动而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与A、B分离。滑块C脱离弹簧后以速度vC=2.0m/s滑上传送带,并从右端滑出落至地面上的P点。
2已知滑块C与传送带之问的动摩擦因数μ=0.20,重力加速度g取10m/s。求(1)滑块c从传送带右端滑出时的速度大小;(2)滑块B、C用细绳相连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p;
(3)若每次实验开始时弹簧的压缩情况相同,要使滑块C总能落至P点,则滑块A与滑块B碰撞前速度的最大值Vm是多少?
解析:
(1)滑块C滑上传送带后做匀加速运动,设滑块C从滑上传送带到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v所用的时间为t,加速度大小为a,在时间t内滑块C的位移为x。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 μmg=ma① v=vC+at②
x=vct+at/2③解得x=1.25m<L即滑块C在传送带上先加速,达到传送带的速度v后随传送带匀速运动,并从右端滑出,则滑块C从传道带右端滑出时的速度为v=3.0m/s④ 2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2)设A、B碰撞后的速度为v1,A、B与C分离时的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 mv0=2mv1 ⑤ 2 mv1=2mv2+mvC⑥ 由能量守恒定律
222EP+2mv1/2=2mv2/2+ mvc/2⑦ 解得EP=1.0J⑧
(3)在题设条件下,若滑块A在碰撞前速度有最大值,则碰撞后滑块C的速度有最大值,它减速运动到传送带右端时,速度应当恰好等于传递带的速度v。
/// 设A与B碰撞后的速度为v1,分离后A与B的速度为v2,滑块C的速度为vc,由能量守
′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 mvm=2mv1⑨
′′′2mv1=mvC+2mv2⑩
/2/2/2由能量守恒规律 EP+2mv1/2=2mv2/2+ mvc/2⑾
/22由运动学公式 vc-v=2aL ⑿ 解得:vm=7.1m/s⒀
点评:此题考查物体在传送带的运动(动力学知识)、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规律。属于多物体多过程类型的习题。要求学生对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作用规律了如指掌并且恰当的应用。
例题4 图示为仓库中常用的皮带传输装置示意图,它由两台皮带传送机组成,一台水平传送,A、B 两端相距3m,另一台倾斜,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θ= 37°, C、D 两端相距4.45m , B、C 相距很近。水平部分AB 以5m/s的速率顺时针转动。将质量为10 kg 的一袋大米放在A 端,到达B 端后,速度大小不变地传到倾斜的CD 部分,米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试求:
(1)若CD 部分传送带不运转,求米袋沿传送带所能上升的最大距离。(2)若要米袋能被送到D 端,求CD 部分顺时针运转的速度应满足的条件及米袋从C 端到D 端
2所用时间的取值范围。(g=10m/s ,sin37°=0.6 , cos37°=0.8)
解:
⑪米袋在AB上加速时的加速度:
2a0=μmg/m=μg=5m/s①
米袋的速度达到v0=5m/s/时运动的距离:
2s0=v0/2a0=2.5m<3m②
因此米袋在达到B点之前就与传送带具有了相同的速度:
设米袋在CD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上升的最大距离为smax,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a=(mgsinθ+μmgcosθ)/m=10m/s③ 由运动学公式:
2smax=v0/(2a)=1.25m④
⑫设CD部分运转速度为v1(v1<5m/s)时米袋恰能到达D点(即米袋到达D点时速度恰好为零),则米袋速度减为v1之前的加速度大小为:
2a1=(mgsinθ+μmgcosθ)/m=10m/s⑤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米袋速度达到v1至减为零前的加速度大小为: a2=(mgsinθ-μmgcosθ)/m=2m/s⑥ 由运动学公式:
222(v0-v1)/(2a1)+v1/(2a2)=4.45⑦解得v1=4m/s,即要把米袋送到D点,CD部分的速度VCD≥v1=4m/s⑧ 米袋恰能运到D点所用时间最长为: tmax=(v0-v1)/a1+v1/a2=2.1s⑨ 若CD部分传送带的速度很大,使米袋沿CD上滑时所受摩擦力一直沿皮带向上,则所用时间最短,此种情况米袋加速度一直为a2。
2由SCD=v0tmin-a2tmin/2⑩
解得tmin=1.16s(用带根式的答案也可)⑾
所以,所求的时间t的范围为1.16s≤t≤2.1s⑿
例题5 如图所示为车站使用的水平传送带的模型,它的水平传送带的长度为L=8m,传送带的皮带轮的半径为R=0.2m,传送带的上部距地面的高度为h=0.45m,现有一个旅行包(视为质点),以v0=10m/s的初速度水平地滑上水平传送带,已知旅行包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μ=0.6,本题中g=10m/s,试讨论下列问题:
2(1)若传送带静止,旅行包滑到B端时,人若没有及时取下,旅行包从B端滑落,则包的落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为多少?
(2)设皮带轮顺时针匀速转动,并设水平传送带长度仍为8m,旅行包滑上传送带的初 速度恒为10m/s,当皮带的角速度ω值在什么范围内,旅行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始终为(1)中所求的水平距离?若皮带轮的角速度ω1=40rad/s,旅行包落地距B端的水平距离又是多少?
(3)设皮带轮以不同的角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画出旅行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s 随皮带轮的角速度ω变化的图象。解:
2(1)旅行包做匀减速运动,a=μg=6m/s旅行包到达B端的速度为
22vv02aLv02gL100962m/s①
包的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为
svtv2h20.4520.6(m)② g1011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2)旅行包在传送带上须做匀减速运动,皮带轮的临界角速度
v2210(rad/s)③
R0.2∴ω的范围是ω≤10rad/s.④
当ω1=40rad/s时,皮带速度为v1=ω1R=8m/s⑤
22当旅行包速度也为v1=8m/s事,在皮带上运动了s=(v0-v1)/2a=3m<8m,以后旅行包作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旅行包到达B端的速度也为v1=8m/s包的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为
s1v1tv1(3)见图 2h20.4582.4m⑤ g10
例题6为了使航天员能适应在失重环境下的工作和生活,国家航天局组织对航天员进行失重
4训练。故需要创造一种失重环境;航天员乘坐上民航客机后,训练客机总重5×10kg,先使
0客机以200m/s速度沿30倾角匀速爬升到7000米高空后飞机向上拉起,沿竖直方向以200m/s 的初速度向上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的加速度为g,当飞机到最高点后立即掉头向下,仍沿竖直方向以加速度为g加速运动,为了安全飞机离地2000米高之前必须拉起客机,之后又可一次次重复这个过程,对航天员进行失重训练。若飞机飞行时所受的空气阻力f=Kv(k=900N·s/m),每次飞机速度达到350m/s 后必须终止失重训练(否则飞机可能失速)。求:(1)飞机一次上下运动为航天员创造的完全失重的时间。(2)飞机下降离地4500米时飞机发动机的推力(整个运动空间重力加速度恒为10m/s)。
解: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1)上升时间:t上=v0/g=20s ①
2上升高度: h上=v0/(2g)=2000m ②
2判断当速度达到350m/s时,下落高度h下=v1/(2g)=6125m,此时离地高度为h+h上-h下=7000+2000—6125=2875>2000m③ t下=v1/g=35s④
所以一次上下创造的完全失重的时间为55s⑤
(2)当飞机在离地4500m>2875m,所以飞机仍在完全失重状态,飞机自由下落的高度
1/2h2=2000+7000-4500=4500m此时v2=2gh2=300m/s⑥
5推力F=f=kv2=2.7×10N⑦
点评:此题要求学生能从题意中分析出运动过程、提取有用的条件,运用运动学的相关规律解决。
针对性训练:
1、北京时间9月20日晚,在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决赛中,复出的中国飞人刘翔表现可谓惊艳全场。他以13秒15的成绩惜败美国名将特拉梅尔屈居亚军!特拉梅尔的夺冠成绩也是13秒15,因其有效部位率先冲过终点而笑到最后!在比赛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冲线时运动员可以视为质点 B、在比赛中,路程就是位移C、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8.37m/sD、在比赛中,运动员认为终点线向自己匀速运动
2.某人将小球以初速度vo竖直向下抛出,经过一段时间小球与地面碰撞,然后向上弹回。以抛出点为原点,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小球与地面碰撞时间极短,不计空气阻力和碰撞过程中动能损失,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小球从抛出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的是()
3.嫦娥奔月蕴含着炎黄儿女千年的飞天梦想,随着我国“嫦娥计划”的逐步进展,奔月梦想即将成为现实。某校物理兴趣小组收集了月球表面的许多资料,如 ①没有空气;②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l/6;③没有磁场„„ 并设想登上月球后,完成如下实验:在空中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释放氢气球和铅球,忽略地球和其它星球的影响,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球和铅球都处于漂浮状态 B.氢气球和铅球都将下落,且同时落地 C.氢气球将加速上升,铅球加速下落
D.氢气球和铅球都将下落,但铅球先落到地面 正确答案:B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解析:管它氢气球、铅球,重力加速度都相同,高度也相同。所以时间也相同。
4.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假设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不变,其v-t图象如图,则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之比为 A.1∶10 B.10∶1 C.9∶1 D.8∶1
5.如下图所示,玻璃杯底压着一张纸放在桌面上,纸的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将纸带以某一速度v从杯底匀速抽出,玻璃杯移动一段较小的位移x就停在桌面上。每次匀速抽纸时,保持杯子、纸和桌面的初始相对位置相同,则()
A.杯中盛砂子越少,杯子的位移x越大 B.杯中盛砂子越多,杯子的位移x越大
C.若纸以速度2v从杯底匀速抽出, 杯子的位移比x小 D.若纸以速度2v从杯底匀速抽出, 杯子的位移比x大
6.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出,利用DIS实验系统,在计算机屏幕上得到其速
2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求:(g=10m/s)(1)物块上滑和下滑的加速度大小a1、a2。(2)物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
(3)斜面的倾角θ及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7.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飞机的性能越来越好,起飞的跑道要求也是越来越短,有 的还可以垂直起降。为了研究在失重情况下的实验,飞行员将飞机开到高空后,让其自由 下落,模拟一种无“重力”(完全失重状态)的环境,以供研究人员进行科学实验。每次升 降过程可以获得持续30秒之久的“零重力”状态,以便研究人员进行不受重力影响的实验,而研究人员站在飞机的水平底板上所能承受的最大支持力为重力的2.5倍的超重状态。为 安全起见,实验时飞机不得低于800米。求飞机的飞行高度至少为多少米?
8.2008年12月,胶东半岛地区普降大雪,出现近年来少见的寒潮.为了安全行车,某司机在冰雪覆盖的平直公路上测试汽车的制动性能.当车速v=36 km/h时紧急刹车(可认为车轮不转动),车轮在公路上划出一道长L=50m的刹车痕迹,取g=10 m/s2.求:(1)车轮与冰雪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该车以28.8 km/h的速度在同样路面上行驶,突然发现正前方停着一辆故障车.为避免两车相撞,司机至少应在距故障车多远处采取同样的刹车措施.已知刹车反应时间为∆t=0.6s.9.如图所示,一位质量m=65kg参加“挑战极限运动”的业余选手,要越过一宽度为s=3m的水沟,跃上高为h=1.8m的平台,采用的方法是:人手握一根长L=3.25m的轻质弹性杆一端。从A点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助跑,至B点时,杆另一端抵在O点的阻挡物上,接着杆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生形变。同时人蹬地后被弹起,到达最高点时杆处于竖直,人的重心恰位于杆的顶端,此刻
2人放开杆水平飞出,最终趴落到平台上,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g取10m/s)
2(1)设人到达B点时速度vB=8m/s,人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2m/s,求助跑距离SAB。(2)设人跑动过程中重心离地高度H=1.0m,在(1)、(2)问的条件下,在B点人蹬地弹起瞬间,人至少再做多少功?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只有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忽略不计时才可以将物体当成质点。B在比赛中不能保证运动员做的是直线运动,所以B错。D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先得加速所以D错。
2. C 解析:开始向下做加速运动,所以图像应在时间轴的上方且斜向上。后来反弹速度向上且减速,所以图像应在时间轴的下方且斜向上。
3.B
解析:管它氢气球、铅球,重力加速度都相同,高度也相同。所以时间也相同。
4.B
2解析:由图像得:上升过程(mg+f)提供加速度为11m/s,下落过程(mg-f)提供加速度为29m/s。
5.C 解析略 6.解析:
22(1)由图得:a1=8m/s a2=2m/s
(2)从图中面积计算得出物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1m(3)上滑:mgsinθ+μmgcosθ=ma1
①
下滑:mgsinθ-μmgcosθ=ma2
② 由①②解得θ=30°;μ=
7.解析: 自由下落过程h1=5
121gt103024500m 22v1gt11030300m/s 最大可承受2.5倍重力的超重,N=2.5mg,设减速下降的加速度a2,Nmgma,aNmg2.5mgmg1.5g mm飞机减速到零所用时间: t2vtv0030020s a21.5g11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下落高度h2v2t30022203000m(或用h22=v1/2a2计算等均可)所以飞机的高度至少为H=h1+h2+800=4500+3000+800=8300m
8.解析:
(1)由动能定理,有
μmgL=mv20/2 ①
得 μ=v20/(2gL)=0.1 ②(2)v0=8 m/s x1=v0t=8×0.6 m=4.8 m ③ 由动能定理,得
μmgx22=mv0/2 ④
得 x22=v0/(2μg)=32 m ⑤ x= x1+x2=36.8 m ⑥
9.解析:
(1)由v222v2v2t02aS SABBvA82a2216m
(2)人飞出作平抛运动,在最高点最小速度为v时恰好落在平台上。
水平:Svt
竖直:Lh122gt vSg2(Lh)16102(3.251.8)5.57m/s
人蹬地瞬间做功为W Wmg(LH)12mv212mv2B390.8J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十大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
十大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
考生复习一定要抓住热点考点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查字典物理网整理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希望考生可以注意。
科学备考
抓基础是原则练套题是方法
梁明奋建议,高考复习第一轮做题,第二轮做专题,第三轮做真题真卷。模拟考试是为练速度、调整状态,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要想迅速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抓基础是原则,练套题是方法,理清解题思路,熟记典型题目的解题套路,例如把复杂的计算题分解为简单运动分析、受力分析等,养成画图分析的习惯,提高应试能力。
不同学校的学生基础不同,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高考二轮复习,不可东施效颦。对于学生基础薄弱的普通高中,不宜一味追求教学容量,一节课围绕高考热点解决一个主要问题即可。高考复习不应都是讲习题,如果一节课内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十几道题,往往吃力不讨好,其教学效果不会太好。学生基础薄弱的学校,到高考前把基础内容复习一遍,这是符合学生实际的正常现象。但也要尽早让学生做近年的高考真题,高考题目最经典,考前冲刺天天练。建议从4月份开始有计划地每周训练一份高考真题。以高考真题为载体讲解基础知识,积累考试经验,提高应试技巧。
解题技巧
联系题目找隐情
曾担任高考评卷组副组长的梁明奋耐心分析本地考生高考失分原因如下:一是学习水平方面的问题,表现出基础不够扎实,审题不够仔细;实验不够重视,分析不够透彻等。二是竞技状态方面的问题,表现出精力不够充沛,头脑不够清醒等。考场如何有效避免失分?一是解题要讲科学、讲方法。要重视过程的分析,重视对问题的推理和总结。仔细读题,把握已知条件,深入挖掘,找出隐含条件,综合梳理确认,理解题目的要求,理清答题思路。二是不回避旧题,不迷恋难题。若在备考时把教材作为重要的复习材料,平时心中有数,考试就会得心应手。
理性复习
不必迷信名校的模拟题
梁老师对物理复习“专题的分类”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除了按照学科研究领域划分为力学、电学、实验等专题外,还可按照考题的难度进行划分,如基础题专题、中等难度题等。从而掌握一些解题套路,提高应试能力。
梁老师语重心长指出,临近高考,各种资料满天飞,要学会主动复习,敢于舍弃,快速浏览,看图理思路即可,不必每道题都深究,不要总对照答案。做完题目就立刻对照答案的习惯不利于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四月后的日子更要把这个习惯改掉。学会用自己的理解,按照物理高考的十大热点和若干套路评价这些试题。老师和同学都不必过分迷信各名校的模拟试题。
对于每一位考生来说,自己的考试卷和改错本都是最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翻阅、思考、再练习,效果会特别好。通过阅读改错本,做高考套题等方式整理解题方法,逐步“把书读薄”。为提高应试的能力奠定基础。高考注重知识考查的同时,更注重考查能力。所要考查的主要有五大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物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基础。在第二轮复习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把一些重点实验给学生进行现场演示,或开放物理复习的实验,最好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对着实验仪器弄清实验原理,老师和学生都不要认为实验操作复习是浪费复习时间。
考前冲刺
猜题式复习可放松心情
为以良好的竞技状态参加高考,考前半个月要调整好“学习生物钟”。如果是上午9点开考物理的话,建议考生在此时间段内做几套近几年的高考题。
在提醒考生熟悉各科选择题评分规则的同时,梁明奋传授选择题的得分技巧如下:巧妙填涂,不留空白。以物理为例,一些考生不会做某道选择题,就不涂答案,这是最不应该的。答题方法:单项选择题不会作答,也要按照自己的理解选填一个答案,涂对了就得分,错了也不扣分。物理的多选题,选错是没有分的。答题方法:在没有把握的基础上,可以把多选题当做单选题来做,保守但是能保分。高考前夕,猜题式复习是放松心情的复习方式。同学们可以站在命题老师的角度,审视近几年本省高考题目的命题特点,针对热点知识和能力要求,改编高考题,互相面试,以轻松的方式检测应试综合能力。
重视今年高考
命题十大热点《质点的直线运动》:用速度图象解决两物体的追及问题或一个物体的两个运动过程。题型:选择题。
《相互作用与牛顿定律》: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受力平衡的情况是基本要求,较高要求则是结合牛顿定律、运动学公式分析一个物体的两个运动过程或两个物体的连接体问题。题型:选择题、计算题。
《曲线运动、机械能、万有引力定律》:(1)对“功和能”的理解与简单应用。题型:选择题、计算题。(2)用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公式对两个天体围绕中心天体运动的问题分析。题型:选择题。
《电场、电路》:对常见电场中各点的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电容的分析与计算。题型:选择题。
《磁场》:用磁场力与电场力、圆周运动的知识以及几何知识,分析和计算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的问题。题型:计算题。
《电磁感应、交流电》:(1)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题型:选择题。(2)有关变压器变压比、变流比、远距离输电的计算。题型:选择题。
《必考内容实验题》:(1)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的读数。题型:实验题。(2)用伏安法测量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的电阻。(3)对照实验原理图连接实验电路。(4)用计算法和图象法处理数据:用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关系等知识计算电阻,会描点,作出图象,求电动势、内阻。题型:实验题。
《物理3-3》:(1)用分子动理论分析气体压强、温度,内能,热力学定律,固体、液体的性质。题型:选择题、填空题。(2)用气体定律分析和计算。题型:计算题。
《物理3-4》:(1)振动图象与波的图象、波的传播与干涉。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2)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
《物理3-5》:(1)玻尔理论、光电效应、半衰期、质能方程、核反应方程。题型:选择题、填空题。(2)物体相互作用中的能量转化关系、动量守恒定律。题型:机械能守恒、增加、减少,动量守恒的计算题。
十大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的全部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查字典物理网预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第三篇:试题热点分析-8届黄梅一中高考物理试
2008届黄梅一中高考物理备考方案
黄梅一中物理教研组 商胜平
2007年高考揭晓,黄梅一中理科综合夺得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这已成为过去,而2008年的高考备考工作已经开始,下面就我校2008年的高考管理工作和物理教学工作做三个方面的简单汇报。
一.坚持科学管理
注重以人为本
2008年高考的管理工作可用这几句话概括:突出重点、强化过程、教抓“两层”、学抓“两头”、研究“两纲”、上好“两课”。“突出重点,强化过程”是我们备考的总体思路。“突出重点”包括教师群体的重点、学生群体的重点、课型的重点等方面;“强化过程”就是正确认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着力抓好过程管理。
(一)教抓“两层”,即在教学管理中着力抓好两个群体——班主任和备课组长。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抓住了班主任就等于抓住了班级教学管理的关键点。我们要求班主任切实做到“二勤二问三做”。“二勤”是勤下班、勤坐班;“二问”是问学生思想、学习状况,问教师学科状况;“三做”是要求班主任做学科带头人、做学科联系人、做学生知心人,特别是要求班主任做学生知心人,因为高三学习紧张,部分学生心理压力大,而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要求班主任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情绪波动,并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备课组长是学科教学的带头人,无论是常规教学教研,还是备课组的管理、青年教师的业务培养,备课组着力完善“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定讨论内容。为加强对备课组的领导、督促和检查,在高三年级任课的所有干部全部蹲点各备课组,对每一次的集体备课作详细的记载并提出指导意见,从而确保集体备课的实效。
(二)学抓“两头”,即分层教学、培尖补差。到了高三,有少数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又“吃不了”,必须分层教学,培优补差。我们采取的措施是“优秀学生重在服务、教学瞄准中层学生、辅导着眼下层学生”。对于尖子生,各备课组专门成立了“培尖命题组”,每科每周精选一套试题(约十个题目),额外给这些学生“开小灶”;在分管年级校长的主持下,召开了“培尖命题组”会议,着重强调培尖题的质量;召开尖子生会议,鼓励他们急流勇进,冲击名校。另外,本届高三对“补差”工作也很重视。每次班科联系会,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都要认真分析,落实补差学科、补差对象、补差时间。尤其强调补差对象落实到人,科任老师利用晚读报时间对个别学生单独补课,但明确规定老师在课余时间不能到班上课。
(三)研究“两纲”,明确复习方向。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弄清楚高考到底考什么、怎么考。这就要求备考者须将《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研究透彻。考纲中有哪些细微变化、哪些是新增考点、哪些考点要求有变化、试卷的结构与模式发生怎样的改变,高三年级组织备课组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同时,我们还多次派出老师参加省市备考会,聆听高考专家讲座,收集外面的高考信息;外出的老师回来后,再给本组教师传达会议内容,领会讲座精神。再者,要求所有高三任课老师将近几年来各省市的高考题重做一遍,找准感觉。通过研究“两纲”、收集信息,熟悉近几年高考试题,我们更加明确了高考要求,克服了复习备考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四)上好“两课”,提高训练效益。复习课和试卷评讲课是复习备考的两个主要课型。高三年级对“两课”十分重视,组织骨干教师研究两课的教法,把复习课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构造知识网络上;试卷评讲课则定位于拓宽加深、培养能力、查漏补缺,我们的做法是:骨干老师先上示范课,再逐步在全组推广。训练是提高质量的主渠道,我们要求各科训练既到位又适度,严格控制检测次数,不搞题海战术。各备课组均成立了常规命题组,每个命题组由2—3人组成,其中由一位经验丰富的把关教师专门负责审题。每份试卷均打印出命题人的姓名,让师生共同监督,确保命题质量。每一次训练均全批全改,评讲前认真做好试卷分析,特别强调定量、定性分析,评讲时有的放矢,充分发挥了考试的诊断、矫正功能,确保了效益。我校2008年除参加市期末调研考试外,还将在10月20-21日和12月8-9日各组织一次考试,各班在这次考试中检验自己的教学情况,学校将对各班总分、各科分数进行排名,以便找出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科学制订计划 合理选择方法
物理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物理学科成绩的好坏基本上决定了高考中理综成绩的好坏。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要搞好复习备考工作,就要采用科学、周密、完整和符合本校实际的高考物理复习计划,我校在2008年将采取“三轮复习法”。“三轮复习法”即是将高三的复习时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段也各不相同。
(一)三轮复习的时间安排
第一轮复习: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训练,时间大约从高三上学期到高三下学期的前一段时间,即07年9月到08年3月初(含暑假补课一个月),大约为6个月,具体安排如下:
7月8日到8月6日暑假补课
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 第二章:直线运动
9月1日至10月20日高三第一次考试前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第五章:机械能
10月24日至12月8日高三第二次考试前
第六章:动量
第七章:机械振动、机械波
第八章:分子运动论、能量守恒、气体性质 第九章:电场
12月12日到期末考试前
第十章:恒定电流 第十一章:磁场
明春开学至3月中旬第一轮结束前
第十三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第十四章:光学 第十五章:原子和原子核 第十六章:专题实验
第二轮复习:按知识块进行小综合训练,时间为第二年3月初到5月中旬,复习的重点是在各知识块内进行基本要领及其相关知识内容的分析与理解和综合运用,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辨析各知识块内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安排为:
力和运动 动量和能量
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 电场、磁场、电磁感应
交流电、恒定电流及电学实验专题
每个单元知识复习时间大约为一周时间。
第三轮复习:冲刺阶段复习。时间为08年5月中旬到6月初,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随着高考的日益接近,应当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卸下心理包袱作为重要任务。
(二)复习的策略及措施
结合2007年高考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2008年高考复习中应注重基础知识,重视物理过程分析,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复习时应做到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吃透高考
重视基础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试大纲中对考察的知识范围、各种能力、试卷题型和难易程度的控制等均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吃透考试大纲才能掌握考试的知识范围,知识考查的深浅程度。物理教材是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课本,能力是在知识传授和学习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的。纵观这几年的高考试题,很多的基础题是来源于教材的。即使是学科内的综合题和与实际相联系的综合题也是在基础知识的组合、加工和发展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所以教材应是我们的立足之本,一定要读透,切忌只是走马观花地翻一遍,也不要对知识死记硬背,注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领会,明确各个概念、规律的内涵及外延,要重视各相关的概念的比较,知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知其相互联系和前因后果等。在综合考试中,物理题数减少了,各题的分数值增加了,但高考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还是很广,这就要求我们应考虑到,如果某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考试时失分也大,特别是对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这些非重点内容,更不能留下知识死角。因此,我们应该对全部考试内容进行认真复习,不能心存侥幸,猜题押宝,不要认为不是重点内容就不会考,生疏、冷僻的知识就不会考,应该扎扎实实全面复习。我们采取的方法是由备课组长分析近三年高考试题中各部分试题分数分布情况,然后分章节到各位教师具体研究本章节试题特点,在每周一次的备课组会中,由这位老师给全组老师讲述考纲内容,教材上知识的外延,本章高考试题特点、难点,指明重点知识和热点知识,学生应注意的知识,每章节中有两名教师负责,期中至少有一位把关教师,这样可避免教师分析不准确。
2、保证时间
促进反思 在复习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多,但学习效率低的问题。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忙于应付,没有时间反思、消化、总结。学习是学生的自主建构过程,教师的讲解只是为学生提供信息、思路,知识的建构、方法的形成和总结,最终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反思是深刻理解知识、形成方法技能的重要途径,是高水平思维的主要特征;反思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促进学生反思,培养学生主动反思的学习习惯,增强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复习效果的重要途径。要促进学生反思,基本条件是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消化、反思的时间。从教学方法角度讲,要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想法和看法,找准机会,引导学生重新检视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提出新的思路和产生新的认识。
从反思问题的性质来看,反思可分为错误性反思和概括性反思。(1)错误性反思,形成正确的方法和策略
所谓错误性反思,是指对解答问题的错误、失误或失败,自己对物理要领和规律的理解,审视解题的方法和策略,找到产生错误和失败的原因,纠正对要领和规律的不正确认识,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法。每一章后的练习题是我们检查学生情况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求每位老师认真批阅学生作业,掌握学生作业做错的原因,评讲时能做到有的放矢,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法,每节课应留下5—10分钟时间给学生思考,消化知识,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2)概括性反思,建立物理模型
在高考复习中,学生都会做大量的练习题,每个题都有不同的物理情景,但往往一些不同的物理情景却具有相同的物理模型。例如,速度选择器、等离子发电机、电磁流量计和霍尔效应,它们都是近几年的高考题,表面上看不同的问题,但是从本质上都是同一个物理模型,即达到稳定状态时,带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相平衡。在解了一定量的有本质联系的题目后,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这类问题的模型,能使得知识得到简化、结构化,具有更大的概括性迁移性。为了给学生反思的时间,我们严格控制考试次数,重点章节在一轮复习只只考一次,非重点章节穿插在各章中考,且学校规定任何老师不能在读报时间进班上课,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做题和思考,有利于能力提高。
(3)针对错误 提高效率
所谓“针对错误,提高效率”,指的是复习教学中,我们要了解学生在知识理解和运用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研究学生的错误和问题,从学生的错误和问题出发进行复习教学,以提高复习效率。尽管复习教学的内容在高
一、高二阶段都已学习过,但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存在问题和错误是普遍的。我认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成绩较差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层次低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层次高些。有学生明显感觉到的问题,更有学生自己没有感觉到但是实际存在的问题。有个别性问题,更有由于教学的原因产生的普遍性问题。很多教师的思想中存在着一个基本假设:自己对知识有独到的理解,积累有系统的、丰富的解题经验,把这经验和理解传授学生,学生就能迅速地获取知识,避免错误和走弯路。基于这个假设,在复习教学中,教师经常根据知识的系统性,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总结题目类型、解题方法进行地毯式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理解的东西教师仍花很多时间进行复习,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却没有涉及到,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并不吻合,教学效率自然低下的。事实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和犯错误是难免的,并且只有经过产生错误,克服错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获得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我们能够从我们的错误中学习。”“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只能通过纠正我们的错误而增长。” 在学习中发现错误和问题,是进步和提高的起点。通过思索找到了错误的根源,解决了问题,这就是我们对要领、规律理解上的提高。常有这样的情况,某种错误会在多道题目中一犯再犯,这一定存在着与这一类题目有关的概念性错误的根源,而这种根源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找到这个根源并给予纠正,就会获得一个实质性的提高。所以,提高复习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要了解学生的错误和疑难,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错误,释疑解难。要了解学生的错误和困难所在,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展开思维过程创造机会,让学生暴露错误;另一方面,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讨论,通过研究学生的作业、试卷等途径,了解学生的错误和问题所在。我们要求教师认真批阅作业,就是要教师们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3、广联细究
发展能力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其能力考查自然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高考命题改革一直强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2007年考试大纲物理学科的能力要求部分,明确指出“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辞海》中对能力的解释是:“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能力是在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可见,能力总是与某种活动相联系的,个体的能力只有在相应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考试大纲》指出,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这些能力可以概括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在复习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地去分析解决问题,而不能让学生只听教师讲解怎样分析解决问题。听讲这种活动只能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听讲的能力,记忆能力,使学生只能解决已见到过的问题。而培养不起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的能力,学生没有能力就解决不了没有见过的问题。因而在复习中,我们要做到在更广泛的知识背景上,从整体的高度,相互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知识,发展能力,倒如理解电场强度时可以和磁感应强度相对比理解,在探究物体从斜面滑下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时,可以将平衡状态和加速运动状态联系在一起讨论。这样,学生的理解加深了,能力提高了。
三、发挥集体智慧 完善章节教学
黄梅一中能够连续多年考出优异的成绩,是因为有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物理教研组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下面我就我校高三物理备课组如何完成这一工作向各位专家作如下汇报,请各位指导。
(一)精心准备 集体备课
高三年级物理备课组每章每节均指派2名或2名以上的老师为中心发言人,一般为一青年老师和一有经验的老师共同担任,他们的任务是:①认真学习考纲,全面掌握对本章各知识点的要求;②分析近五年本章高考试题特点,例如选择题每年大致有多少分,计算题大致占多少分,是什么样题型,难度系数多少;③各节要用多少课时讲解,哪些知识点要重点讲,哪些方面问题是应该注意问题。这些认识在备课组会上都要向老师们讲述,大家形成共同意见后遵照执行。以牛顿第二定律为例,分析如下:
近5年考题:选择题(变力作用,运动情况分析);
选择题(球内斜面上物体下滑时间比较); 选择题(超、失重)选择题(人对电梯的压力); 计算题(运动员在嘣床上运动); 计算题(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
计算题(拉桌布);
计算题(煤块在传送带上运动); 计算题(导电球在电容器中运动)。
命题倾向:命题频度高,题型全面,有难度。
复习对策:重点复习。要求深刻理解牛顿三大定律,会综合运用牛顿定律与运动学知识解决物体受力运动的问题。我们所用的资料为《课堂新坐标》和《黄冈练习》,本章共分4节,用两周时间完成。第一节2课时,要注意牛顿第三定律的矢量性,第二节3课时,要加深牛顿第二定律的五个特性(同体性、同向性、同时性、相对性、独立性)的正确理解,第三节4课时,要注意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掌握动力学的两个基本问题(运动情况、受力情况)间的关系,第4节4课时,掌握连接体问题的处理方法和坐标系问题的选取问题。
(二)相互研讨 共同提高
备好课后,每章书中的重点知识将由两位教师认真准备,由高三年级物理老师到班听课,然后进行评述,本章中安排青年教师项艳桥和中年教师徐应龙教师讲述牛顿第三定律在拔河比赛中的应用事例,二位教师具体分析了找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法,绳两端拉力相等的条件,各队胜负原因等,做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在讲述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时,可以用类比法。例如,质量为m的人站在自动扶梯上,扶梯正以加速度a向上做匀减速运动,a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求人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电梯斜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
本题求解中可以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分解列方程。斜面方向为物体合力方向大小为ma,方向沿斜面向下,垂直于斜面方向上合力为零;也可以沿水平方向和垂直于水平方向分解列方程,应特别注意的是,水平方向合力为ma cos30°,竖直方向合力为ma sin30°。这样通过比较说明了建立不同坐标系可列出不同的方程,采用这种方法可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列方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要与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相同,做到了难点突出,事半功倍。
(三)适度训练 归纳提高
在总复习中,除要认真复习知识外,还要形成和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在高
一、高二时,主要是学习知识,高三阶段主要是解题。从这个角度讲,在高三复习中,形成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物理学习中用到的各种物理方法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能适用于整个物理的研究和学习的方法,问题是物理思想方法,如假说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效法等。对于各个具体问题,又有适用于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如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进行运动情况分析和受力情况分析,选用规律列出方程,解方程等。我们学生一要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方法,二是要能熟练运用这些方法。要能达到这一目的,一是教师的讲解要到位,二是学生的训练要到位,本章知识的求解时关键的两点是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我认为难点往往出现在运动情况的分析,例一小球从高处落到一直立的弹簧上,在小球将弹簧压到最低点前小球的运动情况这一问题。受力分析到位,重力不变,弹力增大,但同运动相连的是合力,所以合力的变化是分析运动情况的关键点。由此才能得出运动情况是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学生要难于分析出运动特点,学生要掌握这些,应不停地应用和练习。学生要加强训练,但受时间限制不可能无限加码,如何才能让学生尽快掌握呢?鉴于此,我们的共识是让老师走进题海,让学生跳出题海,老师们进行大量的归纳总结,学生们有效接受老师经验,就能做到少训练而达到好的效果。
(四)适时检测
科学评判
检测是我们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老师教学好坏的一个重要手段。要搞好检测应完成这几个环节工作:
1、制卷工作:每次制卷,有三名成员完成一次制卷,然后一人做卷,还有一个人审卷,力争做到知识覆盖到位、难度适中,有一定的新题型,保证每次对学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阅卷工作:每次阅卷必须是以年级组为单位集体阅卷,流水作业,这样阅卷时标准统一,各班的成绩有可比性,阅卷结束后,由备考组长登记好各班分数段人数,各班老师对照找差距,分析原因。考试效果不好的老师,利用读报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试卷分析:每次考试中,选择题均是用机读卡试卷,然后由计算题阅卷,这样每题中各班学生中选择各选项的学生数一目了然。计算题的试卷分析,供各位老师参考,评卷时答题命中率在80%以上的不作评讲,学生答错较多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评讲,实践证明,完成上述各项工作,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成绩不断进步,保证学生取得好成绩。以上是我校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仅供各位参考。
第四篇:2014年高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解读及热点预测
甘肃省2014年物理学科考试说明解读会议汇报材料泾川一中邓长勇
2014年3月30日我们去兰州参加了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程考试大纲物理学科考纲说明解读及全国课标卷分析大会,分别听取了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邱小文主任、兰州市第五十九中学(兰炼二中)教研室主任马永福老师的解读报告,我本人收获颇丰,现就我的理解做以汇报。
一.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试卷特点分析
2013年新课标理综物理试题在2012年新课标理综物理试题基础上,保持总体稳定,小有变化,试题难度较为平稳。具体地讲,大致有如下特点:
1、试题考查的知识稳定地延续了近几年的主要考点,坚持以牛顿运动定律、能量观点为主线的命题思想,注重考查运动的描述、受力分析、功和功率、能量守恒、电场的力和能量性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以及电磁感应等主干内容。选修3个模块的试题也比较均衡。试题在关注物理知识的同时考查学生对于物理方法的应用。
2、试卷分布依然坚持常态。选择试题为8道小题,依然是常考类型,仍然坚持“四力四电” ;实验试题坚持“一力一电”,注重对基本仪器使用与读数、注重对基本实验的掌握和理解应用,22题为力学实验,23题为电学实验;两道计算题依旧是“一力一磁”,但具体考点有所调整。
3、试题稳中求变。2013年最大的变化主要有两点,第一选择题将单选和多选题区分开了,两卷均采用14-18小题为单项选择,19-21小题为多项选择,使得选择部分难度下降;第二,计算题的考点和考查方式发生了变化,例如两卷第25题的考点都发生了变化。2006年至2012年高考物理计算的25题单纯地考查电磁学,特别是多年直接只考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2013年一改往年的面目,新课标一卷第25题变为对电磁感应知识考查。考查电磁感应,同时涉及到电学电路和力与运动相关知识。新课标二卷第25题则变为“叠加物块相对滑动问题”。考查速度图象、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运动的描述等相关知识。总体印象:知识点数量减少,难度降低,设置了选做题。增加了探究类创新实验,试题本身的难度有所降低,题型及设问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对学生主动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有所提高。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的命题有所增加,体现了物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
二.2014年考试说明发生的新变化
1.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只限于V-t图像。
2.2013年是平抛运动,2014年改为抛体运动,且斜抛运动只作定性要求
3.带电粒子在运强电场中运动的计算,只限于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速度平行或垂直于场强方向的情况。
4.不要求解反电动势问题。
5..安培力的计算只限于电流与磁感应强度垂直的情形。
6..洛伦兹力的计算只限于速度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形。
7.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只限于L垂直于B、V的情况。
8.在电磁感应现象里,不要求判断内电路中各点电势的高低。
9.不要求用自感系数计算自感电动势。
10.不要求讨论交变电流的相位和相位差问题。
11.变压器的要求由Ⅰ级变为Ⅱ级但,只限于单相理想变压器。
12.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
13.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少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14.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
15.简谐运动只限于单摆和弹簧振子。
16.简谐运动的公式只限于回复力公式;图像只限于位移-时间图像。
17.相对折射率做出了要求。
18.光的干涉仅限于双缝干涉、薄膜干涉。
三.近三年高考命题热点分析
1.选择题的热点分析
①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方法;(考点:力学、电磁学等物理学史,物理方法)
②运动图像;(考点:该部分往往涉及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图像与感应电流i— t等。高中物理常常运用图象描述和表达物理规律,对图像的分析理解,包括图像中的各种信息,如图像所描述的物理规律、图像的斜率、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两图线的交点、图线包围的面积、图线的拐点或极值点等。)
③受力平衡问题;(考点:受力分析,整体法、隔离法的运用。)
④力与运动的关系;(考点:受力分析,整体法和隔离法,牛顿第二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在超、失重现象中的应用;且常与生活相结合。)
⑤万有引力与航天;(考点:星球的密度、卫星的加速度和环绕速度、以及卫星的变轨与能量变化等。)
⑥功和能的概念;功和能的关系;(考点:功和能、功率、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应用。)
⑦静电场的性质;(考点: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电场力做功以及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轨迹的判定等问题。)
⑧磁场性质;(考点:安培定则、左手定则,通电指导线周围的磁场,安培力,洛仑磁力;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
⑨交流电和变压器;(考点:描述交流电的物理量、函数表达式、图像、有效值;理想变压器、远距离输电等)
⑩电磁感应现象、电路或图像;(考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安培力、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电阻的串并联、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
特别关注:在13年选择题中没有涉及到的Ⅱ级知识点的试题。如11年没有出现抛体运动,12年出现了;13年没有出现交变电流,14年是否会出现?而且14年考纲将“理想变压器”考试要求调为了Ⅱ级。
2.实验题的热点分析
①基本仪器的使用;(题型: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读数、多用表的结构原理与使用操作,重在考查实验读数和实验操作。)
②以纸带或光电门为纽带的力学实验;(题型: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重在考查数据处理和分析。)
③以测电阻为中心的电学实验;(题型:伏安法或等效法等其他方法测电阻、测电阻率、测电学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重在考查电路设计。)
④以测电源电动势为中心的实验;(题型:利用伏安法或其他方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重在考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数据图像的线性化处理。)
⑤探究和创新设计实验;(题型:力学或电学创新实验,重在考查实验方法和实验原理的迁移应用)
⑥ 注重对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基本仪器使用等方面的考查。
⑦ 重视对实验数据的处理的考查,加强对实验素养的培养。(如:误差理论、有效数字、精确度等)
⑧ 考题基本上是在考纲规定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迁移、创新(这些实验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同时,应关注有适度开放性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热点。
⑨从近三年考查实验试题分析,实验题基本是力、电各一题的组合,不会涉及到选考模块3-
3、3-
4、3-5中的实验。
3.计算题的热点分析
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受力分析、运动和力的关系、平衡问题);三种典型的运动形式(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功能关系(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主要突出力和运动关系的建立、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观点的运用。其中,力学中的单个物体多个过程或多个物体多个过程问题:涉及三种重要的运动形式及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的应用是第一道计算题的命题热点。
②电场、磁场的基本性质及相关物理量(电场线、场强、电势、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磁感线、磁感应强度、安培力、洛伦兹力);其中,带电粒子在叠加场(或有重力的复合场)或组合场中的运动,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特别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是第二道计算题的命题热点。
4.选考部分热点分析
题目趋于多题组合类命制形式,知识覆盖更加宽泛,题目的难度进一步降低,各模块难度基本一致。更体现了选择的公平性。着重考察各模块的重点知识。在备考时还要注意各模块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题目和素材的搜集和整理。
选修3-3:分子运动理论、气体的性质、物体的内能、固体液体的性质;计算题主要考查气体的三大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选修3-4:机械振动和机械波部分主要围绕振动图像、波的图像以及振动方程、波动方程进行考查;光学部分主要围绕几何光学中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和全反射现象进行考查。
选修3-5:玻尔的原子模型和氢原子能级;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弹性碰撞);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
第五篇:2012届高考物理热点分析-----北京29届奥运会范文
2012届高考物理热点分析
漳浦三中高三物理备课组
刘建.二、考点链接
三、例题分析
例1.举重运动员在比赛前往手上抹的是无水碳酸镁份末,并非镁粉.目的是()A.使手具有合适的滑涩度,增大摩擦系数
B.无水碳酸镁具有吸水性 C.无水碳酸镁粉末可以分解放出二氧化碳
D.无水碳酸镁不溶于水
解析:使手具有合适的滑涩度,增大摩擦系数,所以选项A正确.
例2.,刘翔显示他的脚伤还是有些问题,在第一枪选手抢跑之后,刘翔选择退出了比赛,提前告别北京奥运会,古巴选手罗伯斯勇夺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金牌,成绩是12秒93,实现了古巴田径运动员在短跑比赛项目中多年的梦想。罗伯斯之所以能够取得冠军,取决于他在110米中的()
A.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平均速度大
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解析:根据S一 t可知,S一定,v越大,f 越小,即选项C正确。
例3.垒球运动的诞生完全是处于一种需要,由于恶劣的天气和拥挤的城市...第29届奥运会垒球项目比赛时间 第29届奥运会垒球比赛于2008年8月12日~21日在北京的丰台体育中心垒球场举行.在平坦的垒球运动场上,击球手挥动球棒将垒球水平击出,垒球飞行一段时间后落 地。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A.垒球落地时瞬间速度的大小仅由初速度决定
B.垒球落地时瞬时速度的方向仅由击球点离地面的高度决定
C.垒球在空中运动的水平位移仅由初速度决定
D.垒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仅由击球点离地面的高度决定
解析:垒球的运动是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可得,垒球落地速度,其中h为垒球下落的高度,A错;同理,垒球落地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与高度h有关,B错;水平位移,C错;而运动时间,所以选项D正确 例4.举重是一项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的运动,是对人类力量的最直接展现。举重运动不仅在古代盛极一时,而且在21世纪成为一项,北京奥运会比赛设置情况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举重比赛分双手抓举和双手挺举两个项目。2008年8月9日,中国选手陈燮霞以抓举95公斤、挺举117 公斤、总成绩212 公斤夺得举重48公斤金牌。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的首枚金牌。举重运动是力量与技巧充分结合的体育项目,就“抓举”而言,其技术动作可分为预备,提杠铃,发力,下蹲支撑,起立,放下杠铃等六个步骤,如图1所示照片表示了其中几个状态,现测得轮子在照片中的直径为1.0cm,在照片上用尺量出从发力到支撑,杠铃上升的距离为h1 =1.3cm,已知运动员所举杠铃的直径是45cm,质量为150kg,运动员从发力到支撑历时0.8s.g=10m/s2。(从发力到支撑过程:可简化为先匀加速上升达到最大速度,再竖直上抛达到最高点)试估算
(1)从发力到支撑这个过程中杠铃实际上升的高度h=?
(2)从发力到支撑这个过程中杠铃向上运动的最大速度?
(3)若将运动员发力时的作用力简化为恒力,则该恒力有多大?
解析:题目描述的举重的实际情景,要把它理想化为典型的物理情景。抓举中,举起杠铃是分两个阶段完成的,从发力到支撑是第一阶段,举起一部分高度。该过程中,先对杠铃施加一个力(发力),使杠铃作加速运动,当杠铃有一定速度后,人下蹲、翻腕,实现支撑,在人下蹲、翻腕时,可以认为运动员对杠铃没有提升的作用力,这段时间杠铃是凭借这已经获得的速度在减速上升,最好的动作配合是,杠铃减速上升,人下蹲,当杠铃的速度减为零时,人的相关部位恰好到达杠铃的下方完成支撑的动作。因此从发力到支撑的0.8s内,杠铃先作加速运动(当作匀加速),然后作减速运动到速度为零(视为匀减速),这就是杠铃运动的物理模型。根据轮子的实际直径0.45m和它在照片中的直径1.0cm,可以推算出照片缩小的比例,在照片上用尺量出从发力到支撑,杠铃上升的距离h′=1.3cm,按此比例可算得实际上升的高度为h=0.59m。
设杠铃在该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有,得
减速运动的时间应为
加速运动的位移:
又
解得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例5.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操单项决赛在国家体育馆进行,首先进行的是男子自由体操,邹凯在比赛中发挥出色得到16.050分获得冠军.自由体操比赛中,运动员在上升过程完成空中翻转的动作后下落,能否站稳又是一个关键的动作,为此,运动员在脚接触地面后都有一个下蹲的过程,为了是减少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假设人在空中完成翻转动作所需的时间是,人接触地面时所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为,人能下蹲的最大作用人为,人的质量为,重心离脚的高度为,试求:人跳起后,在完成空中动作的同时,又使脚不受伤,那么,人从地面跳起后重心最大高度的范围是多大?(不考虑人在水平方向的运动;空中动作的过程可把人看作质点;地面对人的作用力作用时间很短,可近似看作恒力,因此,人下蹲过程可看作匀变速运动)解析:(1)设人跳起后重心离地高度为,为完成空中动作,必须满足以下条件:,(2)设人跳起后从的高度下落,下蹲过程受力情况如图5所示,图2 人在地面的作用力和重力的作用下作匀变速运动,由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可得以下几式:
解得:
所以H的范围是:>>
例6.在29届北京奥运会中,中国乒乓球队已经就包揽男子团体、女子团体、女子单打、男子单打四枚奥运会金牌。国际乒乓球联为了增加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希望降低球的飞行速度。以前比赛用球的直径是mm。1996年国际乒联接受了一项关于对直径是mm而质量不变的乒乓球进行实验的提案。为了简化讨论,设空气对球的阻力与球的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并且球沿水平方向作直线运动。试估算一下若采用mm的乒乓球,球从球台这端飞往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能增加百分之多少?(国际乒联协调组提供的资料,扣杀直径mm的乒乓球时,击球球速为m/s,球的平均飞行速度约为m/s。)
解析:设乒乓球的直径为,依题意,乒乓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为,式中k为比例系数。设扣杀时球的初速度为,且对不同直径的球都不变,飞到球台的另一端时的末速度为,飞行距离为S。对乒乓球在球台的一端飞到另一端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在上述过程中球的平均速度为,由以上二式得,对直径为38mm和40mm的两种球有
设,并注意到m/s,m/s,上式可写成:
,解得
由运动学公式,有,得
球飞行时间的增加量为,飞行时间增加的百分比为:。
即乒乓球的飞行时间可增加。
例7.水立方游泳馆中水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5-27℃,假设水的温度恒定不变。在游泳池中,一个气泡缓缓向上浮起,在上升过程中()A.气泡的内能增加,放出热量
B.气泡的内能不变,对外做功,吸收热量
C.气泡的内能不变,不放出热量也不吸收热量
D.气泡的内能减少,吸收热量
解析:将气泡内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由于温度恒定,则气泡内气体的内能不变,气泡向上浮起,其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但因内能不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泡要从外界吸收热量。综上所述,选项B正确。
例8.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近五百辆节能与新能源环保汽车为奥运会场馆服务。某辆以蓄电池为驱动能源的环保汽车,总质量。当它在水平路面上以v=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驱动电机的输入电流I=50A,电压U=300V。在此行驶状态下(1)求驱动电机的输入功率;
(2)若驱动电机能够将输入功率的90%转化为用于牵引汽车前进的机械功率P机,求汽车所受阻力与车重的比值(g取10m/s2);(3)设想改用太阳能电池给该车供电,其他条件不变,求所需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小面积。已知太阳辐射的总功率,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太阳光传播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大约有30%的能量损耗,该车所用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约为15%。解析:(1)驱动电机的输入功率
(2)在匀速行驶时
汽车所受阻力与车重之比。
(3)当阳光垂直电磁板入射式,所需板面积最小,设其为S,距太阳中心为r的球面面积。若没有能量的损耗,太阳能电池板接受到的太阳能功率为,则 设太阳能电池板实际接收到的太阳能功率为P,由于,所以电池板的最小面积
例8.节能、减排成为当今社会热点话题,节能、环保应该从源头抓起。北京奥运工程建设中,在奥运村工程上统一安装上了太阳能集热板.光热转换是将太阳能转换成其他物质内能的过程,太阳能热水器就是一种光热转换装置,它的主要转换器件是真空玻璃管,这些玻璃管将太阳能转换成水的内能。如图4所示,真空玻璃管上采用镀膜技术增加透射光,使尽可能多的太阳能转换成热能,这种镀膜技术的物理依据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粒子性
C、光的干涉
D、光的衍射
图4
解析:真空玻璃管上采用镀膜技术,利用的是从镀膜前后表面反射回的相互叠加,增加光的强度,该技术对镀膜的厚度有要求,即镀膜厚度应为自然光中主要色光的半波长的整数倍,故该技术运用了光的干涉原理
例9.“红外幕墙”是作为安保科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安装在各场馆周界.主要负责九十四个北京奥运场馆的周界安全防护工作。据介绍,这面肉眼看不见的“红外幕墙”,由两根安装了红外装置的立柱组成,立柱之间对接起一道道红外防线,密集的防线组成一道看不见的墙。当一定体积物体阻断相连的红外线后,系统就会报警并显示报警位置,其他如摄像头等设备就马上进行目标跟踪,安保工作人员根据目标情况作出处理.在物理学上,这是利用红外线的()
二、热作用
B.穿透本领很强
C.红外线成像
D.荧光效应 解析 :由红外线的特点,不难得选项C正确.四、相关练习及参考答案
1.比利时选手蒂娅·埃勒博赢得北京奥运会女子跳高决赛中以2米05的成绩夺得金牌。若蒂娅·埃勒博身高1.8m,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取g=10m/s2)
A.2m/s
B.4m/s
C.6m/s
D.8m/s
2.北京奥运会的比赛实况及新闻报道是通过卫星传送到世界各地的电视台,电视台再通过无线传播或有线传播将信号发送出去,而有线传播就是通过光导纤维通信来实现的,它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将大量信息高速传输,若采用的光导纤维是由内芯和包层介质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芯和包层折射率相同,折射率都大 B.内芯和包层折射率相同,折射率都小 C.内芯和包层折射率不同,包层折射率较大 D.内芯和包层折射率不同,包层折射率较小
3.在29届北京奥运会中,许多场馆按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物品处产生热效应大大降低。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薄膜(例如氟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以λ表示此红外线的波长,则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应为
A.B.C.D.4.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它的外形看上去就像一个蓝色的水盒子,特别是晚上在灯光的反射下,远看如同一块大大的蓝宝石在发光;美仑美幻.水立方游泳馆拥有长50 m、宽25 m、水深3 m、水温保持25-27℃,共8条泳道的国际标准比赛用游泳池。设水的摩尔质量为M=1.8×10-2kg/mol,当游泳池注满水时,试估算该游泳池中水分子数大约为()。
A.4.1×1028
B.1.3×1032
C.2.9×1021
D.1.3×1030
5.第29届北京奥运会游泳比赛继续在国际游泳中心进行。在男子200米蛙泳决赛中,日本名将北岛康介以2分07秒64的成绩轻松夺魁,并且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蛙泳时,双脚向后蹬水,水受到向后的作用力,则人体受到向前的反作用力,这就是人体获得的推进力,但是,在自由泳时,下肢是上下打水,为什么却获得向前的推进力呢?
6.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在第29届奥运会蹦床项目上摘取金牌的中国蹦床运动员何雯娜,若何雯娜质量为60kg,从离水平网面3.2m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5.0m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2s。若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求此力的大小。(g=10m/s2)
7.男子接力比赛鸟巢上演,37秒10就此诞生,牙买加人又让一个尘封了16年的世界纪录作古.在按力跑中两运动员交接棒非常重要,若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8.排球比赛的预赛在首都体育馆和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举行,决赛在首都体育馆举行,中国女排得北京奥运会女排比赛铜牌. 图8为某排球场的俯视图,场地全长为a,宽为b。球网离地面的高度为h。某队员在自己一方边线与3米线(图中虚线)的交点A处跳起来扣球,设他的击球点在A的正上方,击出的球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球在空中运动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可以忽略。计算时取a=18m,b=8m,h=2m。
(1)要使球落在对方的3m线与球网之间的区域,他击球的最低点至少离地面多高?
(2)如果他的击球点正是上一问求出的最小高度,他击出的球的初速度在什么范围内,球可能恰好落在对方场地的3米线处?
参考答案
1.解析:此同学身高1.8m,其重心离地面的高度约为0.9m,当他横着越过1.8m高的横杆时,重心升高了0.9m,由得,初速度 m/s=m/s,其结果与4m/s接近。答案:B 2.解析:为了使光线不射出来,必须利用全反射,而产生全反射的条件是光从折射率较大的光密介质进入折射率较小的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因此,内芯的折射率应大于包层的折射率,故选项D正确。
3.解析:为减小反射的热效应显著的红外线,则要求红外线在膜的前后表面反射后叠加作用减弱,即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故膜的最小厚度为红外线在该膜中波长的,所以选项B正确。
4.解析:设水的密度为ρ,游泳池中水的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游泳池注满水时,水的总体积为 V=50×25×3m3=3.75×103 m3。则游泳池中水的物质的量为n=M1 /M=ρV/M,于是,所含的水分子数为N1=nNA=ρVNA/M=1.0×103×3.75×103×6.02×1023/(1.8×10-2)个=1.3×1032个,故选项B正确。
5.解析:图3表示人体作自由泳时,下肢在某一时刻的动作:右脚向下打水,左脚向上打水,由图可见,由于双脚与水的作用面是倾斜的,故双脚所施的作用力P和Q是斜向前的(水所受的作用力是斜向后的),P的分力为和而Q的分力为和,和都是向前的分力,也就是下肢获得的推进力。
图3
6.解析:此题以蹦床运动为背景,主要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运动规律。将运动员看作质量为m的质点,从h1高处下落,刚接触网时速度的大小v1=(向下)
弹跳后到达的高度为h2,刚离网时速度的大小v2=(向上)
速度的改变量Δv=v1+v2(向上)
以a表示加速度,Δt表示接触时间,则Δv=aΔt
接触过程中运动员受到向上的弹力F和向下的重力mg。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
由以上五式解得,F=mg+m
⑥
代入数据得:F=1.5×103N
⑦
7.解析:(1)在甲发出口令后,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用时间为:
① 在这段时间内甲、乙的位移分别为S1和S2,则
②
③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解得:。
8.解析:设他的最低击球点离地面的高度是。球的运动可以看作平抛运动,并恰好落在对方3m线处,球在己方一侧和对方一侧的水平位移相等,即在球网两侧运动的时间相等,球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在球网两侧下落高度之比应是1:3,即,解.(2)若球沿场地边线前进,落到对方3m线处的水平位移为,若球沿两侧3m线对角线方向前进,落到对方3m线处的水平位移,两种情况下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都是;两种情况下球的水平初速度分别是,即初速度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