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古代山水画技法 教案
课
题: 中国古代山水画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综合课
授课对象: 高中一年级上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本书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绘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个学科。中国古代山水画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变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简介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学好山水画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还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国古老的传统与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基本的笔法和墨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中国山水画,了解并尝试山石、树木的画法,体验大胆运用笔墨表现自然景物的乐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加深对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了解和喜爱之情,感受民族传统艺术独特的审美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中国画中树、石、云、水的画法。教学难点:对笔墨的运用和把握。教学方法:
1、教法:欣赏、讲解和动手绘制相结合。
2、学法:欣赏、体会、绘画。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教材、历代名画列、宣纸、毛笔、墨、盘子„„ 学具准备:教材、宣纸、毛笔、墨、盘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以起立的形式进行上下课,并随时监控课堂情况,进行调整。
二:引入新课:(5分钟)
1.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画的基本知识,请问同学们:国画最基本的特点是什么?可分为哪些门类?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以笔墨为基本表现语言的造型艺术(主要是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在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与中医学、京剧艺术并称三大国粹。其分类方法多样:从题材内容上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从表现手法上可分为工笔、写意、兼工带写等。
2.带问题欣赏山水画作品:什么是山水画?你觉得眼前的这些山水画具有哪些特点(美感)?你所知道的山水画家有哪些?(可引导学生将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进行比较)
山水画是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隋唐以前山水画基本作为人物故事画的背景,隋唐开始,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展子虔的《游春图》是迄今最早的山水画。
山水画注重笔墨神韵,讲究经营位置、追求意境表达。(笔墨美、章法美、意境美)笔墨是山水画的造型语言,掌握用笔、用墨,是画好山水画的基本要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山水画的基本技法。
三:讲授新课:(10分钟)
(一)中国山水画的主要步骤 1.临摹 2.笔墨 3.设色
4.写生与创作(二)国画的笔法与墨法:
1、笔法: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等
2、墨法:焦、浓、重、淡、轻五色(三)树的画法
1.枝干画法画树要先画树干,再加枝叶,把握整体姿态。一般画干先从枝干交接处起手,自上而下,自左而右,顺手画出。常说“树分四岐”,就是说前后左右互相照顾,注意树的立体感。
2.树干画成再加粗枝
和细枝古人把树枝归纳为“鹿角式”和“蟹爪式”两种类型,高根据实际加以运用。
3.树叶画法,树叶的种类虽然很多。但大体可归纳为两种画法:单叶和夹叶。
① 单叶是一种点叶的方法,传统方法有介字点、个字点、胡椒点、松叶点、攒三聚五点等。② 夹叶是用线勾叶的方法,夹叶画法可以简化概括,但不能潦草,不然则杂乱无序。
(四)山石的画法
画山石最主要的是要学习掌握各种皴法。如披麻皴、斧劈皴、雨点皴、荷叶皴等。画山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勾。用墨勾出山的外形和主要轮廓。2.皴。用墨皴出山的脉络纹理。
3.染。用淡墨一次或多次染出山的形的凹凸。4.点。最后着色、点苔。
(五)水和云的画法
1.水的画法。江河湖海、流泉瀑布,由于面积和流速不同,形成千变万化的形态,表现方法也不一样。
①海水波涛汹涌,常用线勾波纹而后渍染。
②湖水、河水。除勾波纹表现涟漪外,还可以用只渲染而不勾线,或者用空白来表现平静的水。
③ 流泉瀑布。形态变化多,一般采用画石托水,必要时用线勾出水的动感。石块,应重视与水的关系。2.云雾的画法
①勾染。用淡墨或淡色勾出云的形状,然后淡淡渲染。②烘托法。不勾线仅用周围景色衬托留白。四:课堂总结:(3分钟)
1.知识点回顾:下面我们请同学们再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点。2.请同学做总结:山水画练习的方法、树、石、云、水的练习方法。
3.教师做总结:山水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山水画注重笔墨神韵,讲究经营位置、追求意境表达。今天我们学习了山水画的绘制,山水画是以笔墨为基本表现语言的造型艺术,笔墨是山水画的造型语言,掌握用笔、用墨,是画好山水画的基本要领。同学们要下去不断练习才能更升入的理解它。
五:作业布置,作业练习:(20分钟)思考与讨论:请同学们对山水画进行临摹练习
中国山水画
一、国画的笔法与墨法
二、树的画法
(1)树干-树枝-树叶。(2)树叶:单叶和夹叶。
三、山石的画法
(1)披麻皴、斧劈皴、雨点皴、荷叶皴等。
四、水和云的画法(1)水的画法;(2)云雾的画法。
第二篇:中国古代山水画教案
中国古代山水画教案
第三章第五节:中国古代山水画教案
国画侧重班
卢钦英 1005030409
一、教材分析:
第一课时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中国的山水画较之花鸟画、人物画更加注重对意境的深刻表现,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传统。本课主要通过对画家营造意境的不同方式作详细介绍,使学生掌握欣赏山水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古代山水画的爱好和兴趣,并使学生了解古代山水画是罕见的艺术珍宝。
二、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初步理解意境的营造是山水画的“灵魂”,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
三、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的审美精神,领会意境的营造在古代山水画中独特的内涵。
二、教学方法
观察欣赏、启发引导、延伸对比、思考讨论
在本节中,我特别强调运用对比法,引导学生对山水画作品与自然风景的对比,中西方绘画的对比,通过我的精心设问,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感受山水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震撼力。
四、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播放古琴曲,展示高山流水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高山流水》的flash动画。(声画同步,动态的开场具有强烈的视听冲击力,从而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切入课题《古代山水画》
(二)第一环节:山水画和照片对比,体会区别,感受意境 对比展示风光照片、画册图片与中国古代山水画。
提出问题:你觉得山水画与自然景色在感觉上有什么不同?什么是意境?为什么画家喜欢借山水画去抒情,营造意境?意境的表现在山水画中真的很重要吗? 通过对比真实的景色与艺术作品,了解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同时也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感受。意境是照片难以达到的效果,进一步体会意境的创造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第二环节: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认识意境
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与西方风景画作品,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教师巡回参与引导与讨论。
(1)赏析对比中国画《潇湘图》;西方油画《干草车》
提问:同样都是山水画,对比观察两幅画在思想、技巧和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2)《千里江山图》与《佛拉富德小屋》
观察这两幅作品在空间处理上有什么不同?你能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吗? 让学生自主学习,多方采集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比较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对作品的意境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第三环节:山水画欣赏,情融于画,理解意境
不同时期的作品对意境也有不同的追求,以 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南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元代倪赞《六君子图》为代表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组认领一幅进行讨论,分析中国山水画家是如何表现意境的(1)画家生活的背景与时代(2)画家的风格及著名作品
(3)你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样的景物?(4)作品用了哪些技法表现?(5)传达了什么样的意境?(6)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从观察画面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入手,并结合时代的背景,画家的情感、品格来讨论,给学生适当的提示,启发他们积极的回答,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归纳这段时期山水画的意境,从北宋的无我之境到南宋的诗画结合,再到元代的有我之境,意义深远。
(三)这几个环节我加强了师生的互动,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本节课层层深入,以恰当的引导,激发学生去欣赏。另外,我还通过问答加分的形式激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有效的解决了欣赏课的枯燥乏味。结合多媒体的应用直观展示,加上古曲的应用,让学生徜徉在中国山水的意境之中。最后,使学生进一步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是一种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其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画家是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营造画面意境,写心、写思想、抒发感情。
(四)课后拓展
课后让学生在相关的网站上进一步欣赏我国古代山水画,领会意境。
第三篇:《中国古代山水画》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独特的艺术传统。教学难点 :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自制课件。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
今天学习第十课。(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本课内容为欣赏。通过对典型的名作的赏析,了解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1.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1.名词解释: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是指自然,“心源”指心灵感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大 意是,山水画家创作既要以自然为师,同时又得力于画家对自然的感受。它正确地指出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原则,对后来中国画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南北宗”——是明代画家董其昌借用唐代佛教禅宗分为南、北二宗,来解释自唐至明数百年的绘画发展,他按绘画的创作方法和画家的身份,将唐以后的山水画也分为南北二宗,将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将青绿画法的职业画家视为“北宗”。例如,唐代的王维、李思训,后世称为“南北宗”。
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代表人物是范宽、郭熙和王希孟。范 宽《溪山行旅图》 绢本水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矮小的侧峰。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细部的描写却很仔细,显 示出画家有高度观察能力和写实的工夫。描写的手法也极其生动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规律。范宽运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颤动的笔触,画山石的轮廓和皴纹,分出岩石的块面,然後用浓淡层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著石块组织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 溪山行旅图 》中,山的地位远远超过人物,它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灭,人类则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介短暂停留的过客。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明显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许多南宋山水画的标题就很富有诗意,如寒江独钓、风雨归舟等。著名的山水画家有马远、夏圭等。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画家善于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称之为“以白当黑”。南宋的山水画尽管题材、场景、画面小得多了,但由于极力追求诗的意境,善于进行大胆的艺术概括,运用以少胜多 的艺术手法,作品的意境更为浓厚、鲜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美学传统的重要特色。
元代的山水画在意境的创造上更强调主观抒发与个人风格的创造。代表画家有倪赞、王蒙等。(2)其次,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象人观盆景状。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表现,如《千里江山图》,长达11米。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十分繁复的山岭,如《溪山行旅图》、《早春图》、《青卞隐居图》等,其空间处理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方法。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放映录象)
(3)此外,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如表现各种山石就有各种皴法,什么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等。在这些表现程式的应用上,主张灵活运用,不断有所发展。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也更为丰富多变,如笔法中包含上述的山石的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为“擦”,还有“破墨”、“积墨”等等。可见,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放映录象)
第四篇:中国古代山水画 教案
中国古代山水画
授课对象: 高中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
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三是教师通过自由讨论和课堂上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
1、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2、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人文精神,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
1、教法: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由老师提出问题,并让同学们自由讨论。
2、学法:自主学习并进行讨论。教具准备: 教材、备课本、课件等。
学具准备:笔、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
上下课起立进行清点人数等等。
二、引入新课:(5分钟)
回顾上堂课所学的中国古代人物画,通过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欣赏,我们对中国画有了略微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去了解并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以及体会它的中国人文精神。
三、讲授新课:(25分钟)
中国古代山水画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应了社会生活。
(一):如同中国古代人物画一样,中国古代山水画也有它自己的艺术传统。(板书:画面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在表现上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要求山水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满足于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要求画家把对自然景物的认识与感受,与被描绘的客观对象很好地结合起来,使情与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这种融合中,表现出十分鲜明的、可给人以启发和思想的自然景物,同时又包含这耐人寻味的意蕴。下面我们欣赏几幅宋、元的山水画。
江山秋色图 赵伯驹 北宋
幽谷图 郭熙 北宋
踏歌图 马远 南宋
万壑松风图 李唐 南宋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元
渔父图 吴镇 元
提问:大家在刚才的欣赏过程中是否感受到它们有什么不同?
作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宋、元的山水画来说,大体经历了北宋、南宋和元代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山水画呈现出彼此不同的面貌和意境。
1、北宋特别是前期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板书: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
范宽《溪山行旅图》,是绢本水墨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矮小的侧锋。中景与主山之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细部的描写却很仔细,显示出画家有高度观察能力和写实功夫。描写的手法也极其生动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规律。范宽运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颤动的笔触,画山石的轮廓和皴纹,分出岩石的块面,然后用浓淡层次的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着石块组织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在这幅山水画中,山的地位远远超过人物,它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灭,人类则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个短暂停留的过客。
郭熙《早春图》,描写北方早春时节清晨的景色,着重表现自然界不同季节的不同特征。
王希梦《千里江山图》长卷,成功地运用中国山水画“咫尺千里”的表现手法,以浓重的色彩、宏大的气势,描绘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和壮美、抒发了画家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2、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显著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板书: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
马远《寒江独钓图》。设问:大家在这幅画上都看到了一些什么?
一条船、一个渔翁和水,还有大面积的白。
是的,在画面表面上只能看到这些。大家是否想到还有天呢?画面上出现大片的空白,表面看这些空白是虚的,而实际上并非空白,而是虚中有实,这“实”既代表水——一片汪泽,也代表天。正是这种水天一色、无边无际、空旷渺漠的境界,突出了江面的辽阔和寒意萧索的气氛和渔翁寒江独钓的情景。这种根据创造意境的需要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的艺术手法,正是中国画在构图上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既是创造意境的需要,又是增强画面形式美的一种手段。
3、元代山水画在意境的创造上更强调主观书法与个人风格的创造。(板书:强调主观书法与个人风格的创造。)
倪瓒《六君子图》,画面的重点是松、柏、樟、楠、槐、榆六棵树,从提拔上看“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显然是借景抒情。全画气象萧疏,近乎荒凉,用笔简洁疏放,突出地表现了倪瓒独特的艺术风格。
王蒙《青卞隐居图》,描写浙江吴兴县北卞山的自然景色,整个画面茂密葱郁、气势雄伟,与倪瓒的山水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以上两幅元代山水画可以看出,元代画家在努力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的同时,更强调艺术个性的反应。
(注:以上涉及到图片的可在多媒体上放映,使得学生对它的不同时期的意境特点有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
(二)中国古代山水画艺术特色(板书: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1、构图(板书:空间上采用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式)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上采用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式,如《溪山行旅图》《青卞隐居图》,有时也采用长卷,如《千里江山图》。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2、皴法(板书:披麻皴、折带皴、斧劈皴、雨点皴、卷云皴、荷叶皴等)
在这些表现程式的应用上,反对照搬,主张灵活运用。
四:课堂总结:(8分钟)
归纳总结一下本堂课的内容以及学生们的感想与观点,并加以确定。
五:作业布置(练习):
1、从本课中,你体会到中国古代山水画家的内心追求了吗?
2、举例谈谈中国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上的特点?
第五篇:中国古代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
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今天学习第十课。(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本课内容为欣赏。通过对典型的名作的赏析,了解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1.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1.名词解释: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是指自然,“心源”指心灵感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大 意是,山水画家创作既要以自然为师,同时又得力于画家对自然的感受。它正确地指出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原则,对后来中国画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南北宗”——是明代画家董其昌借用唐代佛教禅宗分为南、北二宗,来解释自唐至明数百年的绘画发展,他按绘画的创作方法和画家的身份,将唐以后的山水画也分为南北二宗,将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将青绿画法的职业画家视为“北宗”。例如,唐代的王维、李思训,后世称为“南北宗”。
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代表人物是范宽、郭熙和王希孟。
范 宽《溪山行旅图》 绢本水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矮小的侧峰。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细部的描写却很仔细,显 示出画家有高度观察能力和写实的工夫。描写的手法也极其生动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规律。范宽运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颤动的笔触,画山石的轮廓和皴纹,分出岩石的块面,然後用浓淡层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著石块组织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
《 溪山行旅图 》中,山的地位远远超过人物,它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灭,人类则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介短暂停留的过客。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明显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许多南宋山水画的标题就很富有诗意,如寒江独钓、风雨归舟等。著名的山水画家有马远、夏圭等。
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画家善于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称之为“以白当黑”。南宋的山水画尽管题材、场景、画面小得多了,但由于极力追求诗的意境,善于进行大胆的艺术概括,运用以少胜多 的艺术手法,作品的意境更为浓厚、鲜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美学传统的重要特色。
元代的山水画在意境的创造上更强调主观抒发与个人风格的创造。代表画家有倪赞、王蒙等。
(2)其次,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象人观盆景状。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表现,如《千里江山图》,长达11米。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十分繁复的山岭,如《溪山行旅图》、《早春图》、《青卞隐居图》等,其空间处理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方法。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放映录象)
(3)此外,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如表现各种山石就有各种皴法,什么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等。在这些表现程式的应用上,主张灵活运用,不断有所发展。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也更为丰富多变,如笔法中包含上述的山石的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为“擦”,还有“破墨”、“积墨”等等。可见,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
(放映录象)
三 课后总结 通过这种师生互动,分组合作的教学,使大部分学生面对一幅陌生的作品,由以前被问到感受如何时经常表现出哑然无语的状态,到现在能有条理的讲述自己的视觉感受,并大胆的说出自己对一些作品的评价与判断,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从学生课后归纳整理的陈述稿可以看出,他们通过课外资料对山水画作了进一步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