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之门

时间:2019-05-13 04:2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启“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之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启“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之门》。

第一篇:开启“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之门

开启“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之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中国古代绘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博大的文化渊源,精深的艺术内涵,与欧洲绘画艺术一同成为世界绘画艺术宝库的经典珍藏。

但是,也许是因为太“悠久”了,太“博大”了、太“精深”了?随着西方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渗透和发展,现代青少年知道《蒙娜丽莎》的多过《李白行吟图》,喜欢《圣斗士星矢》的多过明四家、清四僧„„。现在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缺失是非常严重的,怎样通过美术欣赏教学使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刮目相看”,由漠视到推崇,由迷惑到陶醉?是不是很有难度?是不是很有挑战性?这也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其实,只要我们认真研究、精心备课,就好象精心打磨一把把钥匙,开启学生心中的封闭之门,引领他们走出审美的误区或者盲区,为他们敞开一个更广阔的审美空间,更进一步“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中国画欣赏课不应该是平淡乏味的,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它同样可以是高潮迭起,给学生以震撼的的。下面以《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为例,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以求共同发展。在此要说明的是,课中我也借鉴了许多优秀的同行老师的宝贵经验,这堂课才得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调查学生的审美误区

一般普通高中大多数学生认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比人物画、花鸟画更难领会,不如西方绘画通俗易赏,其观点有:

1.山水画与真山真水之间差距很大,很难联系起来,不如西方风景画色彩丰富并写实: 2.山水画内容枯燥,山山水水大同小异,画面单调,从古至今都一样; 3.知道山水画有意境,可很难体会到„„。二.分析以上观点形成的原因

1.见过的优秀山水画太少,对由“自然之山水”到“眼中之山水”再到“心中之山水”归结为“画中之山水”的艺术创作过程缺乏体会;

2.对山水画的笔墨韵味、审美情趣等缺乏体会; 3.对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艺术发展历程缺乏了解;

4.对山水画的笔墨技巧、材料特性等缺乏体验,对不同艺术风格的山水画缺乏比较鉴赏;

5.对山水画发展的文化、艺术、历史、思想等背景缺乏了解,与其它相关知识缺乏融会贯通。

总之一句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缺少领路人”。如果我们把这三个问题看作是学生心中三扇封闭的心门,那么,只要将其一一开启,学生自会豁然开朗。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鉴赏教学也就会“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一把钥匙──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有比较才有鉴别”,教学中通过中西绘画作品的比较,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表现内容、造型方式、空间与透视、绘画理念等方面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能够正确鉴赏中国古代山水画。在此,我们先做两方面的比较:

1.表现内容的比较

还记得那首古诗谜语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谜底是“画”。可是,西方风景画适合这个谜面吗?这说明什么?同样是表现自然景物的绘画,为什么中国画家独独锁定山和水?“山水”、“山河”、“江山”这些词汇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里象征着什么?─中国山水画不止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精神内涵。

2.空间与透视的比较

塞尚《有房子的风景》是站在山上极目远望,它所描绘的空间广度,与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相比差距何止千里?直到印象派后期,西方人画的一直都是目之所及,为“眼中之风景”。而中国画家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把画家自己看作一个巨人,将千里江山视为盆景,移步换景、咫尺千里,为“心中之风景”。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创造的这种独特的空间处理手法,不仅表现了中国画家观察自然的独特方法,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胸襟和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其视野之开阔,心胸之广大,艺术思维之活跃,怕是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也不能比拟的吧!散点透视体现了中国人豁达的自然观,焦点透视体现了西方严谨的科学的自然观。它们是否恰好形成了思维方式的互补?

从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西方造型艺术,一直高举着“艺术模仿自然”这面大旗,在具象描绘中探索了几百年,才于19世纪后期进入到了意象和抽象的高级阶段,而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画家们就已经领悟到了艺术创作的真谛。──谁说中国画不如西方画?

第二把钥匙──自然山水与画中山水的比较

1.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风光各异,名山大川各具特色。虽然课堂上不能身临其境,好在可以借助摄影录像让学生感受,黄山的奇松怪石,高耸峻拔;庐山的云蒸霞绕、飞流直下。把它们与刘海粟的《黄山图》、张大千的《庐山图》进行比较,画中之山水比自然山水特色更鲜明,气韵更生动。

中国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搜尽奇峰打草稿”。仅从各种山石皴法中就可体会到中国画家认真严谨的的治学态度,和高度提炼的笔墨技巧。可以说:中华大地有千山万水,中国画里有万水千山!画漓江有《清漓烟岚图》、画富春山有《富春山居图》、画春季有《早春图》、画秋天有《秋兴八景图》、画冬雪有《雪山潇寺图》、画细雨有《潇潇暮雨图》„„。──谁说中国山水画不写实?

第三把钥匙──景、情、意、志的联系 1.诗情和画意的联系

苏东坡曾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又说“诗画本一体,天工与清新”,山水诗和山水画异曲同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中营造了一幅空旷而壮美的大漠落日景象,诗中有画意。中国古代诗人用文字做笔墨,寄情山水。而画家用笔墨做语言,抒情达意。宋代王希孟穷尽年轻生命的长卷《千里江山图》不正是一部赞颂祖国山河的恢宏篇章吗?试着把画中的情景与曹操的诗《观沧海》一一对应,你会发现两个不同时代、身份的人,他们的视角、视野、审美的境界竟惊人的相似,到底是诗配画,还是画配诗?吟颂着韩愈的《江雪》,品味着《寒江独钓图》,再次感受到了诗画之中相同的意境和心境。再看看其它的山水画精品,精练的笔墨宛如字斟句酌,章法构图宛如律角和韵格,联想到作画者无不是饱览诗书的文人雅士,诗和画如同他们的动脉和静脉,让他们的艺术生命生生不息。──谁说中国画的意境难体会?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感悟

中国画中表现的物象,常被画家们作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载体,有的利用诗文题跋,在文字上做些“画外功夫”,有的善用“比兴”,状物抒情,多有寓意。从北宋的外师造化到南宋的诗情画意,中国山水画提前近千年完成了相当于西方从文艺复兴到后印象主义的,从客观表现到主观能动的过程。紧接着,在历史的车轮的推动下,中国绘画创作进入到了另一个更高的境界──精神境界。“文以载道”这时的道可理解为画面之形象、画面之立意和画面之表意。造型艺术中的道不是直接的说教,而是凭借视觉艺术形象的感染力,使人们在欣赏感受中得到启迪而进入一种美的精神境界。倪瓒的《六君子图》,画前那六棵立足与贫瘠土坡、不太繁茂、相互簇拥的树,距离人间繁华是多么遥远,那一汪深水隔开了气节与诱惑,元代对汉族知识分子的民族歧视,成了艺术家挥洒笔墨的精神动力。与倪瓒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简”相比,王蒙的“繁”,从另一个极端,表达了隐居的决心„„。借助这两位画家的时代背景和作品,中国山水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共性、经营画面的个性,一目了然。而隐含在山水之中的民族气节,被一代一代的文人画家传承着,已然突破了狭义的汉族情节,上升为更为广义的中华民族的气节。──谁说中国画单调乏味?

中国画虽没有西方油画的丰富色彩,但平淡之中韵味无穷。像练太极功、以静制动;像下围棋,玄机暗涌;像饮清茶,沁人心脾;像听古琴,回味悠远„„。

本文中提出的“三把钥匙”,其实是对中国山水画鉴赏课中,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我认为,每一堂欣赏课都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审美缺憾进行梳理和调整,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和学生沟通,让他们看、让他们听、让他们想、让他们说;要让他们学会比较、学会思考、学会评价,学会将新旧知识串成串,融会贯通;总之,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运用一切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启发学生的感觉,诱导学生的感知,提升学生的感悟。这样的美术课,学生能不爱上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把握传统艺术作品的欣赏教学,是摆在我们美术教师面前的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课题,需要我们去共同面对。

第二篇:中国古代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

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其支科虽仅有山水与屋木(一称界画)两种,但名山大川、风景佳胜、田野村居、城市园林、楼观舟桥、历史名胜均可入山水画。中国山水画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更集中体现了中国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它是在中国画历史进程中得到突出发展的画科,在元代以后的画史上尤占重要地位。山水画的分类虽亦有依题材差异者,但传统习惯多按画法风格的不同:勾勒设色、金碧辉煌、富于装饰意味者称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纯以水墨描绘者称水墨山水或墨笔山水;以水墨为主的略施淡赭淡青适于表现朝晖夕阳者称浅绛山水或淡着色山水;以水墨勾皴淡色打底并施青绿等敷盖色者称小青绿山水;几无水墨纯以彩色图绘者称没骨山水。

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远在战国时代已在古地图中、在工艺美术品中、在具有装饰作用的建筑材料上零星出现,虽或为非完整构图的孤立形象,或为人物神异活动的背景,但依稀可见作者的神话迷信思想,并遗留着原始社会自然崇拜的痕迹。

独立的山水画正式首创于魏晋南北朝之间,据文献记载东晋画家顾恺之即画有《雪霁望五老峰图》。南朝的宗炳与王微继之完成了两篇最早的山水画论《画山水序》与《叙画》。尽管至今未见这一时期的作品存留,若干作品中的山水仍是人物的衬景,以致“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甚至以夸张变形的手法处理树石,追求装饰趣味。但山水画理论已经成熟,或强调哲理性的显现,或重视抒情的表达,而且讨论了空间表现,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隋唐时代,中国山水画已经成熟,展子虔《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虽未脱装饰遗意,但写实能力有极大提高,饶有抒情意味。盛唐的吴道子进而发展了简练而又写实的山水画法,所画山水“怪石崩滩,若可扪酌”。中晚唐画家更创造了水墨山水、没骨山水亦出现于敦煌壁画中。五代北宋的山水画在真实描写大自然并表达一定的审美认识上达到一个高峰。继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分别开创或继承南北山水画派之后,北宋关仝、李成、范宽三家鼎立,各擅胜场。荆浩的山水画论《笔法记》,把谢赫“六法”移于山水,以“真”为主,强调以树木体现一定道德观念。北宋郭熙父子的《林泉高致》则围绕中国山水画创造的核心意境问题,系统地总结了经验,使中国山水画理论更加体系化。经过南宋画家对寄幽情美趣于精粹景色中的探索,至元代尤其是元四家——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山水画又出现了一个重视主观抒发与风格创造的新的高峰,也完成了山水画中诗书画的统一。

明末董其昌简化古人创造的山水形象,参照书法开合起伏的法则,用以构置平面化的山水境界,造成了山水画的又一变异。入清以后,一派沿董其昌蹊径变化古法,在笔墨风格气味上谋求新意;另一派面向自然亦发挥笔墨传情的效能,独抒个性。后一派的代表石涛撰写的《苦瓜和尚画语录》(《画谱》)是古代山本画论中最优秀的名篇。五代两宋以后山水画的变异发展,不但造就了为数极多的名家和作品,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流派,还完成了在中国画论中居于首位的理论著述,为近现代黄宾虹、李可染等山水画大家的出现准备了历史条件。

中国山水画虽然以自然风光为主要描写对象,致力于审美客体的发现与描绘,甚至省略山水中的人物,或把人物视为点景,但决不是被动的摹写,决不忘

表现审美主体的认识、理想、感情与愿望。尽管出现在画面上的山水是有限的,是形貌上的,仅能是自然景物的局部或社会生活环境的侧面,但或者通过有限的取景表现对整个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认识,或者在一山一水中寄托了对国家乡土的感情。它既要求描写自然景物的外貌及其丰富变态,又注重显现其运动中的内在联系。中国山水画的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一致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不同意境的构筑,实现画外意与“意外妙”,去吸引观者,感染观者。为创造动人的意境,要求山水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观赏了解认识、感受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之总和酝酿为胸中丘壑,胸中意象,按写境与造境两种意境构置方式诉诸笔下。所谓写境,即寄情于实际存在的景物,更强调审美对象的实在性与具体情。所谓造境,即对现实景物进行更大胆的艺术概括、艺术提炼与艺术幻化,从而更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情感、理想与愿望。二者境象虽有具体与宽泛的不同,却无不以情与意为主导。

在形象的描写上,中国山水画强调留影,亦即实行宏观的总体的把握,而不过分拘泥于细节;同时从物象的结构组织出发,形成了既反映树石类别的特点,又更具程式化的手法。在程式化法则的使用上,则反对依样葫芦,主张灵活变化,实际上是以高度提炼的结构程式进行写实。在空间的处理上,中国山水画要求“以小观大”,“折高折远”,游动视点,把高远、平远、深远、阔远巧妙地加以灵活运用。山水画的构图,比之人物、花鸟画更重视“势”的表现与“开合起伏”。所谓“势”也就是具体形象间的联系,所谓“开合起伏”,则是这样联系中的节奏变化。对“势”的表现与“开合起伏”的高度重视,是在静止的画面或简或繁山水的形象组合中体现大自然内在联系与运动的重要手段。山水画的笔墨技法,较一般的人物、花鸟画丰富多变。笔法主要表现为多种皴法和点苔法,墨法则湿者有“染”,干者有“擦”,趋湿相化为“破墨”,以干累积为“积墨”。笔中有墨,墨中有笔,彼此互相渗透,极尽千变万化之能事,有效地提高了笔墨状物抒情与表达独特风格的作用,对人物、花鸟画也发生了积极的影响。其色彩的使用,及书画的结合则具有相同于人物、花鸟画的特点。

第三篇:中国古代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

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今天学习第十课。(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本课内容为欣赏。通过对典型的名作的赏析,了解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1.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1.名词解释: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是指自然,“心源”指心灵感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大 意是,山水画家创作既要以自然为师,同时又得力于画家对自然的感受。它正确地指出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原则,对后来中国画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南北宗”——是明代画家董其昌借用唐代佛教禅宗分为南、北二宗,来解释自唐至明数百年的绘画发展,他按绘画的创作方法和画家的身份,将唐以后的山水画也分为南北二宗,将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将青绿画法的职业画家视为“北宗”。例如,唐代的王维、李思训,后世称为“南北宗”。

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代表人物是范宽、郭熙和王希孟。

范 宽《溪山行旅图》 绢本水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矮小的侧峰。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细部的描写却很仔细,显 示出画家有高度观察能力和写实的工夫。描写的手法也极其生动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规律。范宽运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颤动的笔触,画山石的轮廓和皴纹,分出岩石的块面,然後用浓淡层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著石块组织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

《 溪山行旅图 》中,山的地位远远超过人物,它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灭,人类则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介短暂停留的过客。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明显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许多南宋山水画的标题就很富有诗意,如寒江独钓、风雨归舟等。著名的山水画家有马远、夏圭等。

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画家善于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称之为“以白当黑”。南宋的山水画尽管题材、场景、画面小得多了,但由于极力追求诗的意境,善于进行大胆的艺术概括,运用以少胜多 的艺术手法,作品的意境更为浓厚、鲜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美学传统的重要特色。

元代的山水画在意境的创造上更强调主观抒发与个人风格的创造。代表画家有倪赞、王蒙等。

(2)其次,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象人观盆景状。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表现,如《千里江山图》,长达11米。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十分繁复的山岭,如《溪山行旅图》、《早春图》、《青卞隐居图》等,其空间处理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方法。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放映录象)

(3)此外,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如表现各种山石就有各种皴法,什么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等。在这些表现程式的应用上,主张灵活运用,不断有所发展。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也更为丰富多变,如笔法中包含上述的山石的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为“擦”,还有“破墨”、“积墨”等等。可见,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

(放映录象)

三 课后总结 通过这种师生互动,分组合作的教学,使大部分学生面对一幅陌生的作品,由以前被问到感受如何时经常表现出哑然无语的状态,到现在能有条理的讲述自己的视觉感受,并大胆的说出自己对一些作品的评价与判断,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从学生课后归纳整理的陈述稿可以看出,他们通过课外资料对山水画作了进一步的延伸。

第四篇:如何开启英语之门

如何开启英语之门

铜山县徐庄镇苑山小学马林莉

内容摘要:

三年级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必须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启英语之门:

一、互称英文名,开启英语之门。

二、游戏教学,激发兴趣。

三、直观教学,加深印象。

四、突破难点,排除畏难情绪。

五、激励机制,创设宽松环境。

六、及时学以致用,让学生想学、乐学。

关键词:

激趣、想学、乐学

三年级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等。所以教师必须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爱上英语,学好英语。

一、互称英文名,开启英语之门。

“各位同学,大家好,很高兴成为你们的英语老师,我姓马,大家可以叫我‘马老师’,我们既然学习了英语,你们也可以叫我‘MissMa ’,我会很开心的。”这是我在开学第一天上第一节课时对学生讲的一段话,就是这一段话帮学生打开了英语学习的大门。第二天,就有许多学生称呼我“Miss Ma”。我大大地表扬了他们。现在学生见到我都能主动说“Good morning,Miss Ma”or“Good afternoon,Miss Ma”。当英语称呼能够不依靠意识,而是自然而然地出现在生活里,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就被点燃了。为了让学生更自然地说英语,我给学生都取了英文名,让他们相互之间也用英语称呼。这样的要求很新鲜,学生非常愿意尝试。

二、游戏教学,激发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的天性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无论是字母教学、词汇教学还是句型教学,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学习,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学生在课堂里上一节课会感到疲劳,然而让

他们玩上一节课、两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却不会感到疲劳。教学中,我以“猜”为主题设计了“猜东西”、比高矮、猜胖瘦等系列游戏来猜人、猜物、猜小动物,还有打电话、模仿、表演、说悄悄话等游戏取代枯燥乏味的单词、句型教学。如我在教学动物类单词时,请一位学生模仿cat、dog、bird、panda、tiger、monkey等动物的动作,其它学生猜,如猜对了就请他来做动作。巩固时又播放bird、cat、dog、tiger等动物的声音,请学生听音辨物,说出对应的动物,并做相应的动作。调动学生多感官记忆,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学习单词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采用各种游戏进行渗透,如Pass the card、Do the action、Find your friend、Draw and colour等,玩中学,学中玩,情感奔放,其乐融融。

三、直观教学,加深印象。

直观教学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直接感受和理解语言,通过视、听、说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小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发达,喜欢生动活泼的讲解。而英语课本中有大量表示具体事物的词汇,很适合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如教桌、椅等实物时,我就出示实物告诉学生:This is a table/chair/desk„„教水果时,拿出一些新鲜的水果对学生说:This is an apple,That is a banana/pear,学生看到苹果、香蕉、梨子都是他们常吃的水果,当然就急于想知道他们的英语怎么说,当学习这些单词时,他们就很容易地记住了。另外在教这些单词的同时还可以加上颜色编成一首儿歌,例如:Apple,apple,apple,red apple/yellow/green apple。这些东西都有他们本身的颜色,结合起来教,可以启发学生的联想记忆,不需双语释义。

四、突破难点,排除畏难情绪。

排除畏难情绪,使学生产生乐学的体验。学习外语的难点很多,最大的难点是记忆单词。在教学中,教师可进行“适当集中”使困难迎刃而解。如在教学文具类用品时,教师可把与“笔”有关的单词“pens、ball pens、pencils、pencil boxes、pencil sharpeners”集中教学,并可告诉学生“pencil”是“铅笔”,“box”是“盒子”,“pencil”加上“box”就是“铅笔盒子”即“文具盒”。用这种拆词的方法不但能帮助学生记忆,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探究英语的意识,用这样的方法教学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单词之间的一种天然联系,有规律可循,变机械识记为按规律记忆,有了规律,有了联系,有了比较,学生学习就会多快好省,越学越有劲,乐学的情感体验也就油然而生。

五、激励机制,创设宽松环境。

学生的学习情趣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爱心、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决定的。同时,小学生的好胜心理比较强,喜欢通过比赛来获得老师的表扬,学生的羡慕。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竞赛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把学生分为几个竞赛小组,小组以“red blue yellow green”或”apple pear peach orange”等名字命名,小组竞赛可以贯穿全课,也可运用于某个游戏中,也可通过角色扮演,让几组学生上台做示范表演,同学和老师当评委,看一看哪一组演得比较好。让学生展开竞争尝试成功,使其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兴趣,增强自信心。强化所学的语言知识,使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

六、及时学以致用,让学生想学、乐学。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学生对新学的内容很容易产生遗忘,教学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巩固。创设氛围,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时巩固。教师不但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多讲英语,在课后也应鼓励学生多听、多说、多练。学完家具类单词,可以让学生给自己家里的家具帖上标签,学完水果类单词,可以让学生去水果店看看、说说,上学放学路上可以和同学说:“Hello”、“Good morning”等,在全班掀起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例如教师可在班上建立一个英语角,将所学内容张贴在英语角内,鼓励学生走进英语角,人人参与,无论学生说得多与少,好与差,教师都应该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如在英语角一栏后贴上五角形等。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不仅有效地巩固了所学内容,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好学上进的情感。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无止境的。在开始时给学生创设一个欢乐、活跃的学习气氛,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造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2、《 徐州教育科研》

论文编号:

徐州市第十二届 “科研杯”优秀教育教学论文封面

论文题目:如何开启英语之门

论文内容主要涉及的学科:英语学段:小学

作者姓名:马林莉出生年月:1981.6性别:女职称:小一

作者单位(全称):铜山区徐庄镇苑山小学

邮编:221123联系电话:***

个人承诺:

我承诺该文章是本人所作,非抄袭。

如若发现抄袭,同意网上公布名单,公开进行批评。

个 人 签 名

2010年 10 月 15 日

第五篇:高中美术鉴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研究作业

作业标题:高中美术鉴赏之《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研究

以下作业任选一题

1、请根据本模块主题,提交自己执教过的一节教学设计或课堂教学文字实录,字数1500-3000字左右。注意文责自负,格式和要求请参考本培训平台提供的范例(点击下载范例)。

说明:经辅导教师及专家推荐并最终通过“学员优秀成果”评选的教学设计或课例,由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培训协作组统一颁发证书,并推荐自愿发表于《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高中教师培训优秀成果展示”专栏(国内统一刊号:CN44-0088)。

2、请认真观摩本模块提供的视频课例,并简要说说你的收获和建议。字数要求500-800字。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本模块视频课例的收获:

我认为课堂教学环节很流畅,整节课下来很轻松。

我觉得他一开始的时候很用心去备课、备学生,准备很充分,态度很好。在教学情境布置也下了很多功夫,本节课的内容有关山水,他在墙面挂了一些课堂所需要的、重点分析的图片放在那里,制造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情境。第二的方面,他有很好的一个课堂道具为他讲课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用“假山”作为道具,可以多角度分析内容、知识点,同时这也更好地引导学生。

他采用分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能力。同时,教师本人他可以“走出讲台”与学生一起探讨、分析问题。他的手势与他的言语有很好的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他用理论与知识、图片相结合,有特写分析,也有局部分析。案例运用妥当,知识点交代清楚,学生具体了解。重点有选择性,选择关键知识点讲授。在活动部分,他利用学生生活与学习的环境作为活动案例。首先能使学生兴趣提高,再者也能够让活动更容易操作。同时在布置任务时,有明确地交待了任务要求;在做任务时,有亲身融到学生中,指导与协助他们完成任务;在完成后,有让学生点评介绍他们的创作感想;在最后有教师自我对学生的总结。

有知识点的延伸,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也是对自己自身的反馈。

本模块视频课例的建议:

1、我觉得师生互动有点少了,可以多加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学生自己分析美术作品给他们自己带来的感受?他们对美术作品的看法,了解程度?他们对山水画的认识?等等问题,让学生分析,虽然学生分析可能不到位,但有体验后会有更深刻了解的!

2、我也觉得作品《清明上河图》作为山水画分析不太妥当,它是偏民间风俗更多的一张作品,所以在选择知识内容要准确。

3、可能布置一下课后作业或者课后延伸会有更好的效果,但是课后任务并不需要很具体,简单一些的课后任务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可以巩固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运用所学的东西了。

下载开启“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之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启“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之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古代山水画教案

    中国古代山水画教案 第三章第五节:中国古代山水画教案 国画侧重班 卢钦英 1005030409 一、教材分析: 第一课时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中国的山水画较之花鸟画、人......

    《中国古代山水画》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

    中国古代山水画 教案

    中国古代山水画 授课对象: 高中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 二是通......

    开启古诗阅读之门

    开启古诗阅读之门——怎样读懂古诗词 【讨论】:读古诗词可从哪些方面入手【明确】: 五看:一看题目——题目定诗由,明题材; 二看作者和诗后注解——作者定诗风、明时代;注解暗示诗......

    《开启记忆之门》教案

    小学四年级心理健康课教案 开启记忆之门 武鸣县陆斡小学 :梁彩萍 指导者:梁军 韦之幸 2013年6月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探索记忆的规律。 2、帮助学生运用记忆的规律探索记忆的......

    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

    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一

    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一 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一001 《洛神赋图》 东晋 顾恺之 宋人摹本 绢本设色 纵27.1厘米 横572.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恺之(345-406),字长康,昆陵人,诗......

    合理化建议开启“精益”之门

    合理化建议开启“精益”之门 问计于民,畅通纳谏渠道 “全员参与、厉行节约,问计于民、深挖潜能。”这是该公司深化“三节约”活动的总体思路,也是落实降本增效目标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