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认识公顷-说课稿
《认识公顷》说课稿
一、说教材: 《公顷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常见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知道公顷是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建立1公顷的空间观念,联系实际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并能进行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单位换算,应用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合理的使用面积单位。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在本单元教学时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参照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为纬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 = 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结合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并应用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能方便地表示土地的大小,从而体验土地的面积。
3.激活已有学习经验,学会整理先后学习的全部面积单位,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
4.通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学生在头脑中正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
三、说教法学法
本着以“人的发展”的新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力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1、探究体验教学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公顷”计量单位概念的形成,应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学生无经验,教师应提供给学生产生“经验”的时间和空间,所以事先我安排了一节实践活动课。教学中,使学生经历观察、想像、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材的编写局于篇幅的原因,只有南京明孝陵、中华世纪坛、台湾日月坛等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素材。因此,我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精选了许多现实素材,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素材。通过这些现实的生活材料,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借助课件呈现的直观景象,通过观察、想像、发现、交流等活动,从而建立1公顷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程教学老师教学设计应主动走向学生,向学生靠近。下面浅谈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更高效。”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合作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情境导入、自主探索、实践应用加以认识、总结延伸用四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导入生疑。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对1公顷的占地面积缺乏明确的感知与了解。因此,我从学生已有面出发,让学生感知面积的大小。再从学生旧知“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出发,以填一填导入,再就通过问题呈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
(二)自主探究,感知1公顷的大小。1公顷有多大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初步感知、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
1、让学生通过自己猜想认识1公顷的含义。
2、通过课前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联系刚刚的猜想,进一步认识100平方米是多大?从而有这样的基础去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这样学生的思维中就初步体会到原来1公顷是100平方米的100倍,是一个计量很大面积的单位。
3、联系熟悉的场地体会1公顷。
学校是学生熟悉的,通过了体育课上跑步的塑胶操场,大概是50米的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拿这个熟悉的场地和1公顷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大约有4个塑胶操场面积才有1公顷。从熟悉的场地推想1公顷,能加深对1公顷的印象。再就通过课前发个学生的4个正方形,让学生拼出不同的形状,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形状不同,当面积是一样的。
接着我还是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如小轿车的停车位面积约10平方米,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计算,把1公顷的大小慢慢深入自己的认知。
4、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公顷概念,让学生想象 首先我通过简单介绍1公顷能有什么作为,然后让学生想象如果给你1公顷的地方,你将怎样规划这一块地。学生的学习就有了乐趣,他们的开发利用不是漫无目的的,会建立在学生自己掌握的1公顷大小的基础上去想象的。
(三)实践巩固中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夸美纽斯说:“不巩固的教学就像把水泼到一个筛子里一样。”
1、估计占地面积
为了是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在生活中有应用,能切实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巩固练习。
2、通过图文,让学生进行公顷的再认识和简单的单位换算,让学生感觉不到这是一种做题目。
3、算一算,解决实践问题。
(四)总结延伸。
1、感受生活中的公顷,总结所学知识,布置探索性作业
2、课堂学校的外延
第二篇:《认识公顷》说课稿
《认识公顷》说课稿
《认识公顷》说课稿1
【教材简析】
《认识公顷》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和常见的几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的主旨是:让学生知道公顷是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建立1公顷的空间观念,联系实际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难点: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下面结合我的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研究,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复习以前学过的面积单位,以及进率,估计物体表面大小,揭示课题。为下面介绍公顷这个面积单位作铺垫。这个部分应该熟练些给学生快速复习旧知,重在引导学生产生对学习新的面积单位需要。
二、合作探究,认识1公顷
1.公顷有多大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通过初步感知、交流验证,归纳概括等体会1公顷。同时使学生在课前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实地体验1公顷的大小。这堂课,要让学生动起来,首先教师得动起来;要让学生动得有针对性,参与得有时效性,教师就应该动得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就应该提前做好既充分又扎实的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体系,积极挖掘教学内涵,努力把握教学重难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想方设法创设既引人入胜又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参加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因为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只要抓住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就等于为师生的有效互动注入了必须的动力。
欣赏图片引起人注目,在这样的情境中,有利于学生借助对这些风景区的直观印象初步体会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从而引起进一步研究公顷的兴趣。应该使学生深刻体会1公顷的大小。
三、联系生活,体会1公顷大小
1公顷有多大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流验证,归纳概括。同时使学生在课前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实地体验1公顷的大小。
引导学生通过估算、想象、交流等活动,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既有利于学生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再以学生熟悉的操场、教室的面积推算1公顷的大小,加深了学生对1公顷的认识。应该举生活中大量的实例让学生感受1公顷的大小。
四、巩固练习,掌握单位换算
这节课,我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加强学生对公顷和平方米间的进率的掌握。一是基本练习,是本节课教学的第一次反馈。82页试一试,做这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计算大的土地面积用平方米比较麻烦,并体会4公顷有多大。另外是综合练习,主要让学生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练习设计的层次清楚,形式活泼,使学生经历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既加深了对1公顷的认识,又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数学思考的能力。
通过巩固练习,是学生熟练单位换算的基本步骤,和规范学生语言表达。广大农村小学的数学学科中,许多学生对新教材很不适应,两级分化严重,个体差异大。作为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务必要认真分析学情,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要层次分明,既能让中低层次的学生参与,又能让中高层次的学生参与。在课堂互动时,要积极发现学生的微小进步,千方百计给所有学生创造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时时处处都有机会参与,也都敢于参与到互动中来,从而使得整个课堂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都在动,而不是少数的几个优生在动。
五、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为更好地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在这一环节,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最后让学生改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以致用,用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应该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六、全课总结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说一说本课主要学习了什么,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本课新知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这个部分多让几个学生总结。
《认识公顷》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如果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和平方千米。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观念,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应用平方米与公顷、平方千米与公顷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能方便地表达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地的面积;整理先后教学的全部面积单位,组织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大部分学上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上课专心听讲,下课积极主动的完成老师的任务,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的问老师还有同学,只有个别的同学思想不够积极,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只是比较牢固,回答问题比较准确,对新知识掌握较快。学生上课时回答问题比较积极,但语言的组织能力还不够强,有待加强。
三、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将计算融入到具体的问题情景之中,产生计算的需要,然后再确定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依据《新课标》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
四、说学法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使学生能够利用新旧知识迁移,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去发现新知识、新经验,充分发挥作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并在自己获取的成果中享受成果、消化成果、渗透成果。使学生脑海中形成数学来源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点,并能利用所学知识,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利用数据资料,图片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六、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公里)。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有多大的实际认识,以及掌握土地面积单位的进率和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课前准备:测量操场的长和宽,计算操场的面积,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激活已有的数学经验。
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与数学有关的信息,现在我们就来个就地取材。①师随手拿起一个文具盒,问:它的表面面积大约是2。
②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00()。
③黑板的面积大约是()。
师:刚才我们都讲的是什么单位?(面积单位),从你们响亮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你们对面积单位掌握得很扎实,同时,我也了解到你们非常关注身边地一些事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大家继续保持。
接着出示:中宁一中的占地面积约5()。师:能填我们学过的单位吗?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物体表面面积切入,复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3个较小的面积单位。通过感知中宁一中面积的大小让学生产生需要运用更大面积单位表示的需要。】
2、揭示课题
师:表示一些较大的面积,如土地面积、森林面积、沙漠的面积等等,常常会用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它们是公顷和平方千米。
板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公顷
①自学公顷,初步感知
师:1公顷到底有多大?“公顷”和“平方米”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学生看书)
师:谁能把自己看书的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②学生汇报,师板书: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③推算: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推算后汇报,师板书)100米×100米=10000平方米=1公顷
④感悟1公顷。
师:从推算结果来看,说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知道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你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1公顷的大小?
a、带学生到操场,汇报操场面积,再估计1公顷相当于几个操场的面积?使学生初步建立1公顷的表象。
b、8名学生手拉手为一组,4个小组围成一个正方形。
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大约是10米,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推算: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合起来就是1公顷?
想象:100个这样的正方形是1公顷,你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事物体验1公顷的大小。通过推算、想象让学生深刻体会推算更大的物体面积的解决策略,同时鼓励学生要关注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⑤领悟公顷
师:关于公顷,老师也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请大家欣赏。(课件出示有关资料的图文信息)
a、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约72公顷,是()平方米。b、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天安门广场,面积大约400000平方米,是()公顷。c、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的建筑面积约为26公顷,是()平方米。师:欣赏过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利用网络提供和公顷有关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公顷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通过富有思想内涵的文字信息,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对祖国的自豪情感,也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量。】
2、认识平方千米
①师:你知道1平方千米有多大吗?猜一猜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②使学生明确: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③带学生到室外目测距离学校大约1千米。懂得以这么长线段围成的正方形面积约是1平方千米,使学生感知1平方千米大约是多大。
④师: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顷?
揭示:1平方千米=100公顷
⑤延伸:a、上海市的面积大约是7037平方公里。
b、中国地大物博国土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c、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一位,约为1710万平方千米。
3、阅读教材84页(生活中的数学)
(三)课堂练习
1公顷=()平方米1平方千米=()公顷3公顷=()平方米4平方千米=()公顷0平方米=()公顷800公顷=()平方千米
(四)总结整理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提出有疑惑的问题。
2、师生共同整理面积单位。
八、板书设计
公顷和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认识公顷》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公顷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常见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知道公顷是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建立1公顷的空间观念,联系实际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并能进行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单位换算,应用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合理的使用面积单位。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模型”的思想。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体验1公顷的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
2..掌握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3..在计算、游戏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想象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1公顷的大小;掌握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公顷的表象。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计算器、练习纸
2、学生课前沿100米跑道走一走,体会100米的实际长度。
3、目测教室、校园、篮球场的长和宽。
二、说教法学法
1、探究体验教学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公顷”计量单位概念的形成,应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教学中,使学生经历观察、想像、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公顷”,但对于“公顷”的概念仍然比较陌生。因此如何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认知1公顷的大小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我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精选了许多现实素材,通过这些现实的生活材料,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借助课件呈现的直观景象,通过观察、想像、发现、交流等活动,从而建立1公顷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程序
新课程教学老师教学设计应主动走向学生,向学生靠近。下面浅谈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合作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情境导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应用、拓展留疑五个环节,努力构建探究性的教学模式。
一、在有吸引力的情境中首次呈现公顷。
例1以四张照片为背景,分别呈现明孝陵、中华世纪坛的占地面积、日月潭的面积和xxxx年我国森林的面积,这些面积都是以公顷为单位的。这样安排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起学习心向、营造学习氛围。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一些问题,什么是1公顷?1公顷有有多大?什么时候用公顷作单位,学生就产生了解决这些疑问的迫切愿望。
二、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1公顷。
1公顷有多大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初步感知、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
1、告诉学生1公顷有多大。
在学生知道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后,例1就直接揭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学生对100米的长度是比较熟悉的,知道他们是多长,因而会进一步想像出边长100的正方形,这是学生对1公顷的第一感知,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1公顷,还要让他们想一想相应的正方形,获得对1公顷的初步体会。
2、算一算1公顷是多少平方米。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算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这是公顷与平方米的进,安排学生自己计算的目的是:第一、算式100×100是根据1公顷的概念列的,通过计算进能巩固概念;第二、体会1公顷确实是比较大的面积单位,用他们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比平方米简便;第三、教给学生记忆进的方法,一旦遗忘,可以根据概念列式算得。
3、在游戏中体会1公顷。
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这是一个简单的游戏,也是学生愿意做的游戏。在做游戏时告诉学生围成的这个正方形面积是100平方米,在让学生想像100个这样的正方形有多大,让学生又一次体会了1公顷。
4、联系熟悉的场地体会1公顷。
足球场是学生熟悉的,通过学生计算一个足球场的面积,知道它比1公顷小一些。教室是学生熟悉,教室的面积一般是50平方米,大约有200口教室的地面才有1公顷。从熟悉的场地推想1公顷,能加深对1公顷的印象。
三、尝试练习,巩固深化。
夸美纽斯说:“不巩固的教学就像把水泼到一个筛子里一样。”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我安排两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是本节课教学中的第一次反馈。82页试一试做这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计算大的土地面积用平方米比较麻烦,并体会4公顷有多大。
2、综合练习,主要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思维。完成练习十四4题,在学生算出苗圃的高以后,想一想底250米、高160米的平行四边形,又经历了一次对1公顷的感受。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为更好地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得回归到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学学理念,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在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一个生活题。
开发商广告
师:近年来我们家乡的建设脚步飞快,住宅小区也是一批又一批。(出示一小区场景)小明一家也想再买套房子,改善一下居住环境。有一天他们全家一起去看房子,走进一个小区门口看到了这样一则广告:
小区简介
本小区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是绿色花园示范小区。占地面积12公顷,其中儿童游乐场、老人健身房、网球场、道路等公共设施占地2.4公顷,绿化面积达5公顷。……
小明他们在小区里走了一圈,发现该小区共新建了住宅楼75幢。小明估计了一下每幢楼长约80米,宽约10米。请你利用计算器来帮小明一起算一算,房屋开发商的广告是否真实?
并结合评议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五、前后呼应,拓展留疑
1、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那有谁知道我们祖国的领土面积约是多少吗?(板书:960000000公顷)
你觉得我们祖国的领土面积用公顷作单位合适吗?
说明:计算和测量土地的面积,其实还有更大的单位,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总之,本课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情境导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应用四个环节,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知识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认识公顷》说课稿4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公顷》(板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数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4页例1。本课教学内容“公顷”是测量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下册有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等面积单位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知识基础,在较小面积单位的直观表象和表示方法上都已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而“公顷”这一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面积单位体系,联系实际感知1公顷的大小,并能进行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单位换算,为学生解决生活中关于土地面积的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公顷”这一测量土地面积的单位,虽然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采用,但是我们的小学生却很少直接接触到。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脱离实际”。所以,教材特别选取了学生们普遍熟悉的建筑物“鸟巢”体育馆和学校操场等场地作为学习材料。在后面的练习中也是选择了故宫、颐和园等地的占地面积为材料,通过这现实的生活材料,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再借助课件呈现的直观景象,通过观察,想象,计算,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把对“公顷”的认识建立在实际生活经验之上。
针对以上教学背景,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结合四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了解测量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公顷,知道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公顷和平方米的简单单位换算。这一目标的设立意在将现在新学的面积单位与以往的学习基础连接起来,体现知识的连续性和衔接性。
2.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形成1公顷的初步表象。也就是说,认识公顷,学生能通过想象和语言描述1公顷,知道1公顷到底有多大。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积累一定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还为下一课时学习测量更大土地面积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打下基础。
因此,我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建立起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到底有多大。教学难点是阐释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知道这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老师启发引导,师生交谈,图像信号法,课堂讨论交流等手段,通过组织学生感悟、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知识。例如,在将平方米与公顷连接起前时,先在PPT课件上展示一个边长为100米,面积为1公顷的正方形,请学生用以前已经掌握的计算正方形面积的知识基础,算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既是10000平方米,又是1公顷,学生自然也想到10000平方米,就等于1公顷了。这样使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探究新知、感受新知、学习新知、巩固新知。
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以“1结合复习,产生问题-2揭示课题,认识新知-3沟通联系,充分感知-4练习巩固,熟练掌握”这四大教学流程展开教学,意在能给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具体的教学程序是这样的:
1.结合复习,产生问题。
在引入我们本课学习内容“公顷”之前,我在课堂开始时,从身边的实物表面面积切入,用PPT和实物向同学们出示一张两寸照片,课桌桌面和教室地面,让同学们回答,这几个面积用什么面积单位来表示大小?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学生很快会使用我们以前学过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回答的同时,我要学生用手势比划出这些面积的大小。这样的安排,是引导学生调动激活以往的知识经验,在实际操作中感知较小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接着,我出示国家鸟巢体育馆的图片,问学生鸟巢体育馆的占地面积是20()。这里该用什么面积单位表示,并让学生讨论这里该填什么。鸟巢体育馆是学生们都熟悉的建筑,这样的著名建筑物是学生喜爱和向往的`,学习兴趣比较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这个面积比较大,用以前学习的平方厘米平方米和平方米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2.揭示课题,认识新知。
学生在尝试判断后发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也产生了较强的学习欲望,我便及时引出较大的表示土地面积的单位——公顷。使学生印象深刻。引入公顷
这一概念后,学生还只知道公顷是测量土地面积时的一个单位,但是对1公顷到底有多大还不清楚,我便进入到本课学习的重点,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的实际大小。
3.利用经验,沟通联系
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回忆我们以前研究面积单位时,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描述,(也就是: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像这样用描述一个正方形来表示1个面积单位,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抽象思维,在脑海中构建面积单位的大小,并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出来。
接着说明: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让学生在想象边长100米正方形的实际大小时,体会公顷的大小,并让学生自己计算“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计算后,我和学生共同探索,用这个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找出1公顷与10000平方米之间的相等关系。
4.提供实例,充分感知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熟悉“公顷”这一概念,我向学生举例说明:“其实1公顷很常见,400米跑道操场面积大约就是1公顷。”
“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200个这么大的教室就是1公顷”并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1公顷。设计第3、4环节,目的在于激活学生的方法意识,引导学生利用以前建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的经验,来建构“1公顷”这一面积单位,最终帮助学生不但在数理层面上将“公顷与平方米”取得联系,还在直观层面上更好地形成1公顷的表象。
5.巩固练习,熟练掌握
完成以上教学活动后,我又回到课前的问题:鸟巢体育馆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0()。这时学生都会使用我们今天所学的面积单位“公顷”回答问题,我便设计了三册层次的练习来对新知识进行巩固。为了增加趣味性,提高参与热情度,我把分层练习设计成游戏闯关的形式,这个练习三关通过后,我会对学生进行奖
励。
第一关是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故宫颐和园等地占地面积,学生会初步使用“公顷”为面积单位来表示占地面积;第二关是公顷和平方米的单位换算问题,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沟通和联系;而第三关,就是请同学们课下完成课本34页的问题“做一做”。(这第三关同时也是我留给大家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测量活动,建构100平方米的直观表象,也为1公顷表象的建立提供了经验支持)
我教学过程展示完毕,这边是我的板书设计:
第三篇:认识公顷说课稿1
«认识公顷»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公顷》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的主旨是:让学生知道公顷是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建立1公顷的空间观念,联系实际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初步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 1 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 1 公顷 = 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公顷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知1公顷的大小,应用公顷与平方米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教学难点:建立 1 公顷的表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1、探究体验教学法。
对于“公顷”计量单位概念的形成,应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教学中,使学生经历观察、想像、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教学设计应主动走向学生,向学生靠近。我将教学思路设定为: 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巩固提高、课堂总结四个环节,努力构建探究性的教学模式。
(一)、复习引入
首先以谈话引入;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然后由唐僧分地的事情入公顷的面积单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公顷的好奇心。
(二)、探究新知
第一步以课件出示生活素材初步感知公顷。
通过让学生看图片,认识测量较大的面积时要用面积单位——公顷。然后用:计量这些面积都用到了什么单位?有关公顷,你想了解什么?这两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公顷。第二步唤起经验,认识公顷
让学生回忆并描述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引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公顷可以用符号hm2 表示。
第三步探索公顷和平方米的关系
引导学生将公顷与平方米建立联系,根据“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的描述得出结论“1公顷=10000平方米”。
第四部实践活动,形成表象。
学生已经知道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观看课件图片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 1 公顷的大小。然后算一算:【1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大约()个教室的面积是1公顷】进一步感受一公顷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公顷的认识,理解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你有哪些收获?思考:在生活中,你听说过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它有多大?和“公顷”又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五,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教学和学生反映来看,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本节课知识。但由于本人教学能力有限,再加之对多媒体运用不够熟悉,致使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四篇:认识公顷说课稿1
«认识公顷»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公顷》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的主旨是:让学生知道公顷是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建立1公顷的空间观念,联系实际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初步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 1 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 1 公顷 = 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公顷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知1公顷的大小,应用公顷与平方米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教学难点:建立 1 公顷的表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1、探究体验教学法。
对于“公顷”计量单位概念的形成,应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教学中,使学生经历观察、想像、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创造性的使用生活中事件,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公顷”,但对于“公顷”的概念仍然比较陌生。因此如何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认知1公顷的大小。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我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精选了几种现实素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教学设计应主动走向学生,向学生靠近。我将教学思路设定为: 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巩固提高、课堂总结四个环节,努力构建探究性的教学模式。
(一)、复习引入
首先以谈话引入;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然后让学生看图填合适的面积单位学生讨论发现 “西郊公园”的占地面积用“平方米”不太合适,更不可能填“平方分米”或者“平方厘米”了。需要一个比“平方米”还要大的面积单位才能表示出来。在此揭示并板书课题:认识公顷。
(二)|、探究新知
第一步以课件出示生活素材初步感知公顷。
通过让学生看图片,认识测量较大的面积时要用面积单位——公顷。然后用:计量这些面积都用到了什么单位?有关公顷,你想了解什么?这两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公顷。
第二步唤起经验,认识公顷
让学生回忆并描述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引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公顷可以用符号km2 表示。
第三步探索公顷和平方米的关系
引导学生将公顷与平方米建立联系,根据“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的描述得出结论“1公顷=10000平方米”。
第四部实践活动,形成表象。
学生已经知道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观看课件图片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 1 公顷的大小。然后算一算:【1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大约()个教室的面积是1公顷。足球场长105米,宽68米,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有1公顷吗?1公顷大约是几个足球场的面积呢?】进一步感受一公顷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通过练习,才能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升并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因此我在探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填空、判断、解决问题等三个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公顷的认识,理解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你有哪些收获?思考:在生活中,你听说过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它有多大?和“公顷”又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五,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教学和学生反映来看,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本节课知识。但由于本人教学能力有限,再加之对多媒体运用不够熟悉,致使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认识公顷评课
一、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这节课以“创设情境——指导探究——发现规律——实践应用”为线索,整个教学思路清晰。这节课教师突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通过剪、移、拼等活动来加深对面积计算的理解,突出重难点的内容,整个教学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重视操作探究,发挥主体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苏小龙老师在这一节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也很好结合了这次教研的活动主题:自主学习的深化研究。这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动手、动脑,进行自主的探索、分析、归纳,使不同的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一种宽松的环境。这也正是我们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苏老师始终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自己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总的来说,本节课圆满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突出,突破了教学难点,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都得到了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地显现,教学方法多样,学生学习主动,教学效果好。
贾老师执教的《公顷和平方千米》。
学习计量单位的重点和难点是帮助学生建立单位的表象。
本课中贾老师从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常用面积单位,估一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从邮票、课桌面、教室地面的面积入手,然后导入了较大面积单位的学习。主要优点:
在推导相邻两个面积单位进率时,通过定义引出计算,在从计算导出进率,一切自然而顺理成章,而且向学生渗透了知识迁移的思想。不足:导课比较牵强。对两个较大的单位名称的表象建立不充分。建议: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学生比较熟悉的风景名胜的画面,让学生思考它的占地面积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从而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学习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的需要。
可以利用举例、想象、前置研究搜集资料等多种形式从身边,从生活中建立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