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5:1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第一篇: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摘要]在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做了初步的探索,主要包括教学质量目标体系、教学资源保障体系、教学过程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持续改进体系五个子体系。

0、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新建本科院校数量迅速增加。这些新建本科院校的诞生在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之外,也让我们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建设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保证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1、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意义

升本后,新建本科院校为了尽快达到本科教学要求,在参照老本科院校的做法并结合本校实际的基础上都初步建立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采取积极鼓励已有教师提升学历和引进优秀人才等措施,使教师队伍的数量不断增加,学科结构、年龄结构渐趋合理化,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数在教师总数中的比例逐步扩大;在本科新专业检查、学士学位授予权审核、本科水平评估等项目的推动下,通过升本后的持续建设,使学校的办学条件有所改善。

尽管如此,新建本科院校与老本科院校及重点大学的办学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诸多影响教学质量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如:在专科教育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和思维定势,难以适应和满足本科的办学要求;对本科教育环节不熟悉,对本科教育管理尚处于“仿真”阶段;缺乏本科教学经验,在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学术水平等各方面都与本科教育教学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内容陈旧、课程结构不够合理、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等。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新建本科院校抓住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利用监控机制,对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信息进行反馈,使教学工作得到控制,实现教学质量规范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2、新建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构建和实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仅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内在需求,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础工程。二级学院是高等学校的二级教学单位,属于一线的教学组织部门和质量监控部门,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许多高校都对教学质量的保障和监控予以高度重视,建立了校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但在二级学院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建设上仍处于探索阶段。机械学院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探索,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二级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其主要包括“教学质量目标体系”、“教学资源保障体系”、“教学过程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持续改进体系”五个子体系,见图1。

2.1 教学质量目标体系

教学质量目标体系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是进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出发点和依据。教学质量目标标准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既定标准和人才培养实现的评价标准,具体包括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预定目标、毕业生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质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文化心理素质、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毕业生的社会评价和就业率等。

由学院校企共建专家管理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学校定位、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总目标,制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预定目标。对毕业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具体化,并在培养方案中反映。目前各系正在根据学校的定位对现有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一次全面的修订,确定符合学校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然后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制订(修订)教学大纲,做到各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适宜,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责任人为专业负责人,由教学副院长及各系主任负责具体执行。

2.2 教学资源保障体系

2.2.1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师资队伍数量的增加、结构的改善和素质的提高;建立教师工作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并组织实施。为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院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针,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和有企业经历的人才,同时实行在职进修提高和选拔出国进修,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历层次,通过互派教师访问、学习等形式加大国际间的业务交流,拓展教师的学术视野,学院还聘请在学术上有较深造诣,有责任感的教授作为各学科的带头人,由他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科方向,指导青年教师。同时出台一些政策,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和教研教改项目,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的责任人为学院院长。

2.2.2 教学设施建设

教学设施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室(多媒体)、实验室、图书资料室、校园网等设施及后勤保障设施。教学设施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确保教学设施的硬件和软件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并正常运转。教室(多媒体)、图书资料室和校园网由学校确保;实验室由学校拨款。二级学院教学设施重点工作是实验室建设,满足本科实验教学要求(实验手段和设备仪器的台套数等)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为此,学院依靠新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资金,重点建设了一批专业实验室和创新基地,扩建了技术基础教学实验室。

实验教学条件建设责任人是学院分管院长。

2.3 教学过程管理体系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教学过程管理就是对这一过程所涉及的各种要素及活动的管理。以过程管理为着力点,建立规范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

2.3.1 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专业建设规划,新专业申报;各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人才培养方案及其对应的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师资队伍,专业特色,教学改革等。

专业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专业设置符合社会需要,新专业的申报要经过“调研、论证、专家评审、报批”的程序;专业数量与学校规模相适应;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规格;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规格,逐步形成专业特色。

专业建设的责任人是专业负责人,由教学副院长、系主任负责具体实施。

2.3.2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构建规范、完整、高质量、能满足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课程体系;各专业设置的必修课程都通过课程建设的合格验收,部分达到优秀标准,有一定数量的校级、市级重点课程以及国家级重点课程。对教材的选用和使用效果进行控制。

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课程建设总体规划及各门课程的基本建设。根据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经专家评审和主管上级批准后实施。将任务分解,确立课程负责人,负责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课程设计大纲和题库等,并对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负责。重点课程建设由各重点课程建设负责人牵头,方案经专家 评审后报教务处审批后实施;一般建设课程由课程负责人牵头,方案由校内专家评审,经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批后实施。

课程建设的责任人是教学副院长,由课程负责人负责具体实施。

2.3.3 教研教改

教研教改的基本内容包括:根据教学需要,学院设立教研教改项目或教师自行申报项目。通过专家讨论、教务处审批、立项、下达任务书、中期检查(方案审查)、项目验收,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总结等环节,控制教研教改项目的质量。

教研教改的责任人是教学副院长,由教研教改项目负责人负责具体实施。

2.3.4 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环境建设。把学风建设与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结合起来,给学生树立一个清晰可操作的奋斗目标,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整顿考风为抓手,要求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制止考试作弊等行为,纠正不良风气;进一步建设优良学风集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学生创造陶冶情操、增长才干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学风建设的责任人是学生工作副院长,由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

2.3.5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备课、课堂讲授、辅导答疑、作业(实验报告)批改、考核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组织。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工作规范、认真、高效,并能做到教书育人。

课堂教学的责任人是任课教师。

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的执行和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进度的安排,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护。课堂教学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教学计划执行良好,教学秩序(缺课、迟到、课堂纪律等)可控,教师讲课水平(内容,熟练程度,重点是否突出)提高;任课教师责任心增强。

课堂教学管理的责任人是教学副院长和学生工作副院长,由系(部)(副)主任、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任课教师负责具体实施。

2.3.6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实践教学基本文件、准备、过程组织与指导、考核等环节。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是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工作规范、认真、有效,达到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实践教学的责任人是指导教师。

实践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实践教学计划的执行和教学任务的落实,实践教学秩序维护及过程管理,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及基本要求。实践教学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依据实验大纲组织实验教学活动。并对实验教学活动进行控制,即对实验课准备情况、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报告)进行有效的控制。

实践教学管理的责任人是教学副院长,由实验中心主任、由系(部)(副)主任、教务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

2.3.7 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的基本内容包括:社团活动、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各类学生创新团队等。第二课堂总体要求是社团管理规范,社团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体现学生以学习为主的原则;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丰富活跃;各类学生创新团队训练有序,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二课堂的责任人是学生工作副院长和主管科研副院长,由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创新团队负责人具体执行。

2.4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4.1 监控内容

①师资队伍评价

师资队伍评价基本内容包括: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教师的讲课水平和控制课堂能力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是否根据教师考核和激励机制完成对教师的考核、奖惩工作。

②教学设施评价

教学设施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设施是否满足教学要求,包括现有教室(多媒体)、实验室、图书资料室、校园网等设施;教学设施的维护是否正常。

③专业评估

专业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专业建设是否符合社会需要;所需经费到位和使用情况;检查专业建设规划的落实情况;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是否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规格;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是否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专业特色是否形成。

④课程评估

课程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检查课程建设规划的落实情况;课程建设所需经费到位和使用情况;合格课程验收;课程建设项目的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优秀课程、重点课程的评审等。

⑤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课程大纲、教学日历、教材及参考材料、教案、多媒体课件、作业、教学方法、试题库及试卷、课程设计、实验,以及课程教学环节的各种记录等);教师执行课程大纲、执行教学进度、按课表教学的情况;每学期开学、期中和期末进行教学检查的执行情况;考试管理和考场纪律情况;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各级领导和教师听课情况。

⑥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检查实践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效果;实践教学基本文件及其执行情况;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是否齐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比例;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及质量等。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责任人是学院教学副院长,由学院教学工作督导组、各系(部)等具体监督。

⑦毕业生评价

毕业生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毕业班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毕业生社会满意度调查与分析。毕业班学生问卷调查的内容有:课程质量、任课教师、培养计划等信息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的内容有: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工作措施与效果。毕业生社会满意度调查的内容有:毕业生跟踪调查并分析质量目标是否实现。

2.4.2 监控手段

①教学秩序监控

聘专人对全院上课班级准时上、下课情况,临时调课后的课情况等进行检查。

②期中教学质量监控

教案、教学文件执行情况;召开部分学生、教师座谈会收集教学信息,提出整改措施;学生评教;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的具体解决办法;听课情况;实验及实践教学的开设情况。

③听课监控

实行各层面的听课制度,包括领导干部听课、教师听课、专家听课,有效监控课堂教学质量。

④教学工作督导组监控

发挥院教学工作督导组的检查作用,坚持听全体任课教师的课,定期汇总听课情况,将存在的不足及关键问题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和教师。

⑤新教师教学质量监控

新进青年教师进校后须坐班一年,并指定教学指导教师,指导青年教师过教学关,以培养年青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要求青年教师新开课前进行试讲,学院跟踪第一次上课教师,由院教学督导组成员听青年教师第一次开的课,以认定其是否达到主讲教师的资格。学院还要组织随机听课,抽查课堂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5 持续改进体系

①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落实改进责任。

整改是教学评估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改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措施。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要特别重视共性问题,并组织教学工作委员会成员、教学督导组成员和相关专家进行分析,给出整改的指导性意见。由具体部门制定改进措施,学院教务部门下达整改任务书,任务分解到人,以促进工作的改进。

②检查改进结果,并进行评价。

对持续改进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定期检查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改进结果进行评价,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还要进一步改进。

第二篇:一般工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一般工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教学成果工作总结 龚方红

(江苏工业学院教务处江苏常州 213016)

近几年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每年均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快速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如此连续的高增长率,必然带来高校生源质量的下降,学校软、硬件负载超重和国家财政支持相对困难等一系列后果,因此,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就尖锐地凸现出来。

一般工科院校在全国高校和江苏省高校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高的,仅江苏省而言,一般工科院校占全省本科院校的1/4以上。从其战略定位上分析,一般工科院校有别于重点高校:1)、以教学为中心,进行适量的科学研究;2)、以培养本科人才为主,培养少量的研究生;3)、以培养工程技术型人才为主,培养少量的工程科学型人才;4)、以面向地方、区域经济和工厂企业为主。从实际情况分析,一般工科院校因为办学投入大、生源质量下降幅度较大,软、硬件设施的超负荷运行严重,特别是在师资保障、工程实验实践环节的正常运作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难以在短期内见成效的问题。目前的现状是,各高校缺乏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管理部门往往处于应付日常的教务工作局面,至于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尚处于一种自发的、无序的,甚至失控之状。作为政府、学校和社会都不应该忽视这一现实。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研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一般工科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正确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确保我省高等教育健康向前发展,是急需探索和实践的命题,而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高等质量保障研究变得活跃起来。积极建立高等教学质量保障机构,并开展相关活动,许多国家还把这方面的工作作为本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作高等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高等教学质量管理模式有三种,欧洲大陆模式、英国模式和美国模式。这类管理模式包括:内部的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和政府社会、学生家长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外部监督制度,主要弊端是没有把内部保障与外部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出现了为教学而教学,或过分专业化和功利主义。对我国高等教学而言,由于国情不同,培养目标不同,教学运作机制不同,这类模式的参照意义不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认识、研究和实践也逐步开展起来。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最突出的矛盾表现为市场对高等教育的巨大需求与有限的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国家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的下达,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高等院校都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研究适合自身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本成果是在江苏省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一般工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完成的,课题组自课题立项以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两个方面开展了大量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基本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完整的和具有可移植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该保障体系包括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学术、行政管理);教学质量内部评估系统(院、系、教研室或实验室三级评估体系);教学质量监控系统(领导查教、专家导教、同行论教和学生评教);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教师信息、学生信息、社会信息反馈系统)和教学质量决策与支持系统。本成果是以一般工科院校现状为研究背景,所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研究的思路是:理论研究——实施方案构建——分系统实施——总结提高——再实践。五个子系统都在教学质量管理的实践中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教学质量管理系统

课题立项后,课题组认真梳理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文件,结合学校生源状况的变化、江苏省高教形势的发展,制定了《江苏工业学院教学改革与发展纲要》等规划性文件;教育部4号文件下发后,课题组着手制定了《江苏工业学院关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细则》,这些文件的实施,对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课题组负责修订了院课程建设方案,建立和规范了院优秀课程的立项、建设、中期检查、验收评审和三年一复审制度,并付诸实施,使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上了新的台阶。

重新修订了所有的教学质量管理文件,并汇编成册,这些文件的实施对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我校长期坚持的特色工作,课题组制定了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付诸实施。修订了毕业环节工作手册,规范和明确了对毕业设计(论文)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这些措施的实施,稳定和提高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

二、教学质量评估系统

系级教学工作评估特指以系为评估单位,以教学工作为评估对象,通过对系一级教学单位的教学状况的检查、评估,准确了解教学活动,检查教学质量,评定其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并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

近几年,随着我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机构职能的转换,教学工作从学校管理过渡到了系部二级管理,学校以目标管理为主,系部以过程管理为主。因此,我校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和教学工作重点及难点几经酝酿和讨论,制定了《院系级教学工作评估方案及指标体系(试行)》,并于2002年9月份进行了首次系级教学工作评估,2003年12月,进行了第二次评估,通过评估的实践,使我们对评估方案、指标体系及整个评估工作引发了更深人的理性思考。系级教学工作评估为学校改进工作、深化改革、改善管理提供了依据。在具体的评估工作中,要保证教学评估的客观公正和对育人工作的导向性,其关键在于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案的设计。同时通过自评、院评两个阶段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

(一)、系级教学工作评估原则

导向性原则。一个评估方案中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的确定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各系接受教学评估时,往往是根据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进行数据的采集、材料的整理以及考虑今后努力的方向。因此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结合自身的特点、重点和弱点,来制定评估方案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从而为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增强学校在变化的文化和经济形势中的生命力和竞争能力而指明奋斗目标。我校是一所建校历史不太长,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一般工科院校,因此,制定方案时,我们着重以规范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为出发点,以促进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要目的,并在指标体系中对我校各系目前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给以较高的分值,鼓励和引导各系努力改进和提高。

全面性原则。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制定评估指标时必须系统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防止过分地强调某一方面的因素而将教学工作引向片面性,要全面收集育人过程和育人环境中各方面的评估信息,尽可能完整、准确地反映评估对象。我校系级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包含了“办学指导思想、教学条件(教师队伍、教材建设、教学基地)、教学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组织管理、教学状态、教学质量与效果、教学改革和研究”等项目,对整个教学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考核。

可操作性原则。评估方案中评估要素的评估标准一般都有定性和定量描述,因此评估项目必须内涵明确、词意清晰,不致产生模棱两可的理解,对指标体系中的相关内容要作出解释和说明,便于被评对象能充分理解指标体系内涵,准确地进行材料的收集和数据的采集,从而进行实事求是的自评,保证评估结果的可信性。我校系级教学工作评估方案中评估标准的每一项得分值均有清晰的文字描述相对应,并对一些项目在时间上的界定给予了统一的说明。

通用性原则。评估方案中应把各系的办学思路、培养目标、专业学科布局和调整、课程结构、教学改革、能力与素质培养、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共性突出出来,而各系的个性又可在办学思路和特色中体现出来。我校目前是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等6个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共有10个系和2个部,各系、部、学科、专业在很多方面有较大差距。因此,为了使各系部的评估结果有可比性,同时鼓励其特色和个性,我们在无法采用通用语言的项目中进行分类描述,并专门设置了较大分值的“教学特色工作”这一评估项目。

激励性原则。教学评估不是单纯地教学情况描述,而是对照目标和先进标准对学校工作进行测度和判断,达到总结经验、肯定成绩、诊断问题、挖掘潜力、明确方向、推动工作和不断提高育人质量的目的。我校今年是首次进行系级教学工作评估 ,在这次评估中,各系部都对自己的成绩和不足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学到了兄弟系部的经验;在评估结果反馈中,我们都是以肯定工作为主,同时指出不足,并告知系部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将加上分值较大的整改情况,鼓励原本比较薄弱的系部上一个新台阶,激励基础比较好的系部继续努力,做得更好。

(二)、系级教学工作评估的实施

明确评估的意义和国的我校在进行评估前做了大量细致的舆论宣传工作,如:不同层次会议上的宣传和发动,特别是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案的反复论证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整个指标体系和方案是在多次征求全院教师及各级领导的意见和建议的情况下形成的,从而使学院从上到下对评估的目的和意义达成了共识,尽量消除和减少因认识上的差异而导致对评估产生的不良心理行为。强调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这一评估指导方针。明确评估是手段,建设是关键,提高质量是目的,开展教学工作评估是增强系级办学动力与活力,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调节的基本手段。

合理组建评估专家队伍,应根据具体的评估对象和内容组成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较高威信、办事认真负责、学术水平较高、熟悉教学管理的评估专家队伍,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衡量评估对象。我校采用聘请了兄弟院校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的专家、教授以及我校的退休的督导组专家组成了院评估组,避开了各系部的领导和专家,使评估更具权威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这一举措取得了较好的评估效果。

采用自评和院评相结合的评估方式,自评是被评单位自我搜集被评信息,然后撰写自评报告。我们要求各系部在学习讨论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准备评估资料、自评打分、撰写自评报告。评估资料要具有全面性、真实性、详细性与连续性等特征;自评打分,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全面、客观、合理;撰写自评报告要准确、系统地反映本系教学工作,恰当地提出具有概括性、规律性的见解和结论,同时要突出教学改革特色工作,总结差距,提出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自评及评估资料的准备,可使各系对教学工作进行自我剖析、自我认识、自我总结,从而找出差距,明确奋斗目标和方向,同时,可以给评委更多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

院评全过程实际上就是鉴定、监督和诊断的过程。我们组织评估专家组到各系听取汇报,查阅资料,集体评分,撰写院评报告等。评估组在大量听、看、查、谈的基础上,对照指标体系,逐条审查,逐项评分,参照自评分数,作出最终的评估结论,并形成评估报告。最后,召开了适当的会议,宣布了评估结论,与系领导交换了意见,肯定了成绩,指出了不足,并要求各系认真整改,以期在下一年的评估中有所提高。

连续三次修改评估指标体系,并两次实施评估,促进了系部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对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

此外课题组还制定了校内课程评估、培养方案评估、新专业评估的方案,并逐步实施。内部评估体系的建立保证了学校基本的教学质量。

三、质量监控系统

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通常包含建立教学质量的管理目标,加强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信息反馈网络等内容,而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监控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课题组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下图所示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系统:

1、领导查教

领导查教就是以《高教法》为指导,完善院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督促检查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规范教学管理工作。

近年我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定,如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制度,院领导联系系部及教研室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研室工作条例,修订了期中教学检查制度和教师工作条例。为了规范对毕业环节的管理,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毕业设计(论文)的操作规范和检查制度。上述一系列制度的实施,使我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更为健全,教学管理的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我校自1994年起开始实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参加听课的有院领导、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系主任。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由教务处归口管理,在教务处的组织安排下对承担教学工作的所有教师进行随机的抽查听课,并填写“领导干部听课记录表”。为了让领导干部听课制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学校还对每学期领导干部听课次数作了规定。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的坚持,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推动了校风建设,保障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也使学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及时了解“教”与“学”的基本情况,发现教学中的先进事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每学期开学初的教学档案检查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全面的领导查教,院领导带领各相关部门赴各系部检查上学期的教学档案归档情况和本学期的备课情况。期中教学检查是领导查教的重要手段,在主管教学院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牵头,同各系分管教学的系主任及教学督导组,组成若干个检查小组,全面深入地开展教学检查工作。学校检查的重点是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毕业设计(论文)。各系检查的重点是专业课、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同时,在期中教学检查过程中注意与领导干部听课、教学督导、学生信息反馈等监控措施结合起来,协调进行。在期中教学检查工作结束后,教务处和各系及时进行书面总结,并在教学工作例会上进行交流,以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及时改进教学和管理工作。

近年开始执行的院领导联系教研室制度,使领导查教活动的内容上了一个新的层次,每一位院领导联系一个系部并重点联系一个教研室,通过定期参加教研室的各种活动,领导可以及时了解教职工队伍的思想状况,督查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部分教研室的面貌焕然一新。

2、专家导教

为了充分发挥老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监督、指导作用和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作用,我校于1998年10月成立了教学专家督导组,督导组由一批来自校内不同专业方向,懂得教学规律,教学和管理经验丰富,在教职工中有较高威信,正直无私,敢于发表意见,身体健康的退休教授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协助教务处对全院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评估,定期或随时向各级教学职能部门汇报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供有关部门决策。

教学督导组的监督、指导、检查和评估作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他们深入教研室辅导集体备课,担任青年教师教案评比的评委,从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开始对教学工作实施指导与监督。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环节,也是教风、学风的具体反映,教学督导员深入课堂听课,对课堂教学的巡视不仅能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讲课质量、治学作风,而且也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秩序以及教学管理情况。因此,巡视组成员按相近学科分组,大量反复深入课堂听课,定期向教学管理部门和有关系部反馈信息;教学督导员听课的重点是年轻教师,他们帮助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实践环节的教学显得格外重要。教学督导组成员对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也进行了重点巡视。他们参与毕业环节各阶段的检查,参加了每年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对实践环节教学起到了指导和参谋作用。教学督导员还参与试卷审阅和考场巡视工作,他们对试卷范围、试题形式、试题深度、难度进行抽查审核,保证了试卷质量,他们巡视考场,对加强考场管理起到了良好的协助作用。

教学督导员参加了院教学成果奖、教学质量优秀奖和青年教师讲课竞赛评奖工作,调动了广大中青年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他们参与校级优质课程评估,摸清了全校各专业优质课程的建设情况,提出了努力的方向,促进了各院系、教研室及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重视。3、同行论教

同行论教是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容易被忽略的一环,事实上同学科的教师学历背景相同,所学专业相近,如果他们能相互帮助和督促,就十分有利于自身水平的提高,当然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研室是同行论教的基地,教研室教研活动是同行论教的主要形式,教研室主任在同行论教中起关键的作用。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只有认真备课,才能保证高质量的讲课。教研室每学期组织多次集体备课,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课程的教材结构体系,透彻掌握掌握教材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具体要求,制定出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和主干内容,教研室经常组织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帮助年轻教师过教学关,在教研室内实行“一帮一”以老带新活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后辅导答疑与阅改学生作业也是教育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布置作业,作业必须抓住讲课内容的精要之点,让学生通过课内及课后作业及练习,深化所学的知识。在一些主要基础课教研室,集体轮流面向全院学生答疑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考试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和评价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的重要手段。近年我校在所有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实行教考分离,考试结束后,进行集体改卷,并进行考卷分析,这个过程中,同组的老师在相互的帮助和监督中得到了共同的提高,也为好的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4、学生评教

学生既是教学的产品,又是教学事业的顾客,所以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质量意识要求我们对学生严格要求,按照培养方案设定的目标,培养优质的产品。增强服务意识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上帝,一切为学生着想,虚心倾听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让学生及学生家长满意。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教务处从每个小班各聘请一位教学信息员。信息员反馈的内容可以涉及专业计划、课程设置、教材、教师教学等各方面。教务部门通过信息员广泛、及时地征集教学信息,作为加强教学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教务处对反馈的信息整理分析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例如有信息员反映有位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效果不好,学校责成相关系部成立专家组,对这位教师进行听课检查,帮助他改进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信息员反映的较严重的问题,学校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严肃处理。当然也有信息员反映教学效果好的老师,学校在适当范围内对这些教师提出了表扬,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作为学生评教的一部分,信息反馈制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我校教学质量的监控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已是教育界不争的共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却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轻视或忽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评价的现象。尽管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有时难免会有一些片面性,包含学生的感情因素等,但在教学管理中缺少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也是不全面的。九八年我校引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计算机软件及相应的硬件设备,学生通过涂卡对教师评价后,教学秘书及时、统一收回卡片,送到教务处进行计算机处理。计算机给出的各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分值和评语,较客观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期中教学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分别召开各种层次的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和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学校通常召开针对某门课程的学生座谈会,如《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座谈会,毕业环节中期检查座谈会,学校将根据学生的意见,调整这些课程的教学。各系部召开各年级的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则召开本班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各任课教师的意见,部分任课教师也会直接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意见。学生们的评教意见将会在下半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得到改进。

四、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建立了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质量信息查询、发布和反馈平台;

课题组设计开发的基于校园网的学生评教系统包括后台数据管理、评价结果统计、评价结果查询三部分,具有身份识别、同一身份多次登陆限制、评价结果与参评情况统计、查询身份授权等功能。系统的主要特点是:评价体系科学、简明、层次清晰;评价指标全面客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基于校园网浏览器,开放性好,通用性强;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后台数据处理迅速。

评价体系的设计力求科学、可行。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是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准确的前提。因此,体系设计中我们既要顾及大学生注重自身需求满足程度的特点,也尽量回避可能影响教师自信心的负评价因素。评价内容包括“教书育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五个方面,又细化为15项指标;设计指标力求遵循教学规律并涵盖教学全过程;指标的描述力求使用学生易于理解、简捷通俗的语言,还要便于学生观察和测量;指标的判断采用定性评价。设计过程中,我们反复征求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力争使评价体系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便于操作。

评价组织力求高效及学生的普遍参与。广泛宣传与正确引导是唯评价客观、公正的基础。评教前期,我们在全院师生中广泛宣传学生评教的意义、程度及结果的处理与使用办法,提高师生对评教的认识,争取他们对评教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评教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学期第15周左右,由教务处协调,学工系统组织实施,要求全体在校生参与。

评价过程的设置力求简单、明了。学生打开系统,凭学号和学生卡号登陆评教主页,该班级本学期所有课程及任课教师信息随即显示,洗择课程或教师后评封开始,学十可对照评封指标逐项点击确认,依次为本学期所有课程或任课教师打分。为保证评教的公正性,系统设置了:每张评价表所有项目必须全部确认,如有缺项,计算机将提示学生重新评价;一旦提交,不得再次进行评价。评价表设置了意见栏,可供学生发表评论。对混班组织教学的《大学英语》和《体育》课程,学生需选择本人的任课教师,再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的统计力求客观、公正。评价数据处理全部由计算机完全,处理方法为:将15个小项的评价等级“优、良、中、差”分别对应“5,4,3,1”分,根据评价群体大小,各去掉6%的最高分和最低分,乘以权重后,计算得出总分。总分为五级分制,按“J4.25分为优;3.5-4.2 5(含4.25)分为良;2.5^3.5(含3.5)分为中;簇2.5分为差”,将五级分制换算为等级制,形成对每位教师的评价结果。系统可以分别以系、教师、课程为单位对评教结果进行排序,也可以查询各项评价内容、各项指标得分情况,并统计各系学生评教参与率和参评率。5)评价结果的反馈力求及时、准确。评价结束后,评价结果随即产生。根据系统设置的查询权限,教务处、系部可上网查询,系部可将评教结果结合日常教学监控了解的情况,形成诊断性评价结论反馈给教师,力争使教师在后续教学予以改进。

评价效果。学生评教,给学生权利,给教师压力,给学院动力!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在两学期的评价实践中,共有52000人次的学生参与了评教,评价课程1100门次,评价教师428人,涉及我校所有学生班级,所有课程和所有任课教师。两次评价中,评价结果为优良等级的教师分别达到97.9%和97.700,这说明多数教师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水平和效果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另外,学生的参与率也达到了75%以上,说明广大学生重视评教的权利,乐于参与评教活动。实践说明,网上评教效率高,学生参与面广,信息量大,评教数据统计功能强,评教结果较为客观公正、准确可信,评价活动因而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理解和认可;系部也认为这与他们平时所掌握的情况基本一致,所以,他们对评价活动持积极肯定态度;学校也从中得到了教学资源配置信息。评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较好地发挥了对教学质量的检测反馈功能和对教师的激励导向作用。

目前该评价和分析反馈系统已连续运行6个学期,评价的结果受到了学校和教师们的重视。

建立了教师评学制度,通过两学期的试行,对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系部及时了解本系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建立了“教”与“学”双向沟通、互动的机制和一系列规章制度。

建立了用人单位参与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和学校与用人单位定期沟通的机制。

此外课题组还制定了教学故事认定与处罚条例,并严格实施。制定了教学条件保障和实验室建设相关规划,制定了师资培训和青年教师培养的有关规章制度。基本构建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决策与支持系统

综上所述,课题组自立项以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两个方面开展了大量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基本建立了一套包括质量管理系统;质量评估系统;质量监控系统;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和教学质量决策与支持系统,具有本校特色的、在一般工科院校具有可移植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第三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方案(试行)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为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日常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估有机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推动学校的各项改革和建设不断深化,不断改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以提高教育质量求生存,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精心培育具有胜任第一任职岗位的职业能力、职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能力以及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所应具备要求的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令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满意的优质高职教育教学服务。

总的质量目标是:突出敬业精神好、实践技能强的办学特色;录取新生平均报到率≥85%;毕业生当年年底平均就业率≥9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90%。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体现,课程(理论、实践)质量目标要求在课程标准中明确体现。

二、组织机构与职能 1.教学工作委员会 全面负责全校范围内的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保证全校质量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转。从宏观上总体把握全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方针、政策,确定影响教学质量各因素和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目标、标准和措施,对教学质量进行控制。创造条件,争取全校师生及各部门对质量保障工作的支持。具体工作如下:

(1)对质量保障工作进行全面设计,建立健全全校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制订质量保障方面的各种规范性制度、质量标准和工作计划;(3)组织全校性的教学检查、评估、督导等工作;

(4)建立校级领导、处级领导、教师的听课制度,并督促、组织实施;(5)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档案管理工作;(6)组织质量保障工作会议、座谈会、问卷调查等;(7)做好汇总、统计、分析、备案、总结等工作;(8)建立并实施较为健全的教学质量奖惩制度。2.教学督导组

教学督导组在主管教学副院长的领导下,对全校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及教学工作状态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教学督导组配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相对独立地开展各项督导工作。

3.职能部门

招生就业指导处负责招生过程的质量管理,把好新生质量关,搞好招生宣传、招生录取、新生入学后的复审等工作;负责组织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教务处负责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分步实施;负责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把好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关;建立科学的考试工作程序和制度,严格考试过程管理,进行必要的试题及试卷分析,做好考试及教学工作总结;负责教学辅助过程的质量管理,提高使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水平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院务处负责教学条件保障。4.各系(部)具体负责本单位的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保证本单位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行。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前提下,建立健全本单位质量保障组织体系;

(2)制定本单位工作计划及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有关文件;(3)组织本单位的教学检查、评估、督导等工作;(4)坚持执行听课制度,并督促、组织实施;(5)建立和完善教学方面的档案管理工作;(6)组织各类教师、学生座谈会议、问卷调查等;(7)做好汇总、统计、分析、备案、总结、上报、信息反馈等工作。

三、日常教学质量管理

1.建立教学检查制度。教务处与系(部)坚持定期进行教学质量及教学秩序检查,经常了解教学情况,加强教学信息反馈过程的管理。教学检查由教务处统一组织,一般可安排开学前教学准备工作检查、期中教学检查等。检查的方式可采取抽查学生作业、召开座谈会、学生问卷调查、检查性听课等。

2.建立听课制度,充分发挥听课制度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教务处长、教学督导组成员、系(部)主任及教研室主任都应定期深入课堂(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听课,全面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教研室应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开展研讨,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制度。一般安排每学期末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一次普遍评教活动,同时进行教师评学,由教学督导组和教务处共同组织,教学督导组进行数据的汇总、统计与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学副院长。4.学风检查。学生工作处与各系(部)要坚持定期进行学风检查,经常了解学生学习纪律、完成课堂课后作业、考风、考纪及主动学习状况,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学风检查由学生工作部统一组织,检查的方式可采取抽查学生作业、召开座谈会、抽查学生出勤情况、抽查学生自习情况等。

5.由教务处督导组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按专业、年级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组织,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教务网留言板等各种渠道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意见,及时改进教学。6.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招生就业指导处与各系(部)要坚持定期进行毕业生质量社会调查,经常了解毕业生胜任工作状况、用人单位的满意率以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调整建议等信息。

四、教学质量评估

建立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工作质量评估,教师教学工作考核、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学生学业质量测评等方面。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以系(部)、教研室自评为主、学院抽评为辅,注重实效。1.教学管理工作质量评估

校级教学管理水平评估,主要对全校的教学管理水平,进行自我评估,结合教育部五年一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包括:(1)教学职能与业务部门的教学管理水平评估,每五年进行一次,在评估周期内分期完成。(2)教研室教学管理水平评估,每三年进行一次,由各系(部)统一规划,教研室提出申请,经院、系(部)审核后,接受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评选优秀教研室和教研室主任工作绩效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2.教师教学工作考核

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是学院对教师教学工作实施的全过程、定量化的检查、考核制度。考核人员包括学院领导、院教学督导组成员、教务处成员、各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考核内容包括课前准备(教案、讲稿)、课堂教学、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等环节,考核方式包括定期检查教学日历、教案、讲稿、学生作业,随堂听课,不定期抽查辅导答疑,召开学生座谈会,组织学生评教等。各项检查、考核都要填写量化考核表,期末汇总。3.专业评估

以《专业评估实施细则》为基础,开展以专业教研室自评为主、学院抽评为辅的专业评估,初步建立起与省级、国家级试点专业、精品专业评审接轨的以评促建机制。4.课程评估

《课程评估实施细则》、《课程评估标准(试行)》,初步建立起与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接轨的以评促建机制。5.学生学业质量测评

由教务处与有关系(部)组织完成,主要包括:(1)试题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试题分析;(2)课程结业考试、期中及平时考查(测验、作业等);(3)实习实训考核和其他教学实践环节的考核。(4)毕业论文(设计)考评和实践技能考核。(5)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考核。

五、教学质量信息反馈

教务处、各系(部)负责将教学检查、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学督导、学生教学信息员、学风检查、毕业生质量调查、教学管理工作质量评估、教师教学工作考核、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学生学业质量测评等各项工作的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个人,以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教学与管理工作。同时,将结果反馈给组织人事部,作为岗位聘任、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四篇:构建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构建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宝应县教育局教研室 刘咏春

为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意见》,紧紧围绕“全面素质,更高质量”这个主题,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我县实际,着力加强和完善保障机制建设,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现将我们的思考和做法汇报如下:

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办学行为为前提,以办“规范+特色”的学校、培养“全面+特长”的学生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实施有效教学;坚持以优化过程为重点,加强过程监控,提高管理效能;坚持以提升质量为根本,完善评价体系,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开创我县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的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政策导向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意见》为依据,以提升教育质量为导向,树立以人为本的质量观,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2、科学有效原则。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从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以切实解决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无效和低效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3、循序渐进原则。坚持局层面整体规划,分步推进,以点带面,有序展开的方法,在保持各项工作常态有序进行的前提下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运用。不盲目否定,不一蹴而就,克服急功近利的倾向。

4、全面发展原则。既关注学生学业水平,又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的质量观;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既突出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又注重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和发展;既加大薄弱学校的有效帮扶力度,又加强优质资源培植利用,坚持均衡发展,全面发展。

主要工作举措

顺应新的教育形势和素质教育要求,围绕“全面素质,更高质量”的目标,建立有组织、有制度、有职责、有标准、有秩序规范的保障机制系统,并形成相对固化的模式,使保障机制系统化、制度化、常态化,促使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更有法度、更有力度、更有效度。

一、更新观念,自觉转型,加强和完善素质教育推进机制

(一)、把握政策导向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省《规划纲要》精神为指针,以育人为本为根本要求,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基本政策,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任务,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严格执行“五严”规定,举办规范加特色的学校,培养全面加特长的学生,强力推进素质教育示范区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优化路径策略

1、基本路径

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严格按规定开齐上足教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开发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紧扣基础性、主体性、实效性要求,构建课堂教学有效范式,夯实学生基本品德和基本行为习惯以及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扎实抓好体艺“2+1”工作。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注重家校衔接,形成教育合力。

2、基本策略

学校层面:每天围绕常规管理和教学工作开展“双值导”;每天放学后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或静校教研;每天组织学生开展大课间活动和课外阅读;每周开展一次常规管理和教学工作“周点评”;每月(中学双月)开展一次德育主题教育和节日活动;每月开办一次家长学校,每月出一期家教小报;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学生校外实践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学生体检和体质监测;每学年作一次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每学年对教师素质教育业绩进行一次集中考核、评比与奖励。

教育局层面:每月对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进行一次“飞检”,每月开展一次素质教育典型调研与工作视导;每学期的第一天开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大检查;每学期确立一个主题召开一次素质教育推进会;每学年举办一次县中小学生体育艺术节;每学年对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业绩进行一次集中考核评比。

(三)、推进评价改革,构建质量标准体系

探索构建有利于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和学校课程实施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改进评价内容和方法,小学实行等级制评价,中学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分班和热点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制度。

(四)、强化奖惩激励

教育局和学校每年开展一次素质教育工作评先评优,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素质教育业绩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对实施素质教育不力和违规办学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并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进行问责。

二、强化教师提升体系,建立教师快速成长机制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修德强能争一流的目标任务,立足当前,着眼长效,通过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举措加以完善固化、传承创新,促进教师全面快速成长,培养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立岗履职、乐于奉献、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努力为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持续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组织领导

教育局成立以一把手局长为组长,人事、初教、中教、职教、教研、发规等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全县教育系统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在人事科下设办公室,负责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查考评。各学校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责任到人、条线管理、分工协作、有序推进。

(三)、工作策略

1、确立目标

通过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形式,局和学校分别制定出台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三年规划和意见,并组织实施。学校坚持为教师绘制专业成长路线图,指导各人确立个人发展愿景,三年一规划、一年一计划,确保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追求。

2、开展活动

①经典诵读。学校按给教师推荐经典书目,明确读书任务,定期组织交流,以书怡情,以书益智。在此基础上,教师每年自主阅读1~2部教育理论专著,每月学习1~2期学科专业期刊,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每季度撰写1篇有质量的读书心得。

②教育引导。抓住教育热点问题,结合典型案例,正常开展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结合庆祝教师节等契机,每年评推一批教书育人先进典型,同时突出对热点问题的专项整治,及时通报曝光,树好正反两面镜子。

③公开承诺。围绕教好书、育好人,组织教师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规范教育行为。④学历提升。局和学校每年制定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通过教师个人自考、函授与局办学历班、提高班相结合的形式,促使教师获取高一级学历。

⑤学科培训。局逐年按学科制定教师培训方案并付诸实施,有序开办各种学科班,指导学校开展校本培训。

⑥岗位培训。针对学校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及部分后勤岗位人员,分别制定培训方案并组织实施。

⑦结对帮扶。坚持每年初召开全县教育系统结对帮扶工作推进会,对学校、教师结对帮扶工作进行总结、表彰、部署。教师结对帮扶的主要形式是:带教。遴选师德师风好、工作热情高、业务能力强的义务教育段骨干教师,分学段和学科组建结对支援组,每位骨干教师对口结对农村相应片区内一至两名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各学校实施“青蓝工程”,组织校内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进行师徒结对。送教。各结对支援组、城区学校以及教育局根据实际需要,分别组织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送教。支教。局和城区学校组织城区骨干教师、青年 3

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每次支教时间从一周至一年不等,五年内累计必须达到规定的时限。

⑧名师工程。从县局和学校两个层面分别确定名师培养对象,制定计划,举办名师班、专家班,重点培养。

3、搭建平台

①基本功竞赛。以青年教师为重点对象,以“三字一话”为重点内容,逐年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②优质课竞赛。以有效课堂展示为重点,面向全体教师逐年组织竞赛。

③骨干教师技能大赛。以骨干教师为主要对象,以教学设计、高效课堂、教学反思等为主要内容,逐年组织竞赛。

④论文比赛。面向全县教育工作者,组织参与国、省、市、县的各种教育教学论文大赛。

4、考评奖惩

①实行一票否决。按照《宝应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暂行办法》,结合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对师德师风失范行为除加大查处、曝光外,实行考核“一票否决制”,并对相关人员和单位负责人实行问责。

②组织两大评比。评比优秀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指导规模较大、青年教师比较集中的中学办好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并统一组织评比;评比校本培训先进校。逐年按类别开展“校本培训先进校”评比活动。

③实施三项考核。队伍建设工作考核。局每年对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组织一次综合考评。“强基工程”专项考核。每年通过举行封闭式考试,对各学校教师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专项测试考核。“一三五工程”考核。按照一年入门、三年合格、五年成骨干的要求,对各学校青年教师个人及学校培养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评。

5、人事改革。

制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人事工作的意见》,鲜明政策导向,加大优胜劣汰,促进城区之间、城乡之间干部交流,落实干部、教师岗位聘任,促进队伍结构优化。全面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按管理权限对干部、教师实施绩效考评,结合评优评先、晋职晋级,对爱岗敬业、能力突出、业绩显著的给予物质及精神激励,对因能力不强、工作不力、实绩较差或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干部、教师实行诫勉、问责、转岗或免职。

三、打造高效课堂,建立有效教学探究机制

1、着力抓好三个引领

理念引领――建立全员学习培训制度。县局利用暑假进行“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全员培训,学校利用暑假和平时静校教研进行校本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示范引领――建立学校领导、骨干教师有效教学示范课制度。学校层面,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县级教坛新秀以上骨干每学期至少上两节校内有效教学示范课。县层面,每学年举办 4

一次校级领导干部示范课展示与评比活动;举办一次以特级教师、大市学科带头人为主体、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宝应县“名师课堂”教学展示周活动;举办一次以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同课异构”“同课重构”的课例研究活动。

指导引领――建立教研室深入学校、课堂指导制度。教研室组织有效课堂达标验收活动;教研员每学年有计划地对全县所有的中心学校进行以发现问题、指导教学为主旨的“问题诊断式”听课指导;每年培植1-2所在市县有影响的学科基地;培养一支有学科思想的教研团队;每学年开展1-2次有质量的学科教研活动。

2、致力搭建四个平台

一是搭建以“静校教研”为主体的教研平台。静校教研坚持“一个中心”,即以有效教学探究为中心。确保两个参与率,一是教师全员参与率;二是学校领导到相关年级、相关学科全程参与率。注重“三个立足”:立足课堂,建立同课异构,同课重构、同课再构的研课制度;立足体验,建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体验制度;立足反思,建立领导干部的周点评课制度。实现“四有”:有详实的计划,有实在的内容,有明确的主题,有物化的成果。二是搭建以“课题研究”为主体的科研平台。围绕基于有效教学、基于问题、基于实用、基于学校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将本校本学科教学中的突出问题、重大问题分解成具体的小问题,每人围绕一个小问题开展微型课题的研究。三是搭建以“学科基地”为主体的辐射平台。进一步明确学科基地职责。学科基地专人负责,制订基地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根据县教研部门的要求,规划确立研究项目,持续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教学、教研、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起示范、辐射作用。学科基地每学期组织一次有效教学公开课及研讨活动,学科基地的课堂全程向全县开放。四是搭建以“教学资源”为主体的网络平台。以学科基地为主阵地构建学科网络平台,认真抓好学科学习网站和资源库建设。网站开设新课程研究、名师讲座、课题研讨等栏目,为全体教师提供教学理论、活动案例等教学资源。学科指导组制订计划分配任务,全县每校每学科每年级上传一篇教学设计及教学资源包,供全县教师共享。

3、协力做好三项督查

一是开展“静校教研”过程督查。在学校,组织好“四查四看”活动,查各学科、各年级组静校教研活动计划与主题,看是否围绕有效教学探究;查教师和学校领导参与率、静校教研形式,看是否体现合作意识、校本意识;查静校教研重点,看是否立足课堂、立足学习、立足反思;看静校教研成效,看每一次静校教研是否形成物化材料。认真建立督查台帐,及时反馈督查结果。在教育局,相关科室每学年对各校静校教研进行定性评估:查过程,看制度落实、计划制定、活动开展、推门听课、督查反馈等;重成效,评教师教学观念创新、有效课堂模式建构与实践等。二是开展“课题研究”过程督查。围绕课题的选题、课题的研究过程、课题与有效教学结合度等进行全面督查。三是开展“学科基地”作用发挥的过程督查。每学年,局组织专人对学科基地活动情况进行考评,通过查阅资料、召开教师座谈会等对学科基地学科研究、示范辐射、网站建设及作用发挥等情况进行评估。坚持将各类检查纳入部 5

门和个人绩效考核范畴,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年终绩效挂钩。

4、努力组织好三项评选

本着以学定教、为学而教、先学后教,紧扣“基础性、主体性、有效性”,每学年组织好三项评选:其一,有效教学优质教学设计、优秀论文评选;其二,包括课堂模式、资源包、课件等优秀研究成果评选;其三,有效教学研究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并对成绩突出者进行表彰和奖励。

四、强化教育管理,建立学校工作督查机制

为指导、督促全县中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过程管理,追求规范、精细、高效的管理常态,持续提升办学水平,保持质量稳定,现对学校工作督导的思路、举措加以总结提炼,形成机制,以供传承。

(一)、督导内容:

1.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情况;2.着眼精细高效,强化常规管理情况;3.注重修德强能,加强队伍建设情况;4.开展校本教研,提供科研支撑情况;5.打造有效课堂,提升课堂效益情况; 6.做大亮点品牌,学校特色彰显情况; 7.聚焦品位厚重,营造校园文化情况;8.保障正常秩序,维护安全稳定情况; 9.围绕上级部署,完成交办工作情况;

(二)、督导原则

1.遵循督导依据,增强合法性; 2.明确督导内容,提高针对性;3.配强督导力量,树立权威性;4.丰富督导方式,注重随机性;5.规范督导程序,增强科学性; 6.用好督导结果,确保实效性。

(三)、督导方式

1.综合督导:依据专门方案对学校进行全面综合督导; 2.专项督导:根据需要就某一或几方面工作对学校进行督导;

3.“月度调研”:根据安排,每月组织对一所学校进行全面或专项深入调研解剖; 4.“飞检”:不定时间、不打招呼,对学校进行以常规管理为主的突击督查。

(四)、督导程序

1.确定主题:根据需要确定督导的主题及内容;

2.选择路径:根据督导的内容及要求选择适当方式,确定督导基本流程,并形成方案; 3.方案报批:局党政对督导方案进行审核批准; 4.抽选人员:根据工作量情况抽选督导人员; 5.组织实施:对督导活动组织实施,经比较形成结论;

6.反馈结果:督查结果以适当方式反馈至被督导对象,根据需要也可报送上级或通报全县,并纳入学校综合考评。

(五)、组织领导

由县教育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其他班子成员共同抓,相关科室负责巡查督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协调。

五、优化教学过程,建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一)、强化教学规范约束

在教育局,根据新课程理念、规范化导向和《扬州市中小学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完善《宝应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备、教、批、练、评各个环节管理常规。

在基层学校,立足校本,细化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环节具体要求和检查办法,促使教师自觉规范教学行为。

(二)、抓实教学过程监控

务实细节、优化流程,扎扎实实抓好教学各环节的监控工作,确保教学规范的全面落实。在教育局,落实好两制度、开展好两活动:

两制度,一是教学视导、月度调研、常规“飞检”制度;二是过程监控检查结果量化通报考核制度。

两活动,一是每学年组织开展教师钻研教材及教学设计检测活动、“有效课堂”达标验收活动;二是组织静校教研常态化检查和终结性绩效考核活动。

在基层学校,执行好四项常态化监控制度,坚持结果量化,记入过程考核档案。一是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每两周对教师导学案编制、集体备课教案和教师个人二次备课设计及其与课堂教学一致性情况至少检查1次。

二是有效课堂监控制度。学校课堂质量评估小组每学期对每位教师至少评估一节自荐课、一节随堂课。

三是练习达成度检测制度。每学期两次,从本周学生做过的练习中抽取部分原题,再抽取少部分题目适当变式进行达成度检测。

四是学校领导周点评课制度。利用行政例会,交流干部听课及教学常规检查情况,校长或分管教学校长汇总行政听课及教学常规检查情况,分主要成绩、存在问题、近期措施或要求三部分整理成校长点评的文字材料,在全校集中静校教研时间进行点评。点评内容既延伸到备课、上课、作业及批改等教学常规的督查情况,又结合校本模式和县局提出的“三性”要求形成评课案。

(三)、做好教学质量监测

在学校层面,建立随机监测制度,抓好阶段性质量成效的监控,定期分析质量状况,排查质量不足,及时调整教学和管理的思路、策略,保证质量持续稳定提高。

在发展集群层面,强化内部协调,建立不定期抽测制度。

在教育局层面,建立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质量抽测制度。成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指导中心,按照省、市质量监测模式,进行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质量抽测和问卷调查,采集数据,梳理问题,作为对学校考核和引导教师调整教学思路的依据。每学期学段抽取与市监测学段错开进行。

配合省市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工作。

着力构建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监测体系。

(四)、密切家校联系沟通

办好家长学校,用好家长短信平台,开好各种主题家长会,指导家长提升家教水平。增加家访、校访的频率,全程掌控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加强对学习共同体的组织指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建构科学考评体系

在学校,完善教育质量目标责任制,建构以校长为核心的全校教育质量目标责任制、以年级主任为龙头的年级质量责任制、以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为骨干的学科质量责任制、以班主任为主干的班级质量责任制,做到人人有责任,人人有目标,人人有任务。建立“以学评教”制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评价教师的教,变单向评价为教与学双向评价,形成以学评教、以学促教的新机制。

在教育局,将过程监控量化的结果与质量监测结果结合,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切实加强组织实施

县教育局将加强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指导,在制度和机制创新方面,加强组织领导。教育局各相关职能科室,要以质量为为根本切实转变工作思路。要在组织领导、课程设置、教学常规、质量监测、考试评价管理、队伍管理、教研支撑、督查监控、小班化教学的推进等方面,把质量提升的要求落实到每一所学校,落实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切实保障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的教学都能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全县各学校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在质量保障方面的主体地位。本意见坚持顶层设计,是一个指导性意见,但更关注的是过程。各学校一要积极配合,加强专项学习和宣传,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自觉转型。二要高效实施。紧紧围绕“全面素质,更高质量”这一主题,坚持“抓内涵发展,促质量提升”;坚持改革创新,提高课程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促进学校的主动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坚持规范办学,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过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第五篇:服装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服装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徐宏之

新疆伊宁县职业教育中心 新疆 伊宁 835100

摘 要 :实践教学是服装专业教学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使服装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得以保障 ,不仅要改进教学方法 ,还要构建起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里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环境、检验手段、监督机制等 5 个方面 ,对构建服装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服装专业

中职服装专业是一个集市场调查、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销售策划为一体的实践性非常强的综合性学科。随着我国服装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日趋成熟 ,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矛盾逐步显现 ,重技巧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课本轻市场的服装教育现象使我们的毕业生普遍成为实践能力较弱 ,专业视野较窄的脱离企业 ,脱离市场的纸上谈兵者 ,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知识经济人才综合素质日益提高的需求 ,这样的毕业生必将面临缺乏竞争力和无法快速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尴尬局面。有些学校虽然设置了相应的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 ,但终因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和科学的评价体系而浅尝辄止、敷衍了事。由此可见 ,中职的服装专业不仅要重视专业实践教学 ,而且要构建一个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服装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以此来保障服装专业实践教学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和设定的教育目标。

1、明确实践教学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我国服装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已经逐步完成了有服装艺术设计方向、服装工程方向、戏剧服装方向、纺织服装方向等不同培养倾向的多层次、多方向的服装中等教育模式。但是 ,服装专业的重要性质之一是实践性 ,无论是研究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 ,无论是设计方向还是工程方向 ,都将通过实践获得最终的创新和提升。因此 ,实践教学是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 ,任何一个服装专业人员都不可能在没有任何服装实践基础的情况下得到很好的发展。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充分考虑未来行业发展需要和当前服装市场职业需求趋势来决定。目前我国服装市场已经基本完成了从单纯的加工型向设计型、设计兼加工型、流通型等多元化方向转变的过程 ,服装市场日趋成熟 ,服装行业人才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针对服装市场目前发展状态和未来发展趋势 ,服装中等教育机构应结合自身的教学优势和特点 ,明确服装教学培养目标。

从国外比较成熟的服装人才培养方向来看 ,多从艺术、技术、市场、人文等多方面展开 ,并不偏废一方 ,但各有侧重 ,其人才培养基本上可以分为 3 种类型 :(1)艺术与设计型。主要目的是培养服装设计师。如日本多摩艺术学院、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法国 ESMOD 时装学院、悉尼艺术学院等开设的服装或艺术设计专业。(2)工程型。主要目的是培养技术或生产管理工程师。如曼彻斯特理工大学、苏格兰纺织学院、日本奈良女子大学等开设的服装和服装工程专业。(3)消费、市场型。主要是为商业或服装市场流通领域培养高级人才 ,如美国奥本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伦敦时装学院等开设的服装营销 ,服装零售、纺织品与服装市场等专业[ 1 ]。目前 ,我国服装高等教育也在逐步向这个方向发展 ,只是还不够明确和成熟 ,还带有明显的加工痕迹 ,因此 ,国外人才培养方向的设计将会带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和借鉴 ,使我国服装中等教育得到提升 ,服装市场得以完善。

2、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应该在服装实践基础模块的平台上 ,针对不同的培养方向和人才类型再设置实践课程的具体内容。图 1 是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示意图 ,实践基础平台课程是各个专业方向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基本操作课程 ,它除了包括服装结构与工艺基础课程;服装制图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外 ,还包括一些带有课内实训的课程 ,如构成艺术、服装效果图、服装图案设计等。这些课程作为实践基础课程是服装专业学习的基础。而学科专业实践课程则是以基础实践为平台 ,进行方向鲜明的专业实践训练 ,它包括专业素质模块;专业综合实践模块和专业社会实践模块。专业素质模块是强化专业特征的课程组成 ,如服装艺术设计方向突出服装设计学、服装电脑效果设计、服装品牌设计、服饰配件设计、服装立体裁剪等实践课程。而工程方向的学生则增添了成衣纸样设计;服装工业制板;服装厂生产技术管理;服装综合工艺设计等课程。服装市场营销方向则加强了服装企划训练;服装市场销售调查;调查分析软件学习等课程。这样使各个方向专业学习进一步得到强化和深入 ,接下来进入专业综合实践阶段 ,主要是通过调查报 告、课程设计、虚拟项目设计、综合设计等形式将所学习的相关课程形成联系 ,通过实践将知识和信息进行整合、归纳 ,形成完整的创作作品的过程。最后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专业实习的开放式实践训练 ,并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采风、项目开发、品牌策划等开放式[ 2 ] 实践教学方式 ,使学生真正了解社会 ,培养学生对产品设计的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沟通的能力 ,通过积累必要的实践经验 ,树立学生的市场观念及创新意识 ,最终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此外 ,在服装实践教学中 ,还应该注重通过各种展览、表演等形式将学生介绍给社会 ,让我们的教学与社会产生一种互动关系 ,以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发展力 ,为学生进入社会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

图 1 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示意图

3、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服装实践教学环境包括学校实践办学的内环境和地区服装产业发展的外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是课程体系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 ,目前我国许多中职学校服装实验室建设还不能

3创造接触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也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 ,聘请资深专家或企业专职人员与学生和教师共上一堂课等方法来

6.3 灵活开放的实践教学方法

服装专业实践教学应该针对学生不同的实践阶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从学生本位出发 ,采用与服装工厂、服装设计公司和服装市场密切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去工厂、企业、专家工作室等场所进行有目的的考察并撰写实践报告 ,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了解服装设计、生产、销售真实状态 ,了解服装市场的层次性、复杂性 ,而教师的宏观指导使学生忙碌于企业、市场、图书馆、实验室之间 ,充分发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 ,利用现代各种信息方式及时采集国内外最前沿流行信息 ,为学生提供新的创作土壤、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让他们自由探索 ,培养学生批判性创作思维能力;同时 ,提供广泛的市场信息、产业动态 ,更加准确而又快速地把握市场 ,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

参考文献:

[ 1 ] 任哲雷.高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D ].延边 :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07.[ 2 ] 胡振江.高校服装专业人才教育方法及实践研究[ J ].高教研究 , 2006 ,(7):3255.

下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进展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进展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文件的精神,依据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本科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精心设计,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在认真总结了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理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思路,形成了以教学质量目标、教学资源保障、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

    同济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纲要 本纲要将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列为四个主要方面,即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

    小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济师附小

    小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 ——济师附小质量管理规范与操作技术 主要内容 全书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概述 1、 研究的背景与价值 2、 研究的理论依据与基......

    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建立多维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建立多维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杨尚春周学东 石冰唐洁柳茜摘要:为了适应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形势,2003年教育部开始实施......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健全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订本办法。 围绕学校的办学目......

    关于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探析论文

    论文摘要:从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影响高校课程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进而提出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由课程教学质量目标系统、课......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5篇)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 新建本科院校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行业地区应用人才”的办学定位出发,明确“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基”的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