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对一教案 第三课时
一、一字多义辨析
1、打 A 举 B 玩 C 对人进行攻击(!)好孩子不应该打人()(2)他打着伞去上学()(3)我们经常去打篮球()
2、光 A 完了,没有 B景象 C光线(1)月光柔和地照射着大地()(2)眼前是一片灿烂的春光()(3)他把身上的钱都花光了()
3、开:A、把关闭的东西打开;B、发动,操纵;C、设置,建立;D、举行。(1)今天学校开运动会。()(2)开国大典。()(3)他学会了开车。()(4)请开门。()
4、益:A、好处;B、增加;C、更加;D、有益的。(1)经过一番谈话,我觉得受益不浅。()(2)我们要保护益虫。()(3)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4)多参加体育活动能使人延年益寿。()
二、词义辨析。1.本来 原来
我们()是朋友的,但经过一次争辩后,我们的感情就破碎了。读了这本书之后他才发现,()这个故事这么感人。
[本来·原来]都是副词。“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原来”强调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2.本领 本事
无论什么行业,过硬的()都是从最基础、最简单的地方刻苦训练出来的。
老李真有(),把孩子教育的这么出色!
[本领•本事]“本领”着重指工作的技能,特殊的技巧,需经特别学习才能掌握的,可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如“有本领”“本领高强”。“本事”侧重于活动能力,指一般的能力或手段,多用于口语,如“有本事的尽管上来”。3.本质 实质
事物的()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
我们要领会文件的精神()
[本质•实质] “本质”运用范围比“实质”广,“本质”指人或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与表面的或虚假的相对,如“透过现象看本质”。“实质”着重指事物论点或问题的实在内容,一般指抽象事物,如“精神实质”。4.变化 变革
多拉A梦的小口袋永远都()无穷,真是太奇妙了!这次伟大的()给这个村子带来了飞跃式的发展。
[变化•变革•]“变化”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情况,如“化学变化”“变化多端”。“变革”变旧革新,改变事物的本质(多指社会制度而言),如“变革社会”。题例:而当一新的方面对于旧的方面取得支配地位的时候,旧事物的性质就 为新事物的性质。(变化)5.变换 变幻
我们要适应季节的()
首先,通过大众传媒,我们对世界风云()了如指掌,否则我们就会一无所知。
一个物种通过()、遗传和自然选择,可以发展成另一个新的物种。
[变换·变幻]变换:只是事物的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多指具体的事物,能带宾语。如_变换位置/适应季节的变换。变幻:是事物的形式或内容不规则的或奇异的变化,不能带宾语。如:风云变幻/情绪变幻无常。
“变异”指同性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如“物种变异”。
三、标点符号练习(1)
1、去好呢 还是不去好呢
2、你看到什么了 孩子
6、全体立正
9、这回翻山使部队养成了一种新的习惯 那就是用脸盆 饭盒子 茶缸煮饭 煮东西吃
10、她问我们饿了没有 这一问正中了我们的心思
11、他时而默读 时而朗读 时而背诵
12、我在市场里买了桔子 苹果 青菜 锤子 钉子等东西
13、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 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考进了中等技术学校 读机械制造专业 我在百货公司工作
16、推开门一看 呵 好在的雪呀 山川 河流 树木 房屋 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18、图书馆里的书真多 梅林童话 上下五千年 十万个为什么 我都喜欢看
19、她带走了落叶 纸屑 尘土和果皮 留下了清新的空气与洁净的大地 啊 这不是王阿姨吗 她是我原来的邻居
23、往前没走多远 就听到小丽叫 快来呀 姐夫 我跑到跟前 扒开草丛一看 是个不大的水泡子 水面上波光粼粼仔细一看 挨挨挤挤地都是鱼 我不禁叫起来 啊 这么多鱼 他连忙脱掉鞋袜 跳进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
24、散会了 大家想想我是孩子 应该照顾 就把糖呀 蜜饯呀 橘子呀 拿过来给我说 带回去吃吧 我连连摆手说不要 不要 我家里有 可是爸爸却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似的 不客气地拿出塑料袋 把糖果一把把地装进去 边装边说 不拿白不拿
(2)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说”后标点符号的几种用法。)
1、小伟说 我爸上班了 只有我一个人在家
2、我爸上班了 只有我一个人在家 小伟说
3、我爸上班了 小伟说 只有我一个人在家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我们小学生要做到 上课时 积极动脑 动笔 下课时 积极参加有益的活动
4、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 是水浇得不够 是肥施得不够足 还是土壤根本不行 一位雷达兵在生产队当过副队长 他找到了答案 瓜秧开了花要受粉
5、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 又长见识 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6、在我国分布最广的家燕 又名玄鸟 拙燕 越燕 它体态轻捷伶俐 飞行快如流星 常结群横飞田野 在水面掠过 追捕蚊 蝇等害虫 燕群所过之处 蚊蝇为之一扫
7、黄山被人们称为 天下第一奇山 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为黄山四绝
8、山是靜的 海是动的 山是壮观的 海是活泼的
9、敌人来了 我们就到地道里去 敌人走了 我们就出来照样种田过日子
10、六一 前夕 我订了 中国少年报 故事大王 少年文艺 等许多书
11、儿童文学选 这本书里有一首诗 名叫 时光老人的礼物
12、我家种着许多花 有八月菊 紫罗兰 石榴花 我最喜欢的是那株八月菊 看着八月菊 我就想起陈毅爷爷写的 秋菊 这首诗来
答案:
1、去好呢,还是不去好呢?
2、你看到什么了,孩子?
6、全体立正!
9、这回翻山使部队养成了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煮东西吃。
10、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一问正中了我们的心思。
11、他时而默读;时而朗读;时而背诵。
12、我在市场里买了桔子、苹果、青菜、锤子、钉子等东西。
13、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考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工作。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14、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就是从这里来的。
15、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壸、茶杯要洗,火生了,茶叶也有了。
16、推开门一看。呵,好在的雪呀!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18、图书馆里的书真多:《格林童话》《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我都喜欢看。
19、她带走了落叶、纸屑、尘土和果皮,留下了清新的空气与洁净的大地。啊!这不是王阿姨吗?她是我原来的邻居。
23、往前没走多远,就听到小丽叫:“快来呀,姐夫!”我跑到跟前,扒开草丛一看,是个不大的水泡子,水面上波光粼粼仔细一看,挨挨挤挤地都是鱼。我不禁叫起来:“啊!这么多鱼!”他连忙脱掉鞋袜,跳进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
24、散会了,大家想想我是孩子,应该照顾。就把糖呀、蜜饯呀、橘子呀。拿过来给我说;“带回去吃吧!”我连连摆手说:“不要!不要!我家里有,可是爸爸却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似的,不客气地拿出塑料袋,把糖果一把把地装进去,边装边说:“不拿白不拿。”
四、修改病句
1.老工人在马路上协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
2.秋天的田野里,到处能看到果实成熟的景象和芳香。
3.今年,我们的王老师又光荣地被评为“市先进班主任”的称号。
4.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
5.小亮的肩头被沉重的米袋压得喘不过气来。
6.看了这本书,很受教育。
7.桌子上的闹钟走了一圈,一个小时又过去了。
8.庐山瀑布、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
9.游泳运动员打破了一次又一次世界记录。
10.通过老师的帮助,使我改正了缺点。
11.桌子上有尺子和钢笔,这是她的,那是他的。
12.我们通过并讨论了中队计划。
13、妈妈带我去参加蝴蝶展览。
14、我们要做到讲究卫生的习惯。
15、秋天的北京是个美丽的季节。
16、亮亮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
17、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很大。
18、马儿在宽阔的草原上奔跑。
19、老师带领我们去参与少儿书法比赛。20、小刚成了光荣的少先队
五,给句子排序。
1()()碧溪河从村前流过。()村后是一望无际的桑园。
()我家住在碧溪河边,这是江南水乡的小村庄。
()河里一群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水面上不时溅起朵朵水花。()春天,桑树抽出新芽,整个桑园就像绿色的海洋。
2()()一些不知名的小花,长在绿草中,像蓝天上缀着的星星。()小花园在教室的左边,长八米,宽四米。
()花园里四周的道路上都长满了青草,好象铺了一层绿毯。()它紧靠短墙,由一排横、两排竖的篱笆和这面短墙围起来。()花是老师精心栽培的,有的长在地上,有的长在盆里,构成了一个个图案。()到了夏天,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绿叶,托着红的、黄的、蓝的、白的各色各样的花儿,美丽极了!
3()()王红同学真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老天爷一直紧绷着脸,阴沉沉的,好象跟谁生气似的。()就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一个女同学飞快地朝操场奔去。()天突然下起雨来。
()啊!那是三年级(4)班的王红。
()下午放学的时候,同学们背起书包正准备回家。()原来,她是冒雨去降国旗的。
()红领巾在她胸前飘动,就像一束跳动的火苗。
4()()我们坐在河边柳树下,放下了鱼钩。
()忽然,浮标一沉,我急忙把鱼竿往上一提,一条银白色的小鱼钓上来了。()星期天早晨,我和小明扛着鱼竿到郊外去钓鱼。()浅红色的浮标漂在水面上。
()我们高兴地把鱼竿举在空中,摇晃着,喊着:“我们钓着鱼了!”
第二篇:第三课时 视觉暂留教案
第三课时
视觉暂留——动画转盘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让学生了解动画片的制作,知道什么是视觉暂留,了解视觉暂留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制作动画转盘!教学目标:
1、掌握什么是视觉暂留!
2、能动手制作动画转盘!
3、知道动画转盘的原理!重点突破:
1、对视觉暂留的理解;
2、动画转盘原理的理解; 课堂流程:
一、情境导入: 点名之后: T:科学实验室 S:我是小博士
T:有没有人把验钞器带来了,用100的成品展示,给自己加5分 T:为什么假币不会出现这个荧光字呢? S:......T:因为真正的人民币采用专用纸张制造,而假钞通常采用经漂白处理后的普通纸进行制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不会出现荧光反应。
T: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要来探秘什么呢?首先我们看几段视频 S: T:第一个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 S:.......T:这些是什么类型的片子? S:动画片
T:你们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啊? S:.....T:黄老师小时候也很喜欢看动画片,我小时候就在想啊!这些动画片到底是这么做出来的呢?你们猜一猜,动画片是怎么做出来的? S:....T: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真相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秘动画片的神秘面纱!探究动画片的制作原理!
T:老师昨天拍了一张照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S:..........T:接下来再看看有什么变化没有!S:动了
T:为什么之前没动,现在动起来了? S:....T:刚刚黄老师做了什么? S:点了图片
T:我是这样一下、一下、很慢的点的?还是很快的点的啊? S:很快
T:你们能看到动画的效果除了很快的按动还有什么原因? T:看是不是还有很多图片? T: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 S;......T:是不是连贯的
T:要想看到动画片,除了要快速变化,还要有连贯的图片!同学们想想:为什么一系列连贯的图片快速按动会出现动画的效果呢? S: T;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注视图形中央的四个点15秒,然后对着白色的墙壁,你会看到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数15秒啊!1、2、3........对着白色的墙壁眨眼 S:哇!
T:接下来再看一个图片,看看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效果 S:......T:为什么我们能在白色的墙壁上看到图片呢?是不是黄老师提前画在墙上了? S:不是
T:因为我们的眼睛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就是视觉暂留!我们人眼看到的东西不会马上消失,会在我们的眼睛里停留很短的时间,这个时间到底有多短呢?请看屏幕,0.05秒——0.2秒,所以我们会在注视图片15秒之后,在白色的墙上看到图片!
T: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连贯动作的图片快速播放会出现动画效果了吗? S:知道了,因为视觉暂留。
T:由于的视觉暂留作用,连贯动作的图片快速播放时,前一个画面的印象还没有消失,下一张稍微有一点差别的画面又出现了,所以会出现动画效果
T:这也是我们看到的动画片的制作原理,一个30分钟的动画片需要4万多张图片,所以为了能让我们看到动画片,制作动画片的工作人员是很辛苦的啊!
T:那么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些视觉暂留的现象啊?黄老师再次拿出了我的小风扇,涉及到了很多的科学知识哦!有没有今天学的视觉暂留呢.? S:......T:我们坐在自己家的车里有没有视觉暂留呢?
车轮转动,还有树木、、、T: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科学知识,如果你不来学科学,你会知道这些知识吗?
T:如果我想看到一段人骑马的动画,你们觉得需要哪些材料? S:首先需要人骑马的图片
T:老师这里有一些人骑马的图片,那么我们今天怎样才能看到动画片呢? 现在先下课休息,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制作动画片!T:现在开始发材料了,请......S:.....T:首先我们刚说了,是不是要人骑马的图片,找找材料包里有没有,然后还需要能快速变化,对不对?那我们利用现在的材料来组装一个能把图片快速变化的东西,请你们拿出一个碗,然后在拿出一大一小的两个盘,最后在拿出一个叉子,是不是每个同学都拿出来了,好的,现在你们自己把这些拼起,拼好了的同学请把手举起来......T:现在黄老师发现了两种不同的组长方法,我们来一起看一下,你们认为哪位同学是对的呢? S:......T:为什么他的是正确呢? S:因为他的可以快速转动
T:是的,这个可以快速转动,把人骑马的图片放上去试试,你们觉得看得清楚吗? S:不清楚
T:我们现实是不是俯视,有没有同学知道什么叫俯视?
那么仰视呢,平视呢?我们现在来快速反映一下,考考大家,看谁的反应最快啊!俯视、平视、仰视、S:........T:那么我们平常在家里看电视上的动画片是采用的哪一种? S:平视
T: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平视今天自己做的这个动画片呢? S:..........T:看看袋子里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助大家的,把膜镜拿出来,数一下一共有多少面膜镜,然后想一想这些膜镜是干什么用的呢? S:贴在碗上的
T:那要贴在碗的里面还是外面呢?为什么呢? S:外面
T:贴在上面看一下,然后转动转盘看一看是不是可以看见动画了?看的清晰吗? S:可以看见,但是看不清楚
T:那你们观察一下,你们的膜镜,看怎么办才能把你们的动画变得清晰呢? S:老师,有一层膜,撕掉以后就可以看的很清楚了。
T:很棒,现在老师给你们2分钟的时间,把袋子里的其他图片拿出来看一看,记得要注意观察哦
2分钟过后......T: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哪些动画片呢?
S:人骑马,划船,吃豆豆,跳绳,图形变换。
T:同学们看的都非常的认真,你们看到的动画片里面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S:有一张没有图片
T:那你们知道这张没有图片是用来做什么的吗?想一下,是的,是要你们自己制作动画片的,那同学们,你们想画什么动画片呢? S:人骑马......T:同学们的创意都非常的棒,那我们一起观察一下,你们刚看过的这些图像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T:设计的动作要简单; 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现;
每一张相邻的画在动作上愈接近,看起来的动作会愈逼真
第三篇:鸿门宴第三课时教案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案
一、基础知识学情反馈 1. 方法说明:
同学们,昨天我们用了半节课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串讲了《鸿门宴》,梳理了相关基础知识,特别请大家关注重要实词(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重要虚词以及特殊句式等现象。小组学习之后,大家对于这一课的基础知识还有没有存疑之处,可以拿出来大家共同研究讨论一下。
同学互启,教师点拨。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活动,看看哪些组自学的效果更好。老师这里制作了8张小条和课件上一些基础知识总结卡片,请每个组派一代表来抽签决定回答问题的次序,然后可以选派一名代表或组内同学轮流回答问题,然后我们比一比哪些组语言知识掌握得更好。2. 基础知识总结卡片:
第一组:
指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
1.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约请。
2.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内”,通“纳”,接纳,准于入内。3.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反。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5.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
写出下列语句所含的成语: 秋毫不敢不所近()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劳苦而功高如此()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第二组: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加以解释 1.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的地区。今义:山东省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的地区;黄河以南的地区。今义:河北省;河南省。5.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第三组:
请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沛公军霸上 名-动 驻军 . 欲王关中 名-动 称王 . 此其志不在小 形-名 小的方面 . 素善留侯张良 形-动 交好、友善 . 夜驰之沛公军 名-状 在夜里 . 君安与项伯有故 形-名 交情 . 项伯杀人,臣活之 形容词使动 使……活 . 吾得兄事之 名-状 像对待兄长那样 . 籍吏民,封府库 名-动 登记 .
第四组: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动词-使动 使……跟从 . 范增数目项王 名-动 用眼睛示意 . 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状 像鸟张开翅膀那样 . 头发上指 名-状 向上 . 毫毛不敢有所近形-动 接触,沾染 .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名-使动 使他称王 . 此亡秦之续耳 动-名 后继者 . 道芷阳间行 名-动 取道 . 拔剑撞而破之 形-使动 .
第五组:
一词多义
幸
妇女无所幸 宠幸、宠爱
故幸来告良 敬辞,别人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 幸亏,幸而
则吾斯役之不幸 幸运
幸可广问讯 希望
故
故幸来告良 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 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 老交情
为
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替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替 出
窃为大王不取也 认为 何辞为 句末语气词
吾属今为之虏矣 被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罪,道歉
哙拜谢 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 告辞兼道歉
因
因人之力而敝之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第六组:
特殊句式 1.为击破沛公军 2.此天子气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若属皆且为所虏 5.具告以事 6.籍何以至此 7.客何为者 8.沛公安在 9.大王来何操 10.我持白璧一双 11.置之坐上
第七组
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旦日飨士卒 .2.素善留侯张良 .3.夜驰之沛公军 .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5.秦时与臣游 .6.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7.其意常在沛公 .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9.再拜献大将军足下 ..10.沛公则置车骑 . 第八组:
将下列几句话译成现代语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详细说说 忘恩)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补充: 固定句式
奈何: “如何”、“怎样”如“为之奈何?”
孰与:与„„相比,谁„„?表示比较,如“孰与君少长?”
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 “用来”,如“所以遣将守关者”“事知所以距子也”
为„„所:被„„,表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无以(无„„以„„)没有用来„„ 如“军中无以为乐” 何„„为:表反问。为:用在反问句尾的语气词,如“何辞为”
3.反馈小结: 同学们,这是大家升入高中学习的第二篇文言文,也是小组合作自学的第一篇课文,大家能做到这样的掌握情况,真的很不错。老师想说,高中和以前学习的最大不同就是有更多的内容需要你自己主动学习去获取,需要你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与同学、老师的交流碰撞中互启,获取知识。而且获取了知识还要落实巩固,才能逐渐增强语感,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鉴赏分析课文: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读分析这篇课文。《鸿门宴》绝对不是一次愉快的宴会,一对抗秦盟友一转而为争夺胜利果实的对手,冲突必不可免,而且是你死我活的,给人以刀光剑影、惊心动魄之感,危机在险象环生中峰回路转最终消于无形,让我们不禁质疑:坐拥40万大军,实力强大的项羽为何最终让只有10万军队处于绝对劣势的刘邦全身而退,以致留下致命祸患?根源在哪里?——性格。项羽有着贵族的傲气,压根看不起刘邦,完全没有把他放在眼里;而曾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市井小人刘邦却有着丰富的生存智慧。那么下面,我们就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探究一下,刘邦一方(包括他的谋士张良,贴身警卫樊哙)有着怎样的生存智慧,而项羽集团(包括他的谋士范增、叔父项伯)有着怎样的性格缺陷呢?——分2大组,小组讨论,5分钟
先说刘邦与项羽这一组。(板书)
刘邦:狡诈多谋、遇事机智、临危不惧、能屈能伸、善于用人。
1.善于听取意见,机智地化敌为友。善于听取意见,有二点值得注意:一清醒认识大局,反应迅捷。敌强己弱,势力悬殊,很快地面对现实。二是善于弄清提意见人的意图。张良提出意见,刘邦并没有立即听从,而是询问:君安与项伯有故?——弄清张良与项伯的关系究竟如何,项伯有没有帮忙的可能。当张良回答: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有救命之恩,他才立即按计行事。
在与项伯对话的过程中,表现化敌为友的智慧,没有关系时通过张良建立关系,拉上关系后,将其转化成牢不可破的关系。如果对项伯仅是“兄事之”,最多是熟人关系,一旦结为姻亲,就能让项伯感情的天平倾向自己,心甘情愿为刘邦出力。将敌人化为铁杆盟友,为他的危机带来转机,这就是了不起的生存智慧。
2.能屈能伸,狡诈多谋。先看刘邦对项伯的表白(此话也是有意让项伯转述给项羽听的):“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说“不敢”而不说“不曾”,多么恭顺!“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待”,等得多么虔诚!“日夜望将军至”——说“望”而不说“等”,多么迫切!
再看刘邦的卑词“谢罪”:他叫项羽言必称“将军”,说自己与项羽“戮力而攻秦”,是战友而非敌人;将“先入关破秦”说成是不自意,入关功绩轻轻抹去,以表自己的力量不如项羽,这是对项羽最大最巧妙恭维;把“得复见将军于此”当作是自己莫大的荣幸以满足项羽的虚荣心;最后,他还把项羽的愤怒归咎于“小人”的挑拨,及时给项羽一个台阶下。忍辱负重,曲意迎合,刘邦的谦卑反衬了项羽的骄矜。曲意逢迎固然不值得效仿,但能屈能伸真的是现在每一个独生子女都应该学习的智慧。
(3.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刘邦也是深以自己善于用人为骄傲的。
项羽:得势而骄,恃强而矜, 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一介武夫。
1.由于出身高贵,所以常出大言,见始皇帝游会稽,与叔父观其场面竟曰:“彼(自己)可取而代之。”又因“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未出道已露骄横之气。巨鹿之战,破釜沉舟,“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其后,至新安因吏卒多有怨言,“夜坑秦卒二十余万人”,随着实力强大,完全不把人放在眼里。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2.宴前,一路西进,摧枯拉朽,忽遇有兵守关不得入,九死一生到头来岂能替刘邦作嫁衣?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听曹无伤告密自然大怒。喝令下属“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古人一日两餐,第一顿叫朝食,太阳行至东南方时吃,旦日是一大早,本不是吃饭时间,可见其急不可耐)轻敌自大一介武夫。从这个角度看必杀刘邦的。
3.缺乏远见,粗疏大意,轻听轻信,任人唯亲。听取项伯意见,改变了已经制定好的攻刘策略,既没有意识到秦亡之后必定与刘邦争天下的趋势,也没有意识到优势劣势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而且放弃范增意见而听取项伯,也有任人唯亲之嫌。
4.宴会上的座次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増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按古代礼仪,宴会中宴席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北向,西向为侍坐。可见在鸿门宴中,项王、项伯是首席,范増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是侍坐。
设宴项羽帐中,刘邦虽为宾客,却得不到尊位,可见项羽目中无人,自高自大,也可见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刘邦处境堪虞,但刘邦却能泰然处之,可见起能屈能伸。
5.刘邦一番低声下气的道歉,花言巧语,使项羽飘飘然自鸣得意,所以其后,范增多次暗示他默然不应,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也没有反应,樊哙赳赳武夫一番指责未有以应,唯恐担当“不义”之名,损其威名,刘邦借故脱逃后随口而问:沛公安在?还受之礼置之坐上。如此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都是因为他目中无人,才放虎归山。
小结:
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并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予以刻画。对比烘托也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文章对刘邦的刻画,是与项羽对比中凸显的,⑴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 刘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⑵项羽刚愎自用,又拙于应变; 刘邦善于采纳意见,又随机应变。⑶项羽用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 刘邦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授命。⑷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 刘邦有奸必肃,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经过一番对比,我们看到了刘邦面对危机的生存智慧和项羽恃强而骄,寡谋轻敌的性格缺陷,20几岁血气方刚的项羽没有斗过50岁老奸巨猾的刘邦。鸿门宴的斗争虽然是刘、项斗争的开始,却已经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局。此所谓睹始而窥终,见盛而知衰,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张良:
1.善于选择,善于让自己的意见得到重视。面对项伯的密告,有两个选择:选择刘邦还是与项伯俱去,历史证明了他的正确,识人之智。面对刘邦第一次征求意见,没有回答,而是反问: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他要弄清出主意的人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以便弄清刘邦对把守函谷关的真实态度。当刘邦回答后,张良也没有着急出主意,而是问刘邦: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是要刘邦认清他的实力与项羽的差距,为自己的建议奠定基础,这就远比直言实力不足效果要好。当刘邦第二次问意见时,才说: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也就自然接受了。
2.在楚王即将来犯万分危急的形势下,张良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却只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这是为什么?
提示:“战”必败,“逃”必溃,兵力悬殊。张良过人之处在于确信项伯可以利用。他从项伯的通风报信中看出这个人十分重“义”,有恩必报,他也了解项伯与项羽的关系。由项伯必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他看准了项羽的致命弱点,双方矛盾的焦点,深信“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此处轻描淡写更显出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
范增: 妄自尊大
70岁,作为20多岁的项羽的谋臣深得其信任,被尊为“亚父”,可见其地位不同寻常。他的政治观察力,他的才智谋略绝不逊于张良。文中3次写其异常言行,说明他对项羽尤其是对项羽的妄自尊大,并不完全了解,他以命令的口吻要项羽攻打刘邦:“急击勿失”,他在席上“数目项王,举玉 以示之者三”,要项羽“按既定方办”。他擅自布置项庄舞剑,已经造成欲取项羽而代之的客观影响,但他既不知人,也不知己,这是范增的致命弱点。他与张良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樊哙
引导问;樊哙闯账的目的是保护刘邦的安全──“与之同命”,他是怎样找到发言机会的?(借项羽赐洒之机)他的话有几层意思?(先述秦王朝灭亡原因;次申怀王约束及尊崇项羽之意,最后就宴会上的紧张形势指责项羽。)
2.主要问题:樊哙说这番话不怕激怒项羽吗?他的话有哪些特点?(宴会上出现紧张形势,作为主人,项羽难辞其咎,尽管他不主张杀死刘邦。因此,樊哙入帐时,“瞋目视项王”,已有责备之意,这正是以进为退,将众人视线集中到自己身上来。这番话说得有理有利:说秦亡教训,申怀王约束,是为有理;沛公不自王而待项羽来,期待“封侯之赏”,是为有利,虽是指责而又寓尊崇项羽之意,使项羽无言可答。)
教师指出:樊咐作为刘邦的警卫,本无参加宴会的资格,他是在张良通报紧急情况后闯进来的,可见他说这番话事先并未征得刘邦同意,但他的这番话却起了缓和席间的作用,这是他有谋略的表现也反映了粗犷、果敢的性格。
3.提问:“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课文对樊哙这一形象的刻画可谓浓墨重彩,形神兼备。
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
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
外貌描写:“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着墨不多,却极为传神。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
文章巧妙地把握人物关系,刘邦信而用之,项羽感其“义”,赞其“勇”,赐酒、赐彘、赐坐,张良则是“导演”兼“舞台调度”,一切全由张良策划,读来绝无喧宾夺主之感。2.提问:有人认为樊哙在席上的讲话跟刘邦一模一样,“仅是语句上稍有变化而已”,对不对?如有区别,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提示:两人讲话中心大体一样,但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辩解,强调的是自己“不敢倍德”,樊哙则是理直气壮责之以“义”,首先申明自己“死且不避”,继而陈述秦王“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暗中已将项羽推向了审判台。而后明确指出怀王有约在先,沛公虽然先入咸阳,却又“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言沛公“劳苦功高”,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从策略上看,二者区别也明显。刘邦之言属于“以屈求伸”,樊哙义责项羽已是“以攻为守”了。二者有本质区别,说话的语调语气也自然大不一样,朗读课文要注意这一点。
项伯: 缺乏远见和大局意识。不能明确认识到秦朝灭亡后的局势发展,帮助张良虽有义气成分,但弄不清友谊和项羽集团未来利益孰轻孰重,为集团灭亡埋下祸患,有严重的智慧缺陷。
六.总结:
1.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斗争中描写。
如写刘邦,一开始遇到紧急情况,一再向张良求计,“为之奈何”吓得手忙脚乱,失去主张但又能善于用人跃然纸上。后来,通过连夜策划,到鸿门见项羽时便已胸有成竹,因此,一见面谈话,委婉流利、娓娓动听。
再如写项羽,一听说刘邦要称王,无名之火立即升起“大怒”而下令发兵,但听了项伯、刘邦的话,火气越来越小,终至消失了。2.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人物。
项羽、刘邦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是通过相互映衬、对比、烘托表现出来的。
第四篇:水粉画第三课时教案
水粉画导学案 第二课时
时间:10月27日
教学目标:合理分配图片里风景大小,以及颜色的搭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点名
2、常规教育
(1)纪律:良好的课堂秩序是实施课堂教育的保障、不仅在课堂,排队前往,离开画室是都应该保持安静。
(2)安全:安全是所有工作的前提,画画室也应注意用笔安全,及保护桌椅安全。
(3)卫生:保持画室的清洁可以让我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而且每次画完水粉画,离开时教室也应该是干净的。
二、课前准备
1.学生拿到水粉纸固定在画板上
2、有秩序的去提水
3、把本节课需要的水粉颜料放在桌面上,笔,抹布,勺子
三、知识学习
(一)、出示范画
(二)、讲解范画
过渡语:本节课的风景画,在内容与颜色上都比第一节课的要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幅画。
1、先打底色,我们的这幅画底色分成好几种颜色,那我们在画的时候先选颜色淡的颜色勾边,勾边是用笔要轻,线条要细。
2、固定好天空与草地以后,就先选择橘黄色画天空,画的时候上面颜色深,下面颜色要浅些。
三、认识水粉工具
1、水粉笔——使用的时候要注意笔的运行方向、不可逆向使用。(如扫地时顺着扫一样,这样不损伤笔)背景一般用大号笔画,勾线用小号笔,其他可以根据画的大小正确使用笔的大小。
2、颜料——水粉颜料的覆盖性很强,可以用水加以稀释,各种色彩调配起来也很容易。
3、调色盘——颜料不能弄到调色盘的外面与底盘上,尤其不能弄到桌子上,如果弄到桌子上就立即用抹布擦掉。
4、水粉纸——由于纸张有限,每个同学每次只有一张纸。因此,请同学画画时用认真画。
二、辅助工具
1、抹布——可擦去水粉笔上的水分及弄脏的地方
2、勺子—取水粉时用
3、胶带——便于将纸固定在画板上
4、画板——用于固定纸的,应轻拿轻放
三、画水粉画的步骤
1、取一张水粉纸,有明显圆点为正面,用胶带将其固定在画板上。
2、小桶盛约一半的清水,取水粉笔将笔弄湿润。
3、取少量颜料,在调色盘中调匀。
4、即可在画纸上进行画画。
五、练习
老生帮助新生练习如何把纸贴在画板上。
四、整理教室
1、学生用品收拾
2、学生打扫一下教室卫生。
时间:10月8日 指导老师:卜馨媛 教学内容:
1.表现高大、挺拔的树的造型。
2.棕色(青莲)的树干、绿(黄)色的树叶形成鲜明的对比。3.背景要明暗对比大的,体现色彩的穿透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点名
2、分发新水粉纸及画板,并认清正反面。(老生帮助新生)
3、布板
(1)准备透明胶带
(2)把水粉纸放在画板上,用胶带将纸固定在画板上。(纸上的胶带距离要宽一点)
二、新授课 通过一年的学习,我们许多的同学对于水粉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座的同学有新生,虽然你们现在才学,不过,我希望你们能坚持学下去,我相信你们的收获会很大的。现在,老师简单的说一下水粉知识,同学们要仔细听哦!
1、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
原色 色盘上延伸最长的几段表示出了三种原色----红绿蓝。它们之所以称为原色。是因为其他的颜色都可以通过这三种颜色的组合而成。
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 祺馨色彩
第二色(间色)将任何俩种原色混合起来,你就可以得到间 色:橙(红加黄)紫(红加蓝)绿(蓝加黄)
第三色(混合色)色盘上另外6种颜色称为混合色。它们是原色和一种临近的间接色混合而成的:桔黄(黄加橙)青(黄加绿)深绿(绿加蓝)绛(红加橙)。
颜色三要素:色相,以区别各种颜色,如红绿蓝等;纯度,以示色彩深浅;明度,以示彩色明暗。
1、色相配色
以色相为基础的配色是以色相环为基础进行思考的,用色相环上类似的颜色进行配色,可以得到稳定而统一的感觉。用距离远的颜色进行配色,可以达到一定的对比效果。
类似色相的配色,能表现共同的配色印象。这种配色在色相上既有共性又有变化,是很容易取得配色平衡的手法。例如:黄色、橙黄色、橙色的组合;群青色、青紫色、紫罗兰色的组合都是类似色相配色。与同一色相的配色一样,类似色相的配色容易产生单调的感觉,所以可使用对比色调的配色手法。中差配色的对比效果既明快又不冲突,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配色。
对比色相配色,是指在色相环中,位于色相环圆心直径两端的色彩或较远位置的色彩组合。它包含了中差色相配色、对照色相配色、补色色相配色。对比色相的色彩性质比较青,所以经常在色调上或面积上用以取得色彩的平衡。
2、色调配色 a.同一色调配色
同一色调配色是将相同色调的不同颜色搭配在一起形成的一种配色关系。同一色调的颜色、色彩的纯度和明度具有共同性、明度按照色相略有所变化。不同色调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印象,将纯色调全部放在一起,或产生活泼感;而婴儿服饰和玩具都以淡色调为主。在对比色相和中差色相配色中,一般采用同一色调的配色手法,更容易进行色彩调和。
b、类似色调配色
类似色调配色即将色调图中相邻或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色调搭配在一起的配色。类似色调配色的特征在于色调与色调之间有微妙的差异,较同一色调有变化,不会产生呆滞感。将深色调和暗色调搭配在一起,能产生一种既深又暗的昏暗之感,鲜艳色调和强烈色调再加明亮色调,便能产生鲜艳活泼的色彩印象。
c、对照色配色
对照色调配色是相隔较远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调搭配在一起的配色。对比色调因色彩的特征差异,能造成鲜明的视觉对比,有一种“相映”或“相拒”的力量使之平衡,因而能产生对比调和感。对比色调配色在配色选择时,会因横向或纵向而有明度和纯度上的差异。例如:浅色调与深色调配色,即为深与浅的明暗对比;而鲜艳色调与灰浊色调搭配,会形成纯度上的差异配色。
采用同一色调的配色手法,更容易进行色彩调和。3.明度配色
明度是配色的重要因素,明度的变化可以表现事物的立体感和远近感。有彩色的物体也会收到光影的影响产生明暗效果。像紫色和黄色就有着明显的明度差。
将明度分为高明度、中明度和低明度三类。
2、选用背景与树干对比大的颜色,因此,本节课背景为蓝色,从深到浅,上深下浅。先画背景。背景选择大号笔,而水粉多弄一些在调色盘内,在画的过程中加白,使颜色有明暗度。
3、指导学生画背景。
4、
第五篇:春第三课时教案
春
课 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春雨图”“迎春图”两幅图画,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
2、在语法上,要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教学重点 分析“春雨图”“迎春图”,理清每幅图画 内部描写景物的层次,继续体会同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教学难点
1、从作者的观察思维中学习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2、分析两幅图画。
3、掌握赞春部分。
教学策略 提前搜集材料。教学准备 提前搜集材料。教
学
流
程
导入: 请同学来说一下春雨图和春风图的特征。
1、春雨图
(1)研读直接状写春雨的部分,体会语言。
①“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表现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明确:牛毛、花针、细丝都有细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个性特点——牛毛多而细密,花针亮而闪烁,细丝柔而绵长。所以,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
②体会“斜”“织”“全”“笼”所表现的内容。
明确:“斜”含蓄地写了“轻悄悄”的春风,“织”照应了“像细丝”的比喻,“全”表现了开阔的视野,“笼”准确地写出“薄烟”的情状。(2)研读写雨中自然景物的文字。
①为什么树叶儿会“绿得发亮”,小草儿会“青得逼你的眼”?
明确;经雨一洗,灰尘没有了,又沾了迷蒙的细雨滴,色彩更艳。
②体会两个“儿”读起来的感觉。
明确:使人感到亲切、柔和。
(3)研读写雨中的人的文字。
①为什么要先写“傍晚时分”的景象,不把这一句放到最后去说?
明确:一是要先说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气氛,这种气氛一直贯到未句;二是“黄 晕”也是色,与上文的“绿”“青”正相接连。
②“‘黄晕’和雨有什么关系?
明确;这里所见的灯光是隔着雨幕所见的光,没有写蒙蒙细雨,但也隐含其中了。
③体会“静默”二字所表现的境界。
明确:用拟人笔法传神地写出了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景象,表现出一种阅态的美,把人引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
(4)春雨图的特征是什么呢?他是从什么角度去写的呢?写法是什么样的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特征是细蜜、轻盈;是由物到人来写的;运用了动静相结和;用了排比、拟人的方法。
2、迎春图:
(1)学生轻声齐读这一段,体会感情。
(2)体会语言。
①“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表示的意思。
明确:“城里乡下”说范围的广阔,“家家户户”表人数之多,“老老小小’信年龄之全。
②“也赶趟儿似的”的“也”照应前又何处?这里的“赶趟儿”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里的“也”照应前文“春花图”中花的“赶趟儿”。前文的“赶趟儿”写百花争春,这里的“赶趟儿”写入在争春。
③“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如果写成“舒活筋骨,抖擞精神”,读起来感觉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一种写法读起来给人以动感,后一种写法读起 来使人觉得呆板。
④“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有什么含义?
明确:写春天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 情。
(3)讨论“迎春图”和前四幅图画的关系。
明确:这幅图画由景及人,颂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的精神。
3、课文第三部分。
体会这部分的语言,理解这一部分和前文的联系。
①这三个比喻句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存?
明确:“刚落地的娃娃”表现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 始,给人以无限的希 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②这三个比喻句和前文有什么联系?
明确:“刚”照”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中的“刚”;“花 枝招展”使人想起“春 花图”;“健壮”使人想起“野火烧不尽,春 风吹又生”的春草顽强的生命力。
③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明确: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再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进程,排列有序,不能颠倒。
④这三个比喻句和“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两者都赞美春天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它给予人 们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对美好生活的撞憬和辛勤劳作的力量,因而人们要抓紧这大好春光,抓紧生命的春天,认真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获取丰收。但三个比喻句着重用美好的形象感染,而“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则着重从思想上启迪。
⑤体会“领着我们向前去”一句中“去”字的作用。
明确:这一句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用“去”结尾,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春天 在盼望中到来,末尾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来”一 “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⑥研讨这一部分和前面部分的关系。
明确:这一部分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 “力”。这个结尾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4、总结全文
1、学生讨论,归纳全文中心思想。
明确: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持点,描绘了大 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 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2.分析课文写作特点。
1)缜密精巧的构思。(可联系全文的思路和各部分写景的层次作适当分析。)
2)情景交融。(可联系在各幅图画的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适当分析。)
3)准确生动的语言。(可启发学生从词语、叠词置句、比喻、拟人
板书设计:
盼春:(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特征
修辞
春草图:新、多、软、拟人
嫩、绿
春花图:多、艳、甜
排比、拟人
赞春
春风图:和煦、暖和
拟人、排比
春雨图:细蜜、轻盈
排比、比喻
迎春图:快乐、劳作、力量
三个比喻
“美”
“力”
教学反思:
奋斗、追求、创造,是春天赋予人们的神圣使命,因此,生活才有收获,希望才重美好,未来才夏辉煌。所以,我们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人生、为理想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