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

时间:2019-05-15 05:2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

第一篇: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

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

【摘 要】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及全面应用,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甚至已成为会计专业的一个分支领域。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因地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及教师的个人经历与发展而有所差异,如何创新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适应社会实际的需求,培养中等电算化专业人才,仍需电算化教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使电算化的教学研究与电算化的全面深入应用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 《会计电算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3-0187-01

一 高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教学目标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在高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普遍以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相应的教学内容为针对该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详尽的介绍与示范,教学中忽略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术语的解析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实务能力培养的渗透。

2.教材选用单一

目前,各高职学校大多选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会计电算化(用友T3版)》,虽然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实用性强,较适合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需要,但由于现行社会各企业选用的财务软件版本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仅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用友T3版软件已明显不足以满足社会各企业对中等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尤其是中等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

3.教学方法、形式单一

目前,高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对某一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详尽介绍与示范,忽视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对会计电算化专用术语的解析以及对会计实务实践的渗透,教学形式单调,学生无法将会计电算化与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4.缺少实践性教学

随着各高职学校教学资源的不断配备与完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建立与完备等,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课时已能基本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求。但由于专业教师普遍教学方法、形式单一,且缺少企业会计实践经验,尤其是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等,致使许多高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未能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此外,由于会计信息涉及企业商业机密等,在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延续性的实践性教学时常遇到一定的阻碍与矛盾,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弱,不能满足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 创新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1.适应社会实际,明确教学目标

近年从各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以下能力的不足:(1)缺乏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常见的系统维护能力;(2)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足;(3)对其他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较差。

为适应企业对中等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标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该软件的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指引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基于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后,自学掌握其他常用的财务软件。

2.充分发挥自编教材、自编《上机指导训练》的作用

以本校为例,目前学校会计专业电算化课程选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会计电算化(用友T3版)》及《会计电算化上机指导(用友T3版)》,上述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实用性强,较适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但也存在不足:(1)教材详尽地介绍了用友T3财务软件总账、工资、固定资产等常用模块的应用,但却未考虑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其他系统模块学习的需求;(2)上机指导的实验设计能适应“教与学”的同步,也考虑到了阶段强化技能训练的需求,但却未能有效地与会计工作实际相结合,未能满足在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的目标要求,使学生离开课本、离开课堂即无法适应、满足企业日常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的实际需求。

3.教学方法、方式多样化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班级授课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采用“边讲演边练习”“先讲演后练习”“先练习后讲演”的具体教学方式等,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会计岗位角色扮演、分组竞赛等。

4.因地制宜加强实践性教学

高职学校培养的是中等职业技能人才,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标准要求。近几年,省教育厅推行教师应深入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锻炼,联系工作实际开展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不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同时,应当结合会计工作实践,积极做好经验积累与总结,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与素材,更新教学案例,更新自编教材及上机指导训练,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同步更新。

参考文献

[1]郑秀芳.会计实验教学中的弊端及改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2)

[2]张有峰.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4)

〔责任编辑:李锦雯〕

第二篇: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改建议

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改建议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类院校(本文简称:高职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近年来通过国家的重点扶持和自身的锐意进取在校园规模、招生数量、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出现了量的飞跃,但要实现“质”的提升还需要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笔者作为一名高职教师,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教学现状,提出新时期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改思路。

关键字:高职教育;《会计电算化》课程;“双证融通”

一、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1、《会计电算化》课程缺乏前期基础性课程教育

高职毕业生相对与其他类型的高校毕业生来说在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上占了优势,所以近年来就业行情看好。但不可否认,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却是高职学生的薄弱环节,这种不足也长期制约着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晋升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其实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从入学开始就比本科院校的新生要差很多,在入学后的课程设置中,高职院校并没有强调专业基础的教育,也没有突出课程间的层次递进的关系。比如会计专业的《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其特点是结合了财务会计学、计算机操作和管理学上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首先具备扎实的会计功底并熟练掌握计算机常规操作和维护的技术。所以《财务会计》和《计算机基础》这两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应该先于《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但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是同时开设这三门课程,甚至把《会计电算化》安排在《财务会计》之前,学生没有会计理论做依托、没有计算机操作和维护技术做辅助,就根本不可能系统掌握财务软件的构造原理和应用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因教学时间的限制一直忽视了在专业课教学之前的专业基础课的必要性。

2、《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量严重不足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由“理论课”和“上机课”两个部分组成,其课时量一般要平分给这两个部分。大部分高职院校分配给《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总课时量极少,这无疑是给任课老师出难题,有时为了应付校内外的考试,只能在有限的课时内训练学生最基本的账务处理系统。但对于财务软件而言,报表系统、工资处理系统、应收应付系统、固定资产系统、供应链系统的含金量更足,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系统的操作才能真正提高财务软件的驾驭能力,从而提高职业素养。但据笔者对于全国众多高职院校会电课程课时量的调查,一般含理论和上机在内总课时是56个到72个不等,甚至还有少到48个课时的。这种课时的不足使高职学院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沦为了众人眼中的“考证速成班”。

3、《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时间不合理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上这门课之前学生起码要具备扎实的财务会计和计算机操作的功底。很多高职院校为了保障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从第二学期就开《会计电算化》这门课,课程结束时学生们就可以“趁热打铁”去参加如期而至的资格考试。这种刻意的衔接也制造了一种假象——《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是为考证而设的,财务软件只是用来代替手工做账的。由于这种不合理的课程设置,让学生们对于《会计电算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均只及“冰山一角”。

4、《会计电算化》课程教材不适用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每年都有高职专用教材大批涌现。在某些领域、某些课程上已出现了真正体现出高职特色、符合高职教学属性的教材。而《会计电算化》课程却至今没有这种幸运。全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要么直接使用本科的同类教材、要么仍然使用中职的老教材。市面上的一些印着“高职高专系列”的会计电算化教材都被业内教师戏称为“本科教材的压缩饼干”,即只是在本科教材的基础上删除一些系统开发和程序设置的章节,教材本身还是延续了原来那种理论体系,新增的实训内容与理论知识没能有机融合,人工拼凑的痕迹明显,不能凸显高职教育特色。

5、《会计电算化》课程倾向于“考前培训”

“双证融通,产学结合”已成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走向,所谓“双证融通”即坚持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采用高职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模式。“双证融通”的本意是强调高职毕业生应同时具备“大学生”和“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双重身份,即同时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但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对“双证”的强制性要求和执着于形式,致使高职学生将取得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明作为学习目标。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从大一进校开始,就以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为己任,片面地学习应试内容和考试技巧,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很多高职院校在从业资格考试之后也不再进一步开设《会计电算化》的相关课程,这就助长了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上骄傲自满、固步自封的态度。而《成本会计》、《税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都是安排在第二学年的后半学期或第三学年的上半学期,此时大部分的高职学生都在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后对专业课产生了懈怠和厌倦情绪,直接影响到这些课程的教学效果。这种情况在中国高职院校里已成通病,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工作不对口的现状,这与其他专业的高职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就业局面形成了鲜明对比。从岗位设置来看,企业一般设置的会计职位有主办会计、成本会计、现金出纳、材料会计、办税员、仓库保管、统计员等,但是在实际中常常是“一人多岗”,也就是说很多企业就设置一个主办会计和一个现金出纳,此二人必须共同肩负所有的会计岗位。而且每个会计的从业周期是很长的,所以企业不需要经常或大量地招聘会计人员,况且从成本角度考虑,企业需要的是既有扎实的财务软件处理能力,又能应付税务、统计等方面工作的“一专多能”的会计人员。市场对会计人员素质的高要求应该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教改方向和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学习目标。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改思路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改工作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紧密结合教学现状和学生情况,依据现有的矛盾和不足,深入浅出地依次进行。要明确教改目的是培养出更多的适应市场和企业要求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1、增加课时量

根据高职教学实用性原则,《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会计方法论的具体应用技巧。首先在课时分配上要凸显这门课程的地位。系统掌握财务软件的各个模块的运用并同时了解一些基本的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原理,起码要200个课时左右(含理论和上机在内),也就是原来一学期72个课时(一周4节)的近三倍,这200个课时可以跨第三、四、五三个个学期,即让学生在大二大三的专业课程中一直不间断《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学生在其他会计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随时可以在《会计电算化》这门课上落实到实践中,并通过长期的上机操作最终“熟能生巧”。况且这种课时分配,并不影响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同时在大三下学期参加社会实习时也能更熟练、更全面地应用财务软件,从而体现出高职会计教育的应用性和技术型的特色。

2、重置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

高职学生一直对会计专业课的厌倦情绪很高,一方面因为难度大、账务处理繁琐;另一方面就是会计专业课的教学一直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没有实践也没有实践环境,比如,物流专业、导游专业、的某些课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设置仿真情景、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却不能像别的专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改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财务软件模拟演示、学生同步上机互动等先进的教学工具,以便于教师设置仿真教学情景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环境,通过软件处理中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最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会计电算化给财务工作带来的便捷和高效。

会计学科可以看做一个以财务会计为主线,依次融合了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内容的完整、严谨的系统,传统的会计专业课将这一完整的体系强行肢解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多门单独的课程,并分学期设置。学生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学一门忘一门,导致他们会计知识处于一种支离破碎、不成体系的状态。同时,单科教学周期过长且课程间的交叉和重复都徒增了学生的厌倦情绪。笔者大胆提出改革原有课程体系的设想,在高职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里,集中进行《会计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学习打下基础;从第二学期开始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有机的融合成《会计实务》一门课程,且同时开设《会计实务》和《会计电算化》这两门课程,使学生在第二、三、四学期三个学期内始终处于进行这两门课程的同步教学中,也让老师把会计实务操作逐一落实到电脑操作上。目的是让学生一方面从《会计实务》的课程中学到一个体系完整、财税交融的会计知识,另一方面在《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上将每项会计知识依次落实到财务软件各个模块的操作中,理论结合实际,凸显了高职会计专业的实用性教育和应用性教育的特色。例如,《会计实务》这门课上对于试算平衡表的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漏记科目、计算错误等问题,造成试算不平衡,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中,通过上机操作,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分析问题,找出原因,让学生在掌握账务处理方法的同时也能体验电算化给会计带来的便利。

3、学院应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高职学院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高职毕业证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为导向,结合具体的财务工作实践来学习会计学理论知识;掌握会计实务处理技能、计算机和网络财务操作能力、税收知识和税务筹划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同时具备沟通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基本职业道德和素养。高职院校应从学生入学就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即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不断追求的目标,摒弃一切眼光向“证”看的老观念,通过组织毕业后的学生回校座谈和带同学们去企业实地体验来教育他们高职院校不是社会培训班,职业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长期的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逐渐积累,要督促他们脚踏实地地度过高职三年的学习。

教改工作要深入细致,上至学院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下至系部的课程重置和教法创新,最终普及为全院协同的教改风尚。作为中国高等会计人才的培训基地,对于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为核心的会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吴奇峰.基于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0(4)李强.《会计电算化》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合作与开发:2011(4)孙福春.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浅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4)

作者个人信息:余瑰,女,1982年10月出生,汉族,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教师(助教);研究方向:会计电算化

单位信息: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地址:安徽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元山路99号 邮编:246003)

第三篇:会计电算化课程感想

会计电算化课程感想

会计电算化上课只有短短8周时间,可是在这8周40节课的时间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尤其在大二上完会计基础后对会计这门学科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且对我们将来阅读企业部门报表,了解公司政府部门基本情况,实现财务管理等方面有很大帮助。

我们上课所使用的是用友ERP-U8管理学系统,这个系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完善的,而且很全面很系统,很有层次。我认为会计电算比起手工记帐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性、机械性的劳动,解决了记帐过程中不规范不同意,错记漏记的问题,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整个用友U8运用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系统管理,主要是建立、引用、保存帐套还有用户权限的管理。都说万事开头难,一开始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对系统不了解不熟悉,就会觉得很难运用。况且一开始出现了一些小小的故障,导致机器和帐套编码不一致,浪费了不少时间,可是一旦问题迎刃而解,并且提高了熟悉度,我对U8的运用就游刃有余了。我学习的总体感觉就是依葫芦画瓢,填鸭式,像计算机那样输入计算机,学习会计电算化是一件难度不算太高的事情,考验的不过是熟练度的提升和知识的积累而已。这样简单地学习就把第一章给过了。

接着进入第二章,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内容,很基础,但也很重要,因为人员信息和部门信息以及系统权限是管理的基础,会计法规规定了会计岗位分权的原则,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或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这虽然很麻烦,但对企业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章总帐系统是最重要的一节,包括了科目设置、凭证的管理、对帐单等等记账常用的内容,学好了这一章,对下面其它管理系统基本上可以无师自通了。这一章回过头看来算是简单,可是内容很多,如果没有老师课堂解释或书本参照也是比较难做好的,我认为要熟练掌握至少需要反复练习三次,指导和反复练习很重要,可是课堂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接下来一章是UFO报表系统,利用这个系统既可以编制对外报表又可以编制各种内部报表。当然了,报表编制的难度比起之前学的章节又要加上一些,因为画表是一种思考和手工的活非常麻烦,没有参照和经验就画不好,并且编制报表公式需要代数和编程的知识,或许对于经济系的同学而言会很吃力。我在想,为什么叫做UFO报表那么奇怪的名字,估计就是它比较变态吧,其实原意是User Friend Office。话说这个系统使用麻烦在于它和MS office是不兼容的,使用之前必须卸载MS office,所以这也使老师教学计划延后了一段时间。

再接下来讲了薪资管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系统,这两章都和前面第二章人员和部门信息输入联系比较紧密,在之前的基础上扩展信息,如薪金、税收、固定资产录入然后结转等等,体系小同大异,但都还好掌握。后面还有应收应付款系统,内容庞大,但我粗略浏览了一会还是可以学会的,但因为时间的问题并没有成为老师教学的内容,这也许要等到以后有机会运用的时候才能找回来看了。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是财务、业务和人事等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改造的过程。由于企业自身原因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现阶段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未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首先,一般的学生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有的同学甚至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账册,仅把会计电算化当作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其次,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应用中,多数同学缺乏对手工系统进行充分分析的意识,没有针对本企业自身的管理要求和运行模式,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设置和调整。在不少同学看来,电算化仅仅是代替了手工核算,提高了核算效率,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计算机、会计、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从满足手工会计的需要到适应会计电算化普及的过渡。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不多,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处理。当计算机运行出现问题时,计算机维护人员又大多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又不甚了解,所以不能够把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等财务知识融合在一起。

就目前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现状来看,会计电算化的使用还停留在记账、算账水平上,并没有应用到企业全面管理活动中,也可以说会计软件只是实现了它的会计功能,并没有实现它的管理预测和分析功能。

另外我想对老师会计教学工作提一些看法:

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对计算机知识要求较高,在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的情况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课程的设置不能简单的定位在操作技能上,还要兼顾一定的计算机技术。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机械的把教材或模拟实训内容录入计算机,对于用财务软件进行简单会计信息录入是熟悉的,而对于录入后的数据的处理运用是不熟悉的。这样简单计算机操作员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的。

教学方法模式不能单一。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上课加上机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课是教师讲解,以教师为中心,上机是学生按照教师上课内容重复操作,熟练掌握就为达到要求。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强,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会计核算的内容和程序日趋复杂,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市场和学生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新经济时代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披露,无法更好的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行使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

教材与教学软件也有不足的地方。目前使用的会计电算化的教材在内容上只是一种简单的财务软件的操作说明,没有考虑和突出财经专业的课程特点,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学软件方面目前还缺乏专门为会计教学而设计的软件,绝大多数还是采用了各财务软件公司商品软件的演示版,而演示版软件主要是单用户版软件,学生能够练习的只能是单机版,这样对于网络软件学生会觉得陌生,而软件的实际用户多是网络版,这就增加了学生就业难度。近年来一些条件较好的院校开始采用正式的网络版财务软件作为教学软件使用,但巨额的软件费用是一般院校难以承受的,而且正式版软件并没有设置练习功能在教学中不太适用。

那么多章节的学习下来我做个经验总结,要掌握会计电算化必须具备比较好的会计基础,除此之外,还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否则寸步难行什么也做不了。另外试错的勇气也很重要,错了改正了就能增强记忆获得知识,这当然需要有很高的智商,这反映了人的学习能力。还有就是需要不断提问,请教老师和同学,这样缩短了解决问题的时间。无论怎样,学习讲求的是方法,只要方法得当,就能真正掌握会计电算化。

第四篇:《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辅导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三二连读高职教育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辅导(1)

一、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

初始化设置是会计电算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以后正常工作的关键一环。初始化设置的很多内容一旦确定并投入使用,将不能更改,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初始化设置时一定要多加注意。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实验资料的具体情况,按照实验的总体设想进行初始设置。例如,准备科目的编码时,教师按照编码的原则、会计业务资料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编制出科学、实用的会计科目体系,确定科目的编码、名称、级次。要确保初始化设置没有问题后才能进入下一步。

二、总账系统的日常账务处理

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模拟实验资料的日常经济业务逐笔输入账务处理系统,进行审核、记账、查询。根据资料的具体情况,设置常用摘要、常用凭证,以减少大量汉字输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审核凭证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更换有审核权限的操作员进行审核。

三、自动转账分录的设置和生成凭证

这一部分是总账系统的难点,特别是自动转账公式的设置。根据业务性质,有的自动转账凭证要在一些业务处理完毕后才能生成。

四、总账系统的月末处理

主要是结账。

五、工资核算

在做工资系统自动转账凭证编制和传递时,应提醒学生注意:自动转账凭证编制工作要在当月工资业务处理完毕,并将工资数据汇总后才能进行,工资转账凭证传送必须在账务系统每月结账前进行。

六、固定资产核算

难点是固定资产变动数据处理

七、存货核算。

难点是存货的业务科目设置和凭证的生成

八、编制会计报表

报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会计报表的手工编制方法,熟悉模拟实验资料,这样才能编制出正确的报表系统的计算公式。本部分的难点是报表计算公式的设置,开始时可先采用软件提供的引导输入方式生成计算公式。教师要向学生解释报表公式的含义,以便学生理解并掌握。

第五篇:浅析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教学

浅析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教学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电大教育教学中已成为共识。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具体到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极为重要。一面就是大力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笔者认为应侧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其专业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的、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具体而言:

第一,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二,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

会计电算化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教师要认真备好实验,实训课,但对于实验课,几乎普遍缺乏充分认真的备课过程,造成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对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确切的答复;最终造成实验、实训课效率不高,教师要备好实践课,首先应把自己置身于教学实践中,针对实践内容,先上机反复实践,实践过程中随时记录有关问题。然后,在备课上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第二,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要搞好自身继续教育的学习。强化知识的自我发展。

二、强化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人们对于案例教学没有给足够的重视,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束缚。

案例教学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实践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办法,我认为可采取以下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

会计电算化案例可以大量地应用在会计模拟实验中。首先,将教师所提供的会计案例在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中利用其所提供的凭证、账簿、报表等工具进行实验,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再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完成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根据会计案例教学的特点,选择会计案例时应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在案例的来源上,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例如,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初期帮助进行软件的初始设置,从而收集会计资料作为教学案例。第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第三,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第四,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

在信息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是主导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实践技能是电算化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这一技能的重要源泉就是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所以大力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经之路。

孙洁

下载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我对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二十几年的时间,目前已经建立起了比较成熟的学科体系,但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仍存在着许多问题,电算化教学滞后于实际......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刘荣成 (江苏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7) 摘 要: 本文对会计电算化专业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分析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发......

    临高职会计电算化辅导经验

    会计电算化竞赛辅导经验 临海市高级职业中学张荷玲 这是我初次带学生参加会计电算化比赛,对这种比赛的形式不是特别清楚,幸运的是当我遇到不懂时,同事都会主动地帮我。在他们的......

    对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实施的探讨(样例5)

    对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实施的探讨 摘要: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的时代适应性,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因此要对课程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交......

    电算化会计课程网上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电算化会计课程网上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中央电大财经部 王秀萍 一.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 电算化会计课程是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专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 教学实施的探讨 范春霞 包头财经信息职业学校 摘要:在当今信息化浪潮中,随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普及,财会人员的电算化水平急需提高。做为中等职业学......

    探讨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

    探讨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摘要]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不仅对整体会计教学起着拳足轻重的作用,也是自身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本文从教学目标、......

    会计电算化教学总结

    会计电算化教学总结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