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黔东南苗族侗族生活中数学的考察
对黔东南苗族侗族生活中数学的考察
梁启清
苗族侗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两个民族,苗族和侗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活跃于中原地的蚩尤部落,后因战争等因素苗族在历史上经过多次迁徙,形成现在的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交汇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自己的民族文化。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我国贵州省黔东南居住着侗、汉、布依、水、土家等十余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人口总数的81.87%,其中苗族人口占42.09%,侗族人口占31.86%,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少数民族比例最高、苗族侗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
1.对侗族鼓楼的考察
鼓楼是侗族的标志,有侗族的村寨就必有鼓楼之说,一个村寨必有一个鼓楼,有的村寨也有几个鼓楼。侗族的传统建筑具有特殊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工艺,被誉为中华建筑艺术的精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侗族建筑主要有干栏式木房、鼓楼、风雨桥、寨门、凉亭等五种。其中以鼓楼、风雨桥、凉亭最为典型,堪称侗族建筑的“三宝”。2006年5月20日,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1侗族鼓楼绘画有侗族人民的生活风俗、生活文化。
2012年4月16日,我们来到凯里西站的民族风情园,进行对侗族鼓楼的参观,图1和图2是我们分别参观的第一座鼓楼和第三座鼓楼。
图1
图2
从外观上看,整个鼓楼远观巍峨庄严,气势宏伟,近看亲切秀丽,玲珑雅致。在古时,鼓楼的功用是昌鼓在楼顶,以便寨老击鼓报警和击鼓议事,如今的鼓楼已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功用,它成了侗族人民学文化和开展娱乐活动的场所。其中图2这座鼓楼总共有十三层之高,是模仿从江县的曾冲鼓楼而建,曾冲鼓楼始建于公元1672年,1988年被国务院把鼓楼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之一。这座和曾冲鼓楼一样,有着冠顶,冠劲,和楼体三个部分,和人体的形状相似,而且满足黄金分割点,从而感觉这座鼓楼气势雄伟、精致优美。
近观,檐板上绘有各种古装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或生活风俗画,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如:侗族人民的过年、唱歌相亲、结婚、跳舞、斗牛、喝酒等平常和节日生活、习俗等。同时我们也观察到楼顶有关公,楼门上有两龙戏珠,麒麟等圣兽图案,这
表明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有着和我国大多数民族一样,有着共同的信仰,和崇拜的事物,但同时侗族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
1.2对侗族鼓楼蕴含的数学考察
侗族鼓楼不但有着独特的建筑艺术和刻画侗族人民的生活、历史事件、民族风俗等,在鼓楼的构造上也含有大量的数学知识。鼓楼的造型十分别致,它的底部有四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楼体有四面体、六面体(如图1是底为四方形、楼体是六面体)、八面体(前面图2)等,楼顶是三角形状,楼的层数均为单数,如9、11、13、15、17,楼顶悬有象征吉样的宝葫芦。
图3 图3是鼓楼的宝顶一个侧面,在它宝顶上是用三片瓦组成的图形来装饰的,这些装饰图形一般都是等差数列,公差一般都为1,层次也有多有少。如图3中的四边形ABCD中的瓦片,它的层次是三,比较少。从下底边BC到上边AD满足的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底边的瓦片有两个,向上逐渐增加一个。使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我们可知每座鼓楼宝顶的不同层的图形个数都满足公式为:ana1n1。a1则是这座鼓楼的最底层的图形个数,n表示第n层。
图4 图5 图4和图5是鼓楼的内部结构,图4是鼓楼内部顶部的结构,图5为鼓楼内部一个侧面的结构。从鼓楼内部的结构,窗形结构等含有大量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几何图形。下面是图4和图5的几何结构图形:
图4几何图 图5几何图
从图4和图4的几何图形上看,鼓楼的顶部是一个正四边形,向外扩展成为一个正八边形。从图形看可知,其扩展的原理是:取正四边形的各个边的垂直平分线,在这些垂直平分线上取点,使每个点到各对应边的距离都相等,链接这些点,就可以得到正八边形。由于内部是正四变形,外面是八边形,从图中就可知: △ AED≌△DHC≌△CGB≌△BFA 同理在图5和图5的几何图形中,我们可以发现三角形的相似和平移放缩,其中:
△AHG∽△BIF∽△CJE 且向上就面积就逐渐减小,AB、BC是楼的两层的距离,他们一般是相等的。
根据鼓楼的这种从正四变形变到正八边形的数学思想,若将其扩展道理的话,那么将正八边形的八个边分别取垂直平分线,在垂直平分线上分别取点,使到各对应边距离相等,链接这些点,我们又可以得到一个正16边形,如图6.图6 若以此类推我们还可以得到正三十二边形、正六十四边形„„。从等比数列的知识上讲,这些正多边形是一个等比是q=2,首相是b14的等比数列,即是经过这种类推平分正多边形的边n次后,我n1bb*2们可得这样的一个n(1)正多边形。如果我们将b13,1b15,„„来类似的推理,那么对正三边形来说我们可得的正多边形的边有6、12、24„„,对也正五边形来说我们可得的正多边形的边数有10、20、40„„,都满足上面公式(1)。故通过鼓楼中的这种简单正多边形(3、6、8变形)变到复杂的正多边形的数学思想,我们可得一个小结论:
取简单的正b1边形的各个边的垂直平分线,在这些垂直平分线上取点,使每个点到各对应边的距离都相等,链接这些点,得到一个正
n1bb*2b21边形,以此类推进过n次后可得一个n的正边形。1
2.对苗族服饰和银饰的考察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族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然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学,但仅凭强烈的认同感,靠世代口传身授,将流传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迁徙漂泊的路线等点滴无遗地融进服饰文化当中,也一针一线绣进衣冠服饰,世代“穿”承,永不忘怀,因而,苗族服饰被誉为
“无字史书”和穿在身上的“史书”。
苗族的银饰决不单纯表现为某个民族专有的艺术形态,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混合体。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和童帽饰等,都是由苗族银匠精心做成,据说已有千年历史。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
2.1对苗族服饰的数学考察
2012年5月12日,我们来到凯里体育馆和凯里金泉湖对数学的服饰进行考察。发现苗族服饰非常讲究规整性和对称性,苗族服饰的图形不但丰富多彩和对称,而且图形还含有相似、旋转、放缩和一些数学代数知识。下面以图7和图8介绍苗族服饰的对称和旋转等知识。
图7 图8
图7是一块苗族布料,是正方形,中心是个十字图案,在四个顶
分别有四个花的图案,他们不但是轴对称,而且还是一个中心对称,在交叉点有像蝴蝶的图案(苗族服饰都多都有蝴蝶图案,是这因为苗族人民神话中有个蝴蝶妈妈,蝴蝶是苗族人民的崇拜物)这些图案也是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的。图8这个图案是苗族妇女裙子边上的一个图案,这是凯里金泉湖一个苗族妇女正在绣裙子花边时所照。图形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是对称的,中心有四个桃心也对称。外侧三角形也分别是中心和轴对称。这两个图都体现了苗族服饰讲究规整性和对称性的特点。
图9 图10 图9是我们高中教材必修5第二章数列的课后习题3(必修5,61页)的图案,而图10是苗族一块布料,上面的图案和我们教材的图形是一样的。习题的题目是这样的:
如图(这里是图9),画一个边长为2(CM)的正方形,再将这个正方形各边的中点相连得到第2个正方形,以此类推,这样一共画了10个正方形,求:
(1)第10个正方形的面积:
(2)这10个正方形的面积的和
对教材题目我不做讲解,我们来研究这苗族服饰中的数学,假如我们给这个苗族服饰的边分别取字母表示如图10,假设边ABBCCDDAa,E、F、G、H分别是中点,相连E、F、G、H得到第1个正方形,以此类推,我们可得多个正方形。假设正方形
2bbab,b,bABCD的面积为1,以后类推为234,则我们可得1,再由勾股定理我们可知下个正方形的边为:(以EF为例)
2aaaaEFAE2AF2()2()2,故b2,以此类推,我们
22221a2a2q可得b3,b4,。故可知这是一个以公比的等比数列。
248这体现了苗族服饰中蕴含有数学知识,如果我们将苗族的这个图案放在教学的过程中来对等比数列来教学的话,我相信这样的图案会吸引同学们注意和感觉数学无处不在,从而对数学感兴趣,培养学生们的数学爱好。
图11 图12 图11是我们高中教材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课后练习题3(必修4,47页),图12是苗族女孩衣服,观察衣服的衣领和图案,我们
可以发现如在一交点处做直角坐标系,那么我们看到图形和我们练习题是一样的图形。练习题的题目是:
已知函数yfx的图像如图(这里如图11)所示,是回答下列问题:
(1)求函数的周期;
(2)画出函数yf(x1)的图像;(3)你能写出函数yf(x)的解析式吗?
根据对题目的解我们知道习题是一个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同理我们可知这个苗族服饰上的图形图案也是个周期函数,当我们取不同的单位长度时我们得到不同的周期值。习题的第(3)小问的解是求函数解析式,这个题难度较高,一般是先求定义域为一周期的函数yf(x),x[1,1]的解析式为yx,x[1,1],再根据函数yf(x)的图象和周期性,得到函数yf(x)的解析式为yx2k,x[2k,2k],kz,这表明这个苗族服饰上的图形蕴含了这样的一个函数式。
一个民族有着自己的民族文化,也有着自己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从上面的这两个列子说明了苗族服饰的图案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这表明了苗族人民在数学文化上也蕴含着大量的观念和知识。2.1对苗族银饰的数学考察
苗族银饰种类多样,有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还有脚饰。工艺精巧,造型优美,同时图形也含有大量的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圆等等几何图形,也含有代数等知
识。下面图13是苗族头上的银饰的一部分.图13 图14 图14是图13中间圆的几何图形,在图13中间有个大圆,大圆中有个小圆,这些小圆相互相交使得在每个小圆中都有四段弧线,这些弧线在小圆在又构成了四尖点星形线。四尖点星形线是大学数学专业教材解析几何72页的一个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解析几何,第四版)。教材中的四尖点星形线的图形如图15.图15
3xacos其参数方程为: 3yasin由图13和图14我们可知,假设这些圆的半径为r,要让相等的圆能
'oo2r,构成四尖点星形线,那么两个圆之间的圆心距离满足:
再由四尖点星形线的知识可知BD2r。从上面的列子我们发现不但苗族的服饰上还有数学知识,而且在他们的银饰上同样含有数学的知识,这体现苗族人民的生活中处处含有这他们自己的数学文化和知识。
通过这次对黔东南苗族和侗族人民生活中的数学考察,不但使我对苗族和侗族的一些生活习惯,风俗和节日等有了更多的理解。同时,也知道了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文化,而数学也不例外,而现在普遍认为的民族数学是由某一民族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发现、发展起来的、具有民族数学文件特征的数学思想、数学理论、数学方法,并在且仅在本民族现在的生产、生活以及文化领域内被广泛的使用和传承。对于苗族和侗族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如果能恰当的引入课堂,用在我们进行跨教育教学中,这对于我们少数民族,尤其是像黔东南的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这样的现实生活事例更能启发学生学习数学和激发学生的数学爱好,使得抽象的纯数学变成我们生活中的能看得到,摸到到的东西,从而启发学生们理解数学是自然的语言,数学无处不在,学数学就要用数学的道理。同时,通过对少数民族生活中的数学挖掘,引进课堂,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也能让少数民族的学生知道自己民族的独特民族文化,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的民族的崇拜和敬仰,从而使他们更加的积极主动的去保护和继承他们自己的民族文化。
第二篇:苗族服饰中的数学几何问题
苗族服饰中的轴对称
【知识点】 轴对称
【对应章节】八年级第十四章第一节知识 【数学情境】
苗族女性的服饰千姿百态,款式各不相同,装饰部位也各有不同,或图案和工艺不同,或色彩和发型、头帕等不同。但是苗族女性的服饰都有一个特点,注重审美,朴素与华贵相得益彰,充分展示出苗族女性的聪慧和高超的技艺,是民族文化的传宝。
【教学设计】
1.设计意图
在不同的民族地区进行教学,就应该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特点选择情境进行教学,而在苗族居住较多的地区进行数学教学,就运用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苗族服饰花维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时提高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其实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2.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前面两章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几何问题,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看以下几个美丽的图片。(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图
1、图
2、图3,并引导学生思考)
图1 图2 图3 师:这些图形有哪些共同特征吗?请说一说; 生1:这些图形都是可以从中间对折; 师:很好,还有没有同学有不同想法的? 生2:这些图形有的左右对称,有的上下对称;
师:不错,这些图像都有对折对称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轴对称图形。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看以下图片: 图4
图5
(二)新知互动
像以上窗花一样,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提出问题:
(1)图1中有哪些对称轴?共有几条?请画出来(2)图2中有哪些对称轴?共有几条?请画出来(3)图3有哪些对称轴?共有几条?请画出来 解决问题:
如图
6、图
7、图8所示,图
1、图
2、图3的对称轴分别为:
。图6(1条)图7(2条)图8(1条)接下来请继续欣赏美丽的图片:
图9 图10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两个美丽的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生:这些图片都是我们苗族的衣服上的花维;
师:除了知道是我们的服饰花维,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 生:这些图片里面的花维不连接;
师:很好,那么不连接的两个花维有什么关系没有呢: 生:不连接的花维是完全相同的;
师:是的,他们都是一个图片里面不连接的并且是完全相同的两个花维。那么我们来看一看课本第59页的思考图片:
把这些图中的每一对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左边的图形能够与右边的图形重合。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他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反过来,图9和图10的对称轴又是哪条呢? 如下图所示:
(三)新知应用
(1)你还能再举例一些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吗?(银耳环也可以说明)
比如:我们的课本、人的五官、黑板等等!
(2)那么在我们的几何图形中有哪些属于轴对称图形呢?让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前面所看到的图3中还有哪些我们没有想到的问题: 提出问题:
①图3中由哪些几何图形构成?
②构成图3的几何图形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这四个角的图案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或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请操作证明)
解决问题:
①图3中有三角形和圆形构成,如下图所示;
②构成图3的三角形和圆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并且这四个角的图案也是轴对称图形,同时每两个相领的图案也是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比较简单,但希望大家能从我们自己民族的日常生活用品中找出更多关于轴对称的知识。今天所学的两个内容是轴对称图形及其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只要是找到它们的对称轴和对称点。
(五)布置作业,引发思考
(1)下去的作业是回去寻找我们苗族服饰中还有哪些关于轴对称的花维图案;
(2)进一步在我们苗族银饰中寻找更多的轴对称花维。
【教学反思】
1.注意情境的内容符合性,把握情境与知识的连接性,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方格纸)一定要到位,必须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在本案例中,要善于启发学生,结合轴对称的各种图形关系,学生还会提出很多相关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很有挑战性。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我们每天所讲到的数学数字是轴对称图形吗?它们有没有对称轴等等。
3.这节课只有通过苗族服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可以自由发挥,学会善于观察、仔细等等。同时本案例中的图形还可以用在同心圆或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等等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黄平县平溪中学 龙 丽
第三篇:生活中数学 教案
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小趣事,让孩子们认识到数学的用处,提高孩子们对
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认为,数学嘛,这么难学,出来在学校和书本上,在生活中还用不到,真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是这样觉得吧?
学:是,不是……(回答是的,举手回答,有什么用,举例子说故事都行……)(三分钟)
师:其实啊,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可大了呢。用得好的,还可以帮我们多赚钱哦。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一个需要运用到数学的小故事。题目叫《少了一元钱》,听好了哦。
少了一元钱
楠楠的妈妈下岗后,在市场卖茶叶蛋,生意还不错。双休日到了,楠楠帮妈妈卖蛋,她把蛋分成两份:大茶叶蛋30个,一元两个;小的也是30个,因为小些,所以一元三个。很快,茶叶蛋卖光了,同学们,帮楠楠算算,赚了多少钱呀?算出来了的同学,举手,让大家看看你是怎么算的。(叫举手的同学回答、讲解)很好,xx同学很聪明,对的,一共是1*(30/2)+1*(30/3)=25元。这是楠楠上午赚的钱。
下午到了,楠楠又去市场卖茶叶蛋,还是60只。她想,分蛋很麻烦,干脆我把蛋放在一起搭配着卖算了。大的一元两个,小的一元三个,合起来就是两元五个,两个大的三个小的,价格和上午的是一样的。很快,茶叶蛋又卖完了。可是,楠楠一点钱,发现下午只卖了24元钱。同学们算算,是不是24元呢?是的,是只卖了24元。
那么,同样是60只茶叶蛋,价格不变,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卖,为什么下午会少卖1元钱呢?这把楠楠难住了,回到家,楠楠仔细思索,又拿出笔在纸上画画算算,终于弄明白了。同学知道为什么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五分钟,看谁能不能为大家解释解释。
是的,xx同学太聪明了
原来啊,按上午的卖法,大小茶叶蛋各有30只,我们刚刚算出的,可以买25元。但是如果以下午的卖法去卖,卖出5个为一批,那么当自己卖出十批后,已卖出20只大茶叶蛋,30只小茶叶蛋,也就是这时一元三只的蛋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一元两只的蛋。这十个蛋按上午的卖法,应该卖到5元,但自己还是以两元钱五个的搭配方式卖出,只卖了4元,所以搭配的这60个蛋比分开卖的要少1元钱。同学们看,小小的茶叶蛋生意,也包含了很多数学学问吧。我们按上午的卖法,是不是就比下午的多赚了一元钱呀。所以呀,学好数学,好好运用,它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如果还有时间,就给大家再讲一个平均数的故事)
骗人的“平均数”
刘木头开了一家小工厂,生产一种儿童玩具。
工厂里的管理人员由刘木头、他的弟弟及其他六个亲戚组成。工作人员由5个领工和10个工人组成。工厂经营得很顺利,现在需要一个新工人。
现在,刘木头来到了人才市场,正与一个叫小齐的年青人谈工作问题。
刘木头说:“我们这里报酬不错。平均薪金是每周300元。你在学徒期间每周得75元,不过很快就可以加工资。”
小齐上了几天班以后,要求和厂长刘木头谈谈。
小齐说:“你骗我!我已经找其他工人核对过了,没有一个人的工资超过每周1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一周300元呢?”
刘木头皮笑肉不笑地回答:“小齐,不要激动嘛。平均工资确实是300元,不信你可以自己算一算。”
刘木头拿出了一张表,说道:“这是我每周付出的酬金。我得2400元,我弟弟得1000元,我的六个亲戚每人得250元,五个领工每人得200元,10个工人每人100元。总共是每周6900元,付给23个人,对吧?”
“对,对,对!你是对的,平均工资是每周300元。可你还是骗了我。”小齐生气地说。
刘木头说:“这我可不同意!你自己算的结果也表明我没骗你呀。”
接着,刘木头得意洋洋地拍着小齐的肩膀说:“小兄弟,你的问题是出在你根本不懂平均数的含义。怪不得别人呦。”
小齐气得说不出话来,最后,他一跺脚,说:“好,现在我可懂了,我不干了!”
在这个故事里,狡猾的刘木头利用小齐对统计数字的误解,骗了他。小齐产生误解的根源在于,他不了解平均数的确切含义。
“平均”这个词往往是“算术平均值”的简称。这是一个很有用的统计学的度量指标。但是,如果有少数几个很大的数,如刘木头的工厂中有了少数高薪者,“平均”工资就会给人错误的印象。
类似的会引起误解的例子有很多。譬如,报纸上报道有个人在一条河中淹死了,这条河的平均深度只有2尺。这不使人吃惊吗?不!你要知道,这个人是在一个10多尺深的陷坑处沉下去的。
所以,同学们,你们仔细去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平均数给大家留下的错误印象还有很多很多呢。
总结:
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关于数学的故事,人类靠着劳动的双手创造了财富,数学也和其他科学一样产生于实践。可以说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数学。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会发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
课后作业:
好了,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就给你们讲到这里,现在,老师给大家留个家庭作业,同学们,去找找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你们去翻书也好,问爸爸妈妈也好,自己去找也好,每个同学准备好一个小故事,下节课每个同学都要上讲台来讲一个关于数学的小小故事哦。
第四篇: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
同心县第一小学六年级(2)班宋亚楠 指导老师:杨东波
数学家笛卡儿曾这样说过:“对我来说什么都可以变成数学。”“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下过这样的结论。的确,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脚步无处不在。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当我们买火腿肠时,你是否想过买零售的呢,还是买成箱的呢?其实,如果细心算一算,买10根零售,每根5角,十根就是10×5=50(角),也就等于5元,而成包的十根只要4.7元,比零售的便宜了3角呢!这样算来,一年就是3×365=1095(角),也就是说一年就可能节省109.5元钱。
水龙头一小时要滴3600滴水,那么一天下来就是3600×24=86400(滴),一年就是86400×365=3153600(滴)。哇!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地球上水资源逐渐缺乏,难道我们能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变成人类的眼泪吗?不,我们要节约用水!
细心观察一下,我们的身上也有“数学”,比如我们的手,“一拃”是10厘米,量一量裤子是6拃,就是6×10=60(厘米);我们的脚步是50厘米,那么从家到学校有多少步,就能求出家到学校的距离了。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数学,在等着我们去寻找、去发现。学习数学不能死背公式,得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数学总是那么神奇,它就像我的好朋友,让我在学习中得到了许多快乐。
第五篇:生活中的数学论文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当我打开一年级的数学课本时,给我的印象好像一本童话书一样漂亮,每一课的内容,都有一个场景故事表现出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与学生身边的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在生活中也学到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生活知识,所以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我在第一单元实际数学教学中,尝试如何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认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 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之前,我先带领学生熟悉美丽如画的校园和参与各种课内外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从尔喜欢即将开始的校园生活。教授信息窗2《老鹰捉小鸡》这一课时,我把学生领到操场这个“大课堂”,实地做游戏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学生非常熟悉喜爱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来学习1—10数的认识。在游戏中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参加游戏?”“男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几人?”等等,在数扎长辫女孩“排第几”的过程中感知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整节
课,学生们“玩”的很开心,“大课堂”气氛很活跃,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被动式课堂,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学习中去,“学习”热情很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圆满完成了整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而且离得很近,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的学前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是依赖于实际生活实践,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的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信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让数学贴近生活,在组织学生活动中,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数学问题:我在信息窗1《科技小组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在解决红点标示的问题“天上有几架飞机?”时,引导学生去看一看数一数,让学生充分利用情境图中的信息体会1-10各数的意义,再联系生活,广泛选取学生身边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如“我们的教室有几扇窗?几盏灯?教室门前有几棵树?”“你家里有几口人?你有几只铅笔„„”等等。在教学中我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探索新知识的依托,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探索问题。
三、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安排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在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我带学生到操场上做他们非常熟悉、喜欢的“拔河、老鹰捉小鸡、小小运动会”等等,让他们边玩边数数 “拔河比赛,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右边呢?运动会上,6号运动员排在第几?第1名是几号运动员?等等„„”使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和有趣、喜爱的“玩”中学会了1-10各数的认识。
四、培养孩子数学的生活实践能力
许多孩子在上学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数100以内的数甚至更多,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中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一般5岁以后数学的思维能力才开始蒙发,上一年级的学生部分只能机械的数数,但对数的意义就不一定清楚,因此,就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熟悉的环境中寻找数。如3个人,1枝铅笔,5朵花等等,在生活中慢慢建立数的概念,认识数的含义。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现实生活中更好的为生活服务,同时用生活经验更好的为数学学习服务打好了结实的基础。
总之,数学教学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在这方面,我受益良多,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班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浓厚,改变了以往数学学习的枯燥乏味,学生在思想上有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和我喜欢学”质的飞跃,学生变的喜欢学习数学。我的教学工作也变很顺利,学生中没有了见了数学就头疼的“老大难”,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进步。新《课标》也给我们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