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灯谜在高中政治学科教育中的应用
谈谈灯谜在高中政治学科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教学过程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只是手段,学生的“学”才是目的。新的一轮思想政治课改旨在促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可以在政治学科教育中,借助灯谜的形式,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与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修养。【关键词 】政治教育;灯谜;辅助教学
灯谜与京剧、书法、国画并称为我国四大国粹,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性。潮汕地区灯谜源远流长,让灯谜走进校园,融入课堂教学当中,不失为一个好方法。笔者认为可以在政治学科教育中,借助灯谜的形式,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与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修养。下面结合政治学科,谈谈灯谜在学科教育中的几点应用。
一、巧用灯谜,活跃政治课堂
新的一轮思想政治课改旨在促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根据现代教育理念,课程的功能正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要综合形成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各种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应再是承载知识的“仓库”,而是学习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知识的构建主体;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也不应再是课堂的“主人”,而应是课堂的“导游”,发挥引人入胜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首先得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新课导入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效果。新课导入注意趣味性,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压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通过历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笔者认为,用“灯谜”来学习政治学新名词,或是用作教学新课的导入(或框题与框题之间的衔接)显得十分的轻松自如,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下面用案例一则加以现身说法: 案例:
笔者在讲授《思想政治②必修政治生活》人教版第六课(P66)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二框题: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就用下列一则谜语导入新课。课堂教学实录如下: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猜一则谜语。
生:什么呢?(跃跃欲试,平时多加练习之故)
在黑板上出示谜语:刘关张自领荆州 猜政治学名词一(四字)
师:“刘关张”何许人也?
生:刘备、关羽、张飞。
师:数量呢?
生:三个。
师:对,“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三个呼之欲出,(到此,谜底已经基本浮出水面了)。荆州原先是谁的地盘呢?
生:刘表。
师:对了。那谜底是什么呢?
生:(有捷足先登者,高呼:三个代表。)其余听者会心一笑。众人沉醉于刘关张三兄弟的英雄事迹和三国时期滚滚硝烟的战火之中。
师:(及时拉回学生的思绪,切入新课)此谜,谜味十分浓烈,富有历史色彩,古为今用,化有典为无典,那什么是“三个代表”,这就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修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行)》基本理念指出:“知识教育要服从、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与初中生相比较,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积累量增多,社会接触面扩大,与社会交往更加频繁,思想意识日趋活跃,思维能力明显提高。高中学生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特点阶段:一方面,他们不愿意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或既定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自身又难以完全独立地、全面地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其思想活动和品德形成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可塑性的特点”。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循循善诱,以求学生心悦诚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笔者认为灯谜立意的高雅性,具有良好的教化功能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开设灯谜选修课程,开展灯谜活动,则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修养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途径。灯谜的教化功能体现在显性与隐性两个方面:
1.灯谜显性的教化功能
许多灯谜谜面、谜底的内容就寓含着积极的教育意义,这些灯谜,或具有催人向上的时代精神,或宣传了爱国主义思想,或勉励学生努力学习,给人启发,让人奋进。
例: 人人树立四化志(字)德
丹心一直图为国(字)匡
恩师难忘(歌曲名)教我如何不想他
龙的传人个个优秀(《红岩》人物)华子良 振兴中华才是硬道理(中学古文篇目)隆中对 2.灯谜的隐性教化功能
灯谜本身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猜谜能让学生感受到灯谜特有的艺术美。猜谜时,猜者往往要经历“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心理过程。这是一个艺术美的感受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趣,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的过程。
例: 读新书、读好书(成语)不念旧恶
尽说风凉话(热点事件)莫言热
攻书莫畏难(学科名)应用力学
灯谜这种“寓教育于娱乐之中”的特点,决定了它虽不像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等方法那样能及时作用于学生,未必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这种陶冶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感情在认识过程中有机契合的必然产物。同时,由于它在内容上能集榜样教育、理想教育、修养教育于一身,因而灯谜教育的潜在意义,就将变成受教育者个体的心理意义,进而在道德规范上进行自我调节。这样,通过较长时间的定向熏陶,随着谜语质的
提高和量的积累,必能深深感化学生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
三、灯谜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灯谜的制作与猜射之所以被用来辅助教学,着眼于其特殊的性质与功能,既富娱乐性又具教育性,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或工具,是教学活动的一部份。所以教学者在运用于辅助学科教学时,也要有一些正确的认知,方不致舍本逐末或徒劳无功。下面分成几点叙述:
1.教学者的态度
教学方法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运用,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应灵丹。所以谜语应经过精心的设计,有计划的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是可发挥其种种功能,但仍然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方法,绝不能取代传统式的教学法;如果一味迷信谜语教学的功能,妄想以谜语带动整个教学过程,那么,恐怕就会陷入“尽信谜不如无谜”的泥淖中。因此,教学者在面对以谜语辅助教学时,首先要有正确的心态:灯谜教学不是万能的。2.要把握教学目标
所谓把握教学目标,就是教师要认清政治教学的目标为何,简单的说就是教师要教些什么,学生要学些什么;知道目标所在,才能据以选取合适的教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刺激、指导或鼓励学生自动学习,以达到既定的目标。其次,把握教学目标亦指把握行为目标,也就是说单项的行为目标是引起动机,或者是为了加强学习,所设计的谜语当然就不一样,使用的时机也不同,都必须认识清楚,然后适当运用,才能使灯谜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3.要顾及学生的能力、兴趣
灯谜的猜射既是一种教育活动,而任何教育活动都必有起点,也就是游戏者应具备某种能力基础。能力不够,玩起游戏不但毫无趣味,甚至因为太难、无法完成而受挫折。而程度高者玩太容易的游戏,又会因毫无困难而变质,不但提不起兴趣,亦毫无成效可言。结果使得这文字游戏是既无教育价值也无兴趣效果,只是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以上是笔者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几点创新尝试。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创造性的反复实践,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学方法也将不断更新,只有不断求索,大胆创新,我们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坚信,只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思想政治课堂这一片沃土一定会绽放绚丽之花,成功收获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1] 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6 [2] 邵滨军主编.《历代灯谜赏析》 上海古典出版社,2002.2 [3] 郑雪主编.《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 [4]课程教材研究所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 6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既要向学生传播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知识,又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认知、能力、觉悟的有机统一。信息技术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直观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契合了学生以形象思维居多的思维特征,有效地渲染思想政治课堂的气氛,创设情境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提高课堂质量,因此,备受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青睐。政治课教学中通过教学设计、幻灯片的制作、媒体的准备、媒体的链接调用等过程实现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了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简单谈谈高中政治课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我国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青少年的学习目的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一旦有了这种意识倾向,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集光、声、色、像为一体,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重放,并配以动画、闪烁效果,为学生创造了一种亲临其境的情景教学氛围,借助它的形、声、色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极大热情,同时计算机及时给予评价,并输出正确的信号加以强化,这样多媒体就较好地创设了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积极参与且能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例如在讲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一课题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海尔公司从一个集体企业逐步发展成全球闻名的大企业的录像,同时投影上不断显示海尔发展的数据材料(条形上升图),这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我提问:①海尔的成长依靠的是什么?当学生回答是经济效益时,我通过点击鼠标使得答案出现,学生马上有了直观的答案。②什么是经济效益呢?用公式如何表示?学生回答后,我又用鼠标点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这样一来,整个材料的分析一目了然,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在有感性材料的参与下变得形象生动,易于思考,从而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很直接地使课堂气氛达到一个高潮阶段。2.有利于把政治知识形象化,变枯燥为生动有趣。
思想政治课教材有大量的概念和原理,这些概念和原理很抽象,如果只单纯地靠讲述和文字表达,就会让学生觉得十分枯燥抽象,理解起来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学生吸引力不强。同时有许多概念、原理,由于学生对其缺乏感性知识,也使得教师的讲解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可信度,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果我们通过多媒体把这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观察和体验到的内容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表现出来,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配上教师简练语言的讲解,给学生以多重感官刺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引起有意注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使得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获得极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通过动画模拟可以将事物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联系动态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又增强了教师讲解的可信度。例如我在讲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时,制作了一个课件。播放一段关于张家港两个文明的录相,引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播放“走进新时代”(师生跟着一起唱,气氛很好),分析歌词所包含的哲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同时进行现代化教育。3.有利于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恰当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提供图文并茂, 动静结合, 声情结合的教学环境, 为教学提供逼真的表现效果,提高主观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范围, 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师有效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讲哲学“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框内容时, 我用VCD放出《说句心里话》这首歌, 让同学们跟着画面齐声唱,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然后用电脑动画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白在“我”和“她”之间, “家”和“国”之间充满联系, 进而导入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放出录像“三峡截流”片断, 问“三峡工程蕴含着哪些联系?”, 让学生各抒已见, 然后联系胡主席访美事件升华到“中国要发展就要坚持对外开放,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与合作”, 在讲到联系的客观性时, 通过欣赏“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种蛋得„„”的漫画设置问题情境, 让学生得出“联系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的结论, 再让学生联系身边实际举例, 锻炼学生能力。再比如在讲述高二哲学“人生价值的含义及特点”这一框时, 先用多媒体系统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配以他的生平事迹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热情。4.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教学信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根据教学需要,把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从远古到现在,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表现出来,让学生如亲眼目睹,化难为易,化远为近,更加形象化,这有利于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我在制作“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的课件时,我利用电脑从网上找了两个典型人物。第一个是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图),介绍他获得的一系列称号以及他能得到这么多称号的原因。第二个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强调他为中国及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他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将对我们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然后让学生分析两位人物各突出了他们的什么贡献?由此归纳出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得出本课的中心观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如此设计既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又进行了时事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达成了教学目标。
5.有利于扩大政治课堂教学容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精讲多练”,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后要完成大量的作业,许多知识都需要学生课后去死记硬背,不仅教师无法及时检查教学效果,而且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负担。同时,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知识面广、信息容量大。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详讲,教时不够,如果不讲或者过于略讲,又会影响教材的系统性、完整性,甚至会妨碍学生对后续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浓缩教材精华,从而有效扩大了教学容量,使许多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在生动有趣的动态画面中揭示出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理解和掌握,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并能通过人机对话,既使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即时得到检验和反馈,又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总之,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教学工具,给我们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供便利的条件,如果我们能恰到好处地利用它,就可将教师的教学意图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可以创造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合适的教学情境中愉快地学习政治,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实效性。
第三篇:浅谈传统文化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高中政治课中恰当地引入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想象创新能力和应对高考的能力,有利于提升政治教师的综合修养,有利于完善中学政治课的整体功能。本文从教学实际经验出发,对传统文化与中学政治课有效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政治;教学
1.传统文化在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的必要性
1.1提升学生学习综合能力的需要;新课标对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当前高中学生对政治课的知识功能和培养能力的价值认识比较明显,但德育和其他功能尚未得到学生整体认同,这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效性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教材与学生实际要求差距较大,造成了教育目标的要求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窄化了中学政治课的功能,从而使政治课失去吸引力。将传统文化运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必然要求。
1.2改进传统滞后教学方法的需要;当前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呆板,实施传统的满堂灌手段,教学过程忽略丰富多样的生命内涵,缺乏情感的自然真诚的流露,缺少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实效。从对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来看,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差,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很不到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缺乏有效科学的方法,靠机械的死记硬背,使得政治课的能力目标达成很不理想,缺乏问题意识,不能主动地提出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较差,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缺乏。
1.3贯彻人文素养教育的需要;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文素质中占首要地位,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方向;政治课学科理论本身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知识,可以通过明“理”、动“情”、导“行”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思想发展,提高人的素质,政治教学的价值就在于造就勇于进取、善于创造、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一代新人。因此,我们理应站在素质教育的前沿,把握住课程改革的契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实际行动促进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
2.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原则
2.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尝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传统文化中蕴涵着许多对政治课教学有用的知识,政治教师大胆地加以利用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政治课毕竟不是语文课,传统文化的运用一般只要大致能把握其内涵和思想意境,体会出与政治课教育教学内容和目标的结合点,或者用来理解疑点难点,或者用来增加政治课的趣味性,教师要切忌主次不分,拘泥于所引用的传统文化本身上,从而犯了舍本求末的错误。
2.2简要性原则;政治课中所运用的传统文化要尽可能简单明了,要能够达到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理解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认知水平相应较低,且中学生的知识积累不是很厚,在引进传统文化尤其是古诗文时,应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尽量避免选择那些古奥的,艰深的,尽量不要选用,以免弄巧成拙。
2.3针对性原则;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引入传统文化应坚持有利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落实的标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传统文化知识,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等情况,合理的确定内容与方式。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关注、感兴趣的传统文化题材作为载体,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3.传统文化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具体运用
3.1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课堂导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创建情景,设置质疑,把教学内容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最佳的状态。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可以采取表演、辩论、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参与。例如在讲授社会实践的主体时,我先引用了《尚书》和《老子》中的古文:“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诗文一出现就引起学生极大兴趣,他们边诵读边相互交流这些诗文的含义。接着,我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两组古诗文中的民”和“百姓”在今天是指哪些人?这些诗文对你和执政者有何启示?学生们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踊跃发言,而我所要做的,只是将学生的发言顺理成章地引导到本框题的核心知识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应当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样的教学方法,即开拓了思路,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利用“学习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疑难知识;“迁移”是心理学上的概念,这个概念在教学中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的意思。高中生在平日已经逐步掌握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并且对其中的内涵有着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和能力是教师可以加以利用的一部分资源。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严肃性、抽象性和深刻性的特点,这对于高中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教师应该通过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设疑,创设阶梯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例如关于矛盾的同一性特征的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教学时我引用了老子的《道德经》上的一段话进行讲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然后请同学们尝试翻译,从中不难体会出“美丑”“善恶”“有无”这样一组组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性。
总之,高中政治课中恰当地引入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想象创新能力和应对高考的能力,有利于提升政治教师的综合修养,有利于完善中学政治课的整体功能。传统文化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具体运用应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课堂导入,利用“学习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疑难知识及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现传统文化。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定兴一中 张彦文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既要向学生传播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知识,又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认知、能力、觉悟的有机统一。信息技术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直观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契合了学生以形象思维居多的思维特征,有效地渲染思想政治课堂的气氛,创设情境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提高课堂质量,因此,备受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青睐。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带来一场深刻的教学改革,而教学变革必须有先进的理论做指导,否则教学实践将是盲目的。近年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起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认为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知识建构起着关键性作用;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总之,这一理论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媒体由教具变为学具,为学生的自由探索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这一理论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政治课教学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信息技术与政治教学整合的实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即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整合的结果不是产生新的学科课程,而是产生新的教学类型,即数字化学习。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转变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使学科课程教学不只看到学生的昨天和今天,而是着眼于未来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阶段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的创造行为,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因此,要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科特点,充分运用大众传媒,电影、电视、录像、录音、电脑网络等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辟新思路,让学生多动脑思考。要做到这些,就应从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入手。3.1 记忆能力的培养
记忆能力是学生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记忆力强,事半功倍;记忆力弱,事倍功半。所以,加强对学生记忆力的培养,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一是利用录音资料,教给学生记忆方法。基本概念等要求机械记忆,基本原理、观点和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理解记忆。搞清各课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以及各课间的内在联系,从宏观上驾驭教材,变厚书为薄书。二是利用录像资料,引导学生遵循遗忘规律。告诉学生,任何知识都会遗忘,关键是如何在没有遗忘之前去巩固。在巩固旧知识时,要反复记忆,记忆次数愈多,巩固愈牢,遗忘愈慢。
MDCC移动开发者大会精彩荟萃
智能硬件
移动开发
产品体验
粉丝经济
社交游戏
三是利用电脑课件,注重课堂教学,突出重点、难点,理清线索,使学生在课堂中融会贯通、消化吸收。四是利用电影电视剪辑资料,教给学生记忆时间。每天早晚八九点种是记忆的黄金时间,要求学生利用这些时间记忆,效果很好。通过这些措施,学生的记忆效果普遍有所增强。
3.2 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对一个人成才非常重要。笔者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采取“看、听、访、讲”等方法。“看”就是要求学生每天看电视新闻联播,看报纸,了解地方大事、国家大事、天下大事,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听”就是听广播,听教师的分析和讲解。“访”就是调查访问,利用电脑网络信息,要求学生访问工厂、街道、商场、家庭以及城市、农村的变化。“讲”就是师生共同讲解所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如笔者每次上课都针对国内外大事提一个问题,很多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从而把学生由课堂引入国家、社会乃至世界,活跃了课堂气氛,发散了学生思维。通过这些活动,很多学生的观察能力都有所增强,他们普遍认为思想政治课与社会、政治、经济、民主、法制、伦理、道德等有很大关系,产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能把抽象的思想政治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多媒体教学能使教学中难度较大、抽象、深奥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通过画面、声音、色彩的直观性的展示,由抽象变具体、枯燥变有趣、深奥变浅显,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运用。如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教新课标版)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用动画“小马过河”的直观、形象的视听材料为学生展现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等,可见多媒体是一种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
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性
在高中的学科中,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密切。思想政治课教学能通过多媒体灵活及时地呈现各种国内外形势、当前社会热点、时代焦点等新信息,具有传授知识新、快、全的特点。如在讲授“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人教新课标版)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最新全国人大会议的图片和视频片断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人大的相关知识。6 不要夸大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忽视思想政治课堂特有的魅力和个性
曾几何时,对评判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优劣有一条明文规定:课堂中是否使用多媒体、课件是否精美。甚至还把制作的课件是否用更先进的教学软件作为评判“优质课”标准之一。因此,一些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可谓不用尽心思,一个较为精美的课件,花上一周甚至半个月时间的也有之;一个课件几十张幻灯片,真可谓目不暇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自鸣得意地展示课件,原先所谓传统教学手段中的思想交流、讲解,在声、光、图像的展示中湮灭了;对思想政治课的观点、原理的深刻含义,无暇思考,整节课教师手忙脚乱,不停地操作鼠标,不停地点击画面,课堂上轰轰烈烈,学生不知不觉地满足于“新、奇、特”的情景画面。一节课下来,学生更多的是获得一些感官刺激,对于思想政治课具有理性思维的观点则陷入迷茫,更谈不上受到思想教育了。深究之,教师不自觉地夸大多媒体中的辅助功能是其根本的造因。
多媒体对课堂教学作用的定位是辅助作用,不少教师却使之变为主导作用。因此,教师
与其在制作及展示课件上下大工夫,不如在课堂上通过自身的语言、形态、眼神等,循循善诱,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把课堂的主导回归到传统的讲解交流、对话、讨论上来;让多媒体课件起适时点缀辅助教学作用,辅助师生更深层次的交流,这样的思想政治课堂才真正具有实用性和教育性。不少过分重视多媒体技术的政治课教师感叹到:“原来老师在课堂上的个性和魅力没有了,现在能吸引学生的手段越来越少了。”笔者认为感叹之余,是否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把多媒体辅助功能夸大了?应该明确多媒体仅是辅助而非主导的作用,让多媒体左右了课堂教学,这是令人可悲的结果。
第五篇: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
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高中政治课生活化教学也越来越受重视。而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需要以政治知识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将高中政治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以便提升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从教学理念与教学形式两个方面分析了高中政治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形式;道德素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政治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高中政治课是一门包含智育与德育的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政治知识作为基础,以学生的求知欲为前提条件,并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到高中政治课堂中,不仅能够调节课堂教学氛围,也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而这也是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主要目的。
一、教学理念生活化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需要先对教学理念进行改善。高中政治课的教学理念要实现生活化,需要根据人文主义学习观的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改善,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确保学生的求知欲能够得到满足。同时,高中政治课要实现教学理念生活化,需要依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来实现,而这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二、教学形式生活化
高中政治课教学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而生活体验是学生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教学要想得到更好实施,需要教师利用生活体验式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学生由课堂学习引入到生活中,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便提升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另外,教师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政治教学有更好的体验,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很大帮助。
此外,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多结合一些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对政治知识进行讲解,对案例引出的政治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并将抽象化的政治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以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提高,从而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政治知识。比如,在讲解“经济制度”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讲解,如金融危机等,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节内容。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课堂中,从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等两个方面实施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这对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焦艳凤.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3(12).编辑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