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训练:写作教学的有效支点5篇

时间:2019-05-15 05:2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维训练:写作教学的有效支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维训练:写作教学的有效支点》。

第一篇:思维训练:写作教学的有效支点

思维训练:写作教学的有效支点

目前,学生作文最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没有材料可写。即使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一些信息,也不知道如何将这些信息进行加工,进而化为有用的材料;即使进行加工,也只能停留于个体,停留于表面,不疼不痒,作无病呻吟状。

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中学作文教学重技巧而忽视内容,关键在于尚未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可供实际操作的思维训练系统,缺少与训练目的、年龄特点等因素相应的积极的科学的评价系统。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认为,构建完整的、可操作的思维训练体系是中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支点。

我们强调“文以载道”,这个“道”就是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而要学生有真切感悟,有深刻新颖独到的立意,最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得道”的方法,这正是我们的思维训练要承担的任务。

我们重点学习了朱智贤、林崇德教授的着作《发展心理学》《学习与发展》,他们的优化思维结构、发展思维品质的理论,为我们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指明了方向。

从1987年开始,蒋念祖老师就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开始了思维训练的尝试,并于1991年完成了《高中议论文写作与思维训练》(四川教育出版社)一书。他认为,各种类型的议论文的写作过程,大体可以归结为提炼论点、分解论点、论证论点、修改等几个基本环节。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看,这些环节都离不开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式的运用。而学生议论文写作中一些常见的毛病,如不善于提炼论点,不善于展开说理论证,拿到题目后感到无话可说或者议论起来套话连篇,容易模式化、绝对化等,其实质还在于不能掌握、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式,缺乏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我们认为,可以而且应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首先,在传授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单项思维训练,让学生掌握各种常用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然后引导学生将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式运用于议论文写作的全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提炼论点、展开论点,如何使论点准确、鲜明、深刻、新颖,如何对论据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取舍、阐释、论证、评价等)。

在具体写作训练中,根据写作需要和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如下常用的思维方法:

我们按照上面的顺序,逐一进行讲解和训练,从而形成了一个训练体系。具体做法是,先介绍每种思维方法的要点、基本原理和运用原则、操作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包括话题、命题、材料等)进行示范性引导,再由学生通过具体实践,领会各种思维方法的精神实质及运用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成效显着。下面是第一阶段进行议论文训练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对照表。

以上三次作文均是同时进行,都没有作任何解释说明和提示。作文结束后两班所有试卷打乱顺序任意组合,装订成两本,由同一位老师批阅。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班先后有22人次作文在省市报刊上发表,有16人次分别在省级、国家级高中生作文大赛中获奖。

进行思维训练,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进行思维训练抓住了写作中内容与形式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内容入手,使学生的作文内容充实:有话可说,说得准,说得深,说得独到。而经验性教学方法,训练时精力主要放在形式上,忽略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常常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学生不会说理,或说理肤浅乏力。我们知道,议论文的写作不只是一个书面表达的过程,它首先应该是一个包括认识、情感、意向等在内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认识过程中,以思维活动为主,同时也有感觉、记忆等活动,有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也有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所以,在议论文写作中进行思维训练,也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式以及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自觉地监控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得出正确的思维结果,进而对思维材料作出正确的、准确的、深刻的认识、评价和决策,最终形成新颖、独到、深刻的论点。而把提炼论点的思维过程逆推下去,往往又是论证论点的过程。

其次,充分发挥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的作用。在整个思维训练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思维训练的具体工作落实到学生自己动脑、动嘴、动手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系统活动中真切地掌握各种思维方法的特征、具体运用方法以及在各种类型的作文题中的作用。让学生自己陈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别的同学给予评价,然后再作修正,或在对别人的思维过程评价中,评价自己的思维过程的优劣,在“悟”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让学生自己陈述、共同评价的方法,能够集中集体的智慧,经常使新颖、深刻的论点层现叠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完善学生的思维心理结构,促进思维训练的具体落实。

再次,注重思维训练的系统性。上面提到,写作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而这种综合能力不会一蹴而就,这就需要一个由点到线到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我们的思维训练中,方法篇是布点,过程篇是拉线,类型篇是铺面。三者互相勾连,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相对严整而又密切结合的知识网络”,从而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二篇:写作中的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摘要:

在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要坚持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步发展的原则。在进行思维训练时,要立足本质、注重实效,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思维训练的内容是复杂而丰富的,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侧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训练

(一)求异思维能力

(二)发散思维能力

(三)想象能力。

文章最忌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美的彩虹。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写作时有一个创新的立意,成为我们教师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最应当从根本抓起,致力于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才是关键之所在。

(一)求异思维能力培养

求异思维就是打破思维定势的思维,它敢于对人们惯常的定论持怀疑态度,它时常突破常规思维的路子和范围,想人所未曾想,言人所未尝言。其实质就是有自己的创见。

历代文章大家都强调写作的创新能力,如“唯陈言之务去”、“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文似看山不喜平”等。那种依常规思维的见头知尾、顺理成章的作文,固然不乏结构严谨、脉络清晰、立意高妙的佳作,但如在写作中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学生的作文就会因另辟蹊径而别开生面,因个性突出而令人耳目一新。在进行求异思维训练时,我们可以以文章为范本,通过练习进行强化。

1.不走“寻常路”,创新立意

如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一文中写道:“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中无余储。仆始而骇,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若果荡然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别人家失了火,烧尽家产,不去安慰,反倒贺喜,这便是违反常情。这种出人意料,启人疑窦的构思使人不得不卒读以究原因。原来文章在说王参元之所以怀才不遇,乃因他家太富,别人想举荐他,皆怕有受贿的嫌疑,而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疑虑,俱为灰矣”。王参元才华为国所用,乃天火之功。文章跌宕起伏,满纸奇气,读采别有风采。

2.逆向思维,大胆“翻案”

《曹刿论战》是选人教材的传统篇目,其中鲁庄公作为“鄙而不谋”的肉食者的代表,这似乎已成定论。但有的同学写道:国难当头的鲁庄公,毕竟能重用前来请见的曹刿,并在战场上放手让其指挥,不加牵制,因而才有打败入侵齐军的战果。这场卫国战争的胜利,鲁庄公功不可没。持之有据,言之成理,不失为好见解。又如,曹操“割发代首”固然值得称许,但割发代首若成为执政者的特权和常规,法律又何以体现它的尊严?逆向思维,合情合理,会给人柳暗花明的惊喜。

3.欲扬先抑,弯直有序

著名的例子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周瑜暗藏杀机,诸葛亮不露声色,鲁肃心急如火,但一场东南风,一个晚上就借回了二十多万枝箭。读来峰回路转,到结尾处豁然开朗。读这样的文章,不仅能给人心智上的愉悦,也能给人思维方法的启迪:造,无论如何都不能交差;不造,一个晚上也就大功告成。打破常规之路,指向智慧之宫。在写作中,切忌循规蹈矩,应大胆创新,使文章立意新颖深刻,结构曲折回环,想象大胆合理,不落窠臼,耐人寻味。

(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

发散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从一个思维基点出发,运用分散组合、引申推导、类比联想等方法,从四面八方进行全息思维,找出多种思路,求得多种可能答案和设想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有别于定势思维一个起点、一个思维角度、一个思维指向、一个评价标准、一个思维结果。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表现,有利于学生鉴别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散思维可以是纵向思维。它着眼于客观事物时间上的联系,自古至今,由今溯古或古今对比。写作中体现为记叙说明时侧重于事物的发展顺序,议论时着眼于事物内部的层进关系。

发散思维可以是横向思维。它着眼于客观事物的空间联系,由甲到乙,由中到外,或甲乙比较,中外对照。文章中表现为记叙文中由此及彼的联想,议论文中着眼于事理的并列、对比关系,说明文中的分类比较等。

发散思维还可以是定点多向思维。它着眼于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和多种可能

性。作文时表现为记叙文的多角度选材,议论文的多侧面论证,说明文的多向

说明。

写作训练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可以采取如下办法:

1.强调联想,尽情列举

在局部作文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不断联想,尽情列举。比如我们提出“春天”一词,让学生写出由词汇引发头脑思考的事物现象。有人只写出“花朵”、“柳丝”、“绿草”、“燕子”、“风筝”等与春天有着直接的表层因果联系的事物现象。这表明学生所具有的是简单的发散能力。有些人可能想到“新生的婴儿”、“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充满生机的祖国”等与春天并无直接因果联系的事物现象,这表明发散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因为他们把握住了这些事物现象与“春天”在深层次上的共性,或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共性。如果能从“春天”想到“前程”、“初恋”、“人生的苦尽甘来”、“久病初愈”甚至想到“严冬”、“死亡”与“新生”,那就是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发散思维。

2.选择多个“基点”,变换思维的方向

针对同一问题,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彼此启发,让创造性的设想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引出更多的想法。长期坚持这种训练,同时指导学生在无限多的可能中进行辨别筛选,对于提高学生作文的审题速度和命题的准确性,对于提高学生结构文章、组织材料的能力,均大有好处。以《“杀鸡给猴看”之我见》为例,学生可以从五种不同角度立论行文。

(1)从杀的角度看,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鸡是否该杀,应该考虑。

(2)从“给”(执法的目的)的角度看,执法者存在着不健康的心理,畏上欺下,故意做作,掩人耳目。

(3)从“猴”的角度看,杀的是鸡,不是己。自己只要有办法,依然可以自在 逍遥,法律可欺。

(4)从“看”的角度看,猴可以看,亦可以不看,稻草人把戏罢了,只是吓人而

已,自己依然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5)从“理”(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杀猴才能真正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只让学生一味发散而不知及时指导学生比较、选择、集中,那是不足取的。发散思维只是按一定要求,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伸出试探性触角,因而把握了多种可能性的结果,它是达到最优选择、正确决断即高质量集中思维的有效手段而已,不能为发散而发散。

(三)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是一种主动的、有目的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在写作过程中,它是作者根据平时积累的材料构思作品的一种心理活动,也是写作在具体表达阶段,作者把头脑中原有的各种印象、图景、经验全面调动起来,根据主题的需要重新组合,创造新的形象和意境的一种手段。

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写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都需要用想象去接通思想的电路,动用生活的积累,迁移已有的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写作活动o“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①刘勰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作文中想象的美丽。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1.注重观察,丰富表象积累

积累是想象的源泉,离开了表象的丰富,想象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要训练学生养成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感受、用手记录的习惯。

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感人至深的背影形象,这与他的细心观察与长久记忆是分不开的。“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的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个出色的形象之所以浮雕般的刻在读者心中,首先是它存在于作者的记忆和想象之中。

2.指导想象的方法

想象有其自身的规律,掌握常见的方法,才能进行各种合乎逻辑的想象活动,作出合情合理的想象。常见的想象方法有以下几种:

(1)类比想象。即由此一类事物想象与之相似、相关的另一类事物。一般说来,“此一类”事物较为实在、具体,“另一类”事物则往往是抽象的。因此,这种想象多表现为由实到虚、由浅人深的特点。例如:在生活中,有些人有喜爱储蓄筒的情趣。他们平时将一分二分的硬币投入其中,天长日久,居然成了不小的数目。其实,人的心灵也是一个储蓄筒。如果你经常向它注入诚实、正直、谦逊、诚恳、无私,它会赋予你崇高的精神、高尚的情操。

(2)对比式想象。即由此一类事物想象与之相对、相反的另一类事物,并且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深刻的印象。

(3)推进式想象。即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地进行想象,使文章创造的意境逐步加深。如:“一个‘请’字,体现了你对别人的珍重;一个‘请’字,展现了你的精神世界和涵养;一个‘请’字,反映着社会的风貌„„”

(4)辐射式想象。即由一事物作为触发点,向四面八方想象熟悉的生活和领域。

当然,想象的方法远不止于此。在写作中,如果掌握了想象的基本方法,形成了想象的习惯,想象的翅膀就能在生活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3.指导有效的阅读和写作活动

指导学生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有目的地看一些科幻故事、寓言、神话传说、推理小说,丰富自己的想象经验。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先训练创造想象因素较少的改写、扩写,再训练创造想象因素较多的续写,让学生编写童话和寓言,进行自由虚构,以发展和提高创造性想象能力。

当然,培养想象力还有必要养成两个习惯:“慎始”,抓住最初的设想作记录,不让想象的苗头消于无形;“坚持”,即长期坚持想象的习惯,在实践中通过反复练习,使想象成为“本能”。

总之,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培 养和强化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人手,使学生提高构思能力和书面表达 水平。

第三篇:初中生语文写作思维训练

初中生语文写作思维训练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训练的关键时期。在初中语文教学的“五大模块”中,学生基本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形成又显得尤为重要。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小学没有专门的写作课程,写作方面的知识也是知之甚少,缺少生活经验,缺乏写作素材,写作处于茫然又无所适从的状况。到底困扰学生作文的“老大难”问题的根在哪里?又有什么方法去“对症下药”?这恐怕成了一线教师最头疼不解的问题。笔者认为初中生写作的突破点在写作思维上,让学生能调动思维去写作,使作文有章可循,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攻克写作难关。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逻辑思维;语言组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写作思维的概念

关于写作思维这一概念,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固定的定义,本文采用马正平先生对写作思维的定义“写作思维就是写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到底是什么思维活动呢?这就要看我们在写作中‘思维’了什么。写作过程虽然很复杂,环节也很多,但是,写作思维中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两件:‘写什么’和‘怎么写’。前者是写作立意的思维,后者是表现立意的思维,在这里表现立意是通过‘结构’(材料的组织)来表现的,因此后者便是写作结构的思维。”马正平先生认为写作思维,是立意的思维,是组构材料的思维,是写作活动中最核心的部分,由此学生的思维活动才会被打开,写作活动也就有了“支点”。

二、初中生写作思维训练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于漪老师曾这样说过“文章的光彩首先在于思想发光。写作教学的全过程都要注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借助语言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类型的思维训练。”于漪老师强调了写作思维的重要性,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以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为突破口,凭借需要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这对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培养都有重要意义。

黄厚江先生是本色语文的代表,在写作方面他认为,学生作文兴趣普遍不高,作文的质量不够理想,原因就在于目前的作文教学,可以说是有两头没有中间,即有写作前题目的布置和写作指导,又有写作后的批改和讲评;而过程中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方法的介绍,在写作活动中却少有体现。因此,要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必须努力让作文教学真正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黄厚江先生提出共生写作和再生写作,共生写作是让学生参与教师的写作活动,用教师的写作素材去激活学生,它不同于“下水写作”,“下水写作”注重的是教师要努力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与学生同题作文,这样教师就成了写作的范本。共生写作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在写作活动中思维的碰撞过程。他也提出要让作文真正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还要再生写作,再生写作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立体化的进行写作训练,拓展学生的作文思维空间。可见,黄厚江先生也在谈教师要真正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课堂,不能让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而应重在对学生思维方式、思维水平的训练和提高上。

于漪老师提出了写作思维的必要性,黄厚江老师的理念中我们能够知道写作思维是作用于学生写作的必要手段,由此可见,写作思维在理论上训练的重要性。

(二)初中生写作现状

石尉峰先生认为“就目前初中生的写作现状来看,作文是初中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难点,而就目前而言,许多教师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套用优秀作文模式’‘熟记几个万能例子’等枯燥低效的机械的模式教学法。为更有效地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切实改善初中生的诸如上面这些‘不良写作症状’,培养学生在作文中的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提高写作综合能力,”就要从学生的写作思维训练入手,这为写作思维训练提供了实践上的可能性,也是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要去思考和尝试的方向。

为了缓解学生们的写作压力,笔者认为应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从而强化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在初中基础阶段(七、八年级)学生学会“仿写”是关键,而在备战中考的九年级,“仿写”又是学生写作构思的基础,只有在基础年级打好“仿写”的底子,到了九年级复习阶段才能使作文水平得到巩固和提高,从而写出较之基础年级更为有广度有深度的文章。笔者认为“仿写”就是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训练,更是锻炼学生言语思维的表现,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课文中的优美字、词、句勾勒出来,以字、词、句为语言单位,引导学生理清字里行间的逻辑关系,并让学生先仿造课文中这种构词、构句、构段的逻辑方式。顺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己创设某种情境,并运用到课文中自己选好的好词好句写一段话。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主题是: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可以让学生把他们比较喜欢的好词好句找出来,他们会很轻松地找到诸如词语: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花须淡黄、左右欹斜(qīxié)、无法可想、倾侧、勇敢慈怜、流转无力……还有优美的句子如:

1.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地散飘在水里

2.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hàn 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3.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4.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5.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6.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去让学生对找到的好词进行造句或自由组句,进而选出两三个词让学生运用所选的词语写一个情境,进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达到训练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目的,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每课需要学生掌握的词语来练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每课新学到的生字生词的理解,在练笔的过程中可以练习文字的书写同时也能夯实词语的意义,用此方法要依托课文,多次使用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会有所强化和提高。

怎么让学生在构词构句的基础上构段呢?笔者以交给学生侧面描写这种手法为例,逐步训练学生的构段能力,打开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故事:北宋皇帝宋徽宗喜欢绘画,有一次,朝廷为全天下的画家举行了一次考试,各地画家齐聚京城。到了考试那天,主考官出了一个命题:“踏花归去马蹄香”开始,画家们毫无思绪。不多久,众画工挥毫泼墨,各显其能。有的画骑马人手里拈着一枝花,有的画马蹄上缠绕着一枝花,有的画一匹马站在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地旁……最后夺魁的却是这样一幅画:一匹骏马奋蹄疾驰,马蹄边飞舞着几只小蝴蝶。

“红花还得绿叶衬”,在“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小故事中可见再芬芳的花朵还是得有“蝴蝶”为之起舞才更富诗意,更觉妙哉,由此引出侧面烘托的描写方法(侧面描写),所谓侧面描写就是为了使所要描写的对象鲜明突出,不直接写描写对象,而是通过周围的事物、人物或环境间接的描绘描写对象。我们初中的作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我们要怎样用好衬托的手法去仿写呢?

举例1:“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这首汉乐府,是侧面描写绝佳的例子,文中先是直接描写罗敷的外貌、服饰,然后写了路人、少年、耕地,锄地人见了罗敷后各自不同的反应,侧面描写出罗敷的绝世美貌。引导学生概括这是以人衬人的侧面描写手法,激发学生的想象。

举例2:《口技》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教师设问这样简单的道具介绍在文中有何作用?引导学生这体现出表演者完全靠“口”在表演,侧面烘托出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这是以物衬人的侧面描写手法。

举例3:莫怀戚在课文《散步》中有“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在这里教师设问选文写了什么?这样的描写有何作用?学生会回答出这是景物描写,田野上的新绿、树上的嫩芽、田里的冬水这些景物都写出了春天的气息,也从侧面表现出一家人散步时欢乐、祥和的气氛,这是以景衬人的侧面描写手法。

像学生们学过的课文中侧面描写的例子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去找一找“以人衬人”“以物衬人”“以景衬人”的例子,当然课文中正侧面描写结合的例子更是精彩,上面举的例子中汉乐府中也有对秦罗敷衣着配饰正面描写罗敷美貌的佳句,这与后面人们对看到后罗敷不同表现的侧面描写遥相辉映,使秦罗敷这一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又如《口技》中观众神情举止的反应就是对口技人精湛表演过程的正面描写,又在开头、结尾处通过“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道具的介绍侧面表现口技人技艺的高超,这样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更加凸显了口技表演者之“善”口技及技艺的出神入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进行仿写,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特定或不定情景的小练笔,比如:请大家展开想象,想想学校每年组织的运动会,在运动场上运动员们、裁判们、班级同学组成的啦啦队等都是怎样的状态,要求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一写你的所见所闻所感,并找一找你写的语段里侧面描写的句子,150字左右。

这样对学生进行课文中好词好句的练习可以训练学生的构词构句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克服写作障碍,不仅能够仿写,还能调动自己的想象,尝试一句一句地写,敢于动笔写作。而后笔者提出以侧面描写为例来训练学生的构段能力,以及在侧面描写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人物、描绘景物、说明事物,从而为学生进行日常的作文训练打下基础。学生的写作之路是漫长的,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真正成为驾驭语言的主人,再加上教师思维上的引导定会让学生的作文水平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赵雯娟.牵阅读设问之“发” 动写作思维之“身”[J].新课程研究,2015(9).[3]胡火英.仿写初中作文写作的捷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5(7).[4]石尉峰.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文理导航,2015(7).[5]苏敏.作文教学的模仿思维训练[J].文学教育,2015(5).[6]杜丙新,汪向征.初中语文写作价值取向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2015(1).[7]黄厚江.作文教学要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J].语文教学通讯,2007(7).作者简介:王玉亭,女,1992年生,内蒙古通辽市人,硕士,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龙贤东)

第四篇:写作思维训练教案

写 作 思 维 训 练

----想象思维和发散思维

☆教学目的:

1.启迪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2.正确思路,合理想象;展开丰富联想,有深度,有广度。3.把想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方式:

激情引趣、生动活泼的互动式多媒体课 ☆教学用具: PowerPoint课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西游记》影视片段

同学们刚才看的是哪部名著的影视片段?(学生回答《西游记》)

是的,我们大家都对里面的孙悟空都很熟悉了,大家都知道他有什么样高强的本领呢?(学生回答)

没错,他会72变。不只是他,里面的众多形象个个神通广大,变化多端,现实生活中的人或物有这样高强的本领吗?(学生回答)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丰富的---(延长语音引导学生回答:想象力)。

由此可见要写出一部好作品或一篇好文章,丰富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同学在作文的时候也不例外,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力。那么同学们具有怎么样的想象力呢?请同学们自己来评价一下自己的想象力好吗?

二、多媒体互动课堂

首先展示三个问题(学生选择回答,老师加于引导)

1、你觉得自己的想象力如何? A.丰富

B.一般

C.不好

2、你认为你的想象力还有多大潜力可挖掘? 1 A.很大

B.一般

C.不大

3、你是否想知道你的想象力有多丰富? A.很想

B.一般

C.不想(一般学生会回答很想)

既然同学们都很想检测自己的想像力到底有多丰富,那么就积极地参与我们今天课上的每一个环节吧,精彩将属于你们。

好进入第一个环节,是什么呢? ㈠、猜谜

1、叁十六计皆用尽(猜成语一)(谜底:无计可施)

2、道士腰中有两眼,和尚足蹬一领巾。

本是平常两个字,难倒不少读书人。(打两个字)(谜底:平常)

(让先猜出的两个同学解说自己的思路,老师加于肯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两个同学的思路都很正确,所以他们能很快找到谜底。从猜谜中,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展开想像,就会成功。在写作中,我们同样需要有这样正确的思路,当然还要有丰富的想像。

现在我们一起来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第二个环节。㈡、根据所给图形展开联想

下面这两个几何图形,看了之后你能联想到什么?

(给学生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让学生进行联想,老师示范引导)

知道老师看了之后想到什么吗?三角形的嘛老师想到了我们街上经常看见的三角饼;圆的呢?是麦当劳里的汉堡。当然老师的联想可还没完哦,如果老师只想到这,那同学们肯定说这个老师也太贪吃了,尽想到吃的;所以老师还要再进一步联想,老师由中国的三角饼和西方的汉堡联想到了中西不同的食文化,又从中西不同的食文化联想到中西不同的文化。那么同学们联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加于点拨引导学生往有意义的方面联想)

同学们说得很精彩,可见同学们的想像力还是很丰富的,我们的想象不仅要有深度、还要有广度。所以接下来的环节难度要大些,让我们的思维进一步发散开来,联想更深、更广、更多些。请看第三个环节 ㈢、构思、画图、联想

请同学们用下面的六个图形,构成一幅有意义的图,并说说你的创意,然后进行联想。(所给图形大小、方向均可变化,但数量不得增减。)

(先展示别人的作品,然后展示老师的构思,以启迪学生思维)

水龙头,请珍惜每一滴水天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婴儿车,计划生育 上面这三幅图构思很有创意,联想很合理,也很有意义。想知道老师是如何构思的吗?请看,下面是老师的构思

老师把这两个三角形想成连绵的山,两条线段表示山间的溪流,上边那个圆表示月亮,下面圆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优美的山间夜景,看到这皎洁的月亮,清澈的山泉我们能联想到王维《山居秋暝》中的哪两句诗句呢?(学生回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由此我们还可以联想到什么呢?这么优美的景色,如何才能把它留住?(学生回答)明确: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拥有这山青水碧的优美风光。所以从这幅图可以谈“环境保护”的话题。

好接下来请同学们拿起你们的画笔,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你们的作品;把你们的构思画在你们桌上的白纸上,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选出你们组最精彩的作品。㈣、展示作品

第四个环节学生上来展示他们的作品,介绍自己的构思及由此联想到的内容。(老师进行引导、评价)

今天我们进行思维训练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够把它运用到写作中,所以我们这节课既要动脑想、动口说、动手画还要动笔写。

那么现在我们要进入的第五个环节就是动笔来写一段话。㈤、课堂练笔

请同学们围绕自己拼的图或黑板上的图写一段话,可抒情、可议论,100字左右。

(请几个学生上来朗读自己写的语段,老师点评)

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最终目的。那就是----㈥、课外练笔

从下面的图中,你能联想到什么,请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记叙文或议论文)

图是一张画着一个杯子,里面装着冒着热气的液体。(引导:当你在寒冷的冬天看到这么一杯热气腾腾的液体,你会想到什么?)然后以你联想到的内容为话题,写一件事(写成记叙文)或针对你联想到的事进行议论(写成议论文)。

第五篇:高考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初探

高考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初探

在高考作文备考的过程中,考生最常用的文体是议论文,但写好议论文并不容易,究其根本,难在思维。对于考生来说,写作中遣词造句的语言基本功已经大体定型,要想在高考作文时有超常发挥,思维的训练就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了。就议论文写作的思维训练来说,最要紧的是培养两项思维品质:广阔性、深刻性。

一、求“多”——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广阔性是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的突破口。大千世界的事物是复杂的,思维应该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由于阅历等方面的原因,考生的思维常呈现单一直线型。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往往成为考生议论文写作的一道难关:思路闭塞,不得其门。解决这个难题的突破口,在于训练多角度、多方位辩证地观察、联想、分析,打开思路。这种多角度分析在我们平时进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时经常用到。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春,小爬山虎要长大了。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更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援了。墙角的竹笋嘲笑它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它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它坚毅有力、能爬高墙。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屋顶。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突然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沉思……

生活是多彩的,认识是多元的。在人生的旅途上和成长的过程中,你也许有类似小爬山虎的见闻或感受。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寓意,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考生的观点及立论依据有如下情况:

1. 有目标才有动力(目标的重要性);2. 要实现人生目标就要靠自己的努力。

以上两个观点的得出来源于对材料中“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更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援了”。分析这段话,“美丽的风景”可以理解为“目标”,有目标才有向上爬的动力,要实现目标,就要“靠自己的努力”。

3. 有自己的目标,不受外界的干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4. 付出必有收获。

以上两个观点的得出来源于对材料中“墙角的竹笋嘲笑它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它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它坚毅有力、能爬高墙。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屋顶”。分析这段话,小爬山虎在向上爬的过程中,既遭遇到嘲笑和讽刺,也得到了羡慕和鼓励,但无论如何它爬上了屋顶,将小爬山虎的经历对应到我们的人生,得出3和4的观点。

5. 结果重要,过程同样重要;6.奉献美于收获。

以上两个观点的得出来源于对材料中“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突然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沉思……”分析这段话,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屋顶,却发现屋顶的风景并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不免失望和怅惘,这让我们很容易就联想到人们经常会提及的人生哲理:结果重要,过程同样重要;或者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孩子的称赞,让失望的小爬山虎“心里甜甜的”,不禁又让我们思考:在人追求自身理想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益及他人,而这种惠及他人,往往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满足感与价值感,奉献往往美于收获。

按照材料的叙述顺序对材料进行分层,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材料,得出的结论比盲目对材料进行单向的整体思考显然更妙,思路更易深入。这也是目前高考作文形式之一——新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这样的审题立意训练,有利于考生发现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对于审题立意的重要性,以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同时,多角度地思考,也避免了作文在立意方面的雷同,体现思维的新颖性。

二、求“深”——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如果说广阔性是思维训练的突破口,那么,深刻性就是思维训练的终极目标。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从看似杂乱无章的表面现象中抓住事物本质及其内在联系的思维能力。由于种种原因,高中生初写议论文的一个通病是肤浅。由肤浅到深刻是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的必由之路,施教之功在于有针对性地教会学生“求深”之法。

(一)通过写作提纲搭建起说理的框架

高中生写作议论文时,拿到题目,首先想到的不是怎样展开说理,而是有没有事实性的材料;构思过程中,不是主要运用充分而又深刻的说理来论证,而是用例子来搪塞敷衍;举例不是遵守典型而有针对性的原则,而是在议论文中讲述一个个完整的故事……因而很容易写成“观点+两个事例+结论”的简陋型议论文,用事例代替说理,文章显示不出说理文逻辑的魅力和说理的深度。议论文写作提纲的训练是有效地提升说理深度之道。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行文之前先切合论点,搭建起完整的说理框架,再摆事实讲道理进行深入论证。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现代社会,发达的通讯与交通工具,让人们的出行与彼此联系更加频繁,改变了传统“足不出户”的格局。在当代的中国,各种“民工潮”成为特有景观。在当代青年中,流行着“北漂一族”和“南漂一族”。出门在外,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体会到“漂”的喜怒哀乐,在“漂”中,正在形成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漂文化”。请以“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请看《说“漂”》的提纲:

“漂”:漂泊

漂泊是一种磨练,收获的是坚强;(独自面对,生活能力)

漂泊是一种体验,收获的是阅历;(艰苦创业,积累经验)

漂泊是一种别离,收获的是珍惜;(离开亲人,珍惜亲情)

漂泊是一种洒脱,收获的是视野。(独自闯荡,见多识广)

这个提纲从四个层面阐释漂泊于人生的重要意义。有了这个提纲后,写作者就有了 “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的清晰的整体构思,写起来就会心中有数,有条不紊。从而减少盲目性,克服随意性,能有效避免简陋型议论文的产生。

(二)通过有效地开掘事例达到说理的深度

考生在摆事实讲道理的围城里,往往是事例与结论的简单相加,缺乏基本的分析,事例与道理论证油水分离,这是万万不行的。议论文要显示出说理的深度,议论的过程中对所选用的事例材料进行道理层面的深度开掘非常重要。归结起来,还是有法可循的:

假设分析法。就是在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进行假设,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标志性词语有假如、如果、试想、倘若等。如:

自信,但不能盲目。(论点)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论据)假如当初马谡不狂妄自大,不盲目自信,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选择有利的地势防守,那么司马氏又怎能在这次战争中轻易取胜呢?他自己又怎么可能身首异处呢?可见,人不能盲目自信。(分析)——选自《自信,但不能盲目》

探因分析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由果索因,使内容逐步深化。标志性词语有:“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如:

自信,但不能盲目。(论点)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论据)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盲目自信,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分析)

——选自《自信,但不能盲目》

意义分析法。就是在举出实例之后,由小见大,在对具体事实的分析中提炼出事件或行为的精髓,抽象出事件或行为的意义,揭示出事件或行为的价值、影响或者危害。从而有力地证明观点、突出主题。如是正面事例,就分析其闪光点;如是反面事例,则指出其危害。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论点)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牧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论据一)

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丁冬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不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不赂画师,终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换来了汉匈两地人民的短暂安宁。(论据二)

苏武和昭君的举动应该是对直面挫折、缩小痛苦的心理的诠释。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分析)

——选自高考满分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对引论文论据进行道理开掘的方法有多种,还有对比分析、类喻分析、条件分析等,在此不一一介绍。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选用或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下载思维训练:写作教学的有效支点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维训练:写作教学的有效支点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议论文写作的思维训练设计

    议论文写作的思维训练设计 不少同学写议论文时总觉得头脑空空,绞尽脑汁,没话找话,很难把道理讲深讲透。要想把道理讲深讲透,首先得把道理想深想透。语言是思想的外壳,头脑里没有......

    思维训练

    让情感和智慧的火花竞相绽放 „那年高考作文题是《毁树容易种树难》,傅云龙在论述了“毁树容易”和“种树难”之后,又简要论述了“毁树未必容易”和“种树未必难”,这在当时确......

    议论文写作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

    议论文写作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 不少同学写议论文时总觉得头脑空空,绞尽脑汁,没话找话,很难把道理讲深讲透。要想把道理讲深讲透,首先得把道理想深想透。语言是思想的外壳,头脑里......

    思维训练作文课教学设计

    作文课教学设计 开发区一中 熊在亮思维训练作文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找共同特征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写作时运用概括的重要性和概括的特点。 2.在写作文时,要学会用概......

    思维训练与作文教学

    思维训练与作文教学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教育局办公室 刘德斌 作者曾经指出,语言、语感和思维是语文和作文教学的三个支点,这三个支点缺失一个,语文和作文教学都只能走进僵死的......

    对比思维训练-教学教案

    在开始本期创造性思维训练前,我们先来欣赏一篇“古老”的文章——《捕蛇者说》,看看据今1400年前的柳宗元是怎样用对比的思维方法写出这篇著名篇章的。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

    在教学合一中寻找有效教学的支点

    在教学合一中寻找有效教学的支点 ——读《红蕾 教育文摘》有感 大约在07年的时候,很偶然的,从同事手里拿来一本书,薄薄的,掂一掂,分量不重。那么随意一翻,我就被它迷住了,它内容丰......

    训练学生写作思维,提高作文教学实效(5篇可选)

    训练学生写作思维,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摘 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要更多地在如何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上下功夫。文章结合作文教学实践,从结合阅读教学,在语言表达......